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5 资深UI设计者
本文从什么是场景化、场景化设计的案例、为什么要基于场景化做设计和如何进行场景化设计 4 个方面为你完整梳理场景化设计思维的知识点。
「场景」在百度百科里的定义是:戏剧、电影中的场面,泛指情景。情景又指:
在戏剧或影视剧里,场景由人物,时空,事件(行为),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等要素构成。
互联网中的「场景」我把它分为两类,一类是为了实现用户目标而产生的场景,这种类型的场景需要明确用户目标,可能并不需要涵盖用户是怎么实现目标的。这类场景指根据用户的精准需求,为其提供精准服务,用明确的差异化服务给用户提供一个使用产品的动机。比如微博和微信,微信定位是熟人社交,微博则是陌生人社交。另一类是更加精细化的场景,这类场景需要明确用户操作流程。本文主要针对第二类场景展开。
场景化设计指基于对场景的分析,得出用户痛点与需求,结合前后场景预判用户目标,通过设计提高用户效率,给予用户惊喜与感动。
场景要素包括:4W+1H,即Who人、When时间、Where地点、What事件 、How环境,什么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情,所处的环境如何。其中 Where 又包括线上地点和线下地点,线下指现实中的定位,可以通过手机信号塔数据(GPS),Wifi 连接等获取;线上指用户所处的具体页面。
如:用户(who)早上上班(when)在地铁上(where)看电子书(what),地铁上人多嘈杂且操作不方便(how)。再比如用户(who)中午(when)在办公室里(where)点外卖(what),肚子很饿还不知道吃什么(how)。五要素就像口诀,帮助我们全面快速地描述场景。
为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场景化设计,这里基于上面提到的场景五要素举一些例子。
人是变量:用户不同,看到的信息不同。随着大数据和智能推荐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产品通过挖掘不同用户的喜好,生成用户画像,为每位用户提供「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内容。这样的产品大家都很熟悉,比如抖音,淘宝,微博,今日头条。
时间是变量:时间不同,看到的信息不同。比如小米 MIUI11 的效率革新功能「智能出行」,当在出行类 app 上定好行程后,MIUI11 就会自动将该行程记录在负一屏显示并同步日历,同时会根据出行的时间点,在通知栏实时更新提示:
再比如在 Google Maps 的 app 里开启导航时,如果目的地在预计到达时间还没有开门,或者快要/已经关门了的话,会有个弹窗提醒。
还有蚂蚁森林的页面会根据用户打开的时间进行变化(白天与夜晚模式)等等,这些都是充分考虑了场景中时间这一变量,才有如此暖心的设计。
地点是变量:同一个用户,在不同地点看到的信息不同。比如,大众点评APP当用户从常住地北京(where)定位成非常住地杭州(where)时,根据用户的上个场景与当前场景预测用户可能处于旅游状态,从而预测用户下一步的目标是在杭州「吃喝玩乐」,所以首页和攻略页的内容都发生了变化,为用户推荐旅行地的「吃喝玩乐」。
环境是变量:不同环境看到的信息不同,比如设备环境发生变化时:iOS13 中的备忘录页面,将「添加」按钮移到了右下角。为什么?因为手机屏幕越来越大,把按钮从右上角移到右下角,更有利于用户单手操作。
再比如:我们在驾驶环境下,要保持注意力集中,避免或减少分心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所以基于驾驶环境,iOS11 上线了驾驶模式功能。当 iphone 与车内的 USB 或蓝牙连接,或 iphone 感知到人的移动速度时,iphone 就会自动进入驾驶模式,在该模式下,任何人发短信,我们都不会收到提示,对方会收到「我正在驾驶,稍后回复您」的自动回复。同时,iphone 会追加一条短信,提示对方只要回复「紧急」关键词,我们就能立刻接收到他们的消息提示。
通过上面的举例想必大家已经了解到了基于场景做设计的好处。由于与用户的空间相隔,设计师无法感知用户在真实场景中使用产品的具体情况。通过场景化设计的方法,对用户使用场景进行分析与预期,可以帮助设计师找到用户与场景的内在联系,探索新的功能及交互方式。
可以概括为以下四步。
