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B端进阶|表格数据过滤分析

ui设计分享达人

在B端(Business to Business,即企业对企业)应用中,表格数据过滤功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功能。它能够帮助企业用户更方便地管理和查询表格数据,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准确性。因此一个体验感良好的数据筛选功能有助于用户的任务处理效率。帮助系统更加友好、易用,从而增加用户的满意度和使用频率。
在确定过滤类型之前,首先,需要确定哪些字段需要进行筛选。这需要根据业务需求和用户习惯来确定。例如,在销售系统中,可能需要对产品名称、销售日期、销售数量等字段进行过滤;在人力资源系统中,可能需要对员工姓名、部门、职位等字段进行过滤。

B端设计—常见问题&解决方式

ui设计分享达人

一、UI设计师在B端产品界面设计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1.1复杂的数据可视化需求
B端应用往往涉及复杂数据,设计师需要创造清晰且有效的方式来显示这些信息。
对于B端产品设计中复杂的数据可视化需求,一个详细的解决方案需要从不同层面进行考虑和实施:
理解用户需求:
首先,进行深入的用户研究以理解不同用户的数据需求。这可能包括用户访谈、观察和问卷调查,以收集关于他们如何理解和使用数据的信息。
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
根据数据类型和用户需求选择最合适的图表类型。例如,时间序列数据适合折线图,而比较数据则可能更适合条形图或饼图。同时,对于更复杂的数据关系,可能需要使用散点图、热图或树状图。
简化设计:
避免过度装饰的图表。使用清晰的轴标签、标题和图例,确保用户能够轻松读懂图表。选择合适的颜色方案来增强可读性,同时避免使用令人分心或误解的颜色组合。
增加交互性:
交互式元素可以大大增强数据可视化的效果。例如,当用户将鼠标悬停在图表的某个部分时,可以显示详细的数据点信息。此外,可以允许用户通过筛选、排序或拖动来自定义视图。
提供上下文和引导:
确保每个图表都有足够的上下文信息,比如引导性文本或简短的分析,帮助用户理解数据背后的故事。这不仅包括图表本身的解释,还包括如何使用图表进行有效决策的指导。
优化性能:
对于处理大量数据的可视化,确保性能优化是至关重要的。这可能涉及后端数据处理优化、前端渲染优化以及合理的数据加载策略。
用户测试和反馈:
设计完成后,进行用户测试以收集反馈。观察用户如何与数据可视化交互,并根据他们的反馈进行调整。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旨在不断提高可视化工具的有效性和用户满意度。
B端设计—常见问题&解决方式
 
 
可以找到大量的参考选择适用自己产品风格的可视化,之后进行修改。
1.2深层级的功能集成
与C端产品相比,B端产品可能有更深层次和复杂的功能,难以设计简洁直观的用户界面。
对于UI设计师在进行B端产品界面设计时遇到的“深层级的功能集成”问题,一个详细的解决方案需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策略:
模块化设计:
通过将复杂功能分解为独立、可重用的模块,可以简化界面并提高可维护性。每个模块应专注于单一功能或任务,从而使整体系统更加清晰易懂。
清晰的信息架构:
建立一个逻辑清晰的信息架构是至关重要的。这包括创建一个分层的菜单结构,将相关功能组织在一起,并通过适当的命名来指导用户。
分层的导航系统:
为不同层级的功能提供清晰的导航路径。这可能包括主导航菜单、次级导航以及面包屑导航等,帮助用户理解他们在应用中的位置以及如何访问特定的功能。
搜索功能:
随着功能数量的增加,提供一个强大的搜索工具变得尤为重要。这可以帮助用户快速找到他们需要的特定功能或信息。
自定义和个性化设置:
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工作流程和偏好来自定义界面。这包括选择要显示的模块、调整布局以及设置快捷方式等。
交互式教程和帮助文档:
为新用户提供交互式教程,帮助他们快速了解如何使用应用。同时,提供详细的帮助文档和FAQ,以便用户可以自助解决问题。
用户测试和反馈:
持续进行用户测试和收集反馈,了解哪些功能集成方式有效,哪些需要改进。根据用户的反馈不断调整和优化界面设计。 通过实施这些策略,UI设计师可以有效解决深层级功能集成的问题,创造出既强大又易于使用的B端产品界面。
B端设计—常见问题&解决方式
 
 
1.3用户习惯差异
B端用户可能来自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操作习惯和偏好,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挑战较大。
针对B端产品界面设计中的“用户习惯差异”问题,一个详细的解决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深入用户研究:
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用户观察和分析用户数据来理解不同用户群体的习惯和需求。这些研究帮助揭示不同行业、角色和经验水平的用户如何与产品互动。
多样化的设计解决方案:
根据研究结果,设计可以适应不同用户需求的界面。这可能涉及提供多种布局、导航样式和交互方式供用户选择。
个性化和定制功能:
允许用户根据个人偏好调整界面,包括主题、布局、快捷方式和默认设置等。
清晰的指导和帮助:
为了帮助用户理解如何使用产品,提供详细的帮助文档、FAQ和交互式教程。
持续的反馈循环:
设立机制收集用户反馈,定期进行用户测试,并根据反馈迭代优化产品。
通过这些策略,UI设计师可以更好地应对用户习惯的差异,创造出既满足用户需求又易于使用的B端产品界面。
1.4访问权限管理
需要设计复杂的权限设置界面,确保不同级别的用户只能访问特定信息。
针对B端产品界面设计中的“访问权限管理”问题,一个详细的解决方案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策略:
深入理解不同角色的需求:
与产品的各种用户群体(如管理者、普通用户、审计员等)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权限管理的需求和期望。
设计灵活的权限框架:
创建一个可以灵活适应不同用户和角色需求的权限系统。这包括定义不同级别的权限,如查看、编辑、管理等,并允许细粒度的控制。
直观的权限配置界面:
为管理员设计一个清晰、直观的界面,让他们可以轻松分配和调整权限。提供明确的指示和反馈,确保管理员理解每种权限的含义。
透明的用户权限指引:
向用户清晰显示他们的权限等级和可以访问的内容。当用户尝试进行超出权限的操作时,提供友好的错误消息和指引。
权限变更的审计和记录:
记录所有权限的更改历史,以便于追踪和审计。这对于保障系统安全和满足合规要求非常关键。
持续的测试和反馈:
定期进行权限系统的用户测试,收集反馈并根据反馈调整和优化设计。
通过实施这些策略,可以构建一个既强大又易于管理的访问权限系统,从而提升B端产品的安全性、灵活性和用户满意度。
1.5多设备兼容
必须确保界面在各种设备和屏幕尺寸上均表现良好,
尤其是需要在宽为1440px和1920px下有效运行。
针对B端产品界面设计中的“多设备兼容性”问题,一个详细的解决方案涉及多个层面。
首先,采用响应式设计原则
,确保界面元素和布局能够根据不同的屏幕尺寸和分辨率自动调整。
其次,对于关键功能,进行彻底的跨平台测试,包括不同操作系统、浏览器和设备类型,确保功能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另外,考虑到触控和非触控设备的交互差异
,设计时应确保按钮和其他控件大小适中,易于操作。
通过这些综合策略,可以有效解决多设备兼容性问题,提升用户的整体体验。
1.6专业术语和内容
针对B端产品界面设计中的“专业术语和内容”问题,一个详细的解决方案包括深入行业研究,确保使用对目标用户群来说准确、相关的术语。
与此同时,与行业专家合作,以验证内容的准确性和适用性,确保信息传达清晰无误。
设计时,考虑到不同用户的知识背景,提供容易理解的解释或工具提示,对复杂术语进行简化。此外,创建全面的帮助文档和在线教育资源,帮助用户深入理解专业内容。
定期更新内容,确保与行业发展保持同步,同时收集用户反馈,不断优化和调整术语和内容的使用。通过这些方法,UI设计师可以在确保专业准确性的同时,提升用户的理解和操作效率
1.7交互复杂性
了解用户:
深入理解B端用户的工作流程和任务需求。B端用户往往更关注效率和功能,因此设计师需要明确用户的专业性和任务目标。
简化流程:
尽管B端应用可能功能复杂,但设计师应努力简化用户流程。这包括创建直观的导航系统,减少不必要的步骤,以及提供清晰的指引。
模块化设计:
将复杂功能拆分成独立的模块或组件。每个模块专注于一个具体任务或功能,用户可以根据需要组合使用它们。
定制化和个性化:
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偏好定制界面和功能。例如,提供可定制的仪表板,让用户可以选择对他们最重要的信息和工具。
清晰的视觉层级:
通过颜色、大小和布局等视觉元素创建清晰的层级,帮助用户理解信息的重要性和操作的先后顺序。
 
