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疗行业UI设计系列合集(五):智能触达

蓝蓝设计的小编

移动医疗 APP UI 创新设计与远程医疗的融合是医疗行业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注重界面布局、信息呈现、用户交互和视觉设计等创新要点,以及将远程会诊、监测、处方与药品配送等功能有机融合在 APP 中,并紧跟未来发展趋势,不断探索新技术的应用,我们能够打造出更加智能、便捷、人性化的移动医疗 APP,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远程医疗服务,推动医疗行业的创新与变革,实现全民健康的美好愿景。希望本文能够为医疗行业相关人士在移动医疗 APP 设计与开发过程中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启示,共同为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而努力。

20个很棒的后台管理软件UI设计,个个高端酷!

蓝蓝设计的小编

 

        在当今数字化管理的时代,后台管理软件的 UI 设计至关重要。一个出色的后台管理系统 UI 不仅能提升工作效率,还能为管理员带来愉悦的操作体验。以下为您展示 20 个令人惊艳的后台管理软件 UI 设计,它们个个彰显高端酷炫之感。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款以简洁为主旋律的设计。其采用了大面积的留白,搭配柔和的浅蓝色调,界面元素布局规整有序,图标设计简洁明了且具有极高的辨识度。无论是数据表格还是功能按钮,都被巧妙地整合在各个板块之中,用户一眼就能定位到所需功能,极大地减少了操作的复杂性。
另一款则以深色系为基调,深邃的黑色背景与醒目的荧光色线条和图标相互映衬。这种强烈的色彩对比不仅营造出一种科技感十足的氛围,还能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减少视觉疲劳。在交互设计上,它运用了流畅的动画效果,如菜单的展开与收起,给人一种丝滑的操作感受。
还有一款极具创新性的设计,它打破了传统的矩形布局框架,采用了圆形与多边形相结合的元素构建界面。数据可视化部分以动态的 3D 图表呈现,让管理员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数据的变化趋势。同时,个性化的设置功能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喜好调整界面的颜色、字体等细节,充分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
这些后台管理软件 UI 设计之所以堪称最棒,是因为它们在功能与美学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从清晰的信息架构到便捷的操作流程,从时尚的色彩搭配到精致的图标设计,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雕琢。它们不仅助力企业高效地管理各类数据与业务流程,也为后台管理领域的 UI 设计树立了标杆,激发着更多设计师去探索和创新,为提升数字化管理的用户体验持续贡献力量。

 

兰亭妙微(www.lanlanwork.com ),简称蓝蓝设计,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大数据可视化界面设计B端界面设计桌面端界面设计APP界面设计图标定制用户体验设计交互设计UI咨询高端网站设计平面设计,以及相关的软件开发服务,咨询电话:01063334945。我们建立了一个微信群,每天分享国内外优秀的设计,有兴趣请加入一起学习成长,咨询及进群请加蓝小助微信ben_lanlan

医疗行业UI设计系列合集(四):交互关怀

蓝蓝设计的小编

为了满足不同残障人士的操作需求,医疗 UI 应支持多种简单且易于记忆的手势操作,并提供手势操作指南。例如,允许用户通过简单的滑动手势切换页面、缩放图片或地图,通过双击屏幕进行确认操作等。同时,对于一些复杂的功能操作,可以设计组合手势,如先向左滑动再点击屏幕,以实现特定的功能,但要确保手势操作的逻辑清晰、易于学习和操作。例如,在查看医疗影像时,用户可以通过双指捏合手势放大或缩小影像,通过单指滑动手势平移影像,方便残障人士查看影像细节。

医疗行业UI设计系列合集(三):视觉安心

蓝蓝设计的小编

医疗 UI 设计中的色彩与图标是营造视觉安心就医环境的关键因素。通过深入研究色彩心理学原理,精心设计简洁明了且具有亲和力的图标,并根据不同医疗场景进行协同搭配,可以有效地舒缓患者的情绪,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为医疗服务的人性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在未来的医疗 UI 设计中,应更加注重色彩与图标的情感化设计,以满足患者在心理和情感上的需求,促进医疗行业与患者之间的良好互动与沟通。

B端页面加载策略全解析

蓝蓝设计的小编

一、概述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解释页面加载:
想象一下,你走进一家餐厅,坐下来准备点餐。你手上的菜单就像是网页,而厨房就像是网站的服务器。
  1.  
    点餐(操作页面)
你告诉服务员你想要查看菜单,这就像是你在浏览器中输入网址或者点击一个链接。你向餐厅(服务器)发出了一个请求,说:“嘿,我想要看看菜单(加载网页)。”
2.查看菜单(发送请求)
服务员拿着你的请求去厨房(服务器),告诉厨师(服务器处理请求)你想要什么。
3.准备食物(服务器处理)
厨师开始根据你的订单准备食物(处理请求,比如从数据库中检索数据),这可能需要一些时间,特别是如果订单复杂或者厨房很忙。
4.上菜(返回数据)
一旦食物准备好,服务员就会把菜端到你的桌子上(通过互联网将数据发送到你的浏览器)。
5.享用美食(呈现结果)
开始享用食物
【效率提升】B端页面加载策略全解析
 
 
二、加载的影响因素
2.1 网络速度
网络速度指的是数据传输的快慢,它直接影响到浏览器从服务器下载数据所需的时间。如果网络速度慢,即使服务器响应迅速,数据传输到用户设备的过程也会变慢,导致页面加载时间变长。
2.2 服务器性能
服务器性能涉及到服务器处理请求和发送响应的能力。如果服务器性能不足,它可能无法快速处理大量的并发请求,导致响应时间延长。
2.3 加载资源
加载资源的大小指的是网页上所有元素的总数据量。资源文件越大,浏览器需要下载的数据就越多,加载时间自然越长。资源分为静态资源及动态资源,静态资源是预先准备好的,不会变;动态资源是根据需要现做的,每次都可能不同。
2.3.1 静态资源
想象一下,你有一个书架,上面摆满了各种书籍。这些书籍的内容是固定的,不会因为你每次来看它们而改变。在网站的世界里,静态资源就像这些书籍:
【效率提升】B端页面加载策略全解析
 
 
  •  
    内容不变:静态资源的内容是固定的,不会随时间或用户行为而改变。比如,网站的Logo图片、CSS样式表和JavaScript文件,它们对所有访问网站的用户来说都是一样的。
  •  
    直接获取:就像你直接从书架上拿书一样,浏览器可以直接从服务器上获取这些静态资源,不需要服务器额外处理。
 
2.3.2 动态资源
现在,想象一下你去餐厅点菜。你点的菜是根据你的选择现做的,每次可能都不一样。在网站的世界里,动态资源就像这样:
【效率提升】B端页面加载策略全解析
 
 
 
