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外大佬总结的这20条B端图表设计原则!

纯纯

最近几年以来,大家能看到B端设计趋势已经越来越火热,在B端设计中关于图表的设计算是为数不多的视觉发挥点了。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图表设计,让设计出来的图表高大上,符合业务需求,让业务方和总监对你赞不绝口,本文就必须看完和收藏了,因为实在是太实用!

应用设计越来越依赖数据驱动,对高质量的数据可视化需求也越来越高。然而我们身边却充斥着令人困惑和误导的数据图表,但我们其实可以通过遵循一些简单的规则来改变这个情况。



1. 选择一个正确的图表可视化类型


选择错误的图表类型,或默认为最常见的数据可视化类型,可能会让用户感到困惑或导致对数据的误解。根据用户希望看到的内容,可以用多种方式表示相同的数据集。尽量做到每一次做数据可视化时都能从数据集类型分析和用户访谈开始。 

undefined



2. 根据正负值使用正确的绘图方向


当使用水平条时,在基线的左侧绘制负值,在右侧绘制正值。不要在基线的同一侧绘制负值和正值。 

undefined



3. 条形图总是以0基线开始


删数据起点会导致曲解。在下面的例子中,看左边的图表可以很快的得出结论,值B比D大3倍多,而实际上,两者的差异要小得多。从0开始可以确保用户获得更准确的数据表示。

undefined


4. 折线图应该要清晰体现y轴上的趋势变化


对于折线图,总是限制y轴比例从0开始可能会使图表几乎平坦。由于折线图的主要目标是表示趋势,因此根据给定时期的数据集调整比例并保持直线占据y轴范围的三分之二是很重要的。 

undefined


5. 使用折线图时要考虑时间连贯性


折线图是由线连接的“标记”组成,通常用于可视化时间间隔内的数据趋势。这有助于说明数值是如何随时间变化的,并且对于较短的时间间隔非常有效,但当数据更新不频繁时,这可能会导致混淆。 

undefined

例如: 使用折线图来代表年度收入,如果数据是每月更新的,则每个月在图表中会生成一个个孤立的标记点。用户可能会假设连接“标记”的线代表实际值,而在特定时间实际的收入数字是未知的,所以可能会产生误会。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垂直条形图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6. 不把折线图强行”平滑“


平滑的折线图可能在视觉上很好看,但它们错误地反映了背后的实际数据,而且过粗的线会模糊真正的“标记”位置。 

undefined


7. 避免使用比例不同的双轴折线图


通常,为了节省可视化空间,当有两个具有相同度量但大小不同的数据系列时,可能倾向于使用双轴图。但这些图表不仅难以阅读,而且它们还以完全误导的方式代表了两个数据系列之间的比较。大多数用户不会密切关注比例,只是浏览图表,然后就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undefined


8. 限制饼图中显示的切片数量


饼状图是最流行的也是经常被误用的图表之一。在大多数情况下,条形图是更好的选择。但如果你决定做一个饼状图,有2个比较好的建议:

1)不要超过5-7片,保持简单

2)可以将额外的最小段分组到“其他”切片 

undefined


9. 在图表上直接标注


如果没有适当的标签,无论你的图表有多好,它都不会有意义。直接在图表上标注对所有用户都非常有帮助。查阅图例需要时间和精力来理清数据和对应的部分。 

undefined


10. 不要在切片上贴数据


将数据放在切片上可能会导致多个问题,在可读性问题上和窄切片上都会有挑战。相反,添加黑色标签能清晰的链接到每个部分。 

undefined


11. 保持饼图切片秩序以提升阅读效率


在确定饼片秩序时,有几种常用的方法:

1)将最大的切片放在12点的位置,然后将下一片切片顺时针降序排列

2)把最大的切片放在12点的位置,第二大的放在顺时针相邻位置,第三大的放在11点的位置,其余的切片按顺时针降序排列 

undefined


12. 避免随机排列


同样的建议也适用于其他许多图表。不要默认采用字母排序,将最大的数值放在顶部(对于水平条形图)或左侧(对于垂直条形图),以确保最重要的数值占据最突出的空间,减少眼球运动和阅读图表所需的时间。 

undefined


13. 窄的饼图是难阅读的


饼图通常不是最容易阅读的图,因为比较相似的值非常困难。当我们把中间部分去掉,创建一个圆圈图表时,我们腾出了空间来显示额外的信息,但这样牺牲了清晰度,极端情况下,图表就会变得毫无用处。 

undefined


14. 视觉效果不要抢了数据风头


不必要的造型不仅会分散注意力,还可能导致对数据的误解和用户的错误印象。你应该避免:

1)3D元素,明暗面

2)阴影、渐变和其他扭曲的多彩色

3)斑马图案,过多的网格线

4)过度装饰,斜体,粗体或衬线字体 

undefined


15. 选择与数据性质相匹配的调色板


颜色是有效的数据可视化的组成部分,在设计时考虑以下3种颜色类型:一个定性调色板最适合显示分类变量。为确保易用性,所分配的颜色应该是不同的。连续调色板最适合需要按特定顺序放置的数字变量。使用色相或亮度或两者的组合,可以创建一个连续的颜色集。

发散调色板是两个连续调色板的组合,中间有一个中心值(通常为0)。通常不同的调色板将传达积极和消极的价值。确保颜色也与“消极”和“积极”表现的概念相匹配。 

undefined

看看一个方便的工具- [ColorBrewer]https://colorbrewer2.org/#type=sequential&scheme=BuGn&n=3,它可以帮助你生成各种调色板。 


16. 设计的可访问性


根据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National Eye Institute)的数据,大约每12人中就有1人是色盲。你的图表只有在广泛的受众可以访问时才会成功。

1)在调色板中使用不同的饱和度和亮度

2)把现有配色去色然后检查对比度和可读性。 

undefined


17. 关注易读性


确保排版能够准确传达信息,帮助用户专注于数据,而不是分散用户的注意力。

1)选择易读的字体,避免衬线和装饰过度的字体

2)避免使用斜体、粗体和全部大写

3)确保与背景有高对比度

4)不要旋转文字

undefined

 

18. 使用水平条形图代替旋转标签


这个简单的技巧将确保用户能够更有效地阅读图表,而不会扭伤他们的脖子。 

undefined


19. 事先选择合适的图表库


如果你的任务是在web和移动项目中添加交互式图表,你应该问的第一个问题是我们将使用什么图表库?现代图表库包含了许多前面提到的交互和规则。基于已定义库的设计将确保易于实现,并能提供大量交互想法。 

undefined


20. 做成动态图表


帮助用户通过改变参数,可视化数据进行探索。然后得出结论,最大化价值和洞察力。在下面的示例中,你可以看到IOS Health应用使用了各种数据表示的组合。 

undefined

作者:彩云Sky         来源:站酷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蓝小助,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魏华的微信.png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UI设计公司、界面设计公司、UI设计服务公司、数据可视化设计公司、UI交互设计公司、高端网站设计公司、UI咨询、用户体验公司、软件界面设计公司


中后台没啥可设计的?试试这样拓展设计价值

纯纯

B类领域设计师必然会面对譬如CRM、ERP等诸多类型的中后台类产品。大多就是做做表单设计,年底考核时想争取涨薪证明自己,但老板要问的“设计价值”是个啥?在这些业务主导下的中后台产品又该如何定位设计机会及价值?



本文就以比较典型且系统化的中后台企采SaaS服务产品为例,来聊聊在这个领域中,是如何进行机会的挖掘,探索并付诸实践的。

01. 业务先赢 完成体验助力是基础

-

在过往数年里,阿里Ant Design,Alibaba Fusion为代表的中台团队进行了大量基础组件设计体系的积累,也沉淀了一些可直接复用的工程化解决方案。如果说有就行,的确产品经理和技术人员自己拼拼凑凑,就可以极低成本的获得一个较为套路化,但无需设计师介入费脑的中后台产品。



但作为用户工作环境中和风险、钱打交道为主,被强制使用的工具载体,在全球数字化经济转型推进趋势下,越来越多的中后台B端产品需要具备更高效,更细腻的体验,以改善千千万万使用者的数字化工作方式.

初步接触业务,我们即发现沿用基础通用设计组件库,“拼组件”的方式没办法满足垂直业务模块比如供应链询价、采购、财务核账履约领域高强度信息承载密度下精细化的用户体验诉求。

因此,为了增强SaaS产品及服务的不可替代性,提升售卖价值亮点以及产品续约率,我重点对业务场景下特有的行为组件、模板及方案链路进行抽象归纳改良设计。



这样做最直观的好处就是不浪费时间重复造轮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来完善组件库,提升设计效能,1位设计师就能通过业务场景组件,高效承接密集的产品需求。 

另一方面,收拢特定场景下核心差异点,只聚焦最小范围来打磨组件及流程,可敏捷实现差异化设计的最佳实践。 

精细化的场景多欠缺合适的线上化解法,作为你深度挖掘,充分思考下的设计方案,相对更容易获取某些领域的设计奖项甚至专利,证明你有在设计上做出了壁垒,创造了价值。 

除此之外,由于该敏捷的体验设计过程是以抽象核心差异为契机,对应领域的设计师亦能更高效的构建出业务特定场景下的独有的“Design System",在后续过程中放大设计价值。

02. 中后台产品 效率是关键

-

多数中后台产品(尤其是企业级应用系统)会出现 "功能、页面多"、“流程长”的臃肿现象。 

受打工人身份禁锢下的实操用户大多也是迫于工作合规要求,不得不从原本习惯的线下作业流程,转变为在中后台线上了解信息,以及多角色协同决策处理事务。甚至可以说有了中后台的存在,反而增加了他们日常工作操作成本,故无论是新用户还是老用户,都难有意愿于中后台完成事务处理的体验闭环。



为提高采购流程的效率,让中后台线上作业更轻松,更提升企业收益/价值。

我们基于用户行为能力动机,从“替ta完成”,“催ta处理”,“助ta做快”这三个维度,通过协同引导提效的方式来促进线上事务处理完成并流转。简单说,机器能做的就自动处理推进,不能的则及时触达引导,力求做到中后台事务处理过程去人工化,以及主动精准有效的引导。



设计师在这个环节内除了结合新技术,和业务团队共同打造一些智能化服务替代原本高重复性操作以形成新体验外,还可以深刻研究并理解人性本质,在相关待办或服务内容触达上精细化设计。

01、让待办任务更有效的被触达并解决

与业务一起分层提醒内容,及对应内容的可读性、可视化设计;

02、基于用户行为动机下的推送规则设计

不打扰用户工作前提下,及时引导助其理解更促使用户启用自动化提效服务,譬如处理受阻失败、或用户刚完成一项任务时,引导其配置自动处理规则,提高整体效率;

03、打造激励机制和场景

定期进行实操人员处理任务完成度/时长的同团队数据分析比较及外显方案,结合数据可视化呈现手段,在行业内外部团队相互制约下,促使用户自我驱动警示,保障事务推进流转。



最终目标即是推进业务中后台的用户数字化体验从最早的帮助Q&A被动唤起自助化服务,变为主动承接服务告知可处理,半自动化分发,及自动处理,甚至社会智能化数据自驱的演变进阶。



总体来说,在中后台产品给用户提供更简单、更集成的方案,大量消减操作步骤,突出真正重要的信息就是设计最大的价值。

03. 构建数字化管控的新体验

-

除一线实操用户外,我们还要关注管理者,有时更是一号位的老板这一类关键角色,他们在线上各个子环节都有较为强烈的可控,可管理的诉求在,以证明其付钱购买的中后台“在线数字化”工作方式真的能降本增效,或作为企业内部管理优化的量化指标依据。

在企业按年续费产品服务的商业化增长目标下,让管理者能真切意识并实际体会到数字化工作方式的价值就变得尤为重要。因此,设计的关键是增强管理决策者对数字化平台服务的感知度以及满意度。

01、智能化决策辅助的设计

和一线操作员侧的提效类似,只不过对于管理者,我们需更多着重于“替ta完成”和“助ta做快”这两部分去打造智能化服务的管控新体验。

为确保机器智能化处理逻辑更接近人的自然思维,设计师在这个环节中可主动补位,制定相应类型下数据的机器思维处理分析规则以及内容维度。



在过往采购SaaS中后台业务设计中,设计亦抽象了事务型进展以及综合决策分析决策两类数据模块新场景,通过直观结果呈现以及判断要点佐证,在管理行为及流程上促进管控手段的数字化升级,帮助管理者高效获取/查看/分析数据要点。



02、多维度的数据关怀提醒

有了对应的分析数据结果和要点,我们还要将数字时代下的管理数据,团队事务整体进度、风险预判结论有效触达管理角色,更放大其体感。



给老板用的数据大屏/中后台数据看板,及数字孪生可视化即是一种可以充分发挥设计表现力并擅长的领域,即便你所在的中后台团队没有相应技术资源,设计依旧可以通过“电子邮件” “长图”等通用载体,以轻量化的方式来完成价值传递。 

在这个环节,设计的价值就是让管理者读懂数据,受惠数据驱动的决策方式。

03、形成体验质量监测评估体系

以设计体验度量量化为起点,深度关联管理决策者关心的企业运营数据“健康度”,及商业化营收续签强相关的“续签意向”,来评定并监测用户对SaaS产品服务的整体接受度及体验满意度。



我们基于HEART、PULSE、UES、五度模型等已有模型,选择业务目标和场景核心指标来调整衡量维度并推导演变,从业务、产品、技术、服务等多维视角构成适合企业采购SaaS产品的体验度量模型,推动运营/算法/后端共建机制及产品将体验监测工具化,以形成业务中多角色都能有效应用起来的体验质量评估体系。



最终,管理决策者较过往能更实时的掌握一线人员工作使用中后台的健康度情况,有效数字化管理。

对我们的合作伙伴业务运营团队而言,全新的客户续签意向管理预测方式,可提早发现风险,更能联合内部预警及平台触达运营服务有效规避客户流失。

而对于我们自身设计职能,通过这种度量维度方法和工具,不但能定期便携的获取核心指标变化作为设计价值量化凭证,体验监测所获得的相关结论还可以指出中后台产品当前业务阶段问题方向,结合设计目标锁定问题范围,定位后续设计着力点。

中后台领域心得技巧

-

上述即是企采SaaS中后台产品中的设计实践。我们也总结了几个定位设计机会及价值的心得或方法。



01、学徒式调研实操,同理映射用户 

具有出众同理心的设计洞察以及解法是体验价值的基础。(常说要站在用户视角做设计,但不像消费端,设计师多不是中后台实际用户,也很难换位思考理解用户工作行为特征和痛点。) 

因此,中后台领域的设计角色迫切的需要与更多的实际用户去交谈、调研。 

为提升该过程的质量及效率,我们尝试在用户定性调研访谈之前,多通过学徒式调研的方法,来熟悉其工作行为特征,定性的挖掘用户痛点。 

即是以单任务为维度,先请教我们的实际用户他们是如何做的,并依此自己上手完整实操,直到确保能按时保质完成目标任务。 

设身处地还原目标用户情景,理解各方案的优劣势,及如何在他人身上起作用的目的,在该环节之后再去和用户交谈,即可更高效的获得真实的用户洞察以及理想方案假设。



02、用设计擅长的可视化手段,呈现体验痛点

天马行空的设计创新方案总是在决策时受各种技术、资源为由被Pass,推进创新智能的体验方案在中后台领域是个尤为费事的过程。 

面对这一难题,我们可以通过体现设计思维的一些工具模型调整应用,来增强表现说服力,进而建立信任以及方案推进的成功率。



譬如设计侧常用的决策工具用户体验地图,在B类中后台领域中可以将原本情绪体验波浪线替换为效率数据来调整应用,梳理并呈现产品的全流程效率数据曲线,同理“峰终定律”来快速界定并洞察全链路中短板模块,以及低效待设计优化关键点。

借此数据可视化手段,呈现出来体验关键问题严重性,亦可让项目组各职能伙伴共情,获得设计策略及方案的认同。

03、和业务方向紧密结合,跟业务匹配的设计创新

设计创新提案难免会出现两类问题:

首先是创新提案推不下去,甚至被说是设计自high。

这多是因为没有想着结合业务方向,光想着创新或新颖的方式去设计方案。

我们擅长也希望通过酷炫的动效,创新的交互,智能化体验的畅想及解法来表现设计手段的精深。固然,这些事情的探索尝试或练习都有其意义价值,但作为商业设计师不能光纸上谈兵,只有结合业务顺势而为,我们耗时做的方案才有可能提案成功,更推进技术还原落地,从而带给用户更好的用户体验。

再者就是方案有结合业务,也被认可有价值了,但优先级往后走?

