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费茨定律如何指导界面设计

seo达人

什么是费茨定律

费茨定律是人类运动的预测模型,主要用于人机交互和人体工程学。该法则预测光标/手指从一个起始位置移动到一个最终目标所需的时间(T)由到目标的距离(D)和目标的大小(W)所决定,用数学公式表达为时间 T =a + b log2 ( D /W + 1 )。其中a、b是经验常数,a代表手指开始到停止的时间,b代表手指的移动速度。

举个生活中一个开灯的例子:

早期的开关只有一个手指大,每次开灯的时候都需要将手移动到开关上方,然后伸出手指调整到适合位置然后在按下。由于按钮小,在没开灯的时候你根本不知道它在哪里,需要不停的摸,所需时间就比较长。后期大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将开关按钮设计变大,人们操作时只需要将手移动到按钮上方,由于面积大不需要调整直接按下即可,所需时间就比较短。

 

如何指导界面设计

费茨定律应用比较广泛,其在移动界面设计中也有很好的启发意义,结合费茨定律公式可以得出指导我们设计的三个要点:

1. 按钮越大,所需时间越短

根据公式,当到目标的距离(D)一定时,目标大小(W)越大,所需时间越短,反之越长。下面以支付宝的登录流程为例,如下图所示:

左图是支付宝初始页,该页面主要让用户选择合适自己的操作方式。因此在设计上采用登录和注册按钮并排的方式,目标区域较小,给用户充分选择的时间。

中图和右图,界面中仅仅只有一个按钮,其他注册、遇到问题都可弱化用文字高亮的样式展示,用户在操作时基本不用想就知道点击下一步按钮。大大的减少了操作时间,让用户可以专注于登录上。

 

2. 距离越远,所需时间越长

当按钮大小一定时,手到目标的距离越远,所需时间就越长,反之越短。但是这里就发现一个问题,移动端如何判断手到目标的距离呢?这里我们可以借用拇指热区来进行判断。随着手机越来越大,不同机型的拇指热区会有所差异,以iPhone6右手操作为例,它的拇指热区。如下图所示:

根据图例可知绿色区域是我们手指最容易轻松达到的,橙色是伸长手指才能触达,操作相对较难,红色区域为难以触及的区域。我们可以判断手指到绿色区域的时间最短,到红色区域的时间最长。因此在设计时我们需要将重要层级高的按钮放到拇指热区的绿色部分中,让目标离手指越近,从而提高操作速度。如下图所示:

以上两个案例均是Feed流界面,在卡片中露出功能有点赞、评论、分享这三个按钮,其中大众点评这三个中点赞的重要性层级最高,因此将其放在绿色最易触达区域,单手操作离手指距离最近,而分享和评论次之,因此将其放在了红色和橙色区域,单手操作离手指更远。

其中微信读书这三个中分享的重要层级最高,因此将其放在最易触达的绿色区域,单手操作更近。

 

3. 手移动越快,越易错误操作

其实不管你手的速度有多快,当距离较远、按钮较小时,当手移动到按钮上方就会停下来进行定位然后才能准确得进行操作,如果只要求速度,手移动过来直接点击有可能就点中不了按钮,容易进行错误操作。

因此在UI设计中,如果我们想要用户能够快速操作,可以为用户打破距离和大小带来的限制,结合手势操作来进行设计。如下图所示:

以微信为例,在微信列表中为了让用户能够快速操作列表,引入了手势操作(安卓长按、iOS侧滑),当长按或侧滑列表时,就会在当前位置出现操作内容,提高操作效率。

 

在移动端界面中的应用

在实际交互设计中,合理使用费茨定律,可以让我们的界面使用更流畅,错误率更低。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费茨定律的四大应用场景。

1. 来电显示场景——不同状态,不同设计方式

iOS的来电提示在锁屏和苏醒状态分别采用滑动接听和点击接听,可以很好的用费茨定律来解释。如下图所示:

锁屏时:用户手机场景不确定,很容易意外点击。在设计时就需要增加操作距离、延长操作时间,防止误操作的情况,采用滑动解锁就可以增加操作的距离,放在该场景中使用较为合适。

苏醒时:用户正在使用手机,这时候采用滑动操作距离太长了,因此设计为按钮的样式,用户可快速点击接听或拒绝,进而提高用户操作效率。

 

2. 将返回浮于底部操作栏中——缩短操作距离和时间

随着屏幕越来越大,拇指热区也发生了变化,你会发现左上角的返回按钮单手操作越来越不可能,尤其是Plus、iPhoneX的出现返回按钮显得有点鸡肋。不过在体验资讯类的产品时发现,部分界面他们将返回按钮放到类界面底部左下角的位置,下面将这两种进行对比下。如下图所示:

以今日头条的详情为例,返回按钮在常规的左上角。结合拇指热区你会发现左上角的区域单手是很难到达的。对于资讯类APP需要不断切换看的文章,返回键在左上角无疑加重了操作难度。

以虎嗅为例,他们将返回按钮移动到了底部左下角,结合拇指热区你会发现左下角的区域单手是可以轻松到达的,将返回按钮放在底部,大大的节约了用户操作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通过分析,返回按钮在左下角单手更好操作,但是有时候习惯真的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比如我在华西医院的微信小程序时,很少能够记住点击底部的前进和后退键,每次想返回上一级,就习惯性的点左上角,结果就直接退出小程序。如下图所示:

面对顶部返回键单手不方便点击、底部返回键又老是记不住点,同时在当前规范下又不适合大面积的使用,怎么样才能帮助用户操作呢?其实iOS按住左侧屏幕边缘向右滑既可以返回上一步,安卓自带虚拟返回键都是较为快捷的操作方式。

 

3. 合理利用手势操作——提高用户操作速度

安卓的长按和iOS的侧滑编辑大家都比较熟悉,他们多用在列表页的编辑状态,用户长按或侧滑列表,操作按钮就显示在当前位置,操作效率比较高,如下图所示:

以天猫购物车为例,大家知道长按是安卓端常用的功能,侧滑是iOS端的功能,然后天猫购物车这两种功能都支持。其主要原因考虑到安卓用户在使用苹果手机时,可能不知道侧滑的功能,因此在购物车的编辑中还加入了长按功能,让用户能够更快捷的操作。

 

4. 将操作按钮进行收纳——阻碍用户操作

在设计时如果控制不经常使用,或者想阻碍用户操作时,就可以把操作按钮放远一点,同时在设计上可以将其收纳,加大用户到操作难度。如下图所示:

以大众点评详情为例,在右上角并没有直接放举报到按钮,而是放到更多到按钮,一个原因是为了方便后期的拓展,另外很重要到一个原因是不想让用户举报加深用户的操作难度。

 

总结

本文主要分享了费茨定律在UI界面中的应用,结合今天的分析,总结起来主要有四个要点:

  • 1、我们想要更容易点击到目标,就需要将一个页面的主操作按钮放大。
  • 2、我们想要让用户快速点击目标,操作更方便,可以将目标放于拇指热区轻松触达区域。
  • 3、我们想要让用户快速移动时,就可以利用手势操作,它打破距离和大小的限制,从而让用户可以快速操作。
  • 4、我们不想要用户操作或不常用的控件时,就可以将按钮进行收纳,加大用户操作距离,从而增长用户的操作时间。

 

参考文献:

Technical Artist的不归路 —— 费茨定律(Fitts’s Law)在UI设计中的使用  

设计法则: Fitts’ Law / 费茨定律(费茨法则)

《通用设计法则》立德威尔著   朱占星 薛江译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3年9月北京第1版

 

原文地址:海盐社(公众号)

作者:风筝KK

转载请注明:学UI网》费茨定律如何指导界面设计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蓝小助,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截屏2021-05-13 上午11.41.03.png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UI设计公司、界面设计公司、UI设计服务公司、数据可视化设计公司、UI交互设计公司、高端网站设计公司、UI咨询、用户体验公司、软件界面设计公司



界面设计中的三维设计法

seo达人


随着当今越来越多的信息需要被展示、曝光,而移动设备的屏幕空间又有限,为了减少用户在使用应用时的跳转,减少用户的路径,设计师们开辟了第三个维度——即在 z 轴上展示叠加的分层动效进行交互表达,从二维到三维,这样更能有效利用手机屏幕上的有限空间,这也是以后界面设计的大趋势。

这个思维方式最早是在安卓的MATERIAL DESIGN语言上体现出来的。(以下简称MD)

 

Depth(深度):

Material Design UIs are displayed in an environment that expresses three-dimensional (3D) space using light, surfaces, and cast shadows. All elements in the Material environment move horizontally, vertically, and at varying depths along the z-axis. Depth is depicted by placing elements at various points along the positive z-axis extending towards the viewer.On the web, the UI expresses 3D space by manipulating the y-axis.

在MD的设计规范中,用Depth来说明界面设计中的深度,既而在界面设计中引入了Z轴的设计思维,将界面设计由二维设计引进了三维设计思维的地带。MD通过抽象化纸片在物理世界中的形态,定义除了各种信息层级以及常用状态的表达方式。

再来看看,如今iOS的最新版本iOS 12,也已经开始向这一方向进行发展。最典型的要属以下的iOS的内置应用:股市、语音备忘录、地图、钱包、音乐、播客、App Store等。

三维设计法,在界面设计当中,主要分为两个方向来运用,视觉设计和交互设计。

人们通过双眼能够分辨出物体远近大小的形态,因此如果利用这样的视觉规律,便可以在画面中呈现出真实的效果,突出视觉的立体化。

因为使画面产生三维的模拟真实的效果,可以画面更具有吸引力,我们之所以能够看清楚物体,是因为有光的存在,现实生活的影子是因光而产生的,才是一个真实立体形。如果能恰当运用光影的效果,那将会让图形在进行三维空间转换时变得更加凸显。

当今,在界面的视觉设计方面,通过层叠、卡片化和投影的设计手法来对界面的内容进行处理,可以增加界面的层次感。在如今同质化严重的扁平化设计下,能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同时也给人一种内容呼之欲出的感觉,加强了点击的欲望。这样的设计手法让界面的Z轴空间得以加强,必将是下一个新的趋势。

例如:KEEP、潮汐、虾米音乐

 

例如:Dribbble 和 Behance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在交互设计方面,想同时展示多种内容时,假设对一个需求有着很强的曝光要求,或者是想让用户知道有这项内容的存在,但又不想让页面内容过长,导致被忽略或难以找到时,可以采用页面Z轴层级覆盖的表现形式。

采用了Z轴层级覆盖的架构形式,用户主要的交互操作变为上拉、下拉来阅读信息,减少了点击跳转这一类的操作,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成本。且滑动手势,是以后人机交互发展中的一个必然趋势。

在一些APP中有所表现的有:豆瓣FM、豆瓣详情页等。(大家可以从这些APP上获取设计灵感)

豆瓣FM

 

豆瓣(电影详情页)

 

例如:

上图是京东(APP)的商品详情页,这时候我们接到的需求是将上图的文案放进这个界面中。

要知道在寸土寸金的APP界面中,每一个位置都是十分的宝贵,一但放置不佳,就会给用户的视觉流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得用户体验下降。况且,还是京东这样流量巨大的电商APP,位置便显得更加宝贵,而上图中的红色标记范围就是我们的限制区域,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个不合理的做法。

上图我们是直接加了一个界面,将这个模块设定为可以进行跳转,从而达到显示完整(文案)的需求。

这样做,不仅增加了用户的路径,而且还会给来回切换的用户造成一定的困扰,消耗了手机的资源的同时,下面的留白也显得很浪费、空旷,视觉上就很不美观。

那么,京东是怎么做的呢?

