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设计心理学」Uber利用心理学改善用户体验

ui设计分享达人

“Uber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模式,没什么可以参考的产品”

——Travis Kalanick


Uber遍布全球65个国家,超过600个城市,拥有7500万用户,为很多人解决了交通不便的问题。


这个规模和增长速度是前所未有的,Uber提到这其中独特的商业模式和用户体验是驱动。


所以哪些是最重要的用户体验问题,Uber又是怎么通过科学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的呢?


Uber用户最大的痛点-等待

-

想象一下你在凌晨2点的冬天,独自矗立在陌生城市的街头瑟瑟发抖;或者是你要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如果Uber准时到达的话那就正好赶得上。


在这些非常紧急的情况下,人们对时间的感知是扭曲的,等一秒像是一分钟,等一分钟像是一个小时。

不仅如此,人们还会用这种扭曲的等待时间来评价整体用户体验,为什么会这样?这就用到一条心理学原则叫“峰终定律”(peakend rule).


隐藏在“难以忘怀的用户体验”背后的科学

-


Image via UI Patterns.com


峰终定律指的是人们基于最高峰体验和最终体验来评价整体体验,而不是在这段体验中的平均感受,这个定律对好体验和坏体验是通用的。


对品牌来说,顾客会深刻记住这两个点:最坏(或最好)的体验、最后的体验。

Photo by why kei on Unsplash


好体验对“等待时间”的要求是非常苛刻的,这也是用户给出好评的关键点,Uber花了无数时间来解决这个痛点,这就是Uber决定要应用心理学来完善用户体验的原因。


在这份调查中,Uber发现了3个关键原则,可以解决“等待时间”这个痛点:厌恶无聊,操作透明化,目标趋近效应。


1.厌恶无聊

-


“人们讨厌无所事事,他们需要一个原因忙起来”

——researcher Chris Hsee

Photo by Fabrizio Verrecchia on Unsplash


最近对心理学、幸福和用户体验的研究,揭示出一个原则,就是“厌恶无聊”,指的是人们在忙碌时感到更快乐,即使他们是被迫忙碌。


如何应用这一原则?


可以让用户参与读取信息、游戏化和增加视觉效果等方式,让用户保持忙碌的状态。


像下面Uber采用的方式,他们利用一个动画来愉悦用户,同时实时告诉你等待时间。

Uber Blog Australia


2.操作透明化

-


“当用户从我们为他们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分离时,他们会感觉我们没有全力以赴。

这时候他们较少重视或肯定我们的服务。”

——Ryan Buell,哈佛商学院

Photo by Sitraka Rakotoarivelo on Unsplash


操作透明化是一种能让用户看到公司如何运营操作的直接方式,这样用户就能看到我们在整个过程中付出了多少努力。


根据最新的研究发现,操作透明化会让用户对产品的价值评价更高,让人们感觉更好。


如何应用操作透明化?


及时告知用户,让关键信息可见,还要帮用户理解信息来源。


在下面Uber Pool的例子中,他们提供了到达时间的计算方法这一信息。通过一种简便的方式告诉用户,即使是没有任何技术基础的用户也能看懂。

Engineering at Uber(右图详细解释:我们是如何计算到达时间的)


3.目标趋近效应

-

目标趋近效应表明人们更愿意为即将达成的目标而付出努力,而不是他们已经走了多远。

Photo by Jonathan Chng on Unsplash


越接近目标,用户就越愿意采取行动更快的去完成这个目标。


如何应用目标趋近效应?


想象目标趋近效应是一条真实存在的终点线,用户越接近终点,越能鼓励他们积极行动。


你也会经常看到这个原则应用在很多交互元素上,比如进度条,填写完成度等,用即将完成来鼓励用户完成任务。


Uber通过解释幕后发生了什么来应用这一原则,他们解释过程中的每一步,让用户感觉到为了达到他们的目标正在不断的努力。


最后

-

毫无疑问,Uber很大部分的收益来自利用科学改善用户体验,最先在Uber Pool运行的增加了厌恶无聊、操作透明化、目标趋近效应的实验版本,效果非常好:


“Express POOL团队用A/B测试的方式,发现增加这些解决方案后,取消率降低了11%”

——“Uber如何大规模利用行为科学”


如果你想在产品中应用这些原则,必须要结合非常严格的测试。一个原则的应用,可能要通过上百种实现方式对比实验,才能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ben_lanlan,报下信息,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彩虹BOOK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B端表格设计的基本交互形式

ui设计分享达人


蓝蓝推荐:这是一篇很实用的表格基本交互形式文章!
译文:
如果没有将数据可视化和具备编辑数据的功能,数据就毫无用处。未来行业的成功依赖于将数据收集与更好的用户体验结合起来,而数据表格的设计体验则非常重要。

固定表头

-

固定表头让用户随时都知道自己所在列的名称。


水平滚动

-
当展示大型数据列表时,水平滚动是不可避免的。可以 将具有标识性信息的数据展示在第一列中,并固定第一列方便用户对其他数据进行对比。


调整每一列的宽度

-

调整列宽可以让用户看到所有的内容。


设计表格样式

-

表格的样式有:白色和其他颜色相间的斑马线设计,单纯用线分割,自由形式等。

正确的设计行样式可以帮助用户浏览表格数据,对只包含少量数据的表格来说,减少视觉干扰非常重要,这时候就可以采用去掉分割线、斑马行的自由展示模式。但对于有大量数据的表格来说,自由模式容易让用户迷失,这时候用线分割,让用户能区分开每一行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斑马线的设计样式适合包含多列数据的表格,需要水平移动的大量数据表格。 


表格密度展示

-

为列表设计不同的密度,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切换,比较紧密的行距让用户无需滚动就可以浏览更多的数据。



数据可视化

-

让数据可视化,提供表格内容的概括性预览,让用户无需细读每一条数据就能得到想要的信息。



分页展示

-

分页设计方便用户跳转到相应页面,但是也常常被无限滚动加载的方式取代,无限滚动加载指的是随着鼠标不停地往下滚动,页面内容也会随之加载,这种方式适用于发现类的网站,但是对于考虑优先级的产品来说就不太合适了。


悬停展示

-

当用户悬停时显示更多功能可以减少视觉混乱。需要注意的是,它可能会导致可发现性问题,因为用户需要与表交互才能看到更多的功能。


直接编辑

-

直接编辑可以让用户在当前表格内修改数据和内容,而不用额外再跳转其他页面进行操作。


可扩展功能

-

可以扩展的表格设计允许用户在不丢失上下文的情况下浏览更多详细信息。


快速视图

-

与可扩展功能非常相似,快速视图使用户能够在保持上下文的同时查看附加信息。


弹窗

-

弹窗设计同样可以让用户停留在表格视图中,让用户更专注在附加信息和操作上。


多层弹窗

-

多层弹窗功能对于活跃用户来说非常强大,可以同时完成多种操作,或用来比较不同项目的详细信息。


点击详情展示

-

单击链接会将表格转换为左侧为列表项和右侧为其他详细信息的视图。它使用户能够解析大型数据,以及查看单独的项目详情而不会丢失它们的位置。


可排序的列

-

排序允许用户按照字母顺序或数字顺序对列进行重新排列。


基本筛选

-

提供基本的筛选功能来搜索表格里的相关数据。


列筛选

-

这种设计模式允许用户将过滤参数分配给特定的列。


可搜索的列

-

这种设计模式允许用户在每列中搜索特定值。


添加列

-

这种设计模式允许用户根据需求在数据表格中添加列。


可编辑的列

-

可自定义的列功能使用户能够选择他们想要查看的列并进行相应的排序。 这个功能还包括保存预设后再修改的能力。


...


为什么表格设计很重要

数据正在成为全球经济的原材料。对数据的追求推动了行业的重塑。能源、媒体、制造、物流、医疗保健、零售、金融,甚至政府都在经历数字化转型。


然而,如果没有可视化数据并对其采取行动的能力,数据就毫无意义。未来十年幸存下来的公司不仅将拥有卓越的数据;他们也将拥有卓越的用户体验。


良好的用户界面设计基于用户的目标和行为。用户界面反过来也会影响行为,从而推动进一步的设计决策。用户体验以微妙和无意识的方式改变了人类的决策方式。所看到的、呈现的位置以及交互的方式,都会影响行动。重要的是我们要做出能够带来更美好世界的设计决策,一个符合这个时代的数据表格设计。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ben_lanlan,报下信息,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文章来源:国外  彩虹BOOK翻译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B端两大设计系统哪家强?

资深UI设计者

编辑导语:有效地利用 B 端设计系统,产品设计师将可以更高效地做出更好的交互设计。那么前段时间发布的 Arco Design 设计系统,和已有的阿里 Ant Design 系统,二者有什么区别呢?本文作者对两大设计系统典型页面发表了他的看法,一起来看一下。

简介

前两周字节发布了自己的中后台设计系统 Arco Design,在仔细阅读官网文档了过后,想和大家聊聊我自己对于 Arco Design 设计系统的与阿里的 Ant design 的一些对比和差异分析。

B端两大设计系统哪家强?来看这篇超全面的对比!

B端两大设计系统哪家强?来看这篇超全面的对比!

ArcoDesign 是一套设计系统的简称,是基于字节跳动所有的中后台产品。ArcoDesign 主要服务于字节跳动旗下中后台产品的体验设计和技术实现,主要由 UED 设计和开发同学共同构建及维护。

Ant Design 是阿里打磨出的一个服务于企业级产品的设计体系, 通过模块化解决方案,降低冗余的生产成本,让设计者专注于更好的用户体验

B端两大设计系统哪家强?来看这篇超全面的对比!

总览

Ant 和 Arco 两者的前端框架都是基于 React 和 Vue,设计价值观和设计原则也有所不同。Arco Design 基于「清晰」、「一致」、「韵律」和「开放」的设计价值观,试图建立务实而浪漫的工作方式。在「设计价值观」的坚持上,Ant Design 有四点与众不同:「自然」、「确定性」、「意义感」、「生长性」。

我的个人理解 Arco Design 是站在设计规范的基础出发点考虑,希望给用户传递出来的价值出发,让用户深刻感受到系统是「清晰」、「一致」、「韵律」和「开放」的,而 Ant Design 所传递出来的价值观似乎更加玄学或者说格局更高,上升到更高的思维境界,即大自然思想和社会责任。

当然这部分的内容相对比较虚,每个人侧重点想法都不同,大家可以自己去理解一下这部分内容。

B端两大设计系统哪家强?来看这篇超全面的对比!

B端两大设计系统哪家强?来看这篇超全面的对比!

