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UI 工作流程指南:需求分析

资深UI设计者


如果您想订阅本博客内容,每天自动发到您的邮箱中, 请点这里

完整的 UI 设计流程到底是怎样的?从需求到产品上线,要经历多少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哪些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本次优设独家专题为你从零开始梳理出 UI 工作流程,适合新手阅读学习。


本篇工作流程第一节:需求分析。

UI 设计工作,包括 APP 设计、网页设计、小程序设计等方面。而一个产品完整的 UI 设计流程,是指拿到一个新的项目需求后,从设计思考开始,产品前期分析,设计产品,设计评审,用户测试,直至产品上线。

我们的工作流程如下:

以上的流程都是与设计师密切相关的内容,我们的关注点不能只有视觉效果,孤立的设计容易脱离产品,反复修改,因此前期分析与后期支持都值得我们重视。

产品立项后的第一阶段是需求分析阶段,当我们拿到一个新的需求时,首先要了解的就是产品的需求是什么,了解市场背景、产品定位、概念,客户的需求是什么。

一般来说,我们接到的需求分为三类:全新产品、现有产品新增功能、产品改版。

需求文档类型

前期分析阶段中,需求方主要是与产品经理进行沟通,产出文档有三种:

  • BRD文档(Business Requirement Document):商业需求文档,基于商业目标或价值所描述的产品需求内容文档(报告)。
  • MRD文档(Market Requirement Document):市场需求文档,该文档在产品项目过程中属于「过程性」文档,由产品经理或者市场经理编写的一个产品说明需求的文档。
  • PRD文档(Product Requirement Document):产品需求文档是将商业需求文档(BRD)和市场需求文档(MRD)用更加专业的语言进行描述。

分析类网站推荐

产品分析纬度

有了数据参考来源后,我们就能从五个纬度分析产品。

1. 产品分析

市场背景、产品业务、现有产品各项数据。

2. 用户画像

  • 显性画像:即用户群体的可视化的特征描述。如目标用户的年龄、性别、职业、地域、兴趣爱好等特征。
  • 隐性画像:用户内在的深层次的特征描述。包含了用户的产品使用目的、用户偏好、用户需求、产品的使用场景、产品的使用频次等。

3. 需求确认

产品需求主要是为了满足用户或企业价值,所以一定要确认重要且紧要的需求内容是什么,什么功能和内容暂时不需要做,什么功能和内容放在后期做,因此设计时也要考虑产品未来的扩展性。

4. 逻辑流程

  • 逻辑流程,整个产品的逻辑、内部流程;
  • 用户路径,描述用户在产品内部的路径。

5. 竞品分析

和国内外同类产品进行比较分析,知己知彼。

竞品选择,从两个方向出发:

  • 从产品类型出发:比如我们需要设计的产品是财务类,选择的方向也是同类财务类产品;
  • 从产品功能出发:比如说财务产品中有着支付购买的功能板块,选择的竞品也包括了购物、生活类产品。

相关教程:《视觉设计师如何做竞品分析?来看这份超全面的指南!》

最后,比起产品经理来说,设计师在这个阶段能获三个信息:

  • 自己需要完成什么;
  • 要做到什么程度;
  • 扩展性的考虑,可以在设计时预留位置。

文档整理工具

语雀:https://www.yuque.com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cs界面设计  ipad界面设计  包装设计  图标定制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产品设计之「取消按钮」的使用详解 | 细节分析

资深UI设计者


如果您想订阅本博客内容,每天自动发到您的邮箱中, 请点这里

通过对「取消按钮」的分析,指导各位正确的进行对于「按钮」的设计。


按钮,无论是在 Web 还是 App 上都被广泛地使用,而很少有设计师会注意到按钮当中的细节,导致在设计过程中出现一些低级的错误,使得用户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产生阻碍,无法顺利达成目的。


在许多优秀的产品中,关于按钮的设计已经有了一套相应的规范去执行。作为设计师,应该总结这些规范,并产出一套适用于自家产品的设计规则。这也是我写「按钮规范」系列文章的目的。


今天主要先与各位聊聊「取消按钮」的设计思路。


关于「取消」,大多数人对其理解还停留在 PC 端,认为「取消」的目的就是让用户停止操作上的流程。但时至今日,「取消按钮」的设计已经有许多解法与思路,如果不仔细研究与分析,可能会忽略一些用户行为上的细节。


所以我们从下面三个大点来聊聊「取消按钮」的设计:

  1. 按钮中的「召唤行为」(理清按钮设计的概念)

  2. 其背后的控制权(关于按钮的权重信息)

  3. 「取消按钮」的正确解法(重点)



按钮中的「召唤行为」


通常,我们在产品中会为了达成某种指标,需要在界面上引导用户去完成我们希望其完成的操作。且这类操作是可以达成某种目的的,我们把这类操作称为「召唤行为」,即从元素的角度引导用户完成任务。


这类「召唤行为」最常出现的,是在按钮设计的过程中。


用户如何将元素理解为按钮?就是通过对形状和颜色的控制,使该元素看起来像一个按钮。



它唯一的作用就是让用户点击,并且是主动让用户点击

我们经常在各类设计中见到这样的按钮设计,或许还有更多样式,如:



它们的目的一致,都是召唤用户进行点击,至于类型的选择一般根据功能界面的上下文情况进行判断。


其重要程度也是以此顺序排列:凸起 > 扁平 > 边框 > 文本。


这类设计的结果就是:无需让用户思考要点哪里,而是直接判断下一步是否进行。帮助用户简化一个思考点。


注:因为判断是否进行的操作还取决于功能本身以及文案的提示,与我们今天要聊的不是一回事。所以我们跳过这块,直接聊「召唤行为」与「取消按钮」的关系。


这段内容各位只要记住:按钮的行进与回退,基本遵循「召唤行为」的思路来设计。


这个概念知道了,我们就可以对后面的内容继续进行拆解了。



背后的控制权


接下来我们从多个角度来挖一下「取消按钮」的设计,分析其不同地位。


a. 安全性后退


「取消」在多数情况下,意为安全性地后退,并将界面恢复到原有的内容上,不对界面与功能本身造成破坏,防止对系统进行不必要地更改的「安全措施」。


所以正常来说,「取消按钮」不是「召唤行为」。以至于通常在设计上会被弱化,以表示该按钮在功能的流程中,不是主要的,且是提供给用户作为回退余地的操作。


如:



在这张图里,「登录」是「召唤行为」,所以突出显示。根据风格定义,用了扁平按钮。而取消在这个场景里属于「安全性后退」的操作,于是将其弱化。


这是多数产品采用的设计方式。


比如美团的这个页面:



产品希望用户登录,就会强化「登录」行为的按钮,弱化「回退」行为的按钮。


同样,我们在微信朋友圈的设计里也能见到这样的设计:



我们总是希望用户持续操作下去,但也要给用户提供回退的行为,所以在这些设计中,「取消按钮」会被弱化,「行进按钮」会被强化,因为「取消按钮」在这里不是产品人员期望的「召唤行为」。


这是一直以来的设计共识,但如今也发生了些许变化。「取消按钮」也开始具备「召唤行为」的属性。


b. 强化「取消按钮」


当我们不希望用户退出某个界面,或停止某个流程时,往往会选择将「取消按钮」强化。


如:



或:



通过对字体的加粗,以暗示用户不要轻易退出。在这个流程里,「取消按钮」具备了「召唤行为」属性。


也有产品通过改变「取消按钮」的文案,让其具备「召唤行为」的属性,使得用户在此过程中轻易不要退出该流程:



这里的「继续选座」就是「取消」,因为这里的「取消」成了「召唤行为」,所以通过改变文案的方式,确保用户留下来继续进行流程中的任务。


但是不可取的是,这里的「返回」反而给了用户一种需要思考的压力。返回?是留在这里,还是退出去?思考几秒后,反应过来,是退出去。这样的文案与只有在看到「继续选座」后进行对比,才能反应过来具体是什么意思,除非是用户具备操作习惯,知道「右边」是「行进」操作,才能很快理解。(当然还有个问题,我们在第三各模块来说明)


但是多数用户还是得思考一下,所以要改,最好两者文案都能改了,否则思考的「停顿」会让用户产生厌恶感。


且在一些产品界面里,为了避免用户在流程中终止行为,甚至会转移「取消」与「行进」两者的位置,如:



之前截图了某个产品的界面,写文这天发现已经改回来,这里就没放了。


各位谨记,最好不要这样进行设计,因为用户在 App 的操作上已经习惯左边取消,右边行进,调换位置虽然能暂时解决用户的退出行为,但容易产生误操作,与用户的期望不同,导致在产品体验上会被用户排斥。


所以到这里,先给一个结论,即在 App 的设计上,行进操作在右,回退操作在左,召唤属性根据场景对按钮做突出处理。


但是「取消按钮」真的应该具备召唤属性么?不着急,我们第三模块再细聊。下面我们先聊聊 Web 与 App 的之间的差异。


c. Web 与 App 的位置差异


我们现在见到越来越多的 Web 端产品,也开始遵循 App 产品的设计,把「取消按钮」放在左边,「召唤行为」按钮放在右边。


但在早期,Web 的「取消按钮」基本是放在右边,原因是鼠标的移动路径是根据眼动规则来,我们的视线会首先与文案聚焦到「召唤行为」的按钮上,也就是左边,这时候鼠标轻而易举地随之而来。


