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为什么国潮品牌这么火?从消费者三大心理角度分析探究

资深UI设计者

国潮品牌不断在社交网络中刷屏,大白兔、旺旺、RIO、六神、马应龙、老干妈等品牌通过频繁地跨界营销,一跃成为国产“网红”。对于年轻消费者来说,文化自信、猎奇心理和颜值经济这3个消费者心理是导致他们更愿意购买国潮品牌的重要原因。

一、什么是国潮?

如果追溯本源,“国潮”一词一开始更加侧重是“潮”本身,是大约2000年起,由中国本土设计师或者创立的主理品牌,以独特、自我为文化内核又融入时尚个性的设计,呈现出以街头文化为主的穿着打扮和生活方式,为一小撮年轻人所追捧,在小众圈子里受到追捧。但这时的国潮更像是一小部分年轻人的自娱自乐,还未代入大众的视野。

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迎来了国潮文化的转折点。从2017年开始,伴随着各种嘻哈节目和街舞节目的走红,“潮”文化开始反向引爆主流媒体和大众市场,越来越多的品牌看到了这一片尚未开垦的商业新大陆,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爱好者发现了这一片继续文化核心注入的土地。

“国潮”一词开始由“国”倾斜。一系列国潮品牌在这个突然开启的风口被明星和网红带了货,以相对亲民的价格和独特的文化核心走进了大众市场,也吸引了更多国货大品牌的加入。

引爆大众市场的应该是许多中国老字号的“卷土重来”,如2018年李宁携“悟道”系列登上了2018纽约时装走秀,融入中国元素的新品引来了国内外主流媒体的报道,也带来了社交网络的刷屏,人们开始意识到“国潮”力量。

又如中国奶糖行业老字号品牌大白兔与国内原创品牌气味图书馆联名推出的大白兔奶糖沐浴露、香水,还有与“美加净”联名的大白兔润唇膏,惊艳到大众的视野。还有许许多多的国产品牌回力、哇哈哈、老干妈、百雀羚等都紧抓国潮趋势,迎合年轻消费者需求不断创新。

除去这些国产老字号品牌融合潮流外,国潮的发展还包括了文化与创意设计打造的新内容。比如故宫文创,一篇名为《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的文章出现,带来了超高的阅读量。

故宫文创产品专卖店、快闪店、以及故宫文化创意产品国际综合展的开幕让越来越多的国人与外国人了解并爱上了故宫文创。还有故宫口红,国家地理眼影等等产品也潮出了街。总之,一直庄严无比的故宫也跟上了时代的脚步玩起了潮流,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潮。

那么,为什么一直处于小众市场的国潮风一下子刮到了大众视野,被人所追捧?以下将从三个消费者心理的角度进行探究。

二、消费主体年轻化

首先,要想弄清楚消费者心理,必须先弄清我们面临的是哪些消费者。早在2018年时,尼尔森发布了《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消费趋势指数报告》,报告显示,90后(1990年-1999年出生)消费意愿为63点,高于80后(60点)、70后(54点)、60后(54点)等年龄段,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消费主力军。

因此,我国目前的消费者群体逐渐年轻化。在报告发布当天,由大学生参与评选的 2018年大学生喜爱的品牌——金塔奖举行了颁奖仪式,最终,OPPO、联想、淘宝等9个品类37个品牌获得年度大学生最喜爱的品牌。

评选结果显示,国产品牌占了九成,这也意味着,国货在年轻人消费里占比越来越高。因此,对于年轻消费者来说,究竟是什么心理导致他们更愿意购买国产品牌?

1. 消费者有着越来越高的文化自信

从前的消费主体是70后、80后,他们成长的时代是“洋品牌”的时代,对国外品牌崇拜,而对国内品牌充满着不信任的心理,导致这一心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国产品牌创新意识淡薄,产品质量差。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已连续4年保持在90%以上,“中国制造”正向“中国质造”方向努力转变,更多国人对国货品牌重拾自信。

因此,当代年轻消费者成长的时代实质上是国货产品崛起的时代,年轻消费者对不断创新的国货产品有了一定的信任,不再崇洋媚外。加上中华传统上下五千年文化一直是中华人民民族自豪感的来源。中华人民对传统文化一直有着深深的认同感。

因此,“国潮”将传统文化与时下潮流相融合,既符合年轻消费者对时尚的认知,又能够吸引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关注,展现他们对文化价值的认可,同时还能引发年轻群体的情感共鸣,满足他们的情感寄托。

所以,国潮兴起是基于国家对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大力支持以及新时代下消费者强烈的本土意识和文化认同,而消费者对国家文化的自信是国潮爆火的主导原因之一。

2. 年轻消费者对购物有着猎奇心理

年轻消费者的好奇心比较重, 在进行消费的过程中会受到猎奇心的影响, 年轻消费者对新事物常常会产生较大的兴趣, 并且勇于去尝试, 这也是年轻消费者的消费对象常常带有个性化风格的主要原因。

因此对于年轻消费者来说,那些铭刻在童年记忆的品牌再次以光鲜亮丽又不失特色的新鲜事物重新进入消费者市场,必定会让他们眼前一亮甚至感到欣喜。特别是这种新鲜事物深深地迎合了他们内心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猎奇心理便会在年轻消费者的购物中起主导作用。

3. 年轻消费者有着对“颜值经济”的追捧

我们常常说,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颜值即正义,而这一理念,不仅仅是人,更是生活中每一个事物。对于品牌来说,更是要注重颜值经济,对产品进行“高颜值”包装是吸引消费者的第一步。

颜值经济为什么会盛行?信息碎片化已经成为当今的一个时代特征,海量信息不断分散着人们的注意力,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高颜值自然成为吸引人们注意的一种方式。同时,消费观念的转变让大家对消费从产品本身转变为消费符号、社会认同甚至自我个性表达,产品甚至成为年轻人的一种社交“货币”。

为什么会在国潮谈到颜值经济?

因为实质上,那些被冠以“国潮”之名的,都有着一个特性,那就是产品本身有着高颜值的外表。

比如,新茶饮领域的头部品牌喜茶,联合了众多新老国货,以“灵感之茶,中国制造”为口号,无论是主题纸袋、杯套还是雪糕筒、贴纸,都给人一种酷毙了的感觉;比如,美妆领域的网红品牌完美日记,从单线眼影、九色眼影盘到十二色、十六色眼影盘,既玩转了经典色的实用性,也拥有了高阶色的丰富度。

也就是说,无论对于新手玩家还是专业彩妆师,都能够被其绚烂的颜值所折服。再有,无论是钟薛高这样的网红雪糕品牌,还是李子柒淘宝店里五彩缤纷的中国传统美食,无一不是顶着高颜值的外表。在这些高颜值外表下,国潮才能被年轻消费者们认可。

参考文献:

[1] 周晖. 论行为经济学视角下年轻消费者的消费行为.[J]. 中国商论 2018,(04),54-55

[2] 本刊综合.百草味:深谙“颜值经济” 玩转“色彩营销”.[J]. 中国合作经济 2020,(05),33-37

[3] 陈美汐. 试论国潮文化的发展.[J]. 大众文艺 2020,(06),273-274

[4] 黄梦岚,庄宇铮,翁文静,许安心. 中国文化自信对国货品牌消费的影响.[J]. 商业经济 2020,(05),68-69

[5] 搜狐新闻 “国潮”IP爆红背后的4个底层逻辑!. 2020-02-10 . https://www.sohu.com/a/371808278_286549


文章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作者:叶艳红


全新的 iOS 14 小组件要如何设计?来看官方设计指南!

资深UI设计者

iOS 14 桌面小组件是这次更新当中的重要功能之一。桌面小组件赋予了 APP 全新的入口,更丰富的交互层级,更多样的操作模式。

全新的 iOS 14 小组件要如何设计?来看官方设计指南!

这个在 Android 上存在了十几年的功能,时至今日,给人的感觉和认知依然不够强烈——时钟、天气、播放控制、快捷开关、待办事项可能是用得大家最多的几个小组件,而绝大多数用户不会主动想到去用小组件功能。

全新的 iOS 14 小组件要如何设计?来看官方设计指南!

但是简单地用「抄袭」二字来描述 iOS 14 上的这一特性又欠缺妥当——毕竟早在 2005 年,Mac OS X 10.4 Tiger 中的 Dashboard 就已经把屏幕小组件给玩儿出花来了。

全新的 iOS 14 小组件要如何设计?来看官方设计指南!

2005年 Macworld 乔布斯演示Dashboard 小组件

全新的 iOS 14 小组件要如何设计?来看官方设计指南!

Maemo 开发者大会上探讨小组件背后的心理学机制

在移动端设备上,单具备触摸屏功能的系统当中,无论是更早的塞班、Maemo,还是同时期的 webOS、Windows Phone 其实都有各自的 Widgets (WP叫动态磁贴,APP 和组件的融合设计)。其中, Maemo 的设计团队甚至曾经聘请过心理学和行为学家来专门研究小组件的用户交互背后的心理学原理。

全新的 iOS 14 小组件要如何设计?来看官方设计指南!

Windows Phone 中的 APP 快捷方式和小组件是一体化的,多尺寸可选

全新的 iOS 14 小组件要如何设计?来看官方设计指南!

webOS 中同样也有屏幕小组件

所以,在今天,更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在于:作为目前最主流的 iOS 系统,它的桌面小组件在设计上有哪些讲究,而它和 Android 上的桌面小组件有哪些不同?

