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G端可视化中的适老化设计

ui设计分享达人

前言


调查显示,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达到约2.43亿,占比18%,50岁以上的网民群体占比22.8%,G端可视化面对的主要群体就是政府领导,而政府大领导普遍都是市级及其以上,年纪大多数为60岁往上,属于适老化的涵盖范围,因此探索适老化在G端大屏中的体现,也是很有必要的。

有人说:适老化是减少操作,注重呈现,是在设计方案中的体现。并且适老化设计,本身也是给老年人群体的一种特殊定制。

在我眼里看来:G端可视化大屏本身就是面向定制化,不存在特殊化或普遍化,因为他的群体本身就是老年客户,既然是这个群体,那么适老化就是我们设计师需要考虑的。



一、通用性和包容性设计


首先一般讲适老化无障碍设计,我们都要提到的就是通用性设计和包容性设计。


通用性设计


原则:强调设计所有的系统和产品,使每个人都能使用,无论他们的年龄或能力。

百度百科将通用设计定义为:“能被失能者所使用,就更能被所有的人使用。通用设计的核心思想是:把所有人都看成是程度不同的能力障碍者,即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人们具有的能力不同,在不同环境具有的能力也不同。”

通用设计中应当也包含对于特殊人群的基本考虑,要让目标人群觉得:鱼和熊掌都可兼得,既照顾了特殊人群的使用,又兼顾所有人。



包容性设计


则 :好的设计应该满足尽可能多得使用者的需求。

百度百科将包容性设计定义为:包容性设计着眼于清楚源于使用主体而造成的各种障碍,使每个个体都能平等、自信、独立的正常使用,为同一适用条件下的互动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创造性和问题解决导向的设计提供了机会。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践行通用性和包容性设计在G端可视化中的理念呢?



二、客户的困境-现状分析


通过分析客户的困境,结合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发掘政府端客户的普遍性存在的问题。


年龄分布适老


大多数政府省市级领导人的年纪均在60左右,由于年龄普遍较大,对于设计的认知会有偏差,对于审美的把控以及设计本身的价值理解会偏弱。

从去年十月上旬开始,省级党委换届拉开大幕,在至今近8个月的时间里,全国31个省区市先后展开换届。经过此次换届,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初步形成“50后”为主导、“60后”渐成中坚的格局。

根据公开资料统计,31省区市书记平均年龄为58.1岁。其中,“40后”书记有6位,“50后”有22位,“60后”也有3位,某区党委书记胡XX和XX省委书记孙XX同为63年出生,是最年轻的书记。



生理机能下降


视力:老年人视力的下降,影响眼睛对空间、颜色、明暗等加工等;

听力:听力弱化造成的听不清楚,尤其是在嘈杂的环境中,老年人听起声音来会更吃力;

表达力:专业化的术语以及需求,会使表达和沟通不便;



认知能力不足


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变化太快导致认知力的不足。

绝大多数的老年人对现在数字化的产品很陌生,再加上复杂的界面操作,需要反复的学习使用才能熟悉掌握。



三、设计的探索-客户心理


ToG类型的项目,我们的客户群体是政府的某个部门(G端行业中,政府部门因为权限和管辖内容的不同,客户的诉求也会不一样,同时由于决策层是一级一级往上的,对于各个层级的领导都需要去进行满足,对于设计的要求也就更高了),因此我们需要对客户的心理进行重点挖掘。


1、政府部门客户的特点


  • 严谨务实原则

政府部门的领导或者员工大多数都是高知人群,对于工作的态度都是非常严谨,喜欢按规矩办事,分工明确,力求事情做到一丝不苟,有理有据,讲究严谨做人,务实做事。


  • 安全性原则

政府部门的保密工作需要做的非常到位,尤其是关于公安等民生问题时。另外政府类客户一般对于数据的保密做的非常好,基本都是内网开发,私有化部署,一切互联网的东西连接内网都会报警。如果是外网开发,则需要做好数据存储,一定要非常注重数据安全。


  • 实用性原则

政府类的软件或者产品,基本都有很强的实用性,实用好用才是客户最关心的问题,因此在系统架构上需要做到,简单高效,快速触达,减少客户的学习成本。


所以针对政府客户特点,我们需要做到严谨务实的态度,安全实用,简单高效。



2、政府部门客户的需求


  • 正文字要大

对于文字大小的需求比较强烈,提及最多的就是字体放大,加粗。


  • 屏幕要看清

对于画面能够看清,需要重点表现在前景和背景的色彩对比度。


  • 画面要酷炫

对于画面的表现,要更加的酷炫,在客户眼里,动态图形效果远远大于静态效果图。


  • 饱和度要高

随着年龄增长,人类的晶状体会变黄变浑浊,导致选择性的吸收蓝光。所以蓝色色调在老年人眼中可能会出现模糊褪色的视觉效果,从而降低元素在界面中的对比度, 因此需要提高色彩的饱和度。


  • 逻辑要清晰

产品整体架构以及内容逻辑清晰,简单高效,上手简易。


所以针对政府客户的需求,我们需要做到画面清晰,视觉酷炫,色彩明亮,逻辑清晰。



四、策略的应对-解决方案


通过对政府类客户的分析,挖掘客户最深层的需求,针对于以上的关键点,提出适合的解决方案,大体在一下6个方面的全面解析。


1、解决方案:框架


对于系统框架以及布局进行一屏式展示,减少系统层级的递进。

对于展示形式上可以更清晰准确, 尽量模块化展示每个需求,做到聚焦用户视角,提升画面表现。

整体交互流程简化,复杂以及多层级弹框尽量少使用。



2、解决方案:字体


  • 中文字体

中文字体类型的使用,在使用数字屏幕阅读时,字体的选择要选用无衬线体(比如黑体,微软雅黑)厚重一点,不可选用衬线体(比如宋体,书法体)比较单薄。


  • 英文字体

英文字体类型的使用,英文数字的字体选择更明显的粗体,因为要展示数据,使得数据展示更加直观,依旧是选用无衬线体,比较推荐:D-DIN字体。


  • 字体大小

字体大小的定义。在字体大小的选择上,参考了页面上常规大小,定义了一套关于不同尺寸下的标准字号,正常1080P页面,最小字号不小于16px,具体字体大小还需要参考设备清晰度,环境灯光,视距等因素。




3、解决方案:颜色


  • 颜色对比

界面中的前景与背景的对比度,是否足以让政府类客户清楚识别;

颜色不应该用作传达信息的唯一视觉手段,需要用额外的文字提示;

通过 H(色相)S(饱和度)B(明度)的数值来划分色域,在保持H值不变的前提下,定义了10个色域。所以在前后景的颜色选择上,满足跨度至少为6,才能让目标人群准确识别文字信息。


  • 对比度检测

视觉呈现以及文案图像对比度至少要有7:1,大文本至少有4.5:1的对比度。有很多在线工具可以帮助检测颜色对比度以及是否达标,如Contrast Ratio 在线检测工具:

https://contrast-ratio.com/



  • 颜色多样

画面采用多种饱和度较高的颜色,而不是单色;

颜色的丰富程度决定了画面的视觉表达,色彩越丰富,画面表现越好;



4、解决方案:图形


增加图形的占比大小,提升视觉上的表现;

尽量采用识别度较强的图形和图标,尽可能贴近客户的认知范畴;

图标和图形尽量搭配文字描述,方便客户更清晰更快速理解。



5、解决方案:视距


观测距离的远近,也决定着画面的展示效果,尽可能的拉近观测距离;

正常视距观测下,以常规设计规范去制定即可,如若观测距离较近,则可适当缩小相应的视觉表现,反而观测距离较远,则放大视觉。



6、解决方案:设备


设备的尺寸、精度,分辨率大小都会影响目标人群的体验;

在设备精度较低,或者说点间距过大时,应当适当放大视觉表现,点间距小的则显示非常清晰,可适当缩小视觉表现。



五、规范的提炼-应用推广


为了保证适老化的推广,需要在适老化的基础上统一标准,在字体,颜色,框架,图形等内容上做出提炼,深入了解目标客户的需求以及客户心理。

本着严谨务实,安全性,实用性等原则,沉淀出一套符合目标人群的设计规范,应用并推广到不同设计团队以及推广到广大设计师中去。



六、未来的期许-设计使命


我们需要不断践行适老化设计原则,体现设计的通用性和包容性,应当在设计表现和产品功能上更加的包容这个群体。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虽说政府类客户会比普通人更容易接受,但是受制于某些原因,推动解决老年人面对智能技术的问题解决才是重中之中。

设计师也需要运用自己的专业性,来帮助目标人群融入数字化的生活中去。

因为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变成这个群体,当我们面对这些束手无策时,那时的设计又会是如何适老的呢?适老化设计是适合所有人的设计,所有的设计师都应该密切关注。