  •  
    内容变化:动态资源的内容会根据用户的行为、时间或其他因素而变化。比如,用户的个人信息、新闻文章、实时股票价格等,每个人看到的内容可能都不一样。
  •  
    需要处理:就像厨师需要根据你的订单做菜一样,服务器需要对请求进行处理,从数据库中获取数据,然后生成动态资源的内容。
 
二、页面加载的顺序
页面加载的顺序对用户体验有重要影响。按照全局框架加载——局部模块加载——内容元素加载的顺序加载,可以提高感知性能,优化资源利用,提升用户体验。如果像实现这种加载顺序,需要开发者合理的安排资源的加载优先级。
【效率提升】B端页面加载策略全解析
 
 
2.1 全局框架加载
用户点击链接或刷新页面后,首先看到的是页面的全局框架,通常包括页面的基本结构和布局。在这个阶段,用户会看到一个空白或半空白的页面逐渐填充,形成页面的大致轮廓。
【效率提升】B端页面加载策略全解析
 
 
 
2.2 局部模块加载
在全局框架加载完成后,页面的局部模块开始加载,这些模块可能包括导航栏、侧边栏、页脚等。用户会看到页面的各个部分逐渐完善,页面的功能和导航逐渐变得可用。
【效率提升】B端页面加载策略全解析
 
 
2.3 内容加载
最后,页面中的卡片元素开始加载,这些元素通常包含主要内容,如表单、数据、图片等。用户会看到页面内容逐渐丰富,从框架和模块的加载转变为具体内容的呈现。
【效率提升】B端页面加载策略全解析
 
 
三、常见的加载模式
【效率提升】B端页面加载策略全解析
 
 
3.1 全量加载(系统控制)
在页面或应用启动时,一次性加载所有必要的资源。这种方式不区分资源的优先级,所有资源都被平等对待,按照它们在文档中出现的顺序进行加载。
【效率提升】B端页面加载策略全解析
 
 
使用场景
  •  
    小型网站或应用:当网站或应用的资源量不大时,全量加载是一个简单有效的策略,可以快速完成页面的加载和渲染。
  •  
    内容固定的页面:对于那些不经常更新,且用户需要立即访问所有内容的页面,如一些宣传页面或静态文档,全量加载可以确保内容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  
    网络条件良好的环境:在网络带宽充足的情况下,全量加载可以减少复杂的加载逻辑,简化开发和维护工作。
 
优点
  •  
    简单易实现:全量加载不需要复杂的逻辑来控制资源的加载顺序,对于开发者来说实现起来较为简单。
  •  
    确保资源可用性:由于所有资源都被预先加载,可以确保用户在访问页面时,所有必要的资源都已经就绪,不会出现因资源加载导致的空白或错误。
  •  
    适用于资源量小的情况:对于资源量不大的页面,全量加载可以快速完成,用户体验较好。
 
缺点
  •  
    初始加载时间较长:如果资源量较大,全量加载会导致页面的初始加载时间变长,影响用户体验。
  •  
    浪费带宽:全量加载可能会加载一些用户实际上并不需要的资源,造成带宽的浪费。
  •  
    影响性能:大量的资源加载可能会占用过多的网络和CPU资源,影响页面的性能,特别是在移动设备或网络条件较差的环境中。
  •  
    不利于SEO:对于搜索引擎优化(SEO)来说,页面加载速度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全量加载可能导致页面加载速度慢,影响SEO效果。
 
3.2 资源缓存(系统控制)
将资源存储在本地,以便在后续的页面加载或访问中,可以直接从本地获取资源,而不需要再次从服务器下载。这通常适用于那些不经常变化的静态资源。
【效率提升】B端页面加载策略全解析
 
 
使用场景
  •  
    重复访问的资源:对于用户可能会多次访问的资源,如网站的Logo、常用的CSS框架等,使用缓存可以减少重复下载。
  •  
    不频繁更新的静态内容:对于那些更新频率较低的静态内容,如图标、背景图片等,缓存可以提高加载效率。
  •  
    离线访问:在某些应用中,用户可能需要在没有网络连接的情况下访问某些资源,缓存可以支持这种离线访问。
  •  
    提高性能:在网络条件较差或用户带宽有限的情况下,使用缓存可以减少加载时间,提高页面性能。
 
优点
  •  
    减少加载时间:通过避免重复下载相同的资源,可以显著减少页面的加载时间。
  •  
    节省带宽:缓存可以减少网络传输的数据量,节省用户的带宽消耗。
  •  
    提高性能:从本地加载资源比从网络加载更快,可以提高页面的响应速度和整体性能。
  •  
    支持离线访问:对于需要离线访问的应用,缓存是实现这一功能的关键技术。
 
缺点
  •  
    缓存管理复杂:需要合理设置缓存策略,包括缓存有效期、缓存大小限制等,以确保用户获取的是最新资源。
  •  
    占用本地存储空间:缓存会占用用户的本地存储空间,尤其是在资源较多的情况下,可能会对用户的存储空间造成压力。
  •  
    更新延迟:如果资源更新了,而缓存没有及时清除或更新,用户可能会看到过时的内容。
  •  
    浏览器差异:不同的浏览器对缓存的处理可能有所不同,这可能需要额外的兼容性处理。
 
3.3 懒加载(系统控制)
懒加载属于延迟加载资源,允许资源在需要时才被加载,而不是在页面加载时一次性加载所有资源。这种技术特别适用于那些在页面初始渲染时不可见或不立即需要的资源,比如图片、视频、广告、脚本等。
【效率提升】B端页面加载策略全解析
 
 
使用场景
  •  
    图片画廊:在图片画廊或图片列表中,只有当用户滚动到特定图片时,该图片才被加载。
  •  
    无限滚动页面:在社交媒体或新闻聚合网站中,用户滚动页面时,只有当内容进入视口时才加载新的数据。
  •  
    视频和音频:在视频或音频播放器中,只有在用户即将播放时才加载媒体文件。
  •  
    代码分割:在现代前端框架中,懒加载用于按需加载JavaScript模块或组件,减少首屏加载时间。
  •  
    广告和第三方脚本:为了不阻塞页面渲染,广告和第三方脚本可以在不影响用户体验的情况下延迟加载。
 
优点
  •  
    减少初始加载时间:懒加载可以减少页面的初始加载时间,因为只有必要的资源会被优先加载。
  •  
    节省带宽:对于用户可能不会访问的内容,懒加载可以节省用户的带宽和数据使用。
  •  
    提高性能:懒加载可以减少服务器请求,减轻服务器压力,提高页面性能。
  •  
    改善用户体验:通过减少页面加载时间,懒加载可以提供更流畅的用户体验。
 
