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译文 | 掌握这25条小贴士,数据可视化秒提升!

ui设计分享达人

可视化不是单纯的数据展示,其真正价值是设计出可以被读者轻松理解的数据展示。设计过程中的每一个选择,最终

都应落脚于读者的体验,而非设计者个人。

用一个案例,告诉你我是如何把工作效率提高30%的!

资深UI设计者

如果您想订阅本博客内容,每天自动发到您的邮箱中, 请点这里

最近刚做完一个项目,我发现我的设计效率相比之前竟然提升了30%以上。今天用「个人中心页面从思考到设计全过程」这个案例给大家分享一下。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cs界面设计  ipad界面设计  包装设计  图标定制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甲方竟敢说你的配色丑! 我来教你怼回去

资深UI设计者


如果您想订阅本博客内容,每天自动发到您的邮箱中, 请点这里

当我们看到一件设计作品的时候,映入眼帘的先是配色,然后才是其他的内容,配色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我们对这个作品的第一印象。


当然,选中一个合适的配色绝不是一个偶然的事儿,这其实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只有知己知彼,把色彩研究透了,才能运用的得心应手。

以下几个方面也许就是经常困扰你的点:

  • 想要表达的设计思想不知道怎么去选取合适的色彩;
  • 缺少对色彩全面的认识;
  • 对配色没有一个系统的搭配方法;
  • 不懂得如何提高对色彩的敏感度。

接下来,我会分几个部分,来聊一聊色彩及配色。

一、认识色彩

1. 色彩理论

开始理解色彩,必然要提到色彩三要素,色相、纯度、明度,这是最基本的概念,我就简单的以三张图概括下:

色相:指的就是红色、绿色这些色调的称呼。

纯度:指色彩的鲜明程度。

明度:指色彩的明亮程度。

而色相又大体上可以分为冷色系和暖色系。

二、色彩印象

在进行配色实践之前,关于色彩本身的理解十分重要,在理解色彩独特的性质之后,才能进一步学习更有效的配色设计技巧。

点缀我们生活的各种色彩,都具有影响人类心理、情绪、感觉的力量,下面展开介绍一些代表性的色彩印象。

1. 红色

红色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考虑如何用其他颜色去搭配红色之前,先想想想要红色在整个作品中表现什么?

属于红色的关键词有:热情、兴奋、能量、爱、华丽的、辉煌的、生命力、主动性、活力、激情、辛辣的、炙热的;愤怒、危险、攻击性的、暴力性的、嫉妒、压力、压迫感、刺激的等等。

如果想要表现红色积极性的一面,最好使用泛黄的大红色或者明度较高的粉红色系的颜色。泛黄的红色比100%红色更能够表达温暖的感觉,而在粉红色系中,泛黄的暖粉红色比泛紫的冷粉红色更能传达出积极的印象。

相反,如果想要表现红色消极性的一面,使用泛紫的红色比较好。红色和紫红色中间的色系给人冷淡、不自然的感觉。这些色彩的明度越低,越给人不自然的和消极的形象。

下面举几个红色配色的案例。

上面这幅作品,设计师想要传达出「危险」「压迫感」的情感信息,塑造一个难民的形象,整个配色以红黑搭配,更显深沉。

红色也有着「华丽感」和「刺激感」,大面积的红色做为底色,凸显出画面中的人物形象,很好的诠释优雅和成熟。

2. 橙色

每种颜色都会有某种情感偏向,而橙色的情感是非常暧昧的,这种暧昧感使得它比红色更加温和,比黄色更加老练,即它有一种中性的魅力。

属于橙色的关键词有:活跃、温暖的、喜悦、开朗的、朝气蓬勃的、明快的、跃动的、亲近的、丰收、健康的、轻快的、明朗的、朴素的、安心的、温和的;任性的、歇斯底里的、嘈杂的、廉价的等等。

同属于橙色系的色彩,实际上给人的印象是完全不同的。鲜明的橙色富于年轻感,而偏褐色的橙色更具有复古感。

下面举几个橙色配色的案例。

以大面积的橙色做为底色,搭配高饱和度的黄色,这些色彩的「温度」都很高,很好的表现出了橙色「朝气蓬勃」的感觉。

将橙色的明度适当降低,搭配上「厚重」的红褐色,很好的展现除了橙色鲜明的个性。

饱和度高的色彩难免会表现出「廉价」的气息,画面中的橙色、黄色、蓝色、紫色,饱和度都偏高,很好的展现了作品的「销售属性」。

3. 黄色

谁都无法否定黄色带来的温暖,因为它就是太阳发出的光,黄色就是光,它也被称为「光之色彩」。而作为光的颜色,黄色可以作为挽救黯淡色调的救世主,赋予画面更多活力。

属于黄色的关键词有:明亮的、集中精神的、健康的、幽默的、希望、开放感、未来、宽厚的、轻快的、幸福、纯洁、明快、知识、权威、非正式的、可爱的、繁华的;幼稚、不成熟、警戒等等。

泛橙色的黄色比原色黄更能营造柔和温暖的氛围,这种平和积极的印象更能表现亲切多情的感觉。

泛绿的黄色偏冷,给人感觉冷漠。在原黄中加入白色和黑色的话,黄色本身的明亮的光感和暖意就会消失,变成偏冷的色彩。

下面举几个黄色配色的案例。

黄色的最「暖」的颜色,它很好的体现了色彩的「轻快感」,采用黄色为主色调,使得整个画面都「明亮起来」了。

这是一个以黄色为主,黑色为点睛色的配色,使用黄色超强的表现力,和黑色这种冷色搭配表现出「强烈刺激」的对比。

黄色同时也是小朋友最喜爱的颜色之一,高明度的配色,整体呈现出「可爱」和「童稚」的感觉。

4. 绿色

绿色作为大自然的主旋律,能带给人安宁舒适、生机勃勃的感觉。同时,绿色也是一种存在感极强的颜色,虽然是最为普遍的存在,但也是很难和其他的颜色搭配。

属于绿色的关键词有:自然、和谐、平衡、健康的、和平、治疗、新鲜、安逸、安心、安定、和煦的、诚实的、朴素的、放松的、年轻的、平等、公平、安全;不成熟、带有乡土气息的等等。

自然界的绿色是多种多样的,虽然看上去都是绿色,却可以有青葱的嫩绿,松针的草绿,清亮深邃的青绿色,落叶的橄榄绿等。这些颜色各有各的感觉。

下面举几个绿色配色的案例。

绿色是最「自然」的颜色,会让人不禁想起田园和植物,绿色和蓝色的搭配,没有强烈的对比感,倒显得画面更加「朴素」。

绿色搭配黑白灰,毫无异议的显得干净利落,上图中的绿色作为点睛色,平衡了黑白的单调,而这里的白色和绿色都趋向于轻薄,因此需要用深黑,以加强色彩的力量感。

绿色与偏暖的黄色搭配时,重要的是要强调两者之中的一个,在上图中的主色为绿色,点睛色为黄色,突出强调作品中的画面感。绿色的饱和度较低,与部分黄色相得益彰地变为了背景,辅助突出了点睛色。