B 端典型页面分析

接下来会从工作台、表格、表单几个典型高频的 B 端界面进行分析,看看两者的差别。

1. 工作台

1)布局

Arco 的卡片列布局灵活,基于 24 栅格进行布局,将整个栅格区域 2:2:1 的比例进行分割,信息卡片的宽度根据栅格宽度进行自适应,这样的工作台页面既灵活也能够满足业务需求。

Ant 的卡片列布局采用 3:2 比例进行布局,同样是基于 24 栅格。目前主流的 B 端页面都是以 24 栅格为基础进行设计。3:2 还是 2:2:1 这两种卡片布局方式没有绝对的优劣,主要是根据我们页面的信息量以及行业属性去确定。如果工作台所展示的单个信息量较多可采用少列大宽度进行布局,满足信息展示的最优布局。

作为 B 端的工作台页面,核心诉求是能够清晰找到用户想要的信息,想要做的内容,所以我们设计师要优先保证用户能够快速定位到核心的信息,快速到达要到达的功能。

2)信息展示

Arco 针对同系列的模块设计了两种尺寸的间距,例如欢迎问候信息与下方的数据信息之间是大间距,数据信息与下方的团队动态最近项目之间是小间距。

格式塔心理学的接近原则指出:接近的事物会被认为是同一个整体,拥有相似的功能或特征。所以在这里设计师通过两种间距的留白对我们视觉进行暗示,强调信息之间的关联程度,便于区分信息层级。

Ant 在卡片方面没有为卡片间距设置两种尺寸,从上下到左右都是一种尺寸,这样做的好处可以让视觉更加对齐,显得页面更加规整,不好的一点就是内容区域外间距与卡片之间的间距一样宽视觉上并没有聚焦,显得内容区域很散。标题方面没有进行加粗重色强调,将内容进行突出,使用户更加聚焦于内容。

B端两大设计系统哪家强?来看这篇超全面的对比!

3)导航方式

两个系统默认都采用侧边栏导航方式,侧边导航在国内的 B 端产品当中最为常见的。将菜单栏放置在左侧,页面布局上基本为左右结构,将导航菜单放置左侧固定。侧边栏导航扩展性强、展示灵活、能够快速定位,缺点是不易阅读、阅读沉浸感低。

B端两大设计系统哪家强?来看这篇超全面的对比!

Arco 导航区域与内容区域都使用同类浅色,采用线的方式进行分割,整体视觉比较清爽。Ant 导航区域使用了传统的重色与内容区进行区分。

目前的设计趋势流行浅色导航,有几个产品的 WEB 端进行了一系列的大改,YouTube、Twitch、Twitter 都进行了重新设计,他们不约而同地将块面去除,去掉多余的的灰色,通过留白和空间将页面拉开。这否是下一个 WEB 端所要追寻的趋势,我还不得而知,但是对于导航层级多的侧边栏导航,我仍然建议使用深色背景区分导航栏。

B端两大设计系统哪家强?来看这篇超全面的对比!

B端两大设计系统哪家强?来看这篇超全面的对比!

有一个细节,在页面背景有一个以登录的用户名形成的一个背景水印,在 B 端的页面中,对信息的保密程度要求很高,这里是为了防止公司核心数据资料泄露,在截图的时候会有水印的存在,增强了信息的保密级别,这是一个很好的设计洞察点。

B端两大设计系统哪家强?来看这篇超全面的对比!

2. 表格

1)表格样式

表格作为组织整理数据的手段,可以有效地向用户展示数据信息,是 B 端产品中出现最高频的模块之一。

用户主要通过表格浏览获取信息、对数据进行筛选、排序以及相关业务处理等更多复杂操作、对比数据的差异与变化(关联和区别)。好的表格信息展示设计,应当是能够辅助用户高效便捷地实现以上场景中的诉求。

Arco 和 Ant 的表格设计样式与市面上多数产品都类似,采用表格列无分割线条、表头与内容左对齐、数字右对齐的方式。

B端两大设计系统哪家强?来看这篇超全面的对比!

合格的表格设计要定义合理的表格行高,在具体设定表格行高时,由于表格中以文字信息为主,我认为可以参考文字排版的常用做法,将整个表格的行高分成文字行高、文字与分割线间距离,即上下间距两部分来考虑。

文字行高可以设定为字号的 1.2~1.8 倍,文字与分割线间距离可以设定为字号的 1~1.5 倍。

B端两大设计系统哪家强?来看这篇超全面的对比!

2)信息展示

表格行高决定屏幕内能呈现的行数,即用户在一屏内能获取信息的数量,主要影响用户纵向对比数据的效率。

在 B 端用户使用场景中,数据量极大的表格的展示问题是体验优劣的关键因素。对于 1920*1020(包含该分辨率)以上的大屏用户,对于一屏显示行数的感知不强,但对于 1366×768、1280*720 等这类小屏,显示行数有限,用户进行纵向数据对比的效率就会有所降低。在设计前,应当充分了解目标用户的行为诉求,了解目标用户设备屏幕分辨率的占比分布情况,有针对性的设置行高。

B 端产品的特点之一是通用化,覆盖用户角色多样。然而用户个体对于表格信息呈现密度的诉求经常是有所差异的。产品为了让不同用户都能获得较好的体验,可以考虑把表格疏密度的设置开放给用户,建议不是完全开放给用户去调整尺寸,而是给出一定阶梯度的快速选项,例如舒适、标准、紧凑三种高度来满足用户需求。

Ant 的表格功能很齐全,很多功能都是 B 端产品的痛点,例如表格可以通过调整单元格行高来调整密度,紧凑模式下可以显示更多的数据。

B端两大设计系统哪家强?来看这篇超全面的对比!

3)操作路径

作为一个查询表格,我不是很理解为什么 Arco 将查询条件放置在表格右上角这么隐秘的位置,而将明显的左上角放一个添加按钮,如果存在多个查询条件是不是要从右往左放置呢?这里我不是很理解,大家也可以说一下自己的想法,相互探讨一下。

B端两大设计系统哪家强?来看这篇超全面的对比!

B端两大设计系统哪家强?来看这篇超全面的对比!

Ant 的表格使用路径符合 F 型视觉动线布局,在 B 端的市场中这种表格的设计方式已经符合用户的操作习惯了。

B端两大设计系统哪家强?来看这篇超全面的对比!

在 2006 年时候,尼尔森诺曼发表了一篇人们如何扫描和阅读网站习惯的分享,他们通过研究发现,用户倾向于一种 F 模式去查看网站。F 模式,能很好地帮我们创建好的视觉层次结构设计,因为这是人们可以轻松扫描设计一种布局,它能让大多数用户感到舒适,因为我们用户一直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阅读。

在设计之前,我们先要去确定哪些内容最重要,明确信息的优先级,只有清楚知道你希望用户看到什么,才能将它们放在用户视线热点中。

个人认为在表格设计的完整度和设计的合理性方面来看,阿里的 Ant 系统做得比字节的 Arco 更好。

3. 表单

表单在界面中主要负责数据采集的功能,任何一个表单都可以被拆解成三个最基本要素:

标签(标题)、输入框和按钮。

B端两大设计系统哪家强?来看这篇超全面的对比!

B端两大设计系统哪家强?来看这篇超全面的对比!

1)表单布局

Arco 的表单属于复杂表单,当表单条目数在 7 个以上,可归类到复杂表单,这时候就需要根据表单的复杂度、逻辑性、关联性进行判断,选择合适的分组方式,进行归纳简化,降低表单填写负荷。采用 3 列布局,便签与文本框上下左对齐,这样的对齐方式有利于用户浏览的效率、对齐的美观以及国际化拓展页面的对齐问题。

Ant 的表单也是较为常规的布局方式,有一点差异就是文本框并没有右对齐,这里阿里自己也做出了解释:文本框是根据需要填写的字段进行长度展示的,需要填写内容比较长的文本框就会比较长。实际业务中,大部分 input 所需填写内容都存在理想长度,input 的宽度应该向用户暗示所需输入内容的长度来减轻判断负担。

2)标签对齐方式

Arco 和 Ant 都使用了顶标签的形式对齐。

标签分为左标签、右标签、顶标签三种,不同的对齐方式,使用场景不同。

B端两大设计系统哪家强?来看这篇超全面的对比!

该如何选择呢?我们需要从 3 个方面进行考虑:操作效率、标签长度、屏效、视觉对齐。

① 操作效率

根据 Matteo Penzo 的研究总结得到的浏览时间表发现,标签移动到输入框的时间,顶部对齐最快只要 50ms,其次是右对齐 240ms,左对齐耗费时间最长 500ms。

因此当以操作效率为主时,推荐使用顶对齐的方式。

B端两大设计系统哪家强?来看这篇超全面的对比!

② 标签长度

当标签长度超过 8 个字,或者需要考虑中英文双版本时,推荐使用顶对齐的方式,其容纳的标签文字更多,拓展性更好,比如 Ones 的建任务的标签,就采用标签顶对齐的方式:

B端两大设计系统哪家强?来看这篇超全面的对比!

③ 屏效

如果只考虑屏效,那么标签左对齐右对齐均可,但是如果还考虑表单录入效率,那么推荐使用标签右对齐的方式,比如蜂鸟汇报:

B端两大设计系统哪家强?来看这篇超全面的对比!

颜色主题配置

Arco 的颜色主题配置可以说是让人眼前一亮了,可调整的范围非常广非常牛逼。可以编辑的维度从基础的颜色、字体、阴影、 到组件的按钮、导航、分类、表格 一共有接近 40 款组件的样式,并且都是可以进行可视化编辑与实时预览的。

如果你用了 Arco 过后,或许不用苦苦地站在前端后面,让他帮忙调整页面,作为设计师自己就能够搞定,并且每一个组件可以调整的粒度是非常之细,包含各种宽度、图标大小、颜色、投影,等等…在这里可以编辑自己的主题,也可以在商城社区查看到别人发布的主题,真的是很方便啊。

真的有些 amazing!假如你需要去设计一套官方的设计系统,完全可以通过 Arco 进行设计和预览、落地。

B端两大设计系统哪家强?来看这篇超全面的对比!

Ant 并没有做这方面的功能,颜色主题配置这一块确实是 Arco 很大的亮点。

B端两大设计系统哪家强?来看这篇超全面的对比!

总结

无论是 Arco Design 还是 Ant Design 设计系统,都代表了字节跳动和阿里两家互联网巨头公司在 B 端领域的沉淀和竞争。对于 B 端交互设计师来说,两个设计系统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学习,建议大家都去看看设计规范里面的内容,对于我们认识和熟悉控件以及和开发对接都很有帮助。

文章来源:优设 作者:哄哄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如何去做好响应式设计?