二、不同的B端产品所面对的问题也不一样
不同B端产品可能面临的问题包括用户角色多样化、数据密集、严格的安全要求、高度定制的工作流程和快速变化的行业规范。在B端产品设计中,UI设计师可能面临的问题和注意事项举例:
ERP系统:
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复杂的数据集成和大量的用户角色。设计时应注重清晰的数据可视化和灵活的权限设置。
医疗保健平台:
面临严格的合规和隐私要求。设计应确保数据安全性,同时提供易于理解的导航和专业术语解释。
金融管理软件:
需要处理复杂的交易和报告。应关注于精确的数据展示和高效的任务流程设计。
CRM系统:
需管理大量客户数据和销售流程,可能面临数据整合和用户个性化需求的问题。设计时应侧重于清晰的数据组织和自定义视图。
供应链管理软件:
可能面临复杂的物流数据和多级用户访问问题。解决方案包括强大的数据过滤功能和灵活的权限设置。
项目管理工具:
需处理不同项目和任务的组织,可能面临用户协作和进度追踪的挑战。设计应侧重于简化的任务管理界面和实时更新功能。
财务报告系统:
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复杂的财务数据展示和各种报告格式的需求。设计时应注重灵活的报告工具和定制的数据仪表板。
教育管理平台:
面临多样化的用户群体和教育内容的问题。设计应提供清晰的课程导航和易于访问的教学资源。
工业监控系统:
可能面临实时数据流和高级监控功能的需求。设计时应重视数据实时更新和高效的警报系统。


作者:张阳光Designer
链接:https://www.zcool.com.cn/article/ZMTYwNDIwMA==.html
来源:站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大数据可视化界面设计B端界面设计桌面端界面设计APP界面设计图标定制用户体验设计交互设计UI咨询高端网站设计平面设计,以及相关的软件开发服务,咨询电话:01063334945。

关键词:UI咨询UI设计服务公司软件界面设计公司、界面设计公司、UI设计公司UI交互设计公司数据可视化设计公司用户体验公司高端网站设计公司

银行金融软件UI界面设计能源及监控软件UI界面设计气象行业UI界面设计轨道交通界面设计地理信息系统GIS UI界面设计航天军工软件UI界面设计医疗行业软件UI界面设计教育行业软件UI界面设计企业信息化UI界面设计、软件qt开发软件wpf开发软件vue开发

 

从单车上锁聊聊任务链路优化设计的思路与技巧

ui设计分享达人

起因˜
最近突然喜欢听着小曲蹬着车子,不过我没有自行车,所以就选用了大众款蓝色哈罗单车,不过有意思的是发现整个用车体验跟原来有了不少变化,除了车的外观差异,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还车时只需要在手机上进行操作即可,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原来的还车过程,这里我帮大家回忆一下;
从单车上锁聊聊任务链路优化设计的思路与技巧
 
 
这个过程本身没什么问题,但实际上匆匆忙忙的大家忘记手动上锁还车时有发生,并且当你想起来的时候,手机上也只能干看着扣费,还得折返回去进行锁车。本人更离谱,有次打开手机发现忘了手动锁车,一看行程,已经被人骑出去老远啦~
 
但这次不再需要手动上锁来还车了,整个锁车还车已经借助物联网技术将操作集成到手机上进行了,这意味着像我这种时常忘记手动锁车的人有了更好的选择,现在忘了锁车还能在手机上亡羊补牢,考虑到最终骑行事件是在手机上完成闭环的,忘记上锁和离开后无法上锁也就一下解决了,这便是技术应用与交互链路优化设计的美妙之处!
 
当然,如果你已经养成了手动锁车好习惯,你可以继续选择手动上锁款,刚好最近也在做一些交互链路优化的活儿,索性就我自己的工作场景,展开聊聊这用户体验优化必备能力项的一些思路方法吧~
 
任务链路优化有何价值˜
一般来说做交互链路优化的核心价值或是目标就那么几个;
一、更好用
即更加高效便捷好用的意思,这短短三个字就直接包含了大家常挂在嘴边的易用性、可用性啥的了,好的交互就应该是尽可能的为用户提供简单好用的交互,举个例子,近期在使用阿里云Flow的流水线,期间我也用过其他家的CI/CD服务,相比之下我觉得阿里云Flow的流水线编排反馈就做的更胜一筹,“更方便”加一分
从单车上锁聊聊任务链路优化设计的思路与技巧
 
 
二、更准确
意味着为用户提供正确的服务、流程、功能、组件、信息反馈乃至视觉效果,为的是提升产品的可理解与易用性,从而达到降低学习成本提升效用,减少跳失率或出错等负面情况
从单车上锁聊聊任务链路优化设计的思路与技巧
 
 
三、提升意愿
嗯!花费那么多心思让产品体验变得更方便更准确就是为了提升用户的使用或付费意愿,算是任务路径优化设计的底层价值吧。
从单车上锁聊聊任务链路优化设计的思路与技巧
 
 
阶段流程与焦点
整体我们可以划分为优化前、优化中、优化后三个阶段,对应到三个阶段中,对应的工作流程基本由问题定位、优化目标、方案构思、方案验证、持续改进构成,然后根据阶段与流程我会把相关的优化焦点与链路优化的关系交代清楚,算是清晰一下链路优化工作整体思路与每个阶段的工作事项。
从单车上锁聊聊任务链路优化设计的思路与技巧
 
 
优化前的焦点
以我们B端SaaS产品的优化设计为例,焦点可以简单的锁定在
用户、产品、业务场景
三大层面,我们会关注这三个因素中带来的反馈来找到和定位问题,最终解决掉用户痛点或是触成业务目标,具体点可以拆分出以下焦点事项;
目标用户
需要关心产品目标用户的特征,他们是收益的来源也是市场构成的部分,作为产品的经理或业务设计师,肯定是对预期的目标用户有所了解才对,特别是初期型产品;
当积攒了一定用户量后,就会开始关注基于数据或定性研究得到的用户画像信息,并通过这些更准确的用户画像来了解目标市场和进行业务设计决策,而不只是对着市面上竞品抄作业罢了。
这过程中你至少要弄明白五个问题;
1、用户的需求是什么?
2、用户使用的场景跟行为大致如何?
3、我们的用户有何偏好或特征?
4、用户通常还会用到哪些竞品?
5、用户有哪些反馈值得注意?
 
服务体系
主要是产品本身的服务体系或业务逻辑相关,前面提到了用户画像或分层的一些概念,
实际上现在的互联网产品中,服务体系或是用户角色都不会很单一,用户角色、权益身份、服务场景等等都有差异,设计前的差异化背景或权重厘清就很重要,至少要清楚当前优化的服务线路是为那些人,他们有哪些差异、有哪些状态情景、有哪些交互要兼容或避错。
从单车上锁聊聊任务链路优化设计的思路与技巧
 
 
业务场景
我们关注产品、关注用户,同时也关注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化学反应,所以业务场景必定是本阶段中的一大焦点,通过业务场景可以洞察到更多用户实际遇到或潜在的痛点,以及线上线下等环境带来的微小差异性,至于如何实践了,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不同类型的用户是如何使用产品,或是与用户对话分析来获取优化指引,哪里用户卡住了或是吐槽了那就表明有优化空间,这应该算是任务链路优化的基础焦点了吧。
实际业务场景中我们常关注的点
1、用户:用户本身有什么特征属性值得我们关注?
2、情景:用户出于什么背景原因或目标在什么时机进入该场景?
2、行为:用户进入场景后要做什么或做了些什么?是否做的顺畅?
3、结果:用户是否达成目标?未达成或达成受阻的原因是什么?
4、反馈:用户吐槽或建议了些什么,我们获取了哪些有效的改善讯息?
 
优化中的焦点
这个阶段中,我们的主要工作可以概括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验证问题,其中焦点可能会比较多,这里我挑了一些说一下;
需求分析
结合前面阶段中的场景化来还原问题是什么情景下怎么发生的,产生了什么样的负面影响,这很重要,我们需要知道用户的业务诉求是什么,造成出错原因是什么,产生了多大的影响,以及用户期望的是怎样,然后就是如何更好的满足用户诉求,同时保障企业的利益,这就是需求分析要做的事情;
交互媒介
主要是考虑复杂且涉及多方媒介的业务场景,要思考这些媒介或端怎么配合用户完成任务,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交互。就例如哈罗单车的,不仅是要经过手机的交互,还有单车的传感器与数据交互等,事实上一套完整的服务正是由这些媒介之间的不断交互,才使得哈罗的租赁服务可以如此灵活,所以在整个服务流程中让媒介之间更智能、自动、高效的完成衔接与交互,就成了必要的焦点了,如果说你认为这是多余或无效的部分,那么很有可能说明你所处在的产品服务构成还不算复杂,但这不能否定掉交互媒介的重要性。
这个过程中,你至少要清楚服务完成要经过哪些端、那些人、哪些条件、哪些信息构成。
从单车上锁聊聊任务链路优化设计的思路与技巧
 
 
信息构成
几乎进行任何服务都离不开特定的构成信息交互;
图: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晚上你来到街边摊,想要一份烤冷面,那么你除了要掏钱以外,你还要跟老板确认口味、加料、价格这些信息,这些就是构成任务进程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通过问答式确认,也可以提供招牌信息给食客确认
从单车上锁聊聊任务链路优化设计的思路与技巧
 
