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性设计思维 | 让设计创造更大价值

2021-6-7    ui设计分享达人

导读


你的设计是否能被理解?为什么设计的价值总是不被人认可?


设计不仅仅只是带来美感,好的设计能够为产品、公司甚至整个社会创造巨大的价值。而在创造好的设计这个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便是设计思维。


何为全局性设计思维?它能够为设计师带来哪些价值?本文将从设计的本质出发,结合设计的发展趋势,带你了解全局性设计思维的真正力量。




目录


写在前面

一个习惯性的序

一、我们为什么需要设计思维?

二、下一个时代在哪里?

三、互联网“下半场”,从大势中看变化

四、设计思维的转变,差异与融合

五、探寻全新的思维方式

六、全局性设计思维概述

七、如何运用全局性设计思维?

八、以全局性设计思维,构建设计体系

九、文章预告

-



写在前面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来自我在19年底的一个沙龙分享。整个分享以设计思维的角度入手,讲述了全局性设计思维的来源和重要性,以及我是如何在不同产品线上去运用这种设计思维的。


何为全局性设计思维?为什么要讲这种思维方式?


这是我一直在探索并实践的一种设计思维。从最开始的理论雏形,到各种项目的实践,不断进行修正和完善,最终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思维方式。通过这种思维方式,我逐步帮助产品解决了许多长期性的问题,并最终构建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设计体系。最终,随着品牌矩阵与产品体系的落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网易智慧企业设计体系。

网易智慧企业设计体系


因为篇幅原因,本篇文章将重点从理论层面阐释全局性设计思维的导论、价值及使用方式。而具体的实战案例,我之后将会以另外几篇单独文章的形式进行展现,并详细讲解在设计过程中的一些细节与过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深入地去理解如何根据不同的场景正确地去使用这种思维方式。


未来可能会包含以下几篇文章:


全局性设计思维 | 如何打造强大的品牌体系

FishDesign组件库 | 从零到一构建企业级UI组件库

全局性设计思维 | 如何构建事业部级大型设计体系


当然,目前的设计体系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希望本文能够给为你带来小小的启发,让设计思维帮助你更好地发挥设计的价值。如果你对某一方面特别感兴趣,可以直接跳到这一章进行阅读,无需浪费过多时间。如果你有任何疑问,也欢迎随时与我交流。




一个习惯性的序

-


“喵呜~”   我又出现了,那个爱写序的装逼作者。


这次把序放在了第二段,这样子看上去就不那么不务正业了哈哈。当然,写序更多的是为了记录生活,希望每一篇文章不仅仅只是传递知识,更是一篇有温度的文章。


经历了风风雨雨的2019,又度过了魔幻版的春节,我终于又开始正式地写文章了。但这次不同,我拥有了两只可爱的小伙伴——汽水和芬达。汽水8月18出生,芬达8月20出生,现在都已经是肥肥壮壮的两大只了。。


汽水总是在我码字的时候,睡在我的键盘上,或者以各种姿势吸引我的注意力。。  为啥拖了这么久才写写完文章,除了懒以外,汽水大概也要背点锅,哈哈。


整个2019年中,经历了很多事情,人生观也随之发生了些许变化。


从并肩作战的同事的不断离去,到逐渐需要考虑团队的发展。从单打独斗闯天下,到思考如何让整个团队更加优秀、如何建立完善的设计体系等等。


角色、心态、责任,以及如何坦然地面对自己。


活在当下,用心生活。这是我一直当作座右铭的语录,也是我希望给自己的承诺。总是试图去尝试这种状态,但却异常艰难。像我这样的人,看上去总是“积极向上”,总是“规划未来”,总是希望事事完美,强迫着每个细节的完善。但不知不觉中,人生好像开始进入了“自动驾驶”的模式,活在了过去的思索中,活在了未来的规划中,唯独对于当下异常麻木。


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开始尝试做出改变。


偶然间,通过一些书籍,我开始尝试正念禅修。感受每个呼吸中空气的流动、感受身体的每个部分、感受当下空间发生的每一件事情。虽然只是很浅显的境界,但正念依然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开始重新地审视自己的人生,审视自己的生活状态。

网易蜗牛图书馆:与快乐的小伙伴们


这种感觉,就像再次地呼吸了新鲜空气一样。


我们其实只存在于当下的时空中,过去和未来,并非真实存在的事物。回想一下,我们有多久没有像小时候一样,完完全全、毫无杂念地享受在当下的时光中了?


