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如何让设计更具价值

资深UI设计者

很多有资历的设计师会厌烦那些具体且琐碎的需求。因为设计已被当作一种明确的任务去执行。现实就是这样,当你把自己局限并等待别人过来派发“任务”时,其实已被降格成乙方。怎样才能摆脱这样的窘境?除了让自己努力当上乔纳森·埃维外,唯一的办法就是系统地洞察产品的真正问题,将自己的想法勇敢讲出来

企鹅FM 3.0设计中,设计团队也在努力实现自我价值,洞察产品的核心体验并针对问题思考策略。


如何打造有温度的H5动画

资深UI设计者

2016年末,各路APP也纷纷展开一轮轮的数据厮杀,从不同的视角阐述过去一年的精彩故事。而坐拥庞大用户数据的QQ空间,在这个既难忘又不舍的2016年,用户的故事将会被如何演绎,在寒冬带给用户怎样的温暖回忆呢?

[ISUX译]我为css变量狂

资深UI设计者

几个星期前,CSS Variables ——CSS 变量草案发布在了W3C官方 ,更准确的应该叫CSS 自定义属性,目前在Chrome Canary 版里面已经支持,开启该功能见附[1]

当Chrome浏览器工程师Addy Osmani第一时间把这消息发布在twitter后,遭到了数万人的否定敌视怀疑。于我而言,更多的感到是一个惊喜,因为这个功能实在让人太兴奋了。

快速的扫了一遍之后,发现99%人抱怨的无外乎这两点:

  • 语法太丑和不够简洁
  • Sass 、Less早就有这些玩意了,不太care

虽然我承认我也对这语法很反感,更重要的是理解语法不只是反复无常的在选择。CSS工作组讨论很久语法的长度,他们提取了一些点,考虑到CSS的语法兼容不会与未来增加的其他语言冲突。

用用户的眼睛看用户

资深UI设计者

“想看到真正的世界,就要用天的眼睛去看天,用云的眼睛去看云,用风的眼睛去看风,用花草树木的眼睛去看花草树木,用石头的眼睛去看石头,用大海的眼睛去看大海,用动物的眼睛去看动物,用人的眼睛去看人。”

——引自《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作为一名用户研究者,我在日常工作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用户。面对这些用户时,我也会不自觉地有着各种各样的感受。这里先分享几个粉丝的故事,看看大家有什么感觉:

UI设计师急需掌握的平面设计基础

资深UI设计者

滑屏的交互形式自从在 H5 中流行起来,便广泛应用在产品宣传、广告、招聘和活动运营等场景中,作为微信朋友圈广告惯用的形式,其影响力更是得到了强化与放大。如今滑屏H5可谓玲琅满目,数不尽数。

作为一个 UI工程师,接过很多类似的项目,也曾写过滑屏的插件,在经历了不同的需求的“洗礼”并踩过若干个坑之后,不禁反问自己:应该如何面对每一次类似的需求,在已有的经验下如何做到体验更好?如何节省工作量提率?面对性能优秀的 iOS 与性能良莠不齐的 Android 平台,又如何做到体验统一与性能最优?

实现下划线的N个姿势

资深UI设计者

下划线 一般在文档中常被用作增强注意,在过去打字机时代,下划线成为了唯一的一种文字强调方式,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在已经打出来的文字上面退格,再在同样的地方打出下划线。

而在网页中,可以链接的文字(超链接)下面一般都有下划线。在制作页面的时候,当链接需要下划线的时候,UI开发很自然的会想到使用text-decoration属性来显示,例如这样:

1479825410_16_w650_h150

以上显示的是设计稿和浏览器渲染的实际效果,我们会发现浏览器渲染的效果和设计稿有出入,主要表现在下划线的位置,这时候细心的设计师会要求你想办法实现他们本来想要实现的效果。可惜的是,在这几年的网页排版技术发展中,并没有更好的css属性出现来支持下划线的个性化设置,所以这个问题常常会被忽略。

这个一般在UI开发看来,可能觉得并没有什么问题,难道说不应该使用text-decoration这个属性吗?