缺点
  •  
    延迟显示内容:懒加载可能导致内容在用户滚动到视口时出现短暂的加载延迟,影响用户体验。
  •  
    增加复杂性:实现懒加载需要额外的逻辑来检测元素何时进入视口,并触发加载过程。
  •  
    SEO影响:对于搜索引擎爬虫来说,懒加载的内容可能不会被及时发现或索引,影响网站的SEO表现。
  •  
    状态管理:懒加载可能导致状态管理复杂化,特别是当页面需要根据懒加载的内容更新状态时。
 
3.4 预加载(系统控制)
提前加载用户可能很快就会需要的资源。这种策略通常用于提高用户体验,通过减少用户等待资源加载的时间来实现平滑的页面交互和流畅的页面导航。预加载可以在后台进行,不会阻塞页面的解析和渲染。
【效率提升】B端页面加载策略全解析
 
 
使用场景
  •  
    关键资源加载:对于页面渲染或功能执行所必需的资源,如关键的CSS样式表、JavaScript脚本等。
  •  
    即将访问的内容:如果你的应用或网站能够预测用户下一步可能访问的内容,比如下一个页面或视图中的资源,可以提前进行预加载。
  •  
    用户交互:在用户与页面交互之前,如点击按钮或链接后即将显示的资源,可以预加载以减少等待时间。
  •  
    动画和过渡:对于即将播放的视频或动画,预加载可以确保播放时不会卡顿。
  •  
    字体加载:对于使用Web字体的网站,预加载字体可以避免文本渲染时的闪烁。
 
优点
  •  
    提高性能:通过提前加载资源,可以减少页面渲染和功能执行的延迟。
  •  
    改善用户体验:预加载可以减少用户在页面交互中的等待时间,提供更流畅的体验。
  •  
    减少卡顿:对于视频和动画等资源,预加载可以确保播放时的流畅性,避免卡顿。
  •  
    优化页面加载时间:预加载关键资源可以减少页面的加载时间,尤其是对于那些对性能要求较高的应用。
 
缺点
  •  
    资源浪费:如果预加载的资源最终没有被使用,可能会导致带宽和存储空间的浪费。
  •  
    增加服务器负载:预加载可能会增加服务器的负载,尤其是在高流量时期。
  •  
    复杂性增加:实现预加载需要对用户行为进行预测,这可能会增加开发和维护的复杂性。
  •  
    影响页面初始加载:如果预加载的资源过多,可能会影响页面的初始加载速度,尤其是在网络条件较差的情况下。
 
3.5 分页加载(用户触发)
将大量数据或内容分割成多个页面的加载方式,每个页面包含一定数量的数据项。当用户浏览完一个页面的内容后,可以通过翻页导航到下一个页面来加载新的内容。这种方式常用于处理大量数据的展示,如文章列表、商品目录、搜索结果等。
【效率提升】B端页面加载策略全解析
 
 
使用场景
  •  
    大量数据展示:适用于需要展示大量数据的场景,如电商平台的商品列表、新闻网站的新闻文章、社交媒体的帖子等。
  •  
    搜索结果:搜索引擎返回的结果通常使用分页加载,以便于用户逐步浏览。
  •  
    节省资源:在资源受限的环境中,如移动设备或网络带宽较低的地区,分页加载可以减少单次加载的数据量,提高性能。
  •  
    提高可管理性:分页加载使得内容的管理更加容易,用户可以快速跳转到特定的页码。
 
优点
  •  
    减少单次加载的数据量:通过分页加载,可以减少单次请求需要加载的数据量,从而加快页面加载速度。
  •  
    提高性能:对于服务器和客户端来说,处理较小的数据集更加高效,可以减轻服务器压力,节省带宽。
  •  
    改善用户体验:分页加载可以避免一次性加载大量数据导致的页面卡顿,提供更流畅的浏览体验。
  •  
    易于导航:用户可以方便地通过分页控件跳转到特定的页面,而不需要滚动很长时间。
 
缺点
  •  
    多次请求:用户需要多次请求不同的页面,这可能会导致整体浏览过程被打断,影响用户体验。
  •  
    不适用于所有场景:对于需要连续浏览或实时更新的内容,分页加载可能不是最佳选择。
  •  
    SEO挑战:对于搜索引擎优化来说,分页加载可能会使得某些页面的内容不易被搜索引擎发现,影响网站的SEO表现。
  •  
    数据加载延迟:用户在浏览到页面底部时才加载下一页内容,可能会有短暂的等待时间。
 
3.6 点击加载(用户触发)
是一种用户触发的加载机制,其中页面或应用仅在用户执行特定操作(如点击一个按钮)时才加载额外的内容或资源。这种策略可以用于控制数据加载的节奏,提高页面的初始加载速度,并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加载内容。
【效率提升】B端页面加载策略全解析
 
 
使用场景
  •  
    社交媒体和论坛:在社交媒体平台和论坛中,用户可以点击“加载更多”来查看之前的帖子或评论。
  •  
    电子商务网站:在商品列表页,用户可以点击“加载更多”来查看更多的商品。
  •  
    新闻网站:在新闻聚合网站上,用户可以点击以加载更多新闻文章。
  •  
    图片和视频画廊:在图片或视频画廊中,用户可以点击以加载更多的媒体内容。
  •  
    无限滚动页面:一些网站使用无限滚动结合点击加载,当用户滚动到页面底部时,自动加载更多内容。
 
优点
  •  
    控制加载数据量:通过用户触发加载,可以减少单次加载的数据量,避免一次性加载过多数据。
  •  
    提高初始加载速度:页面的初始加载速度更快,因为只加载用户立即需要的内容。
  •  
    节省带宽和资源:用户不需要下载他们可能不会查看的内容,从而节省了带宽和服务器资源。
  •  
    改善用户体验: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加载内容,避免页面变得过于拥挤或复杂。
 
缺点
  •  
    增加用户操作:用户需要主动点击来加载更多内容,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用户的操作负担。
  •  
    可能的加载延迟:如果网络条件不佳或服务器响应慢,用户在点击加载时可能会遇到延迟。
  •  
    SEO优化问题:对于搜索引擎优化来说,点击加载的内容可能不会被搜索引擎爬虫索引,影响网站的SEO表现。
  •  
    状态管理复杂性:应用需要管理已加载和未加载内容的状态,尤其是在用户刷新页面或返回之前页面时。
 
3.7 滚动加载(用户触发)
也称为触底加载或无限滚动,是一种用户界面交互模式,其中页面会在用户滚动到页面底部时自动加载更多内容。这种技术可以提供连续的浏览体验,而无需用户手动点击“加载更多”按钮。
【效率提升】B端页面加载策略全解析
 
 
使用场景
  •  
    社交媒体:如Facebook、Twitter等平台使用滚动加载来不断展示用户的动态和帖子。
  •  
    新闻聚合器:如Reddit、Flipboard等应用使用滚动加载来展示连续的新闻故事和文章。
  •  
    电子商务网站:商品列表和搜索结果页面使用滚动加载来展示更多商品。
  •  
    图片和视频平台:如Pinterest、Instagram等平台使用滚动加载来展示图片和视频流。
 