 
总之将这些信息更简练准确的进行交互或传达,就能实现任务链路的优化,事实上应用程序本身就是由各种各样的信息交织在一起所构成,所以
“做任务链路优化不仅是减少操作步骤而已”
 
业务模型
可以简单易懂的帮助我们理解和消化业务,以及更好协同,面对复杂的任务流程,可以更好的表达或梳理业务概念与全局结构,在做复杂的任务优化时,就不容易被局部问题牵着鼻子走,而忽略其他影响面,说的直白点,就是这个业务的整体过程你脑子里要有个概念,制作方法其实就是将各个业务或任务拆解成多个单元的形式,并将单元之间的包含或层级关系表达出来
从单车上锁聊聊任务链路优化设计的思路与技巧
 
 
研发能力
需要考虑技术实现的周期与成本,即开发是否可以实现,需要研发多久,要投入多少成本,我相信产品经理都会关心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投资回报率与可行性的问题,产品生产研发的本质是赚钱不是亏钱,不是吗?
例如说你看见了一个很酷炫的交互效果,也准备应用到自家的产品中,但实际开发的难度大不大,要投入多少时间精力,这个酷炫的交互又能带了多少产品收益?所以研发实现能力在方案设计的过程中还是要考虑的。
 
测试反馈
方案落地前,进行一定的内部测试或评审是很有必要的,介于还没有完成开发上线,可以在优化方案出来后通过Demo的方式找人进行测试反馈,一般自测走查只是第一环,有不确定的一定要拉上其他人一起研讨评审一番,如果要找人测试的话,其实只要设定好合适的任务与目标,还原出真实用户碰到问题的任务过程即可,接着就是观察测试者是如何使用Demo的,你的新方案是否奏效我想你知道怎么去衡量,就不赘述了。
 
优化后的焦点
优化后阶段我们主要关注是否优化了个寂寞,是不是又优化出了新问题,优化后还有哪些收尾工作,关联的需求池与迭代规划怎么安排。
数据采集准备
当一个方案被投入到生产环境中,我们却无法得知是否比旧的方案更好,这种情况是很糟糕的,故我们在新的方案推出的同时,一定要保障有办法收集到有效的用户反馈,这个过程我们可以是采用AB测试、数据埋点监测、灰度采样、用户使用性测试等,这都是我们实际工作中采用的有效手段。
效果对比
始于数据采集,采集后自然是与原始版本的效果进行比对,确认新的版本是有效可靠的,能被用户认可采纳的,同时也能发现新的问题反馈,这需要进一步的跟进与规划,这是个重点环节。
需求规划
原始问题是否圆满结束,是否有新的问题待解决,是否需要分批开发上线或验证,调整后其他部分是否需要配合改造,这一系列问题将迫使我们持续改进,并将流程再一次的接轨到优化前阶段。
 
AI告诉我的焦点˜
从单车上锁聊聊任务链路优化设计的思路与技巧
 
 
关于优化流程的一些额外的发现
PDSA 或 PDCA
PDSA是指“计划-实施-研究-实施(Plan-Do-Study-Act&Amend)”,属于一种精益方法,常用于衡量变更的有效性,部分企业的专有云解决方案架构师也叫做PDSA,并且有对应的平台组织与PDSA执行流程。
从单车上锁聊聊任务链路优化设计的思路与技巧
 
 
PDSA这一流程可以灵活迅速的发起并验证效果,四个步骤分别如下:
从单车上锁聊聊任务链路优化设计的思路与技巧
 
 
而PDCA则是指“计划-实施-检查-行动(Plan-Do-Check-Act&Amend)”,检查主要就是验证效果是否有效,有效的则应用或标准化,没用的则继续改进,相比下,PDSA的内涵会更广泛些。
 
SDCA循环法是一个持续改进模型
SDCA是指“标准化-执行-检查-总结(Standardization-Do-Check-Action&Adjustment)”,跟PDCA有些类似,主要差异在于第一步骤;
  •  
    标准化(Standardization):识别和定义改进过程中需要标准化和优化的关键步骤和流程,例如软件系统的交互规范化、场景模块化、系统设计、流程统一等,亦或是产品客户端的操作手册、新手引导、统一操作流程、测试用例、准入门槛等标准化内容。
SDCA循环法的目标是实现持续改进,可以减少重复性问题再次发生、精简和标准化执行,形成可靠、准确、高效的结果,是一种结构化的迭代的方法,且适用领域广泛。
 
一些还不错的优化思路˜
针对任务链路优化工作的场景,以下我给出了一些常用的优化方法或工具,并酌情说明了使用场景与小型案例帮助掌握,当然了你也可能都掌握了这些,甚至有更进阶的方法或工具,那么也欢迎你补充或留言交流。
1、无前置轻快任务先行˜
其核心思想是在面对多个任务或配置项时,通过分析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和优先级,将那些不需要前置条件、相对轻量级和快捷的任务优先处理,其优势在于能提高整体效率,还能让用户在完成前面步骤后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从而更有动力继续推进后续事项。
适用场景
适合复杂流程改造、复杂的表单配置相关、大量的事项处理场景、非线性的多任务处理场景等。
上手技巧
1、识别出没有前置条件的任务;
2、分析任务或事项之间的依赖关系;
3、优先处理轻快型的任务;
4、灵活的调整高优先级或是共通的前置事项;
从单车上锁聊聊任务链路优化设计的思路与技巧
 
 
当然也可以根据此原则将前置条件整合处理,这样在后续的任务路径中就可以减少相应的条件卡点,例如大量安卓应用第一次安装启动时就会向用户索要存储、录音、相机等基础权限,那么之后使用相关服务时,就不用触发授权窗口了,不过权限还是要遵循用户隐私政策法规哈。
从单车上锁聊聊任务链路优化设计的思路与技巧
 
 
2、渐进式交互˜
就是将复杂的任务进行拆分,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一点一点完成任务,这样可以减少任务达成的门槛,让用户使用更顺畅,并且可以在过程中培养用户的意识,是任务链路优化的常见手段之一,也是游戏新手村屡试不爽的教学模式。这个方法的应用案例跟文章快被写烂了吧,这里就不展开了。
适用场景
该方法常常会应用到复杂的任务流程引导,如分步骤表单配置、功能进阶解锁、线性任务指导、新用户引导等场景。
上手技巧
1、制定核心的目标或任务链路,确保有效的渐进过程;
2、找准任务的先后关系或是难度级别;
3、注意引导过程的连贯性,要保持前后呼应;
4、采用简洁准确的引导提示,以及适宜的奖励或反馈机制;
5、结合用户的使用偏好或认知,要让推进的过程尽可能自然易用;
从单车上锁聊聊任务链路优化设计的思路与技巧
 
 
3、并行规划˜
通过规划使多个任务事项穿插或并行开展,本质就是任务事项的拆分管理与资源规划协调,通过使更多事项同时或尽早进行,来加快任务目标达成,以效率来推动任务链路优化的目的,也可以理解成是碎片化时间利用。
从单车上锁聊聊任务链路优化设计的思路与技巧
 
 
适用场景
多个任务待办且时间长短与参与程度有差异时;
多个任务流程进行且涉及审批、协同、传输、自动进行等情况时;
上手技巧
在资源规划协调时,可以通过时间、状态两方面下手,重复的、自动的、久等的、卡点的可以考虑先行,然后再处理其他琐碎事项即可,反正当你事项多,又想省下时间提升效率,就一定考虑下这个方法;
从单车上锁聊聊任务链路优化设计的思路与技巧
 
 
4、群体划分˜
即我们常说的用户分层,通过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或任务路径来对应不同的用户群体,以减少无效或干扰的流程操作,为目标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质量与业务场景偏好满足等。
适用场景
业务用户群比较丰富,不同角色的任务场景差异较大,需要更沉浸或专业的交互时。
上手技巧
对不同类群体用户进行访谈或任务场景测试;
厘清用户群体与对应任务目标的差异性;
区分不同角色之间的权限差异;
规划不同的任务的功能诉求与边界;
从单车上锁聊聊任务链路优化设计的思路与技巧
 
 
5、技术创新˜
通过科技技术的应用,可以为用户带来更多的便捷与新鲜感,特别是具备商业属性的技术,会更快地成熟与普及,然后影响到更多人的生活方式。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科技-认知-应用-习惯-直觉”,就像现如今的扫码支付、人脸识别、指纹解锁一般,不仅在各种领域都有了应用,并且你一看到相关信息,直觉就会引导你该如何操作。
适用场景
在当前技术实现还不够优雅或是遇见过更好的技术应用时,则可以考虑去应用新的技术或是与当前业务做融合创新。
上手技巧
了解行业技术创新应用;
多看看大厂公司的技术解决方案;
看看行业技术科技大厂的官网动态;
找找是否有适用于自身业务的普惠技术方案;
从单车上锁聊聊任务链路优化设计的思路与技巧
 