京东采用了一个浮层设计(Z轴),将全跳转改为半跳转,这便是在界面设计中的Z轴运用,这样既可以达到文案所要求的曝光,也能最大利用让界面的空间,实现与原场景的完美衔接。

通过在 Z 轴上进行分层设计,模拟物理世界中人与物的真实的交互模式,帮助用户理解产品设计,将信息更好的浅层化,这样可以给设计师们带来更多发挥的空间。

在使用这个思维来做设计时,可以事先考虑以下几点:

  • 根据用户使用体验,来判断是否需要使用Z轴分层交互。
  • 这样做是否能帮助用户更好的理解你所做的设计?
  • 空间感设计主要意义是能正确的引导用户,并建立起对产品的使用逻辑。
  • 每一个界面层级只需要表现一件事。
  • 当你想要在界面中加入一个菜单栏但发现没有空间?这时候可以考虑使用Z轴的设计。
  • 谨慎使用Z轴层级交互,因为它会增加空间关系的复杂度。
  • 多参考现实世界中的真实交互,它给你的预期和感受,在互联网设计中的很多灵感都来自于对真实世界的理解。

 

总结:

我们在做设计时,可以把当前的界面可以想象成一个的三维世界——分作X轴,Y轴,与Z轴,在这三个坐标轴上,可以进行思维上拓展。

在交互设计当中,减少跳转便是减少用户路径,就是使用各种方法在三维空间中,用x轴、y轴、z轴做出最合适、合理的用户体验设计。

 

原文地址:站酷

作者:ChrisIce

 转载请注明:学UI网》界面设计中的三维设计法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蓝小助,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截屏2021-05-13 上午11.41.03.png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UI设计公司、界面设计公司、UI设计服务公司、数据可视化设计公司、UI交互设计公司、高端网站设计公司、UI咨询、用户体验公司、软件界面设计公司



合理预设:如何为用户提前设置好默认值

ui设计分享达人

What 是什么

「合理预设」是指系统提供默认选项,这些默认选项不需要用户做任何操作,可以节省用户完成表单的时间和精力。

这些默认选项来的数据源包括: 先前输入的会话数据、来自用户帐户的信息、当前位置、当前数据和时间等等。


案例 钉钉的“代办事项”设置功能,可以自动抓取到语句中的时间信息,自动帮助用户默认填写时间,减少用户的操作时长:

相关模式 :语句填空


Why 为什么

系统通过提供合理的默认信息和答案,分担了用户思考和输入信息的工作,减少时间,提高效率。

而就算预设信息不是用户想要的,也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示例来说明答案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这一点也可以节约用户几秒的思考时间,或者避免输入错误的信息。


另外,合理的默认值还可以帮助用户应对一些“难题”。如果用户跳过了一块字段,那么可能是这个问题没有引起他的注意。用户可能是不理解这个问题、或是默认值的含义。输入答案,选择值,或单击按钮的动作会迫使用户有意识地面对这个问题。


比如疫情期间,大部分公司都需要做健康打卡,下图中有一些选项是直接填了默认值,但是有些就没有填。比如下图的左图中,有关于“请假未到岗”这些问题,因为没有填默认值,用户就会对这个问题有印象。然后比如“今日是否有发热症状”,“是否有咳嗽”这些,因为被系统默认填了,用户很容易就忽略过去了。

所以一些刻意希望被关注的问题,其实最好不要提供预设值,这样可以让用户感知到这个重要信息的存在,进而加深对内容的认知。



When 什么时候使用

当产品要求用户提供类似表单的信息输入(例如文本框或单选按钮),并希望减少用户填写时长时,可以使用提供默认设置。


但是当问题的答案会很敏感或是与政治相关时,最好不要提供默认值,例如密码、性别或公民身份等。最好也不要为用户擅自订阅非必要的内容信息,如“请给我发送广告邮件”等。


使用条件

· 用户需要做类似表单的信息输入操作;

· 系统希望减少用户需要做的工作;

· 系统希望确保用户填写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 可能用户并不知道或者不关心答案,不需要引起用户的重视;

· 问题的答案不属于敏感信息或是与政治无关。


How 如何使用

设定「合理预设」有两种普遍的用法:

1、使用一个通用的、常识性的、满足大部分用户需求的默认值,预先填写输入框;

2、可以调用用户早些时候提供给系统的信息来动态地设置默认值。例如,某个用户提供了一个中国的邮政编码,系统可以从这个编码推导出用户所在的省,甚至市和区的名称。


除此之外要注意几点应用原则:

· 使用预设的默认值不仅仅是为了防止用户留下空白的输入区域;

· 要充分的了解你的用户,默认值的设定要有绝对合理的理由 —— 否则,系统会给所有人带来额外的工作量。


Example 案例

案例一:唯品会小程序在购买服饰类选择 SKU

用户需求:购买服装时需要选择尺码


唯品会小程序在购买服饰类选择 SKU 时,每个尺码点击后会显示对应的衣服参数,用户不再需要去商品描述中的尺码表格中再找,也可以是设置好自己的身材数据,平台会默认选中适合你的尺码。

案例二:蚂蚁链实人认证表单

用户需求:需要根据表单内容填写和上传文件

蚂蚁链实人认证在上传证件时会根据用户所在国家和地区,帮助用户默认选择概率最大的选项,不需要用户自己操作。

案例三:Photoshop 创建新文件

用户需求:创建新文件,调整画布大小

在 Photoshop CC 中创建新的图像文件时,默认情况下会从操作系统剪切板开始。这里的假设是用户刚刚创建了一个屏幕截图,并且正在编辑该图像。因此,Photoshop 在剪贴板中获取图像的宽度和高度,并使用它们来预先填充创建新文件的尺寸,这是一种节省时间的聪明方法。不用担心图像和画布会有尺寸不匹配的情况。


当用户想要调整画布大小时,原先画布的长宽尺寸会预设出现在新的画布大小里面,方便用户进一步进行尺寸调整。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Ant_Design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按钮组 Button Groups:大量的操作按钮如何排布与设计?

ui设计分享达人

What 是什么

简介: 按钮组是把相关的动作组织成一组按钮的设计模式。按钮组的内部内容彼此水平或垂直对齐,并采用相似的视觉设计。如果超过三个或四个动作,往往会采取多个分组。

例子: 语雀编辑器的顶部工具栏

undefined


Why 为什么

按钮组可以让界面不言自明。在复杂的布局中,被精心安排过的按钮组会很容易被用户感知和使用。一方面,它们在界面上往往非常明显,用户能够一眼看到有这些功能可以进行相关操作。


大家所熟知的格式塔原则(Gestalt principles)也在这里起作用。彼此相邻的按钮往往暗示着这些按钮的功能相近,因此会让用户感觉到这一组按钮可以完成类似的功能。相对的,不同的按钮分组往往暗示着不同的功能类型,因此彼此间应该保持间距,或用不同的形状,或用分割线进行区分。


When 什么时候使用


如果你需要在界面上展示许多操作按钮,且需要确保它们随时在界面上可见。但同时,你又需要用图形化的方式组织它们,以使它们看起来不会特别散乱。

这些动作中有许多是彼此相似的 —— 它们有相似或互补的效果,比如,它们的功能语义相类似 —— 由此它们可以三五成组地放在一起。

按钮组可以用在对产品全局有效的操作上(例如「打开」和「选项」操作),或特定的一些通用操作(「保存」、「编辑」和「删除」),或特定的某些操作(例如布局的「对齐」、「分布」)。不同范围的操作不应当被到一个组中。


使用条件:

· 存在大量操作按钮;

· 希望用图形化的方式组织这些按钮;

· 操作按钮间存在功能相关性和差异性;


How 如何使用

这个模式的总结简单到像是一句废话:把相关的操作按钮分成一组。


但如果详细展开就会有更多的介绍。比如:


· 如果需要包含文本说明,尽量使用两个字或三个字的动词短语,不要使用专业术语。

· 不要把不同功能范围的按钮放在一个组,应当将它们分成不同的分组。

· 同一组的按钮应该有同样的视觉设计:边框、颜色、高度或宽度、图标风格、动态效果等。

· 在空间排布上,可以将它们并排起来作为横排放置,如果空间不太适用的话,也可以考虑一列纵列放置(例如Photoshop的左侧工具栏)。

· 如果某一个动作是核心动作,可以将其区别对待。例如网页表单中的“提交”按钮。核心动作是希望大部分用户都需要(或期待)执行的动作。让这个按钮拥有更加强烈的图形或视觉风格来让它在显得更为突出。

· 如果按钮足够多,而且它们都有小图标,你也可以把它们放在工具条或者像工具条那样的狭长条上,放置在页面的顶部。


通过使用按钮组可以避免界面上按钮或链接过于拥挤混乱,也可以避免一长串冗长的动作列表看起来毫无关联或区别。

通过这一模式,你可以创建一个较为清晰的元素层级结构:用户可以一眼看出哪些动作是彼此相关的,哪些是重要的。


Example 案例

案例一:Sketch 的顶部按钮工具区

用户需求:编辑设计文件中的对象


Sketch 也是个很典型的应用了按钮组的设计工具。Sketch顶部的按钮不少于15个, 有很多要理解和追查。 但是得益于精心的视觉和语义组织,界面按钮始终保持一定的可理解性。

undefined


案例二:macOS Finder

用户需求:按自己需求对文件进行显示修改和操作


这个案例显示了来自 macOS 的 Finder 窗口的顶部按钮组。 秉承其设计传统,按钮风格明显。 导航组是放置在左侧中的按钮组。 布局相关的按钮组放在了中间,文件操作相关的按钮组放在了右侧。这样的设计使得界面变得易于理解和使用。

undefined


案例三:WebStorm 顶部操作区

用户需求:项目执行相关操作


这个案例显示了 Webstorm 的顶部功能操作区。WebStorm 采用了按钮组的模式,将项目执行的相关操作和Git相关的操作聚合在一起,中间使用了分割线进行了区分。

undefined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Ant_Design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聊聊状态开关按钮如何设计

纯纯

我遇到的这个例子,和“概念模型”有关,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这个酒店房间的开关是这样的:


酒店床头开关



酒店客厅开关



这个开关是触控式的,开关本身有亮/暗两个状态;大家迅速看一眼,我想请问大家,你们认为,亮着的开关(图1的5个灯,图2的右上、左下2个灯)对应的状态应该是打开的还是关闭的?