这说明设计结合的点不大对,并非业务最关心的。

中后台产品,多和前台核心战略有着强逻辑关系,或有广泛的、潜在的商业化潜力。而了解业务核心关注点,最简单快速的方法就是找到对的人——业务一号位,并快速抄作业。

勇敢点的可直接约业务一号位聊聊,含蓄的设计师亦可尝试借美化一号位汇报PPT等手段,巧妙的获取并理解业务核心目标,布局以及关键利益,在此基础上再从上至下梳理了解各子业务线规划,设计就能更好的取舍。

原文地址:站酷    作者:阿里巴巴CBU设计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加蓝小助ben_lanlan,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UI设计公司、界面设计公司、UI设计服务公司、数据可视化设计公司、UI交互设计公司、高端网站设计公司、UI咨询、用户体验公司、软件界面设计公司




如何选择确定B端后台设计风格及细节优化

纯纯


1.B端后台分类:

根据服务对象划分:

一类支持有C端前台,支持前台产品管理各种资源。第二类服务企业,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营收。


根据后台功能:

1.监控运营:时效性强,旨在实时反馈异常情况,快速判断下达命令,回复信息、多用于数据控制中心。

2.数据分析:数据结果的对比和分析趋势,时效性要求并不高,了解整体和各部分数据水平,助力决策。

3.记录管理类:主要用于人员、设备、资产等增删改查,文本信息容量大,频繁便捷的操作。

4.系统配置:权限配置、设备功能配置,操作为主。


2.后台深浅两大风格分类:

浅色:

适合文本信息多密集的表单列表类后台,浅色更符合人眼白底黑字的阅读习惯,浏览速度更快,信息获取效率更高。


深色:

图像信息密集的后台适合图片、数据可视化图表等;深色对彩色的图像信息衬托更强。信息获取速度较慢,长时间可能视疲劳。




3.作者常向产品方提供的风格参考

较常见


1.经典商务风(导航深、内容浅)——专业、高效、成熟、可信赖(对照深色西装人物形象)

      优点:市面最常见的风格,普世性高,大多数用户可快速接受,层次分明

      缺点:视觉缺乏记忆点


 2.轻量科技感(导航浅、内容浅)——简洁、明快、轻量、年轻(对照白衬衫打领带男性)

      优点:视觉清新明快更年轻化更轻量,对其他文本及图形展示包容性高,就像A4白纸一样容器存在感弱

      缺点:纯白色导航+页面层次略暧昧。


 3.蓝色科技风(导航中、内容中)

      适合:适合科技属性强的产品界面,图像图形展示

      缺点:对其他色彩信息有干扰,持续性长时间观看易视觉疲劳


 4.暗黑科技风(导航深、内容深)

      优点:对色彩表现力强

      缺点:密集文本信息获取速度会下降,持续性长时间观看易视觉疲劳




4.精准选择风格时可以进一步的考虑:

1.整体行业风格

比如美妆和科技行业的整体设计基调就不太相同。


2.产品想要传达的气质:

理性可靠 or  简洁轻松轻量 or 关怀普世 or 酷炫吸睛….这个可以和相关产品经理、销售共同商讨


3.目标用户的群体特点及喜好。

根据目标用户的性别、年龄层、受教育水平,审美水平考量(可能包含多种角色,选取1.2个核心角色为参考)带入目标用户工作场景及爱用物常用物品味,去判断基调。

如主要用户群:40+男性用户,本科以上受教育水平,使用windows电脑进行专业管理操作,审美倾向明确内敛。

如主要用户群:20-40岁,男女比例约6:4;大专;操作水平参差


4.使用场景及高频的操作。

例如:最常使用数据分析管理,需要快速阅览多条数据,对数据进行比对,更适合浅色风格展示表单数据。


5.判断独立的平台是否为独立开发

独立开发的,可以采取更独特设计。若平台很大需要不同外包公司的合作属于整合类平台则更注重设计的包容性。



5.如何让后台设计更具特色:

1.重点色的使用

“731配色比例”70%的面板色,30%的导航面板色,10%的强调色。(这里的用色比例可以根据内容具体再去调节只是大概比例)品牌色或重点色:强调行动关键点、重要信息高亮、图形化说明等。强调色用就要用的像蛋糕上的樱桃。起到画龙点睛作用即可。

2.图标的优化

后台高频出现的图标,值得我们花时间去统一设计打磨,调整圆角粗细疏密,符合整体界面气质。从图标库里拖出的图标很多在线条粗细上是不统一的,好的设计在细节处也要动人。

B端工具类图标识别性第一,美观性第二。B端导航图标更多是在基础造型上打磨,不需要加花里胡哨的渐变、投影,导航图标一般在24px-16px大小,太复杂反而看不清。在区分状态的时候可以考虑加点品牌色


3.空状态小插画

空状态插画是B端设计师少有能发挥自己绘画天赋小巧思的地方。

图形化状态语言,辅助用户理解内容。可以将产品机械苍白的文案设计表现的更加具有温度,具有引导性。让乏味的工作出现一些共情小彩蛋,有趣的插图动画可以缓解等待的焦虑。



4.登录注册页

纯色背景卡片式:简单大方更聚焦登录操作

插画背景:场景化展示产品的功能及亮点,让用户更有心理预期

几何图形背景:最后和品牌图形相关,加深用户对产品的品牌印象。

照片背景:相关场景或产品类型,具象图片信息更直观


5.圆角的大小

不同大小的圆角传达产品不同的气质,大圆角亲和、小圆角精致、中等圆角大众中庸。



6.优化信息层级

优化信息层级,区分信息主次可以使阅读更快,操作更快,界面更有节奏感。

这时候你就是那个考前画重点的老师

判断一个页面里最重要的是那些信息或操作,强化它!并弱化辅助信息;

判断一个模块里那些是重要信息,强化它!



6.新人需要避免的雷点:


1.追求炫酷的视觉效果舍弃操作效率。比如追波风满屏花里胡哨的卡片及面板,满屏大投影及高饱和色彩。对于B端界面来说信息噪音太多,反而干扰信息获取效率。


2.反常规用户习惯的操作。尊重用户习惯,不要为了个性化去尝试改变,不要妄图改变用户的操作和认知的惯性。惯性思维大于设计思维,曾经遇到过产品因为右手操作所以要把导航放在右边的离谱例子。


3.数量多,动静大的夸张的动效。B端与C端不同的地方在于希望操作者沉浸式工作,遵循非必要不打扰。之前看过一个反面例子后台,在每一步操作后都出现大的场景动效鼓励完成,如果作为一个长期使用的工作者,我会觉得每次完成任务都需要等待动画完成可能只需要2-3s也很浪费我的时间。


4.新人建议多看Antdesign和Element等成熟的组件,创新类组件样式,最好和和开发商量是否能够实现。


5.在确定主要风格及2-5张主要页面后,就应该着手基础规范(色彩字体等,不然后面越做越乱)。


6.一段时间一个审美,同一界面中的元素风格不统一。


7.避免大面积使用高饱和高明度的色彩,及暧昧含糊的临近色彩。长时间使用眼睛会累,产生不耐烦焦躁的负面情绪。



最后推荐几个官方组件库:




原文地址:站酷    作者:唐小葱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蓝小助,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截屏2021-05-13 上午11.41.03.png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UI设计公司、界面设计公司、UI设计服务公司、数据可视化设计公司、UI交互设计公司、高端网站设计公司、UI咨询、用户体验公司、软件界面设计公司


B端设计指南 - 审批

ui设计分享达人

业务究竟是什么?


很多时候既让初入B端行业的设计师感到一丝丝迷茫,因为不同的B端系统也就意味着,它的业务一定就会有所不同。比如CRM系统当中的客户生命周期管理,OA的办公自动化,特定的行业往往都会蕴含着不同的业务类型


而作为设计师,如果只了解设计模式、设计组件,不去分析设计最后的业务诉求,其实是没有任何意义。因此想要通过B端设计指南,和大家一起聊聊B端业务,以及背后所牵涉的具体逻辑。今天就简单聊聊最为常见的 审批


开始之前,还得再多说两句,因为一个系统当中,业务本身就不是独立存在的。因此在去讲述审批的过程,一定会涉及到 流程、权限、表单配置 等一些基础内容,建议可以先做初步了解,再结合文章进行阅读



审批的起源

虽然在说起源,其实我更想给大家讲清楚 审批在B端系统 当中的重要性

审批字面意思是审查并加以批示,通常指对 下级呈报上级的公文进行审查批示,报请上级审批

现如今,任何事情一定都会有分工协作,而使用审批的好处是可以

  • 规范员工行为

  • 提高企业运转效率

  • 系统存档便于溯源

  • 保护环境(毕竟减少了纸张浪费)

当然在不同的阶段的公司,对于审批的诉求是不太一样

小公司:因为审批的决策路径短、流程上都非常简单,但因此就会缺乏规范保障。比如在外出办公时,看似只需要与老板当面进行口头上的沟通即可,但是在外出出现意外时,由于缺乏外出办公的相关证据,员工的权益则很难得到保障

大公司:因为审批的决策路径长,流程上都极其复杂,因此会在多人协作下完成整个流程审批。比如想要申请购买办公用品时,会由 行政、Leader、财务 层层审批,从提交审批到最终落实可能需要十天半个月,但是这样的流程,能够确保企业在清查财务状况时,更加有理有据

审批的演变,就是从最开始的规章制度而来。比如在早期去政务机构办理各种业务时,会让你去填写各种纸质表单。在审核过程中,则需要有各个机关的盖章及批准,而这种形式正是政府对于普通市民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


审批其实是整个B端系统的灵魂,因为在B端系统当中,企业想要使用系统的一大痛点便是 核心的管控 

因此你会发现,只要一个独立的系统,一定会存在独立的审批模块。因为B端管理系统当中企业的最终目的,是管理手中的人,而审批便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手段

审批在如今的B端系统当中,可以理解为它是一组消息,在这一组消息当中会有:“具体的文本、对应的附件、以及照片视频”这些内容都是辅佐 申请人 去讲诉你需要申请的内容

比如我们在申请病假时,往往需要出示 三甲医院所开设的证明,对于这个证明,如何在表单当中出现,你会发现最为常见的便是拍摄证明图片,然后上传到表单当中(这个与字段属性紧密相连,我就不做不过介绍)


审批的这组消息还会有些特殊,因为它非常重要,你可以理解为它是一则“加急消息”会提醒审批人快速的进行处理,同时会告知相关的参与人(处理人、抄送人)审批的进度、并且无论成功与否,都会在系统当中留下 足迹,因此它起到了 “追踪、通知、留存” 三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首先对于审批进行一个基础的拆解

审批的拆解

如果把审批单独拿出来,你会发现审批会牵涉到 发起人、处理人、抄送人

发起人:

审批的发起人,也是整个审批流程的归属人,他最关心整个审批进展

因为在发起人的角度,创建完审批事项后,可能还需要进入审批页面,完善 后续附加信息、及时了解审批状态、催促审批人的审核、处理驳回意见 等等,因此站在发起人的角度,审批需要尽可能详细的展示 当前审批的状态、完整的审批流程、驳回信息的快速操作、成功信息的必要通知

处理人

审批的处理人主要在审批过程做出决策,因此他更在乎的是审批申请内容的信息。比如 审批的信息内容、直接的审批操作、多条审批的管理

当然,在一些大型的集团企业当中,会将审批分为审批「直接处理人」「间接处理人」(后文以 直处人、间处人 简称)

「直处人」作为审批的第一处理人,也就意味着他的意见至关重要,如果「直处人」通过过后,相对而言整条审批的通过几率会大大增加。通常「直处人」是作为申请人的直系领导居多,因此多数情况下可以理解为直属领导进行 “把关”

「间处人」作为审批的后续处理人,同样在流程当中也十分重要。但在有些情况下,比如一些偏平化管理的企业,「间处人」更多像是“权利”的象征,因为权利已经下放给「直处人」,而「间处人」起到知晓审批以及企业的规章制度要求

抄送人

审批抄送人主要起到通知对应角色的作用,因为一条审批的出现,会造成诸多影响,假设今天你需要申请事假,如何通知同部门的其他成员呢?

发送即时消息,显得过于简单;每个打电话,又有些麻烦;发送企业邮件,又怕他们没有看到

这时候抄送人会显得尤为关键

通常抄送会有企业流程上管理员配置的固定抄送人,以及发起人选择的自行抄送人 两种类型

固定抄送人 角色通常与管理员配置整个流程有关,他是角色当中 管理员 所配置的重要通知人,比如今天你的请假信息,肯定会告知行政,像这类默认的通知流程,则可以将其设为固定抄送人

自行选择抄送人 则是提供给发起人自行选择,该条审批可能会影响到的相关人群。比如就是发送给同事,让他们知晓今天你不在岗位上,因此自行选择可以增加审批抄送的灵活性

这里肯定会有很多读者会问,我选择抄送人与我发消息给同事,有什么区别么?