用心活在当下,平静地接纳一切发生的事物,这种感觉真是太美好了~




一、我们为什么需要设计思维?

-


对于设计师来说,什么能力更为重要?是设计这门“技术”本身,还是思考如何去设计的“思维”能力?


对于不同的设计师来说,一定会有不同的答案。


这两种能力本身并不矛盾,他们相互影响,互相促进——就像“术”与“道”之间的关系。设计能力决定了设计作品的输出质量,而设计思维则决定了你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在现实的大环境下,“术”的重视程度远高于“道”,造成了很多设计师与日常业务的“分离感”。以至于,多数的设计师,无法将自己的设计能力有效地用于日常业务中;抱怨他人不理解设计,也因此错失了许多机会。


重视设计美感,其实并没有问题。视觉是最直接的表现方式,我们从最初开始喜欢这个行业,并最终成为设计师,大概都是因为如此。包括我个人,也是美感的极致追求者,常常为了几像素的细节,调整无数稿。也常常沉浸于自己的作品无法自拔emmm…


但是,美感之后,设计还需要什么?


路易斯·沙利文曾讲过:“形式追随功能”。而功能存在的意义,则在于解决问题。视觉的形式、美感,很多时候只是包裹在外侧的表层,而解决问题才是设计真正的核心。视觉的表现,一定要遵循解决问题的方式,向用户传递恰当的信息,最终引导用户以此来解决问题。


因此,我更希望更多的设计师,在追求美感的同时,能够重拾设计思维本身,寻找设计最根本的价值。


我们其实可以站得更远一些。学会去理解事物,学会用设计去解决问题。再以此为基础,通过你的设计能力去塑造它、点亮它,让它成为一个真正美好而又有价值的设计。


而设计的价值,将会成为你的价值。




二、下一个时代在哪里?

-


互联网时代中的数字产品设计,需要什么样的设计思维?或者说,当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设计思维?


这个问题的答案,好像一直在变。


互联网本身便是一个新的形态,1989年“万维网”发明,1996年中国引入互联网,到今年已经有大约24个年头。我们经历了不同的互联网时期,而“设计”的概念也一直在变化中。


Internet 1.0 PC互联网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将大量的信息虚拟化,并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传递。而我们的“设计师”们大多被称为“美工”,我们的“设计思维”,便是将信息变得更好看。


Internet 2.0 移动互联网时代,或者称为消费互联网时代。自从2007年乔布斯发布第一代iPhone之后,叠加4G、wifi等技术,手机成为日益重要的终端,世界逐渐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伴随着iPhone与其应用的出现,乔布斯让所有人理解了“用户体验”的重要性。我们不再是“美工”,我们变成了“UI设计师”、“交互设计师”。而这个时代,我们的设计思维变成了“用户体验思维”。


那么,下一个时代在哪里?我们的设计思维又将如何转变,才能适应下一个时代?




三、互联网下半场,从大势中看变化

-


1.红利消失、增长触顶,互联网下半场到来


最近几年,我们已经能够明显地感知到——互联网的“寒冬”真的来了。随之而来的,便是互联网的发展方向似乎也正在发生变化。于是大约从2017年开始,互联网圈内逐渐出现一个新的名词——互联网“下半场”。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的互联网将会由消费互联网时代进入下一个时代,即互联网下半场。


我并不完全认同互联网”下半场“的称呼。互联网本身是一个年轻的行业,中国互联网“下半场”,其实更像是互联网发展方向转变的标志。


因此,我们认为的下一个时代的方向,也许将会是Internet 3.0——即产业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会什么必须要进入下一个时代?


