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4-30 蓝蓝设计的小编
蓝蓝设计( 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有效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每一个扁平化界面设计,都是我们的心灵碰撞致力于最棒的 metro ui 设计
来源: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814/18/14106735_401858574.shtml
1. 交互设计师应当具备的能力
如果我们简单的将用户体验领域涉及到的技能分为:用户研究、产品(概念/功能)设计、交互设计、视觉设计、工程技术,我认为任何一个交互设计师和视觉设计师等等,都应该具有整体的复合技能,只是哪部分更多哪部分更少的问题。
1) 用户研究:对于交互设计师,不具备基本的用户研究能力,无法吸收来自用户的「信息营养」,如何做出真正以用户为重心的设计呢?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可用性测试、行为数据分析等等,这些基本的方法应该要有所掌握。
2) 产品(概念/功能)设计和交互设计:这方面不必多说,交互设计师必须有大局观,能够真正的理解产品的思路和方向,从交互的角度实现产品层面的意图。这也是很多交互设计师转向产品设计师、产品经理的原因,在很多方面有交叉。
3) 视觉设计:视觉设计是很多交互设计师的软肋,常常无法忍受一些交互设计师做出的没有美感的文档。现在,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的设计领域,交互和视觉往往是高度交叉的。交互会影响视觉,视觉反过来也会影响交互。对于一个交互设计师,在做交互设计师,脑海中就应该浮现出视觉的轮廓,为视觉设计留下能够发挥的空间。另外,交互设计师一定要有很好的视觉设计的感觉,知道如何判断好的和不好的视觉设计。像素眼(能够通过肉眼分辨出一像素的差别)至少要具备吧?
4) 工程技术:交互设计往往直接对口工程开发,对工程技术的理解不可或缺。其实所谓了解技术,并不是一定要能够立刻写代码。如果我们看看周围很多「懂技术」的人,可能已经很久没有自己写代码,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技术的把握。术业有专攻,对于交互设计师,真正要做的是理解技术可行性区间,知道在现有的技术下有哪些可能性,这需要不断的积累,包括系统的学习和不断向工程师学习。我自己在做 iOS 和 Android 的设计时,都读过相应的开发书籍,另外也会注意看新的产品,让自己的知识库更充实。
以上是交互设计时所应具备的几方面的能力,在这样的前提下,交互设计师的成长,其实就是不断的提升自己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具体如何去学习,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途径,即使没有专门的老师来教(事实上这个行业早期的交互设计师主要都是自学),现有的各种资源也已经足够学习,同时还要注意实践。
2. 再大的热情也不如立刻行动
我在面试设计师时,发现一个问题,一些面试者会告诉我他们对这个领域多么有热情、多么看好,希望以后能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这时候,如果他之前还没有过实践经验,我就会问,那么你都读过哪些交互设计师相关的书籍,很多时候,得到的答复让我很失望,寥寥无几。很多人只是读过一些网上的碎片化的文章就上战场了。现在市面上已经有非常多的和用户体验、交互设计有关的图书,在豆瓣上能搜到一堆的推荐,如果有热情,就付诸实施,在没有实践之前,先多去吸收营养。
3. 动态学习与快速学习
交互设计本身是多学科的领域,越是深入,就越发现多种学科知识的重要性。前两年我读的比较多的书是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等等方面的书籍和资料,因为发现一个交互设计师和建筑设计师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都需要处理人和物的关系,甚至很多方法也是可以通用。现在阅读的范围更杂,社会学、技术思想等等,都能对平时的设计工作起到间接的帮助。自学能力非常重要,如果你需要研究数据,却缺乏统计学方面的知识,怎么办?很简单,找点资料学习就可以,需要用什么就学习什么。
4. 成为 Geek
交互设计师本身需要是超级用户,这意味着需要大量的、甚至疯狂的用相关领域的各种产品,让自己沉浸到产品里面去。例如,对于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交互设计师来说,手机里没有几百应用、或者没有不同平台的手机,都是不正常的。我遇到的一些朋友追求简单的生活,并不希望被科技所左右,这没有错,但是作为交互设计师,这是工作,这是修炼,这是成长中必须的。