看似完全相同,实则有明确的区分

通过消息,将审批内容传达,本质上是你自行将内容发送给对方,对方会对于你这个消息的真实性会产生疑问?你是否通知了

而选择抄送,更为权威,更能体现你这条消息的真实性,并且整个流程都已经由领导进行批准,因此不会存在太大问题

其实审批的本质就是一组消息,而这一组消息当中,申请人 通过 表单配置 去获取需要补充的消息内容,而流程会根据企业所配置的流程方式将这一组消息进行合并转发给对应人,而审批人则需要对这一组消息进行回复“通过、驳回” 来让整个流程继续延续

审批流程

审批当中,最主要的便是流程。因为你可以通过查看流程图,去了解整个企业的组织架构、规章制度、员工管理方式

1.串行审批/依次审批

串行审批主要是指当一个审核节点通过后,才能进入下一个审核节点。如果节点驳回,则可以根据业务实际需要,配置驳回的返回路径,会有:拨回到发起人、驳回到上一个节点、或驳回之前任意一个节点 重新审批


2.并行审批

并行审批是指一个审批节点存在多个角色同时审批,这里会存在两种情况

  1. 任何一个人审批通过,则可以进入下个节点,这也就是系统当中常说的 「或签」

  2. 所有审批人员通过,才能进入下个节点,这也是系统当中常说的 「会签」


3. 条件审批

条件审批就是将企业当中的规章制度映射到实际的项目当中,通常就是某个审批内容会根据 金额多少、实际数量 等 进而选择哪个角色进行审批

比如销售人员在申请一个合同审批时,会根据合同金额的不同,审批人也会有所差异

  • 当金额小于8000时,合同直接由财务专员进行审批,进而让流程进行快速审批

  • 当金额大于8000时,合同会由销售主管进行审批,让销售主管能够掌握企业的重要合同


4.自主审批

通过发起人选定一个审批事项后,将自主选择后续的审批内容,进而实现审批的后续选择。这是一种较为灵活的审批流程,当企业尚未形成标准化流程时,自主的核心就是当发起人发起一个审批,提交时需要自行选择下一个环节的审批人。而下一个环节的审批人审批通过后,可以选择继续流转到再下一个人去审批,或者结束这个流程

审批页面梳理

审批的背后,它映射的其实是企业的一条条管理制度,而它的设计一定是要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因为你负责的产品不是为某一家企业提供的服务(定制化产品),并且企业管理制度的变动其实是家常便饭,你需要去考虑一个通用的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拆解下来会分为三个内容,分别是:申请表单、流程配置、更多配置 进行讲解

1.审批表单

审批表单是最为一个“简单”的用户可配置化表单,因为现如今大多数B端产品都是以 SaaS 作为基础(如果是定制化产品 它的审批内容、流程也不会是固定不变的)也就意味着审批表单需要为企业提供“DIY”的方式,通过表单提供不同的字段类型,去构建审批的实际要求


比如在一个选择请假时,年假、事假、病假、婚假 等的要求都会有所不同

如何知道他们的差别,其实可以根据《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以及 各个其实的实际公司制度,进行个性化的处理

在申请婚假时,需要上传你的结婚证,以证明其真实性;在病假时,需要有3甲医院的病情证明;在年假时,则需要有你的剩余年假天数。而这些特殊诉求,其实都需要在表单当中进行各种定制化表单

当然这只是极为常见的 请假 场景,而在实际业务当中的复杂场景(更多需要将 审批与其他系统关联)一个简单的表单是没有办法进行满足

这也是很多企业会发现,无论是飞书、钉钉、企业微信,都没有办法满足其实际流程需求。又没有办法改变自身流程,只能够自研、定制化 产品,这也是为什么即便各行各业都有了初具规模的 SaaS 产品,但是还是会有很多企业愿意自行研发软件


2.流程配置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系统流程,在流程配置当中去定制特定的流程。在这个页面的设计上,需要注意不同参与人的状态,以及复杂流程时如何才能够进行清晰的阅读,因此增加了 颜色区分(发起人、审批人、抄送人)+ 视图缩放 功能

颜色自然不必多说,整个系统需要统一,因此不能够只考虑在管理后台的颜色,是一定要在详情页当中也能过保证颜色的一致。这样才能够满足实际业务所需

视图缩放只是小小提一下,常见的视图缩放会放在左侧,至于为什么,自己稍稍揣摩揣摩

由于流程配置的属性页面会涉及很多表单的复杂逻辑,这个只能够留在我的 训练营的课程 当中进行拆解,这里就不过多赘述


3.更多配置

更多配置项则是审批在实际情况下的特殊处理,比如:申请人修改审批的具体时间、能够将审批转发给其他人、出现多次相同的审批人是否去重 等等...  其实就是将审批的设计方案进行“赋能”,去满足更多企业在实际场景当中的需求,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 钉钉、飞书 了解详情


结语

审批,核心还是提高企业运转效率,如果在审批之间,还需要不同角色私下反复沟通,本质上就失去了审批的意义。而审批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B端产品 从场景到需求,进而研发功能,最后又回归场景,你设计的好与坏,落地到真实的场景当中,试试便知

原文地址:站酷
作者:CE青年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蓝小助,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截屏2021-05-13 上午11.41.03.png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UI设计公司、界面设计公司、UI设计服务公司、数据可视化设计公司、UI交互设计公司、高端网站设计公司、UI咨询、用户体验公司、软件界面设计公司


如何做好B端产品的适老化设计?来看猫眼演出的实战案例!

ui设计分享达人

老龄化社会已经到来,如何让中老年群体更好地使用互联网产品是当今的热门话题。猫眼演出设计团队负责的一个 B 端项目的使用人群需覆盖到中老年用户,也属于适老化的涵盖范畴。

在前期调研和设计环节中,我们收集了一些相关的文献及案例,并且结合项目实践有所思考和沉淀,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普适的适老化设计理念

世界卫生组织根据现代人生命状况,提出了人生阶段年龄的新划分。45~59 岁为中年人;60~74 岁为年轻老年人;75~89 岁为老年人;90 岁以上为长寿老人。[1]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身体机能、心理状态、认知能力等都会出现衰退的情况。

适老化设计是无障碍设计中的一种。无障碍设计于 1974 年由联合国组织提出,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具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如残疾人、老年人)的使用需求。[2]

如何做好B端产品的适老化设计?来看猫眼演出的实战案例!

目前互联网产品中大多数的适老化设计,主要是集中在 C 端。针对不同障碍(视觉、肢体、听觉、认知障碍)[3],目前普适的适老化设计原则有:

1. “强烈“好于“柔和”

针对视觉障碍,常见做法有增大字体大小,使用非衬线体字体,提高颜色对比度等。

相比原版的 App,百度大字版 App 和支付宝长辈模式修改了 UI 界面,每个功能模块都用了明亮的大色块、加大字体的设计。

如何做好B端产品的适老化设计?来看猫眼演出的实战案例!

2. 善用“辅助”和“替代”

针对听觉障碍,常见的做法有通过视觉辅助,将声音转化成文字、扩大音量、降低语速等。

Google 安卓系统推出了 Live Caption 功能,可自动将手机上播放的内容转换成字幕。Live Transcribe-「Sound Notification 声音通知」功能,可识别特定声音(比如烟雾警报器、婴儿啼哭、敲门声等),并转化成文字及视觉符号推送至手机,方便听障用户辨别生活当中一些重要的声音信号。

如何做好B端产品的适老化设计?来看猫眼演出的实战案例!

3. “点击”好于“滑动”

针对肢体障碍,减少页面信息的密度,避免使用过小的按钮以及复杂的交互手势。

有研究表明,老年群体在操作时难以瞄准物体,在浏览图片时,由于视力衰退导致无法对焦,他们会不断地用两只手指放大/缩小并反复点击屏幕。[4]

平安银行 App 关怀模式采用卡片拼接的设计方式,将间距放大,保证每个信息有更大的展示空间,同时也放大按钮点击热区,提高操作的准确率。

如何做好B端产品的适老化设计?来看猫眼演出的实战案例!

4. “具象”好于“抽象”

针对认知障碍,避免使用不易识别的图标,尽可能配有图标或图片,简化信息内容。

有研究表明,文字+图标为主的设计有助于提升老年新手用户对新 ATM 使用的学习效率和记忆。[5]

滴滴 App 关怀模式针对老年人进行功能精简,满足高优先级核心诉求,首页只放「一键打车」,操作简单,大字、无广告。

如何做好B端产品的适老化设计?来看猫眼演出的实战案例!

B端产品引入适老化设计也值得深思

在很多行业中,中老年人因为拥有丰富的经验在岗位上更具竞争优势,譬如教师、医生、律师、会计等职业,工作年限长、经验足是优势,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务。他们既会使用 C 端产品,也有使用 B 端产品的场景。

随着时代变迁,2015 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老龄化”理念[6],倡导改变过去“老了就要退出社会生活”的消极认识。

从“老有所依”到“老有所为”,很多的 B 端场景都覆盖了中老年用户,如何提升中老年用户的办公用户体验是重要课题。

另外我们看下 C 端与 B 端的主要差别:

如何做好B端产品的适老化设计?来看猫眼演出的实战案例!

C 端 App 中时常将简单作为适老设计宣传点。追求简单有一部分原因是,C 端用户是在自己的场域操作且几乎无时间压力。而 B 端产品却相反,业务逻辑复杂,用户要长时间使用而且要求效率。B 端面向企业定制化,针对特定人群、情景,使得在适老化设计中要解决的问题更清晰。

适老化设计在POS中的应用

留意生活中的零售行业,如餐厅、商场、药局、便利店的服务人员,往往能看到中老年人的身影。

POS 系统是 B 端场景中使用率最高的产品之一,POS 系统的英文全名为 Point of Sale,中文名为销售时点信息系统。[7]它由硬件与软件组成,根据产业和店面类型的不同,会有功能上的差异。

如何做好B端产品的适老化设计?来看猫眼演出的实战案例!

最近团队参与了一个改造 POS 系统的项目,使用人群覆盖到了中老年用户,提升他们的办公用户体验是其中一个产品目标。

本次项目主要是 POS 界面的更新,完整的 POS 体验不仅有软件本身,有更大的部分在于实体环境与设备,例如:结账区的控件、店面的摆设、扫描枪,读卡器等,而 POS 界面是连结上述元素的节点。

在对 POS 系统进行改造时,我们是按照以下设计思路进行的:

如何做好B端产品的适老化设计?来看猫眼演出的实战案例!

第 1 步:沿用旧系统规则与结构

B 端系统背后往往由成熟的业务场景和复杂的业务逻辑构成。B 端系统往往不是一个从 0-1 全新的系统,而是存在一个被使用了很多年的系统。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服务的每个用户都是趋向于规避风险的。人们可能已经习惯了原有的解决方案(尽管不好用,但是大家都会用了),但新的方案如果不好用,他们的生产力反而会因为不知道如何使用新方案而降低。

这就意味着在做 B 端设计时,现行的方案会产生很大的习惯引力。

当设计师要引入一个新方案时,取消或改变某些功能及操作行为将有难度,不能霸道性更改,取代需要合理性。

设计思路:

  1. 梳理业务逻辑和功能模块:沿用旧系统规则与结构。
  2. 制定框架:定稳定一致、拓展性强的信息框架与导航栏。
  3. 统一专业术语:信息表达(文案)与原有系统尽可能保持一致。
  4. 遵从使用者习惯:原系统中可能存在一些不够美观或不合常理但却实用的快捷入口及交互方式,可以整合优化后进行复用。

如何做好B端产品的适老化设计?来看猫眼演出的实战案例!

第 2 步:理清主要用户与使用场景

想要了解使用者的真实痛点,需从场景出发。

如何做好B端产品的适老化设计?来看猫眼演出的实战案例!

第 3 步:用适老化设计原则去解决场景中的问题

POS 使用场景有很多,这里列举 3 个常见的使用情境:

如何做好B端产品的适老化设计?来看猫眼演出的实战案例!

可能存在的障碍:无法聚焦信息内容,难做到边看屏幕边与顾客交流。

设计目标:确保信息在复杂的环境中,信息内容清晰可读。

设计思路:

1. 放大信息内容

服务至上,POS 使用者在工作时需保持端庄热情的姿态,不能只专注看 POS 屏幕信息而不顾顾客。

内容大小的确立由设备分辨率、环境灯光、字体、视距等因素决定,在复杂的现场环境中,信息内容要清晰易读。

如何做好B端产品的适老化设计?来看猫眼演出的实战案例!

2. 色彩对比度符合 WCAG 标准

参照 WCAG 有 AA 和 AAA 的对比度标准,界面中的信息与其背景间的关系对比度至少在 4.5:1 之上,保证信息易读性。

WCAG 全称是 Web Content Accessibility Guidlines(网页内容无障碍指南)。这是一套由无障碍功能专家编辑的指南,有若干国家在其网络无障碍功能法律要求中明令必须使用这些指南。[8]

如何做好B端产品的适老化设计?来看猫眼演出的实战案例!

一些设计插件可以帮助我们检验色彩对比度是否符合 WCAG 标准,给大家推荐 2 款:Sketch 插件 Cluse,Figma 插件 A11y-Color Contast Checker。

如何做好B端产品的适老化设计?来看猫眼演出的实战案例!

3. 设计有意义的动画

通过动效来表达静态视觉效果无法准确传达的信息,如反馈、引导下一步、状态表达等。好的动效与视觉设计是互补而成系统的。

比如用动画来展示商品被加进购物车的状态,引导下一步操作。

如何做好B端产品的适老化设计?来看猫眼演出的实战案例!

4. 加大点击热区

提高使用者点击操作的准确率和速度。

如何做好B端产品的适老化设计?来看猫眼演出的实战案例!

5. 一屏策略

在这次的项目中存在一个场景,除了销售端服务员看到的屏幕,顾客也会有一个客显屏,即服务人员看到的界面,顾客也会看到。

对于页面信息框架以及布局尽量“一屏”展示,确保双方的视线和注意力一致,便于沟通交流。但这时会有挑战:字放大、按钮放大,信息和功能在一屏上怎么放得下?

解决思路:

  • 进行功能筛选,满足场景中高优先级核心诉求,提取核心功能展示。
  • 模块化展示每个信息,根据格式塔的视觉感知理论,做到聚焦用户视角。

如何做好B端产品的适老化设计?来看猫眼演出的实战案例!

如何做好B端产品的适老化设计?来看猫眼演出的实战案例!

可能存在的障碍:在顾客的“催促”下,使用者也会着急,对事物表现出茫然的情绪,定位当前位置困难。

设计目标:追求信息的有效表达和操作的直觉性与效率。

设计思路:

1. 避免使用不易识别的图标

B 端系统中会有些功能很难用一个图标去表达其含义,此时文字+图标按钮优于纯图标按钮,能帮助 POS 使用者更好地理解语意并做出操作。

如何做好B端产品的适老化设计?来看猫眼演出的实战案例!

2. 信息的呈现符合用户眼动规律,操作轨迹越短越好

可运用古腾堡图表法 Diagonal Balance,它由 14 世纪西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约翰·古腾堡提出。他发现人们视觉阅读规律,左上角是视觉第一落点区,右下角是视觉最终落点区,右上角和左下角都是一个视觉落盲点,大多数情况容易被忽略。

在进行信息排布时,可根据用户习惯性的眼动规律,将最重要的信息放在左上角,右上角和左下角添加辅助元素,右下角作为整个视觉落点可以展示重要操作。

如何做好B端产品的适老化设计?来看猫眼演出的实战案例!

如何做好B端产品的适老化设计?来看猫眼演出的实战案例!

可能存在的障碍:百忙之中,应变能力下降,容易发生误操作的情况。

设计目标:预防不当行为,提升容错率,反馈要及时有效且清晰。

设计思路:

1. 通过二次确认避免误操作

在产品设计时,要把各种可能性考虑进去,通过模态对话框让用户二次确认来避免误操作行为。

当有重要操作时需告知用户处理结果,状态反馈信息采用的颜色需要遵守用户对色彩的基本认知,如红色代表警示,黄色代表警告、绿色代表成功等。

如何做好B端产品的适老化设计?来看猫眼演出的实战案例!

上述举例的设计原则是启发但不是限制,每个设计提案最后都要经过用户调研,看是否符合使用者的使用习惯,是否真能解决业务与工作中的痛点。

附上总结图:

如何做好B端产品的适老化设计?来看猫眼演出的实战案例!