答案就在 iOS 14 悄悄更新之后的设计规范当中,咱们一起来看看吧。

说明:以下的内容为苹果官方设计指南(HIG)的翻译。

1、桌面小组件概述

小组件能够提炼 APP 中的关键信息,呈现在 iPhone、iPad 和 Mac 当中最为醒目的位置。小组件以一种令人愉悦的视觉和交互形态,帮助用户个性化地呈现屏幕内容,优化主屏幕的体验。

全新的 iOS 14 小组件要如何设计?来看官方设计指南!

小组件在 iOS 14 和 macOS 11 及更高的版本上才可用,而相关的开发人员文档可以戳这里阅读:

Creating a Widget Extension

2、仔细审视小组件

小组件通常有小、中、大三种不同的大小尺寸,在iPhone、iPad 和 Mac 系统当中,用户可以在小组件库当中找到小组件,并且选取合适的尺寸。选择了小组件之后,用户可以进入界面编辑模式,在这个模式下,用户可以移动小组件到想要的位置,并且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进一步的设置和调整。比如可以在同一屏上放置多个小尺寸的天气小组件,并且通过设置,让每个小组件显示不同位置的天气。用户可以将组件放置到主屏幕上,也可以放到 iPhone 的 「今日」页面上(也就是所谓的最左侧的负一屏),iPad 的 「今日」 页面上,以及 macOS 的通知中心。

全新的 iOS 14 小组件要如何设计?来看官方设计指南!

全新的 iOS 14 小组件要如何设计?来看官方设计指南!

在 iPhone 和 iPad 上,小组件还预制了「智能堆栈」功能,也就是说多个小组件可以在同一区域堆叠,同样的,用户可以将它放置在iPhone 的主屏幕以及 iPhone 和 iPad 的 「今日」 页面上。「智能堆栈」中包含一系列默认小组件,它涵盖了用户经常会打开的各种小组件,并且随着时间的变化,Siri 会帮用户筛选出最符合当前环境和语境下的小组件内容,突出显示。如果用户打开了「自动旋转」的选项,Siri 同样可以高亮显示自定义的小组件堆栈中的相关小组件。

全新的 iOS 14 小组件要如何设计?来看官方设计指南!

注意:曾经为 iOS 13 以及更早系统版本所设计的小组件,在新版的系统的主屏幕上是不可用的,但是仍然可以在 「今日」 视图和 macOS 的通知中心使用。

3、如何创建实用且聚焦的小组件

尽管用户可以点击小组件进入APP,然后进行更多的操作,但是小组件的核心功能,始终是显示少量但是即时的、有用且高度相关的信息,让用户无需进入 APP 就可以获取信息。明确每个小组件的核心目标,并且梳理整合需要展现的信息,是整个设计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全新的 iOS 14 小组件要如何设计?来看官方设计指南!

3.1、将设计目标聚焦在一个点上

在多数情况下,你需要将你的设计目标梳理得非常明确。比如天气 APP 的小组件,需要显示的特定某个位置的天气信息,而一个卡路里跟踪的 APP 的小组件需要显示的,可能是当天消耗的卡路里,而新闻 APP 的小组件可能展现的是热门资讯。通常,小组件可以很专注地呈现程序的一部分内容,就像游戏当中角色所处的状态一样。

全新的 iOS 14 小组件要如何设计?来看官方设计指南!

3.2、小组件显示内容和大小紧密关联

在较大的小组件中,你可以显示更多的数据,或者更详细的可视化的效果,当然,不管多大,它始终应该专注于做一件事情。例如在较小尺寸的小组件中,可以仅仅显示当前当地的天气信息,一天中的最高温度,而在中等尺寸的小组件中,同样的数据也被列举出来,但是额外增加了 6 个小时的天气预报。在大尺寸的小组件当中,可以在6小时预报的基础上,还额外展现未来 5 天的天气预报。

全新的 iOS 14 小组件要如何设计?来看官方设计指南!

小尺寸小组件

全新的 iOS 14 小组件要如何设计?来看官方设计指南!

中尺寸小组件

全新的 iOS 14 小组件要如何设计?来看官方设计指南!

大尺寸小组件

3.3、不要让小组件成为另一个 APP 快捷方式

人们真正喜欢小组件的地方,是它能够提供有意义的信息内容,而不是提供另外一个程序快捷方式。

3.4、多个尺寸的小组件更有价值

通常,设计师需要避免简单地扩大小组件的尺寸而不针对性地修改内容,创建的小组件尺寸变化的同时,它的内容也应该进行相应的优化和改变。

全新的 iOS 14 小组件要如何设计?来看官方设计指南!

3.5、小组件最好全天候地动态展现信息

如果小组件的内容没有变化,那么用户可能不会将它置于醒目的位置。尽管小组件不太可能每分钟都有所更新内容,但是尽量保持更新的内容,可以更多地吸引用户的目光,这一点很重要。

3.6、寻求令人愉悦和惊喜的契机

比如日历的屏幕小组件,可以针对特定的时间和事件进行独特的视觉处理,比如在生日的展现方式就不一样。

全新的 iOS 14 小组件要如何设计?来看官方设计指南!

4、为小组件进行配置并设计交互

4.1、小组件需要提供合理的设置选项

在许多情况下,用户需要提供特定的信息之后,屏幕小组件才能显示有效的内容。比如,用户在使用天气APP的小组件的时候,需要先选择特定的地点;使用股票APP的小组件的时候,需要选择特定的一支股票。不过也有例外的情况,比如 Podcasts(博客) 的小组件默认显示最近内容,因此用户无需预先进行配置就可以直接使用。

全新的 iOS 14 小组件要如何设计?来看官方设计指南!

全新的 iOS 14 小组件要如何设计?来看官方设计指南!

这些在使用前要进行的配置选项,不应当要求用户进行过多的设置才可使用,应当足够便捷。同时,用户也无需针对小组件的 UI 进行配置,因为桌面小组件的 UI 界面对于用户而言,是已经配置好的。相关的开发文档可以戳这里查看:

Making a Configurable Widget

4.2、确保点击时能进入 APP 对应的位置

当用户点击小组件的时候,它可以打开 APP 当中对应的页面和位置。比如,当用户点击股票APP 对应的小组件的时候,由于小组件显示的是特定的股票的信息,所以点击小组件之后打开 APP ,APP 应该显示的是这款股票所在的页面和完整的信息。

4.3、避免在小组件中加入过多交互元素

通常最小尺寸的小组件可以提供一个可点击的元素,而在中大尺寸的小组件当中,可以提供多个可点击元素,比如中尺寸的笔记 APP 小组件当中,可以添加多个笔记条目,点击其中任意一个可以显示对应的笔记内容。

全新的 iOS 14 小组件要如何设计?来看官方设计指南!

尽管有多个可点击元素对于 APP 而言非常有意义,但是提供过多的可点击元素,可能会让用户迷惑且无法正确点击对的目标。

4.4、让用户明确知道登录授权的价值

在有的 APP 当中,用户登录之后可以获取更多的功能和服务,可以在小组件中让用户知道这一点。比如,对于一款预订类的 APP,可以在小组件中包含「登录以查看预订」这样的提示。

5、更新小组件的内容

5.1、保持小组件内的内容为信息

为了保持小组件内的信息的相关性和有效性,小组件应该定期刷新以更新内容。小组件不支持连续的实时更新,并且系统会基于种种因素,来调整和限制其内容的更新频率。为了让小组件找到对的更新频率,你需要知道你的 APP 的内容更新频率,并且预估用户会多久查看一次新的数据。举个例子,潮汐变化虽然是实时的,但是用户追踪海滩潮汐信息变化也通常是以小时来计算的。如果你注意到用户查看小组件的内容频率变化,超过了它的信息更新频率,那么你可以考虑在小组件中显示上次更新的时间节点,以便用户知晓它的更新频率。相关的开发人员文档看这里:

Keeping a Widget Up to Date

5.2、让系统来更新小组件中的时间和日期

小组件本身的更新频率是受限的,你可以让系统来直接更新其中的时间和日期,将注意力集中到开发它的其他功能上。

全新的 iOS 14 小组件要如何设计?来看官方设计指南!

5.3、快速显示内容

如果你确定了数据的更新频率,就没有必要将旧有的信息作为占位符来使用。

6、如何设计足够漂亮的小组件

在 iOS 14 以及更高的版本当中,小组件可以使用丰富且大胆的配色,使用令人回味的配图以及清晰的文本,所有的这些优质的设计素材可以让小组件中的信息和功能一目了然。独特、精美的小组件不仅提供有效的信息,而且还能让整个屏幕内容个性十足。

全新的 iOS 14 小组件要如何设计?来看官方设计指南!

6.1、用色彩、版式和图像来凸显品牌

如果你需要在小组件中呈现品牌LOGO、文字名称、应用图标,那么尽量以无干扰的模式来将内容集成到其中。在某些情况下,比如当你使用屏幕编辑模式来调整布局的时候,系统会在小组件的下方显示对应的 APP 的名称和信息,因此你无需在小组件中再做强调,尽量以色彩、版式等视觉设计来凸显它的特征。

6.2、营造舒适的信息密度

如果小组件中信息过于稀疏,那么它看起来不太具有存在的必要;如果信息量太过于密集,则可能让整个小组件显得臃肿密集且难于使用。你需要寻求合理整合内容的方法,确保人们能够立刻掌握信息,尤其是基本的信息,并且可以在此基础上花费更多的时间来查看细节。你可能在更大尺寸的小组件上,用信息图来替代简单的文本,这样也不会让信息过载,但是呈现形式上的改变,会让体验变得更好。

全新的 iOS 14 小组件要如何设计?来看官方设计指南!

