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帮助用户解决B端引导体系

蓝蓝小助手 B端ui设计文章及欣赏

B端产品引导体系并不是单一 的某个功能,而是一种体系化的能力,旨在帮助用户更好地使用产品,是产品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它通过不同的手段,如在线文档、视频教程、客服支持等,为用户提供全方位 的帮助和指导,使用户能够快速上手产品,提高工作效率。

一看就会的【B 端官网设计】方法解析

蓝蓝小助手 B端ui设计文章及欣赏

B端产品的官网设计不仅要确保一定的独特性,同时也要关注到客户的浏览体验,通过设计更好地“讲述”产品、“吸引”用户,将尽量多的潜在客户转化为注册用户并完成购买。

B端产品设计优化-基于用户需求调研与分析

蓝蓝小助手 B端ui设计文章及欣赏

篇文章将深入而全面的讲解用户研究的方法与具体实践,包括用户研究的重要性、用户研究的核心因素、定性定量研究方法、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用研方式、用户研究在设计流出中的具体应用等多维度探讨用户研究的核心概念及其实际应用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如何通过有效的用户研究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和市场竞争力。同时提供清晰的方法论和实际操作指南,帮助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有效地应用用户研究,实现产品与市场的良性互动与成长。

解决设计困惑—— B端全攻略色彩系统

蓝蓝小助手 B端ui设计文章及欣赏

B端设计的色彩体系如何构建? 色彩基础知识,品牌色,辅助色,可视化色彩

讲讲AI在B端设计上的应用方法

ui设计分享达人 B端ui设计文章及欣赏

B 端设计领域的 AI 应用
大多数同学目前对 AI 应用的认识只有文生图、对话、驾驶等领域,但 AI 应用的场景远远不止它们。
和头部的明星 AI 产品、模型相比,细分市场的 AI 应用就非常没有存在感了。比如使用 AI 进行财务的审核、饮料配方的调节、工程安全的模拟等等,它可以帮助企业节约大量的人力完成工作。
概括起来,就是一些可以通过计算机完成的(也不止)重复性劳动或标准化流程,都可以引入 AI 的技术进行降本增效。
那在 UI 设计领域中,这些重复性和标准化的工作内容有嘛?
有,但是并不会像外行或者新手想象的那么多。AI 难以覆盖的场景我们过去的分享探讨过,等等也会做进一步的说明,而这里我们先要探讨的,就是能用 AI 实现的 B 端设计场景,具体有哪些。
我们都知道市面上现在有很多开源的 B 端前端框架,各个大厂前赴后继地对它们进行更新和完善,里面包含了非常丰富的组件库。
讲讲AI在B端设计上的应用方法
 
 
这些组件库不不止是 UI 的组件,也包含了前端的对应代码,前端工程师可以快速调用这些代码组件而不用自己去重新写一遍样式和交互。
原则上,使用现成的组件开发就可以快速完成整套项目的前端内容,这可以给前端工程师节省大量时间。所以即使项目中有完整的设计稿,前端在开发过程中也会偷懒直接略过,直接套用框架内的组件实现。
这和设计师直接套用素材完成运营图设计一样,明明有现成的素材在那里,为什么要浪费一大堆时间自己重新画一遍还是用 3D 建模渲染?同理,要是组件足够丰富,满足项目的需要,设计师也可以直接复用官方的组件素材,不用自己设计。
组件化思维的运用,就是项目工作标准化和重复性的根源,不仅应用在设计领域,对于前、后端开发来说同理。
基于这种思路,催生出了一种新的 SaaS 模式 —— 低代码 Low-Code 服务。
即通过少量的代码,或者干脆不用代码,仅通过可视的工具和组件实现软件的开发,并完成相应的配置和部署的工具。
这概念咋一看不就是建站工具?比如有赞、微店之类的,用户可以在里面直接创建并配置店铺,然后以网页、H5 或小程序的形式发布。
但这只是最初级的应用,传统的建站工具属于帮你预制好了主要的参数和功能,用户只能在这个范围内做少量的自定义编辑和设置。但进阶的 Low-Code,会赋予用户更大的编辑范围和自由度,让用户通过可视化的界面创建自己想要的产品和功能。
讲讲AI在B端设计上的应用方法
 
 
这类产品已经衍生出一个规模不小的市场,因为有大量的中小企业不想投入太多的精力和成本进数字化平台的搭建上,
并希望能快速创建不同的管理工具来匹配企业日新月异的发展需要
这里要划重点,对于一部分企业来说,经营模式和业务流程是持续迭代的,如果使用传统的开发模式那么很难跟上这种迭代。
以连锁餐饮品牌举例,前期只在一个城市经营,和后期扩张到全省或全国,采购流程和供应链管理必然会持续进行调整,提交一个采购工单所需填写的字段就会发生变化,同理展示的表格、详情页也要跟着调整。
这类变化往往并没有修改界面的视觉、交互、组件,仅仅是增加和减少字段数据,而用传统的收集需求再输出进行开发的模式效率非常低,所以它们就成为 Low-Code 的最佳应用场景。业务方自己配置、修改直接上线,省掉产品经理、设计师、程序员中间耗差时……
并且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只需要应用一些非常基础的功能服务和页面类型。比如我经常提到的 B 端管理系统的四个核心页面类型:
讲讲AI在B端设计上的应用方法
 