其实设计到后面会发现,起初为了方便中老年用户使用 POS 运用的设计原则,最终都能给多数人带来很大便利。

这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在某些时候都会遇到各种临时的无障碍需求。

结语

适老化设计,不仅仅只是为中老年群体做设计,更是一种新的设计思维方式,去挖掘更多普适的场景痛点,来指导我们做方案设计。

市面上很多适老化设计方法为 B 端产品提供了借鉴,但 B 端产品不能为了适老而适老,理清相关工作情境和要解决的问题很重要;不能霸道性更改,取代需要合理性,因为 B 端产品现行的方案会产生很大的习惯引力。

以上是近期对 B 端引入适老化设计的一些思考和沉淀,是开始,也将继续,适老化设计还有很多值得深究和验证的内容。

文章来源:优设  作者:范特西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B端设计中台落地、响应式界面设计

博博

B端系统设计总概终结篇,详细聊聊响应式界面设计和B端设计中台落地的方法步骤


以下内容主要分成两大部分,第一是聊聊响应式和自适应的区别和原理,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去设计响应式界面;第二部分也是比较关键的B端系统设计的核心,B端设计中台完整构建过程的具体步骤,以及应用到的格式塔原则,和命名的一些注意事项,内容较多,大家可以根据上述目录来选择性阅读。


1.1多端兼容设计的发展史



简单概括多端兼容设计的发展史,最早是桌面端,比如桌面的一些应用;后来出现了移动端,针对移动端大家用的都是WAP,指一种无线应用协议,大家在用手机浏览一些网站,会把网站翻译成一种低流量的浏览方式,比如去掉图片大图,只剩全文字,因为当时网络不好,早在3G和2G时代移动端用的都是WAP;在2008年之后出现了响应式,也就是做一套代码可以兼容三端(网页、移动端、iPad)设备,在发展的同时也遇到很多问题,但响应式同时也遇到了很多问题;于是又出现了自适应,指不同的设备打开不同的页面进行自适应,自适应能增加效率,但需要增加工作量;2017年以后直到现在看到最常用的就是渐进式,类似完整的像在使用一个APP。这是多端兼容设计的整体的发展。


1.2 响应式布局的种类



1.2.1 响应式布局RWD


可以理解成用户在手机、电脑、ipad打开同一个界面,所呈现的界面是一样的。需要考虑移动端设计和网页端怎么通过一套代码进行兼容。


1.2.2 自适应布局AWD


自动布局算是响应式的一种,但平时看到很多响应式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响应式,而是自动布局,因为界面在不同的设备用的是不同的模板,当我们用电脑打开呈现的是一套模板,而用手机打开则是另外一套模板,这种看起来是响应式,其实不是。因为当我在开发者模式下调节不同设备展示时,就会发现,其实是换了一个网址来根据不同的设备进行自适应的,而真正的响应式是不需要刷新的,在拖小窗口的时候就会变成手机端的那个样子。


1.2.3 渐进式布局PWD


渐进式布局是近几年比较新起的,这种布局设计,很像一个网站或者本身它就是一个网站,但用起来就像一个APP一样,看到这里大家很容易相到,小程序就是渐进式布局得一种,小程序明显是一个网页,但通过技术的一些嵌入和一些接口或者缓存的方式的操作,让用户在使用的时候感觉小程序就是一个APP,但核心技术还是web网页。



1.3 如何应用设计响应式


响应式的原理是通过定位的方式来做响应式的各种开发,需要在页面中至少标出这十个点:中心点,上下左右点,上左上右点和下左下右点,这几个点其实就代表了做响应式和做布局相应的位置。这样可能大家不容易理解,其实结合figma来看,这些点对应的就是这样(如下图),在figma中的布局点。设计师通过调节图形的布局点,可以做到在页面拉伸时,让想动的元素跟随变化,不动的元素静止不动,这就是响应式的原理。换言之,我们做响应式布局的原理也就是通过figma或者sketch中的布局约束这个功能来实现的。



1.4 响应式和自适应的区别


01、响应式


如下图是响应式的优点和缺点。响应式其实就是只开发一套页面,这个页面兼容三端。虽然做了响应式,但如何响应是需要设计师去设计的。比如我们设计了一个移动端界面,然后全部做好对应的自动布局,再进行页面拉伸,内容随之会发生变化,比如当拉伸到1024*768的时候,也就是iPad的尺寸,就会发现局部在设计上有些不合实际情况,这时就需要设计师在对应尺寸的设计稿上进行内容上的微调,比如按钮不可能那么长,就把按钮设计的短一点。当继续进行拉伸到1440网页的宽度时,然后再酌情针对网页尺寸的呈现样式,局部进行尺寸的调整,比如文字和按钮被拉伸到网页版都需要居中对齐,电脑端的样式就需要设计师重新排版了。


通常在B端系统,设计师需要做响应式设计时,往往是从大往小做设计,这也取决于这个B端产品是否需要进行移动端的设计,《B端设计总概二》中提到过什么情况下进行设计B端移动端。如果需要设计B端移动端,就需要我们将网页改成移动端设计,比如B端的侧边栏导航在拉伸到移动端时,就会变成用一个折叠悬浮的iocn来替代等等这样设计上的改变。在figma中,做三端拉伸时候,可以用断点插件来进行演示,通过对断点插件的设置,就可以完美的看到页面在三端不同情况的适配呈现,断点插件用来做演示非常方便。



02、自适应


如下图是自适应的优点和缺点,其实就是一个项目开发三个页面,分别做定制设计,网页端、移动端和Ipad端。



2.1必读前言


我们都知道2021年也就是今年是我国新基建的元年,十四五规划2035远景目标里提到重点发展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尤其是今年我们设计师更能深刻体会,C端和B端已经是完全两个不同的行业,C端发展近十年,已经很难再做到创新上的突破,该做的功能和创新都已经做了,而B端这片蓝海才刚刚开始发力,很多企业也都在考虑B端系统的搭建,降本提效率成了很多公司新的指标,因此数字化转型重点在于B端系统探索,B端重点在于中台的搭建!设计师通过设计中台,构建出基本的业务类型,再分类到业务中,构建出不同的业务界面,所以设计中台非常关键,很多公司经常会用这两个系统去构建,Antdesign和Elemnet就是设计中台,我们会发现用Antdesign可以做出很多的系统,那怎么进行设计中台的设计呢?和我们设计师有什么样的关联度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深度探索B端设计中台的落地!


2.2 中台的概念及作用


概念:中台是互联网的术语,一般应用于大型企业,中国互联网的变革永远是从大型互联网开始,大型互联网公司引发了技术的变革,这也是中台的兴起,一般指搭建一个灵活快速应对变化的架构,快速实现前端提的需求,避免重复建设,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目的。


作用:降本提效。如果没有组件库,普通设计师一天最多做十个页面,再多就不太可能了,如果有组件化得产生,一天可以做一百个左右的界面。在面对B端系统这样几千个页面的巨大的工作量前,组件库的作用尤为重要。但如果落地,就需要前端工程师的密切配合,因为设计师设计的组件只是一个样式,而前端需要把组件进行代码化,所以组件一定是代码化的,也就是说只有代码化的组件才是真正的组件。所以视觉组件的复用,和前端代码的复用,可以大大提高设计师的工作效率。


2.3 设计中台的构建过程



2.3.1 基本库建立


基本库指的是一些色彩系统、字体系统、图标系统、栅格系统、间距系统等等,之所以强调系统两个字,有系统就要统一规则和统一规范,然后进行调用应用在系统中的各个地方,比如我们想调用一个颜色,不是去随选用一个颜色,应该严格的从色彩系统中去调用,如果系统组件库里没有这个颜色,我们也绝对不可以使用,可以先用替代色做或者根据业务再进行补充颜色进组件库为了后续的调用,这是一种比较严谨的使用方式。所以在建立组件库的时候我们要考虑全面,组件库中如果没有相应的组件,我们应该试着反推一下,是否要加进组件库中去,来进行系统的调用。在做中台的过程中,我们一直使用Antdesign,我们对组件的名称,组件的分类其实一点都不陌生,其实Antdesign也在借鉴国外的Bootstrap组件库(大家感兴趣可以下载Bootstrap组件库进行查看),所以并不是Antdesign组件库形成了一定的规则,它也是在沿用别人的规则,而这些规则也需要不断的有大公司去继承出来,所以慢慢衍生出来现在这样的组件库,那中台设计,首先要搭建基本库,把基本库里的基础一些系统搭建好后,我们继续去做扩展库。


2.3.2 扩展库建立


如下图,扩展库中包含了很多内容,比如分了四类,导航系统,数据录入,数据展示和反馈系统。其中导航系统又包含了,面包屑导航、下拉菜单、导航菜单、顶部导航等等,包括后面的数据录入、数据展示、反馈系统也包含了很多内容。我们做这样的扩展库,也不需要做成像Antdesign的组件库里包含的那么多,或者和新出得字节Arco组件库,因为它们面向的是系统级的解决方案,各行各业都可以用它,它面向的是一个大系统,也许我们只涉及到了其中的20%,因为也没有一个系统能用到它所有的组件,所以我们自己在设计组件库的时候,一定是按照我们自己项目的范围去做组件库,而不是做一个大而全的,大而全的组件库对我们也没有意义。它们做的是公共平台,而我们要做的是一个专属平台。



2.3.3 方法库建立


形成完基本库和扩展库后,第三步是建立方法库。方法库告诉我们的是什么时候用,比如我做了一个多选框,这个多选框应该什么时候用,是不是只要遇见一个选择就去用多选框,肯定不是,应该加以说明什么时候用这个多选框。类似于是组件的设计说明。


2.3.4 案例库建立


最后再做一个案例库,最佳实践库,具体组件什么时候用我们知道了,接着案例库就是在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使用,或者说的方法是什么。比如标签的左对齐和右对齐,这种情况都对,什么时候用顶对齐,什么时候用左对齐,什么时候用右对齐呢?那么根据眼动仪实验数据数据来看,并且结合给出一些工作中业务中的最佳实践得案例放进去,给使用的人去做指引。


所以设计师做的事情,不仅仅是应用组件库和创造组价库,还应该指导其他设计师,指导开发人员在去复用每个页面组件的的时候,应该怎么正确的使用,这也是在B端设计中一个关键的环节,同时我们的视觉系统一定也是和业务有关联度的,所以在B端中做设计一定也不会脱离业务去做,我们一定要联系到实际的业务场景中,这个业务场景指的就是业务和视觉的结合,在做C端的时候,业务场景一定不会比B端多,C端的业务场景大多是定制化的业务场景,它要求的是个性化,不要求通用,尽量得个性化,比如图标、按钮、页面,而B端需要统一化,中台组件库的落地,可以大大提高设计师的工作效率和开发人员的协同效率,严谨的调用组件使用组件,可以使得系统页面保持高度的一致。



2.4 认识格式塔原则


2.4.1接近性


如图1:可以看出纵列的关系更紧密,因为纵间距小于行间距。


如图2:可以看出行间距大于列间距,它得横向关系更加紧密。通过图中这样的视觉设计为什么会感觉间距更加紧密呢?这属于用户心理学的应用,如果元素相邻的更近,元素之间的关系就会更加的紧密。


如图3:如果元素相邻的关系都是保持一样的,那么它们的关系是相对对等的。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如果相邻的关系越近,它们的关联度就越近,如果相邻的越远,它们的关联度就越远。


应用案例:如图4卡片中得标题和内容,设计中把标题和内容进行区分,所以我们会做大量的留白,这样的留白就会让信息结构具有层次感,层次感就是指它们信息结构的关联度,如果想让它们有关联度,就让它们距离近一点不要做区分,如果不想让它们有关联度,或者关联度出现一个等级的区分,那么就可以加一条线,让它们之间的关联度分隔开。这就是格式塔接近性的应用。



2.4.2 相似性


如图5:如果去区分右边的形状,通常我们会根据形状进行区分,因为人的潜意识会认为相似的形状会更有相关的分类性。这就是格式塔中的相似性原则。


应用案例:如果文字的标题大小是保持一致的,包括它有统一的大小,统一的色彩,统一的字号,那系统中的其他同样功能的地方,都应该用统一的文字,这就是格式塔相似性的应用,比如图标也是一样,只有用了相似的图形大小,相似的颜色,在相同的位置,用相同的图标进行表达,图标之间的设计才具有相似性。


2.4.3 主体与背景


如图6:可以看到有一个L,是主体与背景进行了区分,如果在设计的时候让L看的更加明显,我们采用的办法就是将主体的色彩或者形状变的更加独特,或者将背景的颜色变得更加分明,这样就可以做到那个L看的更加明显。这就是主题与背景区分原则。


应用案例:比如警告弹出,可以用色彩去区分,目标就是让用户看的更加得清晰,当警告的时候给用户一个警告的信息,当成功的时候给用户一个成功的信息。还有类似对话框的弹出,采用背景变暗和加阴影的方式,都使用到了格式塔的主体与背景变化关系的原理。因此应用在我们设计系统中,前景和背景进行区分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色彩进行区分,色彩的区分要保持统一,比如背景色彩透明度50%同时加一些背景模糊,其他的背景也需要保持一致,阴影也是一样,如果把阴影放在一个平面上,距离平面越近,它得阴影越短,距离平面越远,它得阴影越长,这也是阴影的层级关系。


2.4.4 封闭性


如图7: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四分之一的圆形。


如图8:这个图可以看出是一个五角星。


封闭性应用案例:当一个形状被另外一个形状或者被另外一个色彩阻断的时候,并不影响人们对这个形状额外得认知,一定会脑补出另外一个形状,这个原则和我们UI的关系是什么呢?比如一个loading,半圆一直在旋转,或者图表中的圆占比,我们就可以判断出谁大谁小,谁多谁少,判断出当前的进程和位置,封闭性原则通常应用在图标的设计,图表的设计和步骤条的设计中。


2.4.5 连续性


如图9:可以看出用一些简单得形状来体现,其中三角形具有明显的指向性,三角形箭头指向右边,上面五个是一组,可以看出它们具有连续性;另外一组三角形箭头指向右下角,可以看出它们是连续的一组。不同的形状会有连续性,箭头也特别有指向性,这就是为什么返回和前要进放在不同的位置,当我们的数据需要有连续的时候,我们也要使用相似的形状来表达,这就是连续性原则的应用。


同理如图10:连续性一定是要有连续等阶的变化,从左上角开始,向下和向右我们可以看出有明显的颜色连续等阶变化,通过色彩的透明度也可以做到连续性。




2.5 组件的命名规则



2.5.1 如何正确的命名


很多公司或者不同公司有不同的命名方式,这个需要和团队开发提前做沟通,主要以方便开发习惯操作为主,如果不命名也不能非得说成是错误的,命名可以理解成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情,因为一切都以效率优先,命名自然会影响工作效率,通常情况,组件的命名可以分成组件的名称、级别、尺寸、状态,这样的命名顺序来进行,这样命名开发使用也比较方便,因为是按照了开发的统一规则来进行命名的。如图所示:



2.5.2 更多命名英文词汇


当英文不好的时候,推荐大家记常用组件英文名,以及常用状态名、级别名、内部名、尺寸名和位置名,那这些英文也几乎涵盖了工作中80%的英文词汇,收藏记忆哦~



至此B端系统设计总概系列为终结篇,回顾第一篇主要内容是如何正确设计组件库,B端业务调研的具体过程步骤,以及视觉规范的建立,可以看出第一篇属于B端设计的方法论或者设计指导,也是为开展B端设计前的一些准备工作;回顾第二篇总概主要内容是如何设计表单、表格、图标、仪表盘这些经常用到的设计难点,第二篇更加讲究设计落地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专业技法;回顾当前总概三,主要内容就是中台规范的建立和自适应、响应式适配的难点,主要是成系统的B端设计步骤。我们都知道B端市场刚刚打开,而且当下对B端设计师的需求还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数字化推进这么的大市场,作为UIUX,更早的拓宽一条路是我们当下必要的选择,谢谢阅读,祝愿各位2022乘风破浪,B端设计学有所成,如虎生翼!





