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是一种使命

2014-5-23    蓝蓝设计的小编

设计是一种使命

韩湛宁为深圳图书之都申办所设计的画册。

设计是一种使命

设计师韩湛宁。

设计是一种使命

韩湛宁(右一)在第八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览开幕式上为嘉宾讲解。

设计是一种使命

韩湛宁设计的深圳2011世界大学生运动会logo。

  深圳商报记者 苏 兵

  3月27日下午,历时3个多月的“2013第二届深圳创意影响力评选”落下帷幕。在本届评选中,深圳市亚洲铜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创意总监、中国出版协会装帧艺术委员会常务委员韩湛宁荣膺“十大年度创意人物”奖项。评选组委会给韩湛宁的颁奖词是“以专业的学术态度,担当起书籍设计研究的重任,让书籍设计精髓得以传承。多年坚守,只为留下最美的书”,对他在设计包括书籍设计领域的探索、研究及贡献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褒扬。

  昨日,记者就书籍设计、书籍设计的传承与设计的使命等话题专访韩湛宁。

  传统文化最佳载体是书籍

  《文化广场》:首先祝贺您在本届“创意影响力评选”中获奖,您认为书籍设计的精髓和意义是什么?

  韩湛宁:这次获得“年度创意人物”殊荣我深感荣幸,也感谢组委会的颁奖词对我的褒奖。其实我不是一个专业的书籍设计师,准确地说我是一个设计师,因为我涉猎的范围比较广泛,如品牌、企业形象视觉系统、包装、产品、空间等,但是书籍设计是我的最爱之一。

  我从事设计行业起就参与书籍设计,已有近20年了。要说书籍设计的精髓和意义,我认为是“书籍设计”这个专业名词本身,“书籍设计”不同于传统的“装帧”概念,它是在固有的“装帧”基础上,增加了“编排设计”和“编辑设计”等概念,使书籍设计摆脱了传统的只画封面的“装帧”思维,进入到从内而外的“编辑设计”层面,从而整体进入到“书籍设计”的新时代,这对中国的书籍出版有着巨大的变革和推动作用。

  《文化广场》:受到多元化新媒体的影响和冲击,大众的阅读习惯甚至兴趣悄然发生改变,您认为书籍设计对纸质书籍的重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韩湛宁:新媒体的确对纸质书籍有着很大的冲击,但是我认为在今天,纸质书籍仍然是非常重要的。首先,纸质书籍的形态发展还有巨大的空间,比如我们今天看到的书籍,就和10年前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和20年前差别就更大了,这说明纸质书籍正在积极的发展过程之中,是什么推动了这个发展?那就是书籍设计。

  其次,人是生活在物质形态的世界之中的,特别是我们中国人对物质形态的美,有着更加独特和深厚的热爱。在新媒体冲击下依然没有改变,反而愈演愈烈,比如我们对家居品质的要求,对茶器、文玩等器物的珍爱等,我们更加执著于器物层面的美和精神层面美的契合,而书籍就是兼具这双重条件的最佳载体,如果没有设计,难以想象这些存在于物质载体之上的美如何诞生。书籍本身是传递文化和精神的载体,它呈现的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双重文化之美,会潜移默化进入到我们的精神和审美之中,它的重要性远远超越其他物质的美。

  作品被英国V&A博物馆收藏

  《文化广场》:据了解,您曾作为中国平面设计师代表之一受邀参加了英国和美国举办的《创意中国》展以及多个国家的海报展、平面设计展,您觉得书籍设计在中外文化交流上的贡献表现在哪些方面?

  韩湛宁:近10年来,书籍设计在中外的文化交流上有着突出的贡献。如果说中国的平面设计走向世界、甚至代表中国设计与世界进行交流,首先作出贡献的就是海报,那是在上世纪90年代;第二个作出贡献的就是书籍,中国的书籍设计自上世纪90年代就有着革命性的变化和发展,到了21世纪之后,有着巨大的飞跃,受到国际的关注和赞誉,被邀请在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进行展览,几乎每年都有作品获得“世界最美的书”殊荣,并被各国广泛报道。如2007年,全球最顶尖的设计杂志《IDEA》就刊登了中国的书籍设计专辑,大篇幅对以吕敬人先生为首的中国书籍设计家及其作品进行了报道,我也有幸列在其中。这些说明了书籍设计在这个设计交流乃至文化交流上的贡献。

  举一个小例子,去年我为深圳作家南兆旭先生设计了《深圳自然笔记》,这本书得到了世界上最重要的设计博物馆—英国V&A博物馆的喜爱,不仅在去年的深圳香港双城双年展V&A策划的展览中展出,而且作为重要藏品被V&A收藏和展出,他们希望让欧洲的观众看到深圳、看到深圳的设计。我想这是另外一个层面的贡献吧。

  设计“种子”需要其他艺术滋养

  《文化广场》:在设计之外您发表了许多诗歌、散文、随笔作品,并有个人诗集与设计作品集著作出版,您认为这些对您的书籍设计有哪些促进和帮助?