七、全篇总结


1-不要依赖颜色来传达信息(客户更喜欢文本,有特殊含义除外:四色预警,国标色);

2-文字展示要清晰,字号大小要更加适合目标群体;

3-提高颜色对比度,丰富画面色彩,禁止使用单一色系;

4-界面中重要元素应尽量避免使用蓝色(特殊行业除外:公安等其他);

5-增加图形以及图标的视觉表现,尽可能做到一目了然,便于客户理解;

6-尽可能拉近观测距离,提升观测体验;

7-选用高性能,高清晰设备,提升观感,优化客户体验;

8-针对政府客户特点,做到态度严谨务实,安全实用,简单高效;

9-针对政府客户的需求,做到画面清晰,视觉酷炫,色彩丰富明亮,逻辑清晰;

10-盲目照搬照抄而不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些无障碍设计在某种程度上就会成为“障碍”设计。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ben_lanlan,报下信息,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  AYONG_BOR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思考数据可视化应用设计规范

ui设计分享达人


一、图表的分类介绍以及应用范围


一提到图表,大家脑海里浮现的,通常是柱状图、饼图、趋势图等等。这是按照图形等维度对图表进行分类,经常会导致图表的误用。

图表的作用,是帮助我们更好地看懂数据。选择什么图表,需要回答的首要问题是『我有什么数据,需要用图表做什么』,而不是 『图表长成什么样』 。因此我们从数据出发,从功能角度对图表进行分类。






二、画面布局在实战中的应用


在画面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屏幕分辨率,有大屏的LED屏,有平面显示屏,数字拼接屏等等。那么具体的项目中我们如何去定义这些不同尺寸的屏幕来进行画面布局呢?



如若有其他分辨率下的屏幕,按照这个规律的基本布局,尽量使组件呈现16:9比例排布是最好的;超长分辨率下的大屏设计或者拼接很多块显示器的大屏可以通过具体业务内容来展示,按模块去划分,功能点明确即可。

此处布局只是我个人觉得比较合适的展示方式,并不代表一定是需要这么排布,还可以有很多的形式去布局。也可能因为业务不同,版式也会有调整,不过万变不离其中,掌握基础要素,其他分辨率下照样可以有很多编排形式!





三、硬件常用尺寸以及设备


Led屏幕


1、点间距不同


p3点与点之间的距离是3毫米,p4点与点之间的距离是4毫米。


2、清晰度不同


P后面那个数字越小,代表两个灯珠之间的距离越小,清晰度越高,相对应,价格也会高,因为每平方的像素点P3比P4多很多,成像效果好。


3、最佳可视距离不同


点间距P3(3mm)的显示屏,它的最佳可视距离是3.5~10米,点间距P4(4mm)的显示屏,它的最佳可视距离是5~13.5米。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型号。



拼接屏


拼接的每块小屏一般是16:9的高清屏,设计尺寸可以把上下高度设定为1080px,长度按照拼接屏的数量比例得出长度的设计尺寸。例如3乘5的一块大屏幕,高度3块屏设为1080,每块高就是360,360除9乘16等640,640就是一块屏幕的长度,640乘5块屏=3200最后得出设计稿尺寸就是:高1080px乘宽3200px(在这里感谢我的数学老师)


现在企业常用的有无缝隙、1.7mm缝隙、3.5mm缝隙、三种拼接大屏,缝隙越小越贵。


另外大屏设计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就是注意拼接屏之间的缝隙,设计时千万不能跨屏设计,不然很影响美观。





控制端


目前企业用的最多的控制端为ipad控制,需要在ipad上制作出控制端页面,一般尺寸为2048*1536,控制端大多数为按钮操作,页面尽量简单明了。





四、字体字号以及画面配色631


字体字号


在数据可视化设计中,一般选中的字体有如下几种:

  1. 中文字体:苹方,思源黑体

  2. 英文字体:DIN,DIN-PRO

  3. 数字字体:Exo

正常1080P情况下,由于甲方大多数为政府机构,文字要求会比一般的要求大一点,一般都是选择最小16px。字号不是固定的,人是活的,规范是由人制定的,切勿迷信规范。



配色法则以及颜色选用


运用配色631法则,将配色定义为主色60%,辅助色30%,对比色10%去贯穿整套界面文字的颜色通过重要、普通、次要去分配,是带有色彩倾向丰富页面视觉。

在数据可视化设计中,由于大屏是偏暗的,所以需要选择高饱和度的色彩,并且需要选择统一的颜色,保持画面协调。

有时候会遇到客户需要高饱和度的颜色并且多个颜色的时候,在选用时尽量选用饱和度不要太高的颜色,不然画面会很不协调,也就是所说的晃眼。



在设计过程中尽量选用深色背景作为画面主背景,这个可以解决大屏因为色差问题,对整体页面的影响,用户也比较容易忽略拼缝中的存在的跨屏感。同时深色背景时更容易突出主体,画面效果更好,更能体现流光、粒子、发光等酷炫效果。

同时,大屏由于有色差,尽量不要使用渐变色,如若需要使用需要到达现场,根据大屏反馈的色差,现场调整,但还是推荐尽量使用纯色。




五、画面饱满以及页面装饰点线面


画面如何饱满


方式一:字体的饱满

将字体处理后,空白面积减少,整体更饱满了些

方式二文字的饱满

正常情况下为使阅读更方便,标题间距给-10%~20%为佳。

通常数字会比汉字小,为使基线对齐,数字与汉字需分开设置字号。

主副标题字号比例过大过小会导致界面不平衡,建议主标题是副标题的1.5倍。



方式三关系的饱满

当A=B时,图标和文字的关系会混淆,这种情况下要满足B>A,用间距分层次


采用黄金分割0.618值。也就是横向21个小方块,竖向13个小方块。此时,最优雅的板式是A>B的间距,1>2>3的间距。



方式四:图标的饱满



页面如何装饰会更丰富(如何运用点线面三大构成)


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画面不够饱满页面太空,收到客户的吐槽,下面就讲讲如何通过点线面来丰富画面,使画面更丰富更有层次感。


1.原画面设计完成



2.添加装饰线(点线面构成)




3.调整位置,丰富画面



在画面添加装饰的情况下需要给画面留足位置,数据可视化大屏本身面积就比较大,合理运用画面以及拼接屏缝隙添加装饰线,可以更好的减轻拼缝所带来的影响。装饰线的添加还可以在后期丰富画面动效,科技感十足,在页面中添加装饰线在我看来,非常的有意义,既可以丰富画面,又可以完善动效,一举两得。


在装饰线添加这一块,推荐大家多去看看国外的可视化设计,哪些几乎将点线面构成发挥到了极致。




六、画面动效以及素材灵感收集


动效制作


C4D+AE

在很多设计项目中会用到很多酷炫的科技模型,比如汽车、人物、地球模型等等,我们可以运用C4D来进行主视觉建模,再通过AE进行动效输出。




有的人可能会问在导入数据之后可能由于数据量不大的原因,动态效果不是很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咱们可以把不变的数据量,做成AE动效,可以把动效导成json文件直接发给前端,能很大程度上保障画面动态效果。



素材灵感收集


Behance

在behance上有很多国外的设计师,他们的数据可视化设计做的都非常漂亮,极具代表性风格,我们可以通过behance搜索HUD 即可搜出来一大堆精美的高清原尺寸设计图,同时可以把这些作品保存到自己情绪版中,非常的方便。


pinterest

从“书签”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发现其实Pinterest的本质就是一张张精美绝伦的图片书签。每一个在Pinterest上的图片其实都是一个个网页上所提取浓缩而成的书签。pinterest对图片的关注是最用心的,去除了其他的各种干扰,Pinterest只注重图片的呈现。

而且Pinterest有个非常独特的功能,就是他能够自动筛选同类型图片,并且精准度非常高。



Videohive

这是一个专注视频模板和素材的网站(收费),在此可以搜索出很多的HUD动效视频以及高清图片。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ben_lanlan,报下信息,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  AYONG_BOR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设计心理学」Uber利用心理学改善用户体验

ui设计分享达人

“Uber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模式,没什么可以参考的产品”

——Travis Kalanick


Uber遍布全球65个国家,超过600个城市,拥有7500万用户,为很多人解决了交通不便的问题。


这个规模和增长速度是前所未有的,Uber提到这其中独特的商业模式和用户体验是驱动。


所以哪些是最重要的用户体验问题,Uber又是怎么通过科学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的呢?