如果心中有了答案了,继续往下看。




之前在文章从交互维度量化用户体验中我说过一次我个人理解的最小交互模型,大概是下面这段话:


狭义的交互(Interaction)定义交互主体必须是人本身,而客体可以是产品,环境,服务等等,且不论交互客体是什么,只要主体是人,人和客体去进行交互的时候,一定是人带着一定的心理预期施加一个行为,然后客体会根据这个行为给与一个反馈(没有反馈本质也是一个反馈),而人会根据这个反馈是否符合预期去进行心理修正。如下图所示(红先黑后):


那随之而来的另一个问题就产生了,人进行交互行为时的心理预期是从哪儿来的?


人初生的时候都是一张白纸,每天重复的交互行为产生的心理预期会随着不同的教育、家庭进行变化;今年我们家在广州过年,我第一次见到两岁的小侄子,通过这一周对小侄子的观察更能体会出人其实是有某些说不清的潜能在里面的,举个例子,有一天小侄子生病了,要吃两种药,一种是甜的,一种是苦的;吃甜药的时候小侄子很开心,愉快的呀呀的说这药是甜的,而吃苦药的时候小侄子也是皱着说这药好苦,关键的问题是,出生两年来,家人从来没有对他描述过苦味是什么,也没有明确告诉他这两种药有一种是“苦味”的,但是两岁的小孩子就能尝到苦味的药在没有接触过“苦”这个词的时候就讲得出来这是“苦”。


再举个例子,还是我的小侄子,我们贵州人过年一般都会真金白银的打麻将,小侄子目睹了几天我们在麻将桌上用大把的零钱来支付,有一天我们去公园玩,遇到一个熟人给小孩子了一个红包,我们就问他“钱是干什么的呀”? 我小侄子脱口而出:“钱是用来打麻将的呀!”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呢?


大概是现在的人买东西都用微信支付宝支付,所以对于小孩子的认知来说,他们由于没有见到过纸币参与交易的行为,而这几天不断被我们麻将桌上的现金冲击视觉,才会突然脱口而出这句话。


可能在我小侄子的认知里,手机才是用来买东西的。


我们互联网圈的设计行业其实能形成理论的东西不多的,大多数时候为了佐证某些东西,我们需要从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学中找到一些理论支撑。我在做产品设计的过程中,最长这么时间一直使用的一种方法是思考用户在这个页面的心理预期。(比如在商品详情页,业务目标肯定是引导用户购买,但是用户心理上之所以点进了这个商品的详情,无非是在有购买意愿的基础上,需要一些信息去辅助决策,这时候如果你仔细思考并模拟一下你自己在购买时候点击详情页的行为,其实会发现其实影响决策的信息大多不是价格(因为价格在上一级的列表页已经标明了),更多的可能是产品描述和用户口碑等等)


在做尤其是app设计的时候,能明确每一个页面的业务目标和用户点进来的预期,其实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大家可以多留心在这两点上。



好的扯远了,回到状态开关的事情上来,还记得刚刚的那个图么?


酒店床头开关



酒店客厅开关


我相信绝大对数的人第一反应都是,亮着的开关对应的灯应该是亮的,因为这个符合常识,但是如果这个酒店也是这样的话,我就不会举这个例子了,没错,上面开关亮着的灯是关的,没有亮的开关对应的灯是打开状态。


我相信设计这个开关的人是为了让用户在夜晚起夜的时候使用方便,但是他完全可以用更加高明的办法,比如换成夜光材质之类的。这种设计师很愚蠢的,我观察这么多天下来,我们所有亲戚每次开关灯几乎都会误触,因为我们的心智一直一直认为的是亮着的开关亮着的灯。


这里就牵扯出一个问题,我们在app设计中如何去设计状态开关的问题。


首先需要明确,最无歧义的状态开关一定是需要具备两个意符:

其一是表征当前状态

其二是表征用户点击之后的状态。

而现在市面上很多app在这两个意符上是混的,一般都知道用icon的样式来表征当前状态,但是下面的辅助文字则是表征当前状态的和点击之后状态的都有。


这就会让用户很蒙。


比如相机app、短视频app、K歌app中就比较明显会有很多状态按钮,如下图所示是某相机app的截图,这样的设计就是“有歧义的设计”,比如“延时关闭”和“补光灯关闭”这两个文案,会很容易让人困惑这文案指代的是当前状态呢还是点击之后的状态呢?


给大家提供一个我个人的小tips:


设计状态按钮,尽量把当前状态和点击行为拉出两个层级关系来设计。


当前状态可以体现在icon上,但是不能只体现在icon上(比如他这个延时关闭的图标有一个x,但是补光灯关闭又没有x,这就更加歧义了)


比如如果是我去设计它这个按钮,我会这么设计:



这样的话,确实,用户操作复杂度上会多一级(之前直接点icon,现在点icon之后需要再点开关),但是用户完全没有认知成本。


这就是我说的把当前状态和点击行为拉出两个层级关系来设计。其实这个牺牲交互成本减少用户认知成本的方法在交互设计工作中经常被我们使用,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实在是一步很难理清的时候,不妨可以多尝试这种思路。不过这种提高复杂度的减少认知的方法,不适用于业务强指引型页面(比如购买、导航之类)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Seany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app中的交互手势和意符设计

纯纯


PART 1 - 唐纳德诺曼关于交互设计的可视性的基本原则


唐纳德·诺曼所著《设计心理学1-4》一直被认为是设计行业经典,我在读这一套书的时候最令我感到共鸣的不是后来被大家大书特书第四本《情感化设计》,而是第一本《日常的设计》,这本第一本书最精华的内容是阐述了交互设计的基本原则,这个原则无论是对工业设计中的人和物件交互,还是说是建筑中的人和空间交互都有很深刻的指导意义。

作为一名app产品设计,对于这几个含义理解之后,融汇到app设计的情境下,会让你对之前工作流中的『交互设计』有全新的认识。

众所周知,交互设计借鉴了心理学/设计/艺术和情感等基本原则来保证用户得到积极愉悦的使用、情感和操作体验。交互设计之所以可以成为一门学科,本质在于可交互,而可交互的前提,是可以被感知(这个我在app的视觉美成因分析那篇文章里面已经说到过了),那么被感知的方式,往往是和人的五感有关。

触觉,听觉,视觉,味觉,嗅觉。只要能被人的五感所感知到,不论是和空间,和机器,和生活中的物件还是和人,只要发生五感的共情,我们就说是可以被交互的。(注意,本文中不考虑复杂多感交互,并且只考虑交互的一方是正常生物人。)

在人的五感之中,本文依旧着重讨论视觉,因为科学研究表明,在人五感的感知信息中,视觉视觉占比达到了惊人的83%。(其中听觉11%,嗅觉、触觉、味觉机加起来占比6%),而不管是什么设计,如果可视性不佳,都不能算得上优秀。

唐纳德·诺曼将交互的可视性原则归纳为和五种基本心理概念相关,这五中基本概念分别是:示能(Affordance)、意符(Signifiers)、映射(Mapping)、反馈(Feedback)和概念模型(Conceptual Models)。


i.示能(Affordance)

示能的概念和内涵来源于吉普森(J. J. Gibson)。此外,关于有形物品如何传达出人们与它们互动的重要信息,这个特性被吉普森命名为“示能”。

"示能"这个词,狭义的理解一下,是从可视性的角度明确了一个物理对象与人之间的关系。示能是物品的特性与决定物品预设用途的主体的能力之间的关系。示能的体现,由物品的品质同与之交互的主体的能力共同决定。示能的存在与否取决于物品和主体的属性。

还是举那个诺曼最经典的例子,如下图所示:

从视觉上看这张图,我们从以往的生活经验联想一种方形的,带纹路的黄色物质,再配合长期的视觉线索,我们会知道这张图上是一个木块,那从我们的视觉线索上,知道这个木板很细,(应该)能够轻易被折断;而且很轻,(应该)可以轻易被搬走。这些就是我们通过视觉判断这张图上呈现的"示能",而明确的我们和图上这个木材的交互关系。

那再看这张图:

我们通过生活经验的联想可以知道这是一个木门,为什么会区别这是木门而不是上面的木材呢?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上面有个『把手』。在人的视觉中,有时候观测物体的某项"示能"是清晰可见的,比如上图那个木材可以被轻易搬动,而有很多物品的"示能"是不可轻易被感知的,比如上面那张木材的图,我们就不能感知到这个木材是可以被『轴转动』的。

而这张门的图上,大家想象自己是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野人,看到上面这个图,只有一块特别显眼的『把手』,你作为高智慧生物,是不是应该去触摸一下,并且企图能够与『把手』进行互动?

所以总结一下,如果这个门上没有把手,作为我们人类的认知而言,可能会认为这个门不能从外面被打开,但是如果这就是一个能从外面被打开的门,但是忘记设计外面的把手,那就意味着,这个物体"示能"的视觉通道被堵塞。(视觉通道被堵塞的"示能"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反示能"),"反示能"对交互作用是起到抵制作用的。也就是说,如果这个门是可以从外面被打开,但是我为了不让大家从外面打开,我在设计之初不加从外面打开的把手,一定程度上就可以抑制大家从外面打开的这种行为。

大家明白了么?

