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取消与关闭:请在设计上区分差异

ui设计分享达人

3个方法,区分取消与关闭,避免丢失用户正在操作的内容。

概要:区分这两种操作,可以很大程度上能避免丢失用户已操作的内容。在关闭视图之前保存用户的更改,使用文本标签而不是“X”图标,并在破坏性操作之前提供确认对话框。



一、让人迷惑的“X”图标


很久以前,“X”这个符号是用在地图上,标记“宝藏的藏身地”。但在今天的数字化界面中,“X”符号不再用来标记位置,而是被用来取消进程,或者关闭某个临时页面/弹框。但是如何确定“X”代表的是“取消” or “关闭”?有的时候可以确定,有时却模糊不清难以界定。

  

其实,主要的问题在于“X”图标缺少了文本标签。当同一个图标在不同的界面,却代表不同的含义,该图标的可用性就会受到影响,因为用户判断不了到底是什么含义。



二、为什么要区分“取消”与“关闭”


当用户单击/点击“X”按钮来关闭模态弹框或视图时,系统会完全取消该过程并清空之前所有操作,这让人沮丧,甚至抓狂。因为用户通常认为“X”图标表示取消或者关闭,所以区分这两种可能性对于交互的成功至关重要。


在某些情况下,区分取消 or 关闭并不重要。当一个弹窗占据你的大部分屏幕时,点击“X”按钮(尽可能快地),既可以关闭该模态,也可以取消它可能触发的任何进程。


但是,如果页面中包含正在运行的计时器,正在播放的音频,正在选择多个选项标签,或其他类型未保存的内容,那就很有必要说明“X”图标所代表的意义。因为用户可能打算让计时器或音频继续运行,或者希望立刻应用这些选好的选项标签,或保存正在进行的工作,同时希望关闭该视图继续其他操作。

 

例如:丝芙兰在结账过程中,使用模态窗口来展示用户可以添加到购物车的免费商品。在以下示例中,单击“ ADD(添加)”按钮选择商品后, 该按钮直接被变成了“ Remove(移除)”,看起来似乎商品已经被添加到购物车中了。但是,实际上当用户单击右上角的“X”图标后,该商品并不在购物车中。他需要再重复这个步骤,最后点击“Done(完成)”按钮,商品才会被加入购物车。

Sephora:单击右上角的"X"会取消选择这些试用商品整个过程。用户必须先单击“ADD”,再单击“Done”才能将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三、如何避免丢失用户正在操作的内容


要避免丢失用户正在操作的内容,首先需要确定用户的意图 - 取消 or 关闭 - 并提供明确的选项。有以下几种方法:


  · 主动要求用户确认他们的意图

  · 使用明确的文本标签而不是模糊图标

  · 显示两个不同的按钮:“X”图标表示关闭视图(可以自动保存页面内容/操作),而“取消”则代表放弃该过程


1、要求确认


如果用户在已经执行操作的模态弹框或页面视图中,点击“X”图标,UI则可以在关闭视图之前,直接询问用户是否应用该操作,来确认其意图。此解决方案非常适合会破坏用户工作的破坏性取消操作例如,过滤器视图可能会被意外关闭,并且关闭会导致用户丢失其选定的选项。


这个问题在移动端界面上很常见,因为过滤器视图占用了很大的屏幕空间,这使用户很难或不能判断是否已经应用了那些选择。为了防止这种潜在的错误,在关闭过滤器视图之前,跟用户确认是否要应用这些选择并关闭视图,抑或是清除这些选择。例如:下图中,当用户选择后,点击“X”图标时,Lowes 会出现如下确认弹框。

左 :点击"X"图标或返回箭头,所有的选项都会被取消,并将用户带回上一个页面。右:点击“X”后,出现一个确认对话框,确认用户是应用还是取消筛选,然后再返回结果列表页。

 

同样,当用户关闭正在进行的课程时,语言学习应用- Duolingo 会显示一个确认对话框-课程进行中不能中途离开,除非确认“退出”。至少,该APP向用户传达了这一限制,同时他们也可以选择“取消”来继续课程。点击“X”按钮将结束当前课程。为了防止出错,结束前会出现一个确认对话框。

 

缺点:

a. 虽然确认对话框在避免“X”图标有歧义方面很有效,但它却添加了额外的步骤;

b 用户在按下“X”图标之前还是不知道它到底做了什么,代表什么意思,因此他们可能会对这个操作感到疑惑。



2、使用文本标签


不要完全依赖对话框来让用户确认模糊的“X”图标,而是使用明确的文本标签。文本可以消除歧义,并清楚地传达将发生的操作:取消与关闭。

 

Yelp的筛选页面在屏幕顶部提供了标有”Cancel(取消)“和”Reset(重制)“的按钮,在底部提供了一个大大的”Apply(应用)“按钮。类似地,Etsy中的 Filters视图提供了“Clear(清除)”和“Done(完成)”两个按钮。


注意:Etsy使用“Done”而不是“Apply”,因为过滤器一经选择就可以被应用,而这里是关于开关切换与否的建议。

(左)Yelp:Cancel、Reset 和 Apply 这三个文本标签既直接又清晰,这样用户就不太可能不小心关闭视图而丢失他们过滤器中的选择。(右)Etsy:Clear 为用户取消提供了一种清晰的方式。而点击 Done 则返回到“产品列表”页,其中的选择已经应用。




3、关闭并保存


果必须使用“X”图标而不是文本标签(比如为了以节省空间,或者因为正在遵循团队的设计语言),请谨慎使用,并在用户完成前保存操作/内容。另外,可以提供一个单独的“取消”按钮,让用户在进程之外有一个紧急出口,并消除“X”(关闭 or 取消)在两种含义之间的歧义。

 

例如: Gmail会自动保存在非模态窗口中填写的邮件信息到草稿(Drafts)。这样的好处是,用户在需要折叠或关闭该窗口时,仍然保存原来的内容以便于下次继续编辑。将鼠标悬停在消息窗口右上角的“X”图标上时,会显示一段提示:Save & Close(保存到草稿并关闭)。此外,点击窗口右下角的“垃圾桶”图标可以删除该邮件 - 这个图标离顶部的“保存和关闭”选项很远,可以防止用户误点。

Gmail:Hover 透露, “X”图标是用于关闭窗口而不是删除草稿,它允许用户保存并关闭消息窗口而不会丢失刚刚正在编辑的邮件。

 

对于长进程或倾向于在后台运行的进程(如计时器),默认自动保存也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

 

例如,Glow Baby中,后台运行喂食或睡眠计时器时,用户还可以浏览APP的其他区域。因为这些计时器一般会运行很长一段时间。此功能还能让用户在APP中做其他的任务操作,例如记录之前换尿布的时间、浏览文章、逛论坛等。点击计时器视图中的“X”图标也只是关闭窗口并不会取消正在运行的计时器。

Glow Baby:(左)点击运行计时器视图中的“X”图标,在不停止计时器的情况下取消视图,从而允许用户继续使用APP记录其他类型的事件、参与社区讨论、阅读文章等。(中)运行计时器的状态显示在屏幕顶部的状态栏中。(右)在计时器暂停时点击“X”图标,弹出“放弃”或“取消”按钮以确认用户的真正意图。


 请注意:在关闭前保存中间工作或维护正在进行的过程是主动的,但有时可能会与用户的意图相反:如果用户打算通过单击“X”按钮取消其选择,那自动应用这些选择可能会令人困惑和沮丧。


这就是为什么还必须有一个单独的“取消”按钮,给用户一个出口,而不是强迫他们必须关闭时自动保存。



四、结论


虽然“X”图标会造成模棱两可,而且经常导致可用性问题,但它不太可能马上从所有接口中消失。设计人员应该注意“X”图标的多重含义,消除“关闭”和“取消”之间的歧义,并提供确认对话框或自动保存等保护性措施,避免丢失任何用户正在操作的内容。


若存在疑问,请记住:先保存,再退出。



原文作者 | Aurora Harley

编辑作者 | WanSU

原文地址 | https://www.nngroup.com/articles/cancel-vs-close/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使用,转载请注明出处。



五、小思考


读上面这篇文章的一个小启发:


为什么手机验证码登录微信/淘宝时,验证码输入错误,二者都是用的模态对话框提示用户,而不是用Toast呢?

a. 微信和淘宝的用户群体都很庞大,几乎横跨所有年龄层。Toast出现又自动消失的交互体验,用户会感到不可控,尤其是对大龄、老龄的用户不够友好。

b. 也有悖于iOS人机交互指南中提到的“用户控制”这一原则,我想这也是iOS设计语言没有Toast这种控件的原因之一吧。

c. 而模态对话框虽然干扰性较强,但用户可以随时控制,在使用过程中是用户掌握主导权。


补充:Toast这一控件,原是Android系统的控件。但自Android 5.0 推出原质化设计后,Toast就被弱化,而是将 Snackbar 作为官方推荐的控件。如今在 Material Design中更是找不到 Toast的踪影。主要原因还是 Snackbar 在交互友好性方面比 Toast 要好,例如:支持手势交互、支持与CoordinatorLayout联动等。所以说 Toast都过时了呢,应该讲 Snackbar。

如何在Google Play商店中使你的应用获得推荐

ui设计分享达人

在Play商店中获取Android应用程序可能看起来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请遵循以下策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应用获得推荐的机会。

在Play商店中获取Android应用程序可能看起来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请遵循以下策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应用获得推荐的机会。


如果您希望自己的应用成功,那么在Google Play商店中展示就是重要的一步。


但是,目前 Google Play Store 中有超过250万个应用程序和超过1,300个应用程序加入列表,大多数用户注意到的应用程序竞争越来越激烈。


在谷歌Play商店的Android应用总数exeeds 250万为2018年11月,按照AppBrain。



即使您排除了低质量的应用程序,仍然有超过220万个应用程序可供竞争,以便在Play商店中展示您的应用程序。


但是,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您的应用获得推荐。

Google Play商店提供了众多候选名单,包括编辑选择 / 员工精选 / 精选等令人垂涎的广告 ,可以策划应用并吸引用户注意力。


如果你的应用在其中一个列表中,就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更多下载、更多用户和更多粉丝。


虽然Google没有为应用程序设置特定标准,但仍有一些策略可用于增加应用程序在Google Play Store中展示的机会。



为什么Google会列出精选应用?