Uber用户最大的痛点-等待

-

想象一下你在凌晨2点的冬天,独自矗立在陌生城市的街头瑟瑟发抖;或者是你要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如果Uber准时到达的话那就正好赶得上。


在这些非常紧急的情况下,人们对时间的感知是扭曲的,等一秒像是一分钟,等一分钟像是一个小时。

不仅如此,人们还会用这种扭曲的等待时间来评价整体用户体验,为什么会这样?这就用到一条心理学原则叫“峰终定律”(peakend rule).


隐藏在“难以忘怀的用户体验”背后的科学

-


Image via UI Patterns.com


峰终定律指的是人们基于最高峰体验和最终体验来评价整体体验,而不是在这段体验中的平均感受,这个定律对好体验和坏体验是通用的。


对品牌来说,顾客会深刻记住这两个点:最坏(或最好)的体验、最后的体验。

Photo by why kei on Unsplash


好体验对“等待时间”的要求是非常苛刻的,这也是用户给出好评的关键点,Uber花了无数时间来解决这个痛点,这就是Uber决定要应用心理学来完善用户体验的原因。


在这份调查中,Uber发现了3个关键原则,可以解决“等待时间”这个痛点:厌恶无聊,操作透明化,目标趋近效应。


1.厌恶无聊

-


“人们讨厌无所事事,他们需要一个原因忙起来”

——researcher Chris Hsee

Photo by Fabrizio Verrecchia on Unsplash


最近对心理学、幸福和用户体验的研究,揭示出一个原则,就是“厌恶无聊”,指的是人们在忙碌时感到更快乐,即使他们是被迫忙碌。


如何应用这一原则?


可以让用户参与读取信息、游戏化和增加视觉效果等方式,让用户保持忙碌的状态。


像下面Uber采用的方式,他们利用一个动画来愉悦用户,同时实时告诉你等待时间。

Uber Blog Australia


2.操作透明化

-


“当用户从我们为他们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分离时,他们会感觉我们没有全力以赴。

这时候他们较少重视或肯定我们的服务。”

——Ryan Buell,哈佛商学院

Photo by Sitraka Rakotoarivelo on Unsplash


操作透明化是一种能让用户看到公司如何运营操作的直接方式,这样用户就能看到我们在整个过程中付出了多少努力。


根据最新的研究发现,操作透明化会让用户对产品的价值评价更高,让人们感觉更好。


如何应用操作透明化?


及时告知用户,让关键信息可见,还要帮用户理解信息来源。


在下面Uber Pool的例子中,他们提供了到达时间的计算方法这一信息。通过一种简便的方式告诉用户,即使是没有任何技术基础的用户也能看懂。

Engineering at Uber(右图详细解释:我们是如何计算到达时间的)


3.目标趋近效应

-

目标趋近效应表明人们更愿意为即将达成的目标而付出努力,而不是他们已经走了多远。

Photo by Jonathan Chng on Unsplash


越接近目标,用户就越愿意采取行动更快的去完成这个目标。


如何应用目标趋近效应?


想象目标趋近效应是一条真实存在的终点线,用户越接近终点,越能鼓励他们积极行动。


你也会经常看到这个原则应用在很多交互元素上,比如进度条,填写完成度等,用即将完成来鼓励用户完成任务。


Uber通过解释幕后发生了什么来应用这一原则,他们解释过程中的每一步,让用户感觉到为了达到他们的目标正在不断的努力。


最后

-

毫无疑问,Uber很大部分的收益来自利用科学改善用户体验,最先在Uber Pool运行的增加了厌恶无聊、操作透明化、目标趋近效应的实验版本,效果非常好:


“Express POOL团队用A/B测试的方式,发现增加这些解决方案后,取消率降低了11%”

——“Uber如何大规模利用行为科学”


如果你想在产品中应用这些原则,必须要结合非常严格的测试。一个原则的应用,可能要通过上百种实现方式对比实验,才能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ben_lanlan,报下信息,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彩虹BOOK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B端表格设计的基本交互形式

ui设计分享达人


蓝蓝推荐:这是一篇很实用的表格基本交互形式文章!
译文:
如果没有将数据可视化和具备编辑数据的功能,数据就毫无用处。未来行业的成功依赖于将数据收集与更好的用户体验结合起来,而数据表格的设计体验则非常重要。

固定表头

-

固定表头让用户随时都知道自己所在列的名称。


水平滚动

-
当展示大型数据列表时,水平滚动是不可避免的。可以 将具有标识性信息的数据展示在第一列中,并固定第一列方便用户对其他数据进行对比。


调整每一列的宽度

-

调整列宽可以让用户看到所有的内容。


设计表格样式

-

表格的样式有:白色和其他颜色相间的斑马线设计,单纯用线分割,自由形式等。

正确的设计行样式可以帮助用户浏览表格数据,对只包含少量数据的表格来说,减少视觉干扰非常重要,这时候就可以采用去掉分割线、斑马行的自由展示模式。但对于有大量数据的表格来说,自由模式容易让用户迷失,这时候用线分割,让用户能区分开每一行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斑马线的设计样式适合包含多列数据的表格,需要水平移动的大量数据表格。 


表格密度展示

-

为列表设计不同的密度,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切换,比较紧密的行距让用户无需滚动就可以浏览更多的数据。



数据可视化

-

让数据可视化,提供表格内容的概括性预览,让用户无需细读每一条数据就能得到想要的信息。



分页展示

-

分页设计方便用户跳转到相应页面,但是也常常被无限滚动加载的方式取代,无限滚动加载指的是随着鼠标不停地往下滚动,页面内容也会随之加载,这种方式适用于发现类的网站,但是对于考虑优先级的产品来说就不太合适了。


悬停展示

-

当用户悬停时显示更多功能可以减少视觉混乱。需要注意的是,它可能会导致可发现性问题,因为用户需要与表交互才能看到更多的功能。


直接编辑

-

直接编辑可以让用户在当前表格内修改数据和内容,而不用额外再跳转其他页面进行操作。


可扩展功能

-

可以扩展的表格设计允许用户在不丢失上下文的情况下浏览更多详细信息。


快速视图

-

与可扩展功能非常相似,快速视图使用户能够在保持上下文的同时查看附加信息。


弹窗

-

弹窗设计同样可以让用户停留在表格视图中,让用户更专注在附加信息和操作上。


多层弹窗

-

多层弹窗功能对于活跃用户来说非常强大,可以同时完成多种操作,或用来比较不同项目的详细信息。


点击详情展示

-

单击链接会将表格转换为左侧为列表项和右侧为其他详细信息的视图。它使用户能够解析大型数据,以及查看单独的项目详情而不会丢失它们的位置。


可排序的列

-

排序允许用户按照字母顺序或数字顺序对列进行重新排列。


基本筛选

-

提供基本的筛选功能来搜索表格里的相关数据。


列筛选

-

这种设计模式允许用户将过滤参数分配给特定的列。


可搜索的列

-

这种设计模式允许用户在每列中搜索特定值。


添加列

-

这种设计模式允许用户根据需求在数据表格中添加列。


可编辑的列

-

可自定义的列功能使用户能够选择他们想要查看的列并进行相应的排序。 这个功能还包括保存预设后再修改的能力。


...


为什么表格设计很重要

数据正在成为全球经济的原材料。对数据的追求推动了行业的重塑。能源、媒体、制造、物流、医疗保健、零售、金融,甚至政府都在经历数字化转型。


然而,如果没有可视化数据并对其采取行动的能力,数据就毫无意义。未来十年幸存下来的公司不仅将拥有卓越的数据;他们也将拥有卓越的用户体验。


良好的用户界面设计基于用户的目标和行为。用户界面反过来也会影响行为,从而推动进一步的设计决策。用户体验以微妙和无意识的方式改变了人类的决策方式。所看到的、呈现的位置以及交互的方式,都会影响行动。重要的是我们要做出能够带来更美好世界的设计决策,一个符合这个时代的数据表格设计。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ben_lanlan,报下信息,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文章来源:国外  彩虹BOOK翻译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Web表单设计——你不知道的冷知识

ui设计分享达人

当我们设计Web表单时,往往用最直觉的设计经验本能驱动我们去解决一些看似在界面设计中最简单的问题,但每每到细微之处,又会有无数疑问从细节中冒出来给我们的设计造成困扰。

例如:在表单界面Label(标签) 和 Input(输入框) 上下还是左右排列合理、Label要不要加冒号、输入框到底多宽合适等等......

以上这类问题看起来并不影响用户完成任务,很久以来也少有人关心这些细微之处会不会对用户有什么影响。

以至于,我表达想写一篇探究这些细节的文章时,同事会偷笑说:你都开始研究标签末尾要不要加冒号了吗......,太冷了——真是个冷知识!

确实如此,这些偏门、细碎的内容,鲜少有人会去留意和思考。因此我在写下这些分享内容时期望可以达到目标是:“冷知识虽然冷,但有用”。用我了解的这些表单设计冷知识:启发你的冷思维、引出你的热思考。


话不闲聊,我们开始讨论第一个问题:

 

///


01.标签末尾要加冒号吗


有个表单细节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标签末尾是否要加冒号?