作者: _C鱼

转载请注明:站酷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蓝小助,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魏华的微信.png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UI设计公司、界面设计公司、UI设计服务公司、数据可视化设计公司、UI交互设计公司、高端网站设计公司、UI咨询、用户体验公司、软件界面设计公司


To B端界面设计要点

博博

To B端界面设计要点精彩分析,希望能帮到在B类产品项目中的你:)

写在前面

 

B端产品和C端产品作为两种很不一样的产品形态一直服务着广大的用户。它们各有各的作用,有很多B端产品还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甚至有很多的公司就是专注于开发B端产品,我从业以来曾经参与过很多的(两位数)B端产品项目,有的是从0到1的开发,也有的是在原基础上更新优化,下面就从我个人的设计经验整理出一些观点。

 

什么是B端和C端产品


概念:B端面向商家和公司,组织;C端面向普通的大众用户; 

B端是指:business--泛指生意,商业,公司和组织; To B即是面向商家和公司,组织,是给专职专业的用户使用的产品,例如微信公众平台给制定的公众号持有人使用,某公司的指挥调度系统,某停车管理系统,以及相关的后台管理系统等。C端是指:consumer--消费者,顾客,用户,是指被设计为能给普通大众使用的产品;To C即是面向普通的老百姓用户,例如微博,QQ,微信,新闻客户端,淘宝等;

  

几乎男女老少都会使用的微信


面向专职岗位人员使用的后台管理系统


两者的不同点


C端产品追求极致的体验,;B端产品追求简约、高效的完成工作 

C端产品是为了满足用户某一主要的、固定 的核心需求,因此设计的目标是围绕着这个核心需求,简单直接解决用户的需求,追求的是极致的用户体验,因为对C端产品而言,产品不好用,体验不好,用户就流失了,也就没有盈利的可能了。

B端产品的目标是帮助用户把大量的复杂的工作,整理归纳,使得他们能高效便捷的完成工作,追求的是产品的简约实用,提高效率,能很好的处理工作,有时候为了达成业务目标,甚至不惜牺牲部分用户体验。


To B端界面的设计应该要重点注意什么


很多新手设计师在接到新的需求的时候会没有头绪,不知道如何开展工作,在不了解业务的前提下很多时候被产品牵着鼻子走。那么问题来了,是拿到产品给过来的原型之后就开始设计了吗?又或者没有原型只有一些简单的描述,又该如何开展呢。以下是我的几个建议


1,要了解业务

因为B类产品不同于C类产品,并不是大多数人日常都会很普及用到的,所以就需要设计师主动的去了解行业,了解业务需求,不同的行业有不同流程和规则,甚至是一些特殊的需求;启动用户群体调研和用户使用场景调研,有条件的可以开展用户问卷调研甚至面对面访谈,整理出用户的使用流程,调研后要求设计师自己能非常清楚这个产品的作用、用户人群、和在特定的使用场景下的使用目标、和不同情境下的操作流程等。

 

2,交互流程设计

B端产品往往包含了比较复杂的业务,那在复杂的业务背景下如何通过设计来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这就对设计师有比较高的要求。在交互流程上要整理出一些操作路径,要考虑它们的层级关系,先后顺序,行业习惯等。通过操作体验给用户留下明确的印象,可以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提高产品的易用性。

 

To B端界面的视觉设计


①、界面布局,分固定的和自适应的分辨率两种,一般来说自适应的布局比较适合操作和展示内容比较多的系统,固定的宽度的分辨率的布局一般多用1200px以适应适配更多低分辨率的显示器,现在的大屏幕设备非常普及了,很多系统转为以1400px的宽度来设计,至于用哪一种的布局要取决于产品的功能了。

界面布局视觉上的区分;当我们设计一个系统的主页到时候,B端产品通常会分为很多功能模块,即便产品经理会提供原型给UI设计师,他们有时候往往会在原型按照他们的想法来布局,这时候设计师需要主动地去了解业务去弄清楚各个模块的主次之分。通过调研后,整理归类任务模块,按照业务流程和规则来区分模块优先级。(图例)

②、颜色,B端系统的界面颜色也非常考究,按照系统的功能特性来定,一般常规的系统界面都是以白色底色配以一种主色调的颜色来搭配的;第二深色的底色界面,深色界面能起到一种很好的衬托界面内容(如大量文字,数据,图形,视频等)的作用,深色界面再附以一些点线面和光的元素就能营造出一种炫酷的科技感。三是现在流行渐变色,渐变色和纯色会给人一种缤纷,轻松愉悦,有活力的年轻的感觉,所以大家在设计不同的B端系统界面的时候要考虑产品的功能性质来选择用颜色。

③、导航,导航可以解决用户在访问页面时:在哪里,去哪里,怎样去的问题。一般导航会有「侧栏导航」和「顶部导航」2 种类型。一:侧栏导航:可将导航栏固定在左侧,提高导航可见性,方便页面之间切换;顶部可放置常用工具,如搜索条、帮助按钮、通知按钮等。适用于复杂的、功能多的中后台的管理型、工具型网站。二:顶部导航,顺应了从上至下的正常浏览顺序,方便浏览信息;顶部宽度限制了导航的数量和文本长度

④、按钮,通常B端产品分为较多的功能模块,也对应有很多不同的按钮,在设计按钮的时候,我们第一要分清楚哪些按钮对应哪些功能,在设计上要做出区分。

⑤、表格,表格的设计遵循简洁和易读性为主,表里面的文字内容是主要的设计重点,例如信息层次的明确、对齐的原则等。


⑥、弹窗,不仅有操作反馈的作用,同时又是一个承载更多的操作功能的容器,弹窗的设计要有规范性,组件化。


视觉设计方面除了常规的设计流程,我想说的是综合考虑和相关的系统衔接,体验的一致,视觉风格的统一和品牌的建设。

 

设计师还能做些什么


虽然设计师和产品经理以及开发已经沟通过相关的业务需求,但设计师一定要懂得切换角度来看待问题,一方面设计师的视角相对注重视觉上和交互上的设计细节;第二我们也要懂得站在开发和产品的角度考虑,哪些效果能不能实现,也是需要我们和开发同事密切配合的;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代入用户的角度来思考,这样才能做出合理适用的设计,甚至能挖掘新的需求,提出一些很好的建议,给产品和项目带来加分和利好。


总结


因为B端产品业务需求,用户目标,使用场景和用户群体都不相同,所以设计师接到B端产品的设计需求时一定要先了解清楚业务,做好前期调研,其次要多站在用户的角度来看待和设计产品。其实C端和B端产品,它们都要求要简单实用和有效准确,都是为了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解决用户的痛点。做好了以上这些关键点,无论遇到多么复杂的B端产品,我相信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chrisHCZ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 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
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UI设计师交互设计-史上最全面的-B端设计规范

周周










一、定义


1.1 设计规范的概念


设计规范是指对设计的具体技术要求,是设计工作的指导规则。一般包括总体目标的技术描述、功能的技术描述、技术指标的技术描述,以及限制条件的技术描述等。


Design System 最开始是 Guide 演化而来,Guide 是一套可指导、可延续、可扩展、可统一的、可区分的视觉指引手册,指导相关设计结构完成统一性与对外区分性。具象层,它是一种设计方法;抽象层,它是一种思考模型。


设计规范一般会具体到公司级别、某一类产品线、某个产品等。今天主要讲具体某个产品的设计规范,主要是为该产品制定统一的用户体验、品牌、视觉等方面的规范,当然是在满足以上公司级别和某一类产品线层次的设计规范的基础上。


1.2 设计规范的组成

设计规范由设计原则、设计语言和组件库构成,在设计原则的指导下使用设计语言和组件库创建体验一致的用户界面。



设计原则是指:整个设计体系所要遵循的全局原则,是为我们设计提供方向指导的。


设计语言:是指设计所包含的语言体系。具体包含了:色彩、字体、图标、布局等。


组件库:相当于积木玩具的一个个积木,每个组件就是一块积木,通过组件的拼搭可以迅速搭建出一个个页面。下面我会具体说明组件库。组件库具体包括:按钮、导航、表单、数据等等。




1.3 B端及C端


B端产品和C端产品制定设计规范差别还是蛮大的,最主要的差异大致是:


C端产品的设计规范:目标几乎都是为了更好的打磨用户体验的一致性和标准化;


B端产品设计规范:由于用户体验更复杂,学习成本更高,所以它的目标侧重点是:除了布局的不同外, 相同业务场景下,相同产品功能需要有一致的,标准化的体验,降低学习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即统一体验。




二 、为什么要制定设计规范?





2.1 对于产品经理来说


创建原型时可直接调用组件库,能搭建出高保真的原型。

与设计师和前端沟通更加顺畅,小的修改可以直接和开发沟通不需要通过设计师出图,极大增加了前期的节奏,提升沟通效率。


2.2 对于设计师来说


对于只有一个设计师的项目:可以让那个设计更加规范,有些简单功能迭代可以直接个研发沟通,不用再单独出图,减少重复性的工作。


对于同一个项目由多个设计师共同协作时:可保证设计各方面包含体验、设计、交互等等的统一性。减少设计成本,提升设计及沟通效率。


对于接手新项目,能尽快的了解产品,快速入手。


对于开发完成验收走查,有了前期的规范及比较详细的设计尺寸,开发的设计还原度会更高,减少重复及没必要的设计走查。


2.3 对于开发来说


开发可以按照设计规范建立好公共组件库,极大的提升开发效率。


可复用的东西确定了下来不会频繁改动,设计走查的问题也会逐渐减少。


2.4 对于测试来说


对于模棱两可的交互可以有地方看交互样式了,不需要再询问设计师。有更多的时间专注于测试功能上的问题了。


通用的组件前期测试后了以后,后续就不需要重复测试,极大的提升工作效率,避免重复工作。


2.5 对于协作沟通来说


前期制定及评审设计规范以后,有一套笔记明确的规范,可减少各个职位方面的沟通成本,提高沟通效率。



三 .为什么要制定自己的设计规范?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多的第三方设计规范,比如:antdesign,element,那有人就会问有必要自己重复造轮子做一遍吗?


我觉得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什么呢?

1、每个产品有各自独有的品牌调性,如果都用第三方 的设计规范,那同质化会很严重,很难做到差异化,也就很难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2、 世上本没有万能的设计规范,那些设计规范的组件并不能100%满足我们产品的需求。另外一方面使用封装好的第三方设计规范,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效率很低,适配的复杂度和重新开发相差无几。


3、第三方的的成熟的组件库,我认为应该把它当成模式,在他们的基础上去做自己的设计规范。




四 、什么阶段适合设计规范?


个人工作中总结出两个比较建议的规范建立时间点,探索期和成长期。





4.1 导入期


产品在导入阶段,产品还在处于极大变动的时候,这个时候做设计规范,其中就蕴含可极大的风险。但是也不是不做规范,这阶段规范主要涉及到色彩,字体,间距,布局,栅格等通用设计原则以及常用业务组件的定制。此阶段搭建的规范具备高效性以及灵活性的特点。


不适合搭建特殊的业务组件,比如:当领导想要突然调转方向也不会很慌,改动较小就可以完成整体的规范转向)此时搭建规范组件库需要考虑到预留后续更改的空间。 





4.2 成长期


当产品进入成长期处于较为稳定的版本,整个团队对业务的理解也都很熟悉了,这个适合创建符合业务场景的组件库,有了前期的积累这个组件库会更加符合产品及业务逻辑。








在制定规范前,设计师需要明确产品中主要有哪几种分类,将最基础的分类定义好方便后续针对分类内容进行整理。B端产品与C端产品既有共同性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化,可以借鉴但是切忌生搬硬套C端的设计规范。














一、 pc端


1.1 Antdisign


Ant Design是由蚂蚁集团体验技术部经过大量的项目实践与总结,逐步打磨出来的,基于「自然」、「确定性」、「意义感」、「生长性」四大设计价值观,通过模块化解决方案,降低冗余的生产成本,让设计者专注于更好的用户体验,是非常完整的一套设计规范。




1.2 TDesign


TDesign是腾讯企业级设计体系,也是去年才发布的。虽然才发布,但是作为一款诞生于腾讯内部开源,却是经过了超500项内部业务检验的企业级设计体系,TDesign 汇集了腾讯众多优秀组件库能力和设计研发经验。


内含丰富可复用的设计组件资源,如色彩体系、文字系统、动效设计等,覆盖支持 Axure、Sketch、Figma、Adobe XD 等各大产品设计软件。可以按照需求查看对应组件的使用教程和代码演示,只需简单的引入操作,即可搭建属于自己的产品界面。





1.3 Element


Element是由饿了么公司前端团队开源一套为开发者、设计师和产品经理准备的基于 Vue 2.0 的组件库,提供了配套设计资源。4、AT-UIAT-UI 是一款基于 Vue 2.x 的前端 UI 组件库,主要用于快速开发 PC 网站产品,在众多的的组件库中,AT-UI 属于视觉风格比较清新的一款。

1.4 Zent


是有赞 PC 端 Web UI 规范的 React 实现版本,提供了一整套基础的 UI 组件以及常用的业务组件。通过 Zent,可以快速搭建出风格统一的页面,提升开发效率。目前有 50+ 组件,这些组件都已经在有赞的各类 PC 业务中广泛使用。




2、移动端端


2.1 Material Design


谷歌在 2014 年的 Google I/O 上推出了 Material Design,它的目标是创造一个将经典的设计原则和科技、创新相结合的设计语言,并且在不同设备上提供一致的体验底层系统,并同时支持触摸、语音、鼠标、键盘等输入方式。


2.2 iOS 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


iOS 的人机规范指南,保持了苹果一贯的风格。虽然没有 Material Design 规范那么细致全面,但是核心的设计原则在每个组件的设计说明中都有渗透。作为 iOS 系统的设计基础,建议每个设计师都需要仔细研究。


2.3 Vant


Vant 是有赞前端团队开源的移动端组件库,于 2017 年开源,已持续维护 4 年时间。Vant 对内承载了有赞所有核心业务,对外服务十多万开发者,是业界主流的移动端组件库之一。目前 Vant 官方提供了 Vue 2 版本、Vue 3 版本和微信小程序版本。

2.4 NutUI-JDL


NutUI-JDL 是一套基于京东物流视觉规范的移动端组件库,包含了36+高质量组件和详尽的文档和实例。







设计师在开始准备设计规范时,首先需要确定设计风格和设计尺寸,页面布局是做居中固定式,还是全屏响应式。如果是全屏响应式的网页设计,那要选择怎么样的屏幕来做效果?等等这些问题


接下来分别来展开说明。




1、设计风格


三种B端产品的设计风格


纯白风(网页大背景是纯白色;文字背景是线框,轻淡色(灰);文字一般用深色)





轻淡风 (网页大背景是浅灰色;文字背景是白色;文字一般用深色);



深色风(网页大背景是深色;文字背景是带有透明度的纯色;文字一般用白色)



我们在开始设计之前,要确定好使用哪种风格,一旦确定下来,后面的所有页面和元件的设计,都得基于这个风格来设计。


据数据显示,目前市面上比较流行的是:轻淡色背景风+全屏响应式的设计风格,也是相对比较保守安全的设计。


接下来需要考虑尺寸是做居中固定式,还是全屏响应式。全屏响应式的网页设计,选择怎么样的屏幕来做效果。




2、设计尺寸 


设计规范中,分辨率尺寸的问题,一直以来是我们设计师讨论最多的。




决定产品设计尺寸分辨率大小的因素大致包含以下两点:


2.1 市场占有率(主流)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排在前3的屏幕分辨率为1920*1080,1440*900,1366*768。





2.2 兼容能力


做B端产品时,现在市场上的设计师一般都会采用的是1440*900。为什么不用市场占有率最高的1920*1080和1366*768呢?