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一方面在成本端,随着人口红利消褪,劳动力价格上升,企业的成本将逐渐升高,倒逼管理者使用系统和工具来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在收入端,野蛮增长的时代结束,增量经济转向存量经济,红利经济转向效率经济


在“成本”与“效率”的双重压力下,再加上整个市场经济的下行周期,整体经济出现下滑,而一些依靠融资的互联网公司将难以为继。因此企业不得不寻找方式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而这正是企业级软件(ToB产品)最擅长的地方。


因此,在互联网寒冬之下,ToB市场便理所应当地开始被重视。


让我们纵观整个中国市场的发展,互联网的兴趣虽然促进了消费领域的蓬勃发展,但产业领域的发展则因此受到了巨大制约。中国率先从消费端、从第三产业开始数字化,然而在第一、二产业的数字化进程似乎并不是很快。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口红利促使了消费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而这种红利让人们忽视了产业互联网的重要性。


在寒冬之下,我们终于发现,消费互联网蓬勃的基石,正是底层坚实的产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则整个市场经济将无法更进一步的发展。


因此,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需要,也将是大势所趋。



2.ToB市场将迎来机遇


产业互联网的发展,需要依托B端领域的发展,并逐步融入并带动整个产业进入互联网时代。那么,B端产品在中国目前处于一个什么阶段呢?


对于整个中国的ToB行业发展现状,大多数的人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盘点中美上市的科技公司会发现,美国toC领域与toB领域市值之比是6:4,但在中国这个数字是20:1。


虽然互联网的整体环境不同,但中国ToB行业的发展,显然是落后太多了。于是乎,2018年开始,BAT大举布局,PE、VC加速进场——中国B端产品已经逐渐进入必须发展的时候了。


中国市场已经坐拥全球最发达的发达的消费互联网体系,而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则却严重滞后。


同时,对比B端中云计算领域的IaaS、PaaS、SaaS三层架构,全球市场中SaaS占据了52.5%的份额,在中国却是IaaS分走了最大的蛋糕,占比达61.2%。中国市场VC的投资总额已经与美国相当,在SaaS领域美国企业获得了全球70.1%的融资,而中国只有11.7%。


因此,在互联网下半场,相对于ToC行业的触顶,ToB行业将会迎来历史级的发展机遇,随之而来的将会是产业互联网时代的逐渐到来。而在整个B端产品的类目中,SaaS产品作为企业级软件中最集成的产品,也将随着这股浪潮迎来爆发式的增长。


什么是SaaS产品?很多同学并没有接触过B端行业,平时用到的也都是C端产品,所以对B端产品的了解比较少。在B端行业最热门的云计算领域中,目前普遍会分为三层架构。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 ;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架构即服务)。


附:云计算领域,三种不同的架构与对应的服务。


PaaS基于IaaS实现,SaaS的服务层次又在PaaS之上,三者分别面对不同的需求。越往上层,产品的集成度越高,提供的服务也就越丰富,而用户所需要的自行解决的东西就越少。而最顶层的SaaS产品,便是用户可以直接购买并使用的云端产品。


我们为什么要了解这些趋势?


因为一个新的时代,对应一场变革,也将成为一次新的机会。不管是SaaS产品还是其他B端产品,都将在新的时代中逐渐得到重视。而C端产品的发展策略,也将迎来新的变化。对于许多设计师来说,这将会是一个新的机遇。


顺势而为,方能乘势而上。




四、设计思维的转变,差异与融合

-


那么,在逐渐到来的产业互联网时代,设计师需要注意哪些东西?设计思维又将进行如何转变?