量的积累非常重要。我的一些朋友,见面时坐在一起都习惯拿对方的手机看看里面有什么好的应用,对于好应用、好设计的敏感是一种职业习惯。我们做最美应用(这是广告吧),最开始就是这样的目的。
5. 超出用户与回到用户
掌握大量信息之后,还需要能够回到用户的视角。交互设计师永远不代表自己,而是代表用户,自己随时要化身为用户,动态切换。张小龙之前讲过类似的意思。
对于交互设计师来说,超出自我很重要,当我们看一个产品时,应该能够很快找到交互的问题所在,而这些问题都不应该和我们自身的认知有关,而是同我们所采取的用户视角有关。当我们不断了解用户、不断积累领域经验时,我们会自己积累一些经验点,知道目标用户群会在哪些地方容易犯错,而我们要对这些地方高度敏感。
对于交互设计师,去亲自做做用户研究非常有必要。当我们亲自做过几十个可用性测试后,对于用户会有非常切身的感受,通常都会发现,我们原本想象的用户行为很多都是错误的。有时仅仅是用观察法也很有用。我曾经在地铁上观察了上百名用户使用手机的行为,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事,只要去做。
6. 重新学会写字与说话
交互文档需要清晰、易懂,文档本身应当具备很好的可用性(Usability)。能够写好 PPT 也非常重要,其实所有输出都需要设计,很多交互设计师能够做好设计,却做不出清晰、明确并且令人赏心悦目的 PPT,这实在不应该。
交互设计师还应该训练自己有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做出好的设计是一方面,另一半功夫是要让大家都知道这是正确的设计。
7. 学会「推动」
交互设计师需要和团队中不同的角色和协同配合,想要真正做好工作,不仅仅是做好自己的输出,还要能够推动各种资源去做事情,当然前提必须是正确的事情。这和具体的团队有关,有的团队这种工作大多由产品经理承担,而有的团队则需要交互设计师自己去做(例如我在过的团队几乎都是同时做交互设计师和产品经理),这时沟通能力、知识面(例如对技术的了解)甚至是毅力会非常重要。以前合作过的工程师,某一次向别人介绍我们,说这是他见过的最「残忍」的设计团队…当然最终成果也很理想。
8. 和团队其他成员的同理心
好的交互设计师,都有不错的气场,能够被团队的其他角色所信任。这种信任,其实是建立在长期的声誉积累之上。交互设计师和开发工程师的合作往往很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珍惜工程师的劳动。
一个简单的设计,可能意味着做开发的兄弟要加班很久,所以问题来了,这个设计是好的么?有没有替代的设计,能够让工程投入的性价比最高?我在做设计时经常会和做开发的兄弟们一起讨论,询问设计方案可能的开发工作量,然后深入的弄清楚具体哪一点的投入大,我们有没有办法去绕过。和我合作过的工程师加班是必须的(因为总是想做出更好的东西),但是我会尽量确保他们的工作都不是无意义的。曾经在某企业,和我合作过一个项目的工程师做完就升职了^_^ 互相都开心,这对于大家也是一种回报。
但是当然,交互设计师自己的素质要够强,能够了解门门道道。有一次,我请一个做开发的兄弟实现一个设计,兄弟可能工作太多,直接和我说这个实现不了…我就说了一句话“你蒙我”。然后兄弟就回去考虑了,过了一会回来说“我刚才蒙你了...想清楚了,能做啊”(当然大家都是玩笑,团队内的感情很重要,互相在原则问题上要非常信赖)。
9. 找一个好项目,一个好团队
交互设计师非常依赖具体的项目和团队,没有好的机会,自己再使劲也不出来。这些项目应当是能够给交互设计师充分发挥的空间。而好的团队,必须要重视交互设计的作用。在行业当中,其实很多企业并不重视交互设计,或者是并不真正了解交互设计,没有足够的支持,这里面的机会成本需要设计师好好衡量。
10. 细节与理想主义者
交互设计师(实际上所有设计师)都需要关注细节,带给用户哪怕一点点改进,都应该让我们感到快乐。当然这需要处理好优先级,将好钢用在刀刃上,优先改进那些最重要的部分。
只有理想主义者才能做好设计!每时每刻,我们都坚信,创造更好的体验,是我们的使命。无论遇到多少困难,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去创造一个「更美」的产品。
【朱印的回答(56票)】:
每个设计师的成长路径和方法各不相同,也无固定模式一说,此处仅分享一些在RIGO design我与设计师常讨论的关于设计师的成长看法: 10%+20%+70%
设计师的成长的10%:参与有意义的行业峰会,参与有意义的行业间的专业交流或培训,关注行业动态与新知,拓展专业视野。这个层面对设计师提高的帮助大概会在10%;
设计师的成长的20%:设计上的良师益友,在你设计道路上,总会阶段性的存在短板或知识结构的缺角。这时,寻找一位好的导师,亦师亦友的在你当遇到专业瓶颈期、平台期、创意真空期,给于前进道路上的指导解惑,抑或经验分享,都是你职业生涯中宝贵的馈赠。这个层面对于一位设计师提升的帮助大致在20%;
设计师的成长的70%:每日工作。每日看似平凡的工作中,从遇到每一个问题时的困惑,到每一个困难解决的过程;从每一次思考的过程,到每一轮团队协作与设计迭代的打磨。每天的工作中所获得的点滴经验教训失败成功,是帮助设计师真正提升最大的70%。也正所谓是: 于无声处听惊雷.
