做设计久了,有时会回头想一下,到底设计是什么?
在我理解,设计的核心即把握动机、实现需求,这两点做到位了的话,整个产品的架构也就自然而然形成,剩下的工作就只是完善和调整细节。
一. 理解动机
要把握动机,首先要理解动机。所谓动机,我认为有三种,而这三种动机就是产品最终形态的来源。如果其中一样没有把握好,就无法做出好的产品。
a. 产品(功能)开发的动机
以前对这方面不太关心,做不同的产品都是怀着一样的态度一样的标准去做,作为交互设计师,只想着怎样让产品好用。但这样做出来的设计不一定能达到产品的目标,不同的产品或功能有对应不同的设计对策,根据产品开发动机的不同,我将它们分为六大类:
保守型:
这类产品也可以称为跟风型,它们的开发动机是“别人有我们也来搞”,看到这个产品有盈利可得,就来凑热闹分一杯羹,企业不会投入很多资源,产品也一般没有很大特色。如果碰到此类产品,设计师往往很无奈,如果无法与PM重新对产品进行定位,只能做些不痛不痒的东西,我们能做的就是通过设计进行细微的改善。
常规型:
企业已有的长期产品,如QQ、腾讯网等。由于产品已经比较成熟,提升空间往往在细节的体验,无论对产品还是设计,抠细节很重要,而不是一味地去增加功能。另外,随着时间推移以及市场的变化,这些产品的功能以及定位可能会发生改变,设计思路也应随之转化。
竞争型:
例如soso和电脑管家,其开发的动机并不是说一定要能打败百度和360,而是为了填补产品类型空洞,占有一部分市场,限制竞争对手的发展,像Tita也是此类产品。设计的时候要注意的是,在不损失基础功能的前提下要有一定的自我特色,差异化及一些小噱头是吸引用户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