所以为了更有效的展现某些物体的视觉可交互,示能和反示能都必须被揭示出来,即可被觉察到。如果示能和反示能不能够被觉察到,就需要人为的把它们都标识出来,我们听过一些有效的手段就可以做到,比如在直立的木头一侧加上一个『把手』,这个把手就是"木头这种物体可以被人轴转动"这种"示能"的一个提示线索,你只需要旋转把手,稍加用力即可发现这个"示能"。

所以,我们把这种揭示"示能"的符号、提示功能、线索、称为『意符』


ii.意符(Signifiers)

划重点:示能决定可能进行哪些操作。意符则点名操作的位置。

在我的文章《交互闲谈02丨app中的非必要功能和用户界面上的流量法则》中,我对app中的意符进行了自己的定义:

用户界面上的意义符号,简而言之,就是一切用户感知中可以点击产生反馈的功能集合。

但是这是在以屏幕为介质的用户界面中我个人下的定义,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寻找蛛丝马迹,寻找任何可以帮助他们应对和理解的符号。任何可能标识出有意义的信息的符号都显得非常重要。人们所需要的和设计师必须提供的视觉线索,就是意符。

这就是为什么苹果第一代手机出来的时候会被大家奉为圭臬的原因,他在视觉上示能和意符都及其突出,一块屏幕和一个按钮,屏幕用户点击滑动交互,按钮用于点击交互,学习成本很低。大家试想一下之前的塞班系统,左上角和右上角两个按钮是和屏幕左下方的功能和右下方的功能映射,虽然也很易于理解,但是当大家看到苹果这么简单的手机的时候,相信所有人都是惊讶的:



△.示能和意符的关系

示能揭示了世界上作为主体的人(这里只考虑人),如何与其他东西进行互动的可能性。

一些示能是可视觉感知的,一些则是需要视觉之后联想感知(即不可直接感知)的。

意符指示能操作的位置。

一些意符是生活中的符号、标签和图样,如门上用符号标记的“推”、“拉”或“出口”,或指示所要采取行动的箭头和图示,或是朝向某个方向的手势,或其他的说明。一些意符仅仅是预设用途,譬如门的把手,或某个开关的物理结构。

划重点:在设计中,(尤其是UI设计中)意符比示能更重要。

示能和意符是本文中最重要的,下文会说到在app中的意符设计。


后面的映射,反馈和概念模型内容我简略说:

iii.映射(Mapping)

有一些自然映射是生物本能的或者是文化赋予的,比如如按照通常的习惯向上移动手势意思是增加,向下移动意味着减少,。当一系列可能的操作是可见的,当控制和显示契合自然映射时,设备就会容易使用。(具体参考我写的交互闲谈丨01里面那个视频手势的例子)

iv.反馈(Feedback)

反馈是控制论、信息论的著名概念。当我们做出了一个操作的时候,内心的预期是需要获得反馈的,如果在一个该获得反馈的地方没有获得反馈,人就会很疑惑,比如如果一个app的按钮点击之后没有跳转或者没有新的变化,那么人就会呆滞,如果反馈不及时,人还有可能会放弃。(比如网络不好导致的跳出率,比如一个不可点击的按钮做得太逼真用户疯狂点击发现没反应之类的 = =)

过多的反馈可能比过少的反馈更恼人。设计拙劣的反馈可能是旨在降低成本,最糟糕的是不恰当的无法解释的反馈。指手画脚的人通常是正确的,但他们的评论和意见如此之多,唠叨不停,会令人分心,而不是给予帮助。我记得很多年前(大概是2010年左右),还曾经见到过一款应用,用户但凡点击无效位置就会弹出一个Error的模态框,简直是令我绝望。 = =

v.概念模型(Conceptual Models)

概念模型通常是高度简化的使用说明,告诉你事物是如何工作的。概念模型只要有用就行,不必完整或准确。概念模型通常可以从设备本身推断出来,一些模型通过人与人相授,还有一些来自手册。(比如app新版本中那些半透明箭头加上文字的功能指引就是概念模型的一种,手游中一开始的新手指引也是。)




PART 2 - 屏幕的示能与基本的交互方式


一个人和一块(未通电的)触摸屏幕,在不借助道具的情况下到底能衍生出多少种交互方式?从五感出发去深入剖析的话大概分为:

嗅觉:用鼻子闻一闻这块屏。(发现并没有味道)

听觉:用耳朵听那块屏发出的声音。(发现并听不到什么声音)

味觉:用舌头舔一舔这块屏。(诶有点咸?)

视觉:用眼睛去看这块屏。(这是一块光滑的类似于玻璃的物体)

你们发现了么,对于一个原始的屏幕设备,比如手机,我们忽略按钮什么的物理按键,光思考那块没用通电的屏幕,如果你作为一个心智未开化的人(或者现在假设你就是一只猴),你真正对屏幕有建设的交互一定是在触觉上,我这么说大家能理解吧。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下,你现在是20年一个准备做概念手机的交互专家,你去穷举任何人和屏幕的交互,唯一有『肢体接触』的方法就是用手指(或者脚趾)去触摸,还有就是用舌头舔。用舌头舔会有口水,不利于屏幕的识别,万一漏电了画面太美不敢想。

所以,结论是,人类看到一块屏幕设备,这块屏幕设备的视觉示能最终导向了,人和屏幕的交互手段被定位在触觉上,而脚趾相对于人类来说没有手指灵活,所以最终我们把交互规定到手与屏幕的交互(简称交互手势)。

触觉:

我们来穷举一下手指和屏幕的交互方式:(图片来自Graphicpear,中文是我自己加上的。)


不要纠结于图,往下看,其实现今的所有的手势交互,我们基本操作分为:

一根手指:单击、双击、长按、拖动、上下滑、左右滑。

两根手指:单击、双击、长按、拖动、上下滑、左右滑、扩张放大、收缩缩小、旋转。

三根手指:单击、双击、长按、拖动、上下滑、左右滑、扩张放大、收缩缩小、旋转、捏按。

四根手指:单击、双击、长按、拖动、上下滑、左右滑、扩张放大、收缩缩小、旋转、捏按。

五根手指:单击、双击、长按、拖动、上下滑、左右滑、扩张放大、收缩缩小、旋转、捏按。

双手双指:单击、双击、长按、拖动、上下滑、左右滑、扩张放大、收缩缩小、旋转。

双手十指:单击、双击、长按、拖动、上下滑、左右滑、扩张放大、收缩缩小、旋转。

(上面写的双手双指是指每只手出一个手指,比如你们在手机修图时候的某些旋转操作)

其实你如果还要穷举的话,还有双手每只手一个指头、双手每只手两个指头、双手每只手三个指头、双手每只手四个指头这些奇怪的情况,但是由于现阶段手势足够完成日常操作,所以日常的人和屏幕交互并没有引入这些别的奇怪的方案。

我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其他的双手的交互操作也会大面积的被引入进来,起码我个人在看类似于黑镜啊还有别的欧美科幻片的时候,不止一次见到了这样的画面。(我印象最深的是黑镜第三季06,女主角操控手机方式是四指横滑,然后胖大叔操作无人驾驶的骑车的时候是双手旋转打开一个屏幕,然后再通过指头拖动目标完成导航交互。)这些电影里面反应的人的未来科技中蕴含了很多交互方法,大家可以看电影的时候多留意一下。

有点扯远了,回到手机app的交互手势,(除开游戏以外)一般单指双指即可解决。而先现今科技下,相对于大屏幕一些的平板电脑,无论是ipad还是Andriod厂商,都会引入三指,四指甚至五指的部分交互手势。

由于今天的主题是手机app,那我们下一部分就着重主要来说说手机app的交互。

PART 3 - 手机app中的意符分析


在设计中,尤其是UI设计中,意符比示能更重要。

理解这句话的本质是因为一块屏幕上人需要设计图形、按钮、内容。去让他完成一些具体事情,所以在屏幕显示的软件中的意义符号就需要有很深的引导性。

还记得之前我的定义么?用户界面上的意义符号,简而言之,就是一切用户感知中可以点击产生反馈的功能集合。

我们闲言少叙,先来看一个例子:

如图是喜马拉雅FM的app首页UI,我将从功能属性、视觉焦点两个角度,一排一排的进行分析:


角度一、首先从功能属性上进行分析:

第一层:NavigationBar上的意符为『消息』、『搜索框』、『历史』和『下载』,本质上是以功能名字命名的意符,其意符的表现形式为图片+文字。没啥好说的,每一项映射到自己的功能详情。

第二层:Tab的分类共有『热门』、『分类』、『康永来了』、『直播』和『广播』,其意符的表现形式为文字,这里大家看到『热门』标签本身变成橘黄色且下面有一个橘黄色细线,这是两个符号是通过这么多年的用户教育之后形成的意义共识,意义为:当前页面状态。这里我有一个小问题,大家猜如果这时候我右滑界面(采取的交互手势是单指向左轻滑),会发生什么事情?提供两个选项:

A、到『分类』页面。
B、到『订阅』页面。

详细绝大多数人都能答对,这里的正确答案是A,滑动到下一个tab『分类』。大家只知其所以然,感觉这里的tab本身就是靠滑动手势来控制的,但是更深层次的原因呢?为什么?

这里涉及到一个滑动切换tab的遍历解构,关于这个,我的网友@HoZiN老法师(大雾)的《浅议滑动Flick切换Tab导航 - 知乎专栏》这篇文章写得很棒,大家可以去看看。在这里我做粗浅的解释,在喜马拉雅这个app中,『首页』UI中的TabBar上的『热门』、『分类』、『康永来了』、『直播』和『广播』都是归属于当前BottomBar『首页』的,所以我们在滑动操作的时候应从当前深度的最近层开始交互。

如@HoZiN的下图所示:


如果用户滑动这个页面只能在首页的5个tab之间切换,我们认为他是下图的第一种,也即是在单一Bottom模块下切换(Hozin将其命名为独立Sub Navi切换,Sub Navi的意思其实也就是底部的Bottom navigation bar的意思,我上文中就直接简称BottomBar了,个人命名习惯而已大家能懂是这个意思就行),而另一种情况是有些app当滑动到最后一个tab,再右滑屏幕会进入到第二个Bottom模块,既是下图第二种的b-C和f-G的过程。虽然现在这种设计方式已经鲜有app在继续使用了,但是我在2017年的今天仍然是遇到了一些。并且有个特别而精彩的地方在于,一般情况下,b-C和f-G的滑动切换Bottom模块的这个交互往往是不可逆的。这点就比较有趣了,关于这个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开发的原因,可能是产品没法做到每一个Bottom都有tab,也可能是因为别的app信息架构方面的原因,在这里就不展开了。

我们再继续单独看这个第二层:

215b59510beda8012193a31bbb4d.jpg

是不是发现有一个奇怪的格格不入的叫做『康永来了』的东西混了进来?这里我就必须吐槽一下喜马拉雅的产品设计团队了,作为一个普通用户,我本能的以为这个tab下一定是和康永来了有关的内容整合,放在这里是因为运营需要,这个其实在内容平台上很常见,大家看QQ视频和爱奇艺他们不也经常这么干,本身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产品推广的入口常态,然后我滑过去了发现其实他是『每日优选』的一个频道,只不过最近主推蔡康永的这挡音频节目:

如上图所示,这个奇怪的『康永来了』的tab归属到的不是康永来了的音频详情页,而是一个『每日优选』的列表页,那我就认为这个设计是欠妥的。

我为什么说这样的设计欠妥,其原因如下:

因为我确实是有几个月没有使用过喜马拉雅了,我不记得『康永来了』这个位置之前是不是叫『每日优选』,还是之前首页只有四个tag,这个希望有关注的读者下方给我留言确认一下。

那既然我不确定,我们不妨分两种情况去分析:

第一种情况:之前首页只有四个tag,而新加了一个以具体内容ip产品名(比如康永来了也好,或者明天老罗来了也罢)作为显示,实则是每日优选的一个强视觉tag,为的是引导用户点击具体ip产品之后看到每日优选的这个列表,从而为别的每日优选这个列表页导流。(我认为对于一个成熟的产品团队,不太可能是这种情况)

第二种情况:之前首页就有『每日优选』这个tag,只不过后来为了运营或者强视觉需求,改成了具体ip产品名。(我倾向于第二种假设)

我猜测喜马拉雅的团队本质上是希望借助类似于康永来了这样大的ip露出,通过从视觉上的突出(视觉突出这一点确实做得很好)从而博取用户流量,然后让用户通过查看『康永来了』这个具象的兴趣点tab,进入每日优选的这个列表,从而为别的每日优选产品导流。

从文案层面来说『康永来了』确实比『每日优选』更吸引人,但是如果是我来设计这个地方的话,我个人倾向还是放一个每日优选的tag,毕竟这是所有用户都能懂的语言,而康永是谁?这个问题毕竟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

如果实在是通过数据或者产品运营需求表示,我们需要强调『每日优选』的话,那我会把每日优选的视觉也做得像现在康永来了一样突出,但是名字不能变,还得叫『每日优选』。

那如果康永来了这个ip市场运营那边吩咐了,确实需要持久强推怎么办?

办法有,比如banner位就可以直接推,而且banner位可以直接跳转到具体ip的详情页,路径更加简短,用户马上就可以购买,不像现在跳到的是一个每日优选的列表,用户还得通过一次点击才能进入详情。

还有另一种极端的情况,如果有一天运营同学告诉我,banner位不允许一直放康永来了,但是市场同学又告诉我康永来了这个ip很重要,需要长时间强推。那我的办法可能是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办法是在第三层的最前面(必听榜的前面)加一个独立的康永来了tag,这样的做法是开发成本简单易行,但是不够优雅。但是你连『小雅音响』这种智能硬件购买页入口都放在上面了,多放一个运营强推ip也没毛病啊。_(:зゝ∠)_

第二种办法虽然比较decent一些,是在第四层和第无层的中间开辟一块很小的次banner位去放,如下图所示:

但是我个人是不推荐这种做法的,哪怕未来这个次banner可以扩展为多个次banner轮播我也不推荐,因为如果是这样的话,用户首页第一屏留给『猜你喜欢』的内容展示就很有限了。

总而言之吧,第二层tab的『康永来了』一定是一个待埋点考量的争议设计。我只是提出我个人的见解,不一定对,大家切勿偏听偏信。好了我们继续往下看。

第三层和第四层:图片banner和分类频道icon,其意符的表现形式为纯图片/图像+文字,banner嘛这个没啥好说的,通过自动左右切换的图片告知用户一些产品需要告诉用户的信息而已。分类频道icon我之前的几篇文章里面都有提到一些,记得在我的文章里我说到的格式塔原理么,大家打眼一看这个分类频道icon就知道右侧还有一些,是可以滑动的。

第五层和第六层:这个就更没啥好说的了,就是一个常规的带图片的宫格列表(我习惯这么叫他们,你们想怎么叫都行)页,其意符的表现形式为图片+文字,右上角有点击更多有一个向右的图标表明是可以点击跳页的(具体参看我写的分割线那篇文章)。到一个内容更丰富的item列表页。那么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猜你喜欢的这个图片不也做成左右滑动的而要做成这样固定展示6张的呢?

这里主要是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做成左右滑的话,屏幕空间最多只能展现三张半,不如现在这个展示6张露出得多。第二是有一个很有趣的交互上需要注意的点,大家看如下图所示:

我标记蓝色线框的部分大家看到了没,这个banner也是可以滑动,分类频道icon也是可以滑动的,整个页面Tab也是可以点击跳转的。这也就意味着,如果要执行tab滑动跳转这个交互手势,我想能采用的滑动热如右图红色所示,区域本身就已经很小了。如果下面猜你喜欢也做成可以左右滑动的话,那么Tab的滑动手势热区面积更小了。如果真是那样的话,那这个Tab就不该设计成可以滑动加载的。

所以说嘛,app中的意义符号设计直接决定了这个app的易用性。不要乱来。

第七层:这就是bottombar具体没什么好讲的了,也就是五个图形意符,各自表示着自己的意义映射。现在很多app中大家会发现有些底部是只有icon没有文字的,有些是带了icon也带了文字的,带文字的目的也是为了解决图形联想带来的意义映射路径多的情况。这个不多说了。来看第二个角度。


角度二、从视觉上进行分析:

按照视觉强弱来看,『康永来了』、『banner』、『猜你喜欢』是页面最重的视觉部分,其次是频道入口icon和下面的Bottombar,最后是navigationbar上的小溪、搜索、历史和下载。从视觉上看,其实作为内容平台的喜马拉雅设计的很赞,没有任何问题。内容产品本身占有最强视觉强度,功能意符占有较弱视觉强度。这就是为什么猜你喜欢要用图片+文字的宫格列表,不用类似于item之类的原因,因为比如这里的每一个节目都换成是一个item,那视觉只集中左边的图片上,而不像现在三张图片这样聚焦。

最后抛出一个视觉上BottomBar的问题,现在很多app会在实心icon还是线性icon上面纠结,知乎的BottomBar一直采用实心icon,而Airbnb一直采用线性icon,到底为什么?

我会在下一期的交互闲谈里面说这个问题,大家也可以想一想,其实(如果我理解的没错的话)答案就在我上面这段论述中。



PART 4 - 手机app中的意符设计需要辩证的几小点


一个擅长app中意符设计的人,本质就是对appUI设计有十足把握的人,关于这里的几点辩证只是提出来说一下,具体的UI设计过程中这样的问题不胜枚举,大家可以留言交流。


一、BottomBar上的意符到底要不要加文字?

手机中可供点击反馈的意符设计分为很多种,有纯图片的(比如banner),有图形+文字的(比如BpttomBar上的那些),有纯文字的(不如上文中喜马拉雅的切换tab,比如『点击查看更多』、『点击展开』、『滑动加载』之类具有诱导性的文案),还有纯图形的『比如像『一个One』这样的app底部BottomBar是只有图片不带文字的』,还有一些是按钮形式的。

在这些意符的设计中,意义识别是尤其需要被设计的。如果一个图形无法表现他应有的意义,那就一定要在附近加上文字形成一个完整的意符。

举个例子:已下载这个icon已经被所有app用烂了,大家一听就知道应该包含一个向下的箭头,比如历史记录也是,大家都能想到是一个时钟,这就是长期教育用户之后用户产生的意义联想。所以喜马拉雅和腾讯视频中的这两个意符设计,一个是带文字,一个是不带文字,都不影响用户识别体验。

但是比如再举一个例,『我的』图标,现在大家都习惯用一个『人头像』,而一切新奇的产品比如说『氧气app』,才用的是一个圆圈,那么这个时候如果是意义识别为主导的产品(比如电商啊或者用户不是那么年轻的)就会选择在下面加上一行中文。这样的话在图形上发挥得再不易识别,也可以借助文字瞬间映射到。

那比如像『一个One』、『Medium』和『500px』这样的众多app,他们的BottomBar都是一个纯图形:

纯图形带来的其实是一种新奇感和简洁的设计感。相对的,和用户需要花更长时间的视觉判断,比如第一张图是『一个One』,第2,3,4个icon其实很易识别:一本书,一个音符和一个播放三角能够很简洁的代表文章,音乐和视频。第二张图相对就没有那么容易识别了,尤其是第三个图标,意义指向不明确,但是由于Medium是一个国外设计师聚集的网站,所以其实也还好,设计感在一定程度上会优于识别也没问题。图3是500px,这5个icon就更易识别了。

所以,如果你采取无文字的BottomBar,那么请UI设计师用心设计你的icons。


二、设置引导用户点击加载的意符应该如何设计?

有一个app需要设计这样一个功能:文字默认折叠展示3行,但是点击之后需要(非跳页)加载全文,那么请问需要设置怎样的意符引导用户点击?

传统的大概是三种方案:

第一是在文字第三行的前四个字用其他颜色(比如蓝色)标记为『加载更多』,用户一点之后加载全部(早期知乎的做法)。

第二种是在文字第三行结束之后再第四行的位置居中放一个『点击加载更多』,用户点击之后加载全部。

第三种是在文字第三行结束的位置放一个省略号即可,用户阅读之后发现没读完,自己会尝试点击。

显然,第三种方法仅适合社区类app或者贴吧或者问答类app,因为一般用户读都很难读完,更别说给你点击一下了。第一种和第二种也是见仁见智,一般情况下我个人推荐第一种,因为需要文字折叠成三行的页面就说明本身画面排布很紧张,就不要另起一个第四行放『点击加载更多』了。


三、app中的按钮设计,什么时候应该有push色,什么时候应该没有?