 
6、约束与枚举˜
面对各种复杂的操作、选择、输入输出时,尽可能的枚举出选项或模板,这样用户操作会更规范也不容易困惑,对于那些用不了或有特殊含义的内容则通过样式、组件、提示等进行合理的约束,避免任务流程出错,也帮助用户识别与理解,例如报错信息就要约束用红色反馈,电话号输入就要约束为数值输入等,事实上这应该是交互设计师的基本功吧。
适用场景
这个是我个人一直以来认为人机交互工作中的根基,适用于绝大多数需要进行组件交互或行为交互的场景。
上手技巧
厘清交互过程中涉及哪些信息内容;
不同信息内容适用哪些交互组件进行;
交互内容是否有任何格式约束、内容模版或是注释说明;
交互过程中哪些是被允许那些是不被允许的;
交互过程的状态扭转是否完善和有效避错;
从单车上锁聊聊任务链路优化设计的思路与技巧
 
 
7、5why分析法˜
一个老生常谈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深入问题和洞察底层含义,用法就是面对问题不断的追问为什么,在任务链路优化中,主要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定位问题根因。以过滤伪需求为例,面对老板提出的需求,如果你不去深入一下,你就不会明白做这个需求究竟是解决什么痛点的,那么做出来以后,这个需求就有可能出现没有解决老板痛点的情况,甚至可能出现新的问题,因为这个需求本就是伪需求。
适用场景
适用与大多数复杂问题或需求的分析场景,主要是对需求或问题不够清晰
上手技巧
连续追问;
从单车上锁聊聊任务链路优化设计的思路与技巧
 
 
 
8、场景化分析˜
简单讲就是在解决或优化任务链路的时候,带上人物、目标、行为、环境、时间诸多因素综合性思考,形成一个更完善而真实的洞察环境,以帮助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优化信息,此前有出过一期关于场景化思维的专栏文章,写的比较详细,有兴趣的可翻阅一下:
从单车上锁聊聊任务链路优化设计的思路与技巧
 
 
9、ESIA分析法˜
ESIA是企业流程优化中比较出名的方法,但也不仅限于企业流程优化,其核心理念就是减少流程中非增值活动,以及调整流程的核心增值活动。由消除-简化-整合-自动化(Eliminate-Simply-Integrate-Automate)四个步骤构成,只看名字好像有些理论派或假把式,但拆开后的一些具像化步骤或方法还是有用的,作为一款优化工具或流程思路我是认可和采用过的,就像是“CRAP设计原则”一样,高大尚的字母缩写名下却藏着朴实无华的好东西。
「注释:CRAP设计原则 = “亲密性、对齐、重复、对比”设计四大原则」
「注释:CRAP设计原则 = “亲密性、对齐、重复、对比”设计四大原则」
 
适用场景
流程优化或链路优化的发力点挖掘时。
上手技巧
这个方法我有一个小口诀,大伙儿可以参考下“去掉多余的、留下能懂的、排成有序的、减少人工的”
小案例
我们的代码脚本工具升级,从客户创建到脚本配置执行的复杂版本,到简化的极速版本发布,其中整合了用户主流的脚本工具诉求,然后消除了复杂冗长的配置过程,简化了操作门槛或功能复杂度,并创建了多条主流自动化的极速版本来支持业务,反馈和数据都有了明显转好
 
10、ECRS“分析法˜
是工业工程学中程序分析优化的四大原则,主要由取消-合并-调整顺序-简化( Eliminate-Combine-Rearrange-Simplify)构成,其实不必纠结这些分析法的刻板步骤或叫法,多看一些你会发现万变不离其宗,作为优化思路或策略,找到合适的方法并灵活的施展其实更重要,没有人说必须要按照这些分析法按部就班。
从单车上锁聊聊任务链路优化设计的思路与技巧
 
 
  •  
    取消( Eliminate):首先是根据规模、阶段或目标,考虑哪些是可有可无的,或价值有限的,能换掉的就换掉,能去掉的就去掉。
  •  
    合并( Combine):在不影响最终目标与质量的前提下,根据某些属性,将多个工序进行合并或融合。同时也要考虑融合后的体验与兼容性,如若不然就不要强制合并了。
  •  
    重排( Rearrange):即将相关的工作流程或内容进行新的顺序调整重组,以满足更合理更流畅的结构,例如减少了流程往返操作的不便、先易后难的配置表单。
  •  
    简化( Simplify):不是取消或减少而已,而是经过以上工序后。将剩余的或整体进行简单化、完整化、便捷化、智能化处理,可以是新技术应用也可以是交互方式的调整不等。
 
任务链路优化的思路或方法肯定还有诸多,例如《简约至上》中提到的删除、组织、隐藏、转移的应用等等,这里不再列举了,实际上掌握或了解几条比较实用的就差不多了。
 
一些还不错的分析工具˜
都是一些比较日常辅助工具,只是希望在大家的优化工作中能够提供一些帮助,如果你已经熟练掌握这些工具的应用,那就请忽略这部分哈,请直接前往最后的篇章总结吧。
整合分析类 ˜
○思维导图:可以快速帮助我们对信息进行树结构化与逻辑整理,并且可以结合图文以及功能图标等来完成管理及计划,能够将业务或功能框架快速显现出来,是很好的辅助工具之一;
从单车上锁聊聊任务链路优化设计的思路与技巧
 
 
○矩阵表格:可以很方便的将信息进行罗列与比对分析,在一些信息介绍或数据分析时常常会用到;
从单车上锁聊聊任务链路优化设计的思路与技巧
 
 
○服务蓝图:可以将完整的服务过程绘制出来,能够包含人物角色、前后台关系、阶段过程、状态扭转、交互触点等;
从单车上锁聊聊任务链路优化设计的思路与技巧
 
 
○体验地图:可以将服务、目标、用户、交互、反馈进行阶段化整合分析,本身是挺好的工具,只是设计师作品集中的用点儿虚,但不影响自己拿来实用;
从单车上锁聊聊任务链路优化设计的思路与技巧
 
 
○泳道图:可以根据时序对流程进行可视化,可以很好的传达职能部门或是角色之间的交互过程,也可以细分交互媒介、服务终端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从单车上锁聊聊任务链路优化设计的思路与技巧
 
 
○流程图:主要就是围绕一个事件的开始到结束过程的流程可视化,流程图可以系统化的梳理业务逻辑与交互链路,泳道图也仅是流程图的一种,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就不过多赘述了;
从单车上锁聊聊任务链路优化设计的思路与技巧
 
 
○鱼骨图:是一种根因分析工具,有头有尾有分支,像鱼骨,常用于定位问题发生所导致的根因,也可以用来制定任务目标进程的管理;
从单车上锁聊聊任务链路优化设计的思路与技巧
 
 
 
○状态机:一种针对事件状态扭转关系的流程图,用于描述系统的状态和事件,以及事件引发系统在状态间的转换过程,有点像是一系列的if语句,在中后台的系统设计中常常会有需要梳理状态的情况发生;
从单车上锁聊聊任务链路优化设计的思路与技巧
 
 
○业务框架:业务框架主要是一种将业务过程和活动进行组织和分类的方法,具有较大的颗粒度与较强的全局性,常用于表达业务框架单元之间的组成与活动关系。而业务模型主要是指业务概念关系的可视化简图,前文的流程图、泳道图、状态机等等都可以是业务模型;
从单车上锁聊聊任务链路优化设计的思路与技巧
 
 
监测洞察类 ˜
○交互自检:主要用于交互设计的查缺补漏跟避错,同时在交互链路自检的过程中是可以主动发现问题,并验证优化是否可行或合理;
从单车上锁聊聊任务链路优化设计的思路与技巧
 
 
○使用性测试:也叫做可用性测试,是对优化结果或Demo进行测试检验的过程,通过模拟真实的任务操作过程以达到洞察、探索、比较、效果验证等目的;
从单车上锁聊聊任务链路优化设计的思路与技巧
 
 
○A/B测试:常用于方案之间的效果比较或验证,通常都是借助工具引流获取一批真实用户的测试反馈,是一款真实有效的验证手段,不过方案之间的差异不宜过于悬殊;
从单车上锁聊聊任务链路优化设计的思路与技巧
 
 
○数据漏斗:像任务链路这种多线程或是节点较多的事件,单薄的点击率或转化率的作用是很有限的,这时候就需要在相关任务节点上布满更多的埋点,将用户流量与数据转化的情况用漏斗视图表现出来,然后就可以针对任务链路进行分析或比较了;
从单车上锁聊聊任务链路优化设计的思路与技巧
 
 
最后˜
本次主要是分享了对应优化工作中的一些技巧与方法,对于文章我很清楚看完和消化需要很多耐心与时间,这不像视觉作品来的那么接和轻松,写到这里已经大几千字了,最后铺一张框架大图帮那些看完脑袋空空的同学回顾一下;
从单车上锁聊聊任务链路优化设计的思路与技巧
 
 
 


作者:泡泡_PAO
来源:站酷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大数据可视化界面设计B端界面设计桌面端界面设计APP界面设计图标定制用户体验设计交互设计UI咨询高端网站设计平面设计,以及相关的软件开发服务,咨询电话:01063334945。

关键词:UI咨询UI设计服务公司软件界面设计公司、界面设计公司、UI设计公司UI交互设计公司数据可视化设计公司用户体验公司高端网站设计公司

银行金融软件UI界面设计能源及监控软件UI界面设计气象行业UI界面设计轨道交通界面设计地理信息系统GIS UI界面设计航天军工软件UI界面设计医疗行业软件UI界面设计教育行业软件UI界面设计企业信息化UI界面设计、软件qt开发软件wpf开发软件vue开发

 

宏观视角:聊聊AIGC对设计行业的影响与启发

ui设计分享达人

自2022年下半年开始,席卷而来的AIGC对设计工作者带来不小的冲击,设计本是一个“GC”生产内容的岗位,AI生产内容有什么不同?