这个问题在我前团队发生过激烈争论,有同事说:“不要加,占用间距,而且没人会留意它......”,也有人说:“要加,从含义上讲,冒号的作用就是提示上下文或总结上下文的停顿。加上之后能更好表示标签与输入域的关联......."。

听起来好像都有些道理,那到底谁更对呢!

首先,我们追溯一下 Web 发展史,早期可访问性核对清单中通常坚持要标签带冒号,因为屏幕阅读器一度必须依赖各种技巧才能理解标记不明的表单


而随着技术发展,Web表单使用“label”标签(tag)可以做正确的标记,那么屏幕阅读器就能通过标记(markup)把标签(label)和相应的字段对应起来则无需再借助冒号。

不过在客户端又有些意外!曾经 Windows Vista 指南中明确要求使用冒号, Mac Aqua 也有此要求但规则会稍灵活一些。这种情况是因为某些情况下屏幕阅读器在桌面环境与可阅读源代码的网页标记相比会遇到一些困难,桌面环境不会直接显示代码。也是这个历史原因,造成 Vista 和 Aqua 各自都有大量其标签包含冒号的历史表单。因为实在没有必要把它们全部改掉,直到今天客户端的表单依旧延续这一规则。

通过Web发展史我们明白表单标签带冒号的产生是为了解决早期屏幕阅读器的识别,如今的屏幕阅读器技术已转变为识别标签的底层代码,无需借助这种形式了。所以从这点来看要求标签带冒号已经站不住脚了

 

那从情感角度分析标签带冒号的是否对用户体验有影响呢?

回到最开始,我和同事们的争论……

 

先简单说下答案,无任何影响!

在《Web表单设计·创建高可用性的网页表单》中,作者(卡罗琳·贾雷特)曾经做过大量的表单测试,最终证明从未有一名用户谈论冒号是否出现,即使是有些在其他环境中很介意标点符号的人似乎在线上表单中也未曾注意到。

 

从以上两个角度不难发现,无论是从技术发展还是情感体验,都证明可不必要求表单带冒号;因为可用性访问清单不再有这样的要求,用户研究也证明几乎没有人会留意表单冒号是否出现。

这样的结论,看似表单带冒号是失败了……,但这并不妨碍它作为一种习惯或传统延续至今,无论在客户端还是Web设计系统中仍然常见。例如:苹果电脑的Mac系统,国内阿里的Ant Design Web设计系统。

 

因此,得到以下几点建议: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网页表单与流行的桌面环境保持一致,请使用冒号。

如果你已有大量使用冒号的表单,请保持继续使用下去。

如果你在建立一个新的系统,你也可以索性抛硬币决定,不过要严格遵循一种方法。


///


02.哪种标签对齐方式更好


在表单中标签与表单域的对齐方式,如果你的团队已有明确的规范和使用场景,你只要拿来主义即可。可如果某天由你主导定义一个新的表单规范时,不知道你会不会重新考虑哪种标签对齐方式更好,怎样区分使用场景!

通过科学实验发现,无论是在眼动仪的热图,还是在许多可用性测试的观察结果中,用户在填写网页表单时视线主要集中在输入框的左侧。他们的视线几乎不会落到输入框的右侧,甚至都不会瞟上一眼。

以此为基础,我们在网页表单设计中有3种最常见的标签对齐方式:顶对齐标签、右对齐标签和左对齐标签。你可能会说还有混合对齐标签、内联标签、图标标签等,这些确实存在但并不是最核心的几种对齐方式,它们基本是在这3种形式上变化,不脱离本质。

 

下面我们逐个分析一下:

 

1.顶对齐标签:

马泰奥·彭佐从2006年7月进行眼动研究发现,从标签移动到输入框只需50毫秒。比左对齐标签快了10倍,后者需要500毫秒;比右对齐标签方式快2倍,后者高达240秒。能迅速填完顶对齐标签表单的原因之一,是因为眼球只需要在标签和输入框之间进行上下单向运动。

优势:

最利于减少表单填写时间(标签和输入框位置最为靠近);用户视线固定,动线一直向下(清晰的完成路径);节省大量横向空间(可用于以多种方式组合的相关输入框)。

劣势:

占用额外的垂直空间(如果可提供使用的垂直屏幕空间较小,应当谨慎使用顶对齐标签);建议使用输入框50%至75%的高度作为相邻输入框间距。

适用场景:

希望用户快速填写表单,完成任务;同时,当输入项存在主次之分时,对标签扩展性要求高。

2.右对齐标签:

如果要尽量减少表单占用垂直屏幕空间,右对齐能提供快速完成时间。马泰奥·彭佐的眼动研究发现,专家用户和新手用户扫视(眼睛运动)右对齐标签表单的标签和输入框的平均时间分别在170毫秒和240毫秒,而填写完成时间比左对齐快2倍。

优势:

标签与输入框相邻(方便快速填写)。

劣势:

右对齐布局造成左侧不齐,影响了快速游览表单的效率问题;若标签文字宽度变宽,右对齐还存在灵活度问题。

适用场景:

既要减少垂直空间,又要加快填写速度的场景。

3.左对齐标签:

在顶、右、左三种方案中,左对齐表单填写速度最慢。因为左对齐表单解析问题时眼球定位次数最多,用户一般情况下都能将左对齐布局中的标签和输入框联系起来,只是花费时间较长。根据马泰奥·彭佐的研究,典型扫视时间为500毫秒,很长说明用户经历了沉重的认知压力。

优势:

容易游览标签;占用垂直空间较少。

劣势:

标签和输入框的相邻间距增大;适合于用户不熟悉表单要收集的数据或问题无法分成易处理的内容组,左对齐标签游览表单问题会更容易。用户只要上上下下阅读标签左栏,不会被输入框打断。

适用场景:

表单中存在较多的复杂或敏感信息,希望用户放慢速度、仔细思考(在一些注册类表单中较多使用)。

单从效率角度看,顶对齐标签>右对齐>左对齐,但是根据应用场景,效率快并不是我们选择标签对齐方式的唯一的指标。

因此,得到以下几点建议:

如果你希望用户放慢速度,仔细思考表单中每个表单项,左对齐标签是个好选择,特别是含有大量可选输入框或高级设置的陌生数据时;

而顶对齐标签在一些国际化产品的表单设计时,会有更好的延展性;

至于,右对齐标签虽然与表单域联系紧密,便于用户填写,但是要考虑好标签的长短不齐如何解决。能否精简标签内容,以及确定好表单与界面的边距。


///


03.标记必填与可选字段的困惑


许多表单设计中,有个常见问题:是否应该标记必填字段?如果表单中的大多数字段或全部都是必填的,我们是否仍然应该标记它们?

先简单回答:是肯定的,用户有时需要通过必填标记来评估工作量,了解输入信息量的最低限度。我会在下面具体解释原因。

 

了解不标记必填字段的诱惑

通常,设计师会觉得每个必填字段都有一个标记是重复的、丑陋的、占空间,而且干扰界面,甚至可能看起来很扰乱(有认知负担!)。因此通常采取以下一种或两种策略:

1.在表单顶部显示说明,说明中除非另有解释,否则所有字段都是必填;

2.只标记可选字段,因为它们通常较少;

3.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什么都不做:相信用户会神奇地知道需要填写什么字段;如果不知道,那么只需要点击提交报错即可。

这些方法有什么问题?如果你这样想,我来告诉你

1.用户一般不喜欢阅读表单顶部说明。不难想象,用户不太可能阅读表单顶部的说明。表单字段需要自给自足,毕竟,每个字段都有特定指令——它的标签,为什么用户需要阅读其他任何东西来填写它呢?

2.即使用户阅读了说明,也可能忘记。你可能会说:用户阅读了顶部的说明,怎么就会忘记——这么简单的事情?

的确容易忘记,特别是当表单很长或填写表单被打断时(这种情况在移动端很常见)。即使用户记得,但这占用了工作记忆,增加了认知负荷。换句话说,你让用户完成任务更难了。填写表单本身对用户来说就相当有挑战性——为什么要让它更具有挑战性?

3.用户必须扫描表单以确定是否为必填字段。不难发现,无论是否在表单顶部包含说明,结果都可能相同,用户会忽略或忘记。他们会扫视表单,找到一个标记为必填或可选的标识。

而且有些用户甚至不会费心去环顾四周,他们只会做出假设。他们会想——“嗯,邮箱——不需要我的邮箱吧?先空着呢”。即使用户没有留空,也不得不暂停来思考一个字段是否需要填写,减慢交互速度并使过程看起来更长、更乏味。

想要解决以上问题很简单:标记所有必填字段。尽量明确和清晰展示每个必填字段,并标记它。当然,就像有些设计师所说:界面出现大量必填标识(红色星号*)确实会增加视觉噪声。甚至重复的星号 * 会带来一些认知恐慌。但相比之下,两害取其轻,这些负面因素是轻微的。


如何标记必填字段?

