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设计师解析三个案例:单复选框、标题省略号、输入框清空按钮 | 设计详解

2020-12-4    ui设计分享达人

结合理论落地项目功能,从逻辑层面思考问题。

1、从单复选组件反思功能设计问题


节前有一位读者问了一个关于单选与复选框样式选择的问题,大概是:

看到很多单选与多选的设计形式,多种多样,以前看到「圆点+圆圈」就知道是单选,但是为什么现在单选与多选的设计样式五花八门,都没有遵守前面这种规范呢?这些组件的样式到底该如何确定呢?为什么会有一种模糊不清,不知道如何使用的情况?


我发现许多人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把某个具象的内容抽象化,把某个具体的问题概念化。

比如认为单选就应该是「圆圈+圆点」的形式,但似乎从来也没有任何明文规定单选就必须是这样的形式,只不过大家看得多了,就习惯认为是这样,觉得就是这样规定的,但其实并没有过这样的规则。

要知道,样式常常根据功能在变化。比如功能优化了,样式也需要进行修饰,并不是说这里有一个单选操作,就必须是「圆圈+圆点」的形式给用户选择。无论是在电脑还是手机上,都是一样的道理。


这样去处理问题,常常会把实际的业务问题给处理没了,最后变成控件选择的问题,而不是功能本身的问题。

比如普通的弹框,也是一种单选状态,为什么不也改成下图右边这样的呢?不就是操作路径长,点击起来麻烦,多此一举,而且也不好看么?

即便真的在某个场景下,非得使用上图右边的单选形式,那么把样式改成下图这样,又有何不可呢?

只不过常规的「圆圈+圆点」被使用得多了,大家形成了共识而已,但并不代表它就是一种标准。


如果有一个规则规定说,单选必须是「圆点+圆圈」,那么各位目前所设计的绝大部分组件都将不能使用,包括各类菜单或开关。比如下图这样的 action sheet 就不应该存在,而它的出现也是因为功能属性、设备迁移、操作形式等内容的演化所呈现的结果。

这就是大家在处理设计问题时,习惯做一种概括,希望能复用于绝大多数场景而导致的错误情况,没有落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包括这位读者的问题,也是希望能够明确单选与复选样式的选择问题,以便往后能够更有条理的使用。但可惜并不是这样,从上述我举的控件例子可以看出,单选形式早就已经变了模样,而多数人并没有注意到,还在认为单选与多选就应该是圆圈与方框的形式。

设计工具/方法论,确实是有部分指导作用,但不能作为绝对性或权威性的内容来吸收,应该辩证地去看。

而之所以在移动端延伸出许多自定义组件(形式并没有遵循所谓的市场常见规范),正是因为业务与功能的多样性导致的结果。

样式的选择不单单是看到的那部分,它还可以任意变化地处理,无论是单选或者是多选,不该被样式套牢了。而它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内容。


比如,iOS 闹钟的铃声选择,有许多可选项。

但是因为内容的明确性,大家都知道,闹铃只能选择一种,不会同时有 2 个铃声响起来(当然也可以这么做),所以即便闹铃的单选形式再如何变化,大家也都知道它是单选的,这就是功能决定了操作形式的例子。


类似于,再如何变化选择样式,无论是圆圈、方框,或只有勾,甚至是其他情况,大家也都知道它就是单选。

而之所以用勾或圆点表示被选中状态,只不过是人的一种正常认知意识,即使改成三角形,只要能说清楚是被选中状态,那也不是不行,只不过三角形没有勾来得清晰罢了,而并不是因为有什么特殊含义。

所以只要梳理出符合自己产品的「单多选」样式,形成规范即可。一些人会感到模糊不清的原因是它本来就没有所谓的标准,又何来的清晰呢?


写到这,想到之前有读者问:什么时候该遵循设计规范,什么时候不该?

要知道,设计规范本身就是基于某个具体产品内容所构建的一个整合标准,为了规范化存在共性的功能形式。而对于共性的判断也应该是从功能来定义的,比如返回都在左上角类似的,但是一定么?