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初学者刚刚介入设计行业,不要整天仅想着如何速成一位可以把控全局的多面高手,或是指点江山大局的设计明星。做设计一定以端“正”心态为先:所谓心态“正”,就是内心能够“止于一”,一个明确的目标。每个阶段认准一个(且仅唯一一个)有难度却可通过努力而到达的目标,实现它。心态正了,专注的目标“止于一”,反而易于快速的提高。清晰你的目标是什么,了解你的优势是什么,剩下的交给专注与坚持。有一句话很好:坚持是个漫长的过程,不过好在,我们不赶时间。
【MoonMonster的回答(52票)】:
唉
(ps.管理员还是让我加上题图吧,本意只想借功夫喻设计)
好设计师,那是多难啊,一个时代才那么几个,推出的作品(产品)能惊天动地,能颠倒众生,只能用突然打心里冒出的一个词来形容-风华绝代。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设计师需要有份执念,念的是什么,就一定会带来什么。念念不忘你对设计的执着,促使你向前的动力,这是一种感情,对设计的诚,体味设计给你带来的各种情绪,是一种能够动容的力量,同时,这也是一种对品质、细节求索。
心里有一直惦记着设计吗?能够从生活细节当中发现设计吗?设计交付时自己满意了?还有修改的空间吗?还有更好的设计吗?
保持初心
初心难得,体会那种最初状态,那一份好奇、那一份探索,用整个身体去感受,用心去铭记,正如第一次拥抱你所爱的异性,所有的感觉都那一瞬间打开了,敏感到纤细都能察觉。随着时间的流逝,接触的增多,就不会再有那种感觉了,因为不慎初心已失。恰如两人相处,保持初心,自会情真意切,有如初恋。
时常想想自己为什么做设计?你是还记得第一个产品正式发布时的心情?是否还记得在经历无数夜绘制icon调整细节的态度?
若失本心,即当忏悔,忏悔之法,是为清凉。
悟
悟,左有心,右为吾,自身用心去体会、去理解。很多时候我们看过了很多书,学习了很多理论,当不能灵活运用时,它们只是你脑袋中的知识,融会贯通后才能成为自己的。
你期望出来的产品与当初所设想一样,但往往会有细小的差别,其它人无法明确告诉你应该怎么做,标准不一样,这时需要自己细细去体悟,不断进行尝试,只有在一次次犯错后,才能真正达到所谓的正确,只有你不断地在设计过程中亲身体验它,才能渐渐触及设计的本质。
勉强求全,等于固步自封
有缺憾才能够进步,不完美才会去追求完美。记得早些年(那时交互视觉还没这么细),曾想让团队内人人能够成为独挡一面的全才,能文能武,武能上机操PS,文能下地画流程,可是经一段时间努力后,发现视觉依然是视觉,交互毕竟还是交互,为此思索过一段日子。
产品同样,期望设计满足所有需求,出来反而是一个笨拙,缺少灵性的俗物,与其勉强求全,不如保有自身的特点。
宁可一思进,莫在一思停
在武学上所谓宁可一思进,想来并非直打硬进,一往无前。心应无所住,而形无所执,前行为进,以退为进何尝不是进?若心有所住,则有所滞,则进退失据,终成败局。
《不动智神妙录》:主客交锋,此方彼方,己剑彼剑,拍子节奏,若於是中,心有所住,则行动缓顿,为彼所斩。若临敌时有自身想,心则有住,故不应执著自身。修行初始,心易受身形而紧绷,若心住於剑,则为剑所滞;若心欲抢先机,则为欲抢先机所滞,以要言之,若心有住,则失其念,佛法称此迟滞之心为无明住地烦恼。
世上永远是强者影响弱者,做产品是这样,很多时候上峰对下面的要求,要与某某产品一样,这就被对方影响了,产品的节奏、功能的设定都被对方在牵着走,你的想法在哪?落在何处?是否还可精益?设计也同理,寻找自己的方向,树立自身的风格,不要轻易被别人的设计思路牵着走,追随永远只能落入下乘。
要有容人之心
但凡一个人见不得人好,见不得人高明,是没有容人之心,设计师可有傲骨,但切勿有傲气,利着呢,伤人伤自。贵圈一直保持着个优良传统--相轻。交互和视觉,就像我们平日里的文、武二技,「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视觉设计师还好,能力行不行拿出作品来,大家看一眼,技法上就有了高下,交互设计如何比较呢?拼逻辑?拼流程?嘿,设计师还是需要有颗谦逊之心,做事之前先做人,你人好,讲道义,识大体,活好器大,圈子里都认同,名就有了,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德就出来了,贵圈小,我不识你,你不识我,有友识你,你便识我,时常审视一下言行,方可德艺双馨。
里子和面子
贵圈设计师都有所属的公司或团队,有的设计师成了面子,有的设计师成了里子,面子在外给团队挣脸,其身自有光环,里子在内辛劳,应当尊敬。两者都是必不可少,公司需要团队看重,若图个虚名,劝君多画多写,里子又何尝不是面子呢?