Google发布精选应用列表主要有两个原因:增加可发现性和识别出色的工作。


首先,Google Play的列表可以帮助用户轻松发现优秀的应用。随着Play商店中数百万个应用程序的推出,用户很难确定哪个应用程序能够最好地满足他们的要求。


通过在特色列表中添加应用程序,Google向用户保证其可提供可用性,功能和安全性。


其次,Google Play的列表表彰了开发人员的出色工作。


对于Android开发人员而言,没有什么比看着他或她的工作在数百万其他应用程序中迷失更令人沮丧的了。特色列表和类别支持为Google Play商店提供优质且实用的Android应用的开发者。


特色应用列表对Android用户和开发人员同样有用。



为何在Google Play商店中要出现重要推荐?


除了获得自豪感并提高应用程序的在线声誉外,在Play商店中推荐您的应用程序还有很多好处。


其中一些好处包括:

  • 增强应用可视性

  • 更多的应用下载量

  • 增加收入

  • 高品质,敬业的用户

  • 更轻松的应用推广


例如,根据SensorTower,接收编辑选择徽章可以将应用下载量从4倍增加到高达24,000倍。

上图显示了接收编辑选择徽章如何直接影响应用程序下载的次数。


有这么多潜在的好处,值得为您的应用提供最佳机会,以便在Google Play商店中展示。



Google Play商店有3个关键列表


Google Play发布了3个主要应用列表:热门,新手和策划。这些列表中的每一个还包含几个子类别。


“热门”名单包括 4 个分类:

  • 热门免费:历史上的免费应用程序

  • 热门付费:有史以来的付费应用

  • Top Grossing:推动收入最高的应用和游戏

  • 趋势应用:过去24小时内安装率较高的应用


“新建”列表中包括 2 个分类:

  • 热门新免费:自发布之日起不到30天的的免费应用程序

  • 热门新付费:自发布之日起不到30天的的付费应用程序


谷歌团队精心整理中包括 4 个名单:

  • 特色:新推出的应用程序

  • 员工精选:经常更新的员工选择的应用列表

  • 编辑推荐:最佳Android应用的所有时间

  • 顶尖开发:将最好的应用程序开发人员留在Play商店


有这么多的列表,有很多机会优化您的应用程序,以增加其中一个推荐的机会。



11种方式让您的应用程序在Google Play商店中推出


您应该采取11个关键步骤来提高应用在Google Play商店中展示的机会:


  1. 分析其他精选应用

  2. 改善用户界面(UI)和用户体验(UX)

  3. 优化功能和效率

  4. 针对Android进行优化

  5. 利用Google技术

  6. 专注于应用商店优化

  7. 本地化您的应用

  8. 推广您的应用

  9. 与有影响力的人合作

  10. 收集评分和评论

  11. 更新您的应用



      1. 分析其他特色应用


在Google Play商店列表中展示的第一步是研究已经推出的应用。


在Play商店做一些研究,选择一些带有Editors'Pick和Top Developer等标签的应用程序,并将它们安装在您自己的Android手机上。


然后,分析应用程序,注意它们的共同特征。特别是,检查应用程序的设计,功能以及使其在类别中的类似应用程序中脱颖而出的所有内容。您将发现相似之处并更好地了解它们在Play商店中的特色。


最后,将这些应用程序中的内容实施到您自己的应用程序中,以提高您的应用程序获得Google Play商店推介的机会。


      2. 使您应用程序的UI与UX达到一个最出色的状态


如果你深入分析一些有史以来最好的Android应用程序,你会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无缝的用户界面和出色的用户体验。


成功的应用程序专注于维护高质量的用户界面,并在所有移动设备和平板电脑设备上提供独特互动且一致的体验。


据Google称,所有Android应用都应在其用户界面中实施Material Design指南。如果您未能实施这些指南,请不要有将您的应用程序选为编辑推荐的想法。


实际上,遵循Google设定的Material Design标准是在Play商店中推出应用程序的首要前提条件。


      3. 优化应用程序的功能和效率


无论您的Android应用程序设计有多么出色,如果它无法满足Google设置的功能和用户交互质量标准,它将永远不会进入编辑选择列表中。


在将最终的.APK文件上传到Google Play商店之前,请确保您已针对Android应用商品质量指南进行了测试。这些指南为开发人员提供了改善整体用户体验的最佳实践。他们还提供了一个应用程序有资格获得Play商店特色部分所需的线索。


遵循这些准则,特别是核心应用程序质量指南,将帮助您优化新构建的Android应用程序的功能和效率,确保您提供尽可能最佳的用户体验。


      4. 让你的Android应用程序更加友好


要在Play商店编辑眼中使用Android应用,您必须尽可能使其与Android兼容。


如果您的应用最初是为iOS开发的,请确保:


  • 关注Google的启动核对表

  • 支持高分辨率显示器

  • 包含默认的Android按钮

  • 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设备,包括平板电脑

  • 支持和即将推出的Android版本

  • 是一个量身定制的Native应用程序,仅适用于Android(或至少适用于Android)

  • 文件大小限制在100MB以下


        5.  利用的Google技术

每年,Google都会在其年度I / O开发者大会上为开发人员介绍一些产品和技术。 


Google奖励使用其技术构建的应用,例如Firebase,Flutter和Google上的Action。 


如果您成为这些技术的早期采用者,您的应用程序在Play商店中获得推荐的机会肯定会有所改善。 

        6.注意App Store优化


大多数人都熟悉搜索引擎优化(SEO),其中涉及针对搜索引擎结果优化网站。 
同样,应用商店优化(ASO)是指优化移动应用以在Google Play商店和Apple App Store等应用商店中排名更高的流程。 


要提高Play商店中移动应用的可见性,请注意以下因素: 


  • 图标:确保您的应用图标足够引人注目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 标题:使用相关的关键字词组优化您的应用标题。 
  • 描述:保持您的应用程序的描述简短,甜美,简单。确保它清楚地告诉用户您的应用是什么以及他们应该使用的原因。 
  • 关键词:具有高搜索量和低竞争力的目标关键词。 
  • 屏幕截图:上传您应用的一些高质量屏幕截图,如果可能,创建并上传15-30秒的视频,以便用户更熟悉您应用的功能。 


例如,免费的照片编辑应用程序 Pixlr 上传了几个高分辨率的描述性截图,以清楚地向用户显示应用程序的内容。该应用程序的发布者甚至添加了一个1分钟的介绍性视频,以进一步向用户显示他们可以使用该应用程序做些什么。 



正如您在上面的图片中看到的,Pixlr有效地使用字幕清楚地告诉用户应用程序的功能和用处。 

        7. 将您的应用程序本地化


全球有超过20亿活跃的Android用户,以尽可能多的语言提供您的应用程序,在Play商店中推出您的应用程序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将您的应用本地化为多种语言始终是明智的决定,可以帮助您提高应用在Google Play商店中展示的机会。 


当您尝试让全球各地的用户都能访问您的Android应用时,请务必查看Google自己提供的本地化检查清单。 

        8. 有效的推广您的应用程序

除了优化Google Play商店的应用外,还应尽可能在各种社交网络和技术平台上宣传您的应用。 


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推广不仅可以帮助您获得更多的应用下载,还可以提高您的应用在网络上的可信度。吸引用户更有可能引起Google Play商店的注意,他们可能会将其列入推荐列表中。 


要宣传您的移动应用,您应该: 


  • 为应用创建有效的目标网页 
  • 使用AdWords宣传您的应用 
  • 在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媒体平台上推广您的应用 
  • 在Android Authority和Android Central等受信任的技术出版物上发布您的应用评论 
  • 发布新闻稿以获得具有高域权限的媒体的媒体报道 


这些促销活动将为您的应用提供最佳成功机会。 

        9. 与影响者建立关系
与行业中的影响者保持健康、持久的关系也是让您的应用在Play商店中展示的关键。 
Android开发人员应通过以下方式与影响者建立关系: 
  • 通过LinkedIn与Google Play商店经理和编辑联系 
  • 与您的区域移动解决方案领先联系 
  • 联系已经有特色的开发人员和团队 
培养强大的专业网络可以提高您在拥挤行业中的知名度。 

      10.保持您的高评级和高评价 

用户体验和用户满意度始终是Google的首要任务。在确定是否推荐应用时,Google Play商店编辑团队会考虑这些相同的因素。 


如果您彻底分析Play商店,您会发现超过50%的精选应用的评分为4.5或更高。 



因此,如果您真的想要推荐自己的应用,请确保它至少有50,000次下载和4.5级评分。

要获得大量下载并提高应用评级,您应该: 
  • 提供出色的用户体验 
  • 让您的应用程序免费获取 
  • 尽可能多地营销你的应用程序 
  • 激励用户审核您的应用 
  • 激励用户进行推荐 
  • 投资高质量,引人入胜的内容 
  • 利用influencer和社区外展 
  • 在社交媒体上主持赠品 
  • 在电子邮件签名中为您的应用添加墨迹 
遵循这些提示可以吸引用户,生成评论,并最终提高您的应用登陆特色列表的机会。 

      11.保持您的应用程序不断更新 

Google和用户都喜欢经常更新的应用。 
这并不意味着您每天都需要为应用添加全新功能。相反,您应该跟踪用户面临的应用程序问题,并通过定期更新提供解决方案。 
不要忘记在圣诞节,感恩节和新年等特殊场合更新您的申请。这是您的应用得到关注的最佳时机,因为Play商店的编辑可能会在特殊场合策划季节性应用列表。 