而手指行为的操作,会以右为前进导向,且右手手势因为便捷性,也会以右为确认操作。否则单手持机,且行进路径长的话,用户想进行确认操作会相对比较吃力。



这就是 Web 与 App 在按钮位置上的主要区别。


那会有同学问到说 Web 的「取消」到底是放在左边还是右边?这里我说点自己的想法。


如果根据眼动规则与鼠标的操作模式来说,Web 「取消按钮」当然是放在右边更为合适。但如今人们已经习惯了移动产品的「右行进,左取消」属性,且在界面上的视觉终点一般是在右边,能引导用户进行召唤行为。


但这不具备指导性原则,如果要拆开说,里面还有很多说法。


比如 windows 和 macOS 的设计规范里「取消按钮」的位置完全是相反的。win 的取消在右,macOS 的取消在左。



两套体系的按钮位置相互矛盾。这件事本身也说明,只要你在你的 Web 产品里规范好自己的设计体系,就没有对错之分。不要一会儿这个「取消」在左边,一会儿那个「取消」又在右边,给用户造成认知障碍即可。


但是!我更推崇 macOS 的设计规范。原因在于成熟度与一致性。


主观因素:众所周知,苹果是更擅长做设计的公司,体验过 Mac 的朋友应该能理解我说的这句话。一般来说,我只听过从 Win 切换到 Mac 的,没有说从 Mac 切换到 Win 的,除了少部分因为工作需求需要同步使用的。


客观因素:移动产品的普及,已经有相当成熟的设计体系支持行进按钮右侧化设计,统一 Web 或 PC 产品只会让用户的操作行为更方便。


这就是我本小节想聊的,关于 Web 与 App 按钮设计的差异。



「取消按钮」的正确解法


我相信,只要是平时稍微有认真观察的同学,都能知道我上述聊的内容。我个人也不认为这些内容具备任何需要总结的价值。但是如果不写出来,就没办法说明我接下来要聊的内容,也是我这篇文章的重点部分。


通过上述内容,我以不同类型的按钮案例来解释「取消按钮」的控制权。各位可以看出,即使是不同类型的「取消按钮」,在权重上的道理也都是一样的。


但我上面举的所有产品功能的例子,都不是最佳设计方案,包括微信。


那如何设计才是最佳方式呢?取消按钮真的具备召唤行为?


a. 界面层与弹框层


其实严谨点来说,界面层的「取消按钮」与弹框层的「取消按钮」的意义是不同的。


虽然都是安全性后退,但是前者多了一层含义:放弃属性。


还是微信朋友圈的界面:



这里的「取消按钮」有两个状态,一是用户刚点进来,无任何操作,点击取消,解散该页面;二是进来之后,附带操作行为,这时候点击取消,不仅仅是解散当前页面,还包括「放弃当前编辑的状态」。


所以会弹出第二层弹窗:



这时候无论点击「保留」还是「不保留」都是取消,退出当前编辑页面,不对系统产生变更行为,但都属于放弃了当前操作。

无非就是微信通过加粗「保留」来告诉用户,这里的召唤行为是它而已。


所以这层「取消」的含义,不仅仅是取消,还多了一步是否把你放弃的内容保留下来的逻辑。


因此在这层含义上,「取消按钮」也需要特殊处理。


如果说微信这里的「取消按钮」在设计上没有突出其特殊性,那 Twitter 同样的例子,就比微信高明很多:



同样是发布行为,Twitter 在「取消按钮」上选用了品牌色。因为在其编辑状态下点击取消,会出现与微信同样的情况:




而 Twitter 的高明之处不仅仅在其对于「取消按钮」的样式处理,还在于其对是否「保留」做了明确的设计区分:微信的保留等于 Twitter 的保存草稿,不保留等于删除。而在通用型设计规范里,删除内容在样式上应该区别于发布以及取消。


更甚者是,其弹出的这个弹框中,还保留了真正意义上的「取消」,即解散行为。在 Twitter 的这个设计上,两个取消虽然都叫取消,但是通过颜色进行区分,来表示它们之间在逻辑上的差异,这才是我说的高明之处 —— 对每个按钮的处理都恰到好处。


类似的还有微博,但是微博对于「取消按钮」的类型差异没有做出区分,原因在于它为了弱化界面层的取消,与弹框层的取消样式保持了一致。



虽然没什么太大问题,但从严格的逻辑上来说,这两者取消是存在歧义的。只是用户已经习惯且理解了,所以没要造成使用的负担。


微信的弹框虽然避免了这层歧义,但在操作上还是不够直观,我每次发微信朋友圈,点取消弹出「保留」与「不保留」我都要停顿一下谨慎地进行选择,生怕自己点错。


当然,这里面还有关于颜色的说法。


这时候再对比 Twitter 的界面就能看出设计师之间的差距了。


b. 弹框层「取消」颜色的差异


上面提到的许多例子中,还存在一个类似的问题:它们大多选用 iOS 自带的弹框直接做为操作对象。


我始终觉得在 iOS 提供的弹框中,两个操作的按钮颜色保持一致是不对的。


粗细有时候很难被直观感受,而颜色可以在第一时间被感知。


比如前面提到的这个案例:



理想情况下,即使用户知道右边是行进,左边是取消,但弹出这个弹框的时候,不免还是需要再次阅读一遍进行确认。


但如果改个颜色,好像就更好理解(当然文案也是问题,但优先级弱于颜色),毕竟弹框也是设计的一部分:



需要注意的是,用户既然已经选择取消,就尽量明确的告知用户,不要为了留存而留存,以至于模糊化该弹窗的选择结果。

所以召唤行为,并不是强迫用户去做,而是遵循用户的「旨意」去提供选择。这里的「返回」才是真正的召唤行为,而「取消」并不具备召唤属性。硬生生的给「取消」附上召唤属性,只会让用户在操作时摸不着头脑。


包括下图,我常常因为在使用 App 时,弹出这样的弹框,而不能在第一时间进行正确的点击,选择退出当前的 App。



这样例子还有很多。


但是我觉得做得好的,应该是这样的:



或:



这就是刻板印象造成的结果。我们应该学会适当地使用控件,并根据自己的产品对其进行优化。而不是一味跟风。


综上所述:界面层的取消,为了表示其作用性的不同,且界面元素众多,突出颜色是没问题的;但弹框层的取消与确认在颜色上没做区分,直接用不太明显的粗细效果让用户聚焦于这两个内容的选择上,其实是不友好的设计。


如果对 iOS 设计规范有足够的了解的同学就能知道:它们在弹框控件上给出的两个选择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召唤行为按钮,只是常规内容,且更适用于产品开发,而不是设计指导。


如果你仔细观察 macOS 的设计,就能发现他们为具备召唤行为的按钮位置与颜色都做了特殊处理,并不是简单的同色系,或用粗细表示。如图:



虽然用 macOS 来反驳 iOS 似乎不太合理,但我只是想说明在设计结果上,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思考。


就这个问题,我在 Twitter 上咨询了前 Apple,后创办了 UXM 的产品设计师 Anthony。原因是,他曾经也就「取消按钮」的颜色提出过一些个人看法。


在我说了这些内容之后,他跟我说的第一句话是:

Hi Dai — While Apple is very good at design, they are not perfect.(Apple 非常擅长设计,但它们并不完美。) 

接着他继续说道:你这套理论非常棒,所以你完全可以按它去给自己的产品构建一套设计规范,并不一定要遵循 Apple。


借着这个机会,我还跟他聊了许多其他内容。而这件事本身再一次验证了我的想法:越牛逼的人越谦虚,且平易近人。


哦,不是,跑题了,应该是:不存在完美的设计规范,设计师在成长过程中并不一定要循规蹈矩,受到规则的限制,认为设计就该如此。而是学会独立思考,突破屏障,去挖掘更深层次的内容。


看完这篇文章,再去翻一翻 Google Material Design Guidelines,就会有一种「哇哦!原来如此!」的感触了。



小结


所以我这篇文章的内容结论是:

  1. 位置固定,左回退,右行进;

  2. 颜色区分,左浅色,右深色;

  3. 召唤行为不是用户想做的事,而是我们应该要让用户做的事,但不是强迫,所以正常情况下,「取消按钮」通常不具备召唤属性。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么一个小问题,不至于用这么长一篇文章来说明,不过人么,就是存在这样那样的区别。我认为需要就可以了。


本来这篇文章还有一段关于「手势按钮尺寸」的内容,不过到目前为止,文章内容太长了,所以我暂时去掉了,会在之后的文章里分享给大家。


当然,到此为止,我聊的内容基本适用于通用场景,且适用于大部分的产品设计,但在一些特殊场景下的按钮位置、颜色,也会有不同设计方式,这就要根据具体问题来具体分析。


我这里只是把「取消按钮」的设计差异、细节提供给大家,以便帮助各位在工作中有更深入的思考,而不是想当然的说就是放左边或右边,或者就应该是什么颜色等等。包括对待其他内容也一样。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cs界面设计  ipad界面设计  包装设计  图标定制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FY品牌官网/移动端视觉设计

资深UI设计者

如果您想订阅本博客内容,每天自动发到您的邮箱中, 请点这里

Fucking Young(简称 FY) 是一家专注于男性半球的年轻美学,我们自由使用和支配模特及艺术家合作,从而帮助自己与合作方达到合理的业务需求,建立一个拥有创造力的社区,赞助和发布这些惊艳的作品在我们的官网甚至手机产品上。