产业互联网时代,意味着B端产品将得到重视,并与C端产品逐渐趋于平衡。因此,了解设计思维的变化,我们首先要从B端与C端产品之间,在产品设计与产品策略之间的差异性说起。



1.服务对象的差异性


从服务对象来看,C端产品的服务对象是人,产品的目标是针对人们生活方式进行的变革、升级。而B端产品的服务对象则大多是企业,目标是帮助企业进行商业效率的提升,从而产生价值。


服务对象的差异性,决定了产品在发展策略也将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



2.产品“打法”上的差异性


从宏观的打法上看,消费互联网时代会更求“快”,而产品互联网时代则会更偏“稳”。


C端产品的服务对象是人,而人的需求在个体差异性上相对变化较小,这就决定了C端产品通常都拥有广阔的用户市场


因此,消费互联网时代就像是资本在辽阔平原的角逐,长驱直入。讲究快速占领市场,不断地试错、不断地调整。从团购到直播,从打车到短视频领域的兴起,再到最后的单车大战落幕。消费互联网时代的每一次风口,都伴随着各种“游击战”式的竞争。入场速度、快速调整能力、资本深度,都直接影响了最后的结果,而最终的结果也往往是胜者为王,败者将快速地被市场淘汰。


B端产品的服务对象是企业,而企业间的需求差异性则非常巨大,这就决定了B端产品通常需要较强的纵深能力。相对应的,其用户群里在总量上就比较小、但也相对稳固。


因此,产业互联网就像在崎岖丛林的蹒跚前行,渐次演进,如同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一方面,产业互联网的链条非常长,需要长期的深耕、积累才能逐渐站稳脚跟。而这也导致了产品的壁垒足够深厚,同类产品在短期内无法快速跟进。另一方面,企业间的差距需求的差异性非常大,因此产业互联网存在非常多的细分市场,不同的产品各自在不同的赛道中深耕。而其最终的结果往往是百花齐放,各自盛开。



3.整体行业的协同发展


虽然整个市场都不断地强调——ToC增长触顶,ToB是一篇蓝海。但这并非是“取而代之”,而是逐渐走向整体的“协调发展”。中国ToB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根基,其实是“中国拥有世界上最成熟的消费互联网体系”这一巨大的优势。


因此,ToC在很长的时间内,仍然会是互联网的主力,而ToC市场的转型,也将有赖于ToB产品所提供的服务。


而随着中国将“互联网+”政策上升为国家战略,更是明确了以互联网带动传统产业的发展方向。因此,互联网的下半场,即产业互联网时代的最终形态,将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式发展“。


ToB产品将会成为带动互联网下一轮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一方面帮助ToC领域完成转型,进入更健康、更稳健的发展阶段;另一方向,ToB领域赋能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相融合,并最终完成产业升级。



4.产品形态的融合与趋同


整体产业的融合趋同,意味产品的特性也将互相融合。一个很重要的现象是:C端产品逐渐变得不那么C端了,而B端产品也越来越变得得不像B端了。


比如C端产品的主流赛道中,随着头部产品的赛道日渐趋于稳定,其产品体量也因为业务扩展而不断增加。同时,因为产品体系的逐渐形成,为了服务更多的C端用户,会有越来越多的B类用户进入平台,而为了满足B类商家的需要,产品的B端属性变得越来越强了。


而随着B端产品的不断受到重视,原先不被重视的产品UI、用户体验也逐渐在B端产品中得到加强。B端用户虽然服务于B端,但使用者终究是人。而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原来的“重功能、轻体验”思路逐渐式微。我们逐渐发现,许多B端产品长的越来越像C端产品了,甚至在UI和体验层面做的与C端产品不相上下。


因此,随着产品属性的融合趋同,意味设计思维势必会与消费者互联网时代存在差异。而我们的设计思维将不仅仅局限在诞生于消费互联网时代的“用户体验思维”。我们需要更新的、更广阔的设计思维,以满足下一个时代的产品发展需要。


那么,新的思维是什么?它将从何而来?



五、探寻全新的思维方式

-


从整个市场的协同发展,到产品形态的融合趋同。那么,我们的设计思维需要如何进行相应的变化?是同样进行“融合趋同”,还是另辟蹊径,寻求新的视角?