单拎出来说什么时候该遵循,什么时候不该遵循,是很概念化的一个问题,不可能存在一个具体话术标准,说什么时候应该,什么时候不应该的。


如果我回答,符合规范中已有的形式的,就遵循,不符合的就不遵循。那就是一句典型的废话了。但除此之外,我也就不知道如何解答了,除非你把规范和具体问题发给我,我可以跟你一起讨论讨论。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看到一位朋友发的信息:

为什么手机刷新都喜欢下拉?因为神经科学研究表明,这个动作,更容易让人产生对不确定性和惊喜的期待,原理和赌场的老虎机类似。


很多人都会习惯性给一些操作或交互形式做类似这样的定义。

但这么定义是不对的,因为这相当于前面说的,把业务给解释没了,成了形式上的讨论。而为什么会使用下拉、以及下拉会有什么情况,包括它所解决的问题,都没有任何的分析。

比如,下拉之所以让人上瘾,并不是因为「刷新」本身。下拉只是一种交互行为,它的出现也只是为了解决早期刷新按钮占据屏幕空间的问题,希望通过下拉进行刷新,以隐藏掉屏幕上的刷新按钮,给屏幕留出更多可用空间。

而采用下拉是因为它更符合人的直觉 —— 往下拉能看到更多新的内容。


但是人之所以会对下拉上瘾,并不是因为下拉这个行为,而是因为下拉能看到更多信息。下拉本身只是解决了屏幕空间的问题,而人其实是对内容上瘾。

比如我在腾讯新闻里看 NBA 的资讯,通常只会直接上滑,看下面的内容,看完了就关了,不会进行下拉刷新。

因为在腾讯新闻里,下拉刷新的新闻并不是的内容,更多是今天或今天之前的信息,不刷新反而是刚刚更新的资讯,那么下拉刷新虽然也是刷新,但是刷新出来的内容是旧的,也并不吸引我,反而成了我要避免的操作,因为只要一下拉,的资讯就会被旧的资讯挤掉,要刷掉进程重新打开 App 才会重新再显示的。

所以就不能简单的定义说「下拉刷新是一个容易让人上瘾的操作」,而是要关注内容,如果刷新的信息都是旧的,或者是用户没兴趣的,那即便刷新了,也不会引起用户的注意,也更不可能让用户上瘾了。


2、标题文案溢出使用「…」合理吗?


读者:

呆呆,这个图的卡片列表里,标题用省略号合适吗?

(因为原图涉及读者项目隐私,所以重画了个草图。)

又是一个没有业务背景的问题。不过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可以展开来说一下。


通常,我们会在各类产品里面见到诸如「标题超出部分用省略号显示」这样的设计,譬如上面这图。

于是,许多人在自家产品的设计过程中,遇到此类情况,被开发问到时,也会搪塞一句:文案要是超出就「…」显示吧。

大多数遇到这种情况的,都是因为之前没考虑好,才临时想了这个解决办法。

而很多时候,一些产品之所以用「…」显示,并不是因为单纯地文案溢出,可能是专门设计过的。

所以,如果简单地认为「…」就是解决溢出而使用的方法,那就有问题了。


下面举几个例子。

有些产品,我们几乎看不到列表视图里的标题是有省略号的。

因为这类产品的目的就是让用户读到完整的标题信息,对眼前的内容好做判断,从而考虑是否点进去看详情。

所以在设定的时候,界面中标题字数的规定,与界面样式就已经提前规划好了,可能在后台设置就限定死字数,要求运营人员上新时要统一界面的展示形式。

这种情况下,一般就不会再有省略号的问题,譬如一些知识付费类产品。

比较典型的还有 TED 演讲视频的标题,在《设计体系》这本书里专门提到了这个案例。

对于 TED 来说,演讲标题的信息优先级是最高的,所以他们宁可保留所有标题文案,也不对文案做截断用「…」显示。

因为对标题做截断是很容易的,而难的是把一个演讲主题提炼成一句简短句子,所以他们为了展示更清晰的标题,宁可在界面上保留长标题,甚至为长标题的显示而专门设计相符合的展示形式。

反过来,他们也因为这一点而确定了界面上标题字数的上限,确保文案不会超过界面显示的最大临界值。


包括一些资讯类产品,在标题上也会做限制,以满足最大化呈现且不使用省略号。意思是:假设界面上文案范围定了 30 个字符,那么配置的时候就必须 30 个字符以内把内容表达清楚,且必须完全显示在界面上。

所以经常看到一些 UGC 产品之所以会限制标题字数,原因除了常见的标题不能过长之外,还有一点是为了在列表页就能显示完整。

各位在设计这类产品功能时,也要注意到这一点,而不是随意说一个「字符不能超过 50 吧」。

而有些产品的内容列表,之所以频繁使用省略号,它的目的是为了引导用户点击用的。

这类形式一般出现在营销号发的文章里,多是营销人员自己为了文章点击率而做的。很少会有一款产品的所有内容都是这样的,除非是一些内容产品,运营方是企业自己,为了让产品上的内容有更多人点击而这样去设计,当中可能涵盖了广告,以此赚取广告费。