应用开发者应努力成为Google Play商店的精选内容 
通过遵循这些最佳做法,您可以增加在Google Play商店的精选部分中确保信誉良好的推荐机会。 

最重要的是,Android应该优先提供无缝的用户体验,引人入胜的用户界面和引人注目的营销,以在Google Play上取得成功。


转自-站酷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cs界面设计  ipad界面设计  包装设计  图标定制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关于Costco,你可能不知道的10件事儿

资深UI设计者

8月27日,中国大陆第一家Costco在上海开业,因为人满为患,上午开业,下午就被迫暂停营业了……

Costco开业的第二天,为了保证购物体验,Costco开始实行了限流政策,将卖场人数控制在2000人以内……

上海市民们依旧热情未减,有人早上4点半就去Costco门口排队了,大多数人6点半就到了,因为限流,来晚就进不去了……

27日晚上,我发了一条朋友圈,附了一张在Costco照的,抱着一大包狗粮的照片:

大家都问我是怎么挤进去的。

其实这不是在上海的Costco,而是在美国的Costco。

今年1月,我带队去美国游学,专门去参访了Costco公司的总部。

Costco的高管Jay B.Smith负责接待了我们,他给我们分享了很多Costco的经营细节,都是不为外界所知的。

同时,他告诉我们Costco很快就会在中国上海开业了,我们也代表中国消费者采访了他许多问题,特别有收获。

所以,今天,我想把这些“关于Costco,你可能不知道的事情”整理出来,独家分享给你。

01 会员制,并不是Costco成功的关键原因

Costco最早开始推行会员制的时候,其实遭遇了巨大的失败。

人们当时是不接受,也不理解会员制度的,没有多少人来办会员,Costco差点就死掉了。

那Costco是如何起死回生的呢?

它做了一个关键的改变:给高级会员2%的消费返点,每年的返点额度最高可以达到500美元。

高级会员每年的年费是120美元,一个家庭每个月只要在Costco消费500美元,一年下来,这120美元的会员费就可以返点回来了。

而如果你每个月消费500美元以上,你甚至还可以赚到额外的钱。

对于一个中产大家庭来说,平时需要购买食品、日用品、衣服等生活用品,偶尔还需要购买电子产品或者其它大件,每个月500美元的消费也不算太高。

加上Costco的商品物美价廉,本身就比别的渠道有价格优势,只要每个月消费500美元以上,省了会员费不说,还可以获得额外的返点,何乐而不为呢?

就这样,Costco迅速获得了第一批会员。

这些会员办了卡之后,既买到了物美价廉的商品,又拿到了额外的返点,同时还享受到了Costco把顾客宠上天的服务。

因此第二年的续费率高达96%,Costco也越做越成功。

02 Costco最不愿意做的事情就是扩张

Costco每年在全球范围内只扩张25家门店,相对来说,扩张速度算是比较慢的。

因为Costco最不愿意做的事情就是扩张。

为什么啊?

Jay B.Smith告诉我们:扩张,是最好的让客户失望的方法。

扩张太快,非常容易带来用户体验的下降,这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因此,对于扩张这件事,Costco一直是非常谨慎的。

03 25%自营商品+75%品牌商品

Costco的商品中,有25%是自有品牌的商品(比如它著名的自有健康品牌科克兰Kirkland Signature),剩下的75%是其他品牌的商品。

为什么这么分配呢?

因为它要用25%的自营品牌,来倒逼其他75%的品牌降价。

Costco有经营自己品牌的能力,因此它就有底气跟大品牌说:“你要是不降价,那我就用自己的品牌做了。”

这就导致了大品牌愿意降价来给Costco供货,Costco也因此能给用户提供比别的渠道便宜得多的商品。

一开始,很多大品牌是不愿意和Costco合作的,因为它们其他的零售店要保留高利润。

但是当Costco越做越大,越来越多的大品牌愿意来costco了,比如劳力士,比如爱马仕。

04 Costco一开始其实是面向中小企业的

很多人觉得Costco就像是沃尔玛旗下的山姆会员店;但其实,Costco一开始更像麦德龙。

Costco最初本来是打算做中小企业生意的,大包装仓储商品直接卖给企业,而不是卖给个人消费者。

但是因为覆盖面太小,Costco差点死掉。

之后Costco才转型,决定面向个人消费者。

05 Costco为什么非常重视肉类商品?

Costco为什么非常重视肉类商品?

因为肉类商品是非常有粘性的。

Jay B.Smith告诉我们:消费者非常喜欢Costco的肉类,肉类商品会吸引消费者一而再、再而三地来Costco购买。

不像可口可乐、薯片这种标准化商品,肉是非常差异化的商品,你在不同地方买到的肉,质量肯定是不一样的。

你只要把肉类这种差异化的商品做到极好,就会积累消费者的信任,增加消费者的粘性。

所以,Costco非常重视肉类商品的质量。

06 Costco为什么可以把东西卖这么便宜?

很多人都觉得,Costco可以把东西卖这么便宜,是因为它靠会员费赚钱。

但是靠会员费赚钱,只能说Costco有把东西卖便宜的动力。

那它把东西卖便宜的能力从何而来呢?

第一点,是因为它的包装很大。包装越大,就能卖得越便宜。

第二点,是因为它的品类很少。

沃尔玛有13万SKU(品种),而Costco只有4000个。

因为品类少,单个品类的销量就可以做到极高,Costco就拥有了很强的与供应商议价的能力。

第三点,是因为它很多商品是自营,可以自己控价。

比如,Costco有自己的养鸡厂,它砍掉了所有中间环节,最终一只能够喂饱全家的烤鸡,只卖4.99美元。

一只烤鸡4.99美元,35人民币,这在美国是极其便宜的。很多用户因为买到这么便宜又量大,味道还不错的烤鸡,简直幸福感爆棚。

07 Costco目前是全美最大的红酒厂商

还有一点你可能不知道,Costco目前是全美最大的红酒厂商。

因为Costco卖出的红酒量实在太大。

但是它并不卖很多种类,它只卖几款最畅销的红酒。

08 Costco其实还做金融生意

在美国,对很多人来说,Costco的会员卡同时也是银行卡。

Costco和Citibank(花旗银行)合作,发行了一种联名卡。

既可以作为Costco的会员卡,也可以当做信用卡使用,在Costco消费可以享受2%的返现。

这也就意味着,Costco其实同时也在做金融生意,帮助信用卡的发行方来发行信用卡,同时来分享信用卡的刷卡收益,这可能也是Costco一个非常重要的收入来源。

在中国,平安银行也和Costco发行了一种联名信用卡,会员费可以减100元,同时在Costco消费可以获得最高1%的返现,白金卡每年最高返现1440元。

09 Costco的周转率极高

像Costco这种零售企业,想要赚钱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方法,就是提高周转率。

Costco的周转率非常高,是11.8,接近12。

什么意思?

Costco用一笔钱进货之后,一个月之内就能把货物卖出去。

这也就意味着,同一笔钱,Costco一年可以周转12次。

我们来算一笔简单的账。

假如一个货物放在一个普通超市,三个月才卖出去,那么用来进货的这笔钱,一年只能周转4次。

很多人都知道,Costco的利润率最高不超过14%。我们假设它的利润率是10%。

那么1块钱的进货款,在普通超市,一年周转4次,就只能赚4毛钱。

而Costco一年周转12次,就能赚1块2。

所以,周转速度越快,零售企业的利润就越大。

在Costco有一句名言,叫做,降低成本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销售。

什么意思呢?

如果想要降低成本,就要提高每天的出货量,这样周转率就会非常高;周转率变得非常高,资金成本就会变得非常便宜。

所以,真正的成本,是资金成本。如果你理解了这件事儿,你就会理解到底什么是Costco。

10 Costco在中国会做电商吗?

Jay B.Smith告诉我们Costco马上就要在中国开店了。

我们当时问他:Costco会打算在中国做电商吗?

Jay B.Smith很谦虚地回答说:电商其实是我们一直不擅长的事,美国有一些企业做得特别好,比如亚马逊,我们要向它学习。

但是,我们还是希望专注于做自己擅长的事。Costco所擅长的,是在线下做供应链管理。

所以,Costco知道自己所长,也知道自己所短。

目前来看,就算Costco在中国要做电商,它也会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线下,把线下的服务做到。

最后的话

最后,附上Jay B.Smith给我们分享的一组数据(截至2019年1月):

  1. Costco在全球共有736家门店,其中:美国516家,加拿大94家,墨西哥36家,英国28家,日本25家,韩国13家,中国台湾地区13家,澳大利亚8家,西班牙2家,冰岛1家;
  2. 拥有9270万持卡会员;
  3. 年营业额:1310亿美元;
  4. 会员续费率:90%;
  5. 全球拥有24万名员工 。

Costco是全球第二大零售商,第一是沃尔玛。

它是把零售效率做到的典型案例,是每一个零售企业学习的标杆。

参访完Costco,我自己是非常震撼的。它能够获得今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它死磕自己、为用户谋利的精神,以及它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

在中国,也有很多向Costco学习的企业,比如小米,比如拼多多。

最后,依然祝福Costco,希望它能够在中国,越走越远。

文章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UI设计师在项目各阶段该做些什么?

ui设计分享达人


如果您想订阅本博客内容,每天自动发到您的邮箱中, 请点这里

文章从项目流程的各阶段来讲解UI设计师应该做些什么,如何做才能把自己的价值在项目中体现出最大化!