资深UI设计者

对于大多数网页设计师来说,你的成品需要在各种类型和尺寸的设备上进行外观和工作,这是显而易见的。创建多个设计来实现同一目标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这一切都归结为选择响应式或自适应设计模型,以实现任何规模的一致网站设计。


但是响应式和自适应之间有什么区别?它们真的只是一回事吗?让我们来看看并解释你需要知道的一切。喜欢记得关注UI范,每天更新,打造你的知识武器库!




1.与设备无关的设计的两种方法



就其核心而言,响应式和自适应技术在最终用户看来可能是一样的。创建设计和开发方法都是为了使网站在所有设备类型上都具有良好的外观和功能。
主要区别在你如何使用响应式或自适应技术创建网站。




2.响应式设计



响应式设计是任何使用网站的人的“家庭”术语。也许几乎令人惊讶的是,它并没有那么老。它是由Ethan Marcotte在 2010 年创造的:

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的是,我们正在设计旨在沿着不同体验的梯度观看的作品。响应式网页设计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前进的道路,最终让我们能够“为事物的潮起潮落而设计”。


而这正是我们目前关于响应式网站的思想学派的起点。




响应式设计是一种技术,其中网站在任何给定尺寸下“响应”浏览器的尺寸,以便针对屏幕优化设计。理想情况下,用户应该从单个网站获得相同的体验,无论他们是在只有几百像素宽的移动设备上手持它还是在超宽屏幕显示器上观看它。

响应式网站使用了许多你可能熟悉的元素:媒体查询、灵活的网格和响应式图像。它可能是针对多种屏幕尺寸进行设计的最流行方法。(纯粹主义者会注意到响应式设计与设备本身无关,只与大小有关,而不是自适应,它在完美渲染的道路上检测设备类型等。)

根据交互设计基金会的说法,响应式设计更容易,实现的工作更少。这可能是它被更广泛使用的原因。


响应式设计师创建一个单一的设计,用于所有屏幕,通常会从分辨率的中间开始,并使用媒体查询来确定将对分辨率标度的低端和高端进行哪些调整。这往往会让用户感到高兴,因为熟悉的网页设计似乎保证可以转换到任何设备的屏幕上。均匀性和无缝性是提供良好用户体验的关键考虑因素。

此外,由于涉及开发时间,响应式设计通常是大型网站的选择。响应式设计植根于网格系统,响应式测量(考虑百分比或最小值和最大值)可帮助设计以不同的尺寸扩展、收缩和堆叠。
这种设计技术是新开发的规范。



3.响应式设计的优点

  • 无论设备或浏览器如何,该设计都适用于任何视口尺寸。

  • 响应式设计对搜索引擎友好(谷歌甚至推荐它)。

  • 允许设计中的很多精确度,以便设计师可以调整任何或每一个细节。

  • 高度移动友好的设计选项。

  • 与你可能用于网站项目的大量主题、网站构建器和工具兼容的常见设计实践。

  • 该设计将具有统一和无缝的外观,这将提升整体用户体验。





3.响应式设计的缺点

  • 确保响应式元素在不同尺寸(尤其是较小尺寸)下仍保持可读性和可访问性非常重要。
  • 通常需要比其他网站更多的编码,这可能需要时间或导致重量。重要的是要注意并注意这里。
  • 你无法控制所有设备尺寸,最终可能会设计出与旧尺寸或更模糊尺寸不符的设计。
  • 元素可能会在你身上四处移动,并不时以奇怪的位置结束,甚至由于核心内容管理系统或网站框架更新,因此重要的是要随时了解变化。



4.适应性设计


自适应设计几乎与响应式设计一样古老。该技术于 2011 年首次使用,涉及针对特定设备尺寸和类型进行设计,以获得更加个性化的体验。
这是来自MDN Web Docs 档案的一个很好的解释:“自适应设计更像是渐进增强的现代定义。自适应设计不是一种灵活的设计,而是检测设备和其他特征,然后根据一组预定义的视口大小和其他特征提供适当的特征和布局。”

设计植根于六种固定变化(宽度):

  • 320 像素

  • 480 像素

  • 760 像素

  • 960 像素

  • 1,200 像素

  • 1,600 像素


自适应设计最常见的用途是将旧设计转换为更适合移动设备的设计。这并不是说它不会发生在新的开发中。




5.自适应设计的优点


  • 移动设备会告诉设计它们是什么,以便设计非常适合该设备和浏览器类型。
  • 自适应设计在事物的设计方面提供了几乎精确的控制。
  • 智能广告是一种可能性,允许来自智能设备的链接。
  • 自适应设计在速度测试中的得分往往高于响应式设计。
  • 该设计可以使用更多的个性化功能,连接到智能设备的使用选项和适配。
  • 对于需要刷新的小型网站来说是不错的选择,因为你只需“设计”较小的尺寸。



6.自适应设计的缺点

  • 由于配置错误,您在设计时可能会遇到一些不太常见的设备(例如平板电脑)的问题。

  • 自适应设计可能是劳动密集型的,需要更多的开发时间和成本。

  • 由于内容重复,搜索引擎在使用自适应网站时会遇到更多困难。

  • 有一个偷偷摸摸的现实,你设计同一个网站六次。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UI范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创建设计系统前,6 件必须知道的事情

资深UI设计者

编者按:资深产品设计师 Taras Savytskyi 将自己在初创团队中的设计经验浓缩成为今天的这篇文章,如果你也是设计团队中唯一或者主要的设计负责人,需要考虑到设计系统的问题,那么这篇文章的6个总结,应该能够给你不少帮助:

创建设计系统前,6 件必须知道的事情

成为公司当中唯一负责产品设计的设计师,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可能会非常忙碌,因为你需要处理很多事情。你需要考虑产品的设计,交付物料,和研发人员协作,在沟通会上做QA,做用户访谈等等。

此外,你可能还需要保持你的设计技能持续精进。比如 Figma 或者 Sketch 更新了新的功能,推出了新的插件,你可能需要持续关注。我们通常会使用 Figma 来作为主要的设计和协同工具,所有的设计、探索、头脑风暴都在其中完成。

我加入 Statflo 之后不久,作为公司唯一的设计师,我需要设计一个全新的 APP,在这个过程中我需要设计一个全新的设计系统,帮我足够快速地创建后续的原型。

1、无需犹豫,直接基于现有的开源设计系统

创建设计系统前,6 件必须知道的事情

刚开始的时候,你不需要太多的素材。你可以直接调用绝大多数的原子组件,比如按钮、下拉菜单、表单、字体、配色,等等。默认初始状态的样式无关紧要,因为后续点击几下就能够快速调整样式。

但是这也意味着,你需要在第三方设计系统当中,找到重要的、足够灵活的、合适的组件来套用。你可以从下面几个设计系统开始着手:

免费: Ant Design Open Source, Lexicon DSL

付费:Tetrisly , Venus Design System73px

2、主要关注基础组件、颜色和排版

创建设计系统前,6 件必须知道的事情

在此之后,你如果要继续推进你的设计系统,你需要首先关注几件简单的事情:配色、排版和基础组件。

完成这几个部分能够帮你更快地完成整个体系的搭建。比如你预设了不同状态的配色,那么当你完成某个UI组件的默认状态的设计之后,可以快速添加其他状态的样式。

又比如,如果你不确定在输入字段当中使用什么图标,那么你只需要创建一个 16×16 的正方形,使用灰色填充,作为占位符,等后续图标素材确定之后,再填充进去就好了。

3、总是从一个组件开始设计

创建设计系统前,6 件必须知道的事情

当你是初创团队中唯一的设计师的时候,你有很大概率需要自己构建一套设计系统。如果你想在这件事情上节省时间,那么最好的方法,就从你当前正在做的这一个 UI 组件开始,将其中所有的元素转化为固定的组件,逐步拓展出设计系统。

以这种方式来执行,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并且这种方式能够帮你更快明确哪些元素在一开始可能就是重要的。

在理想情况下,你的设计流程是绘制小元素,然后逐步组件成为你所需要的组件,这样的处理机制让你无需花费时间来反复更新组件的设计。

4、使用 Figma 当中的「Master」插件

创建设计系统前,6 件必须知道的事情

不过,以这种方式来创建设计系统的时候,你可能会碰到一个问题:你可能会忙于设计,而忘记将创建特定的组件,相反可能会复制一堆完全相同的画板。这个时候,手动撤销操作可能是一件极度麻烦和无聊的事情。这个时候,你就需要一个专门解决这种问题,这个插件名为 Master,创建者是 Gleb Sabirzyanov,它可以帮你将这些重复的画板转化成为一个固定的组件。

但是这还不够。如果你执行的操作足够多,这些你所复制的元素可能已经应用多个画板和页面当中,这个时候,你需要借助名为 The Similayer 的插件,来帮你搞定相似组件的识别问题:它可以一键识别出分散在各处相同的元素,然后你可以将他们转化成你所指定的 UI 组件了。

创建设计系统前,6 件必须知道的事情

5、利用项目间歇来完善设计系统

有时候项目和项目之间是有间隔时间的,这个时间段就特别适合你去覆盘之前设计的组件,将其逐步改进融合成为一个系统。相信我,你在这件事情上所花费的时间,将会在你下一次创建新的功能和组件或者原型的时候,得到回报。

我一直试图在自己每周的日程表当中,腾出几个小时的时间专门来做这件事情,帮我完成我的设计系统的增量更新和迭代。

创建设计系统前,6 件必须知道的事情

6、一开始不要纠结于正确命名

在创建设计系统的过程中,尤其是当你在不同的项目过程中,各种组件总是没法正确的命名。根据我的经验,在设计的时候,怎么命名方便怎么来其实是很合理的,一开始一定不要纠结,留着在后面的阶段再行解决都好,之后单独梳理命名、路径、结构、嵌套等等关系,比起你一开始做某个小组件的时候就纠结这些事情要更加合理,也更加方便。


文章来源:优设 作者:VMIC UED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最新 UI 设计趋势及应用

资深UI设计者


字体图标,完善字体系统


图标在 UI 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已被证明是过去几十年 UI 设计趋势的象征。在图形用户界面的发展早期,图标在计算机的显示技术限制内尽可能仔细地模仿现实世界的物体;它们旨在将用户体验从现实世界链接到计算机世界。这可以从苏珊·卡尔 (Susan Kare)为第一台麦金塔 (Macintosh) 设计的图标和微软 (Microsoft) 在 Windows Vista 和 7 中的拟物图标设计中看到。

