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过程,它涉及到对问题的思考、分析和解决。一个优秀解决方案的产出离不开缜密、科学的策略制定和方法运用,这些概念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模糊界限,本文将探讨这些概念定义、区别、关系以及实际作用。
设计目标是指设计团队对计划中将要完成的设计工作期望达成的结果的简化描述 。它能够对整体设计工作起到指引作用,即以目标为导向,所有的工作都需朝着完成指定目标而执行。
设计目标的核心重点在于结果。在设计过程中,制定清晰、可量化的目标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设计目标需要明确地表达出设计团队希望实现的结果。这有助于项目团队成员理解并共享共同的目标,从而确保整个团队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同时,设计目标也能够为项目提供明确的指导和方向,帮助团队在实施过程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其次,设计目标需要与业务需求紧密对接。在接收到业务需求后,设计团队应该仔细分析需求,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设计目标。
设计目标需要承接需求目标,是需求目标的初步具象化呈现,这些目标应该是切实可行且可见的,能够将抽象的需求转化为实际的设计方案所达到的结果。通过这种方式,设计团队可以确保他们的工作目标与业务需求目标保持一致,并且能够满足用户的期望。
此外,设计目标还需要具备可执行性和可量化性。否则,所制定的设计目标将只是空泛的概念吹嘘,无法落地呈现的虚伪目标。没有目标的设计是难以带来实际价值的盲目执行,不仅耗费资源,还容易犯下难以预估的错误。即使是探索性方案也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将要达成什么结果或是验证什么结果,否则一切方案都会难以执行。这意味着设计团队需要确定如何衡量目标的达成程度,并且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来实现这些目标。例如,一个设计目标可以是提高产品的用户体验,那么团队可以制定一系列的改进措施,并通过用户调研和数据分析来评估改进的效果。这样,团队可以不断优化设计方案,以确保最终达到预期的目标。
最后,设计目标的清晰性和可量化性对于项目的评估和决策也非常重要。当设计方案完成后,团队需要对其进行评估和审查,以确保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如果目标模糊或不可量化,那么评估过程将变得困难,并且难以做出准确的决策。因此,制定清晰、可量化的设计目标是确保项目成功的关键之一。
原则一词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说,做人要有原则,做事要有原则。然而,尽管原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具体来说,原则指的是什么?这个概念似乎很难被清晰地描述,我们脑海中的理解也相当模糊。尽管如此,我们都知道原则是某种不能逾越的底线。
原则通常指的是我们在言行中所遵循的准则。
它的近义词包括准则、法则、规定和规则等。通过这些近义词的描述,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原则的定义。设计原则可以被理解为在实现设计目标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的行为准则和约束。这里的行为准则指的是设计行为,即所有的设计方案都需要遵循相应的准则并受到相应的约束。除了约束作用,原则还可以帮助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做出决策,指导我们应该或不应该做什么。它的意义在于使我们能够在复杂的设计过程中保持清醒,确保思维和行动不会偏离目标方向或犯下明显错误。因此,原则的关键在于指导。
在设计工作中,设计原则可以是统筹全部设计工作而制定的原则,也可以是根据具体需求制定的原则。两者面向的场景不同,应用范围也不同,因此需要注意区分。通常,专业的设计组织会制定指导全部设计工作的设计原则,以使所有设计人员在意识层面上达成一致,从而更好地约束和指导设计工作的执行。这样可以避免因为个人原因而导致设计行为准则的差异,从而避免产生与预期目标相差较大的方案。然而,由于宏观统筹的设计原则并不能完全满足对所有设计需求的指导,因此可能需要根据实际场景进行针对性的原则制定,以更灵活地满足业务商业化设计需求。
当然也有基础通用性原则,如尼尔森十大可用性原则,其面对的场景和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在工作中制定原则时可以借鉴吸纳基础、通用原则,然后根据差异化需求进行调整。
策略一词在语义上相对直观更容易理解,例如在战争中常见的作战策略,如耳熟能详的诸葛亮,他能够审时度势,根据所处的环境和情况,灵活制定并执行各种策略,以达成最终的作战目标。
在更广泛的语境中,策略通常被定义为一套可以实现目标的方案集合,或者是根据当前形势制定的行动计划。这些方案和计划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既定的目标或应对未来的挑战。
当我们谈论设计策略时,我们是在讨论如何在不违反设计原则的前提下,找到一种有效的切入方式来实现设计目标。设计策略的核心在于如何开始设计过程,它可以帮助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分析和问题解决,避免陷入细节或者迷失方向。
方法较为浅显易懂,一般是指为获得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与行为方式。
设计方法则是为了实现设计目标,依托设计策略,遵循设计原则的具体的执行方法,它是设计过程中具体实践的重要环节,将抽象的指导策略具象化的行为方式。
设计方则侧重于行为和方式,能够被清晰准确的落地执行,得出关键结论并产出具象化方案。方法通常是通过实践形成的经验总结沉淀,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可以帮助在设计过程中更科学的产出解决方案。
常见设计方法论均是通过不断的实践进行的经验总结沉淀,最终形成的可以复用的执行模式,如双钻模型、用户体验地图等。
设计指标是为了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或设计目标的完成度而制定的检验标准和衡量机制。设计指标的侧重点在于检测和验证,能够客观地反映出设计工作的产出质量和目标完成度,并可以辅助制定下一步的设计方向和目标,以实现持续化、可迭代的设计方案优化产出。
设计指标通常在过程中对具体产出方案的决策产生较大影响,即使在遵循同一原则和策略的情况下,为了实现同一个目标也会产生多个解决方案,每个方案都有不同的优劣势。因此,在做方案评测和决策时,设计指标也是一个辅助决策依据,使方案决策更贴合目标,更加理性化。
设计指标必须具有可量化性,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客观的数据或评价反馈来检验和衡量设计目标的完成程度,以验证解决方案的合理性和设计质量。此外,针对体验相关指标,我们可以协助设计师、产品经理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了解用户在使用产品或服务过程中的感受,从而优化设计以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参与度。
1. 任务完成率:衡量用户在完成任务时的成功程度。例如,在一个电子商务网站上,任务完成率可能包括购买商品、添加到购物车、填写表单等。
2. 用户满意度:通过调查问卷、评分系统等方式收集用户对产品或服务的满意程度。较高的用户满意度意味着更好的用户体验。
3. 用户参与度:衡量用户在产品或服务中的活跃程度,如浏览页面、发表评论、分享内容等。较高的用户参与度意味着更好的用户体验。
4. 转化率:衡量用户从访问网站到采取特定行动(如购买、注册、下载等)的比例。较高的转化率意味着更好的用户体验。
5. 平均会话时长:衡量用户在产品或服务上花费的平均时间。较长的平均会话时长意味着更好的用户体验。
6. 重复使用率:衡量用户在一定时间内重复使用产品或服务的频率。较高的重复使用率意味着更好的用户体验。
7. 推荐指数:衡量用户向其他人推荐产品或服务的意愿。较高的推荐指数意味着更好的用户体验。
通过关注和优化这些体验设计指标,设计师和产品经理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提高产品的吸引力和实用性,从而提高整体用户体验。
结合日常设计工作流程可将其之间的关系总结为是层级递进和相互约束的指导关系。
设计策略:
是设计目标和设计原则指导形成设计形行动方针;
设计方法:
是依托于设计策略的具象可执行的方式方法;
设计指标:
是用来检验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和设计目标的完成情况的检验标准和衡量机制;
作者:预激综合症啊
来源:站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