5. 蓝色

在很多最爱颜色的民意调查中,蓝色都是最受大家喜欢的颜色。蓝色的原始记忆来自天空的广阔和大海的深邃。它有凉爽、神秘和寂静的感觉,同时又能塑造出特别的亲和力。

属于蓝色的关键词有:稳重、镇静、冷静、爽快、清爽、清凉感、信赖感、沉着、知识性、清洁的、成功的、男性的、理性、诚实;忧郁、孤独、荒凉、悲伤的、保守的、消极的等等。

如果要强调蓝色的积极印象,越贴近绿色的蓝色越好。但是,即便纯度较低,明度高的蓝色也能表现出明朗和积极的氛围。

下面举几个蓝色配色的案例。

提起夏天,我猜你想到的肯定是蓝天、大海,明度稍高的天蓝色,搭配深蓝色,充分体现了夏天的「爽快」与「清凉感」。

同时,蓝色也是极具商务个性的颜色,很多企业都选择蓝色做为品牌色,它也代表着「信赖感」和「成功」。

「蓝色是忧郁的」,静谧的夜晚,带来「孤独」与「荒凉」。

6. 紫色

在商业设计中,紫色被认为是一种优雅高档的色彩,常用于表现商品的奢华和高贵,同时也是很多艺术家喜爱的颜色。

属于紫色的关键词有:高贵、典雅、高尚、优美、风度、尊严、干练、神秘、秘密、心性、性感的、豪华的、华丽的、改观的;不安的、悲伤、孤独、嫉妒、自负、不健康、病弱等等。

紫色带有暗色的特质,所以明度稍微低一点就容易给人以沉闷的感觉。因此,紫色在与其他色彩配色时,尽量选择明度较高的紫色。

下面举几个紫色配色的案例。

紫色是「神秘」的,紫色本身是「冷暗」的颜色,所以与纯度高的色彩配色会强化紫色的冷暗感。

要用紫色来表现优雅、高贵等积极印象时,要特别注意纯度的把握。这种情况下,低纯度的暗紫色比高纯度的亮紫色更能传达积极的印象。

紫色靠近蓝色,所以紫色也有带有「孤独」和「悲伤」的调性,蓝紫色系的紫色更容易传达消极的感觉。

7. 白色

提起白色首先想到的纯洁,给人干净的感觉,它不会有强烈的个性,但是白色是永远的流行色。

属于白色的关键词有:清洁、纯净、清澈、正义、善良、和平、净化、诚实、胜利、真实、简约;空虚、变幻无常的、孤独、失败、离别、死亡、寒冷。

无印良品的产品一直注重「纯朴」、「简洁」、「环保」、以人为本等理念,在包装与产品设计上皆无品牌标注,但是却让人牢牢的记住了它。

大面积的白色显得「空虚」,加上蓝色的点缀,画面更显得「孤独」和「寒冷」,将白色的负面情绪表现的更淋漓尽致。

8. 黑色

当所有的光线都被吸收了,感觉就是黑色, 是一种具有多种不同文化意义的颜色,和白色一样也是永不过时的颜色。

属于黑色的关键词有:严肃、厚重、威严、神秘、高级感、充实、富裕、正式的、时髦的、硬的、重的;收缩、黑暗的、阴郁、邪恶、黑夜、恐怖、压抑、绝望、死亡、自卑、不安。

在画面中以黑灰色为底色,加上磨砂质感,突出了自行车的「高级感」。

黑色的背景加上压暗的人物形象,一种「力量感」油然而生,人物的形象也是凸显了整体画面的氛围。

总结

颜色无所谓美丑,我们对于颜色的判断完全是一种主观的经验,这个作品配色的好坏,并不是取决于这个颜色的好不好看,而是这个颜色适合不适合这个作品要传达的意境。

我们必须摒弃旧有的对颜色的判断,排除自身受到的社会文化的观念影响,从一个全新的眼光来研究色彩。只有在充分了解每一种颜色的色彩印象,才能消除你对配色的迷惑与不安。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cs界面设计  ipad界面设计  包装设计  图标定制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筛选功能设计的思考总结

ui设计分享达人

如果您想订阅本博客内容,每天自动发到您的邮箱中,

 

需求描述

目前主要负责了好几个公务系统类的应用设计。这类应用功能繁杂,数据繁多,尤其是查看统计数据的时候,如果查看数据的时候需要不能通过特定条件快速筛查,查看具体某些的数据,那会耗费非常多的时间在浏览寻找上。比如,数据筛查如果按照道路地点进行筛选,每个地市的道路有很多,全部罗列出来很难找到想要的那个选项,于是就需要能搜索或是快速定位到那个选项。


常见的筛选方式参考

现在应用常用的筛选方式大致可以分成三类:1.tab式;2.列表式;3.标签按钮类。

1.tab式

这种筛选方式比较适合纬度比较单一的筛选,用户只需要左右滑动(或者上下选择),就可以快速浏览该分类下的内容,简单快捷无需复杂的操作。

2.列表式

列表式比较常见于某个大条件分类下有多个子分类选项时。比如,在排列方式选择下,有多种不同的排列方式提供给用户选择。

undefined

3.标签按钮类

标签按钮可以在用户已经筛选了某些条件时,通过“贴标签”的方式进行更的筛选,将筛选范围逐步缩小,让筛选结果更准确接近自己所求。

调整筛选方式

原本的筛选方式是tab+列表,多条件组合筛选。在这一部分条件复杂,并不适用标签类的筛选。在构思的途中,可以多与开发小伙伴们沟通,了解什么样的效果是能实现的,什么样的效果能实现但是需要花费比较多时间,什么样的效果是不能实现或是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研究如何实现的。许多开发小伙伴也会研究各种各样的应用,偶尔自己构思没考虑到的东西,他们也能通过自己的体验经验帮忙点出来。

undefined

undefined

总结

虽然现在各行各业都趋于互联网化,但是公务系统类的产品相对于面向大众的互联网产品还是有点区别。这类产品比起追求视觉更注重功能,功能好不好用直接影响到他们工作的效率。这类产品在设计上不仅要顾及使用这类产品的用户是哪一类人、处于什么年龄段、一般要处理什么类型的工作,还要了解他们平常是如何处理这些工作,如果工作流程复杂能不能简化、该如何简化等。所以在设计上,会有非常多的限制,不能有过于花俏的设计在。页面看起来美观的设计有时候会牺牲掉一部分信息的展示,这并不适合在这一类应用里过多出现。由于功能多,页面也会随之增加,一定要制定并及时更新设计文档,保证各页面之间风格统一,迭代更新也得慢慢来。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cs界面设计  ipad界面设计  包装设计  图标定制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Chrome浏览器十周年,谷歌设计师总结背后的故事

资深UI设计者

如果您想订阅本博客内容,每天自动发到您的邮箱中, 请点这里

Chrome浏览器10周年特别版已经上线了,有很多重大的更新内容。

Chrome 有了更加圆润的外观,新图标和跨平台的新色调。Google 还对用户界面进行了更改,以提高您的工作效率。例如,他们已将工具栏移动到 iOS 的底部,简化了地址栏中的提示,菜单和 URL。还有更多更新的内容,请自行去官网看看。