1.关键词提取


首先,不管设计思维如何变化,它一定需要同时满足两种产品设计思维的特性。通过前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在产品设计特性的维度,提取各自的关键词进行分析:


产品体验:诞生于消费互联网时代的用户体验思维,在产业互联网时代依然是产品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无论是C端还是B端产品,用户体验必然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足够好用、好看,产品才能获得更多用户,最终获得商业上的成功。


灵活性:在消费互联网时代,在激烈的竞争中,C端产品的灵活性的打法对于产品的突围至关重要。而未来的B端产品竞争将会加剧,这就需要B端产品也逐渐需要较强的灵活性。


成长性:产品的发展必将伴随着不断的变化,特别是具有一定体量之后,产品设计的成长性将至关重要。因此,产品的设计是否能够预见未来发展,满足不断变化的产品形态,伴随着产品不断地成长,也将成为产品是否能够持续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产品效率:因为产品服务对象的关系,B端产品一直是产品效率的代名词。而在人口红利消失与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产品效率将成为所有企业关注的重要因素之一。产品的效率不仅影响着企业的成本,也是产品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这四个关键词,将会是我们在未来所需要关注的四个重点关键词。越是往左,则“C”属性越强,因为它更多地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更关注用户体验。而越是往右,则“B”属性越强,因为它更多地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更关注企业的长期发展。



2.跳出单一层面,寻求新视角


在四个关键词中,我们会发现,特性越是靠右,其所需要的整体性就越强。要满足灵活性,就需要用户体验与产品策略相关联。要满足成长性,则要进一步结合底层的开发能力。而产品效率的提升,则需要产品的设计与不同层面都有着紧密的耦合。


在互联网设计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从单点只关注视觉表层的“美工时代”,逐渐发展为关注线性的“用户体验思维”。在对于产品用户体验层面,确实有着长足的发展。


但是,单一层面的用户体验思维,在逐渐成熟的互联网时代中,逐渐显示出了一定的局限性。我们的价值局限于单一的体验层面,我们似乎无法对产品形成更大的影响力,也难以为产品带来体验之外的更多价值。


因此,设计思维想要满足新时代的需求,就需要同时满足前文提到的四个关键词。这就要求我们需要跳出单一层面,以全局的维度去思考产品的设计。


因此,全局性将成为未来的关键,我暂且将这种思维方式称为——全局性设计思维。




六、全局性设计思维概述

-


全局性设计思维,即在设计过程中,始终能以更高的维度去审视全局,思考当下的设计。


何以全局,如何跳出单一层面?这种思维方式的前提,是你要首先了解整个产品(亦或是物体、组织等)的运行方式,清楚的知道整个产品需要达到的目标,从而准确、合理地对针对目前的局部做出设计,并最终构成整个完整的形态。


而“全局”的前提,是你拥有更高的眼界。你的眼界越高,你对产品、市场、甚至整个社会的洞察就越全面,你就能够解决越大的问题,你能够实现的价值就越高。眼界是基础,解决更大的问题是目标,而全局性设计思维则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方式与过程。


全局性设计思维,可以帮助我们跳出产品的单一层面,去思考从产品层、到体验层、再到开发层这一完成的整体。让设计满足体验层的同时,满足产品层面的目标,同时让产品的设计与开发高度耦合,将整个产品串联成一个完成的整体。


好了,讲了这么多,我们具体应该如何去运用全局性设计思维呢?




七、全局性设计思维的运用方式

-


全局性设计思维,的应用方式非常广泛。它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方程式,而是一个更高层面的指导性设计思维,能够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帮助你解决问题。



1.全局观——在生活思考更多可能


在尝试这种思维之初,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小的实践,去锻炼这种思维能力。


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其实我们有大量的事物可以练习和运用这种思维方式。比如你在装修一个大房子,需要去选择房子里的家具。当你在购买家具时,常规的思维方式是:这个家具在某个房间时应该是怎样搭配的,所以我要购买什么样形状、颜色的家具,来满足这个房间的需要。


但是,用这么思维方式来购买家具,将为对家具的灵活性与长期价值造成一定影响。从居住环境的长远来看,也许这个家具有可能会因为某些原因,需要放到另一个房间,而它的形状、尺寸、配色却无法满足其他房间的需要。最终,我们只能重新购买,或者接受一个风格、尺寸上并不搭调的房间出现。