6.3、巧妙地用色

丰富漂亮的色彩是非常吸引人的,但是色彩决不能影响用户吸收和了解基本的信息。色彩应该可以作为提升整个小组件视觉属性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它一定不能喧宾夺主,影响内容本身。在 iOS 14 的设计素材中,内置了一系列的系统推荐用色。

6.4、支持深色模式

小组件应该在深色和浅色模式下都看起来非常棒才行。通常,尽量避免在深色模式下,使用浅色的小组件背景并搭配深色的文本,或者在浅色模式下,使用浅色文本搭配深色背景。当你根据使用 iOS 系统内置的语义配色系统来配置背景和文本配色的时候,色彩可以根据你当前的环境,自动匹配。

全新的 iOS 14 小组件要如何设计?来看官方设计指南!

全新的 iOS 14 小组件要如何设计?来看官方设计指南!

当然你还可以借助现成的设计素材来手工配置和选择。详细的使用说明可以参考下面的链接:

Dark Mode(iOS)
Dark Mode(macOS)
About Asset Catalogs

6.5、使用 SF Pro

使用系统字体能够能够让你的小组件看起来非常原生,并且不论是什么样的文本字重、样式,都非常的美观。如果你使用其他的第三方字体,可能很难做到这一点。当然,如果仅仅是在小组件的标题中使用自定义的第三方字体,而正文和其他的文本字体使用 SF Pro,效果也可以做到很棒。具体可以参考下面的规范:

Typography(iOS)
Typography(macOS)

6.6、确保小组件中文本可缩放

确保小组件中文本正确调用字体,而不是被栅格化之后的视觉元素,这样可以让系统内置的 VoiceOver 读取其中的内容。

6.7、使用 SF Symbols

SF Symbols 能够帮助你让符号图标以及 SF Pro 的文本可以正确对齐和缩放。相关的内容可以参考下列规范:

SF Symbols

6.8、提供逼真的占位符演示内容

当小组件在加载相应的数据之后,就可以显示占位符的内容了,但是这些占位符信息应该足够逼真才能帮助用户认识它。将 UI 中静态的框架和视觉化的占位符结合起来就可以创建出可供识别的预览模式。比如使用半透明的条状矩形来作为文本占位符,使用圆环或者正方形来替代图像和符号。

全新的 iOS 14 小组件要如何设计?来看官方设计指南!

全新的 iOS 14 小组件要如何设计?来看官方设计指南!

6.9、为小组件撰写一个简短的描述

小组件的描述能够帮助用户更清晰地了解它的功能。巧妙地使用引导性动词能够更好地帮助用户了解它的功能。比如,「查看当前天气状况和位置」以及「跟踪即将开始的活动和会议」。避免不必要的短语,尽量使用平易近人的表达方式。

7、适应不同屏幕尺寸

屏幕小组件可以缩放以适应不同的屏幕尺寸,除了使用 SF Pro 和 SF Symbols 之外,你还需要控制好小组件的尺寸,确保在每个不同的设备屏幕上看起来都很舒适。

7.1、调整背景图片尺寸匹配小组件

为了确保你的图片素材在最大的小组件上看起来都是不错的,可以尽量按使其按比例缩放来匹配较小尺寸小组件的显示。下面是尺寸规范:

全新的 iOS 14 小组件要如何设计?来看官方设计指南!

7.2、将内容的角半径与小组件角半径匹配

为了确保你的设计和小组件完美的匹配起来,请注意匹配两者的角半径,在 SwiftUI 容器内设置正确的角半径。相关的开发文档看这里:

ContainerRelativeShape

全新的 iOS 14 小组件要如何设计?来看官方设计指南!

7.3、控制边距确保易读性

标准的边距为 16pt,如果你的小组件当中包含有文本、图形等元素,请使用标准边距以避免边缘拥挤导致体验不佳。如果使用图形背景来创建分组,或者有按钮元素,那么你可能需要使用窄边距(8pt)。

全新的 iOS 14 小组件要如何设计?来看官方设计指南!

8、Android 小组件的设计规范

iOS 和 Android 是目前最主流的两大移动端操作系统,其中 Android 平台的小组件出现得相对更早。但是相比于更加统一的 iOS 平台,百花齐放的 Android 第三方定制化的系统,加上相对宽松的开发机制,使得 Android 平台上的小组件设计极度缺乏统一性。

在 Google Design 页面当中,Material Design 的设计规范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比 iOS 更加丰富,但是在小组件设计这一章节的内容,可以用简单粗陋来形容。

设计规范中,相对简单地展示了 Android 小组件的4个常见类别,以及4种常见交互。下面是对 Android 这套宽松简单的设计规范的快速归纳:

8.1、信息展现型小组件

全新的 iOS 14 小组件要如何设计?来看官方设计指南!

信息展现型小组件是将对于用户重要的信息,随着时间推移来呈现,比如时间、天气、运动状况,点击即可带用户跳转到 APP 当中。

8.2、信息集合型小组件

全新的 iOS 14 小组件要如何设计?来看官方设计指南!

信息集合型小组件会显示更多的信息,它专注于两个交互:浏览收藏和打开详细信息。

全新的 iOS 14 小组件要如何设计?来看官方设计指南!

8.3、控制型小组件

全新的 iOS 14 小组件要如何设计?来看官方设计指南!

控制型小组件的功能是在不打开 APP 的前提下,直接触发某些 APP 的功能,比如音乐控制。

8.4、混合型小组件

全新的 iOS 14 小组件要如何设计?来看官方设计指南!

混合型小组件可以将多种功用混合到一个小组件当中。

8.5、Android 小组件的交互

全新的 iOS 14 小组件要如何设计?来看官方设计指南!

Android 小组件通常支持4种交互,一种是滚动浏览,一种是尺寸调整缩放,还有就是导航操作,比如跳转到特定APP当中,最后一种是进行配置调整,比如对组件中的元素进行调整。

单从信息量上来说,Android 系统的小组件设计指南仅仅只是做了最基础的指引,考虑到生态的开放性,这种「放任」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

结语

从 iOS 14 开始,苹果在 iOS、iPadOS、macOS、watchOS 乃至于 tvOS 上的联动与融合,已经变得非常深入了。而 iOS 系统的复杂性开始显露,小组件就是其中的一环。

全新的 iOS 14 小组件要如何设计?来看官方设计指南!

和苹果一贯以来的UI设计类似,它有着开放的一面,但是它的另一面是约束,这种约束很巧妙,比如说深色模式,你使用官方的设计和开发素材,调用官方的组件,能很快实现颇为不错的效果,但是与此同时,你的设计和开发空间也受到了相应的约束。

在 Android 上,小组件可以更为自由地调整尺寸,但是谁都无法准确预知它在某一款手机上,整体的体验是什么样的。这个小组件的边缘会和哪个图标对齐,风格是不是一致的?这种问题在 iOS 14 上很大程度上是不存在的,单尺寸问题就已经进行了极为详尽的约束——它一定会对齐,在体验上几乎不太可能跑偏。

从小组件开始,我们迎来一个更加丰富、复杂的 iOS 系统。

文章来源:优设    作者:陈子木

8 个瞬间提升界面质感的小技巧

资深UI设计者

设计美观、和可用的UI界面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还需要来回多次的设计修改。

经过不断地调整,最终才能产出令客户、用户和自己真正满意的产品。

在这里,我们总结了一些实用的小技巧,这些技巧可以帮助设计师很轻松地改善设计,并为以后的设计实践提供有用的指导。

1. 如果文本看起来很沉重,将颜色变浅

当涉及长篇内容时,大面积的深色粗体字会给人一种沉重感,而且很跳跃。

通过选择类似深灰色(#4F4F4F)这样的颜色可以很容易地解决这个问题,使文字更容易被识别。

2. 字体越小,行高越大

当字体变小时,增大行高可以获得更好的可读性和易读性。

这里介绍两个容易被混淆的概念——行高和行间距:

  • 英文的行高是指上一行的基线到下一行基线之间的距离(红线标注区域);
  • 行间距指的是两行字体之间的距离,也就是上一行的下限线与下一行的上限线之间的距离(蓝线标注区域)。

3. 选择一种基础色,再调整色调和颜色深浅来增加均匀性

设计时不必总是用多种颜色来填充设计。

如果项目允许,只需使用固定的色板,通过选择基础色,然后调整色调和颜色深浅,利用这种简单的方式为设计增加一致性。

4. 突出最重要的因素

通过结合使用字体大小、权重和颜色,可以轻松突出UI中最重要的元素。进行简单的调整即可使用户体验更好。

5. 为了保持一致性,请确保图标具有相同的视觉样式

在设计UI图标时,要保持一致。确保它们具有相同的视觉样式,相同的比重、填充或轮廓。

图标通过视觉手段为用户提供必要的信息,所以保证功能相同的图标元素一致,外观视觉一致。

6. 始终将「行为召唤」放在屏幕上最突出的位置

通过使用颜色对比、尺寸和标签,确保「行为召唤」尽可能突出。

如果可以的话,不要总依赖图标,也可以使用文本标签,以便用户能更好地理解。

行为召唤:透过设计让用户想到要做某种行为,例如提示用户去触发按钮、文本或图片。

7. 为表单错误添加额外的视觉反馈

填写任何形式的表单时,在用户刚进行的操作旁边及时出现一条错误反馈,是一个简单但有用的额外视觉辅助。

8. 突出显示菜单中最常用的操作

设计要在产品内部使用的菜单时,请确保在屏幕上突出显示最常用的操作(如上传图像、添加文件等)。


文章来源:优设    作者:Clip设计夹

共情图、旅程图、体验地图和服务蓝图有什么区别?