这里包含至少有两种方式:星号*(红色)和“必填”提示。星号*在网页上已经很常见,用户熟悉其含义。优点是它不占用太多空间,也看起来与标签文字足够不同,所以使用它。

可以使用其他标记形式吗?当然可以,但是最好遵循市面上常见的形式(雅各布定律),这样更符合用户认知。

星号应该在字段标签之前还是在字段标签之后?

这不一定有实际影响,但将其放在标签之前的一个原因是,只需扫视标签的最左边字符,就能轻松定位必填哪些字段。

星号*是一种视觉标记,应当仔细考虑表单中的标识位置。标识在标签左边能指引用户迅速浏览界面,并判断出必填项。如果在右侧由于输入框形式、长度各不相同,标识和输入框对齐会导致难以浏览和判断。


是否也应该标记可选字段?

虽然这不是强制性的,但标记可选字段确实减轻了用户思考:如果没有这个标识,用户要环顾四周,并根据其他标记字段推断该字段是可选的。如果“非必填”在字段标签旁边,那该任务会变得更容易。不描述可选字段,这没问题,但这样做会是一个很好的额外帮助。

为什么登录表单没有标记必填?

登录表单很短,一般由两个字段组成:用户名和密码,这两个字段总是必填的。如果使用星号*,标记这些字段的成本很低,并不会出错。但是,绝大多数用户都使用过很多登录表单,他们是知道要登录需要输入邮箱/用户名和密码的。所以,在登录表单中,可以省略这种形式。

而在注册表中不标记必填字段是危险的。注册表单因产品而异——不同公司在创建帐户时需要不同类型的信息。它不仅仅包含用户名和密码,所以请标记所有必填字段(包括用户名和密码)。

 

因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基础前提,尽量去除任何不需要回答的问题,特别是涉及到用户隐私的内容。可以更容易让用户填完表单。

为了增加表单填写的机会,请尽量减少用户需要付出的努力和他们需要记住的信息。有很多方面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但标记必填字段(以及可选字段)是最容易的方法之一。


///


04.表单域提供一些默认值有必要吗


先给出答案:这是肯定的!

在《选择的悖论》一书中,作者巴里·施瓦茨讨论了生活中选择过多的影响。并提出策略应付无处不在的过多选择。他特别叙述了智能默认的能量——即在满足多数人需要的地方放置选择——来帮助人们做出明智的选择。

而在Web表单中也有很多地方能利用智能默认减少不必要的选择次数或输入,加速表单完成过程。所以,只要合适就在表单域中预先为用户填写你认为他们想要的输入值。

通过提供合理的默认,能有效节省用户时间,就是这么简单。应用分担了用户思考或输入答案的工作。填写表单永远不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如果这个模式能把表单填写的时间减少一半,用户会非常感激。

你可能会问:默认值不是用户想要的,误导用户怎么办?

在设计有默认值的表单域时,你要思考默认值是否是大多数用户可以接受的答案,如果不确信可以先去做一下用户调研,了解用户的心声。

就算默认值真的不是用户想要的,至少你也为他提供了一个示例来告诉用户答案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这一点也可以节省用户几秒的思考时间——或避免一条错误信息。

但并不代表所有的表单域都要给出默认值,我们只是尽可能的让用户节省时间。

 

如何使用:

在第一次向用户显示表单时,用一个合理的默认值预先填写文本框、组合框或者其他控件。也可以使用用户之前提供给应用的信息来动态地给出默认值(例:通过身份证自动识别出生日期;利用邮编,推导出对应省/市)。

如果只是因为你觉得不应该留下空白的输入域,那么不要使用默认模式。只有当你有理由确信绝大部分用户,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会修改这个取值时才提供默认值——否则,这将会给用户带来额外的工作!


///


05.输入框的宽度如何设定


有一个容易被忽视但实则举重若轻的问题,表单中输入框宽度如何设定?

在表单设计中,对于 Checkbox、Radio 等控件,很明确必须跟随内容自适应处理。但对于Input、Select等你会不会产生困惑,是定宽处理还是跟随内容更好。

不知道你是否试图这么理解过?输入框作为用户填写信息的主要方式,其表现形式是否可以提供给用户填写表单的有用线索。

唐纳德·诺曼的著作《设计心理学》中详细讲解过心理暗示方面的内容。而宽度的变化就是一种有效暗示。

在真实场景中,大部分输入框是存在理想长度的,那么就应该向用户暗示所需输入内容的长度来减轻判断负担。

下图就是典型案例,一个实际不需要花多少钱的金额输入框在左图中进行等宽处理,反而容易误导用户对输入金额的判断,造成一种不安全感。

表现形式要为用户填写提供有用线索,采用不同长度的文本框提供了暗示;这种暗示是一种有用线索,当输入框长度长短不定时,用户会很自然地思考为什么这样;填写输入框时会自然考虑这些线索。

请注意!保证暗示效果的同时,不要设定太多的宽度,反而会让表单显得凌乱;太少又会让表单看起来都像四四方方的盒子。最佳方法是找到适合产品的最佳模度值和数量。


什么是模度值和数量呢!

落在具体设计上要先梳理产品中常见的表单类型,然后设置一个默认宽度。以此为基础来有规律的增加长度,并考虑清楚它们的适用场景;从而定义出不同的模度,最终制定出整洁有序的模度规范。这样就可以让一线的设计师们跳过部分繁琐磨人的细节思考,快速搭建出合适的表单宽度并合理有效。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ben_lanlan,报下信息,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百度MEUX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B 端设计总结·前言:设计体系

ui设计分享达人

众所周知,黑帕云这样的产品几乎使用了所有类型 B 端的组件。

由于我司设计资源有限,所以在拥有了组件库、设计师定好了设计规范之后,作为产品经理就直接可以手撸设计稿了。

这是是前面一文《 B 端产品中,一个 Epic 基本功能设计的过程》 提到,作为一个长大了的产品经理,有时候没有资源给你做交互没有资源给你画 UI 的,你要自己学会自给自足。


这个系列就是作为产品经理的我,在这两年中“自给自足”做设计的的一些总结与发现。

自给自足的前提是,前面说的组件库和设计规范,即拥有一个设计体系(Design System)。


01.什么是设计体系?

关于设计体系的定义和内容各家都不同,我找出来了以下案例供参考。


《设计体系:数字产品设计的系统化方法》

Tilio(一个写作和笔记应用)联合创始人,有十年 UX 设计经验的阿拉·霍尔马托娃在《设计体系:数字产品设计的系统化方法》一书中这么定义:

设计体系是为了实现数字产品的目的而组织起来的一套相互关联的模式和共享实践。
模式指的是界面中那些重复的要素:用户流程、交互方式、按钮、文本框、图标、配色、排版、文案,等等。
实践则是我们如何创建、捕获、共享和使用这些模式,尤其是在团队协作时做这些事情的方法。


书中将设计体系分成以下几个部分:

设计目的、设计原则、组件库、样式指南,以及用于提高设计师和开发人员沟通效率的工作流程和实用工具。


整理之后,可以参考下图:




Salesforce:Lightning Design System


Material Design


可以发现,以上设计体系无论如何定义概念,都是由设计原则+设计指南+一些基础的元素(比如 Design Token、Material Foundation、Icons)+组件库+其他资源工具构成。


形成这些内容的目的都是为了给自己产品建立一套保证设计质量、提升设计决策、提升沟通效率的“工具包”,从而让产品形成自己的符合设计原则的风格。


所以设计体系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在遵循设计原则下,能够高效做出高质量的设计。



02.设计原则(Design Principes)

一个开源设计原则和方法的网站 Design Principle 这样定义设计原则:

Design Principles are a set of considerations that form the basis of any good product.