 

 



如何理解一波浪潮的发生逻辑及影响,如何用好AI工具帮助我们生产内容,是群核设计团队的新课题。目前有了一定的成果和观点,今天跟大家一起分享与交流。


本文将从宏观角度来聊聊这一轮AI对设计行业到底有什么影响,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了解今年狂飙的AI


现如今AI火热体现在3个方面:

  • 生成式AI到了技术发展从开始走向期望的膨胀期,现象级产品已经出现;
  • 在产业结构中,AI智能应用近乎爆发的状态;
  • 生成式AI的可控性突破也是爆火的重要原因之一。

 

1、技术发展趋势的预测


(Gartner每年都会盘点新技术处在哪个阶段,分起步、期望膨胀、破灭、发展几个阶段,以此帮助判断科技产业未来走势)

 

去年9月份,「Gartner」就预测生成式AI已经进入期望膨胀高位,到2023年8月「Gartner」刚发布人工智能技术成熟度曲线,生成式AI从技术萌芽期到技术膨胀期的顶峰,跟过去一段时间AI在学术、产业、资本领域的爆火完全呼应。

 

 

 



另一方面,Gartner预计AIGC未来5年会是预期破灭的时段,这是任何一项新技术成熟发展的必经之路,也可以理解是AI技术融入现实的开始。


2、 从产业的结构看,这一轮爆发的机会在智能应用


硬件、云平台(模型层)、智能应用、应用分发构成了AI整个产业链条,站在产业格局的角度看,算力很重要、硬件却并非关键。
这轮变革最大的机会在应用层面,所以大量涌现出智能应用,比如ChatGPT、Midjourney;以及各行各业基于大模型对AI能力接入,提升自己产品力或服务能力。

 

 

 

 



3、生成式AI在可控性层面的突破


生成式AI并不是刚出现,这一轮爆火,除了训练参数的质变,还有一个原因是是“可控度”,即在多个应用领域局部、初步思维上可控,AI可以从随机到可控的生成,才有了更多可用的场景,也是这一轮技术变革关键原因。

 

 

 



从GPT-3.5到GPT-4,生成式AI的逻辑推理能力显著提高。拥有强大的分析能力(如从文章中提取数据,总结趋势),控制能力(如将人类语言转化成复杂系统控制指令)和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如解答简单的数学、逻辑题)。可生成的文本内容也扩展到数据、表格、代码、指令序列、工作流或工具链等结构化文本。这直接引发一大批以Copilot为特征的新工具爆发。


内容创建工具是生成式AI落地最直接也最快捷的场景。随着生成式AI可控性的提升,内容创建任务会从文本、图片创建,过渡到视频、3D、动画等,让设计从业者有了更多“创作团队”。

市场的期望膨胀、面向用户的智能应用爆发、内容生成可控性的提升,在产业变革的漩涡中,以内容生产谋生的设计师,我们需要了解AIGC到底对设计行业产生了什么影响,到底替代到什么程度了,设计师该如何应对?下面重点聊下这几个话题。

 


AI对设计行业产生什么影响

影响体现在3个方面:

  • 设计门槛降低了,中低端设计需求将会变少;
  • 设计岗位有了更多的“武器”来提效或提升质量;
  • 新的交互形态对传统的图形界面工作者有一定的冲击。

 

1、设计门槛降低,设计工具平民化


设计越来越平民化,对设计要求不高的个人、团队、组织将可以靠自己“完成设计”,拿到产物,某种程度上讲,这部分中低端设计需求工作被变少了。

 

 

 



2、“全面”替代设计岗还是增强设计岗?


自人工智能出现以来,替代的声音一直是热度话题,技术的变革都有两面性,对于AIGC发展,到底是替代还是增强设计?

 

替代和增强是两个不同概念, 以汽车市场为例:电车与油车市场是替代关系,但自动驾驶则是增强的作用,油车、电车都可以拥有自动驾驶,都可以起到增强的作用,之所以目前电车自动驾驶做的比较好是因为作为新的物种巅峰传统市场需要多方位的优势。

 

结论1:职业的替代还有一些距离

 

 

 

 



有个有趣的现象,不管是什么岗位,外界对AI的应用程度,总比行业从业者要“乐观”很多,比如UI、前端岗位,感觉已经不太需要他们参与了。


 

 

 



实际在真实的商业生产环节中,职业完全替代还不够明显,但岗位工作的渗透是在进行的,以UI和创意来举例:比如设计师可以通过Stable Diffusion、Midjourney来生成配图、图标、以及方案的初步原型,然后再进行精细化设计。


结论2:岗位增强可部分实现

 

 

 

 

 


下图是设计团队的典型场景,我们用AI结合各设计环节进行试验,初步得出一些典型场景中的应用及可应用的程度,后续我们将以案例形式分享主要环节的应用成果,暂不赘述。

 

 

 



对内容生产的设计师来说,AIGC产品可以作为一种创作工具来丰富设计手段,加速设计 OR 提升设计质量,以Midjourney生成素材为例:

 

 

 

 



相比C4D做一个素材,可以大大提升出图效率,这种与AI协作的形态,市面上也是最多的,本质是增强设计师产出的效率。

 

3、新的交互形态对“传统用户界面”从业者的冲击


界面交互的需求繁荣得益于图形交互的兴起和市场的发展,从CLI(命令行)GUI(图形交互)LUI(自然语言交互),对设计服务的要求自然不同:

 

 

 

 



CLI时代,不需要画图的交互,特定人群用特定命令与电脑进行交互;


GUI时代,图形的准确性、吸引力能直接影响业务效果(流量、转化、收入等),尤其是消费类产品;


LUI时代,对图形需求变少,可能又会遇到新的交互形态与需求,如多模态交互、用户情绪设计与引导等等。

现在生成式AI产品,文生文、文生图,多见的交互形态就是一个输入框、一个语音输入按钮,即一个入口可完成“几乎所有的任务”。

 

 

 


原本完成这些任务需要UI、前端大量的页面、弹窗等交互流转,现在直接绕过了这些复杂的界面环节,如果语音能直接作为直接输入的方式,连“输入框”都不需要了,用户自然对话就可以完成任务,对“界面交互”从业者来说总需求量就变少了。

可能有人会问:各公司都在开发和迭代AI工具,市场需求不是增多了吗?

 

 

 


这里以SaaS公司为例:


短期内,各个软件开发公司都是以SaaS上生长AI功能为主,本质还是加功能的逻辑,AI只是一个没有颠覆和替代原产品形态的附加功能,或者是Copilot。


长期看,除了SaaS+AI,AI改变行业的可能性,大概率未来大量在AI上生长SaaS,那将更大程度上冲击着从业者的原有工作范式,图形界面工作者可能会需要转型为AI交互、AI多模态交互定义者(可能),总体需求可能变少。

 

 

 

 


更有甚者认为,某些SaaS业务在人工智能时代“Software as a Service”中的“Software”不一定存在,Service的提供形态将会多样化或“弱界面化”,这样对应原工作形态的从业者,将会带来不小的冲击。


现在的AI,擅长哪些地方


真正在实践使用AI工具的过程中可以发现,目前的AI强大但不完美,准确的说现在的AI产品在很多场景都会出问题或者说“不如人”,但我们需要用它“超出人”擅长领域,也需要知道和规避它的短板。


设计师主要打交道的信息载体为图形和文本,下面主要对图形类、文本类做分析和应用探索。

 

1、图形设计:创意插画、图片类


越具象越复杂,效果越好:


图形生成类的AI目前有明星产品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Dall E等,基于大模型通过文生图、图生图的方式,得到结果。


在生成的图片时,越具象AI表现越好,因为具象可以通过很多关键特征去描述它,越抽象越难描述。

 

 

 

 



不考虑思考过程时间消耗,将人工手绘和AI绘制对比,AI可能无法稳定的绘制靠左的相机图形,但可以很快、较稳定的绘制右边的相机,而人去绘制右边相机可能需要至少一天时间,还不一定有AI效果好。


所以现在市面上用AI做设计都是比较复杂的图形,比如人物角色、动物、3D物件等


引申话题:从降低设计门槛,替代部分设计工作来讲,前些年模板式设计也很火,从出图的角度考虑,生成式AI与模板式设计,哪个好,选哪个?


如果不画图就快速的产出,模板式设计与生成式AI出图是摆在面前的两种选择,模板式设计不算AI,可以当做“智能产出”,到底哪个好,核心差异在哪?