讲解对象:处于中小型公司项目的UI设计师(目前现状:相比起大厂的设计师来言缺乏流程和规范,也不懂系统的工作方法,容易陷入无人带+无人指导+无标准流程的尴尬境地,不知道如何在项目中体现出自己更大的价值,设计也没有自己的一套可支撑的体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永远处于被动方)


注明:此次只分享一些大的方向,并不会具体讲解哪一块如何去实行,在一些重要的部分会稍微提一下,因为涉及的内容太多所以只能以后分块面来分享给大家。


OK,废话不多说,进入正题:

首先梳理了一个简化版的中小型公司项目流程与角色分工表(表格注明:一般中小型公司是没有交互设计师与用研的,交互设计的活儿都是交给产品经理来做,所以交互设计角色我把它归为产品经理;视觉设计会在后面重点强调所以简化说明;开发测试这一块与我讲解的内容关联不大所以也给简化说明了,但是在开发测试阶段会有更重要的任务让我们设计师去做,后面我会详细讲解)。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UI设计在项目中主要就是进行视觉设计这一块,但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并不是,一位出色的UI设计师在项目的各个阶段都应该体现出自己的价值,特别是对于中小型公司,公司想要的是如何生存下去,就更需要团队里的每一个人在产品中创造更多的价值,而不是像流水线工人一样做完自己的事就什么都不管了,这样的团队是活不下去的,正因为这样,这也是我们设计师证明自己价值的一个机会,那么我们在项目各阶段该做些什么呢?


一:产品立项+交互设计阶段

因为主要讲解中小型公司,所以我把产品立项与交互设计放在一个阶段来讲,虽然这一阶段没有任何视觉可视化设计,但要体现设计师的价值这一阶段就是重要前提,那么我们怎么做呢?


1.查看迭代的产品文档,实时了解产品信息(一般中小型公司的产品立项已经成立,直接开始进入交互设计阶段)

目的:设计前提就是了解产品,这一点是最基本的。

延展:有助于后面协助UE“部分内容”的分析。

重点:着重了解这三大块:1.市场调研与客户需求分析。2.需求文档。3.产品特性概览及概要描述。


2.主动协助产品完成UE的“部分内容”,“部分内容”包含:市场分析/用户画像/痛点/竞品分析/使用场景(因为中小型公司的项目都比较赶,有些产品经理做UE这块内容的时候可能没考虑太多细节,有些内容没有去做,所以这时就可以协助产品主动去完成这些分析文档)

目的:有利于做视觉分析时提供更好的思路与决策,减少走弯路,减少不必要的沟通成本。

延展:对产品信息进行文字提炼,做一个有利于视觉团队理解的表格文档,方便做视觉稿时能直观的看到产品分析,也为了后期有UI新成员加入时更快的熟悉产品提供必要的文档。(表格没必要做的多好,简单直观才是最重要,后期再根据视觉风格统一优化)

表格示例:

重点:协助UE内容重点不在于帮助产品经理更细化的分析产品,重点是在此过程中能更好的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我的分析能力,为后期的视觉稿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撑,以及对自己的岗位转型也具有很大帮助。


3.输出关于设计的竞品分析文档(协助完成UE内容后)

目的:作为视觉规范/界面视觉的参考,让自己的设计更具有说服力。

延展:如果有足够多的时间可以细化更多内容,进行对比分析,以便于后面做视觉稿时能快速进行布局决策。

重点:可以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竞品分析文档,以后可以套用到其他项目中,我个人的设计竞品分析文档是从4个层面/3种表现形式来进行分析的。4个层面为:表现层/框架层/结构层/范围层;3种表现形式为:分析列表;思维导图;图文结合。

给大家举三个不同形式的例子:

01-表现层+分析列表形式:

02-结构层+思维导图形式:

03-范围层+图文结合形式:

二:视觉设计阶段

这一阶段是设计师最熟悉的,也是很多设计师所痛心的,流程混乱会导致你做很多无用功,没有合理规范以至于进度提不上来,设计出的界面却说不出任何依据,也许我的一个设计思路能解决你们的难题。


第一步:根据产品文档与设计竞品分析文档确定视觉风格,根据视觉风格做出视觉概念稿(建议3版),确定好视觉概念稿后主视觉设计师针对主要功能界面设计风格定位稿。(设计风格定位稿必须要结合竞品分析文档来做,让自己的每一块设计区域都有据可循)


第二步:当出了定位稿后,就可以制定设计的周期节点(注:也可以制定周期后再确定风格定位稿,把定位稿归位节点内)


第三步:制定文件命名规范;确定设计规范(迭代);建立组件库(迭代)

1.文件命名规范:为了提高内部交接效率,尽量使文档的命名与层级统一

示例:

2.确定设计规范:设计规范并不是一步就能做好的,项目前做基本的设计规范,项目中进行迭代,项目结束后再进行总结输出最终档。

那么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项目前的基本设计规范,前期建议这些规范是必须要的:统一设计环境/字体/行高/界面栅格/颜色/icon制作规范/输出规范/最小基础间距/按钮。(规范没必要一次性就想做的非常完美,在设计中都是要不断迭代的)

3.建立组件库:组件库是通过对功能及视觉表达中元素的拆解、归纳、重组;并基于可被复用的目的,形成规范化的组件,通过多维度组合来构建整个设计方案,將这些组件整理在一起,便形成组件库。简单来说就是可复用/节省产出时间/视觉统一,加快我们的设计步伐,让我们把更多时间用于专注于用户体验和对产品的创新。(注:组件库也是需要不断的迭代的,在项目完成后可以把组件库归位设计规范文档里面)


第四步:规范设计流程

根据每个项目不同/每个公司不同设计流程都有些不同变化,规范设计流程包含这三块:设计组交付流程;产品交付流程;前端交付流程。

目的:直接减少了因时间有限导致的设计误差及衍生的研发返工,为项目的高质量交付奠定了基础。


第五步:视觉稿设计+视觉稿交付

视觉稿设计:设计视觉稿是为了让自己的视觉稿有据可行,需要结合产品文档/竞品分析文档/设计理论这三大块来作为依据参考进行设计。

视觉稿交付:与开发商讨出最佳交付方案,统一输出规范。


三:开发测试阶段

这一阶段属于设计的一个空档期,很多设计师在这一阶段都开始了休闲时光,只是做一些查缺补漏的工作,其实这一阶段对于设计师来言是一个体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阶段,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与前端工程师经常沟通,查查看写出的界面是否有偏差(因为有些情况下程序写出来的界面与你所做的界面有偏差,如果不经常沟通,那么他在做同样组件时也会犯同样错误,有问题及时纠正,免得来来回回耽误工作进度)


2.重点:总结输出设计文档(定稿设计规范/定稿竞品分析文档)

①定稿设计规范第一版:包含设计过程中所有迭代的规范内容以及组件库

作用:对于设计师而言是展现业务能力的体现,对于整个团队而言是提升生产效率的重要工具。

②定稿竞品分析文档(设计类)第一版:把项目中所有的竞品分析文档归类,以及因时间问题某些板块未做的竞品分析加入迭代,综合输出最终档。

作用:简单来说就是更快为设计提供具有可行性/有依据性的视觉稿。


四:上线阶段

作为最激动人心的阶段,为了避免上线后不必要的错误以及产品后期的迭代考虑,还是有许多工作需要做的。

1.交付物走查(排查交付给开发的文件,查看是否有图标/界面/提示信息等的遗漏)

2.验收工作(界面是否与高保真原型图保持一致,图片是否正常显示,打开界面速度是否正常,动效是否达到预期等)

3.后续延伸(因项目时间原因UI样式/交互/情感化设计还没做到更细致,可提上日程留至于下期改版。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不知道叫什么?送你一份超全面的产品基础术语科普指南

资深UI设计者

如果您想订阅本博客内容,每天自动发到您的邮箱中, 请点这里

设计师在日常沟通的时候,是不是经常会遇到说了半天结果大家说的不是一件事的情况?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统一名词,保证沟通的准确度。下面是笔者整理的一些关于 APP(小程序)名词的规范样例,希望能帮助到刚刚入行的同学们。

不同的APP页面类型的标准术语

我们从下载并使用一个 APP 的流程来展开说明。

1. 启动图标

点击后可以启动 APP 的图标,如图分别是淘宝在不同场景下的启动图标。

2. 应用市场展示页

在应用市场中为了帮助用户在下载之前了解 APP 功能的页面叫应用市场展示页,也能够通过优秀的 UI 设计吸引用户下载。

如图中红框内分别是苏宁易购、设计本、当当网的应用市场展示页。

3. 启动页(闪屏)

APP 启动后加载过程中显示的页面叫启动页,如图是微信、有道云笔记、得到的启动页。一般启动页的设计都会比较简洁,只有启动图标+solgen,或是吉祥物、一张精美图片的形式。

4. 广告页

国内一些公司由于变现困难在启动页之前或之后,进入主页之前加了一张广告页,主要用来显示接的广告或自己公司的运营活动,可以跳转链接或打开其他 APP。

如图是 UC浏览器、网易云音乐、宝宝树的广告页。

5. 引导页

用户第一次打开 APP 后为用户介绍 APP 主要功能的页面,只显示一次,或是 APP 版本更新后用来介绍新版本新功能。

如图是前程无忧 APP 的引导页。

6. 首页

进入 APP 后默认显示的页面,如图是微信、澎湃新闻、淘宝的首页。

7. 一级页面

一般指通过底部标签切换的方式能够到达的页面。如:

  • 微信的一级页面有微信、通讯录、发现、我的;
  • 淘宝的一级页面有首页、微淘、消息、购物车、我的淘宝;
  • 澎湃新闻的一级页面有首页、视频、问政、问吧、我的。

