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里看花?这些是你能用上的产品思维

2024-5-27    前端达人

你也许会困惑,明明绞尽脑汁想出方案但为什么总是不被认可,为什么每当自己来讲述设计方案时总是无从谈起。在走出新手村之后,你是否也会思考,这一切背后是否有什么规律可循。今天咱们略微换一个视角,盘一盘这背后的细节。
——
 
我们作为设计师这个角色,对于设计思维并不陌生。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只根据设计者常有的思维显然是不太够的,将视角聚焦在更上游,你是否在心里追问为什么会有这个需求呢?为什么要做这一改动呢?
雾里看花?这些是你能用上的产品思维
 
 
在实际的工作场景中,设计思维和产品是为是相辅相成的。多方位的思考可以更好的理解需求把控设计方向,帮助你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设计出更符合用户需求和商业目标的优秀产品。
雾里看花?这些是你能用上的产品思维
 
 
1.1 产品思维是什么
产品的目的是为用户解决问题满足用户的需求。而产品经理需要权衡用户场景和业务三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产品不断的迭代和优化。产品思维则是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这里我根据之前的工作经验,我挑关键来总结了一下。
 
用户导向
理解产品的核心用户群体,这其中包含了解他们的需求偏好和行为习惯。为用户提供好用方便的功能,提升用户的产品满意度。
数据驱动
利用产品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分析用户的实际实用情况,从中找到产品优化的机会点,迭代产品方案。
市场分析
了解产品处在的市场竞争环境和行业发展趋势,通过竞品的特点和优势从而发现产品的差异化和创新点,获得更好的市场竞争力。
用户增长
面对存量市场,掌握用户的增长的方法策略,通过产品设计和优化实现用户和业务的增长。
产品策略
 
了解产品策略的定制和执行过程,包括但不限于产品定位,目标设置,功能规划。制定产品的发展策略,对东产品的发展和优化。
 
产品思维并不是照本宣科的工具,而是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不同的产品经理对产品思维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如今高度竞争的环境下,只有为用户创造独特的价值才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这也变相的提高了设计师的要求,能否快速准确的把握需求方向产出有效的设计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1.2 产品思维可以帮助设计师做什么
更全面的思考问题
很多时候受限于视角,设计师往往会执着于界面的视觉表现。耗费更多的精力试图吸引更多的用户注意力。而掌握一定的产品思维可以帮助设计师在设计环节更好的思考和参与。设计出更符合用户和业务预期的界面,发现用户真实的痛点从而有针对性的优化设计方案。
举个例子:设计师通过对复杂流程的简化,视觉降噪等方案,聚焦核心功能,改善用户的交互体验和视觉感受。
优化产品设计
通过对数据的研究,深入分析用户行为和市场环境,发现产品的改进方向。通过数据分析和竞品分析等手段,发现用户需求与市场趋势,为产品的功能设计和界面优化提供有力的支持。
举个例子:设计师根据用户反馈的结果调整页面的布局,优化产品的交互设计,提高产品的易用性和吸引力。
提升团队协作效率
具备产品思维,可以让设计师和产品经理无阻力沟通,通过与团队的有效沟通和协作,共同推动产品的开发和优化,提升团队的协作效率和产品的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举个例子:和产品共同研讨产品需求文档,和开发团队讨论实现方案。确保项目的快速推进。
提升职业竞争力
 
具备产品思维的设计师在职场更具有竞争力,可以在不同的工作场景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和挑战,为团队带来更大的价值。拥有较好的产品思维可以帮助设计师保持对行业趋势和技术发展的敏感性,在职场竞争中也更具优势。
 
雾里看花?这些是你能用上的产品思维
 
 
现在让我们立即切换到工作视角,怎样在原有的工作流程中应用好产品思维尤为关键。我们作为设计者,了解产品思维是为了更好的发散思考和推敲设计方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面对不同领域不同项目的纷繁需求,不妨多问几个问题,在不断的提问中找到答案。
2.1 明确设计目标
设计师需要明确项目背景推导出正确的设计目标。这要求设计师时刻需要将项目的目标和成果放在首位,之后的设计决策和行动都需要和这些目标保持一致。另外注重跨团队协作,合理分类时间和设计资源,将会让你更加游刃有余。切忌钻牛角尖的闭门造车,务必确保项目按时交付。
 