 

 

 

 



仅讨论目前的产品,模板式设计是非专业设计师的生产工具,生成式AI工具是专业设计师的“外挂”武器。


模板式设计虽然在类型上、自由度上容易局限,但上手难度低,可以直接拿到产物全部,不需要再次的图片拼接与再处理,对于非专业人士还是非常友好的,因此模板式设计在AI冲击下,仍有市场。

 

 

 

 



对于专业类设计师,尤其是对产出要求比较高的场景,模板式设计可用之处较少,反而生成式设计能帮助设计师在灵感和方案可能性的探索上提供内容,如Stable diffusion、Midjourney。

 

 

2、文本类


文本类生成式AI比较成熟的,如ChatGPT、讯飞星火,以及各大语言模型衍生出一系列文本对话式的AI产品、插件。


以ChatGPT为例,擅长对客观、强规律性的内容回答,并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如推理类、总结类、常识类、翻译类等问题。

 

 

 

 



结合设计场景,利用大语言模型分析、推理、总结能力,可以辅助设计完成内容总结、报告内容提炼、知识解读、内容续写、创意发散与脑暴等场景。


除此之外,市面上不少基于大语言模型,结合原本的产品能力,让产品更智能的智能应用:

  • 如视频解析文本+大语言模型,典型产品有飞书妙记、通义听悟,可以进一步提炼视频中的内容,在会议记录提取、可用性测试问题还原提取上非常实用;
  • 如PDF解析能力+大语言模型,可以让PDF具备可检索、可提炼的,对于设计师来讲可以利用此能力来分析行业报告、日常的设计调研工作更轻松,典型产品:ChatPDF;
  • 如思维导图、文本撰写产品+大语言模型,可以帮助设计在梳理思维导图时辅助脑暴创意、制定有条理的内容,典型产品:Boardmix、Notion AI等。


3、界面设计


界面设计中的AI主要有几种:

  • 界面生成;
  • AI Copilot;
  • 局部AI小功能,如填充文本、图片,生成设计系统等。

 

这里主要聊下界面生成,因为后两者在场景痛点或创新颠覆性上相对弱一点。


市面上有UIzard、Galileo、即时设计、Figma等界面设计工具增加了AI生成界面能力。目前看到的案例能尝试生成一些高度通用的页面,如Onboarding page和Delivery app。

 

 

 

 



不考虑“只是体验下这个功能而已的情况”,目前界面类的产品难以融入到设计流程里,主要原因是生成结果不稳定。
生成的飞机稿对于设计来说增益还不显著,真正扎根业务的界面设计师缺的也不是飞机稿、过程稿。市面上界面设计已经足够的类型化和模式化,我们日常可以从大量的案例库做设计抉择。

 

 

 

 


对于业务非常垂直,目前界面生成的AI也缺乏领域知识,不过相信只是时间问题,将来规则的成熟也将更大概率的来补充、或替代部分界面设计的工作。

 

 

 

 



因为界面设计在各行业、各企业中始终在朝着规则化、结构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未来将企业各自定义的设计系统喂给AI,基于偏好的生成结果,已经有团队在研究和试验了,如果可以成熟推向市面,对于界面设计来说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4、市面上设计厂商如何与AI产生关系


其实目前设计团队或设计行业与AI的关系,可以归纳为3种形态:

  • 用已有ai,辅助设计
  • 研发ai,赋能业务
  • 设计型SaaS,做ai功能赋能行

 

 

 

 

 


这里不涉及设计作为UI、UX接相关AI业务需求的场景,目前主要的关系是用AI工具辅助设计,设计驱动研发AI赋能业务在部分大厂有,非常稀缺,设计SaaS赋能行业总体来讲玩家数量有限,这里不再赘述。


小结


AI热潮已经来临,尤其是在智能应用层面爆发式增长,对于内容生产的设计师,虽离替代还有距离,但AIGC提升商业性内容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已经在发生,且在将来一定会更深度的改变商业内容生产的发展。

 

 

 



目前的AI产品在创意设计、文本类场景可以找到比较成熟的落地可行性,设计能有效的结合到内容生产过程中去。

  • 具象表达的图形,可通过生成较好完成产出;
  • 艺术性强、复用性比较弱的场景、素材;
  • 文本型的AI可以帮助设计师在总结、查询、梳理等场景;
  • 界面类生成AI工具,能为初次设计提供一些方案可能性,目前生成效果、可控性远达不到“可用”状态,未来可期。

 

 

趋势已来,设计师该如何看待和应对?


从今年三四月份开始,全行业AI替代的声音让设计师的焦虑也前所未有,AI时代我们需要怎么看、怎么入局?
作为设计师,我觉得可以从设计服务、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理解和顺应这一轮技术的变革,更清晰的了解发展趋势、危与机。

 

1、从设计服务的角度,看这一轮技术变革


远观历史,科技与社会进步,持续带来的新机会:


从历史角度来看,设计是服务于科技和社会进步的,每一次技术的发展社会的变革,势必带来设计形态的改变,从两次工业革命到信息化、智能化时代,每个周期内都会衍生出新的危和机。

 

 

 



AI时代,生成内容让创意有了更多可能性,在设计领域将可能在21世纪造就下一个“包豪斯”。包豪斯让工业现代化的技术与艺术融合,创造了把艺术和商业相结合的新模式,如今AI作为新技术为创业产业带来的创意生产力也将是前所未有的。


近观信息网络的发展,设计师一直在面对新命题


从信息交互的发展看,设计作为一种岗位,服务于商业在科技发展的不同时期,以平面设计为例,对设计师有着不同的要求:

 

 

 

 

 

在印刷时代对手头版式功夫有较高的要求;

 

在图形交互软件时代,对图形的抽象与软件基础表达有新的技能诉求;在上世纪90年代,在硅谷如果有人熟练Photoshop,都可以直接创业或成为非常稀缺的人才。

 

在互联网兴起,门户、信息爆炸时代,对信息的传播、呈现有新的要求,在技法的表现格外注重。

 

在移动、产业互联网,对设计对用户、端、商业、技术理解又有新的要求;

 

在人工智能时代,部分重复性、初级的设计需求将被替代,设计师乃至互联网职场人的能力维度将随之会有所改变,善用AI的综合能力素养变为刚需,在能力维度上接近于“雪花型”。

 

 

 

 



因此,设计师别慌,从设计变革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来看,设计一直在面临变化,只有顺应变化给我们新的要求,我们才能转危为机。

 

 

2、如何应对


不是所有设计师所在公司都会有AI相关研发,对于设计岗位来讲,利用AI去生产内容成本极低的一件事,所以小编认为做好两点:一是用好工具;二是转变思维,重新布局个人能力

用好它,就现在

 

 

 

 

 


如前文Gartner预测,AI目前已经进入预期的顶峰,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可能会趋于冷静,但不是停滞,是更深度与现实结合的窗口期,不会同当年的“元宇宙”那样,都在喊没人行动的局面,因此我们需要:用好它,就现在!

不是说人人都成为Prompt设计师 or工程师,其实也不能这么叫,未来AI产品趋于稳定成熟的情况下,它是一项基础技能,如同设计师掌握PS使用技能一样,没人会叫自己是PS设计师,PS工程师。


本质上AI产品只是一个拿到结果的工具,关键不在于Prompt(虽然目前非常重要),而在于工具使用前的想象力和洞察力,以及之后对结果的判断、审美和应用落地能力。

 

 

 

 



目前群核设计团队在创意表达场景上试点应用,梳理教程总结方法,找到契合的业务需求或设计过程,让AI局部参与,并梳理几个关键产品使用方法,后续还会在更多的场景中应用与探索。

 

布局个人能力,让AI成为个人能力的超级后备军。


利用专业审美和技能,开发风格模型、大模型是设计应该关注的,就如同组件一样,一套组件可用于多个场景。大模型亦是如此,做出属于自己团队适合的风格,训练出足够优秀的大模型来复用至以后的场景。

 

虽然目前的AI能力不完美,技术调优、应用场景还有很多提升空间,但对于设计师积极拥抱它是必然趋势。

 

 

 

 


利用AI的长处,丰富自己的能力,披上外挂让自己内容产出质量、效率加倍。

 

以上是本文的所有内容,针对AIGC对设计行业影响及启发,从宏观视角进行阐述,AI时代设计师将面对危机共存的情况,如何看清事物发展的方向与规律,顺应趋势,趁早入局,成为时代需要的人,从而成为趋势与变革的受益者。


后续我们将会分享更多设计应用案例:AI在如何融入到设计场景中,敬请期待~

 

 

 

 

 



作者:酷家乐UED
链接:https://www.zcool.com.cn/article/ZMTU3NDc1Ng==.html
来源:站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大数据可视化界面设计B端界面设计桌面端界面设计APP界面设计图标定制用户体验设计交互设计UI咨询高端网站设计平面设计,以及相关的软件开发服务,咨询电话:01063334945。

关键词:UI咨询UI设计服务公司软件界面设计公司、界面设计公司、UI设计公司UI交互设计公司数据可视化设计公司用户体验公司高端网站设计公司

银行金融软件UI界面设计能源及监控软件UI界面设计气象行业UI界面设计轨道交通界面设计地理信息系统GIS UI界面设计航天军工软件UI界面设计医疗行业软件UI界面设计教育行业软件UI界面设计企业信息化UI界面设计

软件qt开发软件wpf开发软件vue开发

回顾飞书管理后台的更新,这就是一个B端产品的发展史

ui设计分享达人

前言

如何了解一款产品是如何发展的?