8. 二级页面

指通过一次反馈操作能够回到一级页面的页面,叫二级页面。

如图分别是微信聊天页面、朋友圈页面、支付宝我的余额页面,它们都是二级页面。

9. 注册登录页面

用户注册账号、登录账号的页面。如图是洪恩故事的注册登录页。

10. 个人主页/我的页面

显示用户个人信息、和用户有关的订单、收藏、优惠券、课程、商品等等信息的页面。

如图是 luckin 咖啡、家长帮、丁香医生的个人主页。

11. 菜单导航页

包含很多分类、不同栏目,可以跳转到很多个不同内容页面的页面叫做菜单导航页。一般首页大部分属于菜单导航页,如我们的 pro 小程序的首页就是一个菜单导航页。

如图是一条、新世相阅读、美图秀秀的菜单导航页。

12. 搜索页面

用于搜索的页面。有的 APP 没有单独的搜索页面只有一个输入框,有的有单独的,因为可以放一些推荐内容或广告位。

如图是喜马拉雅 FM、贝贝、搜狗阅读的搜索页。

13. 设置页面

更改 APP 设置的页面,如图是百度阅读、淘票票、夸克浏览器的设置页面。

14. 详情页面

展示内容详细信息的页面,如图分别是淘宝的商品详情页、起点学院的课程详情页、今日头像的咨询详情页。

15. 关于我们页面

介绍 APP 版本信息、功能介绍、公司信息、联系方式、版权声明的页面。

如图分别是夸克浏览器、极客时间、火辣健身的关于我们页面。

16. 意见反馈页面

一般的 APP 都会设计一个意见反馈功能来收集用户需求,对应的页面就是意见反馈页面。

如图分别是贝贝、阿里钉钉、花生地铁的意见反馈页。

APP 中的页面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以上这些,上边所写的页面名称是被使用得最多的、最规范的名称。沟通时使用上面的页面名称应该 90% 的成员都能理解。

APP页面内部的标准术语

对于不同类型的页面名称一般设计师用的比较多,叫法也最准确,以上名称是在一些专业的 UI 设计网站查阅资料,又和几个设计师朋友确认后拟定的,准确度可以保证。

开发常用术语释义

1. 编程语言

人的语言可以分为汉语、英语、法语等等,计算机的语言同样可以分为 java、php、html 等等,这些语言就是编程语言。不同的程序员会的语言不同,每一种语言都需要单独学习。

2. 程序

通过编程语言给计算机下达任务,让它理解我们要做什么。用编程语言给计算机/手机下达的任务书就是程序。

3. 数据类型

编程语言中用来区分数据格式的标记,如记录数字和记录汉字就要使用不同的数据类型。

如:

  • 整数类型:int
  • 浮点型(小数类型):float、double
  • 字符串型(单词、句子型):string
  • 布尔型:只包含是和否两个值

4. 变量

没有固定值的量,例如:定义一个变量 X 表示绘本名称,那 X 可能叫《我不喜欢哭》,也可能叫《鳄鱼妈妈》。即用一个单词表示物体的一个属性,如上面说的绘本标题。

5. 接口

电脑需要调用手机里面的信息,这时候你会拿一根数据线将电脑手机连接起来,电脑和手机上连接数据线的接口就是传说中的 API 接口──即获取数据、获取某种功能的通道。

如在 pro 小程序中要想在前端展示文章,那么在定义完文章标题的字号、颜色等等后就需要设计师提供给接口获取具体的文章内的文字,常说的 API 就是接口的意思。

6. 客户端(前端)和后台

客户端是用户使用软件时能够看到的软件界面,后台是控制前端内容、功能的控制器,一般给软件开发者使用。

7. 写死和后台传过来

写死就是程序员直接在 html 代码中直接把具体文字写出来,想修改的话只能在代码中进行修改,后台传过来就行。程序员在 html 代码中不写具体文字,而是写一个变量,这个变量可以在后台修改成不同的内容。

例如,要设计一个管理不同城市分公司的软件,需要一个下拉选择框切换不同城市的分公司,这个需求在技术上有两个实现办法:

  • 将城市数据放在服务器上,前端通过接口获取服务器的数据显示出来。
  • 直接将所有城市的名称写在前端,也就是写死。

第一种方案比较灵活,当城市数据有变化(在新的城市成立了新的分公司)可以在后台直接添加,前端不需要做修改。缺点是需要开发相应接口,有一定工作量。第二种是比较快速的办法,省去了开发接口的工作量。

具体使用哪种方案要根据具体场景选择,如广告位的图片就不适合写死,而是要开发对应的接口能够在后台灵活更换修改。像导航栏中部的页面名称的文字一般不会有变化就可以直接写死。

8. 服务器

提供服务的机器,如微信的服务器就提供了聊天、传文件、视频、朋友圈等服务,用户连接服务器(登录)后由服务器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处理,再返回给用户结果,而不是在用户自己的电脑/手机上处理。

9. 数据库

储存用户信息、软件内容的地方,保存一切数据的仓库。

如我们 pro 小程序的专家文章就保存在自己的数据库中,上次出问题打不开文章就是数据库出了问题,其余链接式的文章是保存在微信的服务器上,我们链接到微信的服务器上他为我们提供浏览文章的服务,数据库是服务器的一部分。

10. 类、对象、抽象和实例

抽象在技术术语里的意思是提炼出一个通用模板,然后基于模板做具象化的实现。

例如:在现实世界中关于人的分类,会有男人、女人、老人和小孩,如果将这个具体的分类抽象出一个类别,得到的抽象结果就是人。所以,人就是一个抽象出来的分类,也就是技术术语里面的「类」。

在编程语言的世界中,通过程序语言描述现实世界中的事物时,使用的就是抽象的方法,将一类事物抽象成一个类。有了类以后就可以根据类具体出实例,如根据「人」这个类可以具体出老人、小孩,这样的人就叫实例。

11. 程序员说的「打印」

在调试程序或开发测试的时候经常出现打印这个词,程序员口中的打印不是用打印机打印出文字或图片,而是表示结果输出。这个输出不是输出到现实世界的纸张上,而是把程序运行的结果输出到他的电脑屏幕上,进而查看程序运行是否正确。这个把程序运行的结果输出到屏幕上的过程就叫打印。

12. 架构和框架

架构和框架是程序员经常提到的两个技术概念,在工作岗位上也有架构师这一岗位。

我们通过举例来理解这两个概念,例如:修建房屋时会有一个总设计师负责设计整体蓝图和规划,这个工作就可以理解为架构师的工作。

架构设计好后,继续进入具体施工的环节,施工时可以完全自己设计装修方案,也可以使用一些现有的比较成熟的装修模板来套用,这里的装修模板就是框架。框架就是使用现有的成熟技术框架简化开发过程,降低复杂度、减少工作量。现在很多软件的开发都会使用一些比较成熟的开发框架代替纯自主开发来提率。

13. 控件和组件

任何一个网页或 APP 都是由大量的输入框、按钮、图文展示框组成的,这些组成页面的最小元素就叫控件。一个按钮是一个控件,一个输入框也是一个控件。

而组件是一种功能更全面的升级版控件,可以把组件理解成多个控件的组合。如 tab 栏就是一个组件,它是由图标、文字、按钮等组成的。

14. 进程和线程

经常听程序员讨论进程和线程,如涉及到一些复杂功能的时候程序员会说已经同时开了几个线程在处理了。

还是通过实例来说明,例如:我们点击一个 APP 的启动图标,手机的操作系统就会给这个 APP 分配运行资源(CPU和内存),分配好后这个 APP 就会开始运行。这里说的 APP 运行就是一个进程,也可以理解为每一个正在运行的 APP 都是一个进程,如我们同时打开的微信和淘宝,那么就同时存在两个进程。当手机的 cpu 资源或内存不足时就会关闭当前没有正在使用的进程(APP),进程就会被终止,对应的 APP 也就关闭了。

相对于进程,线程是一个更小的程序运行单位。一个 APP 中可以包含多个线程,如负责发送聊天信息的线程、负责连接网络的线程。APP 之所以能够同时完成很多功能就是因为存在多个线程,多个线程可以保证系统资源被合理地分配和利用。

15. 脚本

脚本这个词出现的频率也比较高,程序员有时候就会说「弄一个脚本统一处理一下」。脚本也是一种计算机程序,一般用来代替人工重复的操作,例如: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固定格式的表格,来把绘本信息导入到数据库中,就是使用了脚本。

脚本一般没有图形界面,通过代码命令的形式使用,脚本一般是程序员使用的。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cs界面设计  ipad界面设计  包装设计  图标定制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交互设计师自我成长的三个阶段

用心设计

如果您想订阅本博客内容,每天自动发到您的邮箱中, 请点这里

第一段:工具

设计师学习的第一阶段其实都是从工具开始的。这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有形工具,比如PS、AI、Axure之类的软件;
另一种是无形工具,就是设计时用到的思维方式。
1、有形工具
先说第一种有形工具。
很多人在学习UI时很容易陷到工具的学习里去,觉得工具学的越多能力就越强。其实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软件对交互来说是非常基础的一部分。
从UI视觉方面来考虑,PS就足够了,AI都显得略有多余,不需要其他软件。PS其实是一款非常强大的视觉软件,切图也比较方便,BAT等公司也是用的PS。
还有输出交互文档的工具,一种是PPT,一种是Axure,这两款软件就足够覆盖绝大多数交互文档了。当然还有其他软件,如果是快速迭代的原型直接在纸上画也可以。
交互需要快速沟通,你要拿着设计反复和其他人对接。要是搞了个很生僻的软件给别人,结果别人打不开,老板就会骂你。要记住自己是设计的一环,能快速传递自己的设计思路才是最重要的,不要搞一些生僻的软件、格式和字体,这都是门外汉干的事。
像AE、Flash面试时可能会给你加分,因为公司可能有一些高保真的动画展示要做,其实在真实工作中用到的机会非常少。
2、无形工具
第二种是无形的思考工具。设计思维其实最不好培养,说的残酷点,你可能看五年的书都出不来思维,最好能有人指点一下。