如何打造一个适配的H5

资深UI设计者

以往拿到一份视觉稿要做页面适配,通常都是针对不同分辨率尺寸做断点写 media
query,然后看效果再微调。开发过程中视觉稿要是做了修改,修改的地方就得再走一遍分辨率测试和微调,这时想屎的心都有了。而且这些适配都是建立在已
知的分辨率尺寸库上,如果市面新出来一款分辨率尺寸机型,呵呵,又要奔跑在测试微调路上。是不是能有用一套代码就适应各种分辨率窗口,那么就不会再有上面
这些烦恼,且开发效率快和维护成本会降低很多。

多端统一,内容至上——微云WEB改版小结

资深UI设计者

如果您想订阅本博客内容,每天自动发到您的邮箱中, 请点这里

近期,我们对微云WEB端进行了一次“简单”的改版。这篇文章简要记录了改版过程中的一些思考。

 

为什么要改版

微云WEB端与移动端体验不一致。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项目团队把多数资源都分配给了移动端的研发,桌面端的功能和体验得不到及时的跟进,导致用户在两个平台上的体验存在很大的落差。

微云WEB端的设计较为陈旧。苹果iOS的快速发展使得整个UI设计行业日新月异,设计理念不断进化向前,微云WEB端的设计已经多年未更新,早已经不起当下设计原则的检验。

 

改版前的思考

两端的体验对齐需要解决很多矛盾。想要将WEB端的体验与移动端统一,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听起来好像只要把交互框架和视觉风格直接照搬过来就好了。但实际上要对齐的是两种使用场景的体验,这中间要调和的是小屏幕和大屏幕的矛盾,触摸操作和键鼠操作的矛盾,两种不同概念模式和心智模型的矛盾。

新的设计除了符合潮流,还要更具前瞻性 。想要做出可持续的设计,首先要明确设计潮流的走向,从拟物到扁平,从形式到内容,从工具化到情感化,设计潮流的走向一直没有变,在以人为中心的前提下,越来越注重用户更深层的需求。

项目团队在WEB端的资源投入注定了设计更新迭代的频率会很低。想要改版后的设计能够长久地支撑产品的发展,需要设计师把眼光放远,通过了解产品未来发展方向,做出更有前瞻性的设计。

 

求同存异的两端统一

品牌统一性

在设计一款产品不同平台客户端的时候,首先要保证品牌的统一性。Logo、字体、品牌色、品牌调性甚至是文案的措辞规范都是需要严格保持一致的。保证品牌的统一性,有助于塑造品牌形象,增强用户对产品的信任。

01

交互框架的对齐

我们先来对比一下移动端和WEB端的主界面,单纯从视觉上,已经很难看出这是同一款产品。虽然在页面结构上两端并不一致,但各自也都符合所在平台用户的操作习惯。

02

旧版WEB端虽然在视觉风格上是扁平的,但是在信息层级上却并不扁平,仅仅顶部的信息就有三层,过度的结构化使整体页面看起来过于复杂,用户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到内容上。我们对WEB端顶部元素重新归类整合,主要功能入口的布局和移动端进行了统一,通过引入移动端的编辑态逻辑,常态下隐藏了所有的操作按钮,将顶部区域的三层信息减少为一层,使其看起来更加清爽。

03

正如上面所说,虽然我们追求多端统一的用户体验,但手机和电脑的操作场景差别很大,用户在不同的平台已经形成了不同的操作习惯。移动端的多级导航设计是针对小屏幕局限性做出的一种妥协。在空间足够大的WEB端,所有的二级导航都可以平铺出来,这样可以减少一个层级,因此,我们保留了原有的左导航结构。通过对导航项归类的方式与移动端统一。

04

品牌调性和视觉风格的对齐

在视觉风格上,微云移动端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蓝色的品牌色和线型的图标, 在尝试设计方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WEB端尺寸比较大,大面积使用蓝色会加重用户的视觉负担,分散用户对内容信息的注意力,因此,在色彩方案上最终选择了纯白浅灰作为主色,蓝色作为局部点缀,以下是改版后的一些核心页面。