资深UI设计者

共情图、客户旅程图、体验地图和服务蓝图虽然分别描述了不同的流程,并带有不同的目标,但它们都是一个组织内部建立共识的重要方法。

设计和研发一款产品通常需要组建一支人员复杂的团队,成员有着不同的背景和经验,他们必须在项目目标,用户需求和行为,甚至是开发组件流程上有着共同的认知。这种共识一般是建立在可视化(通常指的是各种地图)基础之上的。 可视化地图(mapping)可以有效地描述与产品相关各方面的特点和流程。

本文概述了4种常见的地图,它们的特征定义以及应用场景:共情图;客户旅程图;体验地图;服务蓝图

此外,本文将介绍简单的「3步决策法」框架,说明创建这些地图前需要做出哪些关键决策。

共情图

共情图用来帮助团队成员理解用户的心智。

定义:

共情图是一种用来明确表达我们对某一特定类型用户认知/理解的工具。它将用户知识具像化,以便于建立共识;辅助决策。

特点:

  • 共情图被分成四个象限:所说,所想,所感,所做
  • 它展现了产品相关任务的用户视角
  • 它没有时间顺序和先后次序
  • 每一类用户角色(user persona)或用户类型(user type)都有自己独立的共情图。(1:1对应)

为什么用:

  • 建立同理心
  • 对用户类型的对齐和理解

什么时候用:

  • 任何设计流程的初始阶段
  • 对用户访谈做分类归纳笔记的时候

客户旅程图

客户旅程图关注特定客户/顾客与产品/服务的交互。

定义:

客户旅程图是将一个人为了完成与特定业务或产品相关的目标所经历的流程可视化。它用于理解和解决客户需求和痛点。

在客户旅程图最基本的形式中,它首先把一系列的用户目标和用户行为放到以时间轴为主线的框架中去。接下来,以用户的想法和情感来充实框架,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叙述。最后,将叙述凝练成可视化的形式,用来在设计过程中交流观点。

特点:

  • 客户旅程图是与特定产品或服务相关联的
  • 它分为4条主泳道:阶段、行动/行为、想法、心态/情绪
  • 它反映了用户的观点:包含他们的心态、想法和情绪;忽略大多数流程细节
  • 按时间顺序排列
  • 每一个用户角色者用户类型都有自己独立客户旅程图。(1:1对应)

为什么用:

  • 准确定位客户旅程图中激发用户快乐或导致痛苦的触点(touch points)
  • 打破壁垒,建立一个共享的、在整个组织范围内具有广泛共识的客户旅程
  • 将旅程中关键触点的所有权分配给团队内部

什么时候用:

在设计过程中的任何时候,作为整个产品设计周期中团队的参考点

体验地图

体验地图涵盖了跨用户类型和产品的客户旅程图。

定义:

体验地图是对「一般人」为了完成一个目标经历的整个端到端的体验可视化呈现。这种体验与特定的业务和产品无关。它用于理解一般人的行为(这与客户旅程图不同,客户旅程图更具体,更加关注与特定业务相关的内容)。

特点:

  • 它并不和特定产品或者服务相关联
  • 它页分为4条主泳道:阶段,行动/行为,想法,心态/情绪
  • 它提供了普通人(a general human)的视角;它不是一个特定的用户类型或产品/服务
  • 它按时间顺序组织和描述事件

为什么用:

  • 理解普通用户的行为
  • 建立(与产品或服务无关的)体验基准理解(a baseline understanding)

什么时候用:

  • 在客户旅程图之前,便于理解普通用户的行为
  • 将多种体验(与产品和特定用户无关)融合到一个可视化视图里

服务蓝图

与客户旅程图相似,但服务蓝图会以员工为中心。

定义:

  • 服务蓝图将不同服务模块(人、产品(实物类产品或者数字化产品均可)和流程)之间的关系进行可视化呈现。这些模块直接与客户旅程图中的特定触点联系在一起。可以将服务蓝图作为客户旅程图的第二部分。
  • 与客户旅程图类似,服务蓝图在涉及许多服务相关产品的复杂场景中很有用。服务蓝图是全通路、多触点、或者需要跨职能工作(即多部门协作)的一种理想方法。

特点:

  • 它与特定的服务相关联
  • 它分为4条主泳道:客户行为,前台操作,后台操作,支持过程
  • 它反映了组织机构的视角:
  • 以服务供应商和员工为中心
  • 忽略大部分客户细节
  • 它按时间顺序和层级划分的

为什么用:

  • 发现组织机构中的弱点
  • 识别可优化的机会点
  • 建立跨部门协作关系
  • 打破孤岛,建立一个共享的、在整个组织范围内认可「如何提供服务」的广泛共识

什么时候用:

  • 在做好客户旅程图之后
  • 在做组织架构或流程变动之前
  • 在内部定位断点或设计漏斗时

3步决策框架

在绘制地图之前(无论上面哪一种),必须做出如下3个关键决策:

决策1:现状 vs 未来

第1个决策涉及到可视化地图中「行为」和「状态」的描述:它们反映的是当前状态还是理想状态?

现状地图(Current mappings)是基于真实的「当下」状态制作的地图。如果目标是识别和记录现有问题和痛点时,这种方法比较理想。用现状地图有助于分析研究结果,亦或是围绕数据验证问题在团队内达成共识。

未来地图(Future mappings)是基于用户类型、体验、或者未来的服务架构的一种「理想」状态制作的地图。未来地图有助于重塑或构想一个用户或者体验在未来的感受。未来地图可以为你理想中的产品或者服务设定一个基准或者目标。

决策2:假设 vs 研究

该决定取决于将用于构建地图的输入类型。

假设型地图(Hypothesis mappings)是基于团队或组织机构中对现状理解的累积。这种方法很好,可以合并多个已知的团队视角,并建立一个研究计划(基于假设地图中出现的差异),进而成为迈向更具高保真度的和研究型地图的基础。

研究型地图(Research mapping )是基于数据导向的,这些数据是为构建地图而专门搜集的。如果有充裕的时间和资源用于制定研究计划,那这种方法是最好的。虽然这是建立地图的最佳方式,但是它需要大量时间和的投入。不管从哪里开始,你的地图都应该是可以迭代的,并不断把新的发现更新进去。

决策3:低保真 vs 高保真

这个决策关系到最终可视化地图呈现的质量。

低保真地图(Low-fidelity maps)往往未经打磨,通常以灵活、粗糙的便签制作。低保真地图在流程的初始阶段是最好用的。低保真地图意味着很少的投入或创造工作,并且使人们能够根据需要进行协作、修订和更新。你可以使用便签(直接贴在墙上或者像Mural.co这种数字化的工具)或者协作的excel表格进行制作。

高保真地图(High-fidelity maps)是经过细致打磨的,通过数字化创建并看起来更像是成品。高保真地图最适合创建需要在团队多人之间分享的地图。高保真地图很容易理解,但是因为看起来是「成品版」,所以不够灵活。这种地图一般是数字化的格式,便于传播。

结论

所有的用户体验类地图都有2个好处。首先,创建地图的流程促进了沟通交流,并建立一致的心智模型。其次,由地图产生的共享内容,可以在你的团队、织机构或者合作伙伴之间使用,以传达你对用户或服务的理解。地图也可以随着团队的成长,为决策提供依据。

选择A地图而不用B,并不会导致项目失败或者保证项目成功。理想的状况下,你应该根据需要,在项目的不同阶段使用这4种地图的不同组合,以便深入了解你的用户和组织。

文章来源:优设    作者:UXRen

为什么很多设计大神都喜欢用斜线排版?

资深UI设计者

线是平面构成的三大要素之一,在各类设计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而其中的斜线更是设计师非常喜欢的元素,相比水平和垂直的线,斜线更特别、更具动感,下面我们来看看斜线有哪些主流且强大的用法。

区隔信息

区隔信息是斜线最常见的用法,通常用来区隔左右、左上和右下两部分的信息,用斜线区隔的内容不需要对齐排列,这样看起来更灵活一点。

在海报设计中就经常用斜线来区隔年月日等日期信息。

切割元素

很多简单的元素完整呈现出来时会显得很普通,这时依据斜线将其切割可以增加设计感,即切除元素的局部,只保留元素剩余的部分以及斜线,元素被切割后的不完整性会增加元素的独特性和神秘感,所以更容易让人眼前一亮。

PS:切割的时候要注意保留元素的美观性和识别性。

装饰

由于斜线具有一定的动感,通过重复排列后又具有节奏感,且线本身占面积比较小,不会对画面造成太大干扰,所以很适合用作装饰元素,斜线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来起到装饰作用的。

1. 增加动感

一些以文字为主且文字是水平或垂直排列的设计,可能会因为太过常规或缺少对比而缺乏动感,这时在文字周围增加一些平行的斜线,使其与主体形成方向对比,就可以大大提升该设计的动感。

2. 增加氛围

比如在一些促销设计中,如果画面中缺少装饰元素的点缀,那么促销的氛围也可能会有所欠缺,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可以通过增加斜线来改善,这里使用的斜线可以有粗细和颜色的变化。

PS:斜线的方向要统一。

3. 增加细节

比如很多画面的背景太单调,我们就可以把重复排列的斜线放进背景里做底纹,这样的背景感觉更丰富,而且用斜线做底纹不会对主体造成太大干扰。

PS:把斜线排成一个圆,具有不错的装饰效果。

平衡

在排版时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比如我们想采用某种形式排版,但由于缺少内容或图片轮廓有限制,所以这么排会引起版面的失衡,这时可以用斜线来填充空白,以达到版面平衡的效果。

创造形式

由于设计的版面通常都是矩形的,以至于斜线天生就显得比较特别,所以在设计中合理的使用斜线可以增加其设计感。

例如下面这张海报作品,如果没有中间的斜线它也会是一件不错的版式作品,但是有点常规,所以设计师用一根斜线穿过整个画面,打破了这种常规,给这件作品带来一种不一样的感觉。

PS:贯穿画面的斜线不能影响文字的识别性,且不能从人物的脸部穿过。

总结

最后总结一下,斜线的主要功能有:区隔信息;分割元素;装饰;平衡;创造形式。光说不练假把式,大家在排版时记得多尝试一下斜线。


文章来源:优设    作者:葱爷

看似简单的线框图设计,这7个要点必须知道!