当用户界面从这种拟物风格转变为 Windows 8 和 iOS 7 的“扁平”风格时,图标设计也转变为单色、线性风格。随着 Android 12 的发布和谷歌新版设计系统—— Material You (或 Material Design 3) , 所有主要操作系统现在都使用这种风格。



但是为什么各大设计系统都使用这种风格的图标呢?设计师意识到图标不仅仅是风格统一、为功能补充说明的辅助图形——设计师制作的图标等同于印刷师制作的字体。 这让设计师意识到图标对于用户体验来说和字体一样重要。


图标的设计考虑与字体类似,并且经常出现在文本旁边。
— Material Design 3 指南

Iconography [旨在] 与 San Francisco 系统字体无缝集成。
— Apple 人机界面指南


Apple 的 SF Symbols 就是最好的例子:它的图标与系统字体具有相同的九种权重,并与文本的大写高度对齐。这也意味着图标可以遵从用户对更粗的 UI 文本的可访问性设置。


Apple 的 SF Symbols 图标集设计为与系统字体相同的九种权重。资料来源:苹果



它们还与系统字体的大写高度对齐,以更好地补充文本。资料来源:苹果



Uber 的设计团队也绘制了字体图标来完善他们的 UI 字体 Uber Move,设置了三种不同的强调程度。


资料来源:优步



字体图标旨在模仿书写系统

因此,为什么字体图标是单色的并用轮廓绘制的原因就很清楚了:它们不是模仿物理对象,而是模仿我们的书写系统。现代字母,尤其是拉丁字母,基本上是由线条而不是填充形状组成的。他们从类似物理对象(如埃及象形文字)的象形文字到更抽象的物理对象表示进行了类似的转变。例如,你不需要画一只鸟来谈论一只鸟;您只需写一组表示“鸟”的字母或符号即可。

通过设计类似于字体的图标,设计师认识到图标是向用户传达信息的重要媒介。图标可以打破语言障碍,而文本对于那些不熟悉图标的人来说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将两者设计为看起来相似可以减少在阅读文本旁边的图标时的认知负担。

默认为字体图标的另一个好处是填充的图标现在可用于表示状态或强调,如粗体文本。例如,Material Design 3 中的“活动状态用填充图标表示” ,Apple 在他们的人机界面指南中建议“使用填充变体来表示选择”或“赋予符号更多视觉强调” 。Twitter 2021 年的重新设计更进一步,活动页面仅通过填充图标和粗体文本进行区分,没有任何颜色变化。


Twitter 仅使用填充图标和粗体文本来区分当前页面。陪审团仍然不确定这是否足够容易访问。



未来不一定能够被准确预测,但是看看字体系统的历史,已经有了明确的关于什么图形代表什么意思的规范:符号“a”总是表示“a”,字母“ant”表示蚂蚁。这些符号的绘制方式仍然存在差异(大写字母 A 可以有衬线或没有衬线),但它们在不同字体中的外观基本相同。

图标似乎也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上面的“添加文件夹”图标在苹果、谷歌和微软的图标集上具基本相同的设计:一个带有“+”符号的文件夹。随着图标在 GUI 中变得越来越普遍,用户对于什么符号代表什么意思的认知越来越趋同,就像字体一样。



如何才能使用字体图标?在您的应用程序中使用图标时,您应该使用使用您正在使用的字体设计的图标集:如果您使用的是系统字体,这很简单,现在系统字体都具有系统图标字体。但是,如果您使用另一种 UI 字体,则可能没有专门为该字体设计的图标集。使用普通的线性图标集就足够了,例如开源Feather 图标Iconic.app「1」。如果你像我们一样使用 Material 图标,你可以轻松切换到字体图标。(似乎 Google 现在已将此样式作为 Material Design 3 的默认样式。)


基于壁纸的个性化

个性化正在成为 UI 设计中越来越重要的元素。虽然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就存在自定义壁纸和主题,但设计人员现在正在寻找更多方法来个性化整个系统的 UI,主要是用户选择的壁纸。谷歌的 Material Design 博客说得最好:“用户在物理和数字世界中使用个性化的图像定制他们的桌面,并提供舒适和快乐。” 壁纸是用户首先看到的东西,并作为 UI 的背景。因此,让 UI 的其余部分适应此元素是轻而易举的事。



将壁纸融入 UI 的技术已经存在一段时间了,从 Mac OS X 的 Aqua 界面中的半透明 Dock 和菜单到 Windows Vista 中的半透明窗口标题栏和 7 的 Aero Glass 主题。众所周知,iOS 7 为其 UI 的许多部分带来了模糊的背景,整个屏幕(如通知中心和控制中心)都使用了可以透出用户壁纸的毛玻璃效果。

最近,墙纸开始影响几乎整个 UI。当 Apple 在 macOS Mojave 中引入暗模式时,他们在基于壁纸的窗口背景中加入了一种色调,称为桌面色调。根据人机界面指南,它“帮助窗口与其周围的内容更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后来他们在 Big Sur 的主要重新设计中扩展了这一点,将桌面着色也应用于光照模式:



Windows 11 在其 Mica material 设计系统中引入了类似的元素,他们的设计指南将其描述为“一种不透明的材料,它结合了用户的主题和桌面壁纸,以创建其高度个性化的外观。” 它还使用此色调作为当前活动窗口的标志。

将它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是 Android 12 中的 Material You,它为应用程序的背景、按钮和其他控件的明亮强调色以及更中性的文本颜色着色。整个调色板由每个用户的独特壁纸生成。

这是他们新设计理念的一个关键元素,“如果形式跟随感觉而不是形式跟随功能呢?” 这是对 UI 设计现状的彻底拒绝,它寻求一种“通用”设计,具有技术上最先进的界面来满足用户需求。看看其他人是否效仿这种哲学会很有趣。



Material Design 构建了一个颜色系统

Material Design 团队在他们的公告中遗漏的是他们如何做到了这一点,尤其是因为他们说他们“必须找到一种方法,让任何颜色组合都具有可访问的对比度 [...],而无需对每一种颜色进行测试。”深入了解 GitHub 上最近发布的Material color 实用程序存储库,揭开所有谜团:

  1. Material 团队基于CAM16CIELAB(或 LAB)颜色外观模型构建了自己的颜色系统:“色调、色度、色调”或“HCT” 。CAM16 是 LAB 的继任者,旨在匹配人类对颜色的感知方式

  2. 这些模型的关键是“色调”或 L* 值,它描述了颜色的感知亮度或亮度,L* 值 0 表示黑色,100 表示白色。这在创建可访问的调色板时非常有用,可确保颜色根据感知亮度具有足够的对比度。

  3. 在网络上,WCAG 2 指南规定正文的最小对比度为 4.5:1。直接使用感知亮度作为描述颜色的值使这变得更加直接,正如材料团队解释的那样:“与对比度不同,测量 L* 中的对比度是线性的,并且计算简单 [...] 50 的差异保证了对比度比率 >= 4.5。”

  4. 有了这些知识,剩下的就是生成具有不同色调或 L* 值的颜色调色板,并对其应用任何色调。然后为 UI 元素使用足够对比的对。例如,一个按钮可以有一个 L* = 40 的背景色和白色文本 (L* = 100),它很容易通过最低对比度要求(L* 差异 > 50)。




我们其他人的 LCH

这是一种轻松生成可访问颜色的强大技术,但它不需要材质颜色实用程序。LAB 可以表示为 LCH(亮度、色度、色调),类似于 Material 的 HCT,其中 L 值可以用来计算对比度。(这比现有的 HSL 等表示更好,即使亮度相同,HSL 的感知亮度也会有所不同。)您可以在本文中了解有关 LCH 的更多信息。

(此外,LCH 正在作为 CSS Color Level 4 的 一部分进入 Web 标准!因此您可以 lch (40% 44 49) 在 CSS 中编写而无需将其转换为 HSL 或 RGB,但目前仅在 Safari 中支持。Lea Verou,他编写了上面链接的文章是 W3C CSS 工作组的一部分,正在开发这个非常标准。)

因此,您只需要一个起始颜色,将其转换为 LCH,然后修改 L 值以制作调色板。然后使用一对亮度差为 50 或更多的颜色,以确保可获得的对比度。

我们可以在下面的材质颜色系统中看到这种技术是如何使用的:调色板中的色调与 LCH 亮度值相匹配。(他们还修改色度(类似于饱和度)和色调略微跨色调。)我制作了一个小型网络应用程序,显示由材料颜色实用程序生成的调色板,以获得下面的 LCH 值。



在 Material 的 HCT 之前,LyftStripe的设计团队探索了同样的问题,Stripe 也最终使用了 LCH。我已经将他们的两个探索联系起来,这是极好的阅读。


我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

有一些工具可以在 LCH 之间进行转换:



我使用这种技术为Rowy添加主题,允许用户选择自己的强调色,同时保持可访问性并为关键 UI 元素着色。源代码具有我使用的确切 LCH 值。



圆角很和谐

当你想要设计一个带圆角的“卡片套卡片” UI 时,内部的卡片应该具有较小的半径,区别在于间距的大小。如果使两者的角半径相等,则内部卡片看起来不合适。这种技术在数字设计中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甚至是 CSS3 规范的一部分。



这也存在于硬件设计中:屏幕的圆角与iPad Pro和 iPhone X 设计上的设备框架相匹配。在带有圆形屏幕的 iPhone 上,底座与屏幕的曲率相匹配——Apple 甚至在软件中提供了精确的点大小。您还可以在视频播放器中看到与屏幕曲率匹配的其他元素。



奇怪的是,这个原则不适用于使用单个圆角半径的 UI 元素。在 Material Design 2 中,对话框和内部按钮的圆角半径都是 4dp,尽管它们之间有 8dp间隙。macOS 在优胜美地时代的设计中类似,Windows 10 几乎所有 UI 元素都使用方角。

但是,对于 Big Sur 和 Windows 11,通过增加较大 UI 元素的角半径来近似这种效果。在 macOS 中,按钮的圆角半径现在为 5pt,对话框窗口的圆角半径为 10pt,而且它们都使用“平滑角”来匹配 Apple 硬件的角。与此同时,Windows 11 以圆角以前的尖角而闻名,按钮为 4 像素,窗口为 8 像素。



总体而言,用户界面似乎也变得更加圆润:


  • Big Sur 增加了圆角半径,使用了平滑的圆角,看起来更圆润;