1、由于B端产品的特殊性,它的尺寸分辨率大小,是取决于用户使用的电脑设备条件。由于员工电脑显示屏大部分都是统一采购的,尺寸也就大致统一,所以开发适配的分辨率可以按这个统一尺寸进行设计。


2、因为它的兼容能力会比较强,向上适配或者向下适配误差会比较小,不管是市场占比最高的主流1920*1080尺寸,还是一般般的1366*768尺寸,都完全可兼容。 


注意:别忘了设计出极端情况(宽度为1280,以及宽度为1920)的效果图,力求前端开发实现的效果和高保真设计图误差最小。




假如你产品的用户用的设备主要是市面上占有率最高的24寸办公室显示器,也就是1920*1080分辨率的话,那毫无疑问,在选择设计尺寸上,直接选择1920*1080分辨率。


比如我现在做的产品,除了移动办公,web基本都是固定办公,管理人员使用的办公设备(电脑)屏幕一般都是台式电脑,那这个时候,我们在设计时就会同时考虑它的占有率和兼容能力。所以我们采用的是:1920*1080分辨率。


所以设计师们在选择尺寸上,一定要灵活使用,不能一味的认死理只选择1920 或1440某一尺寸,而是要对您的产品用户的具体情况做好分析,从而得出最适合你们产品的设计稿的尺寸。




注意点:


如果希望设计稿完全还原程度高的话,还特别要考虑浏览器的适配,比如说它的顶部固定区域(当前网址,书签栏等的高度)必须排除在外,剩余的部分才是我们设计稿的真实高度。


拿我们常用的谷歌浏览器举例,如下面公式所示:设计实际高度=电脑分辨率 -(网址栏+书签栏+页签高度)




3、页面布局


3.1 常见的页面框架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上下布局



上下布局包括:"顶部菜单栏、主体内容"两大区域。其中顶部菜单栏是固定不变的,主体内容根据不同分辨率进行自适应动态缩放。另外还需要把主体内容左右两边空白区域最小值确定好;


优势:内容区域可操作空间大。


劣势:导航区域限制数量,如果导航选项内容比较多,用顶部横向导航的话,就会显得很拥挤。另外,横向导航一般有“展开”,“折叠”,和“收起”三种状态,加上内容很多的情况下,横向导航就特别难做到尺寸适配。


第二种:左右布局







左右布局包括:"左侧菜单栏、顶部栏、主体内容"三大区域。其中顶部菜单栏、左侧菜单栏是固定不变的,右侧主体内容根据分辨率进行自适应动态缩放。


左右布局时,左侧菜单是支持收缩或展开,收缩状态下也需要有固定的宽度。


优势:导航部分可扩展性强,适合导航选项内容都是比较多的情况。且只有“展开“和”收起”两种状态,在不同屏幕情况下,宽度的自适应也能更加得心应手。


劣势:相对内容区域空间变少。


第三种:其他的布局





现在很多后台管理系统采用,"顶部一级导航栏、左侧二级菜单栏、主体内容"三大区域。其中顶部菜单栏、左侧菜单栏是固定不变的,右侧主体内容根据分辨率进行自适应动态缩放。


优势:结构更清晰。可承载更多层级内容。更适用于复杂且层级多的产品。


所以,可以得出结论:设计师在选页面布局的时候,要全局考虑产品框架及内容。


1、如果导航选项内容比较多的话,或者不确定有多少内容的情况,从美观和操作难易程度、可用性来评估的话,选择第二种左侧导航是最适合B端产品使用的。 


2、如果内容选项确定很少,就没那么多限制,“左侧纵向”"顶部横向"都好使




特别要注意


1、同一个产品需要考虑它的统一性,不能这里使用顶部横向,那里用左侧纵向。


2、如果是个更新迭代的版本,就还得考虑老用户之前的使用习惯,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在确定好导航的布局后,就基本上能确定整个产品的页面布局了。 


3.2 常见布局尺寸:


B端产品,一般会在整个页面的左上角放企业的LOGO,顶部栏高度48+8n,侧边栏宽度200+8n。


我常用的是顶部栏高度:56px或80px,侧边栏宽度:200px,侧边栏收缩状态宽度:56px或80px,右侧的侧浮窗宽度:400px。(具体高度宽度尺寸,设计师可根据具体情况来定,不需要按部就班这么死板)。


同时需要确定好主体内容的上下左右边距,以及主体内容区域中各模块的安全距离,内容超出区域的,通过滚动查阅更多。




4、文字


4.1 B端产品常用的字体


Windows系统:中文Microsoft YaHei(微软雅黑),英文Arial;


Mac字体:中文PingFang SC(平方字体),英文 Helvetica;





4.2 常用的字体大小


常见的字体大小为:12px、14px、16px、18px、20px、24px、26px、28px、30px(一般都是采用偶数字号,文字大小12+4n)。


注意: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对字号应该有一个全局观,在同一个界面内,尽量少用大小太接近的字号。比如一个页面中,如果同时用了12px、13px、14px、15px、16px、18px排版,文字的层级对比会比较弱,没有主次之分,用户阅读困难,视觉效果也显得凌乱。


所以,刚接触B端产品的小白设计师,如果不知道怎么运用不同字号字体的情况下,可以直接以这组字号12px、14px、16px、20px、34px的字号为参考使用,这样的分布会层次明晰,能够有个比较不错的布局结构。





“行高”根据文字大小和使用场景来定,公式如下, 


行高=文字大小+8px(或6px,视情况而定,我常用8) 


例如:12号字体的行高=12+8=20px


同一个界面中,一定不要出现多个不同字体。尽量选择用户设备里自带的字体来进行设计,比如说WIN系统默认用系统自带的“微软雅黑”,不能使用特殊字体。


如果必须要用特殊字体,建议用图片替代。如果用户的设备里没有你使用的这些字体的话,会默认显示设备的系统自带字体,最终效果就会和你的设计稿相差很多。


从视觉方面来讲,为了让整体界面更简洁具有美感,体验感更好,在使用字体方面,一般字体种类不超过2种,越少越好。因为页面的层次感主要是靠字号大小及颜色拉开层次,如果字号在变,字体种类也各种变化,整体就会感觉很凌乱,没有统一性。




5、颜色


颜色规范包含“品牌色”、“辅助色”、“中性色、图表色”四部分。


5.1 品牌色系


品牌色系:即产品主色调,主色调的设定直接影响产品气质和直观感受,也是产品的对外的形象。品牌色是根据这个产品的特征和定位、用户群,以及使用场景等综合考虑最后确定的。


品牌色的一般用于LOGO 、操作状态、按钮颜色、其他一些可操作图标等。


1、品牌色一般建议选择冷色系。这样有效避免与“错误提醒”的红色、黄色相冲突,让人误解。但要是被硬性要求必须选暖色系作为主色调,就得格外注意调节好主色调与错误提醒的区别了。


2、注意选的品牌色(主色调)不要太刺眼。要保证用户长时间使用也不至于颜色太亮太刺眼,而产生的视觉疲劳。


5.2 辅助色系


辅助色系:辅助色一般用于“提示”。类似:成功、失败、警告、无效等内容等。





5.3 中性色系


中性色系:中性色涵盖黑、白、灰三个不同层级,通常在文本、背景、边框、分割线用到它们。同一色相,只要改变它的透明度就能表现出不同的层级。



B端产品的文字中,一般会有: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一级正文、二级正文、提示文字、辅助文字、说明文字等。


为了区分层级,提升用户的阅读体验感,通常会根据具体需求,把字体颜色的深浅,大致分成3到5个层级。常见的有#333333、#666666、#999999这个组合,这个组合的层级区分比较分明,适应性比较广,设计师在设计时可以直接作为参考。




5.4 图表色系


图表色:我们常见的后台管理类产品, 像数据可视化、统计图、多个标签的不同配色方案,所以一般还会设定图表的颜色。 


6、按钮


按钮是任何用户界面不可或缺的交互元素,B端产品中用到按钮的场景特别多,类似:登录注册,保存,表单,弹窗,导航,提交,确认等等。


6.1 按钮的形式


常见的按钮形式包含这六大类:图标文字组合的按钮 ,主按钮,次按钮(线性按钮),按钮菜单,文字按钮,图标按钮。


6.2 按钮的交互状态


常见的按钮交互状态包含六种:



正常状态、聚焦状态(使用Tab键或方向键来对网页进行访问输入的聚焦状态,在设计时很多设计师都会把这一状态忘记,导致用户无法用方向键控制光标位置,会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悬停状态(鼠标正在按钮上,但不点击,需要注意的是平板电脑和移动端设备上不会展示悬停状态,因为手指跟光标不一样,无法在屏幕上进行悬停 )


激活状态(点击按下状态)


加载状态(等待期间不可操作,在B端产品中Loading状态特别重要,能缓解用户的焦虑情绪)


禁用状态(不可操作状态,置灰显示和透明度(40%)代表不可操作状态)




6.3 按钮的圆角


按钮圆角:在开始设计产品之前,设计师都需要对按钮圆角有具体的规划。按钮四角都是直角会比较有距离感和强烈的引导性,容易分散用户注意力,所以我们一般会采用视觉上给人比较柔和亲近感觉的圆角按钮。


但按钮的圆角并不是越大越好,因为在相同尺寸下,按钮圆角小的,操作热区会更大,页面的使用效率也会更高,更容易操作。同时还要特别考虑到下拉菜单的设计,所以圆角大小一般采用偶数:2px,4px,6px,8px,16px为宜,不宜过大(这里的圆角弧度的值有一定的倍数关系或基数关系,例如:4/8/16, 4/6/8,4/8/12,都是可行的)。



注意:圆角大小也会跟着按钮尺寸的大小有相应的变化。




按钮的高度


在B端产品中,当确定好网格基数时(通常网格设定为:4px。按钮的高度会分两种情况:


1、一种是宽度为高度的倍数关系。


2、第二种是如果宽度为高度的倍数关系,从视觉上看达不到想要的效果的话,设计师就可以灵活设置。




6.4 按钮的大小


讨论到按钮的尺寸,我们需要大致知道如何设置网格基数。


在设计中,我们需要在常用的绘图软件(如:Ps、Sketch)里找到我们的网格功能,设定好一个数为基数,然后按照这个基数来进行按钮的绘制,按钮就相对比较规范了。


那如何用绘图工具设置网格基数呢?方法如下:在Sketch绘图工具中找到:【视图】-【画布】-【网格设置】- 弹出网格设置对话框进行设置就好了



把网格基数设置为【4】的原因:它是谷歌Material Design绘制小组件的规范,模块之间定义的基数就是【8】。


假设我们定这个基数为4,那采用的尺寸数值就需要是基数4的倍数。比如B端产品中,常用的按钮高度尺寸有:24px、32px、36px 、40px、48px,这些都是可以整除基数4的值。例如:32/4=8,40/4=10,这里的4为基数。


按钮的宽度尺寸,一般是确定好文字到边框左右两边的距离(例如如图Padding值为12px)后,开发会根据文字内容的多少自适应的。


按钮间距,按钮之间的间距也遵循基数为4的倍数,比如:16,24,32,40,48等。这里的基数定为偶数(一般为4或8)




7、表单


从广义的定义来讲,表单是指用于数据录入的一切形式。从狭义上来讲,表单在大家更广泛的认知印象中,表单则是一类包含输入框、下拉选择框等常见控件的组合形式的页面才属于表单。表单的本质核心是提交数据,所以凡是具备采集数据并完成采集后提交数据的交互形式均可称之为表单。


表单在设计上的结构有:1、标题;2、表单标签;3、占位符;4、表单域;5、提示信息;6、操作按钮;







7.1 表单设计目标


表单的设计必须优先考虑为用户减负,提高效率并简化填写流程。另外表单中组件的选择需要依据具体的数据类型和具体的业务场景进行合理正确的选用,为用户提供高效的数据录入表单,降低用户操作成本、认知负担,并提高数据采集效率才是表单设计的根本目的。





7.2 表单的输入域

可交互输入域,是构成表单的核心内容,是表单用来采集数据的入口。输入区是用户交互最多也是最能影响使用体验的区域,不同类型数据选择与之相应的录入方式,对提高表单操作效率和用户体验大有裨益。



表单并不是把一些不同类型的输入框排排版、标清楚必填非必填、哪些表单比较复杂适当的加个说明就完了


其实,表单设计远远不止这些,表单本身也是一个小产品,它也需要有需求的支撑、也需要嵌套使用情境、也需要考虑用户的心理模型;从表单的产生到表单在页面上如何呈现,再到使用表单时与表单之间的交互,每一步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思考来做好表单。


后面我会专门有一篇16000+的文章聊聊这个B端产品中比较核心的表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大概五月份就会发。




8、表格


表格在整个B端产品比较常见的,它的地位也是相当重要的,我们在设计表格时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8.1.表格内的文字内容:


一般以左对齐为准。与左边表格边距尽量保持在10px以上的间距。(特别注意:金额和操作的标题和内容需要右对齐)


8.2 表格的列数


默认展示的列数为3-8列,如果需要展示更多列数,则需要优先固定展示重要列,其余的列的内容会以滚动条滑动而展展示出来。


8.3 表格列表的宽度:


宽度的尺寸大小自适应,但需要根据文字的重要性显示,重要文字内容优先完整显示。


8.4 表头每列标题文字字数:


字符不要多,最多可输入8个。如果文字太多,就需要做文字信息精简化。


8.5 滚动条使用场景:


表格内容超过一屏,就需要显示竖向滚动条,注意:表头需要固定,但表格内容可滚动展示。


8.6 表格无内容:


表格的某些单元格无数据内容时,需要用“—”表示,需要区别于“0”。


8.7 表格标题栏和内容栏高度尺寸:


标题栏高度(标准高度为56px);内容栏(标准高度为56px,偏大的标题栏高度为80px),内容区和标题栏水平居中对齐。


8.8 表格内容对齐方式:


列的对齐方式(垂直方向)除了需要始终保持“右对齐”的:金额,最右侧操作列内容外,其他的内容可自行左对齐或右对齐。行的对齐方式(水平方向)

当表格栏的高度尺寸小于80px 时,一般只有一排内容,内容水平需要居中对齐。当表格栏的高度尺寸大于80px时,如果是有两排内容,所有的内容需要顶对齐;但是如果既有一排内容 又有多拍内容的话 ,内容水平则需要居中对齐。


8.9 自适应规则:


表格中的内容,会根据字段的长短定义所占的百分比,完成表格占比,从而达到希望实现的最佳效果。 


8.10 滚动条:


滚动条分为横竖两种,当表格内容超过一屏时,就需要显示滚动条。竖向滚动条时, 需要固定表头标题栏和页码。只需滚动表格内容部分即可。横向滚动条时, 需要固定第一列 和 正在操作的项列。只滚动表格内容部分即可。




9、反馈


9.1 弱反馈


仅提示用户相关内容,不需要用户做任何交互动作。类似:toast弱提示通知提示等弹窗((一般3-5秒会自动消失:包含普通信息,成功信息,失败信息,警告信息)。



另外还有,鼠标经过的时候即可出现而不用点击的弹窗(这个弹窗通常会设计一个浮动带有阴影效果的框,不需要遮罩)。比如提示说明,显示更多信息,鼠标移过后立即消失,它不会影响下一层(当前页面内容)页面的视觉效果和操作。弱弹窗尺寸一般根据文字多少自行适配。


9.2 强反馈


第二种是强弹窗。它是一个需要用户必须对这个对话框进行操作后才可以离开。





例如弹出的列表,详情,表单等的确认信息弹窗、错误提示弹窗。这些强弹窗一般会对下面一层的页面做一些遮罩处理,例如添加上一层有透明度(例如30%,50%都可以)的黑色/白色,给下一层页面的内容做模糊滤镜等等;


在写弹框规范时,应了解各自项目中需使用弹框的有哪些内容,给出相关大小弹框的比例,哪些为固定尺寸,哪些为适配比例。以及对于通知提示给出停留多少时间后自动消失,弹窗弹出状态等等相关的交互规范。




10、其他


缺省页是互联网中常见的场景,当遇到网络不好、页面中没有内容数据、暂无资料等等情况,所导致的空白页面。


大致分可为:系统类缺省页,信息类缺省页,空白类缺省页。


遇到这些情况时,设计师一般采用一些插画&文字的组合放置本来空白的页面中提示或引导用户进行下一步操作,以缓解用户的焦虑情绪。(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情感化设计的一种方式)









设计规范很大一部分是组件库,所以就把组件库单独拎出来聊聊。


1、组件库是什么?