资深UI设计者

在这里,我们将研究设计中最简单、因而常常被低估的活动之一,即线框图的设计。了解什么是线框图,为什么需要设计它们以及如何充分利用线框图。

什么是线框图?

线框图,也称为页面示意图或屏幕蓝图,是展示网站或产品框架的视觉指南:

  • 设计:线框图常用在考虑用户需求的情况下在页面上布置内容和功能。
  • 开发:添加视觉设计和内容之前,在开发过程早期使用线框来建立页面的基本结构。

线框图的主要目标是向团队和利益相关者展示产品将包含的页面和组件,以及这些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为什么需要设计线框图?

1. 帮助团队评估和完善工作范围

线框图允许设计师快速创建产品的视觉表现,方便后期修改;

帮助设计师向团队展示应用程序具有的页面元素和控件,以及所有元素如何进行交互。

2. 让团队所有成员参与产品设计

线框图的使用允许设计师和开发人员在早期阶段共同参与讨论设计,在开始进行视觉设计之前就提供反馈和更改建议。

这样有助于使设计过程快速迭代,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3. 方便快速演示

从客户和利益相关者那里获得快速反馈是设计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需求的来回变化。有了线框图,可以使这个过程更有效,修改原型比修改线框图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4. 进行用户测试

线框图可以帮助设计师从潜在用户那里获得有用价值的反馈。同时浏览线框比读取规范要快得多,还有助于减小与预期效果的差异。

线框图实际应用

为了获得最好的结果,为下一步的 UI 打下坚实的基础,需要遵循几个简单的规则:

1. 颜色的使用

如果在线框图中使用丰富的配色,可能会分散观者的注意力,并使更新变得更困难。

但在某些情况下,使用颜色突出显示特定组件是合理的。例如,可以将红色用于错误状态,将蓝色用于注释等。

2. 使用简单的组件

线框图并不包含全面设计和详细说明的组件。相反它们应该设计的相对简单,让团队成员更容易识别。

为组件添加细致的阴影、粗细描边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不是很实用。

3. 保持一致性

在所有线框图中,类似的组件必须看起来相同。如果相同的组件看起来不同,开发人员可能会质疑它们的功能是否相同,甚至会因为设计不同而增加估算时间。

在处理线框图时,记住一个简单的规则:保持一致,避免造成混淆。

4. 使用真实内容

我们会常看到UI/UX设计师没有在线框图上添加真正的内容,而是重复使用同一些文本。这是很少有设计师意识到的普遍错误。

内容真实与否会影响接下来的设计。如果使用不真实的内容,UI设计中文本的数量多少和排布方式都要再调整。

真实内容能给线框图增加价值,更好地解释上下文。

5. 使用注释

设计中可能会遇到某些解决方案无法直观地加以说明的情况,例如某些控件背后的逻辑,因此开发人员可能会对它们有疑问。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提供注释来解释其背后的逻辑。这样,你的团队就会理解你的解决方案,你就不需要花时间再讨论它们。

6. 线框图程度

线框图应该选择低保真还是高保真,没有严格的规定,取决于项目的具体要求。

硅谷知名作家埃里克·莱斯认为,如果不能带来价值就不需要做额外的工作,从基础做起,然后根据需要添加细节。

7. 将线框图延伸到交互原型中

在使用不同产品时,有一些简单而通用的交互,也有一些交互相当复杂。

在线框图不足以说明复杂性的情况下,可以将线框图扩展到交互原型中,而不必写冗长的注释并花大量时间进行解释。

总结

将线框图结合到设计过程中,为我们所用:

  • 帮助团队获得更的项目估算;
  • 让所有团队成员参与设计流程,避免影响开发过程的错误;
  • 提前向客户、利益相关者进行演示,以尽快获得反馈,节省开发不良解决方案的时间。

     文章来源:优设    作者:Clip设计夹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如果奥斯卡有最佳电影海报奖?

资深UI设计者

一张海报优劣与否,见仁见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

所长经常听到设计师们为一张海报唇枪舌战。但无论审美或者风格如何独特,一张优秀海报都有基本的评判标准,可能是画面美,也可能是准确传达电影内容。本期我们来看看国外的设计师是如何评判一张海报的优缺点。根据文章内容,所长也为大家精选了同类型的海报,美图共赏。

(文章来源The Glantz 工作室, 设计师Rebecca/佚名,下文分别简称R和E)

说到奥斯卡,每个人谈论的都是最佳影片,那最佳海报呢?

The Glantz 工作室在最佳影片提名中投票选出最爱的海报,并邀请团队中高级设计师解读电影海报的优势与劣势。这些被选中的海报都有四个重要的组成,分别是引人注目的标题、字体组合、画面、构图。优秀的海报使我们能更贴近银幕上的故事。借第90届奥斯卡奖提名作品我们来谈谈优秀电影海报设计的几大特征。

《华盛顿邮报》设计 BLT Communications

R:这是我最喜欢的海报。

E:我觉得很简约,但是画面丧失了平衡感。

R:我不同意,画面顶端的名字和底部的人物保持了平衡。

E:也许是缺少对称整齐的感觉。

R:我反而喜欢这种不对称。我没有看过这部电影,通过海报我能感受到电影的情绪,因为不对称的画面带来了不和谐的感觉。重复的楼梯和这种压倒性的视角,都告诉主角在面对复制的局面,有很多困难需要跨越。

E:别忘了细节,极简的字体排版和楼梯的纹理形成平衡感。是一张有趣的海报。

△ 《华盛顿邮报》海报

《水形物语》设计 James Jean

E:太美了,聚光的感觉非常吸睛,细节很多。乍看会忽略背景,随着深入观察会感受到画面层次感鲜明。

R:光线很美,看到他们在拥抱就知道是个浪漫的故事。在深海之下的拥抱浪漫到不真实。

△ 《水形物语》《热带雨》海报

《三块广告牌》设计 BOND

R:风暴将至,厄运降临的画面意向和配色,暗示将要发生一些事情。画面通过风暴来体现电影发生的地点,三块广告牌在画面底部,并不明显。电影logo的设计很精彩,我们从未在其他海报上看到过,字体颜色和夕阳的颜色有连贯性。

E:我同意Rebecca。这张海报用场景来表现冲突感,很简单但是装饰性极强的排版。

△ 《灯塔》《流浪地球》海报

《敦刻尔克》设计 Concept Arts

E:海报给人不安的感觉。

R:中心对称很平衡

E:平衡感和逆光,战争发生当下的混乱。

R:当你在看海报上的人物,你也能跟随着他的视角,直面战场,是诺兰导演的风格。

E:海报底端高亮的宣传语「由《黑暗骑士三部曲》《盗梦空间》《星际穿越》导演指导」,以暗示这部电影与诺兰的电影是同级别大片。

△ 《1917》《血战钢锯岭》海报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设计 N/A

R:有点独立电影的感觉。

E:海报选择的人物状态很打动人,画面中心对称。但是海报上有太多辅助信息和版权印,有点干扰主题和画面层次。手写的标准字和人物可以再向上移动,不会被底部版权信息干扰。

R:这是一部小体量影片,不像《华盛顿邮报》有知名度高的演员可以作为影片买点被设计在海报上。《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的海报更专注在人物状态和排版设计。

△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一个明星的诞生》《燃烧女子的肖像》海报

《至暗时刻》设计 Empire Design

E:人物形象和透明度都做的很好。

R:看到海报就确切知道电影将要讲述的故事,角色的状态和海报上的「大师之作」四个字,这就是电影的全部。画面底部淡入的人像让画面更有层次感,人物形象也变得立体了。

△ 《悲梦》《波西米亚狂想曲》《小丑》海报

《逃出绝命镇》设计 LA

E:海报的构图很特别,用碎片化的方式展示了剧情,暗示了故事发展。所有人物都沿着玻璃的痕迹相交然后被打破。唯一的缺点是右下角的字体排版太拥挤。

R:海报信息量很大。

△ 《玻璃先生》《贴身保镖》海报

《伯德小姐》设计 BLT Communications

R:故事发生在天主教学校,电影标准字有宗教的感觉,让观众对电影有基本的了解。人物形象的选择能让人感受到这个女孩的性格。

E:海报顶部的人物名字有不同颜色,像教堂的彩色玻璃窗,很微妙。

△ 《只是丢了手机》《送我上青云》海报

《魅影缝匠》设计 Midnight Marauder (绘画 Tony Stella)

E:水彩效果很美,人物很传神,人物腿部有点混色,使画面底部尤其是双腿变得不清晰。字体和排版很古典。

R:使我想起一些基于插画的经典电影海报。

△ 《魅影缝匠》《小姐》《春潮》海报

最佳海报将会是…

如果奥斯卡邀请我们工作室评选最佳海报,我们的答案是《华盛顿邮报》。这张海报符合优秀海报的四个构成。虽然我们看好《华盛顿邮报》,但还是坐等最佳影片花落谁家。

看了这期内容后,能否在奥斯卡级别的海报上找到一些共性呢?今后所长还会定期搬运新鲜有料的好文分享给大家。

文章来源:优设    作者:影视物料研究所

蚂蚁森林体系对支付宝的增长价值

资深UI设计者

支付宝通过蚂蚁森林游戏,巧妙地和用户生活场景结合,用体系设计牵引支付场景延伸,形成行为路径闭环,为支付宝储存强大能量,同时促进更多人主动参与,实现了自己的商业价值。