  • iOS 15 引入了带有全圆角的按钮样式

  • Windows 11 移除了大多数 UI 元素上的尖角;和

  • 与之前所有版本的 Material Design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Android 12 增加了对话框导航抽屉和完全圆角按钮的半径。


我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


将最小的 UI 元素设置为某个基本圆角半径,然后将较大的包含元素(如对话框)设置为更大的圆角半径。尝试使它们与较小元素之间的距离成比例,或将较小的角半径加倍以进行简化。这是它在我们的应用程序中的外观,角半径加倍:



OpenType可变字体

最初开发字体时,它们是用金属蚀刻的物理设计,具有固定的字体大小。当排版师为不同的尺寸设计相同的字体时,他们通过改变间距和比例等方面来将设计修改为最佳:这被称为光学尺寸。您可以在本文中了解有关光学尺寸的更多信息。

可变字体是一种基于 OpenType 的新字体格式,允许设计人员自定义字体设计的特定“变化轴”(或变量),例如非固定粗细、倾斜和光学尺寸。您可以在这个优秀的可变字体入门 中了解有关可变字体的更多信息,它使用Roboto Flex,这是谷歌 Roboto 字体的可变字体扩展。



2021 年,所有主要操作系统现在都使用这种可变字体技术来实现 UI 排版中的光学大小:


  • Apple 的系统字体 San Francisco于 2015年发布具有两种光学尺寸:“显示”适用于 20 磅及更大的尺寸,“文本”适用于所有更小的尺寸。2020 年,Apple 将这些字体发布为单一可变字体 SF Pro,以光学尺寸作为变化轴。Apple 的系统图标 SF Symbols也使用可变字体技术

  • 对于 Windows 11,微软将其系统字体 Segoe UI 重新设计为Segoe UI Variable,具有自己的光学大小轴。

  • 作为 Material Design 3 的一部分,Google 引入了GS Text 和 GS Variable,这是其企业字体 Google Sans 的演变。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字体都是不同风格的无衬线字体。旧金山是新怪诞的,Segoe是人文主义者,而Google Sans是几何的。

我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

可变字体是一项相对较新的技术,生产它们的成本很高,所以资源没有那么多,尤其是在免费和开源领域。到目前为止,我发现的唯一具有光学尺寸的开源可变字体是Roboto Flex,但它似乎还没有完成。Rasmus Andersson 被广泛使用的 Inter 字体正在进行 OpenType 的 Bata测试。同时,为突出的标题使用更具表现力的字体可以提升您的设计。对于Rowy,我在小文本中使用 Inter 作为字体,在品牌表达的标题中使用 Space Grotesk。



专注于内容

扁平化设计已经存在了十多年,它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剥离 UI 元素的杂乱和装饰来专注于内容。在iOS的15设计指南状态,“明快,漂亮的界面帮助用户了解内容以及互动。”

最新的操作系统版本通过更少的层级来迭代这个概念。导航栏在iOS 15Android 12 中是透明的,并在您滚动之前融入背景。



在桌面上,macOS Big Sur 混合了标题栏和工具栏,直到您滚动或悬停在栏上几秒钟。Windows 11 中的一些应用程序根本不区分标题栏,而是将内容放在一个独特的卡片式层中。




这些元素都实现了相同的目标:减少周围的视觉混乱并提升内容的视觉突出度。


我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


如果您有一个停靠在边缘的导航栏,请在不需要区分时将其混合到背景中,例如当用户尚未滚动时。如果您有主要内容,请将其放置在与背景不同的微妙层中。我们使用了一个 React UI 库 MUI,它使我们可以轻松实现导航栏仅在滚动时区分的效果



插入一切

同样,更多的 UI 元素被插入,不再占据其容器的整个宽度。当 iPhone X 引入屏幕上的主页指示器代替主页按钮时,Apple 更改了他们的指导方针,规定带有圆角的嵌入式按钮,避开iOS 7 中引入的全角按钮许多其他固定到的元素的最佳实践已更改屏幕底部适应新的 iPhone 设计。



在 iOS 15 中,Apple 正在更多应用程序(如“设置”和“邮件”)中插入“表格视图”。这似乎是为了应对 iPhone 屏幕尺寸不断增长的情况,指南指出,“在紧凑的环境中,插入的分组表格可能会导致文本换行,尤其是在内容本地化时。”

在 macOS Big Sur 中,他们将此设计扩展到邮件中的列表,与iPadOS 设计一致。它也出现在整个系统的菜单中,包括菜单栏。请注意,点击目标延伸到菜单的边缘,就像之前的全角设计一样。Windows 11 在其菜单和导航项中共享相同的样式。Android 12 的系统 UI 和应用程序通常也遵循这种风格。

这种风格可以提高可访问性,因为元素和它们的容器之间的分离现在扩展到所有四个方面,但我还没有发现任何支持这一点的研究。当搭配和谐的圆角时,它可以使菜单看起来更现代。



超越颜色的状态变化

设计师们正在添加更多的方式来显示状态,而不依赖于颜色,这对于色盲的人来说是无法实现的。以下是我注意到的一些例子:

  • Spotify 在 shuffle 和 repeat 按钮下方添加了点,而不是在 2017 年仅仅依靠改变它们的颜色。

  • Material Design 3 显示一个药丸状指示器,并在导航栏中为活动页面使用填充图标。

  • Windows 11 向列表和导航窗格中的选定项目添加了一致、独特的行。



这决定了重新设计Rowy 的切换按钮:



以及标准的开关设计


在 Android 12 中,开关现在在主要操作系统中具有相同的基本设计。这使用户可以更轻松地在这些平台之间切换并减少认知负担。

UI设计走向何方?

我在所有这些设计决策中注意到的首要主题是设计师将用户界面设计置于透视之中。他们敏锐地意识到数字界面在哪些方面适合人类体验并与物理世界互动。


  • 轮廓图标模仿文本的融合认识到图标在通信中的重要性。

  • 越来越个性化的界面元素——尤其是你所采用的材料方向——承认人们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制作东西,包括他们每天使用的技术。

  • 和谐的圆角和插入元素的灵感来自实物和工业设计,因此我们的软件与硬件更紧密地匹配。

  • 使用具有光学尺寸的可变字体可以追溯到排版的起源,并且与颜色以外的差异化元素一起,它们提高了所有人的可用性,尤其是残障人士。

  • 更小的事情也有帮助:减少视觉混乱以提升内容使用户能够专注于他们想做的事情。并且使用标准的开关设计消除了确定 UI 元素功能所需的任何认知负担。


这种思维背后的UI设计使我们很好地起来为下一代对AR / VR计算为中心的虚拟实境,在虚拟实境一经验将不得不回答他们是如何改善人类的经验和交互与物理世界。设计人员已经在研究如何使设计系统适应这种变化。看看上面的决定,应用色彩科学(Material 的 HCT 考虑到观看条件)和提升内容的插入元素有助于这些 UI 元素从 2D 世界过渡到 3D 元世界。

文章来源:优设 作者:Bearv5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iOS 15 发布后,看看这3个值得关注的设计细节!

资深UI设计者

相比于去年 iOS 14 带来的小组件和 APP 资源库的功能,今年 iOS 15 的升级幅度似乎确实没有那么大。

接下来就从设计师的角度来看看 iOS 15 带来的视觉和体验的变化。

iOS 15 发布后,看看这3个值得关注的设计细节!

通知中心的重新设计

iOS 15 对通知中心进行了视觉排版上的优化,放大了 APP 图标并置于卡片的左侧,让用户可以通过图标更轻松的区分和查看消息。

消息小卡片的圆角也更加圆滑,圆角接近于与控制中心按钮的大小,这种圆角更大的设计也更容易将用户的视线过渡到内容中心,同时也使得 iOS 系统设计风格能够更加一致。

在通讯类 APP 的推送中,采用了联系人照片 + APP 小图标的组合形态,增加信息来源的辨识度,以这种形式更清晰地告知用户,所收到的信息的来源和属性。(目前国内的 APP 例如微信、飞书的消息通知等都还没有完全适配)

iOS 15 发布后,看看这3个值得关注的设计细节!

值得注意的是,iOS 15 还可以根据用户设置的时间来定时推送,这些定时推送会构成一个较大的通知摘要卡片,而摘要的内容会进行智能排序,这种机制将会对设计和运营有较大的影响(所以 APP 通知推送会因为这种机制形成新一轮的内卷么?)

随着营销推送的内容越来越密集,用户承受的信息压力也越来越大,苹果也在尝试构建更多细分场景下的推送管理,在 iOS 15 中用户可以选择让 APP「静音一小时」或者「今天不再推送」来避免干扰。

iOS 15 发布后,看看这3个值得关注的设计细节!

更好用的 Safari 浏览器

新版 Safari 有较大的改进,iOS 15 将顶部的地址栏和底部的工具融合到了屏幕底部,成为了一个悬浮的交互控件,并在视觉上进行了简化,右滑动地址栏可以在不同的页面中快速切换,向上轻扫地址栏,则可查看所有打开的标签页,这种在底部操作的交互方式也更符合大屏化的趋势。

这种左右滑动和向上轻滑也明显能感觉到是从 iOS 整个系统的手势操作中迁移而来,而这种手势可以极大的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

iOS 15 发布后,看看这3个值得关注的设计细节!

在页面向下滚动时,悬浮的地址栏和工具栏会自动隐藏到底部,界面看起来沉浸感也更强。

iOS 15 发布后,看看这3个值得关注的设计细节!

这种交互方式的变化逻辑也符合交互设计中的费茨定律

费茨定律

任意一点移动到目标中心位置所需要的时间,与目标距离正相关,与目标大小负相关

iOS 15 发布后,看看这3个值得关注的设计细节!

这里举个例子来简单理解一下,手指当前的位置与按钮的距离 D 越长,所需时间越长;按钮的宽度 W 越大,所需时间越短。应用到产品设计中就是将按钮放置在离手指较近的地方,比如屏幕底部易操作区域,完成任务的时间也就会越短。

iOS 15 发布后,看看这3个值得关注的设计细节!

夸克浏览器同样是将输入框以及一些常用操作置于底部,这是因为我们正常握持手机时,大拇指离底部更近,所以需要进行点击操作的时底部的输入框操作起来更方便,也更快。

iOS 15 发布后,看看这3个值得关注的设计细节!

Safari 的这种交互方式在移动操作系统已经有了一些案例,三星的 one UI 以及安卓阵营中的众多产品也都逐渐往这种大屏化的交互逻辑发展。

iOS 15 发布后,看看这3个值得关注的设计细节!