译为“设计原则是构成任何好产品的一套基础考虑因素。”


比如 Salesforce 的设计原则是:清晰、高效、一致、美观。并且优先级由前到后。


可以理解为 Salesforce 会追求清晰大于高效、一致、美观,比如在产品设计中,让用户清楚的看到、理解、自信地去操作要比任何事情都要重要。

这个准则很容易理解,可以推论出 Salesforce 在度量体验时,将“易用性”放在了第一位,即作为一个 SaaS 产品,不能有任何让用户产生疑惑的地方。如果在设计上的美观而要牺牲清晰,这就是不可取的。



03.组件库

有了设计原则之后,下一步是需要一个组件库。这里说的组件库囊括了无论是原子化的颜色、字体、阴影、Icon 这些基本的元素,还包括了已经封装好的组件,如 Button、Alert、Toast、Text Input。


关于为什么要组件化,也不多说了,之前看过一篇阅文体验设计 YUX 的《组件化思维—— 适应并推动业务及产品变革的设计案例》写的非常清楚。

接下来我通过 Minecraft 这个游戏来总结了组件库。

玩过生存模拟类游戏大家都知道,在游戏中会有一些可以靠双手劳动得来的基础材料,比如砍树砍来的木头、地上捡的石头、挖矿挖的燧石。这些基础材料可以合成一些简单处理过的材料,比如把木头合成为木板。然后可以再把半成品进一步加工,比如木棍。


在 Minecraft 这个游戏中,如果玩家要制造一个弓箭,需要一个弓和一个箭。弓和箭的合成又需要一些半成品和成品或者原材料来加工制作,如下图:


对应在设计组件库中可以对照查看,一个完整的页面是可以通过一些元素、控件、组件、大组件组成:


04.适用人群

在系列开始之前,先声明一下文章的范围和适用人群。

关于 「B 端设计总结」这一系列,主要是我个人在已有了我们的设计规范和组件库后,“自给自足”的情况下探索出来的一些组件使用规则,更偏向产品经理或者交互设计师来参考。

所以系列中不会写设计规范,比如说字号、颜色、间距等等这些属于设计规范中内容。而是基于已有的规范,总结之前我们功能中涉及到的该使用哪些组件,也可以称之为狭义上的设计指南(Design Guidelines)或者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s)。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ben_lanlan,报下信息,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高拉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设计思维101

ui设计分享达人

设计思维史

很多人认为设计思维是全新的概念,这其实是一种常见的误解。设计已经实践了很长时间:纪念碑、桥梁、汽车、地铁系统都是设计过程的最终产品。纵观历史,优秀的设计师都应用以人为本的创意过程来构建有意义且有效的解决方案。

在 1900 年代初期,夫妻设计师 Charles 和 Ray Eames 实践了“边做边学”,在设计他们的 Eames 椅子之前探索了一系列需求和限制内容,即使在 70 年后的今天仍在生产中。1960 年代的裁缝师让·缪尔 (Jean Muir) 以她对服装设计的“穿着设计”方法而闻名,她非常重视自己的衣服在他人看来的穿着感受。这些设计师都是他们那个时代的创新者。他们的方法可以被视为设计思维的早期例子——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深入了解了用户的生活和用户未满足的需求。著名的 I ♥ NY 标志背后的设计师 Milton Glaser 很好地描述了这个概念:“我们一直在寻找,但我们从未真正意识到......正是对人的注意让你真正掌握那些东西。”

尽管有这些以人为本产品的早期例子,但设计在历史上一直是商业世界的事后想法,是仅用于修饰产品的美学。这种主题设计应用程序导致公司创建的解决方案无法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因此,其中一些公司将他们的设计师从产品开发过程的下游(他们的贡献有限)转移到了起点。他们以人为本的设计方法被证明是导致公司差异化的一个因素:那些使用它的公司已经从创造符合人们需求的产品中获得了经济利益。

为了在大型项目中能够采用这种方法,需要对其进行标准化:一种将创意设计过程应用于传统业务问题的正式框架。

1990 年代,IDEO 的 David Kelley 和 Tim Brown 与 Roger Martin 共同创造了特定术语“设计思维”,并将多年来酝酿的方法和想法封装成一个统一的概念。


What——设计思维的定义

设计思维是一种伴随着过程而生的意识形态。

定义:设计思维是一种思想主张,一种注重实际操作,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思路。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想法有可能会带来创新,而创新可以带来产品差异化和竞争优势。设计思维包括 6 个不同的阶段,如下所示:


How - 过程

设计思维框架遵循 1) 理解、2) 探索和 3) 实现的总体流程。在这些更大的范围内分为 6 个阶段:同理心、定义、构思、原型、测试和实施。


同理心:进行研究以了解用户所做的、所说的、所想的和所感受的。

  • 想象一下,你的目标是改善新用户的入职体验。在此阶段,你将与一系列真实的用户交谈。直接观察他们的所作所为、他们的想法以及他们需要什么,问自己诸如“什么激励或阻碍了用户?”之类的问题。或者“用户在哪里经历了挫折?” 目标是收集足够的观察结果,以便可以真正理解你的用户及他们的观点。


定义:结合所有研究并观察用户存在的问题。在确定用户需求时,开始寻找创新机会。

  • 在定义阶段,使用在“同理心”阶段收集的数据来定义需求。整理所有观察结果,并在用户当前的体验中进行比较分析。不同的用户是否有一个共同的痛点?识别那些未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想法:集思广益,提出一系列疯狂的创意想法,以解决在“定义”阶段确定下来的未能满足的用户需求。给你自己和你的团队完全的言论/想法自由;在此阶段没有任何想法是不合适的,收集大家的各种想法,此阶段想法的数量超过质量。

  • 在这个阶段,把你的团队成员聚集在一起,勾勒出许多不同的想法。然后,让他们彼此分享想法,混合再混合,在彼此的想法上再产生新的想法。


原型:为想法子集构建真实的视觉展示。此阶段的目标是了解以上几个阶段形成的想法中,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在这个阶段,通过输出原型的过程,来权衡想法的影响与可行性。

  • 让你的想法可操作。比如,做一个新的登录页面,画一个线框图,并在内部寻求大家对此的反馈。根据反馈对其进行更改,然后用快速而简单的方式继续进行原型设计。然后,与另一组人分享。


测试:把原型给到你的用户来获取用户的真实反馈。问问自己“这个解决方案是否满足用户的需求?” “它是否改善了他们的感受、想法或完成任务的方式?”

  • 将你的原型展示给真正的客户,并验证它是否实现了你的目标。用户的观点是否有所改善?新的登录页是否会增加用户在网站上花费的时间?在用户操作原型时,持续测试和观察用户。


实施:将设计付诸实施。确保你的解决方案得以实现并触及到最终用户的生活。

  • 这是设计思维中最重要的部分,但也是最常被遗忘的部分。正如唐诺曼所宣扬的那样,“我们需要做更多的设计工作。” 设计思维不是魔法,并不能让你从实际的设计中解脱出来。Milton Glaser 的话引起了共鸣:“没有“创造性”这样的东西。仿佛创造力是一个动词,一个非常耗时的动词。这是在你的脑海中思考一个想法,并将这个想法转化为现实的东西。这将永远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如果你做对了,那感觉就像是在创作。” 尽管设计思维对产品的影响很大,但只有执行设计想法才能带来真正的创新。设计思维的成功在于它能够改变最终用户生活的某个方面。第六步:实施——至关重要。


Why - 优势

为什么我们要引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采用设计思维的原因有很多,足以值得单独写一篇文章,但总而言之,设计思维实现了这些优势:

  • 这是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思考过程,从用户数据开始,创建满足真实的而不是想象的用户需求的产品,然后用真实用户测试这些产品。

  • 它利用集体的专业知识并在团队成员中建立了一种大家都认同的想法,并得到广泛支持。

  • 它通过为同一问题探索多种解决途径的过程而来带来创新。

Jakob Nielsen 说:“一个解决错误问题的漂亮界面将会失败。”设计思维解放了创造力,并将它们集中在正确的问题上。 


灵活性 — 适应您的需求

上面的过程一开始会觉得很深奥,千万不要认为这就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相反,应该把它当作梯子,在需要的时间和地点为产品提供支持。

每个阶段都意味着迭代和循环,而不是严格的线性过程,如下所示。在构建和测试初始原型后,通常会返回到理解和定义两个理解阶段。这是因为直到线框原型化并且想法把变为现实,才能真正体现您的设计。很难一次性就准确评估您的解决方案是否真的有效,在这一点上,循环进行用户研究是非常有帮助的。为了做出正确的决策或确定开发顺序的优先级,还需要了解用户的哪些信息?之前没有研究过的原型产生了哪些新用例?