这是我的微信公众号后台有一个小伙伴的提问,push色这个东西在网页上有别的更多作用,但是在app中,一般就只用来反馈行为。

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你点击某个意符,这个意符发生变化(颜色或样式变化)同时跳转。

第二种是你点击某个意符,这个意符完全不发生变化但是页面跳转。

从用户期待每次行为都得到反馈的心理上来说,我们当然希望所有的意符都能呈现及时反馈以证明你的点击行为是有效的(也就是上面的第一种)。但是有时候由于反馈动效我们写得不尽如人意问题,我们看到冗长(哪怕只有半秒)切重复的的反馈内心就会就会很烦。

举个例子比如原生安卓的Material Design点击每个item都会出现一个水波动效反馈,当然原生Material Design的动效是足够优秀的,所以我们会觉得很有新奇感。但是你们如果试试把安卓的这个动效拉长别说一倍,拉长三分之一。你们一定会崩溃的相信我。



PART 4 - 总结


1、app产品设计和UI的设计中,意符的设计是当众最重要的一环,因为每一个意符作为产品的功能入口和行为入口,它们不光光是产品的流量节点。更是app产品信息架构的核心提现。

2、在设计app的意符的时候,要更多的考虑到意符所蕴含的具体交互手势(比如喜马拉雅的tab bar就包含了滑动和点击)以及具体的对用户行为的思辨。

3、app中意符的设计一定是框架层面的设计,他的本身视觉层级不易过高,最好不能超过app主体信息。

4、意符的意义映射要尽可能的单一,最好能让用户一眼就了解这个意符是代表什么功能什么意义。

5、app意符的观察、分析、设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大家可以试着多问自己一些为什么。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Seany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设计师如何高效沟通需求

ui设计分享达人

前言

——————————

沟通是为了完成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感情,在个人和群体之间传递,并达成协议的过程。沟通目的一般分为:说明事物、表达感情、建立关系、达成目标。


需求沟通是设计师和团队围绕需求目标,信息传递的过程,是设计师展开设计工作的起点,贯穿整个设计过程,沟通质量直接影响设计和项目质量。但因沟通复杂性、开放性,对很多新手设计师来说,在需求沟通过程中,可能会碰到一些共同的沟通问题,比如前期需求不明确导致设计频繁修改、产品和体验发生冲突时无法说服产品、沟通过程中陷入情绪争吵、沟通中鸡同鸭讲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尝试梳理需求沟通过程中几种典型场景和方法,以期帮助新手设计师快速识别需求沟通中的常见问题;提升沟通效率,快速达成共识;掌握沟通窍门,更精准高效的产出需求。


本文主要分成2个部分,第1部分主要聚焦在需求沟通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面对的典型沟通问题和解决方案;第2部分主要介绍沟通中一些常见的技巧和方法。



Chapter 1

——————————

需求沟通的目标和方法


1.1 设计师在不同需求阶段的沟通目标

通常设计师在处理需求的流程大致可以分成4个部分:了解需求->分析需求->探索方案->实现方案。在不同的阶段,设计师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不同:


了解需求阶段,设计师和产品针对需求目标进行讨论,并和团队就产品目标达成共识;


分析需求阶段,设计师和产品针对产品策略合理性进行讨论,并提出体验诉求;


探索方案阶段,设计师探索设计方案,并和产品就商业目标和体验目标达成平衡;


实现方案阶段,设计师和产品协调优先级,调整方案,确保方案最大程度实现还原;




1.2 如何更好的了解需求,明确目标,达成共识

在了解需求阶段,设计师需要了解需求来源、背景、要解决的问题和目标。总结来看需求可大致分为2类:一类是需求目标较明确,产品有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如提升产品体验、满足某个用户明确需求、完成某个产品目标;一类是需求目标较模糊,比如挖掘用户潜在需求,探索新的业务方向。



对于目标较明确的需求,在了解需求背景、解决标准、需求边界、限制条件和责任人等问题后,即可进入需求分析,策略讨论阶段。


但对于方向探索类需求,如何协助产品探索目标,和团队达成关于目标的共识,是这阶段的沟通重点。以一个创业的项目为例,产品想做一个图片社区,原因是目前国内没有头部图片社区。还原项目初期的沟通过程如下:



在产品的催促和时间压力下,设计并没有围绕产品定位、用户群、产品目标进行充分讨论,也没有和团队成员达成共识。在这种情况下,选择跟随产品的节奏,陷入了被动执行。由于前期并没有针对需求进行细致的推敲讨论,方案的输出过程变成了试错的过程。产品方向修改频繁,这种被动的沟通方式,导致整个团队目标感不清晰、理解混乱。



经过反思和问题总结,设计师发起了主动沟通,运用设计方法协助产品明确需求,提升方向说服力,探索如何就目标和团队达成共识。首先,需要和产品明确用户群,并寻找用研协助,或发起快速访谈了解用户其次,组织团队相关成员发起关于产品目标的讨论,围绕产品决策人给出的产品初步方向,团队成员每人写下对产品的期待,提炼总结团队成员的想法,提炼总结产品目标再次,根据用户访谈材料,利用亲和图法,提取关键词,从用户诉求中洞察提炼用户目标。最终,产品目标得以明确,团队也取得了关于目标的共识,同时通过快速demo,来验证优化,项目得以顺利进行。




1.3 如何更好的分析需求,确保产品策略合理性

在了解需求背景、用户群体,明确了需求目标后,进入需求分析阶段,通常产品会给一个商业假设:假如做了xxxx,用户就会xxxxx,产品可以达成xxxx目标。以一个需求为例子:产品想做一个任务体系,通过福利吸引用户做任务,从而拉动产品活跃。


如果设计师完全按产品给的商业假设输出,方案产出过程貌似很顺利,但可能隐藏了很多问题。以本需求为例,产品的商业假设逻辑是:用户被福利吸引->用户为拿到福利做任务->用户获得福利->产品完成目标诉求;


但这个假设是正确的吗?设计师的价值就在于,这个时候要能找出产品假设中的问题。通过对用户的了解和洞察,还原用户的实际使用过程可能会发生的问题。找到这些关键问题并通过和产品沟通协调解决掉这些问题,才能顺利实现产品目标。


通过对用户实际参与过程的分析,用户在看到任务奖励后,实际需要权衡的内容很多,如福利吸引力够不够大、有没有关系亲密的好友可邀请、好友要完成的任务难度大不大?分析需求过程关键就是找到这些问题的对应策略,强化用户参与的动力,降低参与难度。




1.4方案探索阶段,如何平衡商业和体验诉求

在方案输出阶段,设计师和产品最常发生的争执是商业目标和体验之间的冲突。产品为了达成商业目标,很多时候希望把达成商业目标的手段做的很强;



当发生围绕商业目标和体验问题,谁都无法说服对方的情境时,设计师该如何沟通呢?


首先,作为设计师要摆正沟通立场,理解商业化是任何产品的根本目标,体验也是实现商业化手段之一,我们反对的不是商业化,而是简单粗暴的商业化方式,商业化的前提是对目标用户有足够的了解和盈利模式的清晰判断。


其次,应能够识别对于曝光越多越好,越直接越有效的这种思维方式,通常是一种鸟枪法的投机心理。在没有更巧妙的解决方式时,最节省力气的做法就是提升曝光等方式达成目标。


当发生争执时,如果仅仅站在设计立场上,用设计理论说服对方,通常效果有限。尝试找到产品实现商业化目标背后的逻辑,不要用手段代替目的,探索更好的实现商业化方式的可能性,比如尝试在合适的路径上推荐,或探索用户更容易接受的内容形式。




1.5 方案实现阶段,如何协调优先级,推动方案最大程度还原

在方案实现阶段,很多时候由于时间紧张,产品仅完成最核心功能,部分体验相关功能一直无法得到优化。


通常如果方案产品认可,但推进意愿不高时,可能的原因是:1.当前方案不是核心KPI,产品要优先保证对kpi影响最大部分完成;2.投入产出比不划算,方案在产品看来投入的人力/时间/资源过大,并不值得;3.方案改动可能引发数据风险,产品并无法确保改动一定能带来数据的成长;4.资源紧张,产品也很想实现方案,但项目时间/人力/资源真的很紧张。



这种情况下,首先,要和产品够分沟通他们的疑虑和担心,到底是哪类问题;其次,从心态上也不用急于一时,做好长期推动的准备;还有,充分优化方案,消除产品疑虑,寻找合适时机进行推动。在项目逐渐迭代的过程中,对需要推动体验优化点持续关注,尽可能放大方案价值,结合新的需求点,思考能否从价值拓展角度,如提升品牌价值、扩展性等角度提升方案说服力;同时,从缩小成本和打消产品疑虑角度,做足准备,推动方案。



Chapter 2

——————————

沟通技巧的问题

沟通的过程是一个信息螺旋传递的过程,表达者的信息传递到接收者时,因为背景、环境、理解能力、传递完整度等差异,接收者仅能接收部分信息,而接收者在理解消化后,再将自己的信息传递出去,这个过程循环往复,会导致两个最常见的沟通问题:目标偏离以及信息衰减。学习适当的沟通技巧,可以有效减缓目标偏离和信息衰减。


2.1 如何防止沟通目标偏离

要防止沟通目标偏离,首先要理解什么会导致目标偏离?1.目标不清晰,比如本来想找产品聊下某功能体验不合理,但因为产品一直说项目时间紧,被倾诉了一通苦水后,忘记了本来要沟通的问题,转移到了其他话题上,最后不了了之;2.缺乏同理心,比如当发生争执时双方不能互换角度,产品一直在说实现目标手段和现阶段问题难点,设计在说体验问题和设计规范,双方互不妥协,陷入争吵;3.陷入情绪,表达观点时陷入情绪化的争执。


针对这三个会导致沟通目标偏离的问题,可使用以下技巧:


① 设定沟通目标并保持关注:在每次沟通前想清楚自己的目标和底线,尝试用全局视角分析自己设定目标的合理性;在沟通过程中要经常反思当前沟通的问题是否已偏离了目标,对达成目标是否有帮助;发现目标偏离可尝试改变节奏,思考接下来说什么有助于达成目标;


② 换位思考:能够倾听对方的问题和困难,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一直表达诉求,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和推进;


③ 控制/倾听情绪: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ABC情绪理论,拆解了事件发生和情绪之间的关系,指出事件的发生并不是导致情绪的直接原因,我们持有的信念才是。因此在沟通中不要加入太多内心戏,过度解读事件。比如产品让设计反复改稿时,可能会解读为产品在故意刁难,尝试了解反复修改背后的原因,可能对解决问题更有帮助。



2.2 如何减少沟通过程的信息损耗

沟通过程中表达者的模糊表达和接收者的理解偏差,会导致沟通过程中的信息损耗。比如经常会听见产品有以下类似的表达:“设计稿尽快输出”、“页面太结构化了,想要更社交化一点”、“能不能做得更有创意一点,更有趣点”当出现这些类似的沟通语句时,可以尝试通过具体化方式,进行确认。



对于可能会出现理解偏差的问题,重要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后再次确认“你的意思是xxxx吗?”;重要的沟通后,可梳理沟通记录,企业微信同步周知确认;方案的沟通过程可以快速画草稿确认;尽可能的减少因为理解不一致导致的沟通问题。



总结

在需求沟通过程中,我们要对不同阶段的沟通目标有清晰的认识,围绕目标进行充分准备,运用设计方法了解用户、了解产品核心诉求,做到知己知彼,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