是不是很酷,反正我很喜欢这次更新的 UI界面,颜色和圆角都是喜欢的点。那这套设计是怎么来的?接下来的文章将带你走进 Chrome 设计背后的故事。

Chrome Omnibox的版本迭代之路(Unboxing Chrome,Redesigning the omnibox)

译者注:Omnibox 是位于浏览器顶部的一款通用工具条,用户可以在 Omnibox 中输入网站地址或搜索关键字,或者同时输入这两者,Chrome 会自动执行用户希望的操作。这个词在下文中将不再翻译,属于功能性的名词,用英文更准确。

为了庆祝 Chrome 在2018年9月的10岁生日,我们对浏览器界面进行了彻底的重新设计,对设计流程也进行了彻底的优化。尽管 Chrome 一直都是开源的,但我还是想分享更多关于其中的设计故事,以希望其他人能从中学到东西。

一、认识盒子

我经常被问到一些问题,比如「为什么 Chrome 需要设计师?」我的同事 Sebastien 在他的 Medium 帖子中优雅的描述了这一点,他说:

我收到最难的反馈就是,「只是这样不就行了吗?」

隐藏在问题的背后往往是,浏览器应该像下面那个样子就够用了:

这张图可以说已经很像在 PC电脑上的浏览器效果了,尽管是面对20亿用户,这样似乎也能正常工作。那为什么需要重新设计呢?

因为隐藏在这个盒子里面的内容是世界上最复杂,最安全的搜索和渲染引擎。

我们希望给它一个机会,去改变全世界浏览器的设计。

二、盒子简史

要了解我们如何走到今天,可能需要我们回头仔细看看:

△ 第一个盒子

这个0.5dp的渐变描边,22%不透明度投影及1dp圆角半径的盒子样式只为说明一件事:用户能知道自己可以在其中输入内容。

为什么?因为过去电脑只是连接到显示器和键盘,整个屏幕基本上都是文本。但当有了鼠标之后,就需要明确哪个区域是可点击的。因为显示器只能绘制方块像素,所以「文本输入框」诞生了。

△ 初代盒子

随着浏览器的推出,这个盒子开始具有显示位置或「统一资源定位器(URL)」的双重功能——因此得名「地址栏」。

在2008年,当 Chrome 首次发布时,我们的主要设计原则是尽可能减少认知成本。因此,我们合并了谷歌的搜索框和地址栏,并添加了4dp投影和下拉菜单,使得搜索体验更好——取了个名字叫「omnibox」。

△ 2008

当浏览器第一次出现在移动设备上时,界面空间非常有限,所以我们精心设计了每个像素,以便尽可能的占用更少的空间。我们使用了1dp的内阴影代替投影,并保证界面在灰色底下保持协调。

△ 2012

自那之后,网络环境变得更加复杂,设备也更加智能化。我们开始关心一些更复杂的情形下会发生什么,比如:当一个网站被黑客入侵并清除用户个人信息时,当突然断开网络时,当用户想回到一周前访问过的网站但又不记得网站时。

在过去的10年里,全世界成千上万的工程师(包括 Google 在内)都在思考这类问题,并全心全意地寻找解决方案,帮助用户浏览这个呈指数级变化的网络。

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大量的新用户,他们其中很多都是第一次在手机上上网,以前他们从未见过这个盒子,他们也不知道可以从这个盒子中找到任意想要找的东西。

我必须承认,在我开始在这里工作之前,我连 Chrome 一半的功能都不知道。例如,可以左右滑动工具栏用来切换选项,或者下滑查看所有选项卡。

△ 向下滑动工具栏查看选项卡的小技巧

类似这样的功能特性都是很隐蔽的,因为我们从来不想刻意的给用户去推销我们的功能。事实上,我们在浏览器中做的设计大多是无形的,以确保我们产品的核心价值「不是 Chrome,而是内容本身」。这是一个我非常喜欢的原则,这也是我加入这个项目的原因之一。

作为一个内向的人,有一个优势是会在设计上也试图尽可能的不张扬。产品本身似乎也反映了我对设计的看法:

保护用户与内容之间的神圣空间——不要分散用户的注意力。

就像 Beatrice Warde 将排版视为「水晶酒杯」一样,我将 Chrome 仅视为「水晶显示器」。

我错了。随着网络环境的改变,其他第三方软件开始伪装成 Chrome 来窃取信息,甚至是诈骗用户。

以前,我们不介意是否有人会从一大堆浏览器中选择 Chrome,但现在它已经开始影响我们用户的安全了。

因此,我们第一次开始质疑需不需要那么隐形。

三、千面盒子

当我第一次和工程师们坐在一起,想要更好的了解我们的浏览器是如何构建时,这是一个大坑,没有任何东西能让我为接下来的事情做好准备。

这在我15年设计经验中从未有过的。

我们在超过6个 Android 版本中,支持超过40种语言,甚至连 Roboto Medium 不支持的语言,我们都做了很好的适配。我们还允许开发人员将工具栏的颜色更改为几乎任何颜色,同时还保持可访问性以支持 web应用生态系统。

我们的 UI 也能适应不同像素密度设备并能保证具有相似的触摸大小,并且无论设备的内存容量或制造商都能平稳运行。

在你与它交互之前,这个盒子有超过2000种不同排列方式。

一旦你轻敲、输入、滚动、滑动或者与它语音,浏览器的布局排列就会发生各种变化。

当你打字时,我们确保你看到的键盘是你熟悉的那个;当你分享一个网站时,我们也会显示你在手机上的常用选项。

△ 我们设计的一些操作模式(黑色水平线表示分屏模式)

我们的静态盒子有2000个排列,然后在包含所有动态交互的情况下能成倍的增加到20000个以上。

看起来有点多?其实并不是。

因为我们想要确保每个人都能很顺利的访问互联网,不管他们从哪里进来的。

四、95种灰度配色

即使在我们的团队中,也没有人知道这个框中有多少种不同的文本样式。因为 Chrome 的迭代过程已经超过了10年,我们有一堆零散或过时的源文件。

因此,尽可能的回溯审查(主要是为了确保不会破坏数十亿人的 UI界面),我们为每种文本样式遍历每一行代码,并在字号、字重、颜色和透明度方面绘制出数百种变化。

尽管几年前就已经把我们的 UI规范化了,但是我们没有关于如何使用这些规范的指导,比如像14sp Roboto 的字体,我们就有超过14种不同的颜色。

我们总共使用了超过95种不同深浅的灰色。

如果不查看上下文,就不可能决定使用哪一个。即使是最小的更改也可能打破易访问性的标准,但其实我想知道我们实际上需要的最小颜色数。

将近半年后,终于有了答案,结果是8个。

然后,我们对 UI中的每个图标都做了相同的设计,所有115个图标——仔细选择哪些是 Material(如菜单图标),哪些是 Chrome 特定的(如匿名图标),哪些是特定于平台的(如复制/粘贴),还不包括选定,按下和禁用状态。

此外,一些图标被翻转为从右到左的形式,因此总数实际上接近400+。

五、设计优化永远止境

在盯着灰色盒子看了几个月后,如果我说前面堆积如山的工作其实并不可怕,那就真的是在吹牛了。

盲目自信,让我觉得我可以独自完成所有的事情。但我越努力,就越明显地发现这个问题并没有随着简单的重新设计而消失。

我们需要彻底的检查整个设计过程,以确保现有和未来的 UI 保持一致。

这很难,因为要 Chrome 在Google规范(如账户登录流程),Material规范(如按钮和图标),本地UI(如键盘)和Chrome品牌元素(如断网时的小恐龙)之间保持平衡。

所以,我向我们的工程师们寻求帮助,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对规范问题的放大表示欢迎。这个问题其实也让他们很难审查代码,因为平台约束和特性变化意味着难以回退和各种不一致。事实上,我们的工程师 Ted Choc 甚至雇了人来支持我们的努力,他们其实也很想搞定这个问题。(我的愿望实现了!)