我从 19 年到 23 年一直在关注飞书,4 年的变化,看到了我们作为设计师,在一款业务不断发展的产品、日益庞大的产品线中,它是如何进行设计的优化。

 

今天我们会结合 4 年产品的竞品截图,通过图片的方式来讲解飞书的交互更新。

 

并且我也是深度使用用户,也尝试揣测每一个改版背后设计师有哪些思考~ 「文末给大家准备了一点小福利,所以一定要看到最后」

 

小 Tips:今天我们主要说的是飞书管理后台,和飞书的客户端无关,这里为了方便描述,就以飞书代替。

初代丨第一版是如何设计的?

 

我记得第一次使用飞书是我司的产品想要寻找新的平台上架,那时候正是飞书刚刚面市商业化,我们老板去参加了飞书内部的无限大会,会议回来后就准备将我们产品上线到飞书,从那时开始我就对它有了个基础的了解。所以我是被迫的~

 

设计特点

在初代版本当中,飞书的设计其实十分有个性,因为当时很少看到如此设计的管理后台。

 

- 卡片内容区域:将飞书的内容区域变为一个圆角的卡片,这种做法即觉得很时髦(当时确实没见过),同时又感觉很不妥,看上去品牌调性不够严谨,果然后面这个方案就被优化了。证明刚开始一个产品问世,也不是做得非常的完美~

 

 

 

- 高饱和度的配色:整体颜色还是以高饱和度为主,无论是 图标 或者是 整体设计,颜色都用的十分靓丽,充斥着大量的 红、橙、黄、绿、紫,这也给人一种不够严谨的视觉形象。

 

 

- 全局导航:这是一个非常新颖的交互,当我们点击右上角的全局导航过后,会展开对应所有的导航信息,按照设计师的结构进行安排,这样我们就能预览所有的导航内容。这种做法当时觉得十分奇特,我也反复使用,但整体的使用感受不佳,因为我的导航信息所有都在左侧,而我要使用全局导航反而在右侧,不太符合使用习惯,后面你会发现这个功能也被砍掉了。

 

 

- 页面区分:页面的区分是整体设计非常重要的一环, 第一版本的飞书主要是通过分割线+投影来解决,你就会发现整体的页面分割不够明确,感觉像分了又没有完全分,也就导致页面当中很难聚焦,用户总是在漫无目的地不停寻找。

 

 

 

整体感受

通过初代的设计你会发现,即使是飞书在第一个版本的时候做得也不算特别好,并且还会有很多优化的空间,因此我们自己在实际的项目当中,刚开始主要还是以快速产出为主,不要有太多顾虑,完美主义也会有很多不完美的情况,就留在后续进行调整。

 

 

过渡丨业务发展是如何设计的

这次管理后台的迭代我记得是在2020年前后,那时候正是疫情的高峰期,也就导致了协同办公类的软件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而之前设计当中的很多问题,都在这一个时候勉强解决。

 

设计特点

- 前后台风格统一:在之前的飞书当中,你会发现 管理后台与桌面端 非常割裂,感觉像是两个产品。而现在通过统一的品牌色,尽可能将它们俩拉到同一起,看上去才像是一个统一的管理后台。

 

 

 

- 布局调整:在整体的交互结构上,做了相应的优化。比如之前的 tabs 与 标题 在整体导航的顶部,感觉其与内容毫无关联,现在的设计将标题下放,更适合大多数产品的使用场景。

 

 

- 面包屑的出现:从截图上我们其实能看到,这个时期的导航菜单已经非常多了,同时层级也会特别的深,因此在设计上通过面包屑来进行优化,先解决目前的燃眉之急,等后续产品业务发展成熟后再统一进行优化。

 

整体感受

这一时期很明显的能够感受到飞书就是在调整过渡,一方面业务发展十分迅速,需要响应;另一方面知道设计存在问题,但是没有太多精力,无法进行大改。这时候就会将用户反馈的所有问题记录下来,站在设计的角度思考方案可能就是我们应该做的。所以有的时候我们目前的方案哪怕有些瑕疵并不要紧,更重要的是如何解决这些瑕疵,汇总记录,等待时机。(毕竟研发资源很难争取...)

 

 

确定丨明确的设计思路

这次改动应该是在 2021 年,明确了未来设计的方向,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动。首先这一时期的飞书产品线急剧增加,据我了解就会有 「考勤、OKR、招聘、绩效、打卡」等多个产品线需要独立的管理后台,因此需要提供一个统一的设计方案,来将这些产品线的风格统一。

 

 

 

 

 

设计特点

 

- 纯白风格:内容部分主要是以纯白风格为主,同时 导航、功能 等辅助信息使用灰色进行呈现,这样我们可以更为聚焦。对比前两个版本发现确实要清晰很多。

 

 

- 降低饱和度:对比之前的设计方案,你会发现目前的设计整体降低了页面的饱和度,同时也明确的品牌的主题色 蓝色,其他颜色进行辅助,这样设计上更为明确,哪些内容为重点一目了然。其实这种风格是值得很多设计师借鉴的,因为现在有太多设计师产出的内容过于视觉,导致和整个品牌调性不相符,就会发现你的设计稿其实挺好,但就是不适合我们产品。

 

- 框架设计更清晰:这时候的内容与结构就会更为清晰,整体的白色突出的是内容部分,我们可以将内容完整的凸显出来。

 

整体感受

这一阶段其实已经非常完整,设计风格上没什么可挑剔的,同时交互结构上没有进行大的调整,更多是将 常用/新加 的功能进行呈现,比如 帮助中心、配置任务 等,都是为了满足特定的业务场景设计的。同时由于产品业务功能较多,你会发现他们提供了一个查看全部的按钮,用于一些 低频 隐藏功能的展示,在导航上尽可能的优化用户的使用体验。

 

整体来说这次改版比较成功,后面也会有很多产品前仆后继的采取这种风格形式,流行了一段时间。

 

 

优化丨基于业务再优化

就在前几天,飞书又进行了设计调整,从这一次改版发现 业务层面 还是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产品导航过多需要优化,看看飞书它的做法。

 

设计特点

- 导航优化:在之前的版本当中,一级导航菜单有 20+ 个,同时还有会很多其他产品线的管理后台,也就导致飞书管理后台非常的散乱,经常会出现来回不停的跳转。

面对这种情况,之前是采取隐藏+全部导航的思路,但是现如今已经不太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同时飞书的很多产品都需要单独独立的配置项,因此采取页面的拆分,将导航分为 企业管理 与 产品设置。企业管理为产品的基础配置;产品设置则为对于附属产品的设置配置,这样就能让用户更为清晰的理解导航。

 

最后说说,面对导航如此之多,即使再自身的设计师来了也只能增加层级进行优化。木有太多灵丹妙药~ 

 

 

- 视觉调整:因为导航层级的增加,也就导致现在需要凸显顶部导航部分,所以将之前的灰色调整为白色。但感觉目前这个方案理解的难度依然较大,在座的同学们也可以思考一下能否有其他的解决方案。

 

 

 

整体感受

这次飞书将多条产品线打通,满足我能够在一个管理后台里,去配置多个产品的业务。其实这个问题我在之前体验飞书招聘时就发现,这样就能避免产品之前的割裂感,同时统一的交互在后续的 功能业务面市时,也能够快速的产出和响应。

这次的迭代由于有动画的效果,以及新颖的新手引导,整体还是感受还是十分不错。你会发现设计是没有一个终点,我们会根据业务的情况进行设计上的调整。而我们能做的,就是根据一次次的业务要求,去做出合适的设计。

 



作者:CE青年
链接:https://www.zcool.com.cn/article/ZMTUyMzk4MA==.html
来源:站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大数据可视化界面设计B端界面设计桌面端界面设计APP界面设计图标定制用户体验设计交互设计UI咨询高端网站设计平面设计,以及相关的软件开发服务,咨询电话:01063334945。

关键词:UI咨询UI设计服务公司软件界面设计公司、界面设计公司、UI设计公司UI交互设计公司数据可视化设计公司用户体验公司高端网站设计公司

银行金融软件UI界面设计能源及监控软件UI界面设计气象行业UI界面设计轨道交通界面设计地理信息系统GIS UI界面设计航天军工软件UI界面设计医疗行业软件UI界面设计教育行业软件UI界面设计企业信息化UI界面设计

软件qt开发软件wpf开发软件vue开发

体验设计思维养成 — 如何在中规中矩的常规项目中锻炼设计思维提高自身价值

ui设计分享达人

先聊一个我发现的当下普遍存在的问题,众所周知道,现在“大环境”不好,很多设计师在求职中会遇到两个比较尴尬的事儿,第一个就是在中小型公司工作几年,由于公司在发展阶段,所以更多的是在高强度的上需求加功能,所以做的需求更多是“实现产品功能”而没有机会像头部厂商一样去做大的改版升级,去突出“设计呈现”,最后就只能从中规中矩的页面中寻求数据上的设计价值;第二个就是人手不足,每个项目的项目周期自然比较紧张,到最后的结果就是 —— 留给设计研发的时间有限,在设计阶段的不得不将设计精度大打折扣,即使是这样在进入研发后,由于研发周期的原因,在研发还原度上还要再砍一刀,导致最后的呈现往往和自己的预期差距较大,结论:如此往复设计呈现拿不出什么,思维也会慢慢固化,最后成为无情的“图狗”甚至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最后换工作的时候一脸懵逼。那怎么办?