因此,当我们在购买家具时,我们是否可以利用全局性设计思维,从整体空间的角度出发(而非单个房间),去思考如何让家具满足更多空间需求。长此以往,我们不仅可以打造一个风格统一的大空间,同时也能增加每个家具的利用率,在无形中也增加了这个家具本身的价值。


之所以举家具这个例子,是因为这个原理与产品设计的原理非常类似。你可以将这个房子看成是整个产品,而家具则是不同的组件。通过不同的家具(组件),构成了我们的不同功能模块(房间/功能区),而所有的功能模块则构成了整个产品(房子)。


房子(产品体量)越大,房间/功能区(功能模块)就越多,家具(组件)的多样性、复杂性就越高,我们就越是需要从全局的角度去思考装修的统一性(风格体系化)和家具的通用性(样式组件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去打造一个风格统一、体验一致,同时又具备足够自由调整空间的“大房子”。



2.全链路——从全流程中重新思考设计


当你仔细地去理解许多非常著名的设计作品时。你会发现,几乎所有优秀的、巧妙的设计,往往在设计中都体现了全局性的设计思维。它不仅仅解决着当前的问题,同时也能够解决更大的问题,发挥巨大的价值。


比如著名的坂茂卫生纸的设计,看似普通,只是将卫生纸的轴心从圆形改成了方形,但它却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公认的好的设计。为什么呢?

undefined


我们先了解一下这个设计为什么好。


首先,传统的圆形纸卷拉出来的纸会比你实际需要的更多。而方形纸卷则由于阻力的作用,让你用得更少,从而起到了解决资源的作用。其次,在运输过程中,圆形的纸卷之间会产生很大的空隙,而方形纸卷则能够紧紧靠在一起,提升空间利用率,从而起到降低运输成本的作用。


这简单的设计,居然发挥了如此大的作用。


那么,为什么我们在设计时就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呢?因为我们从最开始,就没有从“纸”的整个全流程来去思考问题。


让我们“站的更远一些”,纸这个商品,并非只是我们见到的在商店售卖的那一刻。它从工厂中制造完成,通过运输送到每个超市中,当我们购买以后,它又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出现在卫生间,陪伴你使用的每一刻。我们可以将整个流程分为3个场景,而每个不同的场景,又将会对纸本身有着不同的影响。


  • 运输场景——卫生纸的运输成本——卫生纸的价格

  • 售卖场景——卫生纸的造型、包装——影响用户购买

  • 使用场景——卫生纸的使用过程——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当我们能够考虑到卫生纸的运输过程时,我们就可以通过设计去降低运输成本;而当我们可以考虑到用户的使用场景时,我们就可以通过设计,去提升阻力,降低使用量,间接地去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而当我们通过全局性设计思维,可以同时解决这三个问题时,我们的设计就是好的设计,就拥有了更高的价值。


发现了吗,为什么你没有想到相同的设计方案?设计能力并不是关键,设计思维才是指引你做出好的设计的前提。当你能按上述的方式,去思考整个流程、不同的场景,我相信大多数的人都能够设计出坂茂的设计方案,甚至比这个方案更好的解决方式。




八、以全局性设计思维,构建设计体系

-


通过前面的两个案例,相信大家已经了解了全局观、全链路两种应用方式。


那么,我们最最最关心的问题——如何在业务中去使用这种思维呢?


在产品设计中,全局性设计思维也有着非常多样化的使用方式和场景,在之后的文章中我也会讲到很多应用方式。但是,在所有的方式中,我认为最为有效的,便是以全局性设计思维,帮助产品去构建一个完整的设计体系。



1.设计体系概述


什么是设计体系?谈及设计体系,大多数设计师会认为,设计体系就是设计规范。“不就是找个名次包装一下规范嘛?”


我们为什么需要设计体系?它与设计规范有何不同呢?