请记住这句话:面子难挣,里子难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ps.为了提升逼格,必须带上MV
【Chaz Lu的回答(24票)】:
成长可以是一种好玩又有意义的体验设计,身为交互设计师,你正好能可以利用你的专长,给自己设计一个合适的学习体验。
以下分享的内容,是基于过去几年,个人有幸与不同文化、市场与背景的业界相关人士(不是只有好的交互设计师)合作,稍作整理之后,把他们成长的过程,换个方式,用“学习”这个角度出发,分享给各位。
了解自己的学习特性
一个好的交互设计师往往了解自己学东西的特殊方式,并善加利用,所以有着较有效率、较明显的成长。
学习与成长并不是件陌生的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试着回想你学习其他东西的行为与习惯,透过一些整理,你可以逐步认识自己是怎样的学习者,并试着让你的团队知道与支持你。这可以是了解如何成长的第一步。身为一个设计团队的领导,也能在更了解组员的学习特性之后,一起创造出更合适的学习环境。
举个例子:
某设计师的学习特性是…
我没有办法只看书或理论而产生我的设计观点,我是一个从做中学的交互设计师。
不好玩、不友善的学习环境,我学不起来。
了解自己的学习需要
一个好的交互设计师在成长的阶段,对于需要学习什么有较清楚的概念。
关于成长,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目标、动力、想法。许多正在成长中、准备学习的设计师,很容易因为过多的机会与可能而彷徨或迷失。明确的了解自己的学习需要可以帮助偏好更有结构、够有效率的学习者。同时,了解自己特性与需要之后,当新的科技再次冲击交互设计的领域时,你可以很快找到切入点,很快开始尝试。
举些如何明确你需求的例子:
我需要更多元的信息来源,让我成为更理解趋势与价值的交互设计师。
我需要更方便的学习方式,让我横向的能力可以有效地提升。
尝试不同的学习方式与环境
新的学习方式与环境日新月异,透过尝试不同的学习方式与环境,可以不停的反思自己的偏好与需要。更重要的是用更全面的角度去体验,更自然地在这个领域成长。比方说,玩更多的应用只是学习的一种,很重要但不是唯一的成长方式。
举些例子:
定期去创客或黑客空间交流,感受对改变世界的不同想法、需求与能量。
试着从文案写作、广告脚本的方式去描述一段体验,请不同领域的朋友给你意见。
制定合适的学习策略与原则
了解自己的需求、偏好的方式以及各种可能之后,定义出一些原则帮助你遇到问题时做决定。制定真正想追求的目标。并花时间去制定学习策略,并尽力去执行。
举些例子:
目标:更好地与不同团队在问题点上透过更好地沟通得到更好的产出。
策略 1:透过写作提升理性思维与沟通能力
行动 1:每天早上写一篇短文,分享一件跟交互设计相关的观察、想法或问题。
行动 2:每天阅读2篇文章,并整理出3个重点以及1个问题。
持续反思学习的过程、回馈与价值
在执行你的学习计划时,持续看看是否有些改变、得到一些小成就感或是新的问题,试着培养兴趣与正面能量,而不是一种给自己评分的角度。记录下来,可以让你更好地成长。同时也不会为了坚持而坚持。
举些例子:
在处理一个类似的交互问题时,我能否更有效率的了解相关因素、连动关系?为什么?