为了让你知道我们的 Eng团队是多么的了不起,Ted 的使命宣言中写的就是「Chrome移动端超级棒!」

有了新获得的支持,我们开始构建基于代码库共享组件的可视化规范。其他应用「免费」获得的 Material 组件必须经过定制,以满足 Chrome 的所有(2000个)排列。几乎是从零开始,所以我们需要找到一种可扩展的方法来划分所有这些差异。

结果如下:

我们的第一个版本(M54)截图——在我们的界面中会映射每种颜色、文字、图标和组件。

六、设计速度

几个月来,我们只是在删除整理东西,清理多年累积的设计和工程债务。现在我们有了一个干净的界面和一个组件库系统,我们已经准备好开始设计了。

让我们回到我们在前面第一次遇到的盒子。1号盒子放在一个更大的灰色盒子里,我们称之为「工具栏」。

△ 第二个盒子

工具栏将浏览器UI 从内容和系统UI 中分离出来,当你点击白色框时,它将填充灰色框,并显示下面的另一个灰色框。

△ 第三个盒子

在这里,我们可以展示我们在幕后所做的一切,试图使 Chrome 尽可能地发挥作用。但是为什么所有这些盒子都要调整大小并从一种状态改变到另一种状态呢?

△ 第一个盒子的不同形式

当某些东西在屏幕之间发生变化时,就很难识别或记住。

如果 UI 在用户与它交互时发生了变化,他们会将变化理解为以后可能有用的信息。例如,如果图像消失在图标中,你可能需要记住该图标,以防你想再次打开该图像。

这增加了理解用户界面和决定需要保留哪些信息的短暂认知负担。

我们去掉了所有的视觉噪音像素,让你更快地进行认知过程,而不仅仅是为了让它看起来更赏心悦目。

即使每座城市都能节省1秒钟的时间,那也会有200万秒或者23.14天。想想看,人们可以在额外的23天内做些什么!(译者注:不大明白作者这里怎么算的,可能意思是说要提升效率。)

为了演示,让我们看看去掉文字和图标之后的工具栏:

你是否注意到你的眼睛在屏幕上移动了多少来处理不同的元素?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同一个屏幕,只去掉了颜色和阴影:

从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开始练习,或者我们所说的「白色建筑」,意味着每一个元素都必须被考虑。包括这个在我们的 UI 上静静地做了这么多年的盒子:

△ 第四种盒子

幸运的是,我们认识了第四种盒子的创造者,并且得到了 Android 团队的大力支持,可以根据内容来改变颜色(又一个6个月的旅程,值得一提)。

但是,让我们继续讨论第二框的其他内容:图标,这些图标都带有另外两个隐形框。

描述了图像资源的「边界框」

△ 看不见的5号盒子

「触摸目标」描述了点击区域

△ 看不见的6号盒子

因为「3点菜单」图标视觉上更窄,它有一个更小的点击区域。但如果单纯让可点击区域保持统一,就会造成视觉上的不平衡,造成图标之间不均匀的间隙。

所以我们不得不妥协,稍微打破了 Material规范,让它更容易点击和视觉平衡。

是的,我花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盯着看不见的盒子,会有人注意到吗?很可能不会,值得吗?值得,有2000000倍的效果啊。

七、用一个盒子来规范它们

在我通过遍历 UI 中的所有文本、颜色和图标建立了足够的信心之后,我准备处理 omnibox。

我们想找到一种方法来巧妙地强化 Chrome 的品牌——考虑到我们的 logo 很少出现在我们的 UI 中,我猜想这会是一个挑战。我做了几十个看起来很有希望的设计,却发现没有一个是可行的,因为它们都缺乏有力的支持理由。

所以,我回到我们的核心品牌,认真地看了看我们的标识。我注意到的第一个视觉特征是小写的「c」。

这说明了我们品牌的自然随性,所以找到一个友好的形状很重要。我们还使用了与谷歌相同的4种颜色来展示我们的传承性。事实上,Android、Google 和 Chrome 的标志上都有一个反复出现的形状。

圆形

圆形是自然形成的形状,不像矩形,所以他们的视觉认知负担更小。在伦敦住了两年之后,我对这个形状仍然记忆犹新。

当地铁的名字第一次以矩形的形式出现时,火车上的乘客很难将其与海报广告区分开来。因此,1912年,他们在地铁的后面加上了红色的圆圈,以便更容易找到。 Frank Pick 随后将圆圈加入了现代著名的标志中。

△ 图片来自伦敦交通博物馆

我觉得这是对我们 omnibox 的一个很好的隐喻。

它不应该只是告诉你目前的需要,它应该还能帮助你更进一步。

深入观察我们的 logo,我特别注意的形状是这个:

这不正是我们品牌的形状嘛。

它表达了我们的性格,同时表明这不仅仅是一个「搜索框」或「地址栏」,而是一个全新的,友好的东西。

由于鼠标的引入促成了文本框形状,而在移动端,又由我们的手指交互进化了我们文本框的形状,更符合人手的交互操作。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还去 de Young 博物馆参加 Frank Stella 的展览,Stella 使用曲线形状的画布打破了标准的矩形框架。和我一样,他也喜欢赛车,在他的作品《Deauville》中,他使用了类似的形状来暗示速度——Chrome 的核心支柱之一。

我赞同现代主义的观点,认为传统的艺术形式对于我们的任务来说已经变得无关紧要和过时了,因此我们将新的视觉设计方向命名为「Modern」。

然后我们探索了数千种设计。

△ 所有Sketch画板

起初,我采用了与最初在移动端相同的方法,使用1dp描边似乎是有意义的。但在执行过程中,它很容易迷失在一片白色的、顶部有搜索栏的网站中,边线在隐身模式下也不能很好地工作,很难与粗粗的轮廓图标相平衡。

我们的一位设计师认为这只是一个线框图。

使用 Material 规范投影也感觉不太合适,因为它并没有解决我们最初看起来只是像一个「搜索框」的问题。底部添加了一个额外的4dp投影,它视觉上看起来很重而且偏离中心。

我们甚至试着把盒子全部移走,但现在元素似乎是随机放置的,一个像以 URL 为中心的改变会带来巨大的工作成本。

结果是,我们的同事也在努力使我们的 URL 看起来更干净,而 Material 2刚刚开始推出。它带来了更丰富的配色,给我们的形状赋予更多的生命力。

△ 之前

△ 更新后的颜色和url

事实证明,具有一致的形状也使得我们的代码不那么复杂,过渡动画更少——设计和效率的完美平衡。

现在,我们准备好了进行测试:成千上万的用户、数月的实验和可用性研究,与我们之前的设计相比,它被评为更「友好」、「创新」、「聪明」,而看起来却毫不「快」或「值得信赖」。

