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腾讯内部分享!一个工作坊的完整设计流程剧透

资深UI设计者

我上周参加了一个工作坊,也算是ThoughtWorks与我所在团队的交流活动。如果你有了解过IXDC,你能够在15年的活动中找到四个由他们团队组织的工作坊,其在一个就与我上周参加的那个相同——《从1到100》。如果我今天把这篇文章发出去,就算是这个工作坊的剧透了吧(也是经过他们允许了的)。

这个工作坊讲的是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法,即拿到一个项目需求,如何从设计思考(DesignThinking)开始,确定用户画像,构建场景地图,头脑风暴,绘制故事版,设计产品,直至用户测试。他们把整个流程分为四个阶段:

  • 探索:用户、需求
  • 定义:目标、资源
  • 设计:产品形态
  • 验证:测试反馈

为了用户!让你的UI更加安全稳妥的5种设计策略

资深UI设计者

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一直都很严峻。无论是更改社交媒体帐号,注册新论坛,还是下载新的APP,我们都的数字身份一直都存在各种各样的潜在安全风险。开发团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开发和设计当中,改进流程,优化加密方案,来规避这些问题。

黑客攻击有网络安全专家和开发者来应对,而用户所面对的多数问题,则更多的需要设计师来动脑筋解决。通过流程和UI优化,设计师能够让用户尽可能地规避一些潜在的安全问题,即使这个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体验上的障碍和不适。

1、不同内容的交互界面应该看起来不同

每当用户要执行关键性的任务或者操作的时候,比如更改账户设置与密码,这个时候用户应该保持紧张和专注,那么设计上就应该帮助他们进入这样的状态。因此,UI 应该让用户清楚他们应该做什么。

都是好图片,为什么你拿来用就怪怪的?

资深UI设计者

一张图片的好坏往往能直接影响到设计作品的优劣。本文以图片中的视觉为出发点,为大家讲解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设计所需的图片。如果你能够洞察不同视角图片中的情感属性和气质,那么你的设计工作一定会事半功倍。

UCAN发布重磅黑科技,阿里人工智能设计计划浮出水面

资深UI设计者

4月27日,UCAN2017用户体验设计论坛在杭州阿里巴巴西溪园区举行。大会开场,阿里巴巴集团UED委员会委员长杨光发布了智能设计平台-鲁班。此平台原理是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和大量数据训练机器学习设计。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此平台从去年“双十一”前就已经在阿里内部大规模投入使用,目前其设计水平已经非常接近专业设计师设计的效果。

淘宝天猫个性化推荐技术演进史

资深UI设计者

无线个性化推荐起步于2013年10月。现在往回看,当时的阿里很好地把握住了移动端快速发展的浪潮,以集团All-in无线的形式吹响了移动端战斗的号角。个性化推荐团队也是从All-in无线这一事件中孵化的。我们从零开始搭建了个性化推荐算法体系及个性化算法平台TPP。TPP这一个性化算法平台对个性化推荐团队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TPP,个性化算法团队成员们验证算法的速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优化算法的速度从而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仅仅花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个性化推荐的第一版算法就在“有好货”
中初露锋芒:结合基于主动学习的选品算法平台TSP,个性化推荐团队一举打造了“有好货”针对高端人群的优质导购体验。

这个教程看完就会!如何为一个图表设计色彩?

资深UI设计者

对色彩的研究通常要么太过随意缺乏逻辑,要么太过理论化难以理解,这篇文章用非常浅显易懂的方式,讲述了一个专门研究数据可视化的团队探寻图标色彩搭配的历程,给出有力的论证,并得出很棒的结论,非常值得一读。

虽然现在要获取的色彩搭配并不难,但是寻找图表(可视化数据)的配色依旧有难度。

Graphiq (用可视化的形式提供全球各种数据的一家公司,也是作者工作的地方),设计图表色彩就更难了,因为我们的图表需要用各种各样的形式传达上千种数据。

从事用研6年后,我总结了这四个最重要的技能

资深UI设计者

很多毕业生对在互联网企业做用研(一种岗位:用户研究员;一种工作内容:研究用户)非常感兴趣,但是又不知道从何开始,到底怎样做好一个用研,怎样具备做用研的能力?在互联网从事用研工作近 6 年,谈谈我对用研技能的看法,以及建议应该准备什么样的能力会更加受到互联网企业的青睐。

一. 思路的准备:

1. 以体验为中心:虽然现在的互联网企业已不再简单的提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口号,转而更多的实践,但这点的中心思想不会发生改变。真正的思路的准备是时时刻刻想着对用户的价值,这里的用户包括外部消费者、商家,你直接面对的客户,也包括内部的合作方,也就是阿里巴巴践行的「客户第一」。

2. 从学习到贡献的思路准备。


离开学校后,设计师该如何进行有用的自学?

资深UI设计者


如果您想订阅本博客内容,每天自动发到您的邮箱中, 请点这里


编者按:很多设计师毕业后就不知道该学什么,没有老师带就不知道怎么学。今天这篇文章以交互设计为案例,教你一个的自学方法。

通过这篇文章你能得到什么?

1.  学什么?(工作、兴趣)

2.  怎么学?(两种方法)

3.  怎么监督学习成果?

背景介绍

好几个小伙伴询问关于找工作时选择岗位的问题。总结大意:有两个岗位我都想去,但是我都不怎么会,我该投哪一个?这看起来是一个工作选择的问题,但是由此我意识到出现此疑问正是因为缺乏持续学习的意识。遂翻出了以前的笔记,结合自己学习的过程,整理出学习方法浅析。

高中时候常听的是“考上大学你们就轻松啦!”

大学时候常听的是“毕业证拿到你们就轻松啦!