透过这些学习,我是否有了不一样的观点?我会如何做不一样的决定?
持续给自己动力与奖励
学习就像是一种得到“成长”的运动。这种运动需要合适节奏与阶段性的奖励,来确保一种可持续的动力。这些学习动力可能来自团队、环境、比赛、比稿、一个用户的认同、这些动力不是坚持,而是要去营造一个自然的氛围与节奏。
举些例子:
有些很好的交互设计师,往往会花一段时间完全离开设计这件事,去教教书、去不同文化体验与旅行。重新回到设计之后,可以带来许多好的改变。
扩大你的导师群
与尝试不同学习方式与环境不同的是与不同的人交流,并试着想想自己从这些人身上想学到哪些?
举些例子:
我从 ______ 的 ______ 学到 _______ 可以是 ______ 而不只是 _______ 。
以上这些,都在不同交互设计师成长过程中,扮演著有趣的角色,也让我们可以更换个角度的看待成长与学习这件事。但更重要的是交互设计师不见得只能“成长”为另一个更好的“交互设计师”。
【赵汗青的回答(3票)】:
我认为所谓“交互设计”是一个非常暧昧的概念。说大可以很大,因为原则上信息与人的交流都是交互,说小又可以很小,小到一个介乎PM与视觉设计间的专业细分。所以说到底,我对这个角色的认识都在摇摆不定,也许没资格谈这个话题。
但我想就算大家对称呼这件事有点小争议,对于这个角色本身的职责所在,还是有一个共识的。 若真如此,相比“交互设计师”,我更认同“产品设计师”的概念。
我不是较真概念。因为交互设计师这个说法很容易让本人或旁人陷入到专业细分的误区中,这个角色的职责不仅仅是交付原型、流程图,或者写写交互用例,他应该对整个产品与用户间产生的交流体验负责,从这个角度讲,一定是一个跨领域、综合能力很强的T字型人才。他应该对产品所在的行业、产品本身的数据、特性都有所了解,同时与目标用户有深入的沟通,拥有良好的设计功底与前端的知识,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和产品经理一同把握需求,规划功能,明确整体的体验方案,并且最终落地为理想的成品。这个角色绝不仅仅只是做他所谓“专业”的那几个小环节,或者仅仅保证“易用性”。他要负责的是整个产品,某种意义上和产品经理是高度重合的,不过在专业性上更靠近用户这端,所以我习惯叫他“产品设计师”。好的项目应该是PM和产品设计师都很强,这二者虽有重合,却并不矛盾,恰恰是这种微妙的重合碰撞出的火花,才能衍生出好的产品。这是我对这一角色定位的看法。
至于成长,在下认为有几点关键因素:
第一就是对产品的整体把握和了解。我有幸面试过数量不多的设计师朋友,其中绝大部分连自己产品每天的基础数据都不清楚。就那电商产品来讲,每天有多少PV、UV、访次,转化漏斗如何,跳出率是什么表现,流量来源的结构如何,很少有人对答其中一二,大部分理由是没有渠道获得这些信息。但我相信渠道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原因,如果我们连自己产品的基本情况都不了解,又有什么把握去规划它的体验呢?还有就i是对行业理解,一个做电商产品的人,很难想象他对零售业一无所知,或者说做新闻产品的规划,总不能对基本的传媒学毫无了解吧。因为我们终究是在用产品来解决行业的问题,不了解行业,意味着考虑问题时缺少全面的角度。
第二就是综合能力的培养。就像前文所说,这是一个高度复合型人才的角色,需要均衡的能力培养。我时常认为,真正解决设计问题的,往往都是设计之外的能力。比如你的逻辑分析能力,是否能理清产品的脉络,找到重点。有比如你的沟通能力,是否能正确的了解到项目信息、背景,避免无意义的重复劳动。真正到了设计层面,它只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工具,关键在于你要能找到正确的问题,不然就只是一个“匠人”,而不是产品的创造者。
第三,也是我认为最关键的,是一种用心的态度。我在西藏的时候去过一家面馆,进去后玻璃板下压着点面的菜单,其中一部分被括号括起来,边上歪扭写着“上菜速度较慢”。当时很感慨,原来所谓体验并不是说你需要多高的专业素养,而是需要一种对产品绝对热爱的态度,说白了就是“用心”。而所谓用心也是一种坦诚,这种坦承有的时候很痛苦,因为你要玩命思考,有的时候就变成玩命纠结,大部分产品设计师都是纠结狂,轻度强迫症,这不是开玩笑。“满意源于不必要的坚持”,当你穷尽全力为自己的产品出谋划策时,一般都能不断的提升方案水准。以前和几个朋友聊,回想职业中提升最快的阶段,大家都认为是最痛苦的时刻,因为这个时候没人帮我们,我们只能自己想,然后自然就进步。这是一个极限的问题,和长跑是一个道理。