设计规范是设计师最为熟悉的一种规范文档。在产品设计时,优秀的设计师通常都会建立设计规范。然而在实际的项目中,设计规范往往无法难以有效实施。比如在开发眼中,规范并不符合开发规则,过于碎片化。而产品经理通常又不会去了解设计规范,因此在构建产品框架时也常常随意发挥。


很多项目做到最后,设计规范仅存在于纸面的意义,并随着项目的发展逐渐混乱。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不同职能间的思考方式存在差别,设计规范对于其他职能来说经常难以理解与运用,无法与其他职能形成有效联动。


设计规范仅仅是基于视觉层面的规范,它是一个“平面”。而设计体系则是贯穿于产品的每个层面的、与产品深度结合的完整体系,它是“立体”的“有机生命体”。


设计体系的核心在于“体”,它是贯穿于整个产品的完整体系。设计体系由设计师创造,并深度融合于产品每个部分。它能够让产品更紧密、更统一、更有序,伴随着产品的生长,与产品共同进化,并最终推动产品的发展。


创造并推动这一体系,则要求设计师需要更全面的能力。只有充分地去理解并参与产品的每个部分的设计,才能让设计真正延伸至产品的每个部分。


而创造这一切的前提,便是全局性设计思维。



2.设计体系的构建法则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设计体系也是如此。设计体系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与产品体量相关),需要在前期投入更多的精力。但若是你的方法得当,就会在项目中越来越轻松,并以此形成良性循环,而你也会越来越有成就感。


如何正确地去构建设计体系呢?我在这里总结了几个要点:



1)树立观念


首先,树立长期的体系化意识是必要前提。在任何项目中都要时刻保持体系化思维,着眼于整个项目,去寻找体系化的推动时机。当你在潜意识中拥有这种思维之后,你会自然而然的将其植入到设计中。



2)以解决问题为导向


体系化并非凭空建立,而是建立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设计体系的本质,就是由无数个标准化的解决方案,最终构成的一个完整的体系。因此,我们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全局性思维去思考问题的本质,最终建立适用于全局设计体系。



3)以小为始,重视质量


脚踏实地,从小处入手,去发现产品中最基础的一些问题。表面上看这些问题,对项目影响不大,但他们数量庞大,加在一起便会严重影响整个产品的效率。因此,我们要首先建立高品质的基础体系,再以此为基础构建更大的体系


不要一开始就设法建立一个巨大的体系,那样只会是一盘散沙,因为它的结构是无序、混乱、不健康的。而这也是大多设计规范缺乏有效性和可实施性的根源。


梅拉妮·米歇尔的《复杂》一书中讲到,任何复杂系统,都是由无数个体通过简单的算法所构成的。在算法领域也是同样的原理,一个优秀而强大的代码,必然是由无数个小型模块,通过简单的算法耦合形成巨大的代码矩阵。基础算法越强大、代码结构越“健康”,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就越强,其能力就越强大。



4)从规范入手,由面到体


从本质上来说,设计体系是由“多个个层面的规范”组合而成的。因此,由设计师推动的体系化建设,往往最初都是从设计规范这一“单层规范”开始。但是,设计体系的建设需要将单层的规范,通过不同的方式,转化为不同层面的规范,最终由面到体,形成体系化。



5)换位思考,寻求跨职能合作


设计体系的建立与维护,通常需要多职能的通力协作。因此,我们需要经常换位思考,在完成设计的工作,帮助其他职能完成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更多的信任,并以此为基础推动更多体系化的建设。


比如我在设计一个功能模块的页面时,首先会与不同模块产品经理进行交流,了解不同的业务需求,并从产品层面就开始寻求统一性与通用性。这样的话,当其他模块需要同一个功能时,前端便可以直接复用,同时后端的数据也可以进行互通。而在开发端,我也会详细了解不同端的开发实现原理,务求设计规范与开发规则在理解上的一致性。这一既方便了开发理解规范,同时也从根本上提升了开还原的准确性。


长此以往,整个团队就能够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信关系。有了这种默契,设计体系的推动就容易多了。



6)保持优化,不断成长


设计体系的另一个重要价值在于,它是可以伴随产品不断成长的。所有产品都是在发展中不断变化的,过分僵硬的规则,将会对产品发展起到反作用。


在业务发展中,产品一定会不断地加入新的功能模块,并对原有页面作出相应的调整。因此,设计体系需要时刻与产品策略保持一致,及时与上下游职能沟通,不断地针对产品发展进行优化,以保证设计体系能够符合产品的发展需要。



7)使用正确的推动方式


体系化最终能否成功实施,推动的方式至关重要。


在日常的项目中,大多数的业务方对设计体系了解甚少,也难以体会其中的价值。因此,他们通常会认为这些东西毫无必要,多数情况也不太愿意配合体系的推进。如果强行推进,反而会引起不必要的阻力,招致反感。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去推进设计体系建设呢?