优点
  •  
    提高用户体验:为用户提供无缝的浏览体验,无需点击额外的按钮或链接。
  •  
    减少用户操作:用户可以持续滚动浏览,减少了寻找更多内容所需的操作。
  •  
    保持界面简洁:不需要额外的加载更多按钮或分页控件,界面更加简洁。
  •  
    适应性强:可以根据用户的浏览速度和习惯动态加载内容。
 
缺点
  •  
    性能问题:如果不正确实现,可能会导致性能问题,如内存泄漏、页面卡顿等。
  •  
    数据过载:用户可能会无意识地加载和浏览大量内容,导致信息过载。
  •  
    SEO挑战:对于搜索引擎优化来说,滚动加载的内容可能不易被搜索引擎爬虫发现和索引。
  •  
    网络和服务器压力:连续加载大量数据可能会增加服务器负载和网络带宽的使用。
  •  
    用户控制度低:用户可能无法精确控制他们想要加载的内容量,有时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数据加载。
 
四、加载方式
4.1 骨架屏
描述:骨架屏是一种加载状态的页面,模拟了页面结构和布局的占位符,通常以灰色或低对比度的颜色显示。它给用户一种页面即将加载完成的视觉提示。
使用场景:适用于需要快速显示页面结构的应用,特别是在数据加载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可以提高用户的感知性能。
【效率提升】B端页面加载策略全解析
 
 
4.2 loading动画
描述:Loading动画是一种视觉元素,如旋转的圆圈、进度条或动画图标,用来告知用户数据正在加载中。
使用场景:适用于需要提供明确的加载反馈的场景,特别是在数据加载时间不可预测时,可以缓解用户的等待焦虑。
【效率提升】B端页面加载策略全解析
 
 
4.3 占位符
描述:占位符是用于占位的静态图像或颜色块,它们在实际内容加载完成之前显示。
使用场景:适用于图片、卡片、列表等元素,在内容加载之前提供视觉占位,改善页面的空状态。
【效率提升】B端页面加载策略全解析
 
 
4.4 进度条
描述:进度条显示加载的进度,可以是百分比形式或连续的条形图。
使用场景:适用于可以预测加载时间的场景,如文件下载或长时间运行的任务,进度条可以提供明确的等待时间。
【效率提升】B端页面加载策略全解析
 
 
4.5 文本提示
描述:文本提示是直接显示加载状态的文本信息,如“正在加载”、“请稍候”等。
使用场景:适用于所有需要提供加载状态的场景,特别是在加载时间较短时,简单的文本提示就足够了。
【效率提升】B端页面加载策略全解析
 
 
 
4.6 预览图
描述:预览图是在高分辨率图片完全加载完成前显示的低分辨率版本或模糊图。使用场景:适用于图片密集型的网站或应用,如画廊、社交媒体平台,可以提前给用户内容的视觉印象。
【效率提升】B端页面加载策略全解析
 
 
4.7 延迟显示
描述:延迟显示是指内容在完全加载并准备好显示后才呈现给用户,避免了内容的闪烁或不完整的渲染。使用场景:适用于对用户体验要求较高的场景,特别是在内容需要经过复杂处理才能显示时,如动态图表或复杂的用户界面。
【效率提升】B端页面加载策略全解析
 
 
五、避免出现的问题
5.1 加载异常
页面加载异常时,给用户提供清晰、友好的提示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帮助用户理解发生了什么问题,并指导他们采取下一步行动。
【效率提升】B端页面加载策略全解析
 
 
错误页面设计:
设计一个用户友好的错误页面,如404(页面未找到)、500(服务器内部错误)等,这些页面应该包含简洁明了的错误信息和视觉元素,避免技术性或难以理解的语言。
提供具体错误信息:
告诉用户发生了什么问题,例如“页面无法加载”或“服务器暂时不可用”
解决方案或建议:
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议,比如“请检查网址是否正确”、“请稍后再试”或“请联系客服”
重试机制:
提供一个明显的“重试”按钮,让用户可以轻松尝试重新加载页面
返回选项:
提供一个链接或按钮,让用户可以返回到网站的主页或其他安全的地方
 
5.2 同时加载
在同一页面中出现多个加载状态,即多个元素或组件同时显示加载指示器(如旋转的加载图标、进度条等),可能会对用户体验产生负面影响。用户可能会感到困惑,不知道页面的哪些部分正在加载,以及需要等待多长时间。
 
5.3 状态重叠
实现一个状态管理系统,精确跟踪页面的每个状态,如“加载中”、“数据加载完成”、“空状态”和“错误状态”。确保在任何给定时间,只显示一个相关的状态。
六、如何优化页面加载速度
6.1 优化性能
想要网站加载得快,就像让汽车跑得快一样,得做好几件事:减轻重量(压缩文件大小),减少不必要的零件(合并文件和减少HTTP请求),用好油(优化图片和代码),定期保养(利用缓存和更新硬件),这样你的网站就能像跑车一样,快速出现在用户面前。
 
6.2 选择合适的加载方式
【效率提升】B端页面加载策略全解析
 
 
参考文献


作者:姚_Yale
链接:https://www.zcool.com.cn/article/ZMTY0NjYxNg==.html
来源:站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兰亭妙微(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大数据可视化界面设计B端界面设计桌面端界面设计APP界面设计图标定制用户体验设计交互设计UI咨询高端网站设计平面设计,以及相关的软件开发服务,咨询电话:01063334945。我们建立了一个微信群,每天分享国内外优秀的设计,有兴趣请加入一起学习成长,咨询及进群请加蓝小助微信ben_lanlan

 

 

UI设计分享:最直白的UI配色指南

蓝蓝设计的小编

在今天,受限于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C 端产品为了争夺用户注意力,界面的设计越来越复杂,色彩越来越丰富(花哨),极简的风格只存在于少数头部产品和工具类产品中。
万字干货 | 最直白的UI配色指南
 
 
这种风气会传导到招聘的要求中,也就是对作品集的审视,往往更重视能驾驭复杂视觉风格的作品,而不是极简的风格。
所以,除了界面设计中对界面、组件框架样式的设计创新外,最重要的就是对界面配色的管理和表现。而配色作为所有设计类型的终极难题之一,长期困扰着初级 UI 设计师。
所以我们今天的主题,就是用最简单、适用的逻辑,来解释 UI 配色的方法!
 