△ M68 to M69

△ 我们为期一年的迭代

虽然我只是花了时间来写这个盒子,但是其实在 UI 的每一处都有十几个故事。

△ 我们全新的「Modern」M69 截图

它是完美的吗?其实还没有,但这不是让我为我们所做的事感到自豪的原因。事实上,我们让 Chrome 变得更小,下载更快——确保我们构建的每一个像素都为下一个更好的设计师铺平了道路。

就我个人而言,当我们的用户研究中的一位参与者说,我知道我们做了一些正确的事情,「这给了我一种更好的平静感,可能会帮助我一整天。」

不仅是因为他们喜欢这个设计,是因为这也是我看待 Chrome 的方式。

我们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仔细研究 UI 中的每个像素,因为我们希望设计包装与内在质量能够相匹配——只是希望这次你可能会注意到这不是一个普通的盒子。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cs界面设计  ipad界面设计  包装设计  图标定制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用这2个方法,让你迅速掌握不同的插画风格

资深UI设计者


如果您想订阅本博客内容,每天自动发到您的邮箱中, 请点这里

本文教你用仿型和破型的思路,掌握各种插画风格。


不管是 UI设计中还是营销活动中,插画都有很高的出场率,原因并不复杂:插画比起图片可控性更强,更容易发挥创意,营造氛围,传递信息。从内容到技术细节,插画都在某种程度上超过现成的图片。

作为视觉设计师,我们也常常会接到各种各样的需求,针对不同的项目和产品绘制插画,往往项目时间紧张但又需要在插画展示上有差异性。

但看着网上风格各异的插图,往往想学习却又无从下手,该怎么办?

下面我将从仿型和破型两个角度来阐述,如何快速掌握风格各异的插画。

△ dribbble上形式各异的插画 图片来源:dribbble

一、仿型

仿型,可说是一个模仿、练习的过程。选择喜欢的插画作为学习对象,拆解画面构成元素,总结代表性特征,了解其思考方式,是一种理解原作者绘画思路和想法的过程。

我们从形式上来说可以将一张插画拆解为5个构成元素:构图、造型、素描关系、配色和肌理。

1. 构图

构图是一张插画的骨架,各个元素按照设计的位置、大小排列在画面中,就能形成一张画最基础的模样。概括来说,最基本的构图有如下这么几种:

环型

环形构图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形式感很强的构图,往往画幅中心存在一个视觉焦点,围绕视觉焦点发散/聚拢元素。

对称

对称构图的画面中存在一个轴线,画面元素围绕轴线两边对称。这种对称既可以是追求强形式感的绝对对称,也可以是形成一种视觉平衡的动态对称。

平铺

平铺构图的画面往往不存在一个明确的视觉中心,所有的元素均匀的充满着画面,强调整体的统一性。

S型

S型构图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构图方式,形式灵活多变,相信很多接受过素描静物训练的同学一定对此不陌生。S型构图重点不在于元素的布局是「S」或是「Z」,而是利用错位布局,营造空间,增强画面的节奏感。往往 S型构图有着明显的层次关系,元素在空间上可以分为前、中、后景。

2. 造型

同样的元素,在不同的设计师手上画出的感觉一定是不同的,一个插画师最明显的风格特征也往往体现在造型的独特性上。造型的类别是无法枚举的,写实或抽象、松弛或硬朗、精细或概括……对造型感的提升需要我们多看优秀的作品辅以大量的练习。

△ 风格迥异的人物造型 图片来源:dribbble

3. 素描关系

素描关系这个词想必大家不陌生,严格来说它也是造型的要素之一,单独提出来是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素描关系由高光、灰部、明暗交界线、暗部、反光、投影组成。一个元素加哪几种素描关系,怎么加,加在哪,什么肌理,都能左右一张插画的视觉风格。一般来说,对素描关系处理的越多,画面会有更多的细节,更趋近于写实。

△ 对同一元素素描关系的增减

4. 配色

人类的视觉感知系统,对于颜色是第一位的,其次是形状。插图的颜色往往能决定观者的第一印象。对于配色,我们需要注意两点:

颜色的配比

决定画面整体色调的颜色,一般占画面60%以上,余下有30%的辅助色,10%的点缀色。这并不意味着画面中只能出现三个颜色,但是三个纬度的颜色需要尽量在色相上保持接近。

颜色的对比

一张插画中,一定蕴含着色彩的对比。

我们知道颜色三要素是:色相、明度、纯度。相应的对比也分为色相的对比,明度的对比,纯度的对比,当然更多时候是混用的。对比的作用有很多,较强的对比可以使得你的画面更富层次感和视觉冲击力,较弱的对比则营造一种柔和自然的感受。

△ 不同类型色彩对比营造的画面 插图来源:dribbble

5. 肌理

肌理本是指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即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是表达人对设计物表面纹理特征的感受,是一种三维的概念。在这里,肌理所指的含义与质感相近,是一种二维概念。我们可以通过刻意制造的笔触感、噪点、纹理等,使得画面蕴含丰富的细节,更加耐看。

△ 对同一元素的不同肌理表现

二、破型

破型,就是在充分理解学习对象构成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风格痕迹和需要表现的内容,形成新的插画画面。

好的插画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优秀的表现形式是为了传递信息,你应该明确插画需要传递何种信息,并且让所有的元素为之服务。

缺少内容创作的插画学习会失去内涵乃至成为抄袭,这是我们一定要避免的。如何更好的结合内容呢?

1. 理解各个元素的视觉表意

环形构图更聚焦,对称构图更具形式感;曲线的运用会让画面更柔和,贴近自然,直线与几何则更具现代感和科技感。先要理解各个元素所隐含的视觉语言,再通过你想传达的内容去挑选合适的呈现方式。

2. 构建一个故事

想象一个故事,谁(who),在哪(where),什么时间(when),做什么事(what),怎样在做(how)?

比如说,如果是想画关于工作的故事,是谁在工作(加班狗),在哪(工位),什么时间(深夜),做什么事(加班),怎样在做(几个人讨论需求)。

然后我们再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个故事要传达什么情绪(有趣、温馨…)。

不断思考这样的问题,完成从故事到画面的转变,画面里物境-情境-意境的搭建。

3. 视觉转译

故事是文字,我们需要将文字视觉转译为图形。

让我们接着上面继续想:怎样造型的加班狗是有趣的,什么表情是温馨的?加班的桌上应该有什么?怎样的色彩和素描关系可以表现深夜,又体现出温馨? 等等。

答案也许会一点点浮现:深夜这个词从颜色的纬度,应该是冷色调的;从素描关系的纬度,应该是具有较深的投影,较强的高光,乃至是一个背光。

一点点的细化你的故事,将每一个词转化为可见的图形和颜色,并且快速的反馈到你的草图中去。当然,这个过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自信一点,这才是你创作中最与众不同的部分。

采用这样的思路,我们可以快速的创作不同风格的插画:

△ 左侧为作者练习 右侧为学习对象

三、几个建议

1. 关上电脑

在自主创作的阶段中,我们一定会遇到想法不够,不知该如何进行下去的时候,此时应该避免回过头去看学习的对象,这样会让自己的创作变的局限,从而越来越像原作。

2. 足够细致的草稿

很多人对待草稿是不够用心的,粗糙的草图意味着你并没有真正做好独立创作的准备。请尽量保证从投影的造型到人物脸部的配色,每一个元素的细节都能在草稿画完之后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使你避免你对着 AI/PS中的半成品不知所措。

△ 作者平日的草稿

3. 向经典学习

dribbble 上固然能提供许多新鲜的想法和创意,但是不妨去了解一下新艺术运动的插图,席勒的速写,达达主义和立体主义的海报等等,你会发现艺术史上如此多大师和流派,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cs界面设计  ipad界面设计  包装设计  图标定制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金钟罩之图形概念-偷梁换柱

资深UI设计者

如果您想订阅本博客内容,每天自动发到您的邮箱中, 请点这里

01-



肖形图形-构成规律:A组成B

肖形图形就是以单一元素或多个元素的外形共同变化来进行一个新形象的创造并使两者之间的含义得以连接。如果两个物体同时改变了原先的形态,并在这两种形态间产生了一种全新且严谨的契合关系,一个新形象也就诞生了。


还记得08年奥运期间的各地景观吗?你去看城市市民广场的花坛,从南到北,无不例外,用鲜花组成一个大大的奥运五环的图形,要不然就是京的印章标志,或者就是北京欢迎你的字样。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开幕式用击缶来形成倒计时的数字。


Image title


肖形图形概念是运用十分广泛的一种创意概念,它好理解,上手快。但不能理解成一个简单的重复罗列的过程,哪些图形可以结合构成新的意向?怎么组合更加有趣?怎么控制好元素之间的疏密关系?


当我们面对两个形态上看似没有什么关联的物件时,不妨先从点、线、面、空间这些角度来解析一下,或是再换个角度看,每个物件都可分解成基本的方形、圆形和三角形,这些隐秘的关系都为它们的解析重组提供了可塑的条件。



点的创意表现

在图形中,任何一个单独而细小的形象都可以称为点。点是以视觉中面积大小的感受来确定的,所以点的形状并不一定是圆,也可以是其他的几何形体,点是相对于线和面而存在的视觉元素。在设计中,点的排列的形状、方向、大小、位置、聚焦、发散,能够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和视觉冲击。点的构成可分为密集和分散两种不同的视觉类型。


Image title

Image title

Image title

Image title



线的创意表现

线是创意图形的基本要素之一,线可以串联各种视觉要素,可以分割画面和图像文字,可以使画面充满动感,也可以在上稳定画面。线与线之间的排列可以使画面具有节奏感,线的放射、粗细、渐变排列可以体现三维空间的感觉。


线的编排构成分为有节奏、有情感、有空间关系等的线。每条线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存在,将不同的线有节奏地编排在板式中就能形成各种不同的效果。作品通过线的空间处理,利用独特的视觉效果,能表现强烈的整体感和形式感。


Image title

Image title



面的创意表现

图形设计中的面由于轮廓的作用,使形态从周围空间中突显出来,从而比点、线的视觉冲击力更大。在进行面的创意表现时,要考虑形状与面积的对比、间隔与面积的对比、面积与面积的对比等因素。面是视觉元素创意的基础,可以运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

Image title

Image title

Image title


02-


同构图形-构成规律:A+B组合

同构图形更注重于体现视觉意义上的艺术性和完整性,通过变形、错位、结合等种种手段来制造出虚拟的物象。同构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形态上的置换行为,即是将组成某物件的其中一部分特定元素与另一种本不属于其自身却具备形态上相似之处的元素进行巧妙替换,相互借用,同生共荣,形成新的异象,产生出新的寓意和独特的视觉趣味。


同构图形在设计运用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图形概念,但在运用时我们必须注意做到自然巧妙而不生硬。如果总是一味的将一堆相关元素胡乱堆砌在画面中,这样的画面,细看之下实在是索然无味啊。


(一半写实一半创意)

Image title

Image title

Image title

Image title

Image title

一个完整的元素一分为二,一半保持元素原来的固有形态让用户保持认知,另一半就可以进行创意设计。案例一中是用直白的文案直接进入主体,使用手写字体切近用户的同时也彰写了格调;案例二中为了体现科技感,运用了电路板进行内部重新构造,增加科技感的同时也不失可爱。


(图形加文字)

Image title

图形加文字,通过提取文案,在图形设计中保留主要的重点文案,很明确的传达品牌的内涵,文字在图形中也尽量按照图形的走势进行排列。案例中的文案都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永不服输的态度,运动员们也为了胜利而拼搏,体现的耐克的品牌文化。



(双重曝光)

Image title

Image title

双重曝光从严格意义上讲不属于同构图形的一种,但是它也是同构两张图片两两相合成形成的一种特有的风格,由于这种风格也算大热的风格。我们在制作双重曝光的时候尽可能的保证人物形态的完整性,如上图的案例中双重曝光的画面很清晰,主次也很分明,很好的保留了人物的五官的完整性。



(APP节日闪屏)

Image title



(点)

Image title



(线)

Image title



(面)

Image title



(创意)

Image title

(插画)


作为UI或者产品设计师,我们在设计界面中会很少运用肖形图形和同构图形进行区创意。但是在APP闪屏页中,我们就可以很好的运用的肖形图形和同构图形。可以很好的与品牌LOGO图形相结合,更好的为品牌宣传去服务。在这方面做的最好的当属QQ音乐这款产品,它很好的利用品牌图形与点、线、面、插画相结合进行创意,很好的体现了节日的主题和氛围。








总结-

肖形图形和同构图形在设计中运用广泛,通过图形创意练习可以增加我们创意思维,也可以锻炼设计总的主次层级、疏密远近的关系。相对复杂的视觉图形元素能处理得当,相信在界面排版中也能很好的分析出层级和层次之间的关系。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cs界面设计  ipad界面设计  包装设计  图标定制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深度剖析吉祥物制作

资深UI设计者

如果您想订阅本博客内容,每天自动发到您的邮箱中, 请点这里

“解密细腻制作的关键点。深度剖析了色理知识”

       



      之前说过我要出一个吉祥物制作的教程,但是其实这种教程很多,上百度随便搜一个就能知道个大概。现在是教程泛滥的时代,今天看一篇明天看一篇,发现很多换汤不换药,有种不看可惜看了又很鸡肋的感觉。所以我在想我要怎么出这篇教程才会让大家有所收获。

        设计的进阶道路,大概分为借鉴,实操,驾驭,引领。从借鉴到引领这个过程学习、思考、总结是贯穿的,多实践,多总结才能飞速进步,不然有可能你干了5年的设计还不如人家干一年来得出色。我总结了一些原理性的东西给大家一个启发,做东西掌握实质才能一生二,二生n多,然后你就羽化成“大神”、“大湿”了哈。


Image title

       关于吉祥物,详细步骤教程大家可以看看其他大神的总结,不过大概步骤是要知道,用些什么关键性的工具也需要烂熟于心。 



 

一、吉祥物制作过程


1、钢笔勾轮廓(描边成线稿)

用钢笔的形状工具,勾出轮廓,描边成线稿。要领是需要每个部分都要画全,图层都分好,详细命名。


2、面稿上色(隐藏描边)