做一个比喻,组件库相当于积木玩具的一个个积木,每个组件就是一块积木,通过组件的拼搭可以迅速搭建出一个页面,而设计规范就相当于搭建的“说明书”。


通常我们将组件库分为基础组件和业务组件两大类,前者是系统通用组件(图标/按钮/输入框等),后者是由业务决定的相对更复杂的组件模块。


而对于B端产品和C端产品,二者的组件库又有些许差异。C端的组件库更追求极致的交互和视觉体验,因此需要考虑视觉、性能、实现、兼容性,另一方面,C端会根据活动、节日切换不同的主题,也要考虑组件视觉上的个性化扩展。对于B端而言,组件库更看重可复用性和稳定性,保证可以支持业务快速迭代。另外B端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数据录入与展示,因此相对更高的要求是大而全,覆盖面广。




2、组件库的原子理论


2.1 原子设计/拆分


在业务已经发展到一定体量情况下,需要将项目中具备复用性及拓展性的模块进行拆解,对于B端产品来说筛选的时候会依据之前迭代的版本内容,把页面一一罗列出来,将可替换与相似的模块提取,并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统一归纳,并做成可以被替换的组件。组件的替换建议合成一个大的排期进行替换,避免了线上组件不一致导致体验问题。


以我们现在的产品为例:依据产品类型将组件拆分为:基础组件 、业务组件、数据可视化组件、常用模块。


原子设计


将产品拆分后,此时得到很多可复用组件。我们再依据原子设计理论针对性进行拆解直至拆分出5个层面:





从原子开始重新依据定好的视觉规范进行更改,再由原子组成新的分子。




3、盒子理论


在与开发沟通设计规范制定的过程中,常提到他们写CSS样式的时候是采用盒子(box)去写的。通过一个个盒子填充来将我们的组件元素放入其中,最终形成前端展示的页面。


走查时使用浏览器我们也可以看到开发写的盒子,了解盒子也可以方便我们走查时知道问题在哪。









四、如何搭建组件库


搭建组件库的步骤




4.1 确定组件库内容


对于新产品来说,业务体量较小,较难抽取共性,组件也不全面,因此较好的方式是参考大厂的组件库确定要做哪些组件,它们的相对成熟,参考价值较高。


对于已经成熟的产品来说,我们可以直接全面体验查看页面,找出所有用到的组件,除基础组件外,提炼出复用率高的业务组件进行结构化和组件制定。


4.2 搭建每一个组件库


以提示弹窗为例,演示单个组件的建立方法。





1. 定义组件:根据业务定义提示弹窗使用场景,用于重要信息的提醒,且需要用户自己关闭操作。

2. 拆分组件:这一步是将组件拆分为元件。对提示组件进行拆分后得到如下:





3. 重组输出根据业务场景,我们把各个元件重组为组件,建成组件集,并定义各种组件的使用规则。


4.3 输出文档并替换到产品中


在组件库建立完成后,只有在日常设计中真正使用组件库,提高组件库在设计稿中的覆盖率,才能真正达到组件库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要输出一份完整的组件库描述文档,在团队中进行推广,加强设计团队的公用意识。设计团队内部可以直接维护一套组件库,设计师设计时直接调用公共组件库组件使用。


另外,我们还要与开发工程师配合逐步完成现有页面的组件替换。




4.4 定期维护组件库


组件库的内容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地更新,以保证所包含的组件都是最新和有用的。与其他数据一样,组件也会有增删改。我们需要定期对组件库进行维护。


增加:当有新的组件产生时,我们需要通过判断它的拓展性和复用率,以确定是否将它入库。


删除:随着产品的不断升级迭代,如果某个组件已经不用或复用率很低时,我们可以考虑是否要将它删除。


改:不可避免的,组件会随着业务而进行升级,我们可以通过数据埋点和A/B test的方式来确定某个组件是否要进行改动。









一、设计规范落地不了的原因





1. 设计层面


组件扩展性弱:


有时候设计师做出来的组件虽然看着很好,但是实际上使用时,适配效率很低,用组件去扩展和重新做的效率差不多。


脱离业务:


大部分时候设计师手中都有任务,于是这个任务就落在了相对不是那么忙的设计师手里(一般是新设计师),但是新设计了解业务相对来说是不够的,做出来的东西就像是是空中楼阁,抛开业务谈设计规范的都是很难落地的。


缺乏开发思维:


设计师不了解开发的实现方式,可能会做出来以后,开发较难实现,然后开发也就不会做。


2. 开发层面


缺少开发资源:


首先,设计规范的作用是巨大而延迟的,不能即时产出很大的价值,另外一方面,设计规范的落地会增加开发工程师很多的工作量,且无法量化成果。这也导致很多时候设计师无法争取到足够的开发资源来做这件事,所以,很难导致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怎样更好的落地设计规范?


1. 更加全面的了解产品及业务


设计师需要更加全面的了解产品及业务流程。





研究用户:


前期需要做好用户画像,弄明白产品的目标用户的差异,不同用户的使用场景。只有弄清楚各个角色的关系以及功能设计的逻辑,具体用户年龄,解决什么问题,才可以产出更符合用户需求的设计。


研究业务:


如果是新的产品,那就需要去详细的看类似的竞品的功能及业务流,并且了解公司产品的定位及方向,所以就大致清楚设计的大方向。


研究产品:


系统整理产品情况,最好是做思维导图形式,可以更好的梳理同类型的产品功能及组件,也就能更好的提高组件的复用性。


2. 整理好规范的内容和分类


在制定规范前,需要明确产品中主要有哪几种分类,将最基础的分类定义好方便后续针对分类内容进行整理。



3、如何推给pm、推给设计团队、推给研发团队


团队沟通其实是一门艺术,那需要如何做呢?


首先,写一份设计规范的价值的提案给领导,争取到足够的资源,包含设计资源、开发资源。如果领导的主导参与,那这个事情就好推动多了。


然后,把设计规范的设计工作交给熟悉业务的设计师来做,通过业务提炼复用率高的典型元素,优先开发,最大化投入产出比。


搭建设计规范和我们日常处理工作需求类似,并非输出一份文档就结束了。我们还需要将做好的设计规范推广给各个职能部门的同事包括设计小伙伴,PM和开发小伙伴的团队内外,并且需要得到团队内的一致认可才算是初步完成。


召开专门的设计规范会议,以清晰明确且有效的方式把详细的内容传达给各个相关人员,在一致认可规范的情况下,以达到内容的传达到位。同时,这个时候,就可以依据开发人员的反馈,做落地的修改规范文档。





1、如何推广给PM


利益点:提升协作效率,减少工作成本


在启动设计规范的整理之前,内部宣讲让PM对于设计规范的搭建已经有了一个基础的概念。然后争取到更多的开发资源。否则PM不会分配资源给予时间去搭建整体的设计规范。


可以从提升PM与设计的效率和降低原型搭建成本作为切入点,通过组件库以及通用模版的搭建,PM只需要极低的成本学习一下组件库怎么使用,即可搭建高保真的原型界面。甚至完善好组件库后直接不需要设计的参与,开发通过原型组件库搭建页面。

2、设计团队内部如何推广


利益点:提升设计效率,减少人力损耗,保持体验一致性


设计规范一般由团队内小伙伴共同制定,基本上已经对规范的优势达成共识。因此主要讲讲如何更好在团队内部使用规范。


团队设定主要负责维护的设计人员,其他人员在设计时候,通过Sketch Library 共享组件库可以直接调用组件,并建立更新日志规范项目流程提升效率,定期维护的时候其他人员统一告知负责维护的设计人员,统一定期修改更新升级维护。

3、研发团队内容如何推广


利益点:封装组件,更少的更改,提高验效率,缩短研发流程


需要研发团队认可设计规范,前期前端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

在制作规范时设计师了解了前端开发的一些简单原理,前端开发也能及时了解设计师的想法,大家不再是各司其职而是串联起来共同协作,当规范确认下来前端就不会频繁改动组件,而且在有限的项目时间中。设计规范的统一极大缩短了设计和前端开发所需的时间,为后面的项目争取了空间。


4、排优先级,嵌入版本迭代内


一套完整的规范包含内容是非常多的,难以在1个版本迭代里面修改完。


因此可以采用敏捷开发的思想,小步迭代快速推进,将设计规范的覆盖放在每次迭代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将自己作为设计规范这个项目的产品经理,针对现有的需求进行拆分,并排出优先级分版本迭代进产品里面。


可以依据从大到小的原则进行优先级排序。对产品设计风格影响大的先排,影响小的后排。





设计规范的制定不单单是对于设计师,在嵌入版本里面要随时与产品和开发多沟通,以便达到更好的落地效果。







接近1.5万的文字梳理,感谢你看到了最后。接近尾声了,制定及梳理设计规范对于设计师来说个人成长有哪些方面呢?我个人觉得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说;



收集信息能力


通过整理规范,需要收集目标用户,使用场景、前期调研、产品功能梳理等众多资料,这期间我们需要去发现信息以及整理信息。庞大的信息收集,那对于个人的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是一个很好的提升,同时对产品会有更全面的认识。


归纳总结能力


将收集好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这要求需要一定对逻辑性。在设计基础框架时合理对分类可以协助我们处理好每个控件对层级,这项能力无论实在工作还是日常中都有着巨大对好处,可以帮助我们从一堆繁杂的事物中“提纲挈领”,换言之就是“化整为零”,做减法,提取出最关键对因素。


全面复盘能力


将信息归纳整理好后,需要对全局进行思考,全局的设计及交互都需要考虑到位,比如什么情况下适合跳转页面,什么情况下适合给与用户弹窗。大体符合什么交互原则。


除了对大体交互需要考虑到位,细节上也不可以忽视,比如异常情况,极端情况该如何去处理,组件之间该怎么去配合等。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也可以逐渐有意识去培养此类技能,对项目全局思考的越多,那么对整体项目对把控能力也就越强,与他人合作也会越显得专业。

沟通表达能力

在整个推广设计规范的过程,就是提升沟通表达能力的过程。


另外,整理设计规范时,难免会遇到模凌两可举棋不定的时候。此时可以寻求向上或者向下的资源寻求帮助,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能迅速帮助我们将问题阐述清楚,表达能力是设计师需要具备的重要技能之一


我们每次在求助他人或向他人汇报,都需要在全面复盘问题过后做到心里有数,将问题自己复述一次是否有漏洞或者没考虑清楚的地方。长此以往你表达的事情会更清晰,别人也更容易听懂你说的事情快速理解内在逻辑,那么说服别人推动工作的难度也会越小。同事对自己的逻辑思维,表达能力都是很好的锻炼。


这里总结了几个工作中与上下游沟通的小技巧希望能帮助到小伙伴们:在开始与他人沟通之前我们需要搞清楚我们沟通的原因与对象


原因里面包含:



对象里面包含:





当然在沟通时还需要考虑方式和语气,这些都需要好后斟酌。如果遇到情绪不太好的开发,这个时候反倒我们更不能将情绪激化,一般这些情绪化对态度过一会都会消散,可以采取冷处理等情绪过后换一种方式沟通看看。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789研习社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 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B端产品界面高屏效初探

ui设计分享达人

背景

在 B 端设计领域中,不管是内部用户、产品、设计师、开发,还是外部产品、设计师等,总能听到关于界面「屏效」方面的诉求或吐槽。


undefined


「屏效」狭义理解是「界面过度留白」;广义理解,「屏效」源自谐音“坪效”,指的是每坪的面积可以产出多少营业额(营业额/专柜所占总坪数)。而「屏效」对于界面而言可以指屏幕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的信息可以带来多少商业效益/效率提升。


为了探索在 B 端产品中用户为何对「界面过度留白」或「屏效」问题如此敏感,于是我们展开了「屏效」专题的设计探索与实践。「屏效」专题探索主要以「探索」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将实践过程中反复验证有效的设计策略沉淀成设计手册,同步将部分功能进行工程化,确保可以开箱即用。


undefined


探索阶段-为谁在何时何地设计

用户声音|不同的故事相似的诉求

面向内部设计师和终端用户投放的《高屏效诉求》《中后台产品满意度调研》问卷中认为提高屏效能极大提升用户体验的设计师占 58.14%;认为提升屏效对体验有提升的终端用户占 50.6%。


undefined


外部知乎上针对《Ant Design 4.0 设计价值观》的 13 条反馈里,其中就有 2 点提到关键字「效率」。


undefined


通过了解不同用户和产品类型发现,不同的用户在工作场景的产品使用中有着相似的特征:


undefined



案例收集|发现问题,大胆假设

纵观 B 端产品界面,发现普遍问题和收录在解决屏效问题上实践得比较好的案例,为了逐步突破问题,选择以数据产品中覆盖率极高的表格为设计切入点,通过线上跨产品多端地毯式的体验走查,发现表格三个层次的问题:


undefined


视觉、交互层在无需理解业务场景和用户目标的情况下,都较容易发现,属基础问题,但很多「过度留白」的屏效问题往往是信息被组织方式的差异导致的「过度留白」。

综上我们提出假设:为提高屏效,可从视觉、交互、信息三个层次解决

视觉层为提高信息查阅速度,可以通过提高信息密度;交互层为提高操作速度,可以缩短当前手势到目标之间的距离;信息层为提高信息被理解的速度,可以通过重组织等方式。

基于假设,我们进行了进一步的桌面研究,查阅论文等书籍,寻找设计理论的验证和指导。


竞品分析|寻找实践证据,谨慎验证

我们知道视觉上界面留白过多(过疏会增加滚屏成本,过密因易串行而影响阅读效率),以表格「行高」为例,探索各表格在字号、字高和行高的关系,因为不同字体的同字号实际像素高度会有差异,因此选择的是字高(即文字垂直高度的视觉大小)而非字号或字行高,决定留白的两个重要因子是字高和表格行高,以次推演,界面元素和元素间距的留白关系,探究在视觉层怎样的留白率能保证甚至提升屏效。


undefined


以数据产品中的表格为例,通过直接和间接竞对的方式,分别从数据的查阅(视觉)、分析(交互)维度进行功能点和设计细节上的比对,来看看优秀产品是如何解决屏效问题。

直接竞对:内部用户口碑较好的产品 A、B外界竞对:同领域的 Tableau、网易有数、金山、微软表格;间接竞对:谷歌邮箱、AntD 等的紧凑主题的常规列表(一维表格)


undefined


通过竞品分析可以发现,数据分析领域的表格留白率普遍较低(信息密度高),尤其是金山和微软的电子表格,其次是同类面向数据用户的 Tableau、网易有数,而谷歌邮箱等工作台常用的常规列表紧凑版本中,留白率和数据领域的电子表格不相上下。