自问自答:
 
  •  
    项目组都有谁,自己负责的哪些板块,我的目的是什么?
  •  
    项目进展到了哪里,什么时候需要交付,什么时候需要上线?
  •  
    设计方案确定提交后怎样快速和开发团队对接实现落地,期间是否有什么问题?
 
2.2用户研究
设计师进行用户研究是为了更好的了解用户的需求和行为,确保产品能够满足用户的真实需求。用户研究的方式很多,设计师可以根据团队需要和项目时间排期进行合理的安排。
 
成功的用户研究可以帮助设计师验证设计假设的有效性,降低产品的开发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时间和成本损耗。
雾里看花?这些是你能用上的产品思维
 
 
自问自答:
 
  •  
    你的用户是谁,使用场景是什么,需要为他们解决什么问题?
  •  
    你的用户是如何使用这些功能的,这期间是否还有优化的空间?
 
2.3 竞品分析
竞品分析是一种通过研究和对比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细节,从中发现优势和劣势,进而指导自身产品设计和优化的方法。对于设计师来说,可以帮助我们更快的了解市场和行业的整体情况,为产品的设计提供给更多的参考依据,另一方面可以快速发现自身产品的问题 找到优化的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竞品分析需要带着目的进行,切勿走马观花泛泛而谈。
自问自答
 
  •  
    竞品分析的主题是什么,目标是解决当下的什么问题?
  •  
    你的竞品是谁,他是怎么做的,反馈怎样?
  •  
    我们可以借鉴什么,改善什么?
 
2.4埋点与数据回收
虽然设计师并不会直接参与埋点的设计,但为了更好的捕捉用户的行为数据,在设计中可以根据情况和优先级将埋点纳入设计考虑。
 
设计师和数据分析的沟通可以避免后期添加埋点时,出现和设计的不匹配的尴尬状况。数据是验证设计合理性的重要指标,很多时候设计师需要一个具体的成果反馈来复盘和指导之后的设计工作,多多留意最终呈现页面效果和用户反馈,并不是完成上线就可以将这些抛掷脑后了。
雾里看花?这些是你能用上的产品思维
 
 
终极问题:
 
  •  
    如何证明这是个改版方案是合理的
 
雾里看花?这些是你能用上的产品思维
 
 
3.1设计师的痛点
在实际的工作中,往往会由于不同的产品特点和团队的配置,设计师不得不身兼多职面对更为复杂的情况。在开发流程中设计师始终处在“夹缝之中”的位置,而站在公司的视角设计师这一环节既不能直接产生收益也不能为整体降低成本。在进入职业生涯不久我开始思考为什么设计师处在这样一个被动的处境呢,跑遍了前端后端数据和产品小组,“厚着脸皮”旁听了各种冗杂的会议,以及多少次和前辈的交流中,我才慢慢发现了背后的“难言之隐”
 
  •  
    依赖需求方案
设计师通常是根据产品需求方案确定以后再参与工作的,设计师的工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需求的制定,因此单从设计视角来看有一定的滞后性。设计师接到产品需求后没有办法理解背后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也很少思考和判断需求的合理性,很容易和产品的最初想法产生偏差。
  •  
    反馈的延迟
设计师的工作成果也需要后期数据回收和复盘,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往往是一个需求结束后就需要急匆匆的应对下一个需求。如果不去留意,很多时候作为设计师并不清楚最终交给开发的设计稿到底取得了什么样的数据表现,到底哪一个方案才能更好的实现目标。这也使得设计师很难进行经验总结。
  •  
    有限的时间和资源成本
当前市场竞争相对激烈,各方产品都需要在有限的时间中尽可能的抢占市场,而设计师需要在较短的时间中给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同时和产品以及开发团队不断进行细节的调整,这也使得设计师面对的压力和挑战更大。
 