 
Low-Code 就是把常规需求标准化,并运用组件化的框架,让用户通过简单的填写和编辑就能生成出想要的页面和功能。
既然需求不复杂,功能、组件、页面、代码都可以标准化,那不用 AI 降本增效还有王法嘛?
所以,使用 AI 生成 B 端页面(不是设计稿)的工具已经在大厂内部开始应用了,开发专属大模型,再把做好的组件喂给模型,用户只要在相应的表单内填入需求,就可以快速生成出落地的页面。
并且各家大厂内部的 B 端组件库,可远远不止对外分享的这些开源框架里包含的数量,还有很多特殊的业务组件,可以让模型得到更好的训练和产出,比普通 Low-Code 模式更简单高效,大幅度提升企业内部B端产品的落地和运用效率。
从已经了解到的信息中,有一部分业务部门已经开始进入实践环节了。且随着技术的迭代,这种工具必然会越来越强大,功能越来越丰富。
所以,了解完这个趋势,设计师和前端工程师迎来大结局了?要被AI技术清洗了?现在该捧起《从0到1学习炒粉》学习了嘛?
这就是下面要讨论的内容。
B 端 AI 和设计的关联
前面做了不少铺垫,就是为了强调,适用于 Low-Code 和 AI 生成的 B 端产品,是有前提条件的,包含下面这些要素:
  •  
    完整成熟的前后端组件库
  •  
    需求使用基础做法就能实现
  •  
    需要经常变动调整的业务需求
  •  
    对设计和交互本身要求不高
而这里面最关键的东西,就是标准化。必须要知道在今天的 AI 的应用发展中,要生成出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结果,绝对不是靠输入信息以后它自己 “蒙” 出来的。为了让结果尽可能准确,那么喂给模型的数据也就要越多且越有针对性。
理论上面向 B 端的 AI 工具,只要不断提供给他新的组件、页面,就能拓展它可以实现的范围。但不管你怎么训练它,都要满足标准化的前提。
而标准化,恰恰就是国内 B 端业务的命门……
我们都知道国内 SaaS 行业现在发展非常的混乱,虽然在不同的细分领域有自己的独角兽,比如财务领域的金蝶,OA 领域的钉钉,ERP 领域的用友等等。
但是这些公司就发展状况良好利润丰厚了?24年一季度的 SaaS 头部公司业绩非常萧条,比如网上找到的统计,和国外 SaaS 头部公司的估值和利润形成鲜明的对比:
讲讲AI在B端设计上的应用方法
 
 
为什么国内 SaaS 市场那么惨淡?说到底就是在国内 B 端领域很难实现真正的标准化,而不是国内 B 端市场规模太小。
比如钉钉、飞书这样的 OA 软件已经很成熟了,但它们的实际普及程度一点都不高,而中大型企业又有各种考量,现成的不用就热衷于开发一套自己的系统,简称定制化。这就倒逼 SaaS 工具为了满足更多的企业需求,拼命叠加功能,使得这些 SaaS 工具一个比一个臃肿。
而我们前面提到的 AI 生成,想要普及同样需要面对这种困境,因为模型不管怎么做,它都是基于特定标准化下的产物,它可以满足其中一部分需求,但难以满足其它需求。尤其是国内 B 端定制化需求中,混乱、抽象、联系复杂的问题非常突出。
换句话说,国内 B 端市场的大多数系统,是非标准化的,需要产品团队在面对这些非标准的需求下做出创新和适配,就必须要考虑很多抽象的因素,领导、背景、体验、交互、周期、难度等等。这个过程不可能由业务方自己完成,且最终导出的设计结果,往往会和常规方案有很大的差异。
按常规逻辑考虑的话,那有多少组件我们整理多少组件,早晚有一天不得穷尽设计师思考范围的边界?
且不说获得不同商业项目的业务组件有多困难,如果组件之间没有更底层的思路去规范它们的设计和交互,那么硬凑到一起的项目是非常割裂的,而 AI 在短时间内没办法做到真正理解交互的逻辑并根据使用场景做理性的推理。
所以基于一套团队产出的组件必然是有限的,它们或许可以满足自己项目,但不可能满足市面上所有项目的使用需求。
还有一个很关键的疑问,就是很多人会想,一个项目中的特殊组件往往只是少数,我们用 AI 工具生成多数页面,少数进行定制和独立开发不就行了?
这思路在逻辑上很合理,但实践起来的问题非常多。举个例子比如设计稿直接生成网页这种技术,从20年前我刚了解到网页设计那天说到现在了,这个实现逻辑理应不需要 AI 的参与都能做到,中间也问世了不少产品和工具,但没有一个做成了,反而网页前端工程师都成为一个独立热门职业了(以前是 UI 写)。
原因就是作为商业项目来说,团队需要 “可控性”,机器生成代码虽然容易,但是如果要修改里面的东西怎么办?实际情况就是前端对这些外部代码深恶痛绝,因为改起来太麻烦,而越大的项目改起来难度也越高。而且这个版本的一部分你改了,下个版本工具再生成的代码要不要兼容你前面写的东西?
所以现在即使有设计稿直接生成代码的工具前端也宁愿自己写,但当他们用到第三方框架的时候,能不动框架里面的东西就不动。想要理解这个感受,只要拿这些框架的组件素材用它们的组件、自动布局形式做完一个项目,你们就会产生 —— 还不如自己重做一遍的想法。
讲讲AI在B端设计上的应用方法
 