隐藏描边,形状上色,即成面稿。各自部分需要单独做蒙版,然后整体需要建组加一个形状蒙版,便于上色,不超出身体部位。


3、剖析光影(这个可以找一些实物,或者大神的吉祥物观察) 
常用图层样式:眉毛(斜面浮雕);眼睛(眼白渐变加内阴影,眼眶渐变加羽化);嘴(加两个内阴影,一亮一暗,内部光影用钢笔勾,羽化);身体(渐变,暗部正片叠底一个内阴影强化阴影,再内阴影一个细的环境光);衣服(内阴影+渐变,加上明暗交界线和衣服袖口的厚度)。 


4、灵活应用笔刷,不好画的圆弧用钢笔勾然后羽化

Image title



吉祥物细腻制作过程中,剖析光影是很关键的。光影细腻了才能立体生动。




二、光影效果总结

光有明度、方向、色彩等特征。光的反射形成了物体的形象,光让我们辨别事物,认识材质、尺寸和透视。


1、三大面:黑(背光面)、白(受光面)、灰(侧光面)


2、五大调子:

(1)高光(最亮部分)

不同材质的高光强度也不一样。同样强度光线的情况下,越是光滑的物体的高光部分越是强;棉、毛、粗糙物体的表面则会相对柔和。

(2)中间调、亮部(本色部分)

一般是物体本身的颜色。

(3)明暗交界线(是最深的部分,刻画结构)

它深浅的程度跟光线和物体的材质都有关系。光线越强硬度越高明暗交界线越是明显。比如光滑的金属对比是很强烈的。如果是棉毛制品则相对柔和。

(4)暗部+反光(暗部本色偏暗,反光受环境光影响,反光强烈时暗部和明暗交界线重叠)

反光跟光线强弱和材质也有关系,反光同时也受环境色的影响。越是光滑的表面受环境色影响越是大。

(5)投影

同样投影跟光线强弱和材质也一样有密切的联系。靠近物体的部分通常最深。透明物体投影相对也弱。

Image title

明暗五调子在深浅变化上有规律,以明暗交界线为界,在背光部是逐渐亮起来到反光;在受光部是逐渐亮来到高光(辉点)。这被称为渐变规律。



       光有一个灰色的球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插画中很多插画师为了先定好精准的型和光影效果,一般会先画黑白稿然后用混合模式叠加颜色上去。混合模式在图片合成和滤镜中也应用广泛。下面是我的一些总结,有点类似理工科的笔记哈,一张表格弄懂混合模式和色彩模式,大家随便看看。




三、了解混合模式


       知识体系的连接起来有助于我们理解,没必要去背,理解一下大概心里有个底,能锁定自己要用模式的区域就行。理论是基础,一切的产出源于实践,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去实践尝试一下,各种叠加一下,就能弄懂这些模式,就会觉得这个神奇而不神秘了。 

Image title




四、用HSB模式分析色彩


       用HSB是基于人眼的色彩模式,是我们最容易理解的,所以我着重在这块进行分析。色相即色彩,只要不是色盲都能看清楚;明暗也一目了然,素描稿可以理解为只有明暗对比,色相饱和度为0。 但是饱和度夹杂色彩和明暗的时候就难以分辨。 画画用色上中也会受到一定的干扰。从小画画, 基本功扎实的小伙伴有时候凭感觉就可以画出美丽的色彩, 但是现在很多半路出家的同学就会发现难以入手, 所以搞懂我们吉祥物中色彩饱和度的原理就会顺手很多,就可以比较好的应用HSB模式。

       我的习惯是用拾色器的色相版面,横向从左向右,明度一样,饱和度变高,纵向从从下往上,饱和度一样,明度变高,所以右上角的点是明度和饱和度同时最高的点,所以想要取饱和度高的尽量右,想要亮的尽量往上。
Image title

       在拾色器中还可以总结出很多用色技巧,以这个灰度球为例,五大调子明暗度分别是:92 60 40 62 43 。叠加高饱和混色后(球1)五大调子明暗度分别是:100  91 73 95 67。叠加高饱和混色后(球2),五大调子明暗度分别是:100  82 76 100 67。说明颜色叠加上去,可以改变一些明度值,但是整体趋势是一致的。所以在叠加颜色值考虑色相和饱和度即可。 
       叠加高饱和混色后(球2)五大调子饱和度为:13 62 76 64 68 可以得出结论就是光照越强(越趋白)饱和度越低,明暗交接线上饱和值较高。 
       高光一般都是饱和度的,透明材质和反光材质,明暗交界线饱和度高,反光强,给人一种通透感。(球3)上我用饱和度模式提高了明暗交界线和反光区域的饱和度,整个球看起来通透了很多。所以要增加通透感可以增加明暗交接线的饱和度,提亮高光(明度)。


     下面是我给灰度球上色的过程。

Image title

Image title



       说了这么多,感觉是不是跟没看一样,有点懵。而且大部分吉祥物上色也是直接上色。我讲灰度球上色过程你帮助深度理解光影和色彩,而且球会画了,其他也不在话下。那我来总结一些更实用的要点。




五、吉祥物细腻刻画的要点


1、鲜明的对比,整体的饱和度高

(1)吉祥物弥漫着色彩绚烂的卡通色彩,所以一般采用饱和度较高的颜色。

(2)配色方案可以用对比色。需要注意的是,背景明度不能太高,否则反光发挥不出作用,就像我们高光也不会用纯白的,这样画面才有张弛。

         以下是我对自己三张吉祥物海报的色彩分析(除去吉祥物原本的颜色): 

Image title

Image title

Image title

       从色盘构成的三角形中看每组配色中都有对比色。除了对比色还用到了中差色和相似色。在吉祥物中为了拉开颜色的对比,一般邻近色作为一个物体的过度,不会作为一个配色方案。互补色是对比最强的色组,放在一起,会给人强烈的排斥感。若混合在一起,会调出浑浊的颜色。但是也不是不能用,可以调节明度对比和饱和度对比来减弱这种排斥感。

       对比色中还包含了一种冷暖对比,第三张海报“蓝黄”搭配就是对比中的冷暖对比,黄色在蓝色中使整个画面更加活泼。

        红色、橙色、黄色--为暖色,象征着:太阳、火焰。

        绿色、蓝色、黑色--为冷色,象征着:森林、大海、蓝天。

        灰色、紫色、白色--为中间色。


总结:想要颜色丰富又没有排斥感,可以用对比色(包含冷暖对比),再配合调节明度对比和饱和度对比。



2、假象光源要定好,再加环境光

(1 ) 在未加入环境中,一般假象光是左上和正前光相结合。整体光源源要一致。(2)为了让吉祥物更加融入场景,应该叠加一些环境光。

(3)环境光可以加多个,一般常用的是两个一个高光一个反光。

(4)光需要有强度对比,不要两个一样强弱,没有主次。

Image title


3、细腻度的体现

Image title

Image title



4、用不惯笔刷可以用钢笔+羽化

       要做一个柔和的吉祥物,就像c4d做出来的,用“钢笔+羽化+图层样式+蒙版”就够用了。

       如下图给水滴加环境色,我们可以用钢笔画出轮廓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羽化程度。

Image title


       同样的效果,也可以用内阴影做出,还可以多加几个光。“钢笔+羽化”比图层样式好用的地方是:受限制少,不依靠物体的轮廓,可以随机调节区域。

Image title


感觉差不多了,我们下次再见!