此外,Safari 采用了新的标签栏设计,同时可以对繁杂的标签页进行整理和保存,标签组支持多设备间的无缝同步,在任一设备上的改动,都能及时同步到所有设备上。

iOS 15 发布后,看看这3个值得关注的设计细节!

卡片化的设计

在使用 iOS 15 的过程中能清晰的感知到,iOS 整很多界面卡片设计更加和谐了,我们最常用的设置页就整体卡片设计上做了区块化和圆角化的处理。要比之前系统直线分割的界面柔和许多。

这种通过使用大留白、两侧缩进的卡片设计使得界面所呈现的功能更加清晰,也更能够突显内容,同时和苹果自家产品 App Store、Apple Music 等产品的设计风格更加靠近。

iOS 15 发布后,看看这3个值得关注的设计细节!

同样天气 APP 主界面也做了布局的改动,增加了卡片化的设计,信息组织也更加直观清晰。天气 APP 头部的天气背景也进行了重新设计,动画背景更加真实,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太阳的位置和降雨情况,相比之前会美观很多。天气 APP 也增加空气质量、温度、降水强度,空气质量地图等诸多功能。

iOS 15 发布后,看看这3个值得关注的设计细节!

更多新功能

除了通知、Safari 浏览器、天气、钱包、地图等常用功能的更新外,iOS 15 新版本在其他方面也做了更多功能性的升级,这里就来简单看下有哪些重要的更新。

1. Live Text

首先就是 iOS 15 中为照片带来了「实况文本」功能,在这个功能的帮助下,在相册里长按图片,就会弹出复制、查询、翻译和学习等选项,这个新功能估计也是 iOS 15 更新最实用的功能之一了~(这个功能在锤子手机的“大爆炸”中也有)

Live Text 还可以识别照片的各种元素,比如地标、动植物和花卉种类等等。配合 iPhone 自带的系统搜索——聚焦搜索(Spotlight),根据文字元素来搜索图片。

iOS 15 发布后,看看这3个值得关注的设计细节!

2. 专注模式

iOS 15 加入了「专注模式」,能助你更好地专注重要信息,由之前的「勿扰模式」升级而来,包括勿扰模式、工作模式、个人模式以及睡眠模式。每个状态可以设置不同的显示通知,并可与其他设备同步。

iOS 15 发布后,看看这3个值得关注的设计细节!

3. 大闹钟回来了

在此前的 iOS 14 中,设定闹钟的控件改为了数字输入,在随后的迭代中又改为了很小的滚轮输入,这种过小的交互空间受到了很多用户的吐槽。

iOS 15 中苹果又将闹钟设置改为 iOS 13 的大滚轮,随手上下拖动拨盘就轻松的设定好闹钟了。

iOS 15 发布后,看看这3个值得关注的设计细节!

4. 桌面小组件

不知道小伙伴有没有发现,在 iOS 14 中桌面重叠的小组件没法拖动出来,只能手动删除再重新添加。在 iOS 15 苹果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小组件现在可以从堆叠状态移出,同时可以选择智能轮换和小组件建议是否打开。

桌面还有一项大的变化就是可以整页移动了,相比 iOS 14 只能一个一个拖动 APP,整页的切换和隐藏大幅缩短了 APP 布局困难者的“编辑”时间。

iOS 15 发布后,看看这3个值得关注的设计细节!

此外,iOS 15 相机和天气的图标也进行了一些细微调整。“健康” APP 中新加入了健康趋势,其中包括静息心率、睡眠和有氧适能,持续观测健康状况的变化。FaceTime 中也增加了空间音频、人像模式、语音隔离、同播共享等功能。相册增加了 EXIF 参数显示等。

除了系统及界面以外,iOS 在 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界面设计指南)的内容上也有了一些更新,比如新增了包容性的设计原则,SF Symbols 3.0 图标的新增,以及新的空间交互的设计。更多关于 iOS 人机界面设计指南可参考 :https://developer.apple.com/design/human-interface-guidelines/ios/overview/themes/

iOS 15 发布后,看看这3个值得关注的设计细节!

总的来说,虽然修修补补又一年,但 iOS15 系统在细节设计以及新功能上确实提升了用户体验。

文章来源:优设 作者:姜佳欣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Web表单设计——你不知道的冷知识

ui设计分享达人

当我们设计Web表单时,往往用最直觉的设计经验本能驱动我们去解决一些看似在界面设计中最简单的问题,但每每到细微之处,又会有无数疑问从细节中冒出来给我们的设计造成困扰。

例如:在表单界面Label(标签) 和 Input(输入框) 上下还是左右排列合理、Label要不要加冒号、输入框到底多宽合适等等......

以上这类问题看起来并不影响用户完成任务,很久以来也少有人关心这些细微之处会不会对用户有什么影响。

以至于,我表达想写一篇探究这些细节的文章时,同事会偷笑说:你都开始研究标签末尾要不要加冒号了吗......,太冷了——真是个冷知识!

确实如此,这些偏门、细碎的内容,鲜少有人会去留意和思考。因此我在写下这些分享内容时期望可以达到目标是:“冷知识虽然冷,但有用”。用我了解的这些表单设计冷知识:启发你的冷思维、引出你的热思考。


话不闲聊,我们开始讨论第一个问题:

 

///


01.标签末尾要加冒号吗


有个表单细节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标签末尾是否要加冒号?

这个问题在我前团队发生过激烈争论,有同事说:“不要加,占用间距,而且没人会留意它......”,也有人说:“要加,从含义上讲,冒号的作用就是提示上下文或总结上下文的停顿。加上之后能更好表示标签与输入域的关联......."。

听起来好像都有些道理,那到底谁更对呢!

首先,我们追溯一下 Web 发展史,早期可访问性核对清单中通常坚持要标签带冒号,因为屏幕阅读器一度必须依赖各种技巧才能理解标记不明的表单


而随着技术发展,Web表单使用“label”标签(tag)可以做正确的标记,那么屏幕阅读器就能通过标记(markup)把标签(label)和相应的字段对应起来则无需再借助冒号。

不过在客户端又有些意外!曾经 Windows Vista 指南中明确要求使用冒号, Mac Aqua 也有此要求但规则会稍灵活一些。这种情况是因为某些情况下屏幕阅读器在桌面环境与可阅读源代码的网页标记相比会遇到一些困难,桌面环境不会直接显示代码。也是这个历史原因,造成 Vista 和 Aqua 各自都有大量其标签包含冒号的历史表单。因为实在没有必要把它们全部改掉,直到今天客户端的表单依旧延续这一规则。

通过Web发展史我们明白表单标签带冒号的产生是为了解决早期屏幕阅读器的识别,如今的屏幕阅读器技术已转变为识别标签的底层代码,无需借助这种形式了。所以从这点来看要求标签带冒号已经站不住脚了

 

那从情感角度分析标签带冒号的是否对用户体验有影响呢?

回到最开始,我和同事们的争论……

 

先简单说下答案,无任何影响!

在《Web表单设计·创建高可用性的网页表单》中,作者(卡罗琳·贾雷特)曾经做过大量的表单测试,最终证明从未有一名用户谈论冒号是否出现,即使是有些在其他环境中很介意标点符号的人似乎在线上表单中也未曾注意到。

 

从以上两个角度不难发现,无论是从技术发展还是情感体验,都证明可不必要求表单带冒号;因为可用性访问清单不再有这样的要求,用户研究也证明几乎没有人会留意表单冒号是否出现。

这样的结论,看似表单带冒号是失败了……,但这并不妨碍它作为一种习惯或传统延续至今,无论在客户端还是Web设计系统中仍然常见。例如:苹果电脑的Mac系统,国内阿里的Ant Design Web设计系统。

 

因此,得到以下几点建议: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网页表单与流行的桌面环境保持一致,请使用冒号。

如果你已有大量使用冒号的表单,请保持继续使用下去。

如果你在建立一个新的系统,你也可以索性抛硬币决定,不过要严格遵循一种方法。


///


02.哪种标签对齐方式更好


在表单中标签与表单域的对齐方式,如果你的团队已有明确的规范和使用场景,你只要拿来主义即可。可如果某天由你主导定义一个新的表单规范时,不知道你会不会重新考虑哪种标签对齐方式更好,怎样区分使用场景!

通过科学实验发现,无论是在眼动仪的热图,还是在许多可用性测试的观察结果中,用户在填写网页表单时视线主要集中在输入框的左侧。他们的视线几乎不会落到输入框的右侧,甚至都不会瞟上一眼。

以此为基础,我们在网页表单设计中有3种最常见的标签对齐方式:顶对齐标签、右对齐标签和左对齐标签。你可能会说还有混合对齐标签、内联标签、图标标签等,这些确实存在但并不是最核心的几种对齐方式,它们基本是在这3种形式上变化,不脱离本质。

 

下面我们逐个分析一下:

 

1.顶对齐标签:

马泰奥·彭佐从2006年7月进行眼动研究发现,从标签移动到输入框只需50毫秒。比左对齐标签快了10倍,后者需要500毫秒;比右对齐标签方式快2倍,后者高达240秒。能迅速填完顶对齐标签表单的原因之一,是因为眼球只需要在标签和输入框之间进行上下单向运动。

优势:

最利于减少表单填写时间(标签和输入框位置最为靠近);用户视线固定,动线一直向下(清晰的完成路径);节省大量横向空间(可用于以多种方式组合的相关输入框)。

劣势:

占用额外的垂直空间(如果可提供使用的垂直屏幕空间较小,应当谨慎使用顶对齐标签);建议使用输入框50%至75%的高度作为相邻输入框间距。

适用场景:

希望用户快速填写表单,完成任务;同时,当输入项存在主次之分时,对标签扩展性要求高。

2.右对齐标签:

如果要尽量减少表单占用垂直屏幕空间,右对齐能提供快速完成时间。马泰奥·彭佐的眼动研究发现,专家用户和新手用户扫视(眼睛运动)右对齐标签表单的标签和输入框的平均时间分别在170毫秒和240毫秒,而填写完成时间比左对齐快2倍。

优势:

标签与输入框相邻(方便快速填写)。

劣势:

右对齐布局造成左侧不齐,影响了快速游览表单的效率问题;若标签文字宽度变宽,右对齐还存在灵活度问题。

适用场景:

既要减少垂直空间,又要加快填写速度的场景。

3.左对齐标签:

在顶、右、左三种方案中,左对齐表单填写速度最慢。因为左对齐表单解析问题时眼球定位次数最多,用户一般情况下都能将左对齐布局中的标签和输入框联系起来,只是花费时间较长。根据马泰奥·彭佐的研究,典型扫视时间为500毫秒,很长说明用户经历了沉重的认知压力。

优势:

容易游览标签;占用垂直空间较少。

劣势:

标签和输入框的相邻间距增大;适合于用户不熟悉表单要收集的数据或问题无法分成易处理的内容组,左对齐标签游览表单问题会更容易。用户只要上上下下阅读标签左栏,不会被输入框打断。

适用场景:

表单中存在较多的复杂或敏感信息,希望用户放慢速度、仔细思考(在一些注册类表单中较多使用)。

单从效率角度看,顶对齐标签>右对齐>左对齐,但是根据应用场景,效率快并不是我们选择标签对齐方式的唯一的指标。

因此,得到以下几点建议:

如果你希望用户放慢速度,仔细思考表单中每个表单项,左对齐标签是个好选择,特别是含有大量可选输入框或高级设置的陌生数据时;

而顶对齐标签在一些国际化产品的表单设计时,会有更好的延展性;

至于,右对齐标签虽然与表单域联系紧密,便于用户填写,但是要考虑好标签的长短不齐如何解决。能否精简标签内容,以及确定好表单与界面的边距。


///


03.标记必填与可选字段的困惑


许多表单设计中,有个常见问题:是否应该标记必填字段?如果表单中的大多数字段或全部都是必填的,我们是否仍然应该标记它们?