也可以重复阶段,通常需要在一个阶段内多次进行练习,以达到进入下一阶段所需的结果。例如,在定义阶段,不同的团队成员具有不同的背景和专业知识,因此看待问题的方法也不同。在定义阶段花费大量时间来使团队成员对问题的认知达成一致是很有必要的。


可扩展性——应用广泛

设计思维具有可扩展性。对以前那些无法改变思维方式的公司,现在有了一个大家都可以理解的指南,并增加了产品成功的可能性。这不仅适用于产品设计等传统的“设计”主题,还适用于各种社会、环境和经济问题。设计思维很简单,可以在各种范围内实践;即使是棘手的、未定义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可以应用于改进搜索等小功能,也可以应用于设计颠覆性和变革性的解决方案,例如:重组教师的职业阶梯,以留住更多人才。 

结论

我们生活在一个体验的时代,无论是服务还是产品,我们都对这些体验抱有很高的期望。随着信息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它们在本质上变得越来越复杂。每一次迭代都会带来一系列新的未满足的需求。虽然设计思维只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但它增加了成功和突破性创新的可能性。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ben_lanlan,报下信息,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ZZiUP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如何整理页面交互规约,让你的宣讲无懈可击

ui设计分享达人

小伙伴们画好视觉稿后,是不是页面的交互/视觉规约经常丢三落四,常常在设计宣讲时被开发测试提问?自己表面镇定,内心慌的一笔:这个...我没想到,那个...我没想到...

要想在宣讲时能够从容应对各种问题,就需要在设计稿完成后,把设计规约提前想好,那么设计规约要从哪些方面写起呢?往往B端产品的页面更加复杂,要补充的交互规约更多,小Zi就从实际工作中总结一些,供大家参考~

先来看个列子:

页面

交互规约如下

 

一个页面,交互和标注规则很长很长,很多同学反馈说不知道交互规约从何写起,看了上面的列子,大概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书写规约:


大方面我习惯于分成【整体】和【具体内容】来写。

整体

一、页面自适应规则

首先从整体来考虑,首先要考虑页面是如何布局的,是自适应?还是定宽?常用的网页布局有:静态布局、百分比布局、响应式布局;页面的整体布局方式,也决定了页面具体内容规约的撰写;

参考文章《3种常用网页布局与设计注意点》:https://www.zcool.com.cn/article/ZMTIwMjYxNg==.html



二、滚动条/滚动区域

1.页面整体滚动区域

滚动区域是从哪里开始?是页面级滚动吗?


2.滚动条的样式

需要给出滚动条的视觉和交互


举例:

三、初始状态/空状态

页面“加载”是做设计时常常忽视掉的,因为大家肯定是重点考虑有内容的情况,并且页面数据是否需要加载、加载时长等等需要根据前后端接口返回情况确定。


1.补充初始状态的页面;初始页面是骨架图还是保持不变,是否添加页面引导?等都是需要考虑的;

2.补充页面数据为空的样式;

举例:

四、加载样式

页面级加载的样式是什么样的?也需要补充到设计稿中;

举例:

五、其他特殊情况的处理

比如“无权限查看”“记录已被删除”“已被拉黑”等等情况;

举例:

具体内容

当补充完页面整体上的规则之后,就可以着手补充页面具体内容的规约了。具体内容的规则其实和整体规则从大方向是差不多的,也是那几个方面,只是更细节:

一、考虑是否自适应,自适应的规则

如果页面整体是定宽的,那么内容也是定宽的,就不需要考虑内容随着页面拉伸或缩小带来的变化;如果页面整体是自适应的,那么具体模块可以根据功能需要来设置哪些区域自适应,自适应的规则是什么;

举例:


二、考虑内容过多时的样式

B端产品设计场景更复杂,内容更加不可控,再加上电脑屏幕大小适配,页面宽度可自由拉伸,种种因素都要我们更加仔细的考虑页面的各种极限值情况,如何写全面设计规约是难点。相信在设计评审会上开发和测试最常问到的一个问题也是:这里内容过多怎么展示?虽然我们在设计的时候是按照80%的场景去考虑,但是剩下20%的极限场景也需要我们给出设计规则。

内容过多,具体划分还可以分成以下几类:文字过多、选项过多、弹窗内容过多、按钮/标签过多、表格内容过多、功能过多等等情况,每种情况下有哪些解决方式呢,可以参考文章《B端交互设计之内容太多怎么办》:https://www.zcool.com.cn/article/ZMTE5NDAzNg==.html


举例:


三、考虑极限情况下的提示/反馈

用户反馈,页面中肯定不少,我们画页面时也会画出大部分提示,但是缺少提示/反馈依然是设计师常忽略的内容,主要是提示的场景非常非常的多,而且有很多细分情况:

1.数据处理慢的提示

问题举例:操作的数据过多时,后台数据处理慢是否有提示?


2.操作后的提示

成功、失败、进行中等,还有部分成功,部分失败的情况

问题举例:启用失败时如何提示?


3.无权限、禁用等的提示

问题举例:项目列表-阶段没有权限时,需要添加tips提示;


4.缺少二次确认提示

问题举例:新建页面点击取消是否需要二次确认提示?

四、考虑校验的时机和样式

1.校验的时机:是失焦后还是提交按钮时,还是实时的

问题举例:表单的必填校验,是失焦实时校验,还是在提交时校验?

 “实时校验”是在用户浏览表单时实时检查用户输入的有效性,而不是在用户提交表单时一次性检查全部输入:

验证消息显示在靠近输入的区域,并一起显示;

2.校验的样式:是在下方出提示,还是全局提示,还是什么的;

举例:


五、考虑是否缺少滚动条的样式

不仅要考虑页面整体的滚动区域,有些模块也是单独需要滚动的;

滚动区域是哪里?包不包括表头?标题?有没有内容需要锁定?滚动条的样式?这些问题都要给出规则。

问题举例:信息内容过多时,容器内展示不下怎么办?--答:展示不下时容器内出现滚动条,滚动区域是整个内容区;

六、数字方面的问题

1.数字输入超长的显示

问题举例:极限数字如何显示,比如筛选结果超过三位数:999+

2.数值是0时,是否有特殊的规则

问题举例:数值为0时,是否显示此模块?

3.是否有输入限制,比如,限制正整数、小数,小数精确到几位等等;


七、点击热区的范围

我们一般默认热区就是触发控件的区域,但是有时可能视觉上图标需要小一点的,但是热区需要更大一点,就要特殊标注出来。总之,方便用户操作为上。

举例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ben_lanlan,报下信息,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ZZiUP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应用程序设计中的色彩原则

ui设计分享达人

颜色会潜意识地为观看者提供有关应用程序的大量信息,即使他们从未阅读过任何文字。


什么是色彩心理学?

不同的颜色实际上可以对人类的情绪甚至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是全球各城市许多绿色和蓝色倡议者背后的想法:绿色和蓝色使观看者感到更加平静和放松。

绿色对减轻压力(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此深远,以至于实际上可以帮助人们延长寿命

这对应用程序设计意味着什么?

嗯,颜色的影响不仅仅是观众喜欢与否,还会影响他们的感受。例如,深浅不一的蓝色会激发忠诚和可靠的感觉。绿色激发舒适和幸福。黄色与快乐和刺激有关。红色让人兴奋并引发欲望。

但是那些不一定是感觉的东西呢?人们是否也倾向于将某些价值观与颜色联系起来?

这项调查要求人们选择与某个词相关的颜色。他们发现:

  • 信任 = 蓝色(34% 的受访者)

  • 速度 = 红色 (76%)

  • 便宜或便宜 = 橙色 (26%) 和黄色 (22%)

  • 高品质 = 黑色 (43%)

  • 高科技 = 黑色 (26%)、蓝色 (23%) 和灰色 (23%)

  • 可靠 = 蓝色 (43%) 和黑色 (24%)

  • 乐趣 = 橙色 (28%) 和黄色 (26%)

  • 恐惧、恐怖 = 红色 (41%) 和黑色 (38%)

应用程序设计人员在开发应用程序时最好牢记这些关联。然而,这些都不是应用程序开发人员绝对必须遵循的硬数据。相反,它们是开发人员可以遵循的指南,并结合下面讨论的其他设计原则。


围绕颜色的文化差异


在选择颜色时,牢记应用程序的受众始终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在西方文化中,白色往往代表纯洁或纯真。然而,在亚洲的某些地区,白色是用来表示哀悼、厄运和死亡的。显然,如果应用不当,这可能会产生严重的意外后果。

为此,设计人员应该了解他们的受众并相应地选择颜色,这在日益全球化的社会中并非易事。


选择主调色板


应用程序设计人员和公司等都应该在确定其品牌的主要调色板之前进行仔细研究。最重要的是考虑观众和他们想要传达的内容。

蓝色是一种流行的颜色,因为它与信任和可靠性有关,但它也变得有点过度使用了。

橙色可以与廉价联系在一起,但也可以与乐趣联系在一起。

红色可以令人兴奋和振奋,但也代表恐惧。

更好的使用颜色来设计应用将有助于塑造观众的感知。设计人员需要了解颜色关联以及用户如何下意识地查看设计以创建成功的调色板。


色彩和谐


一旦应用程序设计人员确定了主要颜色,就该选择其他颜色了。使用一种颜色很简单,通常不会很引人注目。

但是,选择的颜色需要很好地搭配。

冲突的颜色会让观看者感到不安或有压力。相反,应用程序设计者应该寻求创造一种赏心悦目的组合。一种会让用户感兴趣并让他们对应用程序感觉良好的应用程序,从而引导他们尝试它。