 
色彩的选择模式认识
学会配色首先要理解色彩,以及在 UI 设计中要配哪些“色”。
首先是对色彩的描述,相信大家或多或少听说过 RGB、CMYK 之类的名词,它们就是对不同场景下的色彩描述方法。
比如显示器成像,是由一个个像素点显示不同色彩组成的,而像素点的颜色由三个发光晶体管控制,即 Red 红、Green 绿、Blue 蓝,它们发出不同强弱的光进行混合,从而形成新像素点上最后显示的色彩,所以也叫 RGB 色。
万字干货 | 最直白的UI配色指南
 
 
而对于现实世界的物体的染色、印刷,就要使用具体的颜料上色,为了节省成本工业界不可能提供成百上千万的颜料类型,所以使用了 Cyan 青色、 Magenta 洋红色、 Yellow 黄色三个颜色作为基础进行混合,生成其它颜色。而因为 Black 黑色、灰色难以用别的颜色混出来,所以单独提供,于是就有了 CMYK 色。
万字干货 | 最直白的UI配色指南
 
 
在 UI 设计中,我们的设计内容无须进行打印,所以只会以 RGB 模式记录和显示。但是 RGB 色的记录模式比较复杂,即每个色值有 0-255 的 256 个颜色,要分别记录这三个数值,且它们混合后的色彩很难判断。
万字干货 | 最直白的UI配色指南
 
 
所以虽然 UI 中用的是 RGB,但我们日常选色使用的却是 HSB 模式,即将颜色划分成色相 Hue、饱和度 Saturation、明度 Brightnessd。
它是对色彩逻辑上的定义,会根据应用的需要转化成 RGB 和 CMYK,所以不用纠结它不是  RGB 不能显示怎么办。
而多数 UI 软件的色彩选择面板,就是使用 HSB 的选色逻辑来设计的,有一个横向的色相条,加一个表示明度、饱和度的矩形区域。
万字干货 | 最直白的UI配色指南
 
 
虽然色相条是一个长方形,但用过应该能发现它的首尾都是红色,因为 HSB 模式下建立的色相是一个360度的环形,也叫色环。选色面板用的色相条,就是这个色环截开拉直后的效果,所以首尾是同一颜色。
万字干货 | 最直白的UI配色指南
 
 
使用 HSB 选色的逻辑 ——
先确定色相,再调节饱和度和明度
如果饱和度 S 值为零,则色彩没有任何色相只剩下黑白灰,即中性色。明度 B 值控制亮度,0 即完全没有亮度所以是黑色,100 最亮则是白色,即颜色越深 B 值越小,B 值越大颜色越亮。
学会使用 HSB 选色和微调的方式是进行配色的关键,因为专业的设计过程会有清晰的色彩应用思路,会直接通过色彩面板去找到自己要的颜色,甚至是直接手动输入数值,而不是把选色面板当盲盒随机拖一个出来去测试。
在 UI 设计过程中,如果软件的色彩面板默认是其它模式,优先将它们先切换成  HSB (有些是 HEX)模式。
万字干货 | 最直白的UI配色指南
 
 
 
 
UI界面的色彩类型认识
了解选色模式是第一步,而第二步就是认识UI界面中应用的色彩类型有哪些,为进一步掌握配色做准备。
在过去,我们将界面的配色分为主色、辅助色、中性色三种类型,但这次我们要做出新的定义,以满足目前 UI 设计趋势的需要。
UI 界面中应用的色彩可以分成:品牌色、功能色、中性色、装饰色、内容色等,四个大类。
 
1.品牌色
品牌色即组成产品品牌基调、个性的核心色彩,用于区分自己和其它产品之间的区别。而品牌色并不是只有一个,而是包含主色、辅助色两个分类。
首先品牌主色,是品牌的核心色调,是和品牌进行绑定的色彩锚点,比如想到美团就是黄色,想到肯德基就是红色,想到星巴克就是绿色。常规的品牌主色有且只能有一个。
万字干货 | 最直白的UI配色指南
 
 
而辅助色,则是建立在品牌色彩系统内搭配主色出现的色彩。比如麦当劳的核心主色是黄色(LOGO 色,"金"拱门),但相信麦当劳的红色你们一定也不陌生,它们经常相伴出现。再比如沃尔玛,虽然主色是蓝色但是黄色在品牌制品和包装上也没少用。
万字干货 | 最直白的UI配色指南
 
 
辅助色可以只有一个也可以有多个,作为补充比使用单一主色会更具辨识度和丰富性。但它不是必须的,因为在 UI 界面中出现的颜色往往非常多,品牌辅助色的加入往往会让配色变得更困难,反而成为拖累。
万字干货 | 最直白的UI配色指南
 
 
万字干货 | 最直白的UI配色指南
 
 
 
2.功能色
功能色,就是根据界面传达信息、隐喻所应用的色彩,具有比较明确的工具作用而存在。部分场景下用户对色彩代表的寓意认识根深蒂固时,那么我们就有必要顺应这种认识来添加色彩。
比如电商中红色代表价格、折扣,工具产品里绿色代表成功通过,国内金融产品里红色代表上涨绿色代表下跌,币圈行业反过来绿色代表上涨红色代表下跌等。
万字干货 | 最直白的UI配色指南
 
 
功能色的应用是必要的,因为色彩也是用于传递信息的关键要素之一。但是,功能色不一定完全和品牌色脱节,如果品牌色和想要的功能色接近,往往直接使用品牌色即可,不用创建新的颜色。
比如京东的价格、优惠用的就是品牌主色,支付宝的确认、同意用的也是品牌主色。
万字干货 | 最直白的UI配色指南
 
 
 
3.中性色
中性色就是黑白灰,即没有颜色的“颜色”。
万字干货 | 最直白的UI配色指南
 
 
一个项目再怎么花哨,也会包含不需要使用花哨色彩的背景、文字、图标,而
通常它们在整个应用内的占比才是最大的,而不是品牌色!
中性色是支撑整个产品色彩体系的骨架,用好中性色就能让界面被用户快速理解、认识。所以在一些品牌色就是以黑色为主色的产品中,用户也并不会因为产品没有使用其它色相而不知道应用怎么使用。
万字干货 | 最直白的UI配色指南
 
 
4.装饰色
前面提到的三种色彩类型,都是要进入项目设计规范内的“标准色”,而应用实际设计过程中光靠这些标准色是无法满足所有场景的。
比如一些特定的活动页面,或者装饰图标,运营场景等,都会根据具体的需求或美观性应用其它色彩。
万字干货 | 最直白的UI配色指南
 
 
装饰色的配置没有非常具体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脱离原有的规范标准,作为一个独立的设计去完成。所以很多大厂产品在不同页面中的运营需求不同,于是装饰色各用各的,导致最终呈现出来的结果非常割裂。
装饰色是在今天的移动端设计中最大的难题,因为我们要加入很多新的色彩进去会和规范色形成冲突。虽然线上很多产品的配色都有种放弃治疗的决绝,但在招聘环节中对色彩的应用上这些要求又全部回来辣(就是这么分裂)!
 