紧凑版的使用场景也常常是面对数据量巨大的信息呈现,通过切换紧凑主题,提升信息的快速浏览,而这也非常适合数据分析场景中巨大的数据量呈现。因此我们的产品在留白率的提升空间极大,而在实际案例实践中,也已经将表格行高优化至 30px,克制的使用留白。


除此外,竞品其他层次的设计也做了比对,总结来看整体设计做法:高密度、少屏数、少留白等。


文字陷阱:中英文字高不等于字号


举个容易犯错的竞品参考是,谷歌在紧凑版主题下字号 12px,列表行高是 28px,但在 AntD Table 中同样的 12px 和列表行高 28px 就会发现非常拥挤,缺乏呼吸感。


undefined


原因在于谷歌的 12px 是英文字体,实际字高只有 10px,而 AntD Table 的语境是中文字偏多,实际字高有 12px,所以留白的差异在于一个是 18px(28-10),一个是 16px(28-12),这也是为什么决定决定留白的两个重要因子是「字高」和表格行高,而非「字号」和表格行高,进一步推演,决定界面留白的是「元素视觉高度」和「元素间距」。


论文查阅|寻找理论证据,谨慎验证

研究表明,低密度认知负荷低,但高密度任务完成率高,用户更喜好

参考资料:论文《基于眼动的网页对称性和复杂度对用户认知的影响的研究》

对于信息,用户需要需要阅读(视觉),思考和理解(认知),需要点击按钮、操作鼠标和打字(行动),在人机工程学中,统称为负荷。即认知(记忆)负荷、视觉负荷、动作负荷,即分别对应用户体验设计的三个层级,信息/视觉/交互。而负荷所花费资源从多到少依次为:认知 > 视觉 > 行动。


认知负荷,举个例子,看了但不一定懂了。你是否有这么一种体验——刷抖音,虽然很多(信息密度小,输出效率低),但可以一直刷下去并且刷很久;而看一门 C4D 教学视频,即使就短短十来分钟(信息密度大,输出效率高),但是却要看上半天。因为刷短视频时,你的输入效率远高于作者的输出效率,而看一门 C4D 教学视频时,你的输入效率远低于作者的输出效率。可是,输出效率是客观的,输入效率是主观的。如果输出效率很高,你可以通过提高自己的输入效率(比如让自己成为 C4D 专家)来跟上作者,从而变强;否则输出效率很低(信息质量低),你的输入效率很高(很专业),信息于你而言都是无效的。


假设负荷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那么以上三类场景界面需要对用户负担分配大致如下,官网品宣类需要低认知成本,低视觉负担,视觉要求高,用户才会被吸引过来阅读,甚至酷炫的交互更能增加互动体验而带来的趣味感,比如苹果官网,信息量极少、图版率高带来极具艺术的视觉体验、进而吸引用户愿意跟随屏幕滚动渐进式接受信息,而 B 端应用因为是专业使用,首先认知方面随着员工的专业度提高而降低,因此可以通过提高视觉负担,来降低行动负担,进而减少操作用时,当然最佳情况是三个维度能整体降低负担,让总负担降低,就需要更多设计巧思了。


undefined


面向内部设计师和终端用户投放的《高屏效诉求调研》预设解决方案中,设计师常用的 Top 3 做法为:【信息层】隐藏不必要信息、【视觉层】提高布局紧凑度、【交互层】减少点击跳转。


undefined



实践阶段-如何设计

通过以上的探索,我们可以确定的是,B 端产品面向专业人员的工作界面设计中,提高屏效可从视觉、交互、信息三个层次进行,视觉层-高密度,即提高屏幕信息密度;交互层-低跳转,通过减少页面跳转、手势与常用操作的距离等;信息层-有效性,通过重组织或辅助信息帮助用户理解,甚至提供帮助手册等以提高用户专业能力。


undefined


基于以上的总结,对产品进行优化。下面以一个简单案例进行设计策略的解读。一位运营同学想对比 A、B 两不同人群在相同维度(白领-有信用卡)下的人数差异,寻找运营机会点。


如下表格经过高屏效策略优化前后对比图,优化前相同维度下不同人群数量的对比需要视线来回跳动比对,而优化后的表格内容,更符合用户看差异场景下分析目的数据查阅,视线锁定相同维度,即可快速比对数值大小。


undefined


下面以视觉、交互、信息三个层次解剖设计过程背后的思考。


视觉层|高密度-克制的留白

眼动理论:研究表明,人眼最小可视视角 0.3 度,水平最大眼动舒适转动区 30度,垂直最大眼动舒适转动区 55度。可得出人眼最小识别范围 12px,水平视野舒适眼动宽 1200px,垂直视野舒适眼动高 2200px。参考资料:论文《基于眼动交互的用户界面设计与研究》


undefined


如图,缩小表格行高的同时,目标信息之间的眼动距离随之缩短,在眼动舒适区内看到更多信息,便于信息的高效获取。


undefined



交互层|低跳转-高频信息前置

理论基础:菲茨定律是用来预测从任意一点到目标位置所需时间的数学模型,它由保罗·菲茨在1954年首先提出。这个模型考虑了用户定位点的初始位置与目标的相对距离、目标的大小、移动的最短时间。三者之间关系公式为:T=a+blog2(D/W+1),W为其中目标的大小;D为到目标的距离;T为移动到目标所用最短时间。参考资料:菲兹定律


undefined


表格单元格借助交互状态,增加悬浮出现的信息组件,前置显示目标单元格明细信息,同时通过交互出现的指示器辅助行列信息的获取,高频操作考虑手势位置放置,缩短与操作目标的距离,以提高整体操作效率。


undefined



信息层|有效性-信息重组织

理论基础:交互设计四大策略「组织、删除、隐藏、转移」参考资料:《简约至上》


undefined


用户为了对比 A、B 两不同人群在相同维度(白领-有信用卡)下的人数差异,但内容的重组织方式让两数据行需要频繁点击滚动条来查看,根据用户目标,将关联性大的数据放置相邻列(即将要对比的人群放置列头),即可快速查阅,减少眼跳距离。


undefined


结语

设计趋势中常见的大字体大留白界面,但在 B 端场景中,面对紧张的工作节奏,时间和注意力变得尤为可贵,相对而言,基于复杂度守恒定律, B 端信息量大且高频访问的产品中,「用得快」要比「看得美」更重要,「高密度」「低跳转」诠释的即是「空间换时间」,少一次点击,少一次跳转,少一份等待,就多一份时间和效率。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Ant_Design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浅谈B端设计系统

ui设计分享达人

什么是设计系统?



设计系统 = 设计价值观和原则+设计规范+场景定义+工具包

是在设计价值观和原则、设计标准指导下的各种共享的设计模式和组件资产,,是将产品设计团队联合在一起共同打造的一套质量和效率上都有所保障的可行性解决方案,能够解决产品视觉、交互体验一致性的问题、帮助传达统一的品牌认知。帮助团队快速完成产品迭代和功能开发! 

为什么要构建设计系统?


问题1:

随着业务的拓展,产品和项目数量不断增加,发展中期设计和交互上不一致性的问题浮出水面,需要采取措施确保产品或产品线之间保持统一的品牌传达、外观和体验,以满足用户预期并向其传达统一的品牌认知。

问题2:

无统一的设计规范和交互原则,没有统一的UI组件库和代码库,各团队设计和前端需花费大量资源陷于低质量沟通协作和重复造轮子,拖慢产品和项目设计和开发节奏。

问题3:

产品项目数量 vs 产品设计师,人员配比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团队的设计师们无法从杂/乱/急的日常需求中剥离出来,影响构建产品壁垒的质量和速度。

设计系统的价值


产品侧:

保证可复用模块的交互体验的一致性。如同一个产品类型不同分支多个团队完成的时候,可以保证产品团队使用同一份设计规范快速完成产品原型设计。 

设计侧:

把设计师逐渐从不必要、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节约出来的时间和精力放到更多有价值的工作上去。更多去关注对用户需求和业务逻辑的深入挖掘,如果每个设计师都具备产品用研、交互、组件化等一条龙能力,才能体现tob产品设计师的价值,才不会被别人称作是拖拽组件的“工具人”。 

开发侧:

形成开发资产,可以提升研发效率,降低维护成本。开发工程师无需再重复开发同一个组件,只需要去组件库里调用即可,配合业务逻辑,高效完成界面开发。做到开箱即用。 

测试侧:

标准化的设计规范,是测试人员最喜欢看到的。1是1,2是2的设计准则,提升了测试效率。例如,设计规范规定弹窗footer区按钮组居右,那么测试人员只要测到不居右,就可以给产品提优化建议了。 

主流设计系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无需犹豫,直接基于现有的优秀的开源设计系统,

设计系统的打造不必从0-1构建, 例如:Ant Design业界优秀的开源设计系统,我们完全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最终生产出符合达观品牌、业务特性的设计系统。


阿里Ant design:https://ant.design/docs/spec/introduce-cn 
阿里的teambition:https://design.teambition.com/ 
华为devui:https://devui.design/design-cn/design-value 
饿了么elemnt:https://element.eleme.io/#/zh-CN 
有赞:https://design.youzan.com/index.html 

字节跳动 Semi Design:https://semi.design/zh-CN/

字节跳动 Arco Design :https://arco.design/

Material Design:https://material.io/ 
Lightning Design System:https://www.lightningdesignsystem.com/ 
Microsoft fluent :https://www.microsoft.com/design/fluent/#/ 
eva.design:https://eva.design/ 
Atlassian design:https://atlassian.design/ 

以原子理论构建设计系统


原子理论设计介绍

首先原子设计理论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规则。最早是由国外前端开发工程师 Brad Frost提出的,他从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得到启发,发现在化学世界中,所有的物体都是由原子构成,原子组合构成分子,分子组合构成有机物,最终形成了宇宙万物。根据他的理论,设计体系主要包含 5 个层面:原子、分子、组织、模板、页面。


原子理论设计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 它更像是一个心理模型,来帮助我们把用户界面看作是一个连贯的整体,同时也是一些元素的集合。这五个阶段的每一个阶段都会在我们的界面设计系统层级中扮演重要角色。下面,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每一个概念哦~


原子层(Atoms):

原子是物质的基础组成部分,是构成设计系统的最基础元素。

在界面中以「元素」的形式存在,例如:颜色、文字、图标、分割线、间距、圆角、间距、阴影等。

简单概述下来就五个字:色、形、质、构、质;



分子(Molecules)层

在界面中,分子就像是一个由UI元素组成的相对简单的组织。如:按钮、弹窗、搜索框等。

以按钮为例,它的组成元素包含了文字、色块、图标和间距。这些抽象的原子从毫无关联原则组合成一个分子,图标和文字互相配合传达意义,颜色定义了按钮的特性,间距为按钮定义了一个尺寸和规范。


 组织(Organisms)层

分子+原子组合成更复杂和可扩展性的模块,这个称之为组织(区块组件),如:列表操作区块、列表展示区块、表单区块、数据统计卡片区块。

以表单为例,一个表单我们可以通过数量的组合,以及间距的调整,元素的增减,在界面中表达不同的场景和含义。



模板(Templates)层

由原子+分子+组织构成的更复杂更具拓展性的模块,如:分组表单页、页面级表单、详情页、列表页、异常页、dashborad。本质就是线框图,模版在设计系统承载的作用就是保证设计方案在原型阶段的多样性。专注于页面的底层的内容结构,页面中的信息是占位作用,而不是页面的最终内容。


页面(Pages)层

带业务逻辑的场景案例如:标注详情场景、抽取详情场景、权限管理场景。页面将真实内容应用于模板;

页面是模板的具体实例,填充了真实的内容(图片、文字等)后形成页面,也就是常说的带交互逻辑的「视觉稿」即为高保真原型图,将占位符替换为有代表性的真实内容,使设计系统有了生命。在模版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和完善就形成了页面最终的设计方案。



关于设计系统的常见认知误区



误区1:设计体系就是设计规范或者组件库吗?

许多人认为设计系统就是单个代码库、组件库、设计规范,但实际上他们不是一个层次的东西,准确度的来说设计体系包含设计规范,组件库也是建立在设计体系内的,组件库是记录和共享设计模式的工具,就是设计体系工具化和表现层的部分;


误区2:设计体系的存在扼制了组织内创造力,会替代掉设计师?

抛出这个问题,是因为经常在不同的场合听到“设计系统是扼杀设计师的创造力”之类的观点,我个人是很难以认同这个的,对design system的最大误解就是限制设计师的想象力。首先设计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设计观集合,需要调动整个团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终达到一个统一共识才有可能被实施和执行;

好的设计系统可以通过流程和机制促进创造力的,而且好的设计资产可以帮助大家从不必要的、重复的劳动时间内节省出来,当然也不能过度依赖过往的沉淀资产,把自己定位为设计系统的创造者,而不是使用的工具人,不断的创造和贡献好的解决方案被整个组织采用,就不必再担心那些即将沦为沉没成本的过往设计与技术资产的限制。不会替代掉设计师,反而是一个企业内部尊重设计师价值的开始!是企业对设计文化的认可!


误区3:设计系统是一劳永逸的吗?

设计体系是动态的,永远是随着组织需求和用户需求而变化的,一切说自己已经完成了设计体系的建设的人都是错误的,都是将将静态的设计规范曲解成了设计体系。


误区4:设计系统由少数人员生产,我们负责用就行了?

正确管理机制:少数人负责管理,多数人参与贡献;避免你做、我用模式,这种生产消费模式非常内卷;避免如:我一个设计师为啥要用你的规范;这规范做的太垃圾用处不大,我才不用,用你做的规范;我苦逼做业务,你晋升拿结果的负面心态;

然设计系统也不是简单的靠少数的人1-2个月用爱发电就能完成的,设计系统是一群人,对一种做设计文化的认可,每个与之相关的人都应该是设计体系的贡献者与布道者!


需要克服的潜在难题


当然设计体系也容易出现一些缺点,这些问题需要设计体系的构建者们去摸索去克服; 
  • 产品业务复杂性提升,提升建设难度

  • 难以控制创造与控制间的平衡;

  • 复用与定制间的平衡,刻意追求复用率而容易丢失整体观,为特定业务目标服务时不如灵活集中化式方法等

  • 资源问题,容易被当成是辅助项目而缺乏预算等资源….

  • 缺乏良性有效的组件库更新迭代机制,虎头蛇尾….

  • 收益短期不明显,搭建体系的长期收益难以被组织短期内察觉;


尽管有一系列潜在的问题,但总的来说设计体系的带来的收益是大于这些投入的,总的来说方向是没错的,下一个关键问题是:我们如何去建立一个更优秀的设计体系。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从你的世界经过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日历

链接

个人资料

蓝蓝设计的小编 http://www.lanlanwork.com

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