先简单回答:是肯定的,用户有时需要通过必填标记来评估工作量,了解输入信息量的最低限度。我会在下面具体解释原因。

 

了解不标记必填字段的诱惑

通常,设计师会觉得每个必填字段都有一个标记是重复的、丑陋的、占空间,而且干扰界面,甚至可能看起来很扰乱(有认知负担!)。因此通常采取以下一种或两种策略:

1.在表单顶部显示说明,说明中除非另有解释,否则所有字段都是必填;

2.只标记可选字段,因为它们通常较少;

3.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什么都不做:相信用户会神奇地知道需要填写什么字段;如果不知道,那么只需要点击提交报错即可。

这些方法有什么问题?如果你这样想,我来告诉你

1.用户一般不喜欢阅读表单顶部说明。不难想象,用户不太可能阅读表单顶部的说明。表单字段需要自给自足,毕竟,每个字段都有特定指令——它的标签,为什么用户需要阅读其他任何东西来填写它呢?

2.即使用户阅读了说明,也可能忘记。你可能会说:用户阅读了顶部的说明,怎么就会忘记——这么简单的事情?

的确容易忘记,特别是当表单很长或填写表单被打断时(这种情况在移动端很常见)。即使用户记得,但这占用了工作记忆,增加了认知负荷。换句话说,你让用户完成任务更难了。填写表单本身对用户来说就相当有挑战性——为什么要让它更具有挑战性?

3.用户必须扫描表单以确定是否为必填字段。不难发现,无论是否在表单顶部包含说明,结果都可能相同,用户会忽略或忘记。他们会扫视表单,找到一个标记为必填或可选的标识。

而且有些用户甚至不会费心去环顾四周,他们只会做出假设。他们会想——“嗯,邮箱——不需要我的邮箱吧?先空着呢”。即使用户没有留空,也不得不暂停来思考一个字段是否需要填写,减慢交互速度并使过程看起来更长、更乏味。

想要解决以上问题很简单:标记所有必填字段。尽量明确和清晰展示每个必填字段,并标记它。当然,就像有些设计师所说:界面出现大量必填标识(红色星号*)确实会增加视觉噪声。甚至重复的星号 * 会带来一些认知恐慌。但相比之下,两害取其轻,这些负面因素是轻微的。


如何标记必填字段?

这里包含至少有两种方式:星号*(红色)和“必填”提示。星号*在网页上已经很常见,用户熟悉其含义。优点是它不占用太多空间,也看起来与标签文字足够不同,所以使用它。

可以使用其他标记形式吗?当然可以,但是最好遵循市面上常见的形式(雅各布定律),这样更符合用户认知。

星号应该在字段标签之前还是在字段标签之后?

这不一定有实际影响,但将其放在标签之前的一个原因是,只需扫视标签的最左边字符,就能轻松定位必填哪些字段。

星号*是一种视觉标记,应当仔细考虑表单中的标识位置。标识在标签左边能指引用户迅速浏览界面,并判断出必填项。如果在右侧由于输入框形式、长度各不相同,标识和输入框对齐会导致难以浏览和判断。


是否也应该标记可选字段?

虽然这不是强制性的,但标记可选字段确实减轻了用户思考:如果没有这个标识,用户要环顾四周,并根据其他标记字段推断该字段是可选的。如果“非必填”在字段标签旁边,那该任务会变得更容易。不描述可选字段,这没问题,但这样做会是一个很好的额外帮助。

为什么登录表单没有标记必填?

登录表单很短,一般由两个字段组成:用户名和密码,这两个字段总是必填的。如果使用星号*,标记这些字段的成本很低,并不会出错。但是,绝大多数用户都使用过很多登录表单,他们是知道要登录需要输入邮箱/用户名和密码的。所以,在登录表单中,可以省略这种形式。

而在注册表中不标记必填字段是危险的。注册表单因产品而异——不同公司在创建帐户时需要不同类型的信息。它不仅仅包含用户名和密码,所以请标记所有必填字段(包括用户名和密码)。

 

因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基础前提,尽量去除任何不需要回答的问题,特别是涉及到用户隐私的内容。可以更容易让用户填完表单。

为了增加表单填写的机会,请尽量减少用户需要付出的努力和他们需要记住的信息。有很多方面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但标记必填字段(以及可选字段)是最容易的方法之一。


///


04.表单域提供一些默认值有必要吗


先给出答案:这是肯定的!

在《选择的悖论》一书中,作者巴里·施瓦茨讨论了生活中选择过多的影响。并提出策略应付无处不在的过多选择。他特别叙述了智能默认的能量——即在满足多数人需要的地方放置选择——来帮助人们做出明智的选择。

而在Web表单中也有很多地方能利用智能默认减少不必要的选择次数或输入,加速表单完成过程。所以,只要合适就在表单域中预先为用户填写你认为他们想要的输入值。

通过提供合理的默认,能有效节省用户时间,就是这么简单。应用分担了用户思考或输入答案的工作。填写表单永远不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如果这个模式能把表单填写的时间减少一半,用户会非常感激。

你可能会问:默认值不是用户想要的,误导用户怎么办?

在设计有默认值的表单域时,你要思考默认值是否是大多数用户可以接受的答案,如果不确信可以先去做一下用户调研,了解用户的心声。

就算默认值真的不是用户想要的,至少你也为他提供了一个示例来告诉用户答案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这一点也可以节省用户几秒的思考时间——或避免一条错误信息。

但并不代表所有的表单域都要给出默认值,我们只是尽可能的让用户节省时间。

 

如何使用:

在第一次向用户显示表单时,用一个合理的默认值预先填写文本框、组合框或者其他控件。也可以使用用户之前提供给应用的信息来动态地给出默认值(例:通过身份证自动识别出生日期;利用邮编,推导出对应省/市)。

如果只是因为你觉得不应该留下空白的输入域,那么不要使用默认模式。只有当你有理由确信绝大部分用户,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会修改这个取值时才提供默认值——否则,这将会给用户带来额外的工作!


///


05.输入框的宽度如何设定


有一个容易被忽视但实则举重若轻的问题,表单中输入框宽度如何设定?

在表单设计中,对于 Checkbox、Radio 等控件,很明确必须跟随内容自适应处理。但对于Input、Select等你会不会产生困惑,是定宽处理还是跟随内容更好。

不知道你是否试图这么理解过?输入框作为用户填写信息的主要方式,其表现形式是否可以提供给用户填写表单的有用线索。

唐纳德·诺曼的著作《设计心理学》中详细讲解过心理暗示方面的内容。而宽度的变化就是一种有效暗示。

在真实场景中,大部分输入框是存在理想长度的,那么就应该向用户暗示所需输入内容的长度来减轻判断负担。

下图就是典型案例,一个实际不需要花多少钱的金额输入框在左图中进行等宽处理,反而容易误导用户对输入金额的判断,造成一种不安全感。

表现形式要为用户填写提供有用线索,采用不同长度的文本框提供了暗示;这种暗示是一种有用线索,当输入框长度长短不定时,用户会很自然地思考为什么这样;填写输入框时会自然考虑这些线索。

请注意!保证暗示效果的同时,不要设定太多的宽度,反而会让表单显得凌乱;太少又会让表单看起来都像四四方方的盒子。最佳方法是找到适合产品的最佳模度值和数量。


什么是模度值和数量呢!

落在具体设计上要先梳理产品中常见的表单类型,然后设置一个默认宽度。以此为基础来有规律的增加长度,并考虑清楚它们的适用场景;从而定义出不同的模度,最终制定出整洁有序的模度规范。这样就可以让一线的设计师们跳过部分繁琐磨人的细节思考,快速搭建出合适的表单宽度并合理有效。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ben_lanlan,报下信息,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百度MEUX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B 端设计总结·前言:设计体系

ui设计分享达人

众所周知,黑帕云这样的产品几乎使用了所有类型 B 端的组件。

由于我司设计资源有限,所以在拥有了组件库、设计师定好了设计规范之后,作为产品经理就直接可以手撸设计稿了。

这是是前面一文《 B 端产品中,一个 Epic 基本功能设计的过程》 提到,作为一个长大了的产品经理,有时候没有资源给你做交互没有资源给你画 UI 的,你要自己学会自给自足。


这个系列就是作为产品经理的我,在这两年中“自给自足”做设计的的一些总结与发现。

自给自足的前提是,前面说的组件库和设计规范,即拥有一个设计体系(Design System)。


01.什么是设计体系?

关于设计体系的定义和内容各家都不同,我找出来了以下案例供参考。


《设计体系:数字产品设计的系统化方法》

Tilio(一个写作和笔记应用)联合创始人,有十年 UX 设计经验的阿拉·霍尔马托娃在《设计体系:数字产品设计的系统化方法》一书中这么定义:

设计体系是为了实现数字产品的目的而组织起来的一套相互关联的模式和共享实践。
模式指的是界面中那些重复的要素:用户流程、交互方式、按钮、文本框、图标、配色、排版、文案,等等。
实践则是我们如何创建、捕获、共享和使用这些模式,尤其是在团队协作时做这些事情的方法。


书中将设计体系分成以下几个部分:

设计目的、设计原则、组件库、样式指南,以及用于提高设计师和开发人员沟通效率的工作流程和实用工具。


整理之后,可以参考下图:




Salesforce:Lightning Design System


Material Design


可以发现,以上设计体系无论如何定义概念,都是由设计原则+设计指南+一些基础的元素(比如 Design Token、Material Foundation、Icons)+组件库+其他资源工具构成。


形成这些内容的目的都是为了给自己产品建立一套保证设计质量、提升设计决策、提升沟通效率的“工具包”,从而让产品形成自己的符合设计原则的风格。


所以设计体系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在遵循设计原则下,能够高效做出高质量的设计。



02.设计原则(Design Principes)

一个开源设计原则和方法的网站 Design Principle 这样定义设计原则:

Design Principles are a set of considerations that form the basis of any good product.