5.内容色
最后一个,就是内容色了,即产品内展示的内容所使用的色彩,如用户的照片,商品的图片,广告的图片等等。
某种程度上来说内容用什么颜色是不可控的,不在配色的考虑范围内。但对于一些特定的产品中,内容用什么颜色是有确定性的,甚至直接规范内容制作、拍摄、后期的用色规范,让整体的配色能更统一和谐。
比如美妆、服装、茶饮类品牌自家的应用或小程序:
万字干货 | 最直白的UI配色指南
 
 
并且在作品集项目和评审中,设计师自己输出的界面也是要考虑内容用色的,因为内容往往在页面中占比很大,用色的好坏会直接影响观看者对整个页面的评价,所以我们必须要把它当成配色的一部分来处理。
比如我们前阵子之前分享过的案例:
万字干货 | 最直白的UI配色指南
 
 
配色就是完成对上面五种色彩类型的选择、控制、管理,形成最终呈现的效果。
 
 
UI选色逻辑 - 基本说明
上一节介绍了 UI 配色的五个对象,而这一节中,我们就要针对它们的配色进行更细致的解说。
平面和 UI 配色的差异
学习 UI 配色,就绕不过去平面配色的各类知识点、概念、技法,虽然 UI 设计原则上也是平面设计的一种,但在配色上却有很大的差异,不能直接照搬平面配色的逻辑。
平面和 UI 配色的差异主要由下面三点组成:
  1.  
    静态和动态的差异
  2.  
    色彩模式的差异
  3.  
    品牌输出目标差异
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平面设计的对象是“静止”的,在设计被制作出来后就被固定。而 UI 设计的对象是 “动态” 的,不管是内容还是界面本身都会经常发生修改变化。
静态的设计稳定,就意味着设计意图可以贯彻,个性化易于塑造。而动态的设计意味不确定性,上线后内容的变更或产品迭代会直接破坏原有的设计,导致设计意图的流产。
万字干货 | 最直白的UI配色指南
 
 
第二点,则是色彩显示模式的差异。平面设计要进入真实世界就要经过染色或印刷(CMYK),这些制品的色彩经过光的折射后才进入人眼。而 UI 设计的色彩则是由屏幕自身发光呈现(RGB),直接进入人眼。
自发光和折射光呈现的色彩观感是非常不同的,这由它们的物理特性决定(暂不拓展),最直观的一个差异,就是屏幕发光是会“刺眼”的,能让人眼觉得不适和过快疲劳。比如荧光色系,或者大面积的对比色。
万字干货 | 最直白的UI配色指南
 
 
自发光产生的生理影响,决定了 UI 配色为了满足可用性就要排除一部分色彩,让配色的范围大大缩小。所以平面中有句话叫没有难看的颜色,只有配不好的颜色,并不适用于 UI 配色。
第三点,就是品牌输出目标的差异。传统品牌的色彩系统更注重品牌的概念、价值观的表达,通过在门店、包装、物料、服务上的统一应用,来潜移默化的塑造用户对品牌的认识和定位。
万字干货 | 最直白的UI配色指南
 
 
而互联网产品能影响用户的主要渠道就是手机或显示器上小小的屏幕,在这个小小的屏幕内还要和成千上万的其它产品竞争。所以互联网产品对品牌的塑造上是非常“强硬”的,要让用户强烈的感知到并快速形成印象。
万字干货 | 最直白的UI配色指南
 
 
平面和 UI 配色的逻辑的差异,自然会导致实践的方式也不同,需要单独学习。这也是很多 UI 设计师一直学习配色相关知识但还是做不好UI配色的原因,因为这是两套不同的体系。
 
 
品牌色的选择
在建立 UI 配色系统时,第一步确定的通常都是品牌色。而品牌色的建立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设计的产品已经是个完整的品牌建立过自己的 VI 系统,另一种情况是完全独立的新产品需要全部重新创建。
时,原则上 UI 的配色也要使用原来制定的品牌 VI 用色。但前面也说过平面用色和屏幕用色差异巨大,所以 UI 用色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做调整,比如 MUJI、宜家。
万字干货 | 最直白的UI配色指南
 
 
如果还仔细研究过成功的独立产品配色,那么就会发现一个规律,主色基本都处于饱和度明度面板的右上方。
万字干货 | 最直白的UI配色指南
 
 
这种设置的依据,都是为了让主色能更鲜艳、明亮。一方面是在屏幕上更能吸引用户注意和灌输品牌认知,另一部分鲜艳的色彩在屏幕中展示起来也更舒适、和谐,客观决定了不应该使用一些“有气无力”的颜色作为产品主色。
万字干货 | 最直白的UI配色指南
 
 
遵循这种规律,那么主色的选择就是先确定色相类型,然后在明度、饱和度面板的右上方再选出具体的颜色。
万字干货 | 最直白的UI配色指南
 
 
除了主色外,品牌的辅助色定义也遵循相同的原则。但是,如果不是品牌VI本身就定义过辅助色的情况下,不建议新产品定义辅助色,因为它很容易稀释主色的权重,不能带来太多的帮助。
 
 
中性色的选择
除了品牌色外,最重要的色彩定义就是中性色,在我自己的设计流程中,甚至是先定义中性色再去定义品牌色。
中性色是由黑白灰组成的多个色彩,并通过灰度值(HSB 的 B 值)的高低来形成一个表现强弱的等级阶梯。通常一个 UI 产品中会使用不少于5个以上的中性色,以满足信息对比性的需要。
万字干货 | 最直白的UI配色指南
 
 
为了方便记忆,我们会对 B 值使用5的倍数做定义,比如10、20、40、60、80、90等。
中性色的定义并不困难,只要不同等级的颜色有足够的差异即可,至于需要多少级的颜色,根据具体项目的需要决定。
下面还有两个中性色定义的细节,一个是
尽量避免使用纯黑色
(B 值0),因为纯黑在 OLED 屏幕中是完全不发光的状态,所以会和周遭的颜色产生极大的反差,难以进行控制。
第二个细节,就是成熟项目中的中性色往往并不是纯灰色,而是会加入轻微的色相(主要是蓝色色相)进去,让中性色的应用不会那么僵硬和枯燥。
万字干货 | 最直白的UI配色指南
 
 
加入色相的中性色,会提供非常微妙的潜在影响,但并不需要用户感知到这些颜色使用了色相,所以往往只添加了极少的色相值。颜色越浅,色相值就需要越弱才不易被感知,反之可以添加的色相值范围就越强。
所以中性色的配色逻辑可以在明度、饱和度面板中遵循下方这样的曲线:
万字干货 | 最直白的UI配色指南
 
 
 