第二段:新产品、新思路

前沿的设计意识,是很多设计师容易忽略的。
这个怎么练呢?
每天一定要抽出三十分钟的时间看新产品和新思路,这是今天的互联网设计师必须要干的一件事。很多一线团队每天都会分享各种各样的新闻,百度有自己的分享机制,三星喜欢每个月让设计师找的交互、用研、技术信息,收集起来专门搞一个月报。
设计师有很多渠道可以看前沿信息,比如互联网一些事,爱范,36kr,瘾科技之类的网站。这种前沿意识非常重要,它决定了你能在二流公司还是一流公司,这是排在第二位的。
这个坚持三个月以后,自然而然就会飞跃,不需要怎么特意去学,这可不是培训可以得到的,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每天看半小时其实就是最好的学习。

第三段:人——对人和需求的研究

工具和思维的问题比较好解决,最难解决的问题其实是“人”的问题。可能很多设计师一辈子都解决不了“人”的问题,而它对企业的影响又是最大的,交互设计最重要的就是解决“人”的问题。这一点甚至能决定一款千万级甚至上亿级产品的生死。要知道你的一切设计行为都是为商业负责的,所以前期对交互不甚了解,可以先从PS开始,后期就是“思维”和“人”,这两个东西是比较难的。


看看前辈是怎么说的:

交互设计目前发展得怎样,前景如何?
答:现在我们接触到的交互设计可能只局限在网页或者APP这种,交互设计是个很广泛的概念,前景肯定是有的。互联网是人和服务的对接,很多崭新的设计和商业模式一旦出来,那就是新的商机。

新手自学UI应该从何处入手?
答:视觉基础不好的就学PS去临摹,现在很多开源的信息,比如学UI网。如果临摹到一定程度,可以看一看dribbble,其实视觉非常好解决,思维的提升才困难。

学习交互设计需要掌握什么软件?
答:PPT和axure足够了,这两个东西都不需要学。随便来个人学两三天都能拿着软件画出漂亮的线框图,关键是你的线框图从哪里来、为什么要这么画。

交互设计师需要学习代码吗?
答:交互设计师不需要学代码。知道为什么企业招聘要求你们懂代码吗?因为很多企业希望你做了设计做前端,节省人力成本,正式公司都不会有这个要求。就算你觉得设计师应该学代码,建议你还是先把本行的设计能力学好。当两件事你都要做的时候意味着哪件事你都做不好,这是自我管理的问题。

交互需要手绘功底吗?
答:手绘功底?有或者没有都可以,交互不需要你造型能力多强,你只要能把逻辑关系画出来就行了,不需要搞什么素描阴影。你不是要做画家,朋友们,画家和设计师是有区别的。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承诺必定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腾讯设计师:如何让你的设计稿做到95%还原?

资深UI设计者

如果您想订阅本博客内容,每天自动发到您的邮箱中, 请点这里

视觉设计师作为展示产品最终形态的执行层,产品上线前走查视觉与交互还原是必经环节,而留给设计师走查修改的时间其实非常少,有时候为了配合产品上线时间,通常只能牺牲一些细节,在下一次迭代进行优化。为了每一次上线的产品都能够得到更好地还原,这就需要设计师去了解开发到底是根据哪些规则还原我们的设计稿,以及在每一次制作和交付设计稿的时候,我们应如何设定好每一个细节的规则。

开发:这里已经完全对齐了。

视觉:看起来还没完全对齐,我的图也没有切错吧?

开发:字体大小和间距都是按照视觉稿来的。

视觉:这里间距偏差这么大,为什么不按照视觉稿?

开发:视觉样式好多,每个设计师的间距好像都不一样。

视觉:……

我们经常会听到身边的设计师与开发小哥的一些对话,关于对齐、大小、间距等设计还原问题经常会讨论很久,有时甚至会觉得,几个像素的间距是不是没有必要这么纠结。以我较常接触的云产品官网为例,云产品官网体量庞大,单个页面或信息模块的样式复用可高达上百个子产品页面,此时第一个模块设计的规范性、扩展性、复用性则变得尤为重要,所以为了让设计方案更加合理,为了让合作更加,这里总结一些设计经验,与大家一起探讨。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思考作为视觉设计师,应当如何让设计更加合理有效:

  • 视觉处理(设计)
  • 设计逻辑(方法)
  • 交付走查(合作)

视觉处理

1. 字体结构

网页设计中,我们总避免不了与字体打交道,字体也是我们在设计中经常容易忽视的部分,而经常出错的原因往往是因为我们对文字的理解不够清晰。相比西文字体,中文字体结构复杂,字库庞大,网页的渲染效果会比西文字体艰难很多。

但无论是中文还是西文,我们经常需要用到的无非是字体大小、字重、字色,还有就是经常被我们忽视的行高和行宽,我们从西文字体提取三个最主要的因素,即字高、行高、行宽。基于西文字体的结构转换为中文,我们可以理解为,字高指的就是我们肉眼所能看到的字体的实际高度,而行高指的是字高+上边距+下边距,反过来说,行高减去字高除以 2 就能得到我们的上下边距,行宽指的就是整个文本的宽度。

举一个图文模块的例子,图(1)中我们肉眼所看到间距,在我们做标注时,看到的其实是图(2)中的三个色块,我们实际给到开发的标注,是色块的尺寸和色块之间的间距,以及详细的文本属性。

2. 文字行宽

关于行宽,以设计 banner 的标题及描述文字为例,定义行宽是为了让文本在极限宽度的时候进行换行,再固定好配图的尺寸,从而得到文本与配图之间的间距,定义行宽、行数、字数,能够更好地为运营人员规范输出的文案,避免因字数过多或过少所造成的视觉不平衡。

当我们处理无序列表时,四个短句文本,长短不一,同样我们需要限制一行文本宽度,定义一行能承载的最多字数,以及跟产品确认可能出现的最多字数的情况,确认模块设计的可行性,保证后续运营人员在替换文案的时候不会出错。

以上两个例子都是我们设计文字经常出错的地方,正确的定义规范,无论是交付开发或者其他下游,都能保证模块设计的可扩展性及规范化,保证最终上线质量。

3. 图标视错觉

关于图标,这里提到一个几何学错觉的概念,视觉上的大小、长度、面积、方向、角度等几何构成,和实际上测得的数字有明显差别的错觉,称为几何学错觉。人眼所接受的视觉平衡,往往不是设计软件上精准的对齐,我们总是会通过调整间距、大小或角度来补齐一些负空间,让画面保持视觉平衡。

以客户案例的卡片样式为例,客户案例在 to B 产品中是必不可少的模块,我们的客户 logo 有的圆形,有的长方形,有的纯文字,尺寸差距比较悬殊,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给他限制一个高度,在这个高度以内,再根据 logo 本身的体量来调整图形的大小,处理好 logo 的视觉平衡,最后红色区域是 logo 的实际尺寸,蓝色区域则是我们实际给到开发的尺寸,从开发的角度来看其实就是占位符,而规范的作图则是把占位符的透明度调整为 0,以占位符为实际有效作图区。

UI 设计中通常以「向右箭头」来表示当前链接可跳转,使用箭头作图时,当我们把箭头和文字右对齐,箭头其实会更加的往外突出,这时候我们会人为的往里边推 1 至 2 像素,最后实际给到开发的也应该是红框的尺寸,也就是 16×16 的占位图尺寸。

「按钮」也是 UI 设计中常用的组件,当我们在按钮里使用图标加文字时,由于文字的体量更大,整体重心会往右偏,所以我们通常会认为让图标和文字整体往左偏移,使整体的视觉更加平衡,实际给到开发的,也是两个不同等的边距。

设计逻辑

1. 理性的设计

在 iOS 和 Android 的设计规范中,都有提到过使用「8点栅格」的概念,即建议使用 8×8 的网格系统进行设计,我们都知道 0.5px 的渲染在屏幕上会变模糊,之所以使用 8 的倍数是因为市场上主流的屏幕都能被 8 整除,使用 8 点栅格能够的让我们所设计的内容样式在屏幕上保持高清显示,而在日常的网页设计中,我其实更加倾向使用 4 点栅格系统。

我们以下图 4 组数列为例,大家可能都曾使用过上面三组蓝色数列中的数值应用到设计中,或以 5 为倍数,或以 10 为倍数、或以偶数为设计逻辑,而实际上以 5 为倍数则会包含奇数,奇数会导致控件文字对不齐,当 5 的倍数和偶数同时使用时,则会出现类似 14、15、16 这种相差为 1 的相邻数,这样会导致我们的尺寸规范不好定义规则,难以形成逻辑,而使用 4 的倍数,他们的公差为 4,不会出现奇数,也不会出现相邻数。

我们再看看一些通用的尺寸定义,例如常见的 icon 设计尺寸都是以 4 为倍数。

常见的网页栅格及其所均分的卡片和间距,也都是 4 的倍数,如果我们的控件尺寸,图标尺寸和间距都使用 4 的倍数来定义,那所有的信息模块自然都能更好的相互适应,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也会更加明显。

我们把 4 点栅格的设计逻辑套用到卡片设计上,第一眼我们可能比较难去评判两者的好坏,但仔细看,我们就会发现第一个卡片的按钮没有水平对齐,相互之间的间距尺寸也是没什么逻辑性。假如今天调整一个 8px 的间距,明天调一个 10px 的间距,设计师走查起来也很难发现有问题,对接的开发也难以有一个可以参考的规范标准。而相对的,以 4 为倍数,我们会发现所有的信息都会完美对齐,而且倍数为 4 的每个数值之间公差为 4,即使设计稿微调了 1px 我们都能很快发现,开发在还原设计稿时也会有一个衡量标准。

网格设计在报纸、杂志、海报等平面设计领域中也是十分常见的设计手法,通过建立网格,考究每一个信息模块在页面中的摆放位置,大小占比,颜色占比,从而使得页面信息保持秩序、均衡。

使用 4 点栅格系统,通过理性、秩序、逻辑的设计方式赋予画面秩序感以及阅读体验,而以 4 为倍数,每个数字之间都相差为 4,不会太大,也不会太小,同时保持着秩序,让设计更加理性。对于团队合作,设计师与开发也将更有默契,不必再为不清不楚的间距浪费时间。

