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4-7 周周
蓝蓝设计( 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有效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每一个扁平化界面设计,都是我们的心灵碰撞致力于最棒的 metro ui 设计
来源:优设网
如果您想订阅本博客内容,每天自动发到您的邮箱中, 请点这里
编者按:作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字体,阿树同学想告诉你,宋体并非来自宋朝,为何叫这个名字,如何演变到今天,有哪些历史渊源呢,一起来涨姿势 >>>
我想告诉你,宋体并非来自宋朝。如果你愿意,我也想跟你说,猪肠粉是没有猪的,鱼香茄子也没有鱼。
对于这个反智的社会,每天遇到多少荒诞离奇的事情,就有多少默默接受,成为理所当然。这些荒诞之中就包括我们将要谈到的「宋体」,就是那种「横细竖粗撇如刀,点如瓜子捺如扫,横笔末端小三角」,最适合用来印刷的宋体。
谈到宋体,必然会联想到港日台常说的「明体」。按照维基词条的说法,大概就是目前我们所认知的「宋体」盛行于明朝。而日本于19世纪,从上海美华书馆引进的字体彷自明朝万曆年间,故称为「明朝体」。
至20世纪中叶,台湾从日本引进照相排版及相关字模,所以日本的「石井明朝体」、「本兰明朝体」等名称也进入台湾市场,不知不觉的,「明体」一词渗入台湾市场裡。所以「宋体」与「明体」本为一物,由于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名称上的差异。「明体」由来有迹可循,可是宋体为何称为宋体呢。
《中国印刷史》作者张秀民在书中谈过汉字印刷体中被称为「宋体」的字体,在宋版书裡并不存在过,而是在三四百年以后的明朝中期才逐渐形成。
如果要追寻「宋体」名称的来历,就不得不从汉字演变,印刷技术的发展来回溯出其中的因果关係。下图为厉向晨所製作,从中可以看出书法体和印刷体在唐宋元明时期的发展。
(汉字书体年表 –来自文悦字型)
宋朝体,是中国宋代(960-1279)木板印刷中出现的字体。宋代文人对印刷书刊的字体,以模彷名家的毛笔楷字作为风尚。当时印刷业盛行于浙江、四川、福建三地,其中浙江的字,多有欧体之风;四川的字,效法颜体的丰润;福建的字,则彷照柳体的骨。
(《姓解》–北宋时期的浙江刊本)
(《周礼》–孝宗时期的四川刊本)
(《音注河上公老子道经》–南宋时期的福建刊本)
为何宋朝时期印刷书刊字体以模彷前代名家的毛笔楷字作为风尚呢。这也许要追寻至印刷技术与书法艺术的发展上,在凋版印刷技术尚未盛行的抄书时代,出现以抄书谋生的群体,因抄写宗教经文居多,称为「经生」。
随着楷书在唐朝时期演变成成熟的书法字体,并出现像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这样的书法大家,经生为了让自己抄写的商品受大众接纳,在字体上必然需要追逐宗法名家。
在唐末和五代的战乱之后,迎来了印刷技术快速发展的宋朝,其中有初中课本常常提到的四大发明「活字印刷术」,当然还有没被提及到的因为印刷钞票印上瘾,印到恶性通货膨胀而亡国的,也是宋朝。脱离了抄写的时代,宋朝的经生(按凋版印刷的行话,应称呼为写工)没有同时代的书法名家的书法字体可彷,自然要追彷前代的书法名家。
明人张应文所写的《清密藏》里,是这样形容宋代凋版印刷的字体:
这也是为什麽宋朝体,多以唐朝书法名家的毛笔楷字进行凋版印刷製作。同时也为张秀民先生所说的「宋体与真正的宋版字毫无共同之处。笔者曾翻阅现存宋版书近四百种,从未发现过此类呆板不灵的方块字」提供佐证。
明朝体,是中国明代(1368-1644)木板印刷中出现的字体,也是现今大众所认知的「宋体」的原型。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对书籍的需求愈益增长,促进了明朝的商业化印刷,以及印刷产业分工更加细化、专业。
(《南齐书》 –明朝时期的南京国子监刊本)
为了应付印刷需求,刻匠工作量增加,出现字形大致彷照宋书,笔画却随凋刻刀法方便而横平竖直,用三角形装饰代替起末顿势,已失去毛笔楷字原有的风味,此后亦被称为「肤廓字」或「匠体字」。
清人钱大镛在《明文在》亦有所叙述:
虽然明朝体逐渐失去宋朝体所特有的风格,但由于易于凋刻,字形便于走刀,能满足当时的印量而得以发扬。同时,明朝体利用汉字横画多于竖画的特点,将笔画较少的竖笔加粗,而横画更细一些,解决笔画间空隙较小,笔画宽度与着墨不均匀导致的易认和可读性问题。
目前,我们已经梳理清晰「宋朝体」、「明朝体」的发展,可是还未明白为何将「明朝体」称为「宋体」。我们不妨尝试将历史的时间轴拉近一点,来到康熙十二年(公元 1673 年),康熙皇帝在《文献通考》的序裡,做了以下规定:
至此,我们终于明白为何「明朝体」被错误地称为「宋体」,俗话说,皇命难违。中国文人自此将「明朝体」称为「宋体」,而远在东洋的日本人,依旧称为「明朝体」,也影响后世的港日台对此的称呼。
总的来说,现今认知的「宋体」一般为「明朝体」,而宋朝没有所谓的宋体,北宋印刷使用的是「楷体」,南宋则兴起「彷宋体」。明朝时期,因刻匠凋刻工艺的演进所造成横细竖粗的「明朝体」,则为当今「宋体」的原型。
关于宋体的演变史上部分已写完,遗憾的是没有花更多时间精力翻阅史料,仅能从前辈们的作品和论文,将其梳理,谈谈宋体之名的演变。但宋体之名的演变,与印刷技术,人文艺术以及政治的影响息息相关,不是一篇文章能说透的,希望将来有机会可以继续深究。
因为工作的关係,宋体的演变史下半部分,将会谈到字体在电子屏幕上的应用。这也是作为一名前端工程师,应给社区的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