背景

6月5日世界环境日,支付宝公布了“让环保流行起来的”公益项目——蚂蚁森林的”成绩单“:截至5月底,蚂蚁森林参与者已超过5.5亿,累积种植和养护种树超过2亿棵,种植面积超过274万亩,相当于2.5个新加坡累积碳减排1100万吨,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不言而喻。

尽管支付宝作为线上线下综合性的生活工具平台,其最核心的功能依然是支付,尽管切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生态构建已经越来越完善,但某种程度上,其工具属性就难逃需要则临幸,不需要就躺在手机里的原生命运。而不断累积巨大用户体量和高活跃和留存的蚂蚁森林就是支付宝改变命运的重要抓手之一。

蚂蚁森林就像飞轮一样,通过体系设计牵引支付场景延伸,形成行为路径闭环,为支付宝储存强大能量;加上高频使用,品牌效应,社交粘性等形成惯性闭环推动,给支付宝生态注入源源不断的增长力量。

一、留存价值

在AAARR模型【获客——>激活——>留存——>收入——>传播】的流量漏斗中,激活看首次,留存看持续。

激活:引导用户首次产生有价值的行为

支付宝的核心功能是支付,因此激活是指促使用户使用支付宝进行支付的相关行为。

【注册】——>【登录】——>【……】——>【支付】;便完成了一次激活。

蚂蚁森林是支付宝的扩展附加功能,不存在支付相关性,是在核心支付功能支付之外,支付流程路径也不经过蚂蚁森林。相比能对激活环节起作用的,如指纹支付精简支付路径,降低操作成本;花呗有钱有红包激励引导用户选择……蚂蚁森林在激活环节对支付宝产生的价值是非常有限的。

留存:让用户长期活跃,持续产生有价值的行为

对于支付宝而言,留存是让用户更高频地,更长时间地用支付宝进行支付相关的行为。

蚂蚁森林能量尽管定义是由绿色低碳行为产生,实质能量闭环对应的是用户的打开支付宝APP进行的各种行为闭环,每一个环节都涵盖了大量的线上线下支付行为。

长此以往,良性循环的闭环培养了用户的收取和消费能量的习惯,培养用户支付行为选择支付宝的行为,即让用户对“蚂蚁森林”【上瘾】,强粘性留存,用户量和支付额随着行为增长而增长,自然给支付宝带来增长。

Hook上瘾模型由《上瘾》的作者尼尔·埃亚尔、瑞安·胡佛提出的,主要是如何让用户对产品“上瘾”,也就是让用户养成使用习惯的四大产品逻辑,包括四个要素:触发(Trigger)、行动(Action)、奖励(Reward)、投入(Investment);下文将从产品设计的角度糅合上瘾模型来浅析蚂蚁森林体系设计对支付宝带来留存的持续提升而助力支付宝增长价值。

二、蚂蚁森林体系的上瘾机制

1. 核心驱动:戳中痒点——改变世界的公益理想

若缺失了驱动能量,能量飞轮就无法启动。对于蚂蚁森林体系和支付宝核心功能设计最本源的驱动力就是人心向善的公益理想。它对于人来说,不是刚需,也不是痛点,而是“痒点”。

痛可忍,痒难忍。一旦挠起来就停不下来,越挠越想挠,满足愉悦还充满期待。

梁宁老师在产品思维30讲中定义痒点为满足用户虚拟自我,即想象中的理想的自己。

每个人都有一个英雄情结,比如保护环境,改变世界的美好理想。蚂蚁森林从能量累计虚拟种树到实地种树公益行动有国家权威背书,有真实的中国引领推动地球植被面积改变见证。

每个人都做了一点点,每天做一点点,如此世界终将因我们而改变的理想会内化成价值观持续影响人的行为。蚂蚁森林中能量产生是用户日常行为,无需付出多余成本,执行门槛低,路径简短,以此便能做公益参与其中,内驱持续付出,时间见证改变,当中获得强大的价值认同感和荣誉感,原本存在于虚拟自我的理想得到实现。

2. 用户激励:能量机制设计——链接支付宝线上线下生活场景

有了核心内在驱动,行为也并非自然而然,毕竟这个丰富的世界,有太多的选择太多的诱惑,因此必须标的明确地驱动用户选择并完成产品所期望的行为,同时也满足用户的预期。

用户行为激励公式:行为=动机*能力*触发

蚂蚁森林行为A:收能量=想种树 * 点一下 * 能量球10g

支付宝行为B:支付行为=想获得种树能量选择支付宝 * 已经开通了支付宝指纹支付 * 线下有支付宝付款码

习惯=行为*频率

只要赋予行为一定的频次,让用户重复完成并获得反馈,就有机会让用户把这个行为固定为习惯。

蚂蚁森林的能量机制等同于其他产品积分机制,积分激励=能量激励。

如前述,蚂蚁森林的能量闭环,其中收取能量和消耗能量对应行为蚂蚁森林内完成,而能量产生依赖于用于通过支付宝平台进行的各种场景下的行为。

通过能量产生和消损机制的设计,将能量作为媒介,将蚂蚁森林与支付宝打通,蚂蚁森林的能量闭环对应着支付宝用户核心该行为路径闭环。

(1)种树攻略引导

用户可以通过阅读种树攻略了解通过碳减排,碳汇量科学算法得出的能量生成消损机制。攻略自带引导性质,引导用户行走捐,线上线下支付,车票电影票,生活缴费,无纸化办公等等”支付宝行为“,覆盖了用户的工作娱乐生活;链接用户各种使用场景,服务于用户。

对用户没有任何参与门槛,正常的生活行为无多余付出,获得能量便是获得额外的奖励一样被激励。

种类繁多的能量获取方式,打通线上线下,链接多种场景,为支付宝,为阿里系的拓展新功能和产品实现无缝打通的引流。

(2)延时惊喜设计

考虑工具用完即走的场景特点,产品设计行为后经过一定时间周期后方可收取能量的延时满足设计。即不影响用户支付行为,又同时留给用户”能量生成过程”等待,当收获时收获惊喜,获得满足感更高。

结合这种延时设计,避免用户遗忘,消息推送机制的设计也恰到好处。后台推送能量生成消息提示收取,或者能量被偷提醒等,也供用户主动设置能量收取提醒。

于是就有了”每天叫醒我的不是梦想,而是收能量“,助力养成用户收能量习惯,也就养成了打开支付宝的习惯,助力支付宝与用户生活习惯强相关。

(3)游戏化收取能量

为更好的吸引用户,增加能量收取消损的趣味性,蚂蚁森林打造了类牧场宠物养成类游戏——虚拟种树。

用户深谙养成游戏之道,点击能量球便可享有收入囊中的财富满足感。能量来源和数字设计清晰量化低碳行为产生的能量获得,浇灌能量树木长大。用户游戏过程不断被强化能量与支付的关系:支付能带来能量——为了获得更多能量——用户会增加支付宝支付的频次。

而最具吸引力的,与大多数养成类产品不一样的是,蚂蚁森林的虚拟种树达到一定的能量级别时可以种真树,还能种不同的树。这种虚拟与现实的趣味与跨越,持续刺激用户的拥有和参与感,沉浸于蚂蚁森林的能量循环,也就给支付宝带来持续的用户活跃和高留存。

3. 丰富奖赏:行为上瘾——确定性满足感依赖

上瘾是对行为或行为反馈对应的确定性满足感的依赖,依赖又自然带动心甘情愿的持续付出。

而蚂蚁森林每个重要用户行为节点的设置都在用户内心建立起强大的确定性,无论是安全感,占有欲,价值认同感,荣誉感得到的满足都内化驱动行动,并能带来持续投入进而依赖成瘾。

(1)行为即能量确信

蚂蚁森林种树攻略中明文定义了能量机制体系里面各种低碳行为能获取的能量值,明确定义的规范让用户为了获得能量而执行的低碳行为更加笃定,在规则下付出一定有相应收获的确信,安全感得到满足。

(2)获取能量延时满足

低碳行为后经过一定的时间周期便可以看见并收取产生的能量。用户能收取自己行为产生的能量,还能不受约束的偷取别人的能量,又能通过各种方式获得能量罩防止他人偷取;自我财富占有并牢牢掌控得到满足,还收获“意外”的财富的窃喜感;

(3)丰厚多样奖励

  1. 虚拟成就奖励——虚拟环保证书,虚拟道具,装扮
  2. 真实公益奖励——能量达标即可领对应树种,云植各种树,实现公益理想
  3. 荣誉奖励——能量排行榜展示好友圈名次,满足自我荣誉

蚂蚁森林不仅让用户获得的是虚拟财富占有的满足感,同时以其高逼格的碳账户内核,通过实景相册展示树木的成长和绿植面积的变化等等。

通过绿色能量连接,虚拟与真实挂钩,虚拟变成现实的设计,让用户确信真的能参与到环保公益中,获得崇高价值认同感,促进用户持续地对追求美好追求公益理想,便是持续驱动支付行为,驱动支付宝增长。