带来的作品有FY品牌官网与移动端设计,展示部分界面与交互动效,Gif输出存在色差,实际情况以高保真视觉界面为准。

FY品牌官网/移动端视觉设计FY品牌官网/移动端视觉设计FY品牌官网/移动端视觉设计FY品牌官网/移动端视觉设计FY品牌官网/移动端视觉设计FY品牌官网/移动端视觉设计FY品牌官网/移动端视觉设计FY品牌官网/移动端视觉设计FY品牌官网/移动端视觉设计FY品牌官网/移动端视觉设计FY品牌官网/移动端视觉设计FY品牌官网/移动端视觉设计FY品牌官网/移动端视觉设计FY品牌官网/移动端视觉设计FY品牌官网/移动端视觉设计FY品牌官网/移动端视觉设计

文章来源:UI中国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cs界面设计  ipad界面设计  包装设计  图标定制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Tab Bar 图标动效设计类型总结

资深UI设计者

如果您想订阅本博客内容,每天自动发到您的邮箱中, 请点这里

Tab bar 作为整个 APP 的第一触点,给用户传递的理念及信息在整个 APP 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我们的第一感受是粗糙或是精致,都会通过这个简单的操作切换而感知。因此 tab bar 的设计,往往也是检验整个 APP 设计是否精致的标准。

Tab bar 设计中,有一个很重要但却常常会被设计师们遗漏的关键点──tab 切换时的 「图标动画设计」。如这些 APP 的底部 tab 设计都使用了这一种方式(以下视频):

Tab bars图标动画的作用

精彩的图标动画,对整体的设计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降低 tab 切换时的枯燥感,提升操作的愉悦度和期待感。甚至可以通过 tab 的动画设计给用户传达出整个 APP 设计的品牌及理念。

1. 动静对比

动态的设计丰富了图标更多可能性的表达,结合不同的动态效果表达出不同的情绪或情感。而除了情感的表达之外,最基础的作用在于动态比静态更加吸引眼球,增加视觉关注度,因此在切换 tab 时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

2. 柔和与生硬

缓动的动效过渡,相比于无动效的设计,在 tab 切换时整体的视觉感受会更加柔和、轻量。过渡直接的反馈,容易造成生硬而不具美感。

3. 趣味的表达

由于动效的加入,我们在设计 tab 切换时会变得更加多元化,而不是单纯的设计一个动作的反馈。在过渡的时间差中,可以进行很多趣味的表达。

3. 情绪代入

图标结合表情的设计,运用动效的设计,让整体的情绪感受更加直观。如下图案例,默认态与选中态通过前后的差异对比,点击后出现的表情惊喜,具有不一样的情绪变化。

Tab bar图标动画的基础类型

动画的设计是多样化的,Tab bar 图标动画的类型实际上并没有明确的划分,这里主要列举的是自己在日常浏览设计网站时的收集,以及个人认为比较常见的一些类型。我们可以基于这些常见类型的设计,对我们的设计进行再升华,从而提高整体设计的质感和趣味。

1. 缩放动画

点击后通过一定的比例 「缩放」 反馈,突出 tab 之前的变化,从而强化了 tab 操作的感知,提升对于操作区域的视觉聚焦。结合不同的缩放效果,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感知,缩放动画大致分为线性和弹性两种类型。

线性缩放

图标在放大或缩小的过程中,使用了匀速的动画效果,整体动画一步到位、干净利落。整体视觉感知较为柔和。

弹性缩放

带有弹性缩放的 tab 反馈,让整体的设计更加具有趣味性,相比线性缩放也更有视觉冲击力。图标的运动规则:先从 0 放大到最大(数值根据实际情况设定),然后再回弹至正常大小。

2. 透明度自然过渡

让 tab 切换之间的过渡更加自然、柔和。相比于纯静态切换只多了一层透明度变化,但却具有完全不一样的视觉感受。

3. 位移

位移出现的图标会产生一定的速度感,但需要控制位移的速度,过快容易忽略中间的运动轨迹,而影响自然过渡的效果。

4. 抖动

通过图标的左右、上下快速位移或旋转形成,整体的动画效果节奏较快,具有一定的速度感。情绪表达上较为俏皮。

左右抖动

点击后,图标反馈进行上下快速位移。建议来回位移次数不宜太多,控制在 1-2 次左右,次数太多容易显得拖沓。

跳动的图标

点击切换后,图标从底部弹起再回到初始位置,整体视觉感受具有跳动的韵律感。

晃动的图标

旋转抖动的图标比上下或左右会更加具有趣味感。设定图标的中心点或角点为旋转轴,通过来回晃动而形成的效果。

5. 填充

切换时,默认 tab 由线性向面性的转变。填充类型的动画效果整体简单、直接,直观地表达出图标切换前后的对应关系。关键点在于处理好线性与面性图标的细节转换。

中心填充

使用某种几何图形(可以是圆形或其他)通过发散放大的设计方式,结合一定的节奏韵律扩展至填满整个图标。

扫描填充

动画效果从图标的一侧,通过划动变化至填满。

6. 画线-线性轨迹

以线性图标或线面图标中的线运动为主,在设计整套图标时,运动轨迹需要保持统一(线的初始与结束的位置/方向等)。轨迹不一致,容易导致图标的一致性被破坏。

局部细节画线

选择图标的关键细节或图标的特征进行画线设计,增强图标的特征细节,提高图标的记忆点。

整体画线

与局部细节画线基本一致,差别的点在于表达了不同的视觉感受。整体画线从视觉感受上会相对更加饱满。但需要根据图标的复杂程度而定,图标过渡复杂,可能容易造成拖沓的动画效果。

7. 结合容器

结合不同的几何形作为选中图标的当前态的背景,在背景上设计出现的动画效果。既强化了选中当前态,整体的 tab 切换的一致性也较高。

8. 元素介质

设计上结合某种图形元素作为当前选中态,在切换时通过元素的位移、跳动等方式来达到 tab 切换的动画效果。

Tab图标动画的组合形

除了以上单种类型的动画方式外,还可以尝试多种方式结合。通过不同的方式结合可以产生出更多的可能性,让你的设计更加具有创意和打破常规。

1. 填充+画线

2. 填充+抖动

3. 弹性缩放+填充

4. 元素介质+抖动

5. 位移+透明度

更多案例(来自dribbble)

总结

tab bar 的图标动画最大的作用在于解决切换时的枯燥与单调,我们在设计时除了单纯追求动画的变化及多样性之外,更多需要思考的是什么样的动画更符合我们的设计。

本文的主旨是分享自己日常看到的一些动画效果,以及对收集的内容进行的分析。实际的动画样式或者效果肯定远远不只这些,我们可以通过基础的方法再结合自己的创意发挥出更多满足自我设计的表达方式。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cs界面设计  ipad界面设计  包装设计  图标定制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学会版式的N个Tips|—线要怎样用,才能让你的设计更加分

资深UI设计者

如果您想订阅本博客内容,每天自动发到您的邮箱中, 请点这里

线往往会被设计师忽略,或许对线的理解有局限性,因而不常使用。那么线要怎样用才能让设计更加分呢?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线的文章

文章来源:站酷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cs界面设计  ipad界面设计  包装设计  图标定制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顶部导航栏设计样式汇总

资深UI设计者

如果您想订阅本博客内容,每天自动发到您的邮箱中, 请点这里

本篇文章主要汇总了常见的四种顶部导航栏设计样式,希望能帮助自己和小伙伴们更好地理解导航栏这个组件。

顶部导航栏作为我们使用APP时每天都要遇到的组件,出镜频率极高,看似简单,其实我们在绘制界面的时候还是有许多细节需要注意的。本篇文章主要汇总了常见的四种顶部导航栏设计样式,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导航栏这个组件。


一、常规导航栏

所谓常规导航栏,主要是指固定在状态栏下,能清晰分辨出的一行导航栏,主要由操作图标、标题、搜索框、背景等组成,大致分成三种,分别是简单标题导航栏、搜索框导航栏以及Tab/分段控件导航栏。


1.简单标题导航栏

简单标题导航栏常见于二级详情界面或导航简单的一级界面,主要由操作图标与标题组成,如下图:

(以下涉及的尺寸大小都是二倍图下的设计大小)

该类型的导航标题的大小一般是36px,操作图标的设计大小一般是40px,切图大小一般是48px,背景色多采用白色或APP主题色。并且很多APP为了保证整体界面的简洁,还会去除导航栏底部分割线,仅采用白色作为背景。


2.搜索框导航栏

常规搜索框导航栏是在简单标题导航栏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搜索框,一般去除了导航标题。如下图:

搜索框的宽度随导航栏中操作图标的多少决定,搜索框高度多采用56~60px,搜索框中的图标设计尺寸多采用32px(为了减少切图尺寸,也可采用48px的切图大小)。

 

在摆放图标时,采用左右间距等分,距离搜索框的间距与边距相等,看起来会更舒适。如下图所示:


3.Tab/分段控件导航栏

Tab左右切换顶部导航栏与分段控件顶部导航栏,都是顶部有多个标题切换的导航栏样式,分为选中标题与未选中标题,如下图:


分段控件顶部导航栏一般有2~5个可选项,且不能左右滑动。Tab左右切换顶部导航栏的可选项可以扩展很多(如爱奇艺的首页顶部Tab切换有24个可选项),并且可以左右滑动切换,选中样式也比较丰富,常见的有底部加上小短线、字体颜色变化、字号放大等(多个合并使用更能突出选中标题),如下图:



二、通栏导航栏

通栏导航栏与常规导航栏的构成基本没有区别,最大的不同是,通栏导航栏的背景层一般与下方的模块打通了,在视觉上看起来更为统一,还能一定程度上节约界面空间。如下图:

通栏导航栏常用在电商、旅游等界面复杂或是需要烘托氛围的界面中(多伴随着背景处理),有些也会放在顶部通栏Banner上,节省空间的同时减少割裂感。


通栏导航栏的背景处理方式一般有三种

1.特殊背景处理:与下方模块整体风格保持一致,多采用与下方一致的图片背景;

2.颜色、渐变背景:采用纯色或是渐变背景,常见于卡片风格的界面;

3.黑色透明渐变蒙层:采用一层渐变蒙层,常见于图片Banner上,保证导航栏文字的可识别性。




三、大标题导航栏

自ios11发布后,大标题风格的导航栏便开始流行起来,尤其是飞机稿总能看见大标题导航栏的影子。普通的导航栏在二倍图下高度只有88px,标题字号为36px,而大标题导航栏在二倍图下高度足足有192px,标题字号为68px。


但并不是所有APP都适合使用大标题导航栏,并且即便使用大标题导航栏,整个APP中也不会全部使用,使用中界面向上滑动也会切换成正常状态的导航栏或直接隐去导航栏,便于内容的查看。

 

有些APP也会折中使用,在常规88PX(二倍图)导航栏高度下,放大字号,隐去分割线,使标题看起来更大。



使用大标题导航栏,你需要考虑以下两点:

1.是否需要帮助用户快速确认所处位置(多为产品页面重复性多,或是功能单一的APP);

2.APP整体风格是否偏向简约大气。

大标题导航栏总给人一种高逼格的感觉,这也是为什么飞机稿喜欢使用大标题,但却没见国内的电商APP使用。



四、小程序导航栏

微信的小程序导航栏,在顶部右上方有一个不可去除也无法编辑的Titlebar按钮,微信配置了一深一浅两种风格。

 

从APP转换到小程序时,要注意调整APP的顶部导航栏的位置以及搜索框的大小,避免被Titlebar遮挡,如下图:

上图中,豌豆公主的顶部导航栏整体下移,并且减小了搜索框的高度,提高屏幕的利用率。


五、划重点

·常规导航栏主要包括简单标题导航栏、搜索框导航栏以及Tab/分段控件导航栏通栏导航栏

 

·通栏导航栏要注意导航背景的处理,常用的有特殊背景处理、颜色渐变背景、黑色透明渐变蒙层

 

·大标题导航栏使界面整体更有逼格,但不是所有APP都适合的,要根据情况合理使用

 

·微信小程序导航栏在顶部右上方有一个不可去除也无法编辑的Titlebar按钮,从APP换到小程序时要注意重新调整导航栏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cs界面设计  ipad界面设计  包装设计  图标定制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如何成为一个让人幸福的设计师?

资深UI设计者

如果您想订阅本博客内容,每天自动发到您的邮箱中, 请点这里

提起小山薰堂,大家可能都会感到陌生,但是如果说到熊本熊,大家脑海里肯定会浮现出一只活灵活现、机灵可爱的熊本熊形象,今天我们分享的就是熊本熊之父—— 小山薰堂先生的《幸福策划术》。

小山薰堂现在的职业是京都造形艺术大学副校长、艺术学部教授,而且写的第一个电影剧本还获得奥斯卡奖,除此之外,他还当过电台 DJ、企业顾问、作家、作词家、美食家、大学教授、综艺编剧等其他职业。

MOI J’ATTENDS

小山薰堂分享的主题是《幸福的策划术》,在一开始,他先是给我们分享了一本来自法国作家大卫·卡利(Davide Cali)的绘本《MOI J’ATTENDS》(中文译名《我等待》),这本插画书中,Davide Cali用一根红线,串联起一个男孩子一生每个重要时刻的等待的场景,从垂髫,到耄耋,从初生牛犊,到两鬓如霜。

△ 法国作家大卫·卡利(Davide Cali) – 「MOI J’ATTENDS」封面

这是一本让人很感动的绘本,从这本书中小山薰堂先生反思道,现在这个时代,我们仿佛都厌倦了等待,人越来越没有耐心,很多人认为等待是没有价值的,所以很多人会把「方便」和「幸福」划上等号,但是小山薰堂先生对这个观点是持怀疑态度的,他觉得幸福是需要被创造出来的。

△ 《MOI J’ATTENDS》书籍内页

BIRTHDAY PRESENT

小山薰堂先生说到,在他们公司,要求所有的员工都必须有策划和执行「birthday present」的能力,对于这个能力,小山薰堂先生觉得作为创意工作者,需要和偷偷去买个蛋糕制造惊喜这种桥段有所区别,小山薰堂对「birthday present」定下的 kpi 是「越夸张越惊喜越好」。在他看来,制定这个「birthday present」,可以提高员工对同仁的观察能力,并且可以得到这个惊喜之外的收获。

今年六月是小山薰堂的生日,他的同事给他送了一个在他看来很普通的杯子,但是得知了这个杯子的来历后,小山薰堂却很感动,原来,这个杯子是他们公司45名员工,从奈良到东京,每人跑十公里,通过接力,从奈良知名陶艺家辻村史朗一路传到他的手里的,接力的过程中全程都有视频的记录,并且在接力到每个车站站牌的时候都会有与站牌的合照,这些也是作为生日礼物的一部分,所以,小山薰堂觉得这是一个很满意很感动很不普通的生日礼物。在这次的生日中他不仅仅得到了一个酒杯,一段记录视频和站牌的合照,还因为全程的策划需要其他三个合作公司的通力合作,过程中消除了很多的问题,所以这对他来说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生日礼物的一部分。

△ 员工为小山薰堂生日特意设计的标志 | ©️小山薰堂

「Chalie Vice」

他还分享到,在日本有一个位于东京新宿伊势丹百货八楼的选物品牌──Chalie Vice。这个品牌也来源一个于「birthday present」。

△ ©️小山薰堂

原来小山薰堂公司有一个叫轻部政治的人,是他们公司的副社长,轻部政治特别喜好时尚,每天都会穿着自己觉得很满意的服饰来上班,不过在小山薰堂看来,轻部政治的着装略显浮夸和不稳重,所以在他生日来临之前,瞒着轻部政治策划了一场名为「Chalie Vice」的「birthday present」。

流程是这样的,在轻部政治生日前三个月,小山薰堂告诉他有一个时尚品牌「Chalie Vice」即将在东京设立分店,小山薰堂的公司负责这个品牌的落地和推广。前面说到,轻部政治对时尚很热衷,所以这个项目也就自然而然地交给轻部政治负责。

△ 员工为「chalie vice」特地设计的初始标志 | ©️小山薰堂

这样,「Chalie Vice」这个伪时尚品牌就在他们公司传开了,大家都开始讨论这个品牌,但也仅限在公司内部,因为外界根本不知道这个品牌。

因为「Chalie Vice」是海外的品牌,所以这个时候,需要一位关键的角色,就是「Chalie Vice」的投资人,为此小山薰堂还找了经纪外国人的日本公司进行面试,选了一位面相特别像阿拉伯人的外国男子,对其角色设定为「投资 Chalie Vice 的阿拉伯王子」,然后小山薰堂就把轻部政治带到一个时尚酒会上,假装和阿拉伯王子聊天,然后假装阿拉伯王子的人就转头对旁边的助理说了一些话,助理(当然也是找的演员)就对轻部政治说:「王子觉得你很帅,希望你可以作为品牌的代言人」。轻部政治肯定很乐意,就这样,轻部政治就顺理成章地成为「Chalie Vice」的日本地区代言人。

既然是当了代言人,那么就需要拍摄形象照,所以,在轻部政治生日的当天,小山薰堂让轻部政治穿上他花了一万多日元买的贴着「Chalie Vice」假吊牌的西装,进到黑色背景的摄影棚拍照,在轻部政治双手交叉在胸前摆好 pose 的时候,黑布后面站满了小山薰堂整个公司的同事在摄影师按下快门的瞬间拉下幕布,热烈庆祝轻部政治生日快乐。

△ 「整蛊」成功 | ©️小山薰堂

一个完美的好玩的生日策划就这样结束了,但是小山薰堂整个公司的人都有点不舍,虽然这是一个假的虚构的品牌,但是大家三个月来的一切策划和设计却都是实打实进行的,把它当成一个真正的品牌在策划,所以有一个同事就说,我们何不真的做这个品牌?刚好小山薰堂和伊势丹百货的社长共同参加一个晚宴。吃饭的时候,问他「你知道 Chalie Vice 吗?」社长说他没听过,小山薰堂就把这三个月来的「birthday present」策划活动告诉了他。第二天,小山薰堂的公司就接到了伊势丹百货高层采购的电话,表示对「Chalie Vice」感兴趣,希望可以在伊势丹百货八楼开店。

就这样,一个源于「birthday present」的惊喜,逐步演变成一个真正的品牌。而在开业前,小山薰堂还动用他在日本的影响力,请来了很多日本各行各业的人士,拍摄了一个《about ‘CHALIE VICE’》的视频,视频中,各行各业的人士纷纷一本正经地聊起了这个关于「Chalie Vice」的品牌,但其实这也都是小山薰堂的一个创意,因为他们聊的,关于这个品牌的历史文化等等其实都是虚构出来的。

△ 各行业的大咖介绍「chalie vice」品牌「历史」短片《who is 「chalie vice」》| ©️小山薰堂

△ 伊势百货商场「chalie vice」实体店 | ©️小山薰堂

幸福策划术

策划是什么,小山薰堂认为凡是帮助我们度过人生各种困难的方法,都可以称之为策划。策划现在还有没有人做,他觉得对于策划,需要衡量两个问题:

  • 作为一个策划师,你感到快乐吗?
  • 可以使谁感到幸福?