交付走查

1. 有效切图

关于切图,切图之前应跟开发确定好输出的格式和尺寸,确定应该用 SVG,一倍图或是两倍图。SVG 体量小渲染质量好,单色使用时还能替换颜色,PNG 则通常用在实景图,一倍图和二倍图则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输出。

如果要做分层动画,那我们就需要分层切图,如果桌面端和手机端样式差别较大,那我们需要和开发沟通好如何实现,是否需要特殊切图,所有的特殊切图和特殊样式,我们都应该提前跟开发沟通好。

2. 交互细节

如果某个控件或信息模块交互样式较多,那我们可以有一个空白画板来清晰地标注这些状态和样式,很多开发在还原过程中都是一手视觉稿一手交互稿,但视觉设计师作为展示产品最终形态的执行层,很多情况下,视觉阶段依然会有很多需要跟交互和产品沟通修改的地方,所以为了避免遗漏修改点,视觉稿应该呈现最完整的设计细节,这样也会很大程度上节省开发的时间,减少出错的几率。

当页面内容有一定的更新频率,我们则需要标明视觉样式规范,以及后续的运营规则,完整的收尾,可以避免产品经常过来寻求上线素材和规范。有些需要隔三个月或半年才上线的需求,清晰的标注也能帮助我们快速回忆起需求背景,让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保持头脑清晰,有条不紊,这其实也是在给我们自己节省时间。

3. 重构稿走查

走查还原的时候,在 Chrome 浏览器的空白处右键点击检查,找到里面的 Computed 窗口,我们可以找到具体的文字、间距、投影等属性,有时候一些比较细微的调整,我们可以双击具体的数值进行调整,调整到自己满意之后再把具体的数值给到开发,这样就不用在我们摇摆不定的情况下,造成双方的困扰。

最后,在预发布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 SwitchHosts 的客户端来配置开发环境进行体验,保证最终上线的效果。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cs界面设计  ipad界面设计  包装设计  图标定制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优设轻访谈!拿到需求无从下手?来看这7位设计大咖的私藏搜索技巧

资深UI设计者


如果您想订阅本博客内容,每天自动发到您的邮箱中, 请点这里

信息时代,每个人都需要具备基本的「搜索」技能,尤其是设计师,你有没有灵感枯竭不知所措的时候呢?今天我们召集了7位优秀设计师,对他们的设计灵感来源进行揭秘,希望这一期的轻访谈能够让你轻松Get设计大佬的搜索技巧!


优设轻访谈第八期,我们的话题是——不信息时代,能与我们分享一下你的搜索技巧么?平时的素材积累是如何进行的?

Dribbble 人气最高:Mike

Dribbble:https://dribbble.com/creativemints

实际上,现在寻找灵感或资源变得非常容易。去Pinterest,你会获取到任何你能想到的灵感!查看stock网站,获取所有你需要的资源!

△ AGE / Online courses

尽管如此,我仍然建议从外部世界获得灵感——请几天假,去一个新的城镇或国家旅行,逛逛博物馆,你会发现真实生活会成为你最重要的灵感来源。

产品视觉设计总监:Gleb Kuznetsov✈

Dribbble: https://dribbble.com/glebich

是的,你是对的,搜索技巧对产品设计师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我在一家公司做了很长时间的分析师和研究部门工作,在那里我负责用户体验,这些经历帮助我理解如何搜索有意义的数据和信息,并使用它来定义一个产品的关键指标。

但是搜索不仅仅是关于用户分析和信息,也是关于设计语言——理解什么是可能的。最好的设计只有当你跨越了可能和不可能之间的界限时才会出现。这种平衡基本上是一种新的设计语言或产品的品牌。

我使用Pinterest进行图像搜索。这个网站帮助我创建情绪板,并找到一些更具体更具象的东西,Dribbble的作品帮助我研究UI布局。然而,我不会使用Dribbble来作为我的色彩搭配灵感库。

对于颜色,我使用自己的灵感素材库,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花了大量的时间从互联网上搜集素材,并进行创作和整理。我也有自己的平面设计素材库,我创建并管理这些素材库大约有10年了。我几乎每天都在捕捉的设计灵感素材。问题不仅在于你如何搜索,还在于你如何将这个搜索结果应用到你的工作中。

△ Water waves simulation for 3d icon

那如何应用呢?例如,当我看到好的设计时,我将视觉图像结构分离开来——有时我在情绪板中添加新图像仅仅是因为我喜欢形状,有时是因为我喜欢颜色,有时是因为图形效果等。在将该引用添加到库之前,设计人员需要了解在何处可以使用以及如何使用。对于设计师来说,搜索绝对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我通过创建情绪板促进了我的搜索。

顶尖设计团队:Ramotion

我们相信灵感无处不在,当然也会取决于我们进行的项目类型。

我们在互联网上会搜索很多,比如Behance和Dribbble。然而,我们周围也有很多灵感。

△ Cellebrite Pictograms

例如,如果进行的是一个品牌项目,那么我们周围的自然环境就是我们获得灵感之所在。颜色、动效、形状和所有这些的组合使一切都在一个愉快的和谐场景中工作,这就是我们努力传递的。

对于UI/UX项目、网站和App设计,我们也是这样做的,但我们主要目的是理解用户的最终目标和每个行动背后的动机。我们不仅在数字世界中研究类似的解决方案,在现实世界中也会寻找类似的解决方案。

顶尖设计团队 FΛNTΛSY 总监:Minh-Pham-✪

Dribbble:https://dribbble.com/phamduyminh

我不在本地存储灵感资源,因为想要方便浏览必须对其进行分类,而这对于本地存储来说比较困难,所以我非常依赖于在线资源,它们有很好的搜索引擎,所以,为什么不呢?

基于不同的目的,我更喜欢从多种来源获得灵感:

  • Dribbble:是最好的互动、动效和插画资源网站。它是快速获得灵感的好地方,尤其是针对大项目中的某一个小部分。
  • Behance:主要是为项目展示,所以如果你想要找一个地方寻找大的概念、设计系统、演示,那这绝对是最理想的。
  • Pinterest:是一个丰富得多的资源,在这里你可以从中找到任何灵感。因此,当我需要寻找高层次的概时我会来这儿念(例如情绪板)。关于Pinterest,我最喜欢的是它能够显示我正在寻找的相关图片。它真的帮助我驱动我的思维,形成概念,事半功倍。

服务设计机构:Zajno Crew

说到寻找灵感,我认为有两种人:使用Dribbble的人和使用Behance的人。Dribbble更像快餐,在这里你可以迅速的饱腹,Behance更像一家高档餐厅,你可以在那里度过整个晚上。

我个人喜欢吃快餐。我喜欢每天早上上班前查看Dribbble,当我发现好东西的时候,我就把它存起来以后用。

△ Promo Website Animation for Pocket Multilingual Assistant

如果你正在寻找真正的案例,而不仅仅是概念稿,你可以在Awwwards上找到一些主流的东西,也可以在这里找到一些更奇怪的东西。

哦,还有Pinterest,它的优势是推荐你可能喜欢的东西。我经常用它来做情绪板和寻找参考素材。

如果是插画资料,没有比Dribbble和Behance更好的地方了。只要滚动鼠标,所有的好东西和你喜欢的艺术家都会一步添加到你喜欢的作品中,简单!

△ Tempers Flare

Pinterest有利于发现新的想法、主题、不寻常的元素和灵感。每天浏览这些平台也会让你培养出一双训练有素的眼睛,这对提高你自己作品的质量和风格至关重要。」

Dribbble 人气插画师:Febin Raj

Dribbble: https://dribbble.com/febinraj

我每天都想更新!我认为这是件大事。因为这个世界瞬息万变。

△ Evening From Kerala

通常,我的主要搜索源是Behance和Dribbble,同时我从其他来源获取了更多的数据,比如文章,博客。

Behance 人气设计师:李宜轩

Behance: www.behance.net/yihsuanli

信息时代,每个人都必备一个「搜索」技能,尤其是设计师,很多人在接单后,可能会第一时间在网络中或者日常的资料扩中搜索素材、参考、灵感等。

我还记得刚开始接触设计时因为没有太多经验,常常因为资料整理太久,压缩了执行时间,最后反而虎头蛇尾的完成作品。虽然创作作品时资料搜集、调查很重要,但其实整体过程有更有效率的方法。其实收集资料也是需要练习的,通过经验累积,可以渐渐增加效率与快速找到最精准的讯息,避免漫无目的搜寻。

△ ZENWATER

Work hard 不如 Work smart, 有了较有系统的资料搜寻方式后,可以将时间留给创作和尝试。随着经验累积,我开始养成了一些小技巧帮助自己更有效率的搜集资料,大家可以酌量参考:

1. 先用树状图整理出关键字

在开始找资料前我会先把设计关键字整理出来,先从Google或百度等网站去搜寻相关的话题或图片,以此方式让思考可以更突破。例如,我要做一张音乐会的海报,开始前,我会先写下关键字,例如:乐器、钢琴、音乐、琴键、流动、弹奏….,接着利用这些关键字进行中英文查询,随着找到越来越多资料,可以从其中找到更多可能性的延伸。这个阶段搜寻目的是从抽象方向出发,避免找到与别人相似的元素。一个一个关键字搜寻后,就可以把其中好的图片整理再一起,收敛成更明确的设计方向。

2. 擅用IG的#hashtag功能

除了使用搜寻网站寻找资料,我觉得IG(instagram )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会用IG 的hushtag去找大家对于某一个单字不同的想像,例如找#music,在其中除了可以找到音乐相关的画面,有时候也可以找到不同场域里的音乐元素。除了找灵感外,我也会利用hushtag搜集的设计作品,例如找#logo#graphicdesign时,可以看到大家正在进行中的作品,或是还未整理好放上Behance的作品。

△ One Team One Goal / IBM Taiwan Sport Day

3. 以pinterest分类整理资料库

我平常就有整理pinterest的习惯,建立资料库的习惯除了为了特定专案外,我也会以设计种类分类作品,例如以CI、packaging、poster…分类。除此之外,以风格分类的资料库也是必要的,例如:东方风格、美式、日本风格、欧式….。这些平常就累积好的资料库能够让我搜寻作品资料时,有一个快速的开始。 Pinterest会依据风格推荐更多的作品给使用者,因此当平常有了足够的累积,寻找资料就会有效率很多,能够快速找到很多需要的作品风格。

4. Behance搜集不同风格的设计师

Follow特定设计师的IG或是Behance也是我搜集资料的一个方法。我会搜集一群在每个领域最具代表性的设计师。在找不到灵感时,我会不断浏览他们的作品集,试着从他们角度出发,思考如果是他们遇见这个题目,他们可能怎么发展。除此之外,他们也是一个完整的风格库,每个作品都是该领域的标竿,当客户有特定风格的需求时,能够快速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目标,期许自己能够达到他们作品的高度。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cs界面设计  ipad界面设计  包装设计  图标定制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看太多网上的灵感创意素材,也是一种设计时代病?