 
较低的话语权、只多不少的需求使得本就焦虑内卷的设计师处境更加雪上加霜。但是反过来想想,既然改变不了外在的环境,是否有办法可以让设计师们由内而外的主动争取些什么呢,我能想到的答案既是化被动为主动,尽可能的参与项目的推进,同时和上下游保持沟通,从而提升设计师在团队中的存在感和参与感。而产品思维,是一块刚刚好的垫脚石。
 
2.2产品思维的训练
讲到如何提升产品思维,我总会想起一位前辈曾经说过一切技巧惟手熟尔。你也许会说每天都在一成不变的做着公司的内容实在提不起兴趣,不过没有关系。产品思维的提升并不需要过多一板一眼的训练。就像你走入繁华地段的商场,明明入驻着大差不差的品牌为什么客流量却有着明显的不同?是清晰明了的导视路牌?是更为合理的动线规划?是明亮舒适的灯光统一的装置风格?用户体验是多元的,因此很多时候善于发现身边各种各样的体验细节,便可以拥有较好的产品感知。关于具体的方法,我有两个方向可供大家参考。
 
  •  
    保持好奇心
打开手机想想看哪些应用是高频使用的,同样的音乐类应用你更习惯用哪个呢,在联想一下身边的朋友同事在听音乐这件事情上更喜欢哪个应用呢。横向对比一下便可发现,虽然是同类型的产品但在体验细节上其实有很多门道可以考究。或者你是否留意过最新出现的产品和刚刚更新的功能?为什么要有这样那样的改版?用户的反馈是怎样的?
刨根问底多问一步为什么,而不是将自己禁锢在工作范围中的一亩三分地,在不经意之间,其实你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  
    知识整理与沉淀
如果你还有多余一些的精力,不妨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不过好消息是,你想要学习的很多技术都可以在网络上轻松找到。定期翻看设计平台分享,相关短视频频道,公众号文章,可以让你探索更深入更广阔的知识。不过先别急着开始,走马观花的阅读往往并不会留下什么印记,试着整理这些碎片知识并总结收获和心得。不要急于阅读量收藏量而是争取收获更多自己的理解才尤为关键。
 
PS:关于这部分我之后也会有更多内容的分享,多多关注喽,谢谢各位啦。
 
3.3 啰啰嗦嗦写在最后
在工作的第二年,我开始感到枯燥和厌烦。很多次面对频繁紧急加塞的产品需求和一头雾水的业务指标,我时常情绪激动的和当时的组长抱怨吐苦水,但由于人员紧张,并没有什么实质的改变。后来的一段日子我试着躲避,觉得做好分内的任务就得了,每天出几版方案到时候由着他们定夺吧。就这样又过了一段时间,从前得枯燥和厌烦变本加厉,而我好像游离在各个环节之中,渐渐我的状态变得很差,每天的工作毫无成就感可言,我开始认真的思考,究竟为什么会这样。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不久之后组里来了新的伙伴,一方面分担了很多任务压力,另一方面由于是刚刚毕业的职场新人,很多工作细节都需要帮他快速上手。也在这期间我发现了自己的浮躁和心急,我试着系统的总结过往的经验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我开始和产品以及前端的伙伴更多的交流和请教。在找不到思路的时候试着切换到其他视角看待问题,去刨根问底无数个为什么,竟发现不知不觉中一切似乎都往积极的方向改变了。
或许我的想法与你也会有所偏颇,不过没有关系,每当观点不一致的时候也意味着我又发现了一个新的视角。不同的链接使得我们不断的发现和探索,正如那句话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在这里我非常期待与更多的优秀前辈交流,也很十分荣幸为后辈提供一些思路和帮助。
 
 


作者:Weiweiwei_Alita
链接:https://www.zcool.com.cn/article/ZMTYxOTYwMA==.html
来源:站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本文至:

日历

链接

个人资料

蓝蓝设计的小编 http://www.lanlanwork.com

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