不过这类内容的设计已经让用户开始反感,所以如果不是特殊情况,最好少这样去做。

当然,还有同类型的,一般出现在页面面积小且需要展示更多信息的集合类视图,比如:

这种形式的设计,就是因为页面上想展示的信息太多,以至于通过这类合集来展示某个模块里的内容,营造出一种很丰富的感觉。

也就是利用「…」引导用户点击,表示信息没有展示全,如果要看,就点开详情,进二级页面。


还有一些产品的省略号,纯粹就是大家理解的,溢出就省略号显示。

比如同样是资讯或内容类,以文字为主的产品,虽然标题超出范围用了省略号,但用户基本也已经知道是什么内容(上面那个集合类视图也是一种),且还有摘要引读。


比如下图:

这种标题字符限制在了两行以内,多余字符用「…」展示,基本上已经是一句完整的话,能让人大致了解这条信息的意思。并且还有部分摘要,已经足够用户判断是否对它有兴趣,如果没兴趣,直接刷走也无所谓。

包括一些电商类产品,用户多以商品图片为主要决策因素,商品标题作为辅助信息,优先级不高,所以标题溢出是否省略号显示也无所谓。

这其中有一个特殊情况,就是有些产品的标题即不展示全,同时又没有省略号,比如淘宝的商品搜索结果页面。

因为这类列表实质是一个产品卖点集合的浓缩词,不是完整的一句话,多余字符展示或者不展示,都不会有太大影响,所以也不重要。


当中我比较反感的还要数农药了。

好友邀请的列表视图里,常常看不全昵称,因为好友会有游戏昵称,微信备注会展示在游戏昵称后面,以至于要点到游戏关系里先看全昵称,再到匹配界面邀请好友。

既然已经区分了微信好友与游戏好友,为什么昵称上面不也加以区分呢?

当然,经常玩的好友可能没这个必要,毕竟头像或昵称都可以很快识别出来,但是偶尔一起玩的好友通过这样的识别方式就比较难了。

这里就是简单提一句。


通过上面提到的一些例子,以及不同场景下标题省略号的处理方式,相信大家对这块的理解会比之前更深。

同样,对于开篇读者提到的问题,更符合的情况可能类似于知乎这种,有完整句子,所以标题是否省略号处理也就没太大影响。

但具体的还是要结合业务详情仔细考量。

而标题内容的展示是否要用省略号处理,优先要看这条信息的业务权重,以及是否会影响用户决策。

所以各位在设计这类内容标题是否要用「…」显示时,也要注意判断自己的产品特性符合哪种类型,而不是随意一句话,说「超出就省略号显示好了」。


3、怎么判断输入框里放不放清空按钮?


最近收到两个问题,正好都与输入框有关:一个是怎么判断输入框要不要放置清空按钮;另一个是输入框超过限制后,是禁止用户继续输入,还是允许超出但会警告提示。

在一定程度上,这两个问题的分析逻辑是类似的,所以放到一起聊正合适。


先看第一个问题:怎么判断输入框里要不要放置清空按钮?


原问题是这样的:

呆呆,我最近在优化公司的产品,遇到一个问题,就是 PM 想在聊天输入框里加一个「清除按钮」,可我觉得不太合适,但是说不出原因,只能说没见过在聊天框里加清空按钮的。这个问题要怎么判断呢?


我们一般会在搜索、手机号输入框里看到类似的清空按钮,比如输错了就点一下,清空后再重新输入。但是很少会在聊天框里看到清空按钮,为什么呢?