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就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设计师。

小山薰堂是一个擅长制造惊喜的策划师,也有剧作家,电台主持人,企业顾问等多重身份。他不拘泥于某一领域,并且在每一领域中都可以做得很好。最近几年他就把很大的精力投入到「汤道」中去,热衷于泡汤的他觉得泡汤文化不仅仅可以在日本流行,他也可以让全世界都喜欢上泡汤。

他有着无限的活力和对生活的细心观察。也有着日本人对于每一件事追求的态度,从举世闻名的熊本熊,由生日惊喜而诞生的新品牌「Chalie Vice」,到近几年一直推广汤道文化,他总是从让人感到惊喜、幸福的角度去考虑一个策划案,并且结果也常常让人感到幸福,正如他最后总结的,「作为一个设计师,作品能让人感到幸福,那就是最大的幸福」。

△ 小山薰堂的汤道品牌「汤道百选」 | ©️小山薰堂

「MODESTY」谦逊

李虎的分享主题是《建筑何为》,他觉得,现在是全球连接的时代,前所未有的联系却又离合,是一个创造力与破坏力同时存在的时代,虽然信息交流方便了,但是这个时代有一堵「新的墙」正在垒砌,贫富差距,欲望扩张,图像时代,环境破坏,正逐渐把这个时代的人隔开了,这也是一个极度消费的时代,所以他觉得,作为一个建筑设计师,对于这个时代,必须懂得「modesty谦逊」。

△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六月刊封面

「谦逊」意味着节制,有意识的建造,建造得恰到好处,不多不少。

「谦逊」意味着包容,意味着通过建造来打破屏障,连接人与人,消除差距、重构社会。

「谦逊」意味着保护,通过建筑来创造一个人与自然的庇护所。

「谦逊」意味着尊重,带着对当地环境的尊重去建造,无论是场地周围自然环境、它的历史,或是当地居住的人群。

「谦逊」意味着谦卑,以一种真实反映我们在世界中所处位置的方式去建造。我们不过是庞大网络中的其中一部分。

「谦逊」意味着远离虚荣的自由,建筑不仅是流于表面的美学,而是去追求深度的意义。只有做到这一点我们才能真正重新拥有勇气,去想象、去探险,并且回归诗意。

但他也强调,「谦逊」并不意味着建筑是无力的。

在他的案例分享中提到上海油管艺术中心的项目,这是一批位于上海徐汇滨江原龙华机场旧址的废弃储油罐,以及一些消防水池和配套设施。是一段历史的记忆。他希望能保留下这一批历史的见证建筑,所以在建筑设计上完全保留着这五个超大的储油罐外观,并对内部功能进行合理的划分,具体划分为一个油管保留原始风貌,几乎不对其进行任何的加工和改造,保留其原始质感和构造,可作为大型艺术作品的展示。一个在内部进行改造,增设平面展示墙,使其适用于精致艺术品的展示。剩下的三个被改造为多功能的展厅和活动休闲空间。

△ 五个油管的功能划分 | ©️OPEN ARCHITECTURE

李虎在改造中,加入了一个「超级表面」的概念,通过营造一片「都市森林」,将油管链接起来,使其融入到整片森林中去,这也给上海繁忙的都市中增加一片适合公众亲近自然并且可以感受当代艺术,提升城市生活品质的绿地。「超级表面」重新建立公众和城市艺术自然的关联。

△ 「超级表面」 | ©️OPEN ARCHITECTURE

李虎在城市建筑改造中,时常会考虑到公众和自然、建筑的关系,他在深圳坪山新区剧院的项目中,为了有别与其他城市的千篇一律,远离公众的剧院,提出了「演艺建筑的一种新的可能」概念,通过「空间叙事」的方式,区分建筑功能「正式与非正式」,也是使得公众可以融入到剧院建筑中,并且根据深圳的气候设计了剧院的绿化工程,使得剧院与公众与自然都可以得到一个很好的共处。

△ 深圳坪山演艺中心 | ©️OPEN ARCHITECTURE

「UCCA Dune Art Museum」沙丘美术馆

在最后,李虎还分享到在中国北部渤海湾昌黎县一段被称作黄金海岸的沙滩上,OPEN 设计了一座埋在沙子底下的美术馆──UCCA Dune Art Museum(沙丘美术馆)。他提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存空间不断的蚕食地皮,沙丘作为一种地理自然地貌,已经越来越少能看见了。但是接到的这个项目就是需要在沙丘上建造一座美术馆,这肯定会对沙丘有很大的破坏,他希望可以在这矛盾的两者中找到一种平衡,最后,他在海边玩泥沙的小朋友身上得到启发,何不让美术馆以「洞穴」的形态埋在沙丘之下,这是对自然的一种尊重,也是对沙丘的一种保护,因为沙丘美术馆的存在,这片沙丘将永远不会人为「被推平」。

李虎还从当地造船木工身上得到启发,因为美术馆的造型特别的复杂,所以用到造船的技术,通过用木模板等小尺度线性材料手工编织出的模板定型,再用混凝土浇灌成型,并且还在建筑内部保留了混凝土因为木板浇灌留下的不规则的肌理。希望让木工建造的痕迹可以被每一个进入美术馆的人感知和触摸。

△ 将造船术应用在建筑中 | ©️OPEN ARCHITECTURE

△ 建筑躯壳 | ©️OPEN ARCHITECTURE

△ 建筑覆盖上土后 | ©️OPEN ARCHITECTURE

△ 内部大量保存原始手工痕迹 | ©️OPEN ARCHITECTURE

因为是在海边,在美术馆的造型上,会留出很多的大小不一的洞口,每一个洞口望出去,都是大海不一样的风景,让人在美术馆中可以感受到不同画面切割的海景,并且因为建筑被埋在沙子中,冬夏的温度得到很好的调节,使得建筑非常节能,保证了建筑的可持续性,而巧妙的天窗开口,更是为美术馆提供全天候的自然采光。

△ 内部开口设计,保证了采光和观赏性 | ©️OPEN ARCHITECTURE

李虎是一位「诗意」的设计师,在他的作品中,可以处处体现人、自然与建筑之间的和睦相处,建筑不再是冰冷的存在,他可以被感知被「融入」,这是他对自然的敬畏,也是对「谦卑」最好的诠释。

不论是小山薰堂对于使人感到幸福惊喜的策划术,还是李虎对于现代建筑的思考和态度,他们都考虑到人和社会、自然的关系,正如小山薰堂在最后分享的一张他在纽约街头拍到的一个流浪汉在地上贴的「I LIKE SURPRISES」。人们都喜欢惊喜和快乐,这是能让人感到幸福的东西,他们让策划不再是按部就班的一套流程,建筑也不再是一栋冰冷的建筑,他们有温度、有情感,都可以使得所接触到的人感到幸福和快乐,引发人们对于人与社会、自然的思考。他们应该是这个时代,一个合格设计师的标准和榜样。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cs界面设计  ipad界面设计  包装设计  图标定制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数据可视化大屏设计经验分享

资深UI设计者

 

如果您想订阅本博客内容,每天自动发到您的邮箱中, 请点这里

前言 



说起数据可视化设计,如今绝对是热门的设计之一,而真正懂数据可视化设计的设计师却不多,随着大数据产业的蓬勃发展,很多企业都开始应用数据可视化。很多UI设计师突然会接到公司数据可视化设计的需求,如果不了解数据可视化的设计,那么肯定是一头雾水,不知从何入手。


什么是数据可视化?

数据可视化主要旨在借助于图形化手段,清晰有效地传达与沟通信息。简而言之就是把枯燥无味的数据,通过图形化设计表现,达到一种更加精准和的数据分析和表达


下面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我经手的一个真实数据可视化大屏项目改版,接下来会分享给大家一套全面的数据可视化技法,包括科学的运用图表、运用色彩、把控数据层级以及视觉层级,达到美学形式与功能需要齐头并进。



 案例解析 


首先看下线上旧版的设计,分析存在的问题。


undefined


问题

1、左侧大面积文字导致视觉不平衡,且密集

2、整体用色暗淡,图表用色没有规则

3、图表运用不恰当,不能有效传达数据信息

4、缺标题,数据信息优先级排列不恰当


结合这些问题作出了改版,


undefined


因为是改版所以能够看到线上真实的数据信息,这样旧版的数据呈现就能给到重要的设计参考价值,例如能够知道TOP10热门关键字大概是几个字,在设计图表时就会依据字数的长短来参考设计,也可以知道是否有极端数据,从而运用更适合的图表呈现等等。


下面依次对照新改的版本,解决旧版出现的问题。


问题一:

1、左侧大面积文字导致视觉不平衡,且密集


undefined


注解:

由于左半部分有大篇幅的文字,视觉上会显得密集,容易视觉疲劳,右半部分大面积的色块图表使得整个界面视觉上不平衡。


解决方案就是在把文字用排行榜图形分开,放到文字中间部分,这样就丰富了只有文字的单调设计,整体视觉较为平衡和谐,并且这样还能够突出强调重要数据信息。



问题二:

2、整体用色暗淡,图表用色没有规则



undefined


注解:

提取旧版的颜色,色彩很暗淡,对于深色背景来说,这样的配色方式并不会有好的视觉表现。


暗色背景通常用高饱和高明度的颜色,对比暗色背景更能聚焦视觉,突出数据可视化的表现,亮丽的色彩能够让数据可视化设计的更加绚丽。


数据可视化大屏设计慎用大面积的渐变色,小面积可尝试,一般大屏都是拼接屏,品牌不一样色差会表现不一,所以初稿出来后可以先去大屏上看下效果。



undefined


注解:

图表用色没有规则,上图三个图表都表现 “正面” “中立” “负面” 三个维度数据信息,但在用色上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则,例如三个图表中黄色分别代表不同的维度信息,这样就无法建立观者的认知。




undefined


“负面”有警示的作用,运用红色调较为合理,“中立”色彩情绪上适合黄色调,黄色会给人中性的感受,例如马路上的等待的黄灯,例如一片树叶从绿色到黄色再到枯萎灰色,给人一种过程中的中立情绪感受等,“正面”就是给人积极的一面,所以绿色或者主题色蓝色都是很恰当的。



问题三:

3、图表运用不恰当,不能有效传达数据信息


undefined


注解:

同一个界面中左侧文字TOP10属性类似的“核心媒体TOP10”展示形式最好能有共性。旧版运用了柱状图并不恰当,尤其是标题字数过多时候并不推荐使用柱状图文字倾斜的展示方式,改版后加上相同的排行榜图标,数据直接展示出来,TOP10的效果会更好。



undefined


注解:

数据需要对比分析,显然这个玫瑰图表并不能很好的说明对比,每个维度大小排列没有规律,实际数据分布不均匀,导致没有对比的效果,改版后突出总的数据,用条形图从大到小依次排列各维度数据,数据上有对比,视觉上更有主次。

undefined


注解:

首先是旧版用色不恰当,最严重的问题是图表上没有任何数据,因为展示型的大屏,很少有交互行为,这样的设计是不可取的,不能让观者去猜百分比数据,数据可视化就要用图表数据的形式展示出来最直接的信息,除非是展示趋势并不是准确的数据。



undefined


注解:

旧版用的条形堆积图,其实更适合百分比数据的对比呈现,一个维度下面有若干个子项,比较适合分组柱状图(新改版为分组柱状图)或者分组条形图更为恰当。



undefined


注解:

旧版色彩搭配不和谐,趋势图需要突出趋势线,而不是体现数据的面积,红框注释不够直接尤其在颜色过多时,更不好分辨各个颜色指向的维度,新版的设计则能够准确指出各个维度的趋势线。



问题四:

4、缺标题,数据信息优先级排列不恰当


undefined


注解:

新闻的标题跟转发数才是观者关注的,而来源和时间就是次要关注信息,所以视觉上要为观者分出层级,这样不仅能够使观者看着更舒适,视觉上也很有层次,不杂乱。


旧版标题、来源、时间、转发数、都是相对于内容居中的状态,这种排版是不符合表格排版规则的,简单的做法就是文字左对齐,数字右对齐,数字右对齐能够更快速识别数据量大小,跟其他数据的对比,文字左对齐则是根据人从左到右的阅读习惯。


之前专门总结过一篇数据表格如何排版的文章,想了解的朋友,文章下面有数据可视化系列文章链接。



undefined


注解:

设计数据可视化大屏时一定要考虑用户浏览数据的优先级的构架,例如要遵循先总后分,先具体后抽象的逻辑,上图旧版把趋势放到了页面的第一视觉位置,就有点宣兵夺主了,根据先具体后抽象,改版后具体数据放到第一视觉位置,趋势信息排后。


旧版大屏没有标题,我是谁?我在干什么?我要去哪里?所以标题务必得有。


总结:

说了这么多设计要点,新手可能还是不知道设计的切入点在哪里,所以总结一个数据可视化设计分三步走法。


第一步:了解数据要表达的本质。

拿到一组数据,先分析主次,这组数据要表达什么?是展示数据,还是对比数据,或是实时监控数据,从而确定展示的优先级。


第二步:确定使用图表。

通过了解数据要表达的本质后,选择适合他的图表,这时候就需要打开几个开源的图表网站找图表,记住你的图表用的是网站的哪一个,开发如果找不到就丢给他网址。

网站有:Fusion Design、蚂蚁数据可视化-AntV、ECharts Examples、Highcharts


第三步:整体效果调整

功能性的数据展示都没问题,还要看下整体效果,例如用了过于多的柱状图,可能就会影响了整体的美感,图表尽可能多样性,数据表达信息就要用不同的图表展示。




 最后 


数据可视化设计核心就是,通过美学设计形式把数据精准和的分析和表达


数据可视化设计是目前较为热门的设计工种,通过本文分享的项目迭代案例,希望能够让你对数据可视化有些许了解。

为什么高手的配色那么抢眼? 原来是用了CMYK 配色法!

资深UI设计者

如果您想订阅本博客内容,每天自动发到您的邮箱中, 请点这里

界面配色

2016 年玩追波的时候,有幸加入了 FreedomUnion 团队,当时团队内的小D(Dea_n)的界面渐变风很受欢迎,他使用的颜色干净、舒服、有感染力,很快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设计风格。

我被他的配色深深吸引了,特别想研究他的配色,就尝试把他的作品在 PS 中打开,尝试吸色,找找他经常使用的配色范围。为什么他配出来的颜色就很吸引人,长时间看眼睛也不会太累?下面先欣赏一下小D(Dea_n)的设计作品。

作品已经过了三年了,如果是一般的配色作品应该看上去会有些过时,但是小D(Dea_n)的作品看上去并没有,还是有不少作品的配色现在看上去也是很前卫的。一起来看看我对小D(Dea_n)的大部分作品的吸色情况吧。

小D(Dea_n)的用色着实很大胆,很多都是贴边用色。我上大学的时候,老师曾经说过尽量少用贴边的颜色设计,包括灰色也可以使用带有颜色倾向的高级灰。这下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小D(Dea_n)的配色这么亮眼。

当然我也有自己的小发现,我发现每个的作品主配色的 CMYK 值总会有两种色值为 0%,比如C:0%、M:91%、Y:95%、K:0%。

难道只是偶然?当时我也请教过小D(Dea_n)是否是刻意的,得到的答案是并没有。然后小D(Dea_n)靠自己卓越的配色能力进入小米 RIGO 设计团队。

当小米 miui9 系统官网海报出来的时候,我把作品拿到 PS 一吸色,结果告诉我小D 一定参与了这个作品的配色设计。那为什么只有黄色的 CMYK 的色值是有 3 种颜色混合而成的。

难道仅靠着一点吸色就可以肯定 CMYK 配色方法的存在?CMYK 配色方法是不是只存在 UI 界面设计中?CMYK 配色方法可不可以增加它的扩展性?CMYK 配色方法可以作为一种配色方法帮助设计师完成色彩搭配的工作吗?带着这些疑问我继续研究配色。

图标配色

我们来看一下「子弹短信」的应用图标,它的用色基本符合之前说的 CMYK 配色方法,当然是不包含子弹上的深色调。渐渐地我发现 CMYK 配色方法的路子越来越宽了。

Asher 是追波绘画写实图标的大神,他的写实作品配色饱和度高,光影通透到位,需要很强的手绘功底。在他的设计作品中除去暗色调和深色调的部分,其他配色基本都使用了 CMYK 配色的技巧。

大厂系统规范

我们都知道 iOS 系统和 Android 系统,在他们各自的系统规范中对配色也有相应的规范。我们提取两大系统规范中的配色进行吸色分析。

一顿猛吸之后,发现大厂系统规范的用色也基本符合 CMYK 配色方法的标准。

前段时间 IBM 重新定义了他们的设计语言,在产品配色中 Blye 60、Alert60、Alert40、Alert20、Alert50 等主要配色都符合 CMYK 配色的方法。

配色中的主色或品牌色

近期很多互联网公司进行了品牌改版,深亮色调到浅亮色调慢慢成为一种趋势。

新版的 Facebook LOGO 从深蓝色变为亮蓝色,字体则继续保持原样。其中 CMY 值进行适当减少。除此之外,图标部分也由原来的圆角正方形变为圆形,图标中的「f」从偏右的位置移到圆形的中间位置。

全球旅行者喜爱的民宿预订平台 Airbnb 的品牌 logo 主色也符合 CMYK 配色的方法。和 2019 潘通流行色珊瑚橘很接近。

微信 7.0 版本使用了经过调整的全新图标。图标除了原来绿色渐变的背板变浅外,两个标志性的对话气泡与背景板的比例也做了相应的调整。色彩的 CY 值减少了。调整后的新版图标除了空间感和符号感也更强外,整体变得「更轻」了。

在网易云音乐 6.0 版本中,对品牌 LOGO 再次进行了调整。新版网易云音乐图标最明显的变化为红色的主色调,其次为「留声机」和「音符」组合而成的图形部分。

红色较之前变得更加明亮,同时图标红色背景由之前的纯色改为轻微的红色渐变填充。新的红色着重考虑了用户长时间使用屏幕造成的视觉疲劳,采用比较「轻」的色彩可有效降低这种问题。其中颜色 CMY 三种色值都有减少。图形部分,新版图形缩小了中间交叉部分的面积,顶部向右弯曲的弧形变大。整体效果较之前更加清晰,特别是在更小的应用尺寸中,其展示的效果明显要比之前的好。

不同颜色CMYK的色域范围

看到上面的描述是不是特别想知道当 CMYK 中的两个色值同时为 0 时,不同颜色的色域范围?带着这样的想法,把红橙黄绿青蓝紫中每类选一种颜色进行区域研究。打开 PS,在拾色器中截取不同颜色的色域范围如下:

上图白色区域就是在红色 C 值为 0、K值为 0 时的色域范围,范围还是很小的。

黄色的 CMYK 色域很奇怪,在色相 38-58 度的黄色纯度最高时,CMY 都有色值。也就是 PS 里面最纯的黄色也是由 CMY 复色调和而成的。这也是为什么之前黄色使用时,CMYK 色值是由三种颜色混合而成的。

上图白色区域就是在绿色 M 值为 0、K 值为 0 时的色域范围,范围开始慢慢变大,意味着绿色高饱和度的可使用颜色越来越多。

上图白色区域就是在绿色 M 值为 0、K 值为 0 时的色域范围,范围也开始慢慢变大,大体范围和绿色相当。

上图白色区域就是在蓝色 Y 值为 0、K 值为 0 时的色域范围,范围应该很大了。

上图白色区域就是在紫色 Y 值为 0、K 值为 0 时的色域范围,范围和蓝色的色域范围相当。

上图白色区域就是在洋红色 Y 值为 0、K 值为 0 时的色域范围,范围和蓝色、紫色的色域范围相当。

1. CIE

从理论上讲,可见光分布的色彩域就是 CIE 所表示的色域。在颜色感知的研究中,CIE 1931 XYZ 色彩空间(也叫做CIE 1931色彩空间)是其中一个采用数学方式来定义的色彩空间。从 CIE 图中能看出冷色的区域远远大于暖色的区域。其中黄色和红色的色域范围相对较少,完全符合 PS 拾色器里面的色域范围。

2. RGB

RGB 是计算机荧光屏显示颜色的色彩方式,它们是由 R、G、B 三种发光质通过加光混合产生的。RGB 色彩模式是一种加色模式,将红光、绿光和蓝光以不同的比例相加可以合成各种各样的色光。R、G、B 三种颜色各能产生 2 的 8 次幂,即 256 级不同等级亮度的颜色。256*256*256 即 16777216种颜色。RGB 色彩模式主要用在电脑显示器和电视上。RGB 色彩模式是绘图软件最常用的一种颜色模式。

3. CMYK

CMYK 由C(青)、M(品红)、Y(黄)、K(黑)四色高饱和度的油墨以不同角度的网屏叠印形成复杂的彩色图片。CMYK 色彩模式是一种颜料模式,它利用色料三原色混色原理,加上黑色油墨,形成各种各样的色彩。

这种模式属于相减混色模式,广泛运用于绘画和印刷领域。CMYK 的色域范围比 RGB 的色域范围要小,某些色彩无法用 CMYK 油墨印刷出来。当这些不能印刷出来的颜色出现时,在 PS 的「拾色器」对话框上会显示一个带感叹号的三角形警告标志,表示这些颜色超出 CMYK 的色域。即使设计了比较鲜艳的颜色,如果超出了 CMYK 印刷颜色的色域,计算机就会用一个接近它的较灰暗的颜色去顶替它。可见大部分 CMYK 印刷颜色的色域小于 RGB 屏幕颜色的色域。

我们来仔细研究下 CIE 色域范围,CMYK 当中的黄色色域值有一小段超过了 RGM 的色域值。这就说明黄色的更饱和的 CMYK 的原色和间色可能在 RGB 的范围之外。

其他的我们还有一个方法去验证。就是在 PS 里面新建颜色模式为 CMYK 的文件,打开拾色器界面,把颜色调到右上角改变色相值的 0-360度 的范围。色相在 38-58 度的黄色区域对话框上不会显示带感叹号的三角形警告标志,表示黄色区域的 CMYK 色域值是超过 RGB 的色域值。这就是为什么 iOS 系统规范中的黄色色值必须是三种颜色混合而成的。这时候特殊的颜色就需要特殊处理。

CMYK配色法使用技巧

CMYK 配色法就是两种颜色的色值为 0%,但是黄色因为色域问题是由三色组成的(c值尽量小于10)。

色域集中在纯色系的范围,浊(灰)色系和暗色系除外。

界面的主色(纯色系为主)、图标设计、品牌色(纯色系为主)都可以使用 CMYK 配色法。

总结

CMYK 配色法目前多适用于互联网产品,虽说在创意上要敢于创新,但在实际的工作中还是需要理性地根据公司品牌和产品定位,合理地进行色彩搭配。目前此方法没有更多的理论依据支撑,如有疑问希望多多交流。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cs界面设计  ipad界面设计  包装设计  图标定制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想做大数据可视化?来看高手的实战案例!

资深UI设计者

如果您想订阅本博客内容,每天自动发到您的邮箱中, 请点这里

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行业迫切的需求。2016-2018年金融、医疗、政府、安全等行业在大数据方向上的投入持续增加,大数据可视化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相关产品也纷纷推出:阿里 DataV 的「双十一的天猫可视化大屏」、360的数博会企业安全大屏、帆软的 BI系统。面对井喷式的市场需求和部门业务在 To G、To B 的拓展需求,需要快速储备大数据可视化的能力,作为一个 To C 的设计团队面临的挑战和责任都是巨大的。

(编者注:由于本文动图太大,将近100M,为了不影响移动端读者的阅读体验,本文图片都是静态截图,动图文章链接戳:https://docs.qq.com/doc

一、项目背景

在过去一年中,潘洛斯(Penrose)团队参与了「灵鲲」态势感知系统、「麒麟」系统、「鹰眼」反电话诈骗系统等14个大数据可视化产品的设计。随着产品不断的探索和迭代,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大数据可视化设计的心得和方法。基于「灵鲲」这个案例,分享一下我们在大数据可视化方向的设计和思考,希望能够给对大数据可视化感兴趣的同学提供一些思路。

「灵鲲」是 MIG 安全云部门与潘洛斯(Penrose)团队合作的,基于潘洛斯大数据可视化引擎衍生出的一款金融风险监控可视化产品。应北京与深圳金融办的需求,搭建灵鲲金融风险态势感知系统,实现事中风险控制,减少网络欺诈损失。

着手设计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大数据市场规模和各行业投入有多大, 政企客户的大数据可视化产品的痛点是什么?对比深耕多年的竞品,我们设计的突破口在哪?——挖掘我们的机遇和发力点。

二、我们的客户,目标群体

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为4700亿元。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大数据国家战略正在加速落地,大数据行业将持续增长,预计2018年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将达到6200亿元,增幅达32%。需求层面,预计2020年大数据应用市场需求中,仅政府需求就占比35%,另外包括医疗、交通、金融等多个行业在大数据和信息化建设投入也将持续增加。

除了旺盛的需求以外,我们还注意到很多政企内部数据基础很好,以宜昌为例,宜昌智慧办汇集了来自32个部门、60个系统的大量详尽的实施城市数据。与这些政企单位合作,易形成行业灯塔,便于规模复制。另外,针对大数据可视化,目前政企已不满足于「面子工程」,更多的希望大数据可视化与 AI 结合,呈现更复杂多样的数据,以辅助决策。

基于以上的市场潜在规模的考察和典型客户研究,在进行「灵鲲」产品能力规划时,我们主要考虑以下三类使用场景: 政府机构决策、展会展台及参观视察。

在金融局等相关政府机构的日常工作中,决策层和相关工作人员会基于实时金融平台数据,针对日常事务或紧急事件进行决策管理,监控大厅也就应运而生。基于这种工作方式,我们可以发现潘洛斯的产品特性非常契合监控大厅的使用场景。在监控大厅中,用户是通过两种不同的信息界面进行工作的,分别是综合数据可视化大屏(总屏)以及工作人员独立使用的电脑屏幕(分屏)。其中,在总屏上,呈现的内容通常是一些对于决策者来说至关重要的信息:正在发生的事件的状态和可能趋势(发生了什么)、值得注意的风险(需要团队做什么)以及风险的处理进度(团队做的怎么样);而在分屏上,主要为工作人员提供数据分析及风险事件处理功能,帮助团队对事件迅速作出响应,协作。

不同于工作场景,灵鲲产品在展会中展台的主要受众是参会人士,除了一般民众外,更有价值的观众主要来自于媒体和潜在客户等。所以在这个场景中展示的内容与实际工作中的数据可视化内容有一定的区别,更多的是对产品能力的展示、产品的宣传以及社会价值的呈现。如何直观的呈现产品的能力,并使观众快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并留下深刻印象非常重要。这也决定了在这个场景中,用户不仅包括观众,也包括演讲者。我们需要考虑如何通过控制端让讲演者而流畅的完成产品介绍。

在金融局等政府机构,经常会有上级领导视察参观的接待活动。这些来访的贵宾往往希望了解关于机构更全面和具体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工作流程、工作成绩等,所以我们认为这个场景综合了以上两种场景的主要特点。这里的用户包括来访人员,演示人员以及工作人员,展示的内容也往往不局限于金融风险大数据的可视化,还会包括工作方式和流程本身。

三、行业竞品对比,反观自身发力点

通过对阿里 DataV,AntV、360、帆软的大数据可视化产品的体验,我们从产品呈现、产品体验、产品技术、部署方式和商业模式几个维度的横向对比。阿里的技术对可视化效果的局限性很大,优点是产品实现模板化、系统实时可交互,用户可以快速搭建自己的可视化产品;360产品可视化呈现3D化,数据呈现效果和数据感知度较2D更优,但是系统非实时可交互,而且搭建周期长,成本较高;帆软的可视化是传统报表型,可视化效果呈现缺乏竞争力。