4. 全情投入:透析人性——轻社交互动玩法

激活用户的社交属性,通过加好友,合种树等实现能量在人与人之间的流动和张力,形成用户行为的外在激发和持续驱动。

(1)线上互动闭环

1)邀请好友可获得能量罩奖励,保卫能量 ——> 老带新,一起玩 ——> 用户裂变,拉新促活

2)加好友可偷能量实现快速增长能量,加速种树 ——> 命中占便宜人性小心理,切中偷者用户爽点,同时激起被偷者情绪变化,影响用户决策 ——> 愉悦爽感和愤怒叫屈都会增加用户与能量的情绪链接,从而更加沉浸与蚂蚁森林种树游戏。

3)好友圈能量排行榜 ——> 利用用户的竞争心理,刺激胜负欲。为了排行榜更前促使用户更频繁产能量,收能量,偷能量,于是打开支付宝的频次更高。

(2)培养合种忠诚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合种树设计,让蚂蚁森林有了温度,我们一起种的,是树,更是爱。有爱,便有责任,便有忠诚。

蚂蚁森林的设立爱情树,亲情树,友情树,提供机会让用户与爱的人一起种树,赋予一棵树更多的意义。还有明星公益林,大IP公益林运营结合,给用户提供集体归属入口。配合精准运营,让用户产生情感共鸣。轻社交自带自传播属性,邀请好友参与达到拉新。

合种促使真实人际关系牵引形成隐形绑定,用户互相鼓励监督一起为种树努力。人与人关系黏合促成人与产品的黏合,人对关系的忠诚转化成人对产品的忠诚。相互督促,相互影响,都希望早点种下树,自然促使使用频率增加,增强产品粘性,留存自然得到提高。

当用户对蚂蚁森林投入了时间,精力,甚至情感,无形中,离开蚂蚁森林的代价就越大,即对蚂蚁森林,对支付宝来说,用户流失的门槛就提高,流失小,留存就大,促进与支付宝持续的使用。

三、总结

综上,最后以蚂蚁森林体系与支付宝链接的增长闭环图总结;

罗里吧嗦几千字,不如直接上一个图:

文章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作者:JoDy

用一篇超全面的文章,帮你掌握服务设计思维

资深UI设计者

在当前的行业背景当中,设计师了解交互视觉就足够了么?NO!JDCD今天带来服务设计思维,分享好的设计将具备哪些技能点~

为什么UED要加入服务设计思维

随着整个行业的融合和发展,设计师职责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线上线下的融合,设计的链路也越来越长。一个优秀的设计师,不仅要懂得视觉、交互,还要懂产品、运营、用户研究等。

因此设计师输出的产物不再是单一的设计稿,也许是一个优化的建议,一个方向的描述,或者思路的呈现等等。好的设计师应该是在全链路的各个环节,都能够有的放矢的输出对业务有价值的产物,并最终推动业务达成目标。

今天我们来聊聊服务设计思维~

什么是服务设计

服务设计作为一个融合性的学科,通过对人、物、行为以及环境和社会之间系统关系的梳理,以用户为中心,围绕用户重新规划组织资源,促进组织运作,提高员工效率,最终提升用户的体验。

概念读起来有些生硬,我们简单来说:

首先举个经典的栗子~

如果您想喝咖啡,有两家咖啡店挨着,咖啡味道一样,价格一样,你会选择哪家咖啡店消费呢?理由又是什么?同样的两个咖啡店,要做一款店面销售APP,我们来看看两家咖啡店是如何做的~

咖啡店A的做法:

召集设计师埋头苦干了几个月,然后交付给顾客,结果顾客在这个APP里并没有得到想要的。

咖啡店B的做法:

与顾客交谈,做研究和调研。观察顾客们在喝咖啡前、喝咖啡时、喝完咖啡后都做些什么,并据此画出用户体验地图,找到他们在体验地图中的高潮和低谷点,以此找到服务的机会点,再开始寻求解决方案。

同时,团队找到利益相关者,比如店员,听听他们平时遇到的问题,听听创始人对咖啡店最初的愿景,还有市场团队、供应商等人…这些利益相关者们在一起开一个工作坊,他们确立明确的商业目标,开始设计出一些概念,并且向已有的顾客做测试分析。他们做了技术分析,并绘制了服务蓝图,确保中后台系统能支持概念的落地,他们设计出了顾客喜爱的APP。

以上两家咖啡店的案例呈现中,用户接触到的服务产品最终使用效果则大相径庭。对于咖啡店的客户来说,咖啡店B就是做到了服务设计。

为了加深大家理解,再举个例子~

假设你家灯泡坏了,你要换灯泡,需要个梯子。

此时产品设计的工作就是设计这个梯子,怎么样才能轻便好用,美观大方。但是服务设计要做的是思考需要个梯子换灯泡这个需求,或者是灯泡坏了需要修这个需求,基于这个需求/问题,服务设计给出的解决方案可以是:

你需要一个梯子,但不需要在家里备一个

  • 有一个平台可以提供租用梯子,按小时计费。
  • 社区(物业/社区自治组织)提供租/借的梯子(共享基础工具)。
  • 梯子分享平台,我用了你家的梯子,你可以用我家的电钻。

你不需要一个梯子,你只想修好你的灯泡

  • 买灯泡的时候便附带了修灯泡的增值服务
  • 处理修灯泡等杂事的人员雇佣平台
  • 你平时在社区做义工,此时也会有社区义工前来帮你修。

以上这些方案如何选择,如何完善,谁来买单?谁来运作?具体实现方式、传达方式,包括产出方案,都是属于服务设计的内容。

服务设计五大原则

为了更好的应用服务设计,设计师们需要了解服务设计思维的基本原则,并在打造服务时,聚焦服务设计思维的原则。辅助一些工具、方法去支持和实现原则基础上的服务设计。

1. User-centered 以用户为中心

以用户为中心,服务需要从用户的眼睛来看世界。无论是服务还是产品,其本质最终都是为了解决用户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始终贯彻以用户为中心的思想,这是我们所有工作的基础。

工具1:用户画像

在产品开发或创建服务的早期阶段,需要首先明确:用户是谁?他们的需求是什么?为什么会选择我们的产品?理解用户的第一步是创建用户画像。

用户画像基于群体的真实信息,由多维度数据组成,整合所有用户群体信息的集群。除了人的自然属性,用户画像也会含有如生活习惯、行为特征等人的社会属性。汲取真实的,具有共同点的用户信息,作为多维度数据。

这类数据最终可以代表一类用户群体。用户属性在一定情况下可能发生改变。

例如,因工作原因更换居住地,饮食习惯的改变,网购习惯从化妆品变为母婴用品等。用户画像是动态变化的过程,需要不断迭代管理用户画像。

工具2:典型用户

典型用户又被称为「真实虚拟人」(real fake man),因为尽管人物是虚构的,但它背后的动机和需求是真实的。

典型用户越具体、特征越详细,我们想要获取的那个「终极用户形象」就会越清晰真实!明确典型用户和使用场景的关联,避免孤立使用典型用户,脱离用户场景。

我们通常将典型用户档案打印成板或海报,方便整个团队分享。复杂产品或服务的典型用户会有多个,代表多种不同类型的用户。

比如,网购平台的典型用户从职业和年龄的维度,可能会有商务精英、职场小白、在校学生、空巢老人、全职太太等。

△ 图片摘自:《服务设计驱动的革命:引发用户追随的秘密》

工具3:同理心地图

同理心地图通过多维度(所想、所感、所听、所看、所说)描绘更加生动的用户形象,便于跨领域团队建立对目标用户的同理心,从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洞察。

同理心地图可针对特定用户群来描述:用户的想法和感觉(think&feel)。

  • Hear-用户听到了什么。
  • See-用户看到了什么。
  • Say&do-用户说了什么和做了什么。
  • Pain-用户的烦恼与痛苦。
  • Gain-用户真正想要的东西与价值。

使用这个工具的关键在于要有同理心,框架只是辅助思考。同理心不是与生俱来的,但可以训练得到。培养同理心的最好方式是带入真实情境中,用身体与大脑去参与、模仿和感受。

△ 图片摘自:《服务设计驱动的革命:引发用户追随的秘密》——同理心地图以妈妈使用冰箱为例

工具4:影子计划

影子计划即像「影子」一样伴随用户进行观察,是对用户体验产品/服务的结构化观察,主要用于新产品/服务的消费者研究领域,通过观察用户使用某些产品或服务时的情绪、肢体语言、节奏、行为模式和时间等信息来全面了解用户。

工具5:AEIOU观察框架

AEIOU是整理观察记录的框架工具,通常会在观察时使用表单直接记录,可以和影子计划结合使用。

  • A-活动activity:人们为实现某一目标而实施的一系列行为。
  • E-环境environment:活动发生的场景。例如周遭环境的属性、功能、特点、氛围。
  • I-互动interaction: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空间,或者人与数字之间的互动。
  • O-物品object:涉及物品。环境里有哪些物品?和用户活动的关联是什么?
  • U-使用者user:用户

△ 图片摘自:《服务设计驱动的革命:引发用户追随的秘密》

2. Co-creative 共创

服务设计所解决的是一项复杂的问题,它没有正确的答案,只有最优解。如何找到最适合路径?让服务提供者和使用者以及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设计和创造的过程。借助不同背景、不同职能的人不同维度的思考,共同探索最优解。

共创,无疑是服务设计最佳的工作方式。

工具1:疯狂发想法

人与动物或最好的人工智能之所以不同,是我们人类具备将「是什么」(what is)引导至「如果什么,将会怎样」(what if)的能力。疯狂发想法就是给挑战一个不同的前提,在这种背景下思考更多的解决方案。