1.为他人带来价值:首先,寻找双方共同的利益点是首要任务。也许是可以让其他职能的工作更高效,也许能够促使其达成KPI,再不直接,那也一定能够为整个产品带来价值(不然你也没必要推了。。)。总之,设计体系一定要能够为他人带来价值,这样才能顺利推进。否则人家凭什么要协助你推进,因为你美丽可爱吗?你也可能比较可爱,但总归是不能一直这么来吧。。。


2.在解决问题后提出方案:不要一开始就啪一下抛出一个“宏大的理想”,大部分人会觉得你不切实际。你只需要通过这个体系,帮助业务方先解决一个问题,然后再提出你解决方式的来源——一个严谨的、可验证的、长远价值的体系化解决方案。


3.寻找合适的推动时间:最后,对于设计体系来说,寻找到正确、恰当的推进时机至关重要。比如当你在平时突然想要提出,对现有品牌进行升级时,大多数业务方都会认为你是没事找事。而如果情况是在新的一年中,产品进行了概念的升级,这时候你将概念以及未来的品牌规划融入在你的方案中,再去推进品牌升级,就会容易很多了。




九、文章预告

-


本文旨在引导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种思维方式,想要用好全局性设计思维,光靠讲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能将这种思维带入到产品中,为业务带来更大的价值。


因此,在后续的几篇文章中,我将通过不同类型案例,为大家深入讲解全局性的具体实践案例。



全局性设计思维 | 如何打造强大的品牌体系


为什么要建立品牌体系?品牌体系有哪些价值?设计师应该如何推动品牌体系的建立?


本文将带你了解网易智慧企业品牌体系的建设与推动全过程,聊一聊品牌体系建设的那些事儿~



FishDesign组件库 | 从零到一构建企业级UI组件库


我们为什么要建立组件库?在产品的什么阶段需要组件库?如何抽象业务组件?组件库设计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的细节需要注意?


本文带你深入了解,网易Web端组件库——FishDesign组件库从零到一的完整全过程。



全局性设计思维 | 如何构建事业部级大型设计体系


设计体系有什么价值?如何基于不同的业务建立设计体系?设计师如何推动体系化建设?在体系化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我将会在这篇文章中,为大家介绍网易智慧企业设计体系构建全过程


1. 样式组件化+规范体系化,形成产品设计体系,整体重构产品线。


2. 结合品牌体系,推动事业部更多产品加入体系,形成智慧企业Web端产品设计体系


3. 推动更多产品/业务融入体系中,让智慧企业设计体系不断成长,赋能业务发展




写在最后

-


好吧,似乎文章又写得偏长了一些。只能说,想要认真地讲清楚一个道理,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设计思维本身并不复杂,但想要讲清楚它的背景、原理及价值,就需要把它整个掰开来讲。而为了确保设计思维的可实施性,又需要经过大量的实践研究,自己能够走通以后,才能与大家分享。


坦白讲,似乎整个社会都在追求快节奏、碎片化阅读。但若是因此而丧失了自己学习的节奏,那么等于是没有节奏的,你的知识体系也将是东拼西凑,无法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这也是我更新比较慢的原因之一,希望大家读完文章,能够切实地得到一些东西,这就很有意义。


不过更新这么慢,汽水和芬达都有责任。天天在面前卖萌啊吸引你注意力,那你就得陪他们玩吧?玩完以后鸡胸肉你要煮一个吧?吃饭打架了你得调解吧。。你们真的不能怪我。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蓝小助,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截屏2021-05-13 上午11.41.03.png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Jady_剑杰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日历

链接

个人资料

蓝蓝设计的小编 http://www.lanlanwork.com

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