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共艺术在地性观念与UI设计 ——以冲突关联性为例

2021-10-31    ui设计分享达人

如果将【UI设计】比喻成一位新型时髦的青年,那么【公共艺术】则是一位已在历史长河中摸爬滚打数十载的老者,一位伟人曾说过:人类的发展从历史中获得启迪,故笔者旨在从探讨公共艺术在地性观念的角度,来浅谈如何在UI设计中凸显情感关怀。


1 公共艺术在地性观念


“艺术是什么”

undefined

当代艺术作品(图片来源:网络)


学者王瑞芸认为当代艺术边界模糊且艺术家创作手段任意, 不仅没有一个能够称得上固定的风格,也不存在相应的美术主张,因此无法用语言对其进行概述。 而二十世纪实验艺术的先锋马塞尔·杜尚 (Marcel Duchamp) 曾用种种艺术实践行为向公众宣告:经由艺术家之手创造的就是艺术。



“什么是公共艺术”

undefined

公共艺术作品(图片来源:网络)


学者金江波在其专著《地方重塑—公共艺术的挑战与机遇》中指出:公共艺术体现的艺术主张依托于关注人文的公共理想。 复旦大学的汤筠冰教授曾在其公开课《城市公共艺术》中讲述到,公共艺术与纯艺术的不同之处体现在,公共艺术中包含了一种地域文化。


相较于说不清、道不明的“艺术”,公共艺术有别于纯艺术“为我性”的情感抒发,更加强调艺术作品与空间、人之间有意识产生的情感联系,用语言来概况其特性可以总结为:公共性、艺术性、在地性。




“什么是公共艺术在地性”

undefined

公共艺术作品《爬墙的熊猫》(图片来源:网络)


相较于“公共性”与“艺术性”的“基本性质”,笔者认为受“他人”影响而产生的“在地性”更能明显地体现公共艺术中的文化关怀,什么是公共艺术在地性观念,用一句话来概括:公共艺术与空间的关联性。

纵观艺术史,公共艺术的在地性范式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类:



(一) 与空间的融合关联性

undefined

古希腊帕特农神庙(图片来源:网络)


最常见的一种在地性范式,起源于人民的基本需求已得到满足,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对美的追求。例如古希腊帕特农神庙的建造依托于古希腊人民对细节美与民主性的崇尚与追求,以及中世纪的“城市美化运动”,“依附于建筑的艺术”,均是以在依托于周围环境、融入当前环境的方式来体现公共艺术的艺术性价值。



(二) 与空间的冲突关联性

undefined

艺术家佩尔施克策划的公共艺术活动《红球计划》 (图片来源:网络)


主要集中在后现代主义时期,后现代主义艺术批判以往艺术的精英化,追求艺术“生活化”。这一时期许多艺术家将与需求空间格格不入的通俗化形象放大植入公共空间中,产生与当下空间冲突的视觉感官体验,以“介入”空间的“逆向之美”的方式来体现出了公共艺术的艺术评判性价值。


undefined

艺术家奥登伯格创作的《世俗丰碑系列》(图片来源:网络)



(三) 与空间的无关联性

undefined

《瑞秋猪》与《乳牛大游行》(图片来源:网络)


出现在后现代主义时期,此时艺术家致力于使艺术摆脱架上束缚,追求艺术的开放性,诸如《柏林熊》、《乳牛大游行》以及《瑞秋猪》等社区参与类公共艺术作品,以艺术家主导的活动形式让大众参与到艺术创作过程中,打破以往以艺术家为中心开展的艺术创作行为,去中心化,此类公共艺术摆脱空间的束缚,其在地性含义由参与者构成,其开放性艺术价值仿佛实现了大同之美。

     

2 在地性艺术语言与UI设计-以冲突关联性为例

(一)关联性的意义

undefined

例子1


上图中左边是由英国艺术家安尼什.卡普尔(Anish Kapoor)创作的公共艺术作品《云门》,将芝加哥市民引以为傲的摩天大楼与天际线的形象利用镜像反射的原理映射在光滑的雕塑表面,凸显城市文化与自信。右边为新疆克拉玛依油田新地标,似乎与芝加哥的《云门》没有太大的区别,抛开是否购买版权这一点涉及到法律层面的考量,从艺术价值层面来考量这件“作品”,周遭土黄色的大楼并非是需要凸显的城市文化与特质,强硬的植入只会削弱了作品的艺术价值。

undefined例子2


再举一个例子,以美的美居APP的缺省页为例,在最新的版本中,美的美居设计团队将缺省页的视觉元素替换成了自身IP形象“小蓝”,运用与产品相关联的视觉元素,不仅在美化的基础上增强了页面与产品的关联性,更是彰显了品牌自信。