 
功能色的配色逻辑
之后制定功能色的配色逻辑,在定义它们之前最好已经完成了项目主要界面内容和原型的搭建,能预判项目中包含了哪些特定的信息、要素、模块是需要使用非品牌色和中性色来表示的。
比如前文提到的金融软件,包含涨跌的示意。电商购物应用,包含价格和优惠。一个普通的社区应用,包含收藏、点赞和会员等。
万字干货 | 最直白的UI配色指南
 
 
当主色不适合对这些内容进行填充时,就应该选新的颜色作为功能色进行填充。而功能色的选择也是最简单的部分,因为功能色的目标通常都很明确,而它们也可以从主色的选择区域内产生。
万字干货 | 最直白的UI配色指南
 
 
 
 
装饰色的配色逻辑
进入到装饰色的环节,就不在色彩规范定义的颜色范围内了,进入到“看碟下菜”的阶段。
装饰色的应用首先面对的就是装饰图标的用色,比如快速入口、瓷片区用的装饰图标,往往会使用其它颜色来提高界面色彩的丰富性。
万字干货 | 最直白的UI配色指南
 
 
在这类图标的配色中,没有固定的配色规律可以遵循,只能凭感觉配。但值得庆幸的是,装饰图标的用色也和主色选色类似,可以选择范围其实很小,直接在这个范围内选色很快就能得到想要的结果。
总结一些线上成熟产品的快速入口配色,大家就会发现用色其实非常固定:
万字干货 | 最直白的UI配色指南
 
 
除了图标外,第二种装饰用色就是运营场景,比如节日主题或是专题页面,针对它们的设计,可以理解成是针对一个独立页面定义新的主色和辅助色,觉得怎么做合适怎么来……
万字干货 | 最直白的UI配色指南
 
 
虽然它们的应用可能和产品主色冲突,但运营内容的权重往往是高于项目配色要求的,所以在线上项目中只要加入运营设计开始,界面色彩就开始“鸡飞狗跳”。
而在作品集项目的设计中,就要确定装饰色的应用目标,即通过更多的色彩来增加设计的丰富性,所以尽量从非主色的色系里选择,避免使用和主色近似的色彩。
 
内容色的配色逻辑
最后,就是在填充内容配图时使用的色彩了。这里也分两种情况,即该内容在页面中的占比。
如果占比过大,比如占据半屏以上的广告图、商品图,那么填充进去的内容必定直接影响整个页面的色彩观感。
万字干货 | 最直白的UI配色指南
 
 
所以在这种场景下,建议使用背景色比较单一的图片,会比填充色彩凌乱、复杂的图片效果更好。当然,内容的用色不能和主色完全一致,也不能和主色产生不协调感,这要设计师自己判断。
万字干货 | 最直白的UI配色指南
 
 
然后就是普通内容的用色,比如商品列表中的商品图,动态列表内的动态图,新闻列表中的封面等等。尺寸不大,但是往往出现的数量很多。
对这些内容图的用色倾向太强会使设计结果看起来非常“刻意”,或是色彩的搭配非常混乱,所以很多设计稿一看就是飞机稿的原因就是配图使用太刻意,无法呈现界面应有的状态。
万字干货 | 最直白的UI配色指南
 
 
这类内容图的填充和上一种情况要反着来,即弱化颜色的存在感。尽量使用没有高饱和度或白色的背景图,可以让它们更好的融入整个界面,不会成为界面的累赘。
万字干货 | 最直白的UI配色指南
 
 
根据这些总结出来的原则,我们可以再回到识色面板中做一个总结。先将明度、饱和度区域用横竖做成三等分的“井”字,确定大致色相后选择具体色彩的区域通常都集中在右上角,背景集中在左上角,中性色集中在左侧的区域内。
万字干货 | 最直白的UI配色指南
 
 
UI的配色相比平面非常简单,因为配色的对象固定,每种配色对象的选择范围也很 “固定”。配色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分配适合的色彩,只要积累一定案例分析和实践经验,就能快速掌握。
而UI配色所谓的品牌调性,也远远没有平面那么复杂,要做的就是组合出和同类产品不同,能被用户记忆的色彩!
 
 
 
配色的流程解释
一个完整的平面视觉画面,里面包含的所有元素、色彩都不是孤立的,都会和其它元素形成联系,产生整体的影响。
而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如果对元素的设计、配色是逐一完成的,那就很难控制整体的效果。因为你在做第一个元素的配色时,是很难预估它在最终画面中的效果是否是合理的。
所以在我的配色建议中,不能一边设计框架、交互、布局、样式时一边配色,而要把它当成一个独立的步骤,即 —— 配色阶段,在完成界面的基础的原型或简单的上色后,再进行统一的配色操作。
万字干货 | 最直白的UI配色指南
 
 
而配色的操作也不是看着元素一个一个填的,而是根据配色的类型,分层次、分顺序逐步完成。前面之所以把 UI 的色彩类型拆解得那么细致,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为了应对当前的情况。
万字干货 | 最直白的UI配色指南
 
 
配色的第一步就是完成中性色的配置,前面我们说过中性色是整个项目色彩的骨骼、基础框架。在我们完成前期页面原型设计的阶段,就可以先创建中性色的阶梯,来完成对界面层次、信息权重的表现。
万字干货 | 最直白的UI配色指南
 
 
有了这个基础,第二步就是填充品牌色,品牌色是整个项目配色中最关键的色彩类型,因为它要建立用户对品牌的认识,是一个必须使用且要高频使用的色彩类型。
并且,后续所有的颜色的制定都会和品牌色发生联系,理论上这些颜色和品牌色产生的联系必须是和谐、稳固、有效的。所以制定了品牌色,也就对后续的配色产生的一定的影响和约束。
接着,就是制定功能色。因为产品的基础原型构建完成以后,设计师对产品使用哪些特殊的字段、信息就会有清晰的认识。那么最好把这些需要特殊表现的内容先整理并罗列出来,然后选出合理的功能色进行填充。
再往后就是填充容,根据相关的场景、内容、风格来选择合适的配图,确保配图的用色不会和前面的色彩产生冲突,且根据配图的类型决定它们色彩的突出程度。
最后就是装饰色的处理,主要针对复杂的组件细节和图标等完成配色。之所以放在最后,是因为装饰色的选择是最复杂且没有限制的,但它依旧要确保和画面其它色彩能建立和谐的联系。
所以当其它颜色的配置都已经完成以后,装饰色的配色范围就被大大限制了,选择范围变小,选择起来自然也就更容易。
应用这种配色方法,我们可以非常快的完成对界面的配色,并且可以在每个阶段检查对应配色的效果,并快速做出修改。除了效率外,这么做最大的好处,
就是帮助我们更有效地提升对色彩地深入认识,以及积累不同配色组合的方案
讲到这里,分层次和顺序按一定的条件选色填充,就是UI配色的全部吗?
当然不止,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部分 ——
对设计风格的构建
即展开正式的配色之前,设计师还需要对项目采用哪种风格做出定义,后续的设计包括版式、图标、样式、色彩,都是构建这个风格的一部分。比如很多作品集包装中会展示 “情绪版”,它就是项目前期分析中探索设计风格的工具之一。
万字干货 | 最直白的UI配色指南
 