【陈旭的回答(1票)】:
买电钻的人需要的是那个洞 而不是电钻本身
【安邦治国的回答(0票)】:
设计是一门艺术,天赋有很大的决定因素。不是每个人练习百米跑的都能跑进10秒以内的, 不是每个人都能唱出碧昂丝的水准。那些伟大艺术家,设计师,固然后天很努力,但先天就有无以伦比的艺术才华是他们成功的关键。如果没有顾问,都不知道明天该穿什么衣服上班。那还是去干些别的事情吧。
一个好的设计师需要想象力、好奇心和不怕犯错都非常重要。你可以经常问自己“如果……会怎样”,但仍需要绝对的专注及对当下情形的敏锐见解,这非常重要。你必须驾驭矛盾。
专注和注重细节:在着手设计一款新产品时,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设计并推出更优质的产品。如果不能创造出更好的产品,就不会着手去做。
好的设计师钟爱创造过程。这听起来可能有些天真,但想法就是这样的:某天你可能没有任何想法,也不会有任何解决方案,但第二天就突然蹦出新的想法。我发现这令人异常兴奋。
拥有想法及创造性的天性十分鼓舞人心。有些想法是孤立的、易被推翻、具有实验性且没有模式可循。我们发现这个想法之后会演变成一种交流,尽管这些想法仍非常站不住脚。
最显著的变化就是你将一个抽象的概念转化为更加实质的交流。但当你制造出一个3D模型,你为模糊的概念构想形状,之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整个过程都发生了转变,这引起了大部分人群的关注和激励,这个过程非常棒。
当你试图解决新产品所面临的问题时,你会全副身心地投入这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似乎有些抽象,很容易让人迷失产品设计的方向。这就是多年经验发挥作用的地方,它会带给你信心,让你相信只要坚持努力,最终将会实现目标。
有时事物可以给人带来刺激,因此你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这是个非常实际而挑战性最小的方法。更困难的是当你对某个机会魂牵梦绕时,我认为这真正体现了一个设计师的技能。当你有所意识的时候,这不能称之为问题,无人能明确给出一个需求。但你开始有疑问,如我们这样做了将会怎样?与之相结合,有用吗?这创造了可能替代某类产品的机会,而不是战术性地回应某个独立的问题。这是真正的挑战,也是令人兴奋之所在。
设计师对细节的痴迷是否可能出现失控状态。细节问题非常耗费时间,经常在一个细微的细节上要花上很多个月的时间。但除非你解决了这个细微的问题,否则你就无法解决其他基本的产品问题。你通常会感觉到无法解决这种细微的问题,但你会拥有强烈的信心。这也正是创新艰难之所在,因为完全缺乏参照经验。
【林浩的回答(0票)】:
慢慢体会中
【郭伟伟的回答(0票)】:
一个好的交互设计师应具备的潜质:
一颗勇于探索的心;发现世界万物静态与动态的新、奇、特;创造性思维;联想自由空间;结合实际重新构造曲线。
【梁柱华的回答(0票)】:
第一:学习各种交互实施方法,了解交互技术,无脑地让这些在你有潜意识里滚瓜烂熟。
第二:了解人性,了解群体需求,克制,取舍,有节操,有坚持。
思考一个问题,交互如何产生价值?
【田奋斗的回答(0票)】:
这和打字玩电脑是一个道理,玩多了就好了。
做任何事都是如此,你就凭着感觉走即可。
如果愿意走下去,你一定会想办法改掉让你不爽的东西。
你要改,自然而然地就会去找方法,情不自禁地去思考,整个过程别人看着累,你自己感觉轻松无比。
我想,这就是成长吧。它和你学骑自行车一样,你喜欢骑,或者说你需要骑,骑着骑着你就会了。
一定不会有人问“骑单车的人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因为里面那好多东西无法无语言表达,并且每个人的经历和感觉都不一样。可以参考,但建议不要对着别人观点不断点头说是。
最后,我会告诉你这段文字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