△ 图片摘自:《服务设计驱动的革命:引发用户追随的秘密》

工具2:头脑风暴图

如果您的思路还没有被充分打开,还有另外一种常用的方法可以帮你拓展思考,那就是头脑风暴图。

头脑风暴图有九种角度的思考方案:替代法、借鉴法、逆向法、组合法、改进法、拓展法、消除法、转换法、重组法。

△ 图片摘自:《服务设计驱动的革命:引发用户追随的秘密》

工具3:世界咖啡

世界咖啡的主要精神就是跨界。不同专业背景、不同职务、不同部门的一群人,意见互相碰撞,激发出意想不到的创新点子。人们很容易被自己的专业和经验所限制,公司也很容易被既定文化或价值观所限制,同构性越强,越不容易产生新的点子。

世界咖啡让参与者从个人固有风格、学习方式和情感智商等维度中解放出来,用新的视角看世界。

△ 图片摘自:《服务设计驱动的革命:引发用户追随的秘密》

工具4:DVF筛选法

共创最后一个步骤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是筛选,在众多的概念中发现真正的沧海遗珠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我们可以从用户、商业和技术三个维度来筛选概念,即DVF筛选法。

Desirable用户合意性,Feasible运营/技术可行性,Viable商业可行性。

△ 图片摘自:《服务设计驱动的革命:引发用户追随的秘密》

3. Holistic 整体性

用户体验就像一场有计划、有组织的精心设计的演出:它有高潮,也有低谷,它环环相扣地在讲述一个故事,而用户就身在其中。把握用户的情绪和服务的节奏尤为重要,更重要的是由点及面地全局思考,保证这个故事的整体性。

工具1:用户体验地图

用户体验地图梳理了典型用户从初次了解服务到形成契约关系的完整过程,站在用户的视角再现用户场景和服务流程的体验感受。

此工具很实用,下图是以一次部门内部设计分享演讲为例,站在听众的角度设计演讲的节奏、内容、互动等,关注听众的感受,才能让这次分享演讲达到想要的效果。

工具2:场景卡

场景卡用于描述不断重复发生的问题,其作用在于从场景中获得洞察,以及未来服务的机会。它和用户体验地图的区别是它专注于单一的场景,可以更细微地了解用户处境。场景卡经常和用户体验地图搭配使用,用来展开思考重要触点,甚至有时会融入用户体验地图中变成一部分。

△ 图片摘自:《服务设计驱动的革命:引发用户追随的秘密》

工具3:服务供给地图

服务供给地图(offering map)是用来分析可提供给用户的服务。可视化的方式可以更好地阐述想要提供的服务。由于用户需求(needs)和服务端的供给(offering)有着直接对应的关系,在表达服务概念时,可以同时呈现用户需求和服务供给。此时服务供给地图通常需要展现逻辑和层次,因此多用信息架构图表现。

△ 图片摘自:《服务设计驱动的革命:引发用户追随的秘密》

4. Sequencing 有序性

服务需要有逻辑、有节奏地视觉化展示出来。服务是在一段时间内的动态过程,时间线对用户非常重要。服务的节奏也很重要,会影响用户的情绪。

工具1:故事版

故事版是以用户为主要角色,以爽点、痛点或者产品、服务与用户的互动为剧本发展的「场景分镜头」,是讲故事时的重要道具。

△ 图片摘自:《服务设计驱动的革命:引发用户追随的秘密》

工具2:桌面演练

如果说故事版是平面示意图,那么桌面演练(desktop walkthrough)就是个三维故事版,能够随时补充新的想法,更快速的移动和判断。它可以看成是帮助设计者模拟端到端用户体验的互动式的迷你剧场。

△ 图片摘自:《服务设计驱动的革命:引发用户追随的秘密》

工具3:戏剧原型

戏剧原型是用表演的形式,辅助一些简单的道具来模拟搭建服务场景,展示服务内容,把服务体验概念带入日常生活场景的检验方式。

△ 图片摘自:《服务设计驱动的革命:引发用户追随的秘密》

5. Evidencing 有形化

无形的服务需要被适时展现出来。服务很多时候是在后台默默进行的,用户无法感知。

工具1:服务蓝图

服务蓝图能帮助设计者视觉化呈现服务时如何被执行与运作的。用户体验地图关注用户在每个服务互动触点所经历的事情与感受,服务蓝图更注重服务中的各个要素有没有被正确地设计和整合在一起,来描述整体的体验流程。

△ 图片摘自:《服务设计驱动的革命:引发用户追随的秘密》-共享汽车服务蓝图

工具2:服务缺口

服务缺口是用户对服务的期待或需求和实际接收到的服务之间的落差。服务缺口是一个分析模型,可以用来探讨服务发生的原因。

工具3:利益相关者地图

利益相关者地图是以图画来视觉呈现和理清所有利息相关者之间的方法。与服务有关的各个群体因为共同的利益聚在一起,服务提供方在解决问题时就能够善用资源。对利益相关者来说,综合全面的概述是改善服务或创新尝试所必须的。

△ 图片摘自:利益相关者地图 Stakeholders Mapping

服务设计与用户体验设计的区别

体验设计关注触点和人,而服务设计则是由表及里,将触点、用户体验和组织中后台支持都规划在内,体验设计是服务设计的起点。

△ 图片摘自:服务设计又来了!服务设计强调的是「幸福感」

另一个区别就是服务设计的收益者是双方(提供者和接收者),而用户体验则聚焦于用户。

说到这里,可能部分同学还是没有记清楚服务设计的和用户体验设计,其实服务设计包含了用户体验设计,也包含人性化设计或者情感化设计等等。如果一个设计只有接收者单独受益,那不能称之为服务设计,只能说是针对用户的用户体验设计。

个人感悟

世界变化如此之快,你还站在原地吗?我们时刻走在学习的路上,不断地武装自己。遇到新的概念或者方法论,要先深入了解并进行独立思考。实践才能出真知,多应用到自己的项目中,结合项目进行实践和反思,让我们在设计的路上走得更远!

敲黑板划重点,服务设计思维,我们讲了这么多~分享出去跟小伙伴一起学习吧,你也要记得来复习哦~

文章来源:优设    作者:Design with CloudAI

如何系统性优化一组图标?

资深UI设计者

和大家分享一下,杨杨在年前做的一套新年主题图标,整个过程成长很大,也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其实一套主题图标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难度不小,但只要愿意学习,还是可以攻克重重困难,最后把需求做好的。

新年嘛,关键词的发散就不多说了,无非就是鞭炮、对联、福、灯笼等等。

我们直说重点:

  • 风格如何选取
  • 找不足的维度
  • 透视角度优化
  • 颜色优化
  • 怎么增加亮点

风格如何选取

对于风格,应该如何选择呢,比如有描边扁平风格:

△ Martin David作品

有轻质感的拟物风格:

△ Man King作品

这里可以给大家一个参考维度:

界面常驻功能性图标一般会使用描边、扁平风格的图标,而对于节日主题图标,图标如果太平会显得比较冷静,所以加一些质感的渲染会更有气氛。

而且增加质感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造型上的不足,而且很出效果,对于时间有限的需求,是个不错的选择。

所以这次新年主题图标的需求,我们选择了轻质感的风格。

找不足的维度

由于没有做图标的经验,所以第一版的样式犯了一些基础型的问题:

有不足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不足在哪里,所以清晰有条理的找到问题也是我们设计必须具备的能力。

我们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问题拆解,供大家参考

  • 厚度的一致性:既然是轻质感风格,那就需要让图标有一定的立体感,也就是厚度,而图中的鞭炮、小鼓看起来有些平,没有体现出厚度。
  • 颜色的一致性:一组图标颜色一定要看起来是和谐,用的色相要保持一种,比如现在鞭炮的红色有些偏暗红,而小鼓的颜色偏黄红,这也是比较明显的问题。
  • 创意亮点的发掘:图标中有一个老鼠的形象,想表达一定的创意性,但是老鼠的造型还不够可爱饱满,并且这个创意点和平台品牌关联性不强,如果用在别的平台也可以的话,那就证明还可以再想象独特性。

灯笼是五个图标中做的相对比较稳的一个。

问题和优化方向都有了,接下来就是调整了!

造型方面的优化

首先我们来优化造型方面的。

既然我们要做立体化质感的图标,那图标就不能太平,原有的鞭炮角度太正,所以在角度上进行了优化。

并且因为一个鞭炮有些太单调,所以把数量增多,优化如下:

除了鞭炮以外,我们认为那个鼓的造型本身不够饱满,短时间内比较难出效果,所以及时更换了元素——锦鲤(锦鲤和推荐貌似还点关系):

多次调整后,图标在立体化方面有了很重要的突破。

颜色方面的规范

之前的颜色有些偏暗,有些发黄,所以我们定了一个颜色规范,在主色上都使用统一的颜色,这样在延展的时候,就不容易跑偏:

只要严格保持颜色规范的使用,不停的对比调整,一定可以让一套图标的颜色不跑偏。

创意方面的优化

咱不说一组图标,每个都有亮点,但至少有一个是相对比较特别的,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否则整体看起来就会非常平庸。

产生亮点的方法有很多,比如风格、透视、颜色、品牌基因等等。

由于我们在风格、颜色等方面都已经固定,所以选择在品牌基因的维度出发进行优化。

一说到品牌基因,我们就可以联想到吉祥物,由于又是鼠年的新年主题,所以我们将自己的吉祥物黑子与老鼠的元素结合,让「吉祥物黑字」穿上了「老鼠外衣」,并且手举春联:

可谓是整组图标最大的亮点,这个生产创意的方法其实很常用,大家一定要多多练习。

最后我们看一下优化前后的效果:

优化前:

优化后:

文章来源:优设    作者:菜心设计铺

日历

链接

个人资料

蓝蓝设计的小编 http://www.lanlanwork.com

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