读了研常听的是“研究生学完还会怕找不到工作吗?”

然而工作了后,作为一个社会人我发现听说的这一切都是骗人的!我不仅要继续学习,而且要学的还很多,甚至都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

这大概是因为我习惯了校园里老师帮忙画重点,考试开卷的学习方法。我不需要考虑什么该学,什么该多学。因为教学大纲已经规划好,老师已经画重点了,让我学啥我学啥,让我咋学我咋学。

即便我不想学,还有课堂汇报,测试,考试等等方式考核我的学习结果,保证学习进度。

我不再是那个只要努力就能拿到好成绩的孩子了。

那我该学什么?怎么学?怎么保证学习结果?

学什么

1.  从工作入手,什么不会学什么

2.  从兴趣入手,对什么感兴趣学什么

研究生阶段做过一本课堂笔记,毕业后我反复阅读结合这一年的实践经验我意识到知识分类有规律且大致分为两种结构。

吊灯状结构

△  设计在知识结构中的位置

以交互设计举例

△  互联网交互设计的知识结构

这种结构的知识越靠近顶层(模式、概念、理论、思维)越少越稳定越有价值,越靠近底层(方法、趋势、工具、)越多越不稳定而且更新很快。

很多同学迷恋的工具和方法,其实的却越容易成为过去的不如花多一点时间在顶层知识的学习上。

网状结构

△  交互设计的相关知识网

网越密集知识盲区越少。

例如:之前在思考怎么学习服务设计的时候,脑子里突然有个概念,把自己现有的知识对照服务设计的知识网。有盲区只需要补漏。然后反复的看全局知识网络就够了。

遇到新的知识点,先对标吊灯结构看到一级类目的领域,再对标自己知识的网状结构,查漏补缺。

兴趣入手学习其实很轻松,利用业余时间放松的时候给自己找点事情做而已。

比如我刚入职时候的兴趣在做早餐。

后来变成弹尤克里里,到现在偶尔还是会弹琴。

最近喜欢做皮具。

这些都是利用业余时间为自己培养的爱好。

怎么学

1.  倒逼产出(教就是学)

2.  实践

倒逼产出(教就是学)

人很懒,我每天都在和懒惰的自己作斗争,所以我起得很早,今日事今日毕,逼着自己思考、看书、学习、参加分享会、workshop。我要依靠每天的任务规划,时间规划来逼着自己学习产出。公众号就是个很好的例子。长此下去,逐见收获。久而久之也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

实践

so easy 对嘛?都学会了我们就大方的践行吧。

在工作中学到了可以解决问题的知识,那就将实践的结果反馈在工作中。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用中学,学了用。越走远快越走越远。

写博客做分享组织workshop,都是在实践。老师说过,知识要产生价值才叫知识分子,否则就只是知道分子。不要怕写作的质量不好,写东西是为了沉淀自己。

怎么监督学习成果

1.  学习小组(抱团监督)

2.  制定目标(自我监督)

拿结果是目标,实现方法是路径,两种监督方式均可。

豆瓣有xx天学习小组,公众号也有xx天改变自己等等的组织。抱团动力也许会足一些。

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通过强大的自驱力去完成,然后给自己一个奖励。比如给自己一个iPhone7什么的。

我定过一个目标。当时在支持一个项目,我对自己说,好好做项目发挥最大的价值,项目完成给自己买个安卓手机做为奖励,结果项目中间黄了,我的手机也黄了。

总结

1.  学什么?(工作、兴趣)

  • 从工作入手,什么不会学什么
  • 从兴趣入手,对什么感兴趣学什么

2.  怎么学?(两种方法)

  • 倒逼产出(教就是学)
  • 实践

3.  怎么监督学习成果?

  • 学习小组(抱团监督)
  • 制定目标(自我监督)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如何获取设计灵感?你没理解它真正的含义!

资深UI设计者

前阵子有不少人反馈:呆总,我平时看了不少图,但是做项目的时候没办法用上,怎么办呀?

这类问题我一般只会用一句话回答:看得多没用的,要多想多做。(虽然是至理名言)

但是我觉得这样回答太敷衍了,所以写了这篇文章来告诉大家如何在工作中复用自己找到的好图,以及平时要怎么去做,即所谓的“如何在工作中找到设计灵感”。

相信很多人在日常的工作中都会为寻找设计灵感而犯愁,想通过查看更多更好案例总结出最好的方案将公司的项目做得出彩,然而⼜无从下手。

我自己也是,平常会去刷 Pinterest、花瓣、Dribbble、Behance 等平台,将好的创意和设计方案保存下来以备日后用。但是,很少人能真正理解这些保存的图片或素材,大部分人仅仅是觉得好看,然后就存了,而没有去分析当中真正的含义。

会员中心如何设计,用户才会买单?

资深UI设计者

最近在做产品的会员中心改版设计,有一些关于会员体系相关设计的思考及分析,纪录并分享一下。

大多数产品在满足用户的基础需求上,会推出付费会员功能,以满足用户更高需求的同时,达到商业层面的收支平衡。那么,会员中心应该怎么做,才能让用户感受到自己花的钱很值呢?

分享一个经典案例:《腾讯ISUX丨通过优化,我们将QQ会员付费用户数提高了5倍!》

设计前,先明确会员中心的设计目的是什么?

1. 会员尊享感(让用户感知到付费值得,花了钱就是爷,满足一部分用户的虚荣心)

2. 功能特权对比(通过特权的对比,让用户选择更高的等级会员)

3. 突显核心特权功能(突出核心功能,抓住用户诉求点,提升用户购买决策)

日历

链接

个人资料

蓝蓝设计的小编 http://www.lanlanwork.com

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