在沟通过程中保持对目标的关注,始终牢记沟通是为了解决问题服务的。适当学习沟通技巧较少沟通过程中的信息损耗。


沟通是解决问题,共同协作的重要方式。如果你觉得自己不善于沟通,可能要反思下沟通前是否想清楚自己的沟通目标,对于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是否熟悉,准备是否充分?当我们能做到知己知彼、胸有丘壑时,沟通可能就变得简单起来。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腾讯ISUX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竞品分析,如何助力设计洞察

ui设计分享达人

设计本身是建立在对用户、场景、问题的深刻洞察之上,而竞品分析是设计师耳熟能详的设计思维及方法。在自身的阶段性成长中,竞品分析也为久乔及工作带来了显著的增益。

关于竞品分析,大家聊了太多的“如何做”,而我想和大家聊聊“为什么做”。深究竞品分析存在的意义,在实践中设计思路及侧重点将更清晰明确,游刃有鱼。



1.  遵循用户认知


竞品分析能够帮助产品设计,遵循存在已久的用户心智模型和产品实现模型——启发于 《雅各布定律》。


1.1  看似陌生的《雅各布定律》


《雅各布定律》由尼尔森十大原则的创立者、尼尔森诺曼集团的创始人之一,雅各布·尼尔森(Jakob Nielsen)提出。

他认为雅各布定律更像是一种自然规律,只是在描述一个事实,而这个事实就是用户在其他千千万万个网站(产品)上积累经验,学会如何使用网站,当一个网站跟其他网站一致的时候用户会立刻知道该如何操作,但如果违反了雅各布定律,那么用户会毫不犹豫地离开。

简而言之,产品设计需要尽可能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依据用户存在已久的用户心里模型及产品实现模型,进行任务和流程设计。

因为用户已经将大部分时间花在行业头部的产品,这意味如果你希望他们能够愉悦并持续的使用你的产品,那么你的产品需要跟别人的有相同的操作方法和使用模式。


「 YouTube2017年改版前后的对比,在新版中,网站框架和功能上几乎没动,只是在UI上做了顺应新的设计准则,比如调整字体大小、颜色、栏目间距等。整体上和旧版没太大区别,而且还给用户提供了旧版的选择。」



1.2  潜移默化的影响


遵循用户认知,对互联网产品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印证了尼尔森的《雅各布定律》。这些“影响”在竞品中随处可见,并且符合设计原则及心理学。


1)一致的概念模型


同类型产品给用户的心理暗示趋于一致,相近的产品实现模型,让用户快速理解产品是如何工作的。


「 社交App合理的概念模型,将会暗示用户如何发展好友关系:精准搜索 → 发送好友申请→ 建立好友关系 → 即时聊天 → 关注动态... 」


用户深受行业头部产品,实现模型的教育,建立了认知及行为习惯。所以我们会发现,行业诞生的新产品及迭代的头部产品遵循着一致的概念模型,规避重新教育用户的成本。



2)一致的交互示能


我们在不同类型的产品上都进行顺畅的操作,是因为产品向我们示意了一致的可交互能力,简称“示能”。


「 文字末位带有箭头,表示可点击查看更多信息;图片带有数字角标,暗示我们可以左右滑动切换... 」


保证产品示能与行业竞品一致,为用户沉浸式体验建立基础,避免用户使用时产生疑惑二次思考。



3)一致的页面映射


当页面映射关系是用户所熟悉的,已存在的认知便可让用户触达目标,免去学习成本。


「 协同软件的消息页面,页面结构及功能分布大同小异,明确地传递各元素之间的映射关系:选中聊天列表的对象,右侧会出现对应的聊天窗口,窗口下方的输入框可以发送新的消息。」



4)一致的视觉意符


主要体现在产品表现层的视觉符号,传达给用户的意义一致。


「 小红点表示有未处理的信息;“笔”代表可填写或修改。」




2.  打破思维边界


为自身产品寻求体验及商业的更多可能,打破既定的思维,是竞品分析的关键。围绕不同类型的竞品,直接竞品及间接竞品,设计师的分析侧重点及借鉴取舍也有所不同。


2.1  取长补短


对于产品目标、核心功能、用户群体高度一致的直接竞品,设计师在明确目标后,梳理核心功能设计与竞品之间存在的差异,取长补短。

剖析竞品体验层比自身产品出色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更好地解决用户的痛点;当然也需要反观自身产品存在优势的关键,能否通过数据、反馈再进一步拉开差距。以及如何规避短处...


「 2月登顶免费社交榜的“啫喱”App,通过创造的潮玩虚拟形象的新型社交产品,可进行各类有趣的虚拟形象互动。同样布局虚拟社交的大厂,字节跳动也推出了“派对岛”App,潮玩形象可结合实景化的实时线上活动社区,可以说是各有千秋。

二者便是典型的直接竞品,将会不断的迭代,共同期待他们相互的“取长补短”吧!」



2.2  寻找跳板


由于互联网的信息透明,直接竞品趋于同质化,给与设计师的启发也有限。因此,将目光转向间接竞品是非常有必要的。

寻找产品目标、用户群体相近但存在差异,但业务场景及功能也有一定相似性的竞品,作为思维的跳板,或许能为止步不前的现状注入灵感。


「 Chrome 最近上新的插件 Jam,这款插件可以在直接网页上打标记、录制gif、评论,并且和项目管理工具 Linaer 打通,可及时将信息同步给项目人员,提高项目协作效率。

在企业协作平台中,视频会议、线上协作等协同产品的在线标记功能,完全可以对“Jam”这款插件进行分析,来实现对于关键内容的信息传递流程和用户体验的提升!」



2.3  拥抱变化


尽管有些产品在业务及用户上与自身产品没有重合,但是在行业理念、实现技术、交互行为层面,极具前瞻性。在合适的时机,尝试将前沿的“变化”,融入自身产品,转化为产品设计的亮点。当然这取决于设计师平时对科技、行业的关注及积累。


「 21年飞书妙计上线,令人眼前一亮:飞书可将会议中的音视频内容,实时生成文本形式的会议纪要!

ToB业务中,多人交流协作的场景,比如客户接洽、人选面试,如果相关业务功能加持音视频自动转文字的能力,用户记录内容的体验及效率想必也会有所提升。」




3.  验证设计思路


借助竞品分析,能够帮助设计师发散思维、寻找设计突破点。在设计思路聚焦的环节,我们也能通过竞品分析进行验证。


3.1  源于五要素


资源允许的情况下,设计师可以基于《用户体验要素》中的五要素: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对竞品进行全方面的竞品分析。

战略层分析主要围绕“为什么开发产品”,我们可以了解竞品的产品目标、用户需求,以及二者结合的商业目标。为了达成最大化商业效益,竞品进行了哪些成功的业务、商业化设计。

自家产品的战略层目标,与竞品的是否有共同点或者相似性。如果有,已制定的设计策略与竞品成功的解决方案是否存在差异,能否解决产品目标及用户需求,在竞品分析中能得到初步验证。


「 鼓励“先进团队,先用飞书”的企业协作平台,飞书桌面端在团队切换后数据隔离展示。也正因如此,左侧导航在常用功能区下方,预留特定区域便于用户快捷切换团队,提高效率;

然而钉钉桌面端在同一个信息容器,展示多团队的协作信息(如即时通讯),将团队切换的功能入口隐藏至二级菜单,尽管有“串场”风险,还是将更多的空间留给常用功能,“让工作学习更简单”。

显然二者的差异化设计,归根于各自的战略层考虑,用于达成特定的产品目标和用户需求。」


范围层等其他几个要素,都能够验证相应的设计思路。



3.2  考证可行性


为了提高团队产研效率及商业效率,设计创新或借鉴都会相对谨慎,避免沉没成本。

所以在一些资源相对紧张的项目中,为了及时验证多个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可对竞品类似的功能设计进行分析,再结合现有的资源(排期、开发投入),从多个设计方案中确定解决方案。


「 在系统表单设计中,提交前用户存在多次编辑的诉求。为了给用户提供更灵活高效的体验,关于表单的保存,我们团队预想了3个,在用户体验、技术实现上有较大的差异的设计方向:

  • 1)用户主动触发保存

  • 2)用户离开询问保存

  • 3)系统自动实时保存

显然自动实时保存的体验最佳,也是团队倾向推动的方向。但B端系统中的使用相对少见,考虑用户的学习成本及技术实现,落地及项目收益存疑。

但发现间接竞品,云文档(语雀、飞书文档、印象笔记)的内容实时保存功能,非常贴近我们的体验预设。

最终敲定方向 1,围绕用户构建自动保存的体验认知。间接云文档的实现方式做降级处理,数据仅仅保存在前端浏览器缓存,而不是像云文档一样直接存储至云端服务器。项目落地设计目标,并没有暂用过多的开发资源,项目也如期推进。」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久乔_9Joe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用户体验设计发展简史你知道吗?

seo达人



history-of-ux

是什么让你选择这家餐馆?刚进去的时候,餐馆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服务员是否让你在等候一阵子之后领你去合适的座位?菜单放在桌子上的什么位置?浏览体验如何?你点了哪些菜?上菜的速度够快么?味道地道么?服务员够不够勤快体贴?你是否还想去这家餐馆吃?