先说结论,我认得这种情况下个人有两个直接的办法给到大家参考:第一个,寻找新的机会,作为设计者项目周期是改变不了,而且我也认为常规设计者在产品孵化的流程中应该是一个在已经决定好的事上“推一把”的角色,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无法产能不足带来的影响,那最好的办法就是再找一个你中意的公司。如果你因为种种原因,个人能力不足也好,房贷压力也好,无法跑路,那这时候我们就会面临一个问题,也是我认为的第二种方法:如何在中规中矩的常规项目中锻炼设计思维提高自身价值

我们平常在接到一个体验升级任务或者日常自发审视产品问题时,如果比较完善页面去寻找问题时常常会发现,找一圈回来发现页面哪哪好像都合理,感觉分析一波下来他好像就应该长这个样子。不排除他确实暂时没有改动空间的可能性,但是更多时候产品自身还是不可避免的有一些缺陷的,那应该如何发现这些潜在问题呢?这里随便找一个我在行业大厂的页面,来看看即使是我没做过的一个陌生产品和页面,在有部分行业经验的前提下,我都会做些什么来合理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

这里找一个我做的出行行业的头部厂商“百度地图”中的“打车业务”位例。

一个没做过的页面,有些同学会习惯先把页面拉到画板上,然后一顿分析,最后还是变成了前面说的“页面好像和我想的一样”,然后无从下手,暗自emo,这里和大家分享下我个人的小方法,自认为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蛮有效果的。

首先,我不会先把页面放上来,我第一步往往是先确定思路,不管是有项目背景改版,还是自发审视产品问题的阶段,我会先确定目标,根据目标确定整个事情的大方向,这一步是为了保证你整体做的事儿不会偏离最基本的轨道。

 

 

 

 

在确定好了我这次要干一个什么事儿之后,,我第二步往往做的是思考 — 产品形态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先弄清楚了他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你才能发现和你预期中差异的点,然后去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或做相关调整。这里来说为什么我不提倡先把页面放过来直接找问题,因为如果那么干的话很容易就会变成“你来给页面设计者为什么这么做找理由”然后就会发现看着看着自己就被洗脑了。

但是在这一步的时候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用户要的是更好的产品,不管这个“更好”是指的什么,但是公司做产品最根本的是想赚钱,这按理说是一个完全冲突的事情。不过在产品的不同阶段,侧重是不一样的,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结合产品阶段与具体页面所在的节点,权衡产品侧重,就能在你心里建立起一个最基本的产品形态预期,这样在你下一步真正开始分析页面现状的时候就能帮助你一些发现功能的可优化点。

 

 

 

通过上面的推导可知,至少在当前产品的当前业务线来说,工具类产品公司关心的节点转化,还是要依赖于用户使用的满意程度,也就是说,两者冲突时,优先服务于用户体验。这里要注意下在真正的工作过程中,有些产品的阶段导致产品要优先服务于转化,也就是营收,这是很正常的事儿,要根据不同阶段来权衡设计中心,不要被“设计师就是站在用户这边的”这种话误导,具体场景具体分析。

接下来第三步就可以正式的进入到页面现状分析了。

 

 

 

 

主要分为三大点,第一个框架现状,首先得知道现在的框架是怎样的,这一步主要是看页面的功能区,找出他们并讲他们的层级用一维分析法列出,方便之后的对比。第二是合理性验证,将找出的模块用“十字交叉分析”画出坐标轴,这里我是根据“对用户的重要程度”和“盈利能力”来代表X轴与Y轴(XY轴并不是一直固定代表什么,可根据第二步你的产品重心来决定XY轴),决定好XY轴之后,结合产品侧重把刚才找出的大模块定位在坐标轴相关的位置上,这么做的目的是,你可以根据坐标轴的定位,来对比刚才一维分析法列出的模块层级是否合理;最后第三步根据分析结果,得出相关结论,用来指导你之后具体设计,将影响用户行为与体验的点进行改进,暂无问题的点根据时间成本选择暂时不动或在不影响产品功能和研发成本的基础上进行视觉升级。这一步往往能够解决设计者工作中遇到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 项目周期不够,什么做什么可以放弃。

功能区的问题解决之后,就可以进行第四步,也就是我们最熟悉的工作了,小模块的优化,也是最考验设计师细节打磨能力的地方,这一步要做的就是根据你自己的经验与方法论,找出模块的设计目标,并且根据自己的方法论与经验积累,用你觉得达成这个设计目标最合适的设计方法。方法论这东西就很宏大了,主要是知识积累,然后自己拆分与结合,其实多定理之类的说的都是一个事儿,网上文章一大堆,所以就不过多描述了。

 

 

 

在做完这一步后,通常你就可以根据时间成本选择交付研发了,然后等待上线后一个周期后进行数据验证来验证设计的正确性。

但是如果你还有时间,你可以选择在不影响产品功能和研发成本的基础上进行视觉升级。这来引入一个新的技术来帮助高效进行设计产出,也就是当下大热的AIGC技术。这时候就有些人可能会说AIGC的产出不可控等问题,现在通常的解决方法是通过mj或手绘或拼接出你心中的画面,然后放进SD里进行边缘描摹,并通过openpose等插件产出你心仪的视觉效果,如果你没有训练有素的模型也可以之后再扔进MJ里进行画面细化。

什么?SD配置太麻烦?是不是就搞不了了?其实不是的,AIGC的发展如此迅猛,每天都在以我们想象不到的速度进化这,其实面对我们工作中一些不复用的视觉素材,MJ已经能够快速的产出构图相差无几的画面了,要求不高的话能够大大的减小设计者的成本。下面我们就以现在页面的一些视觉为例,让我们看看AIGC能够帮助我们做到什么程度。

 

 

 

相信大家不难看出,在我们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合适的样子或者有了一个合适的参考之后,再通过合理的prompt描述方式,AIGC能够通过较小的时间成本帮助我们产出较高质量的图片,这样我们就能够选择性的把时间分配到更多的地方产出更为精致的设计呈现。

 

 



作者:MasonWang
链接:https://www.zcool.com.cn/article/ZMTU5Nzg2NA==.html
来源:站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大数据可视化界面设计B端界面设计桌面端界面设计APP界面设计图标定制用户体验设计交互设计UI咨询高端网站设计平面设计,以及相关的软件开发服务,咨询电话:01063334945。

关键词:UI咨询UI设计服务公司软件界面设计公司、界面设计公司、UI设计公司UI交互设计公司数据可视化设计公司用户体验公司高端网站设计公司

银行金融软件UI界面设计能源及监控软件UI界面设计气象行业UI界面设计轨道交通界面设计地理信息系统GIS UI界面设计航天军工软件UI界面设计医疗行业软件UI界面设计教育行业软件UI界面设计企业信息化UI界面设计

软件qt开发软件wpf开发软件vue开发

自然语言界面:开启人机交互的全新篇章

ui设计分享达人

那么什么是自然语言界面,它又会为人机交互带来哪些新的变化,它会成为下一代主流的用户界面吗?本文将从计算机UI的发展简史出发,对比自然语言界面与传统图形界面的差异,带你了解自然语言界面的应用场景和发展方向。

B端图表设计方法及思考

ui设计分享达人

随着大数据的兴起,数据价值的不断挖掘,图表作为数据呈现与分析的有效手段,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在进行B端平台设计时也在思考:如何让图表清晰的传达信息,同时带来美观的视觉感受。

超全面的设计底层理论,优秀设计背后离不开这些

ui设计分享达人

设计趋势年年在变,设计技能也在不断更新,但回到本源,底层的理论知识是不会变的。我自己几乎每年还会翻看一些讲设计基础的书,比如《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之类的,会发现这些原理每次看都会有新的收获。

随着工作年数增加,对底层知识的价值认识也越来越深刻,不知道你会不会有这种感觉?

商业实战丨如何通过竞品分析快速提炼设计策略应用到售前设计?

ui设计分享达人

售前设计,主要是指在To B销售中从销售线索挖掘到设计项目方案直至最终签约的这个环节。这个环节可谓是真正的商战,大家为了战胜其他竞争对手,都会绞尽脑汁投入极高的人力和时间成本竞标。

日历

链接

个人资料

蓝蓝设计的小编 http://www.lanlanwork.com

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