有人会问:好几点没看懂?

答:评论问呗。

有人会说:看了等于没看!

答:还是谢谢你看了,宝宝会继续走自己的风格。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cs界面设计  ipad界面设计  包装设计  图标定制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可能是最全面的表单设计完全手册!

资深UI设计者


如果您想订阅本博客内容,每天自动发到您的邮箱中, 请点这里

表单设计可以说是设计界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针对它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言。本文结合自身经验和所看所学所得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从「因子(构成要件)」的角度,将表单逐一拆分,从而能够全面的看待。

如下,大卸八块,一一道来:

  • 结构
  • 标签
  • 输入字段
  • 占位符
  • 帮助
  • 操作
  • 验证
  • 反馈

一、结构 Structure

字段的顺序、节奏、外观和组织。

1. 只问所需

必要而不是全部,简化表单,或许是优化表单的最大建议。简化的办法之一就是追溯每个字段为什么需要,是否是当前最相关的信息,如果它是可选的,最好不要显示。

2. 有理排序

先问什么,再问什么,前后字段根据相关性循循渐进。

3. 从易到难

从用户相对无抵触的信息开始逐渐到隐私的信息,而不是一开始就让用户萌生退意。

4. 组织相关

在繁多字段的情况下,将相关字段按照顺序进行分类组合,并通过增加一些额外的空间或者主标题将它们分成语义组,增加了页面呼吸和节奏感,从而帮助用户更加轻松完成表单。

5. 单列呈现

单列,只需眼睛沿着自然的方向从上至下,便于用户理解操作。多列,眼睛需要按照「之」形进行浏览,从而增加浏览和理解认知的时间。

当然单列呈现还是多列,并非绝对,需根据页面空间,表单内容及性质共同决定。

6. 提高对比度

提高颜色的对比度,你的用户群体可不是高清屏,飞行员。

二、标签 label

标签告诉用户需要输入什么。

1. 名词标签

名词具有很好的描述性且简洁明了。常用的字段可以使用大家熟悉的图标代替文本。

2. 标签位置

左对齐、右对齐、顶部对齐、内联标签、图标标签和浮动标签。

多数情况下,谨慎使用内联标签,在用户输入后,内联标签会消失,用户无法判断输入的内容是否符合,当然在用户熟悉且简单的字段下可采用(例如登录中只有账号和密码)。针对以上问题,你可以采用内联浮动标签解决内联标签在输入后标签消失的弊端。

三、输入字段 Input

承载用户输入的区域。

1. 自动对焦(PC端)

进行表单页面,自动对焦第一个输入字段可以引导用户开始进行输入。

2. 提供默认值

可根据已知信息,帮助用户预判内容。例如可以通过 IP 检测出用户的地理位置。

3. 保存输入的数据

记住用户已经填写的内容,以防万一(例如页面刷新),从而避免用户需要再次输入而放弃。

4. 字段约束

为有要求的字段设置限制。例如,最大字符数,电话中数字、字母符号等要求,从而有效的避免脏数据。

5. 格式化(掩码)输入

提供输入格式,帮助用户理解所填内容且减少错误发生。常用于手机号码、日期、银行卡和邮编等。

6. 匹配键盘(移动端)

提供合适的键盘,帮助用户快速完成。

7. 区分可填

如上所述,尽量避免可填字段。如果不可避免,应该做明确区分。根据经验,可填和必填的数量少的做标记说明。

常规做法:必填,使用「*」星号符;可填,使用「(选填)」。

四、占位符 Placeholder

标签的额外描述,帮助用户了解可输入的数据类型和格式提示。

1. 颜色区分

它是内容提示,而不是内容。

2. 不是所有输入框都需要占位符

占位符是对输入内容有特殊要求的提示或提醒,也可理解为对标签的补充,并不是所有的输入框都需要占位符。

3. 输入后消失

不要在鼠标键入后消失,而是在输入内容后消失,这样可以在用户还未输入的时候,依然帮助到用户。

如果提示特别复杂或者重要,请使用帮助,它会一直显示在那里。

五、帮助提示 Tips

说明要求,解释原因,甚至帮助回忆。

1. 三种方式

常驻、按需提供、偶尔需要。

2. 给予解释

当前需要用户填写相对隐私的信息时,请给予解释这么做的原因及目的。

六、操作 Submit

对当前用户输入数据的提交等动作。

1. 区分主次

主操作,是我们期望用户的使用途径,应该在视觉上与次操作做出明显的区分,以突显号召用户点击。

2. 合理放置

合理放置操作的位置,可根据表单的排列方式合理摆放,避免居中。例如表单采用的是顶部对齐,你可以将操作与输入字段左对齐,这样用户在完成输入的时候,轻松地看到操作按钮。

3. 准确命名

清晰可预测。应该准确地描述用户点击按钮后会发生什么。

4. 行动号召

按钮应始终带有强烈的动词,鼓励用户行动。

为了给用户提供足够的上下文,在按钮上使用「动词」 +「名词」格式,除了保存,关闭,取消或确定等常用操作。

5. 禁用操作

在未完成必填字段,禁用操作按钮,通过直观的视觉上告诉用户是否完成了要求,并在恰当的时刻(表单填写完成,按钮被激活)将用户的视线吸引到按钮上。

七、验证 Required

对用户输入数据的验证反馈。

1. 前端验证和后端验证

前端验证不需要服务器上传验证的数据,就可以判断,例如手机格式等;但是要记住在用户输入后才进行验证,为空不验证;

后端验证,例如手机注册输入效验码,通过后才注册成功,需要通过服务器判断,才知道用户输入的是否正确。

2. 错在哪里,显示在哪里

就近原则,方便用户发现并修改操作。

3. 结合颜色、图标和文字

我们不仅仅需要视觉上的区别(请考虑色盲用户),还需要文字说明并告知原因和解决办法,而不是简单的「输入错误」。

4. 请勿清除

错误的字段,请勿在键入后直接清除,请给用户在此基础上修改的机会,记住用户才是决定者。

八、反馈 Feedback

对用户行为的反馈,告知当前状态。

1. 操作前:光标状态

鼠标在屏幕上的映射,我们称之为光标(指针),它会随着操作对象及系统状态而呈现出不同形状,让用户对操作的行为及结果有预先的心理感知。

2. 操作中:操作反馈

如 default,disabled,hover,fouce,pressed,active,error,success 等。例如输入框的悬停和键入的视觉反馈,从而帮助用户聚焦。

3. 操作后:按钮加载

呈现按钮的加载过程,而不是禁止不动,用户会以为系统没有执行操作,从而进行多次点击,呈现加载并禁止用户的后续点击操作。

总结

以上便是对表单设计的一些总结,更多的是提供一种分析问题的框架,从结构化的思维分析设计问题,从而能够全面的认识一个事物并进行了解掌握,愿对你有所帮助。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cs界面设计  ipad界面设计  包装设计  图标定制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日历

链接

个人资料

蓝蓝设计的小编 http://www.lanlanwork.com

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