经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3D化数据呈现能力和数据感知度是最高的。但是局限于目前的技术,项目成本高、研发周期长、难以满足业务的发展速度。

四、我们的机遇和挑战

基于市场需求和竞品分析,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分别分析了产品的机会和突破点:

  • 可视化:数据和场景的呈现3D化,满足更多维度的数据呈现,支持云+本地实时大数据呈现能力;
  • 产品化:场景、组件、数据、图表全部实现可云端动态更新和配置的模块化,降低维护成本、提高服用率、缩短项目周期,无缝打包接入业务数据,提供丰富可自定义的可扩展接口;
  • 大数据+AI:基于公司多领域多业务线的大数据融合以及 AI 能力提供丰富的基于时间、空间、数据的预测预警、统计表达能力。
1. 产品架构规划

基于对灵鲲态势感知系统的使用场景、用户需求以及机会点的考虑,我们规划了未来产品的整体架构,包括大屏端、云端、客户管理端、小屏端以及虚屏端。大屏端基于本地端引擎进行大数据可视化呈现。客户管理端包括报表和配置管理等工具,帮助用户进行分析数据和策略管理。小屏端主要考虑操作控制和移动办公等移动使用场景,提供大屏控制、移动审批、监管、公众号等功能。以上三个端由云端拉取和更新数据。虚屏则提供差异化的大数据可视化体验,如增强现实等新奇有趣的玩法。由于大屏端在我们的规划里是态势感知系统的核心,且落地到合作方的模块,以下分享的内容将主要围绕大屏的内容设计展开,未来如果产品规划中的其他模块陆续上线,我们再做分享。

2. 大屏内容设计

本地端引擎

早期我们设计的「麒麟」系统、「鹰眼」反电话诈骗系统在对外在大屏上展示主要是通过 web 端的方式去实现,虽然适配性尚可,但很多设计效果无法完全还原。我们也尝试性用 webGL 和 three.js 的方式把设计效果再做进一步提升,但迫于研发周期和实际性能的压力,最后也只能作罢。中期我们尝试使用3D工具输出视频的方式做过一些过渡,输出效果是没有问题,但如果在展会上遇到媒体采访,事情就会变得异常尴尬。媒体会询问展示内容的真实性,数据的实效性,甚至采访的时候需要停留在某一个画面,我方参会人员配合起来非常麻烦。后来我们也研究过竞品使用的工具,例如 Ventuz,工具最终输出的效果是不错,但是界面、操作极其复杂,相关教程和素材在网络上极少,授权费用也相当昂贵。最终经过我们内部商讨和研究,也请教了一些 IEG 专家的意见,决定使用游戏引擎作为本地端的显示引擎。

Unity 和 Unreal 我们也纠结过许久,甚至 Unity 上我们也出过可交互的 Demo,但最终选择了 Unreal 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点:

  • 基于前面我们提到的产品架构,我们的核心是在大屏,而大屏部署主要依赖 PC 做为计算平台,相较于 Unity,Unreal 在 PC 端的技术积累要更加深厚,实时渲染出来的光影效果和质感表现要更稳定于 Unity 的输出;
  • Unreal 自带蓝图-可视化脚本系统,这对于设计团队出身,零代码开发经验的我们来说上手、学习起来更快更方便;
  • 线上有大量的视频教程,各种插件和美术素材也比Unity更丰富;
  • 有《蝙蝠侠:阿卡姆骑士》、《最终幻想15》和《绝地求生》这些3A沙盘游戏作为先例,Unreal 对于大规模的场景渲染能力是可被预期的,而 Unity 目前还没有可以拿得出手的案例。

色彩基调

为了打造灵鲲产品的可视化,在竞品中脱颖而出,我们从产品功能、用户、愿景三个维度发散,提炼出设计指南的关键词:智能、直观、未来,塑造独特的大数据可视化风格体系。

灵鲲金融态势感知系统内容架构分为数据维度和场景维度,数据是核心,场景是大数据呈现的承载体;场景使用具有金属质感的深青灰,符合理性的、冷静的、智能化产品的个性;数据色彩使用透明、发光、具有未来感的高亮色,和场景形成强对比,使数据更为突显、更具吸引力;为了强化客户对于风险的感知,通过颜色区分数据的风险等级,更直观的传达数据的含义。如:高风险的使用红色,红色让人联想到危险、警报。

呈现方式

在现有的产品和传统认知中,大数据产品内容是各种样式的图形和图表,主要以平面为主。我们从游戏、科幻电影中收集了一轮大数据可视化内容相关的案例,从视觉维度上看,主要有这几个特点:一、具有很强的空间感,支持多种数据同屏呈现,可交叉分析对比,承载性强;二、高精度的模型和材质,丰富的粒子、动效,更加贴近现实的光影呈现;三、互动性强,可交互,实时演算。

从大数据可视化的内容维度上看,梳理的3D架构,主要包括:数据维度>基础建设>交通运输>行政分区>自然条件。

数据维度层是最核心的部分,位于场景上方最突出的位置,能够更清晰的展示风险数据的分布、量级;行政区域和交通层是城市场景最基础的数据维度,方便用户进行区域的数据对比和分析;基础建设层包括城市的建筑、标志性建筑、照明、桥梁、等,还原城市独特风貌;通过突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强化城市、区域的识别性,辅助数据传达;自然条件层包括地形、河流、植被、展示真实的环境特征,用户更有代入感。

△ 北京场景

△ 鸟瞰视角、漫游视角自由切换,满足全局、街道、建筑的不同颗粒度的数据呈现,方便用户进行纵向的数据对比。

△ 场景整体风格图

数据表现

灵鲲的3D数据样式有柱状图和散点图。如何把司空见惯的数据样式,设计出产品的个性,是我们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为了体现大数据的力量感,使用科幻电影中的聚合能量、发光的能量石作为柱状图的主图形;同时把数据采集、融合、分析的过程具象为动态粒子网络,作为辅助图形。数据图形和结构中都融合了品牌 DNA 的三角图形,数据样式更具有品牌的个性。

△ 柱状图

△ 散点图

预见未来的功能创新

时间线:3D的维度基础上,我们增加了时间的维度,通过拖动时间线查看不同时间点的数据的变化趋势,由此对未来数据进行预测。为了强化用户对于时间感知,设计了白天和晚上两种风格,白天和夜晚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

天气系统:天气是未来数据分析极其重要的一个因子,它会直接影响交通(例如人流、物流、航空)、医疗(例如疾病传播、医院就诊)等领域。所以我们设计了通用的天气系统组件,呈现实时天气情况,以辅助用户进行数据分析。

控制端:符合大屏使用场景和用户操作习惯,同时小屏控制端支持更复杂更精准的操作。

组件库搭建

为了提升产品搭建的效率,降低了研发周期和成本,产品功能模块实现了组件化,分为3D场景组件、3D数据组件、2D数据组件。任何一位设计师都可以根据产品需求,搭配组件模块,快速搭建大数据可视化产品。

数据内容的包装

通过该产品,一方面能够辅助金融局等政府机构领导把控整体金融平台风险、辅助做出平台整改指导决策意见,展示金融工作成绩;另一方面体现出腾讯大数据能力和公司的社会责任;最后,通过从更长远的眼光去包装产品,打造智慧监管标杆产品,从而推动与政府客户更深入广泛的合作。具体内容通过以下两条线进行组织:

横线:各个监管维度

灵鲲金融风险态势感知系统专注于呈现金融风险数据的呈现,主要分为公司层面和用户层面,综合体现潜在的风险趋势和实际影响的范围。除了灵鲲用于监管金融数据,整个监管平台还负责展示包括政治、生态、电信、消费在内的多个监管维度,这些维度与金融监管维度为同一个内容层级。我们考虑到腾讯的大数据能力可以帮助更多城市综合管理者了解整个网络社会的全局性风险,所以每个维度都是智慧监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并且每个维度之间的横向交叉对比能够使智慧监管平台发挥出更大的社会价值。

纵线:监管颗粒度

灵鲲系统中观众可以从全局数据一直下钻到个体数据,实现不同颗粒度的监管目的。

具体来讲,全国的安全风险最终是以加权平均后的指数形式体现出来;再到具体的省份和城市,内容细化到具体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如电信安全监管维度,呈现电信诈骗使用的伪基站的位置,以及发送诈骗短信的数量等;最后细化到城市中的机构和建筑,呈现具体机构的运行情况和具体高风险企业所在建筑进行实时监控。

3. 产品演示视频

https://v.qq.com/x/page/d0742kep4k1.html

结语

潘洛斯团队是基于 DNA 设计中心下的大数据可视化团队,成员来自于 MIG 安全和医疗部门,早期专注于 To C 端的产品设计,过去一年里随着公司战略的变化和部门业务方向的变化,我们逐渐开始把产品设计的重心和思考放在了 To B、To G 领域,不断做着尝试和探索。以前做 To C 的时候我们关注的更多是 DAU、转化率、日活、满意度这些和产品体验相关联的指标,满足绝大多数互联网用户的诉求是我们首要去解决的问题。现在做 To B、To G 领域的设计,我们更多思考的是如何包装我们现有的业务能力,能够通过更加简单、直接、有效的方式触达给我们的客户,让他们更容易理解像腾讯这样拥有海量数据和算法能力的互联网公司如何帮助他们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业务效率和产出,给这个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这也是腾讯多年来想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之一。

文章来源:优设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cs界面设计  ipad界面设计  包装设计  图标定制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日历

链接

个人资料

蓝蓝设计的小编 http://www.lanlanwork.com

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