根据用户的使用流程和行为路径列举场景,这里以乘坐飞机(手机购票)为例,列举乘坐飞机涉及到的关键场景:
通过对关键场景的详细描述,我们将摸不着的用户场景像过电影一样在眼前一一呈现,有利于我们发现很多想不到或者通过调研得不到的细节,帮助我们发现用户真正的痛点与需求,洞察设计机会点。
完成了第一步的场景列举,我们对流程中涉及的场景有了深刻的了解。下一步就是对场景的判断与分析,挖掘机会点。机会点挖掘有两个方向,一是通过分析当前场景存在的痛点和需求挖掘机会点,二是通过对用户下一步目标的预判寻找机会点。
通过分析当前场景存在的痛点和需求挖掘机会点
支付宝「朋友」界面,当用户输入某数值时,输入框上方会自动显示「给对方转账***元」按钮,用户可点击该按钮完成转账。这是因为经常有用户误以为输入数值发送即完成了转账,导致很多尴尬的状况出现。基于该场景下的痛点与需求,支付宝做了这个改进,贴心又好用。
iOS 系统在切换 APP 操作时,会将一些金融类 APP 虚化,以此来保证用户信息安全。这一设计细节也是充分考虑了用户在切换 APP 时的场景,解除了用户在公告场合担心被窥屏而泄露个人财富信息的担忧。
还有,当我们用耳机听音乐或播放视频时,拔下耳机,声音就会自动停掉,这样就算在安静的场合听音乐或者看视频,耳机不小心掉下来也不会发出尴尬的声音,这些都是充分考虑了用户当前使用时的场景,才做出如此贴心的设计。
通过对用户下一步目标的预判寻找机会点
第二个方法是通过对用户当前场景的分析,预判用户下一步的行为与目标,从而寻找当前场景的机会点。
如何预期用户下一步目标?有三个方法:
在谷歌浏览器,当我们打开多个浏览窗口时,通常需要手动一个个地关闭标签页。chrome 充分考虑到了用户的使用场景,当用户关闭一个标签页时,预期用户会关闭下一个标签页,所以当关闭一个标签时,相邻标签会自动靠近,保证关闭的按钮始终位于鼠标的当前位置,这样用户就不用移动鼠标关闭下一个标签页,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效率。
在将机会点转化为具体的设计时,有两个可作为依据的设计原则,分别为,情感化。
实现有以下几个方法:
行动点前置
通过对用户下一目标的预测,将用户目标在当前场景展示,缩短操作流程,达到的目标。如淘宝首页的 tab 栏会根据每个用户的浏览记录预测用户目标,千人千面个性化展现,缩短了用户查找商品的路径,提高商品购买效率。
行动点置换
还是拿淘宝举例,淘宝底部的第一个导航,当用户滑动首页下方的商品流时,该按钮由首页变成置顶。
行动点相关提示
意思是根据用户当前目标或下一步目标进行相关的提示。如支付宝朋友页面,当上滑时,会出现「找人转账」的提示,点击进入朋友列表的纯净模式(去掉了服务通知等跟转账无用的列表),提高了用户寻找的效率。
再比如,网易邮箱,当邮件中提到附件,但是没有上传附件时,点击发送后,系统弹出下方的提示,解决了用户常常忘记添加附件的困扰。
突出行动点
根据用户当前目标或下一步目标突出关键按钮,帮助用户快速找到关键操作,吸引用户点击,降低了用户思考成本,提升效率。运用这个方法进行设计的例子太多了,比如淘宝的商品详情页用红色突出购买按钮等。
直接执行
根据用户当前目标或下一步目标直接执行。比如滴滴的扫一扫界面,当检测到光线较暗时,手电筒会自动打开,提高了扫一扫的效率。
情感化
唐纳德·诺曼在《情感化设计》中提到设计的三个层次,分别为:本能的设计,行为的设计,反思的设计。情感化设计是能打动人的,它能传递感情,勾起回忆,给人惊喜,情感化设计是帮助产品与用户之间建立情感的纽带,能强化用户对品牌的认知,培养对品牌的忠诚度。
情感化设计的步骤依次为:提炼影响产品的的情感指标→聚焦用户对产品的情感诉求→产出设计方案→验证设计价值(来源于周姮—知乎蚂蚁金服体验技术部的一次分享)。
在谷歌表格每列的开头依次输入「Pride」五个字母后,表格会变成彩虹样式。
网易云音乐在用户生日时会变成「生日快乐」的蛋糕样式,点击进去的音乐列表,第一首歌是生日歌,让人心里暖暖的。
最后一步就是设计方案的验证,设计方案能否帮助用户缩短操作流程?降低用户思考成本?帮助用户地完成任务?是否能打动用户给他们带来惊喜与温暖?通过可用性测试及上线后的数据反馈,帮助我们更好的优化设计方案。
1. 什么是场景化设计?
场景五要素:4W+1H,即Who人、When时间、Where地点、What事件 、How环境,什么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情,所处的环境如何。
2. 有哪些场景化设计的例子?
3. 为什么要进行场景化设计?
4. 怎么进行场景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