译为“设计原则是构成任何好产品的一套基础考虑因素。”


比如 Salesforce 的设计原则是:清晰、高效、一致、美观。并且优先级由前到后。


可以理解为 Salesforce 会追求清晰大于高效、一致、美观,比如在产品设计中,让用户清楚的看到、理解、自信地去操作要比任何事情都要重要。

这个准则很容易理解,可以推论出 Salesforce 在度量体验时,将“易用性”放在了第一位,即作为一个 SaaS 产品,不能有任何让用户产生疑惑的地方。如果在设计上的美观而要牺牲清晰,这就是不可取的。



03.组件库

有了设计原则之后,下一步是需要一个组件库。这里说的组件库囊括了无论是原子化的颜色、字体、阴影、Icon 这些基本的元素,还包括了已经封装好的组件,如 Button、Alert、Toast、Text Input。


关于为什么要组件化,也不多说了,之前看过一篇阅文体验设计 YUX 的《组件化思维—— 适应并推动业务及产品变革的设计案例》写的非常清楚。

接下来我通过 Minecraft 这个游戏来总结了组件库。

玩过生存模拟类游戏大家都知道,在游戏中会有一些可以靠双手劳动得来的基础材料,比如砍树砍来的木头、地上捡的石头、挖矿挖的燧石。这些基础材料可以合成一些简单处理过的材料,比如把木头合成为木板。然后可以再把半成品进一步加工,比如木棍。


在 Minecraft 这个游戏中,如果玩家要制造一个弓箭,需要一个弓和一个箭。弓和箭的合成又需要一些半成品和成品或者原材料来加工制作,如下图:


对应在设计组件库中可以对照查看,一个完整的页面是可以通过一些元素、控件、组件、大组件组成:


04.适用人群

在系列开始之前,先声明一下文章的范围和适用人群。

关于 「B 端设计总结」这一系列,主要是我个人在已有了我们的设计规范和组件库后,“自给自足”的情况下探索出来的一些组件使用规则,更偏向产品经理或者交互设计师来参考。

所以系列中不会写设计规范,比如说字号、颜色、间距等等这些属于设计规范中内容。而是基于已有的规范,总结之前我们功能中涉及到的该使用哪些组件,也可以称之为狭义上的设计指南(Design Guidelines)或者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s)。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ben_lanlan,报下信息,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高拉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设计思维101

ui设计分享达人

设计思维史

很多人认为设计思维是全新的概念,这其实是一种常见的误解。设计已经实践了很长时间:纪念碑、桥梁、汽车、地铁系统都是设计过程的最终产品。纵观历史,优秀的设计师都应用以人为本的创意过程来构建有意义且有效的解决方案。

在 1900 年代初期,夫妻设计师 Charles 和 Ray Eames 实践了“边做边学”,在设计他们的 Eames 椅子之前探索了一系列需求和限制内容,即使在 70 年后的今天仍在生产中。1960 年代的裁缝师让·缪尔 (Jean Muir) 以她对服装设计的“穿着设计”方法而闻名,她非常重视自己的衣服在他人看来的穿着感受。这些设计师都是他们那个时代的创新者。他们的方法可以被视为设计思维的早期例子——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深入了解了用户的生活和用户未满足的需求。著名的 I ♥ NY 标志背后的设计师 Milton Glaser 很好地描述了这个概念:“我们一直在寻找,但我们从未真正意识到......正是对人的注意让你真正掌握那些东西。”

尽管有这些以人为本产品的早期例子,但设计在历史上一直是商业世界的事后想法,是仅用于修饰产品的美学。这种主题设计应用程序导致公司创建的解决方案无法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因此,其中一些公司将他们的设计师从产品开发过程的下游(他们的贡献有限)转移到了起点。他们以人为本的设计方法被证明是导致公司差异化的一个因素:那些使用它的公司已经从创造符合人们需求的产品中获得了经济利益。

为了在大型项目中能够采用这种方法,需要对其进行标准化:一种将创意设计过程应用于传统业务问题的正式框架。

1990 年代,IDEO 的 David Kelley 和 Tim Brown 与 Roger Martin 共同创造了特定术语“设计思维”,并将多年来酝酿的方法和想法封装成一个统一的概念。


What——设计思维的定义

设计思维是一种伴随着过程而生的意识形态。

定义:设计思维是一种思想主张,一种注重实际操作,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思路。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想法有可能会带来创新,而创新可以带来产品差异化和竞争优势。设计思维包括 6 个不同的阶段,如下所示:


How - 过程

设计思维框架遵循 1) 理解、2) 探索和 3) 实现的总体流程。在这些更大的范围内分为 6 个阶段:同理心、定义、构思、原型、测试和实施。


同理心:进行研究以了解用户所做的、所说的、所想的和所感受的。

  • 想象一下,你的目标是改善新用户的入职体验。在此阶段,你将与一系列真实的用户交谈。直接观察他们的所作所为、他们的想法以及他们需要什么,问自己诸如“什么激励或阻碍了用户?”之类的问题。或者“用户在哪里经历了挫折?” 目标是收集足够的观察结果,以便可以真正理解你的用户及他们的观点。


定义:结合所有研究并观察用户存在的问题。在确定用户需求时,开始寻找创新机会。

  • 在定义阶段,使用在“同理心”阶段收集的数据来定义需求。整理所有观察结果,并在用户当前的体验中进行比较分析。不同的用户是否有一个共同的痛点?识别那些未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想法:集思广益,提出一系列疯狂的创意想法,以解决在“定义”阶段确定下来的未能满足的用户需求。给你自己和你的团队完全的言论/想法自由;在此阶段没有任何想法是不合适的,收集大家的各种想法,此阶段想法的数量超过质量。

  • 在这个阶段,把你的团队成员聚集在一起,勾勒出许多不同的想法。然后,让他们彼此分享想法,混合再混合,在彼此的想法上再产生新的想法。


原型:为想法子集构建真实的视觉展示。此阶段的目标是了解以上几个阶段形成的想法中,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在这个阶段,通过输出原型的过程,来权衡想法的影响与可行性。

  • 让你的想法可操作。比如,做一个新的登录页面,画一个线框图,并在内部寻求大家对此的反馈。根据反馈对其进行更改,然后用快速而简单的方式继续进行原型设计。然后,与另一组人分享。


测试:把原型给到你的用户来获取用户的真实反馈。问问自己“这个解决方案是否满足用户的需求?” “它是否改善了他们的感受、想法或完成任务的方式?”

  • 将你的原型展示给真正的客户,并验证它是否实现了你的目标。用户的观点是否有所改善?新的登录页是否会增加用户在网站上花费的时间?在用户操作原型时,持续测试和观察用户。


实施:将设计付诸实施。确保你的解决方案得以实现并触及到最终用户的生活。

  • 这是设计思维中最重要的部分,但也是最常被遗忘的部分。正如唐诺曼所宣扬的那样,“我们需要做更多的设计工作。” 设计思维不是魔法,并不能让你从实际的设计中解脱出来。Milton Glaser 的话引起了共鸣:“没有“创造性”这样的东西。仿佛创造力是一个动词,一个非常耗时的动词。这是在你的脑海中思考一个想法,并将这个想法转化为现实的东西。这将永远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如果你做对了,那感觉就像是在创作。” 尽管设计思维对产品的影响很大,但只有执行设计想法才能带来真正的创新。设计思维的成功在于它能够改变最终用户生活的某个方面。第六步:实施——至关重要。


Why - 优势

为什么我们要引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采用设计思维的原因有很多,足以值得单独写一篇文章,但总而言之,设计思维实现了这些优势:

  • 这是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思考过程,从用户数据开始,创建满足真实的而不是想象的用户需求的产品,然后用真实用户测试这些产品。

  • 它利用集体的专业知识并在团队成员中建立了一种大家都认同的想法,并得到广泛支持。

  • 它通过为同一问题探索多种解决途径的过程而来带来创新。

Jakob Nielsen 说:“一个解决错误问题的漂亮界面将会失败。”设计思维解放了创造力,并将它们集中在正确的问题上。 


灵活性 — 适应您的需求

上面的过程一开始会觉得很深奥,千万不要认为这就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相反,应该把它当作梯子,在需要的时间和地点为产品提供支持。

每个阶段都意味着迭代和循环,而不是严格的线性过程,如下所示。在构建和测试初始原型后,通常会返回到理解和定义两个理解阶段。这是因为直到线框原型化并且想法把变为现实,才能真正体现您的设计。很难一次性就准确评估您的解决方案是否真的有效,在这一点上,循环进行用户研究是非常有帮助的。为了做出正确的决策或确定开发顺序的优先级,还需要了解用户的哪些信息?之前没有研究过的原型产生了哪些新用例?

也可以重复阶段,通常需要在一个阶段内多次进行练习,以达到进入下一阶段所需的结果。例如,在定义阶段,不同的团队成员具有不同的背景和专业知识,因此看待问题的方法也不同。在定义阶段花费大量时间来使团队成员对问题的认知达成一致是很有必要的。


可扩展性——应用广泛

设计思维具有可扩展性。对以前那些无法改变思维方式的公司,现在有了一个大家都可以理解的指南,并增加了产品成功的可能性。这不仅适用于产品设计等传统的“设计”主题,还适用于各种社会、环境和经济问题。设计思维很简单,可以在各种范围内实践;即使是棘手的、未定义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可以应用于改进搜索等小功能,也可以应用于设计颠覆性和变革性的解决方案,例如:重组教师的职业阶梯,以留住更多人才。 

结论

我们生活在一个体验的时代,无论是服务还是产品,我们都对这些体验抱有很高的期望。随着信息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它们在本质上变得越来越复杂。每一次迭代都会带来一系列新的未满足的需求。虽然设计思维只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但它增加了成功和突破性创新的可能性。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ben_lanlan,报下信息,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ZZiUP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日历

链接

个人资料

蓝蓝设计的小编 http://www.lanlanwork.com

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