05

秉承着简洁、自然、易识别的原则,我们对所有的小图标进行了优化。简化了旧版本中的复杂表达,并对默认态、hover态和选中态进行了规范。

06

文档类型图标也和手机端进行了对齐,将文件格式进行分类整合,同类型的格式采用同一个图标,将格式后缀在文件名中显示出来。在不影响识别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设计成本。

08

内容至上的前瞻性设计

全新的缩略图模式

内容至上是当今设计的发展趋势之一,结合微云未来的重点方向——办公体验,我们进行了一些对内容的深入思考。

在网盘的使用场景中,什么才是用户关注的内容?早期的文件管理产品把文件图标、文件名定义为内容,文件被包装成一个个方块,或是一行行的列表,文件间的差异只靠文字来体现。面对这样的界面,用户对文件的识别是十分低效的。这也是为什么在如今的网盘场景中,图片是最容易识别的,因为它做到了文件本身内容的外显。

在面对一个一个被包装的文件时,用户容易被触发的行为局限于整理、删除等基础操作,只有在能够看到文件本身内容的时候,才更容易触发编辑、分享、共享协作等更加沉浸式和更具社交性的操作。这就好比你走进一个仓库看到货架上的一个个箱子,你会想要把他们分类、摆放得更整齐。但是当你走进一家商店,看到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时,你才会有挑选、对比和购买的冲动。

秉承着这个理念,我们反观图片之外的其他文件类型,道理是相同的;因此,我们在改版中引入了全新的缩略图模式,在新的缩略图模式下,单个文件的可视区域被放大,用来承载文件本身的内容。虽然一屏可以展示的文件数减少了,但展示出的有效信息是大大增加的,除了让每个文件在视觉上有了独特性,提高了检索效率,也更容易触发用户更多的后续行为。这对于产品本身的价值相信大家都懂。

09

技术过渡时期的体验补偿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让更多的文件内容外显在技术上必然要走一段路。在技术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需要设计对体验进行一些弥补,在缩略图的文档图标的设计中,我们尽可能的把文件的内容样式图形化;同时,为了保证识别性,那些图标比内容形式更具特征的文件,保留了图标设计的形式。

10

写在最后

微云一直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更自然的使用体验,无论在功能上还是在设计上,我们都秉承着以用户为中心的原则,不断打磨每个细节。WEB改版也是如此,这一期改版我们对WEB端的框架和方向进行了调整,在接下来的二期、三期.....我们会不断深入到各个模块,进一步提升WEB端的用户体验。在这个对于个人网盘来说最坏的时期,微云会长久的发展下去,我们不会停止前进的脚步,更多酷炫的新功能新体验已经在路上。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动效丨七何分析法帮你全面分析界面动效

资深UI设计者

什么是界面动效?大家对其的理解大致是,用户界面上所有运动的效果,也可以视其为界面设计(UI design)与动态设计(motion design)的交集。

【译文】Facebook设计VP的产品设计观

资深UI设计者

【译者注】Julie
Zhuo,原上海人,在5岁时举家移民美国德州,家人本希望她成为一名医生或者律师,但因为对视觉艺术的热爱,她选择成为一名设计师。她是Facebook的第一名实习生,2006年5月加入时刚满22岁,那时的社交网络还局限于电子邮箱往来。在10年的职业生涯中,她充分展示了对产品设计的深入理解和卓越管理能力,成为了Facebook的设计总监,在Medium等媒体发表自己对产品设计的见解和观点,篇篇饱含真知灼见,又不失个人特色洞察,逐渐被设计同行熟知。如今,这个32岁的华人姑娘已成为硅谷最伟大公司之一Facebook的设计副总裁,她分享了自己数年来形成的产品设计观,相信你们读了之后会找到很多启发与共鸣。

日历

链接

个人资料

蓝蓝设计的小编 http://www.lanlanwork.com

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