 
万字干货 | 最直白的UI配色指南
 
 
理论上配色的前置环节,是先探索并确定设计风格,为配色指明方向。但这个流程对设计师的职业水平是有很高要求的,如果本身项目经验少,对设计风格的积累理解不足,是没办法建立风格和色彩的联系的。
初级设计师会认为情绪版、品牌化的分析是种包装,毫无意义,但专业的 UI 设计师和团队却对风格定义和分析乐此不彼,这就是
经验限制了认知,我们没办法想象还没做好的工作要怎么才能突破瓶颈做的更好
所以在前期的积累过程中,不用过分关注品牌、风格化的分析,而是先确保能按照上面的做法输出有效的配色。只要每个层级的配色不出错,那么最终结果也会附带品牌和风格的附加属性。
而在适应这种操作并越来越熟练以后,你们就会发现只用这种方法的配色是 —— 莫得灵魂的,它们不能赋予你设计方案底层的价值和深度,要突破这种瓶颈就要追求更宏观的思考和分析。
所以先从实践出发,用实践积累经验和有效的问题,然后才能真正理解进阶的思维和流程的价值。
 
配色的实例演示
这次的配色演示我要用一个学员的作品为例,下面是原图:
万字干货 | 最直白的UI配色指南
 
 
在这套界面中,颜色的整体观感显然是很不好的。一方面主色的应用和品牌(捷安特)很不符合,另一方面色彩的搭配不和谐,尤其是内容色和配色很冲突。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默认使用的深色配色,这是非常难驾驭的方向,完全不推荐新手在输出项目作品时使用。
所以在后续的演示中,我们会分成两个部分,首先从浅色模式开展了解基本的配色逻辑,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深色模式的配色说明,掌握两种配色模式的实践路径。
 
Step1: 中性色填充
首先从浅色模式开始说起,在进行配色前,先完成基础的原型框架,为配色做后续的准备。而完成基础框架就要顺便完成对中性色的定义,选择合适的中性色数量和色彩,满足产品需要。
万字干货 | 最直白的UI配色指南
 
 
原型对原图做了简单的修改和调整,让布局先更合理一点,才适合配色的发挥。
万字干货 | 最直白的UI配色指南
 
 
Step2:品牌色填充
因为捷安特是一个成熟品牌,有自己的 VI 系统,所以选色要从官方品牌的色彩出发,主色是深蓝色(RGB 已经比印刷色更浅),浅蓝是辅助色。
万字干货 | 最直白的UI配色指南
 
 
万字干货 | 最直白的UI配色指南
 
 
然后,开始填充主色和辅助色。主色要填充到页面最重要的元素和背景色上,比如 LOGO、选中的底部导航图标、首页背景色、重要的标签、按钮等。辅助色可以添加到相对次要但高频出现的一些设计元素上,如次要标签、按钮等。
万字干货 | 最直白的UI配色指南
 
 
 
Step3:功能色填充
接着总结界面中包含的一些应该填充色彩但又不适合用主色、中性色的对象,比如价格元素、评分、收藏、热门等。
万字干货 | 最直白的UI配色指南
 
 
万字干货 | 最直白的UI配色指南
 
 
 
Step4:内容填充
到这里色彩的主体已经有了,就可以先开始往里面填图片内容了。整体的选图标准用比较“安全”的做法,即大图有能和主色搭配的背景颜色,小图则尽量避免有大色块、复杂的色彩,减少冲突性。
万字干货 | 最直白的UI配色指南
 
 
 
Step5:装饰色填充
最后就到了装饰色的填充上,对于一些特殊组件,以及装饰图标,就要在前面的配色基础上做选择。得到最终结果并没有使用什么理论、规则,仅仅是从一系列的选择中找出自己最满意的结果而已。
万字干货 | 最直白的UI配色指南
 
 
到这一步基本配色也就完成了,可以再和原来的做法做一次对比。
这就是我们总结出来的最简单的基础配色方式,而上面的方案也不是唯一的配色方案,你们可以尝试自己临摹一遍原型,自己填充一遍色彩,看看能得到什么新的结果。
 


作者:酸梅干超人
链接:https://www.zcool.com.cn/article/ZMTY0NjQxMg==.html
来源:站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兰亭妙微(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大数据可视化界面设计B端界面设计桌面端界面设计APP界面设计图标定制用户体验设计交互设计UI咨询高端网站设计平面设计,以及相关的软件开发服务,咨询电话:01063334945。我们建立了一个微信群,每天分享国内外优秀的设计,有兴趣请加入一起学习成长,咨询及进群请加蓝小助微信ben_lanlan

医疗行业UI设计系列合集(二):信息枢纽

蓝蓝设计的小编

打造医疗行业的信息枢纽 —— 高效便捷的医疗数据交互界面,需要从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出发,精心规划功能模块与交互设计,注重视觉设计与信息呈现,并通过严格的测试与优化确保其质量和性能。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医疗行业日益增长的数据交互需求,提升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最终造福广大患者和医疗从业者。

医疗行业 UI 设计系列合集(一):精准定位

蓝蓝设计的小编

医疗行业 UI 设计的精准定位需要深入了解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行为习惯和心理期望,从功能、视觉风格、界面布局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和精心设计。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满足医疗行业特殊需求、提升用户体验的优秀 UI 设计作品,为医疗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和质量提升提供有力支持。在后续的系列文章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医疗行业 UI 设计的其他关键要素,如交互设计、数据安全等,敬请关注。

【B端干货】设计师的进阶之路

蓝蓝设计的小编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采用敏捷开发方法,通过持续迭代和优化,不断提升产品的功能和性能。定期收集和分析用户反馈意见,及时对产品进行调整和改进。同时,加强与用户的沟通,通过多样化的用户调研方式,积极捕捉用户的每一个意见和建议,为产品的持续优化提供坚实支撑。经过不懈努力,“简单设计”专项已取得显著成效。用户操作效率和满意度大幅攀升,产品留存率和口碑亦显著改善。然而,我们明白,设计优化是一场永无止境的修行。随着用户需求的持续演变和技术的不断革新,我们需持续探索与创新,以维持产品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智能时代交互设计:人机交互如何重塑生活与工作?

蓝蓝设计的小编

智能时代的人机交互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重塑着我们的生活与工作。它为我们带来了诸多便利、创新和惊喜,同时也促使我们不断思考和应对随之而来的挑战。在这个人机交互的新时代,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设计理念的持续创新,人机交互将继续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日历

链接

个人资料

蓝蓝设计的小编 http://www.lanlanwork.com

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