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哟,这里发现一个比头脑风暴还靠谱的创意产生方法!

2016-10-21    周周

如果您想订阅本博客内容,每天自动发到您的邮箱中, 请点这里

编者按:一直倍受设计师推崇的头脑风暴,是否真的是生成好创意的神器呢?今天这篇译文,通过多组科学的对比研究,发现了一个比头脑风暴更,能产生更多好创意的方法,绝对是灵感枯竭癌的救星,一起来收!

研究表明头脑风暴生成的好创意比人们自己独立思考还要少。

不过好消息是,有更有效的团队工作方式存在。

如果你是个上班族,恐怕十之八九都曾被上司或同事们拉进头脑风暴会议中。脑暴,追其本意原应是一个产生好主意的杀手锏。而公司普遍热衷于通过这种合作形式淬炼出团队的集体创造力。但殊不知,原来脑暴其实是一个糟透了的技巧 — 实际上,人们在脑暴过程中所产生的好注意比他们独立进行思考的时候还要少。好在还有一个更好的方法可让团队合作更 — 头脑写作(Brainwriting,你可以理解为它是建立在纸笔上,而少了一群人之间瞎扯淡的脑暴)。在一份新的研究报告里,研究院测试了这个方法的各种版本,试图总结到底是什么促使着人们能够产生更好的想法。

uisdc-brain-20161020-2

为什么脑暴没有用?

传统的脑暴在半个世纪前因为由 Alex F. Osborn 发明并随后全面侵入美国的办公场合。观察到这样的现象后,心理学家也不由得开始好奇:头脑风暴真的有作用吗?经过无数研究项目之后,他们总结出了这样的答案:彻底没有。不计其数的研究发现独立思考的过程中人们往往比一群人一起脑暴还能生产处更多好的想法。

这样的结论令不少人感到意外,毕竟也有很多研究曾证明小组互动让成员互相发展彼此的想法、刺激彼此的创意。那么究竟脑暴的瑕疵在哪里?首当其冲,脑暴会中,一般而言同一时间只有一个人在发话,也就是说往往一个或两个人很容易就主宰了整个脑暴的走势。当一个人在分享他的思路,其他人则可能会忘记他们自己刚想到的主意,又或者是整个小组因为某一个人的发言而思路受限于那一个想法而走不出去。

Paul Paulus(University of Texas at Arlington 心理学教授)指出: “脑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期间成员们必须聆听、思考、补充、合作、推演。从心理活动方面来说,是极端繁琐的一个行为,而人们并不太能在这样的状况下有良好的发挥。最终其实脑暴的作用与其原本存在的意义正好事与愿违。”

uisdc-brain-20161020

用什么代替脑暴?

随着科学家发现脑暴实质上并不运作,他们立即开始寻找其他真正有益于集体的思考手法。如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的 心理学教授 Art Markman 所述,“并不是一群人合作有什么不妥,而是 Osborn 提出的方法太蹩脚了。”

过去的二十余年里,研究院曾发现过一些集体创作的方法是能观察到团体表现优于个人的。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是 头脑写作 (Brainwriting) 。其实头脑写作是脑暴的一种变异形式,只不过成员们在过程中会将他们的想法写在纸上,而非脱口而出。成员们一边记录下自己的点子,一边将这些笔记在小组里传开,阅读彼此的思路,并继续在下面写下自己的新想法。这样的合作方式维持了小组互动的建设性,并避免了口头脑暴可能会陷入的陷阱。

脑写的科学依据

虽然已有许多学者研究过脑写,过去并不曾有人实际上在办公环境下去实验、记录这个方法的成效。所以,Paul Paulus 近期在 Human Factors and Ergonomics Society 研究就将这个思考工具带到了一个真实的办公室中,与一间全球排名前20的高新科技公司的雇员们合作进行。Paulus 感兴趣的不仅是脑写是否具有实际效用,他最想知道的是哪些方式或是工具能令脑写的创意产量最大化。因此,研究团队组织了包含工程师和计算机科学家的57个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在一次实验中,他们尝试让部分参与者们针对一个问题先进行小组脑写,再进入独立脑暴。而其余的参与者们则先进行了独立脑暴,再进行小组脑写。经过这样的实验,Paulus 可以测试出独立思考和小组脑写的作用以及顺序、组合方式对最终结果造成的影响。

最终,研究团队发现,只有脑写和独立思考两种选择的情况之下,可能在团队里表现会更优秀。试验中,脑写的参与者们得到的优秀创意比独立思考的参与者们平均多出37%。团队更发现先进行脑写再独立脑暴的组别所产生的好点子多余先进行独立脑暴才脑写的组别。

Paulus 指出:“我们发现当人们从团队互动和交流跳入自己独立思考的时候,他们的创造力会出现跳跃式的扩展,而这往往才是最好的点子产生的情况。” Paulus 还提到,独立思考必须要在团队脑写后迅速开展。“如果你花了很长时间才回到这个问题上,往往团队互动中所激发的脑活动都消失殆尽了”

在与同样的57名员工的第二阶段的试验中,Paulus 的团队尝试了异步脑写,也就是指多次在小组脑写和独立思考之间切换。这个阶段的试验中,部分组别被限制不得来回地在两种思考方式之间切换,而其他组别则以每三分钟的频率切换思考方式。研究团队发现,异步脑写的生产效率约为每分钟0.5个点子,普通的脑写方式生产效率则在每分钟0.29个。

Paulus:“当你只有一个人,就无法获得其他的人的想法。而当你在一个群体里,你也许会花更多时间想别人的想法,而不是你自己的。所以如果你能够从这两种工作状态中抽取到其分别的益处,你的收获将很可观。”

uisdc-brain-20161020-3

注意:关于脑写的实际价值

有鉴于 Paulus 所带领的团队进行的实验采样较少,其中许多的数据还远不能算的上是具有代表性。(异步脑写的阶段除外) 但是根据 Paulus 团队,这样的采样规模对于实际在工作场合进行的实验来说实为惯例,因为这种研究项目要征得企业的合作具有一定的难度。 Paulus 的研究成果对于学术界及业界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贡献,至少他们成功在真实的办公环境下确认了脑写的效益。“重要的是这个实验是在一间真实的公司,与真实的员工,针对真实的案例,生成真实的想法。” Paulus 说,“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份研究的意义仍然是重大的。”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的管理学教授 Leigh Thompson (未参与本次试验)也同意了 Paulus 的看法:“他们的成果让我们对此前在实验控制环境下搜集的数据有了更强的信心。”

不论如何,这份报告仍然说明,你和你的同事们可能得摒弃平时的脑暴模式,开始尝试脑写或是考虑其他的合作方式了。或是至少如 Paulus 所说:“好事不会仅因为你将一群人凑在一起就发生。你还是得用合理的合作方法。”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分享本文至:

日历

链接

个人资料

蓝蓝设计的小编 http://www.lanlanwork.com

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