以上两个例子也是为了说明,在UI设计中视觉元素的运用需站在“有理有据”的立场上,贯彻“取之有道 用之有理”的思想。以公共艺术中“与空间的冲突关联性”艺术语言为例,来探讨下此艺术语言在UI设计中的运用。而选择冲突性艺术语言来探讨的原因,主要在于该艺术语言包含的批判性、先锋性与幽默性特质,能够满足当今人们对情感化产品的需求。


(二)公共艺术中的冲突性

undefined


聊到公共艺术,不得不提到的一位艺术家:致力于把生活用品变成艺术品——克莱斯.奥登伯格(Claes Oldenburg),其世俗丰碑系列作品运用幽默风趣的艺术手法,提取与日常生活中通俗的现成物的形象介入公共空间,是对艺术精英化以及国际主义千篇一律设计风格的不满与批判,以及艺术生活化精神的体现。该艺术形式可以引起大众对其的新鲜感以及体现出一种趣味性,但当好奇与新鲜感退却之后,对其剩余价值的质疑也是各学者对这种艺术形式争议不断的原因,持有质疑态度的学者认为“冲突式”公共艺术具有时效限制性,只能在时代特定阶段发挥其艺术作用。


笔者认为站在城市形象塑造的角度来看:

a、"冲突式”公共艺术能够体现一个城市的包容性与开放性,万千艺术姿态都能被接受与容纳。

b、艺术家选取的艺术形象均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形态,其艺术元素并不因地域等物质外在条件的不同,而对不同城市地区的人们产生不同意义,其体现的是一种全球共通性文化,其艺术性是针对城市公共空间而言。 


undefined

undefined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冲突式在地性语言中,运用的艺术元素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通俗性:大众对其有相似的认知与理解

原生性:夸张、未修饰的规模与形态来展示

戏谑性:不按常理出牌,以“格格不入”的形式存在


(三)冲突关联性语言在UI设计中的运用

undefined

例子1


针对上述三种特征,在一些APP的UI设计中,也可以找到相应的案例。例如B站番剧《总之就是非常可爱》的进度条的图标设计案例之一,该案例的运用起因在于该番剧的剧情甜份过高,网友们纷纷用弹幕类似于表达“我酸了”的通俗网络语言来刷屏,引起了B站的关注,于是就有了柠檬代替进度条的操作。



undefined

例子2


而Instagram推出的视频产品「IGTV」,其加载页借用了8090年代人们对老式电视信息收视不良的记忆——雪花屏元素,该元素与当前高科技信息技术时代的冲突性不仅营造出了炫酷的视觉效果,同时也使得产品饱含了怀旧的情感关怀,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通俗回忆,得以与用户产生共情。



undefined

例子3


哔哩哔哩阅读的停更通知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请假】来代替,以及克拉克拉APP用【拔掉电线】的口语化用语来描述退出直播间的行为,不仅拉近了产品与生活的距离,也凸显了幽默的情感化设计。


虽然艺术与设计的边界日益模糊,但是二者之间仍然具有本质上的区别,那么我们在探讨艺术语言在设计中的运用时,应把用户体验的良好与普适性也考虑其中,将艺术语言进行设计化的处理,结合上述艺术案例与设计案例来看,冲突式在地性艺术语言在UI设计中的运用时,其运用元素的特性可以归纳为:


  • 基础条件-通俗性:能够引起大众的共识与话题,大多数的灵感来源于生活;

  • 必要条件-适应性:将原元素的特性进行特质提炼与设计化,与公共艺术不同,在UI设计中是将原元素的特征运用在设计中,同时注重例如提炼的雪花屏幕的闪烁特质,而不是直接将整个雪花屏幕运用在界面上;

  • 增味条件-创新性:跨领域找参考元素。(举个例子,从B领域提取一个元素运用在A领域上,但B领域和A领域的在大家通俗认知中的兼容性并不强,其创新性是由疏离性凸显)


简而言之:

1、保证元素的通俗性,结合当代语境,亦可以理解为#话题性#;

2、可跨领域找参考元素;

3、需要对元素的特质进行加工提取;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ben_lanlan,报下信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M idea_loT_UED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日历

链接

个人资料

蓝蓝设计的小编 http://www.lanlanwork.com

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