这里有一些设计师可以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在他们的设计中创造和谐的色彩。


单色

首先是在整个设计中坚持使用相同的颜色,但使用不同的色调。这增加了产品的兴趣但又不会很突兀。


类似色

另一个流行的选择是使用类似的颜色。这种方案也很难搞砸,尽管设计人员确实需要了解每种颜色的饱和度。

此方法可以使用色盘上彼此相邻的颜色。例如,绿色和蓝色,或橙色和红色。


互补色

互补色方案使用调色板上彼此相反的颜色。例如,黄色和紫色或蓝色和橙色。

使用互补色时,设计师必须仔细选择阴影和色调。如果做得不好,很容易创建一个视觉上不和谐的方案。

但是,如果做得好,互补色可以使应用程序设计真正流行起来,并在众多其他不那么吸引人的应用程序图标中脱颖而出。这可以使用户更有可能选择该应用程序而不是其他类似功能的应用程序。


分裂互补色


这种方法有点复杂,但可以产生一些引人注目的结果。它采用三种颜色,一种颜色和两种相邻颜色的互补色。例如,从紫色开始,然后添加橙色和绿色。

设计师必须小心使用这种方法,错误的组合会使设计从有趣变成突兀。


正确的应用程序设计颜色

总而言之,应用程序设计中的颜色世界非常复杂。没有一种颜色会吸引所有观众,也不会适合所有品牌。然而,选择正确的颜色绝对意味着一个成功的应用程序和一个普通的应用程序之间的区别。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ben_lanlan,报下信息,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ZZiUP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B端数据可视化组件设计规范:平台级项目复盘

ui设计分享达人

关于数据可视化项目


在贝壳,有店东、圈经、CA等多种服务角色依赖数据信息作业,各种各样的数据被用于管理、分析和制定目标。但是,房产垂直领域的数据非常庞杂,数据体量也在急剧增长,图表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复杂,除了pc和移动端的数据看板,还出现了线下门店大屏场景。


与此同时,数据展示一直处于无可视化规范的状态,导致频频出现“数据堆叠”“数据出界”“数值无单位”等可读性低的问题。因此,把这些复杂、抽象的数据,通过更直观更容易理解的可视化方式展示出来,建立一套专注于房产领域的可视化组件规范,变得尤为重要。


图1 数据部分展示现状


Kecharts项目从汇总和梳理数据展示问题出发,聚焦并抽象问题点,旨在建立起统一的可视化规范。同时,我们还对极端数据的展示进行计算规则处理,从人工配置的效率考量,系统性地帮助用户进行高效分析和决策。


1.从不统一到有规范


数据规范的第一步,解决“知道什么数据用什么图表,了解颜色的使用规范、数据排版展示的要点、适配性原则”等基础规范,从配色、布局、基础展示规则上,满足数据展示的美观度和可读性。



2.极端情况的处理规则


最难解决但也最有价值的痛点是:数据体量大、维度多带来的“不确定性问题”,想要把海量、高维的数据以准确有效的方式展示,需要建立高质量的交互和配图规则。因此,我们在梳理基准展示规范的基础上,也对极端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则处理。



3.人员可配的高效性


数据往往是由平台自上而下传达到城市,再由专业的商业分析师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很多数据需要人工绘制和展示。因此,Kecharts在设计数据规则展示的同时,也要考虑数据的可配置输出规则,尽可能减少人工操作成本,降低由于人工分析水平不同导致的报告质量方差。



一、建立图表可视化

基础规范


建立基础可视化规范,是为了将图表展示拉到基准线水平,也是当前要做的第一步。基础的规范建立,可以让图表迅速换身衣服,第一时间提升用户的感受。所以,第一步首先解决配色的使用、基础的布局、图形的基本表达等方面的规范问题,满足数据的基础美观度



1. 配色

更科学的配色带来崭新的视觉感受


图2 配色色板图示(局部)


优化前,Kecharts各种配色之间关联性低,与整体平台的表现层形式不统一。优化后色板的样式与KeDesign贝壳设计系统,“UXD笔记”公众号后台回复“贝壳”,领取VI规范文档)无缝融合。现有配色方案饱和度更协调,阅读体验更友好。


由于数据体量大,我们尝试将8种常用色扩展成10种常用色以及24种扩展色来更好地满足业务需求。并且根据不同品牌主色,进行明度调整。除此之外还增加了更沉稳的商务主题以及暗黑主题配色,满足特殊业务场景的使用。


图3 配色的概念图


2. 布局

更合理的布局带来清晰准确的表达


基础布局

图表的构成,由一系列独立的图形与法元素结合而成,如包含标题区、操作功能区、面包屑、图例区、单位区和图表区,通过合理的基础布局增强图表的秩序性一致性,同时规范标题、图例等元素的展示适配规则。


图4 数据基础布局规范(局部)



精细图形

整体的图形展示细节也做了统一调整,从整体排布、字体、字号、圆角、描边粗细、数据轴、标签等方面进行了优化设计,使整个图表看起来更加精细。


基础的配色、字号、布局调整之后,基本满足了数据的展示基准,从基础合理性展示和视觉感提升上,有了一定的改良。


图5 基准规范后的对比



3.适配

更灵活的规则带来细腻的交互体验


图6 栅格化设计图示



定义图表的适配规则

定义四种图表卡片的适配方案,当图表放大或缩小到某一区间时,内部布局会根据图表大小变化进行有权重的删减,使图表在多种区间内能够将核心数据表达的更清晰。


图7 栅格化设计图示



二、极致探索

极端情况规则


满足了数据的基准展示,并没有达到完整的可视化展示规范,海量和高维带来的展示问题依旧存在。所以,在建立基准规则的基础上,结合贝壳数据的特色,需要集中处理极端情况带来的问题,从基准线提升到具有易用性的“标准线”。

图8 以饼状图为例的极端情况分析



1.解决数据量过载

导致的不确定问题


过滤数据

首先从底层数据进行过滤,过滤底层占比0%的数据,减少数据呈现量。将占比为0%的大部分数据在图表的可视化展示中去除,转移到图例中展示,满足了用户需要完整数据的诉求外还大幅度提升了图表的可视化程度。


元素优化

优化标签、线条、指示等元素的展示规范,从定义边界位置、规范标签的展示内容上,对图表内元素的极端情况做适配处理。


智能检测

为了消除信息过载带来的标签碰撞,我们制定了标签的智能检测规则,当两个标签重叠超过1/3时,自动化地隐藏部分标签,被隐藏的部分可以通过悬停展示详细信息,不经意间大幅度的提升图表的展示美感和用户的浏览体验。

图9 饼状图为例的处理过程


2.拓展通用性极端处理规范


从单点问题扩展为通用性规范处理,在不同类型图表的极端情况处理过程中,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对极端情况下出现的核心问题做汇总并抽象,在颜色、碰撞、超图形等方面,输出极端情况处理规范。


图10 通用性智能检测规则(局部)



三、提升人工配置

的高效性


数据分析和传达的过程,依托于人工过滤、处理、绘制和展示,考虑数据的配置输出,人为水平难以把控,尽可能减少人工不必要的操作成本,从而提升数据报告产出的质量。


在配置自由度时结合产品定位、属性和功能进行思考。用户希望数据通过配置层处理后转化为可视化图表。普通用户期望通过简单的操作快速搭建数据看板;高级用户希望对可视化图表有精细化的自定义需求。


我们尽量用智能处理代替人工对数据无效数据的筛选,对数据的展示做智能的适配,如指标卡的展示,前置设置了一系列的展示模版,在用户选择指标数据的同时,会根据指标的数量做自动化贴合排布。与此同时,保留了一定的人工可配置自由度,支持用户可自由配置指标卡的细节展示等。

图11 指标卡用户配置示意



因此,针对大量杂乱的数据,数据的呈现通常需要两层呈现给用户。第一层是数据库和数据源,会自动过滤掉存在的垃圾数据和无效数据


第二层是数据分发层,尽可能的通过自动化的配置去辅助操作员进行数据的分发和最终数据面板的呈现效果。通过简化操作流程和匹配人为操作习惯,降低学习成本,提升操作效率,为操作者提供“顺其自然的设计”。


图12 数据处理分层图示



结语


Kecharts的初衷是保证数据的真实、高效展示数据、遵循美学原则。我们遵循数据能够真实呈现的原则,在可视化表达中确保不遗漏、不误导,确保数据准确性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ben_lanlan,报下信息,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大魔V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日历

链接

个人资料

蓝蓝设计的小编 http://www.lanlanwork.com

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