  韩湛宁:我很赞同那句话“诗的功夫在诗外”。我常给学生和年轻设计师讲,“设计”只是一枚种子,它本身所含有的养分太少了,更多的养分是种子之外的泥土、阳光、空气、水分等。而其他文化艺术的素养就是设计的泥土、阳光和空气,没有这些,你的设计就不可能成长和壮大。

  《文化广场》:2005年,您设计的“飘扬的U”,成为深圳第26届大运会的申办标志,为中国赢得大运会的举办作出了贡献。您认为标志设计与海报设计,尤其书籍设计的异同点是什么?

  韩湛宁:设计其实都是相同的,无论标志设计还是书籍设计,其实都是从内容出发,设计师要知道你设计的目的和内容,以及特性,然后去思考,为它进行创造,而绝不是把一个形式安放在一个设计项目上。不同之处在于表现形式,标志设计最终是以图形传达意念和精神,书籍设计最终是物质形态的综合表达。

  “我好像是书籍设计的‘孩子

  《文化广场》:对于书籍设计,请您精辟地概括一下这么多年来的感悟和心得,包括您和书籍设计的关系或状态?

  韩湛宁:书籍设计不仅是设计的艺术,也是文化的传承。对我来说,更是一种信仰和责任。我和书籍设计的关系,怎么说呢?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就好像我是书籍设计的“孩子”,一方面,书籍设计成就了我。另一方面,书籍设计对我是一种使命,我有责任去传承和发展。

  《文化广场》:您目前在做的设计或书籍设计项目是什么,请简单介绍一下?

  韩湛宁:我的设计项目非常多,也非常丰富。举个例子,如正在为中国最好的宣纸品牌“红星牌”宣纸进行品牌的整合设计,涉及策略、标志、视觉系统、导视、产品包装、专门店等;书籍设计项目也举个例子,我正在和设计家刘晓翔先生一起为作家出版社设计一套多达130多本的“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这是一个国家文化工程,是中国最优秀的作家如王蒙、周汝昌等,来为中国历史最优秀的文化名人,如孔子、老子、王羲之、曹雪芹等等撰写的传略,首批10本去年年底已经在北京首发了,也获得了很好的评价。

  近年在我的导师、著名书籍设计大师吕敬人先生的指导下,我系统地对1949年以来的中国书籍设计家进行研究和整理工作,大概已经五六年了,深入地对健在的前辈进行深度访谈和一手资料搜集整理与研究,发表了大量的访谈和论文等研究成果,并举办了一场专题研究展。这是一种抢救性的、和时间赛跑的工作。因为这些老前辈很多都80、90多岁了,他们本身就是历史,不抓紧怕来不及了,我有一种紧迫感。如共和国第一位从事书籍设计的张慈中先生,他设计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毛泽东选集》、《红旗》杂志等,他影响了我们这个行业,他今年已经90岁了。

  《文化广场》:在本届创意影响力评选中,您以书籍设计方面的突出贡献而荣膺“十大年度创意人物”,对本届评选及获奖您有什么感悟和收获?

  韩湛宁:我非常高兴我的努力得到认可,其实我也知道不仅仅是褒奖我在书籍设计方面的贡献,也是对我为设计事业所付出的努力,以及自己在设计上所取得的成绩的认可。

  感谢深圳这片热土,感谢设计这个我热爱的事业,我希望我能为它们付出更多。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韩湛宁,现为中国出版协会书籍装帧艺术委员会常务委员,深圳亚洲铜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创意总监,第八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览执委会秘书长,深圳大学传播学院研究生导师;曾任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秘书长,“平面设计在中国展”执委会秘书长等职;被南方报业集团评为“华人设计100”、被日本《IDEA》杂志评为“中国当代13位著名书籍设计家”、被《艺术与设计》杂志评为“中国当代43位优秀设计师”、被《新视线》杂志评为“深圳十大创意人”等,以及获得深圳市委市政府联合颁发“先进工作者”称号等众多荣誉;迄今在国内国际荣获设计大奖逾百项,其中包括德国红点奖“Best of the best”大奖、中国书籍设计展最佳奖与银奖、深圳设计2003展银奖、美国MOHAWK SHOW全场大奖、美国印制大奖班尼金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等;多次参加波兰、日本、芬兰等国际最顶尖的设计赛事,创作了“深圳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申办标志”等重要作品。近年来致力于书籍设计研究工作。

分享本文至:

日历

链接

个人资料

蓝蓝设计的小编 http://www.lanlanwork.com

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