主要是「时效性」…算了,这种概念词用多了,发现现在人都不会讲话了。说白话就是「要快」。

无论在登录注册还是搜索的场景下,除了内容本身之外,最注重的就是效率。


譬如有个数据大概是说,用户登录注册花的时间超过某个范围,转化率就会对应逐步降低。而率,就是让用户能快速登录注册账号,使用产品功能。所以设计师们会在登录注册的操作流程里抓住可提率的每个细节,输入框使用效率就是其中之一。

搜索也是一样,当用户有明确目的使用搜索框时,关键词就是用户当下最关注的信息,如果输错,再一个个删除,显得麻烦,所以清空按钮能在这里提高用户的操作效率,甚至 iOS 的搜索组件也会自带一个清空按钮。如果是电商产品,率是能间接提高成交率的。

这里的输错,也有两层意思,一个是用户在输入过程中发现错字,比如登录注册时,发现手机号输错了,一个个删除反而没清空重新输入来得快,因为删了之后,号码要重新背一遍,具体到某个数字,然后接着输,特麻烦。

或者搜索内容时,发现有错别字,删除某个字再重新输入,反而没有清空重新输入来得快,毕竟输入法有串联关键词组的功能。


另一个是反馈的结果不符合用户的心理预期。比如输入手机号已被注册,或者搜索结果不满意要重新输入关键词,使用一键清空都是比较的。

而且输入之后,系统需要给用户呈现结果,如果结果不满足用户预期,还会存在短时间内多次输入与清空的情况。那么,无论是错字还是对结果不满意,清空按钮都可以非常便捷地帮助用户一键清除上次输入的字段,让用户更快速地重新输入新字段,从而提高用户的操作效率。

于是,我们会把这类场景下的「清空」说成是「一键清空」,主要是因为方便。而它的作用就是,在出错的场景下,更快捷地给用户重置的操作。


反过来,各位可能要说:那聊天框不满足这个条件么?


我们接着看聊天输入框。

我们知道,聊天输入框的内容不是固定的,它是根据对话内容而变化的,用户甚至需要花时间持续输入并纠正自己的用词,以及话术的准确度。过程中,如果输入的内容多,而且又是即兴的,耗费的时间与精力也是很大的,清空后也难以再恢复。

它不像登录或搜索,固定的输个数字串或关键词,它是一段完整内容。虽然也会有某一句话或者某个词输错的情况,但是一键清空的操作成本太低,对应着聊天框的高输入成本,一键清空的存在与之并不相符。

于是,这里就引出了一个概念,叫做「输入成本」与「修改成本」。

清空按钮对应的,就是低修改成本,因为简单点击一下,就清空了。它所适用的场景就是低输入成本的情况,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登录注册或搜索 —— 输入的内容相对固定,且可能反复。

对于登录、搜索等指向性比较明确的输入框来说,用户在乎的是输入和反馈的效率高不高。一键清空操作能带来效率上的提升,而且操作后带来的损失成本是很低的。因此,一键清空操作在这个场景下,对用户来说是安全且的。

但是在聊天场景下,一键清空作为低修改成本的作用是不适合的,因为这时候输入成本比较高。

用户在聊天输入框内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是为了让对方理解,达到交流的目的,这样的内容是不确定的。而且在聊天输入出错情况下,我们有多种操作方式让用户重输,比如键盘快滑定位,触摸定位错字等,都比一键清空重新输入的成本低很多,而它所谓的「便捷性」在这里意义也就不大了。


于是乎,在衡量输入框是否需要清空按钮时,我们首先要知道,清空按钮是低修改成本,那么如果输入框的输入成本比较低时,我们就会使用清空按钮,来提高操作效率。而当输入成本比较高时,一键清空的操作就显得配不上这个输入框了。所以,它在聊天框里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包括其他非固定内容的输入框,也是一样的道理。


接着,延伸出第二个同学的问题:输入框超过限制是禁止用户继续输入,还是允许超出但会警告提示?


相信各位读完上面的,再看这个问题,应该也能分析出原因了吧?逻辑跟上面的也差不多。

也看输入成本,比如是固定内容的手机号,我们正常会禁止多余输入,因为这样用户更容易判断手机号是否正确。

如果是短长文,说明用户可能是手打字超出限制,这时候如果禁止输入,用户不好在输入框里做内容删减或修改,也会打断用户的输入流,毕竟还没写完就限制了,那得先删掉前面的,再来思考后面怎么写,会乱。而且如果是复制的,禁止输入的话,超出部分就被截断了,也要先删减,再继续复制剩余部分,非常麻烦。除非先在别处删减到限制字数内,再复制过来,但这样又增加了用户的操作成本。

如果允许输入但警告提醒,那么用户就可以根据自己已经输入完的内容做删减修改。


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从这个视角出发,也能了解一二,就是通过适用场景与输入成本来分析。


当然,以上所有内容更偏向于通用性说明,针对具体业务还需要具体分析。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呆总、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分享本文至:

日历

链接

个人资料

蓝蓝设计的小编 http://www.lanlanwork.com

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