资深UI设计者

如果您想订阅本博客内容,每天自动发到您的邮箱中, 请点这里

互联网让全世界都无线互联,大家可以无视距离随时浏览世界另外一头的设计师所上传的设计作品。无论是 Dribbble、Behance、Pinterest 还是国内的各大社交媒体,想浏览别人作品获取灵感,几乎是0成本的事情。那么这样做对于做设计、激发灵感进行创造,真的有好处吗?它所引发的抄袭的问题,其实是最现实可见的,对此,昨天所发布的文章《如何界定借鉴和抄袭?看这7位设计大咖怎么说!》里,7位来自世界各地的设计师,已经对此发表了看法,而今天的文章里,99U 邀请了三位顶尖的创意人,阐述他们如何看待这种设计师中的「时代病」。

不断上网浏览别人的作品这种「灵感时代病」对于做设计激发创意而言,到底有哪些利弊?在的设计辩论中,Nadine Kolodziey、Thomas Kronbichler 和 Polina Joffe 对无休止的灵感素材的视觉进行了权衡分析。

插画师 Nadine Kolodziey

过于关注在线设计灵感类素材,会让设计思路趋于千篇一律,扼杀创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明智地管理我们的个人信息流。——插画师 Nadine Kolodziey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上网,这意味着我们将会不断地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视觉刺激。

如果你总是在公交车上或休息时关注别人的设计作品,那么你就会不自觉地把它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很快你就会意识到:「糟了,我刚刚做了一些看起来和其他人完全一样的东西。」你会发现,你在不断地复制和重复别人的东西,尽管可能一开始是下意识的,但最终你会成为潮流的一部分。你忽略了你个人独特的视角,别人的作品开始影响你的判断和直觉。

而属于你自己的那部分最独特的东西,才是最有力道的。

我完全理解为什么人们想成为潮流的一部分。客户可能想要一些入时的东西——在特定的圈子里以特定的方式行事,这样做是有所帮助的。但最终这种做法所带来的同质化,对双方的发展都会有所制约。插画师在他们的作品中没有个性,所有的客户都在购买类似的风格——这意味着他们的品牌缺乏独特性。

如果你想获得灵感,看其他的创意作品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看看其他的设计作品固然重要,这可以让你紧跟行业发展步伐,但是要适度。如果你想获得灵感,看其他的创意作品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当我在网上关注其他插画家的作品时,我个人很难受到启发。我已经使用 Instagram 两年半了。起初我总是看其他插画家的作品,这是我的本职工作,我热爱插画。但后来我发现,这阻碍了我的创作潜力。

我开始注意到我的配色方案与其他人的相似。我注意到,看其他的作品降低了自己尝试新事物所需的勇气。当我看到另一位插画家的作品时,我不可能洞悉他的创作潜力。当我在模仿他人的时候,我不可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创造力。

但是这个问题并非是无解的。解决之道就在于有选择地关注。看同事的作品和看一般的图片是有区别的。我对线上的灵感素材很感兴趣,但是我更多地将这些素材视作为一个个「小贴士」,因此我注重于管理我的社交媒体所关注的账号。我不再关注 Instagram 上的其他插画家,而是关注那些在审美上吸引人的内容。例如,我将关注那些收集不同寻常的石头的人,或者为摆放得精美的和风食物拍照的人。

我特别喜欢「I’m Google」这个账号,它不是按主题而是按视觉来排列图片。当我看到这样的图片时,尤其是当我开始着手准备新项目的时候,它们会立即在我的脑海中激发出新的概念和全新的思路。这些资源成为我的灵感来源:当我滚动鼠标时,我将看到来自外太空的岩石图像,它的形状将启发我如何安排构图。

创意总监 Thomas Kronbichler

线上灵感素材固然可以鼓励国际交流和对话,但问题出现在这些图像在传播的时候脱离了相关语境。——Thomas Kronbichler Mut工作室的创始人 创意总监

在 Mut 工作室,我们是当之无愧的互联网拥簇,我们从不害怕灵感素材过载这种问题。我们是阿尔卑斯山脉中部一个叫做海蒂·兰德小镇上的一个小工作室,互联网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来自世界各地令人叹服的灵感,而且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作品的平台,这在1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正是因为图片可以在网上广泛地传播,我们才能让欧洲和美国的用户看到我们的作品。由于有了在线订阅和社交媒体,平面设计社区现才有了如今繁荣的模样。当然,这也有负面影响,很多人说如今平面设计在审美上变得太相似了。但积极的一面是,现在有更多的平面设计作品涌现出来。任何地方的人都可以进入这个行业而不再受到地域的限制,平面设计行业变得更具包容性。例如,欧洲各地的小镇上都会有人在尝试更疯狂的创作,我们能透过网络在不同的地方跟进观察,支持彼此。丰富的网络灵感图片的流通,最终有利于平面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而广泛存在。

我并不是受到某张特定的图片启发,而是在听设计师讲述设计思路的过程中获益良多。

问题是对此互联网并没有过多关注。一些博客和自媒体上并没有关于图片来源的解释。为朋友设计的项目和为大公司做的项目都在同一个空间中流通,这很有趣,但同时也弱化了应有的差异化和环境。

作品背后的故事,以及设计过程中各种问题的解决过程,才是真正重要的内容。我并不会受到某张特定图片的启发,而是在听设计师讲述设计思路的过程中获益良多。了解设计师的独特理念,则更有可能启发我,我对设计师处理客户关系的部分也很感兴趣。当然,这一切是不能用一张简单的图像来进行概括的。

我已经不再浏览 Tumblr 和 Pinterest,因为我最感兴趣的点,是了解一个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最终,我在设计师会议上发言的视频实录中获得了最多的灵感。听设计师们讲述作品诞生的过程是最令人振奋的。我从一个人如何构建一个项目,以及如何实现它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我喜欢听他们谈论客户关系,讲述他们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克服它们。确切地说,更能鼓舞人心的是设计态度和思维方式。

在阿尔卑斯山的工作室中足不出户,我就可以看 Michael 所有的视频。

例如,就在上周,我狂看了所有 Michael Bierut 在线演讲的视频。我喜欢他展示作品的方式,喜欢他大方地和别人分享成果,我钦佩的是他的工作态度。在阿尔卑斯山的工作室中足不出户,我就可以看遍迈克尔所有的演讲视频,这简直太棒了。

艺术总监 Polina Joffe

对正在发生的事情有所知觉是非常重要的,而上网获取灵感会简化这个过程。——Polina Joffe,艺术总监和平面设计师

如果你知道别人在做什么,你可以选择参与其中,也可以选择拒绝。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做出明智决策的前提是你足够了解。

我一直在关注其他人在网上会做什么,我也会在博客和社交媒体上上传一些实用的干货。当涉及到具体的项目时,我会做具体的项目研究。我们会从互联网上获得大量的灵感,这使得研究阶段变得非常简单和。我经常会想起设计师们以前在社交媒体上使用过的概念和想法,然后我会把这些想法和我自己的想法进行重新转化,组合并且更新,这样它们就可以运用在我的设计大纲中了。

浏览在线灵感素材,然后它们会形成属于我自己的一个巨大的视觉词典,里面有我脑海中所有的概念和方法,每当我开始一项新的任务时,我都可以沉浸其中。

我们经常谈论来自内心的创造力,但我不确信我是否真的要相信这一点。万物皆有源头。

我最近为泰特伦敦美术馆的教育团队做了一个项目。这个项目是针对年轻人的。首先,如果你的目标受众是年轻人,了解年轻人都在做什么是很重要的事情了,因为这些信息很有参考价值。你需要运用观众能够理解的视觉语言。在项目的研究阶段,我看了其他设计师是如何处理和学习这些属于年轻人的理念的。最初我想用笔记本和活页夹做点什么。然后我想起了我在网上看到的那些用活页夹或记事本纸做的项目,然后我回去重新又看了一遍,看了其他人如何处理类似的主题,由此激发了我的新想法。

我们经常谈论来自内心的创造力,但我不确信我是否真的要相信这一点。万物皆有源头。我认为创造力通常是学习前人如何混搭各种想法,然后自己进行特定的调整组合,二次创造。

诚然,视觉交流的发展是一部复制、更新、转移的历史。但重复别人已经做了太多遍的东西,并使用类似的元素来直接窃取它们是有危险的。当你在做研究获取灵感时,你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参考海量的资源。如果我们能妥善地使用现有的大量图像,就能鼓励创新,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cs界面设计  ipad界面设计  包装设计  图标定制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日历

链接

个人资料

蓝蓝设计的小编 http://www.lanlanwork.com

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