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关乎你对于这家餐馆印象的好坏,也直指这家餐馆的用户体验本身。

当然,我们通常所说的用户体验(UX)所针对的对象大多是数字和科技产品或服务。这也就意味着,用户体验设计本身至少有着进一步提升的可能性。

现如今,用户体验设计已经成为了一门重要的学科,快速地发展,并且拥有极大的成长空间。虽然这是一门拥有多学科背景的新兴学科,但是向上追溯它的发展历程之时,我们会发现早在文艺复兴时期之前它就已经存在了。

在争论用户体验设计会带领我们走向何方这种大命题之前,回顾一下用户体验设计发展史上的精彩瞬间,应该能给我们许多启发。

公元1430左右:达芬奇的“厨房噩梦”

Michael Gelb 在他的著作《如何像达芬奇一样思考》(How to Think like Leonardo da Vinci)中讲述了米兰公爵委托达芬奇为高端宴会设计专属厨房的故事。这位伟大的艺术大师将他一贯的创造性天赋运用在这次厨房设计中,他将技术和用户体验设计融入到整个厨房的细节里面,比如传送带输送食物,也首次在厨房的安全设计中加入了喷水灭火系统。

davinci

有意思的是,达芬奇的设计很多开创性的设计一样,不足也非常明显。传送带是纯人工操作,工作不太正常,更麻烦的问题出在喷水灭火系统上,失灵的设计捎带手毁了不少食物。

当然,虽然达芬奇的这次尝试令厨房化身为噩梦,但是作为用户体验设计的早期实践,却有着无比重要的历史意义。

20世纪初:Taylorism 和工业革命

Henry_Ford_and_Barney_Oldfield_with_Old_999_1902

作为最早的管理顾问之一,机械工程师 Frederick Winslow Taylor 撰写了《科学管理原理》一文,深刻地影响了工程效率领域的研究。随着Henry Ford的福特汽车实现大规模生产,Taylor和他的支持者们也逐渐完善出了劳动者和工具之间高效协同交互的早期模式。

1948:丰田人性化的生产系统

toyota-commemorative

和福特一样,丰田不仅在设计和生产效率上非常重视,而且对于人工输出效率也非常关心。生产过程中装配工人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几乎不亚于对技术的关注。精益生产模式的巨大成功,使得人与技术之间的交互得到了更多的重视。

1955:Dreyfuss ,为人的设计

美国著名工业设计师Henry Dreyfuss 在这一年写下了著名的设计书《为人的设计》(Designing for People)。

dreyfuss-01-458-2

在书中,他写道:

当产品和用户之间的连接点变成了摩擦点,那么工业设计师的设计就是失败的。

相反,如果产品能让人们感觉更安全,更舒适,更乐于购买,更加高效,甚至只是让人们单纯地更加快乐,那么此处的设计师是成功的。

随着人与产品的接触越来越多,他在书中所讲述的许多设计规则,被大家越来越多地引用。

1966:迪士尼和开心效应

Magic_Kingdom_Construction_08-19711

在迪士尼世界早期建设阶段,Walt Disney 在公告中是这样描述它的:“…它(迪士尼世界)会成为一个坚持使用最新的技术改善人们生活的地方…”他的想象力和技术的结合,为全世界所有人带来了无限的开心和喜悦,并激励着设计师们(尤其是用户体验设计师)前行。

1970s:施乐PARC和个人电脑

pa_alto2

作为施乐最出名的研究机构,PARC为随后大范围普及的个人电脑的设计型态和交互逻辑定下了基调。Bob Taylor,作为一名训练有素的心理学家和工程师,带领着他的团队构建出了人机交互领域最重要也是最普及的工具,包括图形化界面(GUI)和鼠标。(随后乔布斯和盖茨先后访问了PARC,参考了施乐之星的设计,为今天的苹果和微软开辟了通向未来的道路。)

1995: Don Norman,第一个用户体验专家

身为电气工程师和认知科学家的Don Norman加盟苹果公司之后,帮助这家传奇企业对他们以人为核心的产品线进行研究和设计。而他的职位则被命名为“用户体验架构师”(User Experience Architect),这也是首个用户体验职位。

11484403695_e95d161896_b

在这个阶段,Don Norman 还撰写了经典的设计书《设计心理学》(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直到今天它依然是设计师的必读书。

2007: iPhone

2007年MacWorld上,乔布斯发布了iPhone,称其为“跨越式产品”,并承诺它会比市面上任何智能手机都要易用。随后,iPhone不仅兑现了乔布斯的承诺,而且彻底改变了智能设备领域的格局,苹果公司再一次登顶,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公司之一。

only-starter-iphone-jobs-pic-131004

iPhone的绝妙之处在于,它融合了当前最卓越的软件和硬件系统,借助革命性的电容触摸屏而非传统的物理键盘来同用户进行交互。可以说,初代的iPhone所提供的用户体验,远远优于同时代的任何手机。

这也在无意中让智能设备的软硬件研发和相关领域将重心放到用户体验上来。苹果公司强调他们是通过提供出色的用户体验赢得市场成功和无上荣誉,其他人自然而然就跟随这他们的脚步前进。

用户体验的未来

用户体验设计发展史上的每一个重要里程碑,都源自技术和人性的碰撞。互联网和新兴技术正在越来越多的介入我们的生活,我们可以遇见到用户体验设计会来接下来的日子里,一日千里地发展前进。只是这种发展也越来越多地需要专业技能,跨领域协作,多学科实践,比如用户研究、图形设计、客户支持、软件开发等等等等。根据 indeed.com 网站的统计数据,在用户体验设计告诉发展的今天,单过去的15天里,就有超过6000个相关职位的招聘需求发布在网上。

the-disciplines-of-user-experience-design_51029d505f014_w587

互联网不再单纯的局限于我们的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智能汽车和智能医疗设备也都会接入网络。全球互联的时代赋予专业的用户体验从业者更重大的责任,用户体验设计也不再局限于屏幕和像素,超出外形,关乎生活每个细节的用户体验设计无时无刻无处不存在。

所以,不论你是达芬奇还是福特,是泰勒还是乔布斯,你都拥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和海量的机会,改善用户体验,创造更美好的世界。


 

文章来源:优设
优设译者:@陈子木

转载请注明:学UI网》用户体验设计发展简史你知道吗?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蓝小助,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截屏2021-05-13 上午11.41.03.png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UI设计公司、界面设计公司、UI设计服务公司、数据可视化设计公司、UI交互设计公司、高端网站设计公司、UI咨询、用户体验公司、软件界面设计公司



了解什么是用户体验设计?

seo达人


 

1. 什么是设计?

一说到设计,很多人都会想到天马行空的插画,各种漂亮的手稿等。那么设计就是单纯的漂亮的外形嘛?设计等于艺术嘛,我们首先来看一副毕加索的作品。

单看这幅画,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你能理解作者想表达的什么含义?每个人看到的可能都会有不同的理解,甚至有的人会说“我完全看不懂”。那么接下来在看另外一副作品,这是某用户体验设计师的作品。

 

undefined

内容包含草图(线框图),页面流程,简单的交互说明等。他看起来简单明了,所有的用户一看都基本能了解简单的操作流程,它是专业而理性的作品。由此可见,艺术是感性的,而设计师相对理性、精密的。它是居于大量用户数据而分析出来的最适合、最合理的方案。

 

2.如何做好用户体验设计?

那什么是好的设计那?不让用户思考,趣味横生的那就是好的设计。

那怎么做到以上的这些点那?我们就需要了解“人”,观察“人”。做设计,归根结底就是为了解决“人”的问题,是为了让“人”从中获得良好的体验。那么这就需要了解“人”的想法、行为、习惯等,学会换位思考。多注意观察“人”的日常行为是一个号的习惯,但是注意不要以偏概全,而是多思考背后的原因,多归纳人的共性。

举个例子,比如淘宝的收藏夹和购物车页面,它们的内容其实是相似的,都是包含图片、商品名称、价格等元素。(如下图)

 

 

 

如果按照正常逻辑,这2个页面展示的东西一致,那么设计的界面也会类似,有的其他网站甚至把这2个页面做成了相同的页面样式。但是为什么淘宝会把2个页面区分开来,做成不同的样式那?这正是考虑到用户的使用情景和心里感受。购物车里面的商品都是用户购买意愿比较强的商品,所以不做强调处理,只做简单的信息展示排列处理,简洁明了,不过多干预用户,方便用户迅速下单。而收藏夹的商品是用户不急于购买的商品,所以收藏夹的设计会突出图片、评论、人气等内容,吸引用去购买的欲望,那收藏夹就达到了它的目的。所以展示同样信息的页面,根据用户使用情景不同,页面设计也会有所不同。

在此基础上,设计师还需多听用户的反馈意见。很多时候你对这个产品太过熟悉,很多东西已经习以为常,而用户却可能并不了解。多听听用户的反馈意见,才能更快发现设计上的问题以及用户的困惑,做出更受用户喜爱,用户体验良好的产品,这也是设计师的工作的目的所在。

 

那么所有的用户的反馈意见都要采纳嘛?事实并非如此,用户说的不一定是心中所想的、用户没有表达出自己真实的需求、用户的意见不专业。这就需要设计师去思考用户需求的本质,只是盲目的顺着用户的要求走,那么最终呈现的也不是最合理、最严谨的设计方案。

福特汽车公司的建立者亨利·福特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如果我问我的用户,他们可能只会说要一匹更快的马”。如果福特没有思考用户需求的本质,那么就不会有后来伟大的福特公司了。

交互设计师接到PRD需求往往可能是一个苹果,但是他们可能更需要个橘子,那设计师就需要把苹果换成橘子,在进行加工榨成橘子汁提供给用户。(如下图)

 

undefined

 

由此可见,设计师需要倾听用户的意见。但也不能一味的跟着用户的节奏,被用户牵着走,而是应该理性对待用户的需求,分析用户的根本目的,解决深层次的问题,而不是停留在表面。

 

3. 设计规划

在我们顺利理清需求以后,我们便从需求阶段顺利过渡到界面阶段,并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细化界面。

人们在处理信息,学习规章和记忆细节方面的能力是有限的。选项越多,步骤越长,用户需要耗费的注意力和理解力就越多。所以设计师在此基础上要减少多余的步骤和干扰项、优化操作过程,做到操作前可以预知、操作中有反馈、操作后可撤销。

情感化的设计更能快速的捕获用户的芳心,建立符合用户心理模型的设计,能让用户快速上手使用产品,不用进行过多的思考或花时间精力来学习如何使用该产品。如下图所示的2款天气的应用软件。

 

undefined

 

单从界面逻辑上看,第一款的应用在逻辑上更为清晰,用户理解起来不存在任何问题。但是用户看到这个界面的时候可以直观的感受带今天是不是很热,明天是不是很热,在感受上不会那么直接。而第二款应用,通过颜色的变化和数字的高低,能让用户更贴切的感受到天气的变化。所以,设计不仅要逻辑清晰合理,更要能够令其产生认同感和情绪体验,与界面产生情感互动,从而能引导用户积极操作。

 

4. 结果

从上面的各项例子中可以看出,好的设计首先是要解决用户在某个实际场景应用下发生的问题,会让这个产品更易用,更受欢迎,最后会给用户留下美好的体验。视觉体验只是整体体验的一部分,它并不是设计的全部。

因此,用户体验设计首先应该是理性的,其次才是感性的。只要你的方案能够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又能带给他好的感受,用户就容易感到满意。


 

作者:流年

 转载请注明:学UI网》了解什么是用户体验设计?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蓝小助,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截屏2021-05-13 上午11.41.03.png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UI设计公司、界面设计公司、UI设计服务公司、数据可视化设计公司、UI交互设计公司、高端网站设计公司、UI咨询、用户体验公司、软件界面设计公司


日历

链接

个人资料

蓝蓝设计的小编 http://www.lanlanwork.com

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