 
所以生成工具,要不然能一次性完整满足所有需求,要不然就会因为两三成的缺口形成致命的瓶颈。当然,还有远比这些复杂的进一步因素,我就不在这里展开。
标准化无法在定制化的面前获得优势,这是国内 B 端行业面临的直接困局,当然这里有坏的影响也有好的影响。
坏的影响,就是头部 SaaS 企业没办法得到快速的发展,推高整个 B 端软件业的收入水平和吸引力,AI 生成页面这些技术适用范围小,没办法真惠及全体,行业处于反复造轮子但根本没办法停下来。
好的影响,则是头部的 SaaS 企业发展不起来,市占率就低,它们就没办像 C 端市场一样形成非常显著的马太效应,形成事实的垄断。大家重复造轮子,那么提供的就业岗位才多,才能让我国的炒粉行业没有那么卷,竞争没有那么激烈(???)……
讲讲AI在B端设计上的应用方法
 
 
如果你关注过 B 端市场足够多年,你就会明白任何企图用一种标准、方法论直接平铺整个行业的做法,注定是徒劳的,而无序、野蛮、熵增才是不变的主旋律。
但 AI 的作用短时间内完全发挥不了吗?也不是。除了前面提到的一些简单的项目之外,还有一个非常大的可能,就是中小模型的开发会变得越来越容易,而基于项目自研的界面 AI 生成工具很有可能会普及起来。虽然它们不能随心所欲生成任何需求的样式,但可以完全根据业务方的实际需要进行定制,去服务小范围的群体。
这不代表项目里面就不需要设计师,符合这套项目的标准依旧需要设计师去制定,也需要设计师持续输出特殊的页面和组件。
所以,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 AI 和 B 端 UI 设计师之间会是互补的关系,而不是替代关系。这也会对岗位要求形成进一步的影响,所以下面是我对 B 端 UI 设计师所需技能的建议:
  1.  
    进一步提升交互能力,尤其是基于业务认知输出交互方案的抽象思维能力
  2.  
    进一步巩固项目设计规范的创建能力,深入了解规范的应用和落地流程
  3.  
    进一步提升全局性设计思维,能提炼核心价值观并在项目中进行应用
  4.  
    进一步了解编程开发逻辑,能更好的配合前后端完成项目的输出提高效率
这些能力的掌握是 B 端 UI 设计师应对未来市场变化的核心竞争力,也是 AI 在短时间内绝对无法替代的东西。
不管是作为已经入行的,还是准备入行的 B 端设计新人,都不用对 AI 技术在 B 端的影响太过担心,自怨自艾,因为
如果 B 端项目的设计都那么简单的话,那么从前端框架普及的那一天起,B 端 UI 设计师就可以集体下岗,而不用等到 AI 应用的那天
换个表述方式,祝大家不会菜到那么轻易就被 AI 给取代了……


作者:酸梅干超人
链接:https://www.zcool.com.cn/article/ZMTYzNzg4MA==.html
来源:站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大数据可视化界面设计B端界面设计桌面端界面设计APP界面设计图标定制用户体验设计交互设计UI咨询高端网站设计平面设计,以及相关的软件开发服务,咨询电话:01063334945。我们建立了一个微信群,每天分享国内外优秀的设计,有兴趣请加入一起学习成长,咨询及进群请加蓝小助微信ben_lanlan。

WechatIMG27.jpg

关键词:UI咨询UI设计服务公司软件界面设计公司、界面设计公司、UI设计公司UI交互设计公司数据可视化设计公司用户体验公司高端网站设计公司银行金融软件UI界面设计能源及监控软件UI界面设计气象行业UI界面设计轨道交通界面设计地理信息系统GIS UI界面设计航天军工软件UI界面设计医疗行业软件UI界面设计教育行业软件UI界面设计企业信息化UI界面设计、软件qt开发软件wpf开发软件vue开发

 

Web后台管理系统套件分享|可视化搭建平台的创新应用

资深UI设计者 B端ui设计文章及欣赏

后台管理系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常具备内容管理、用户管理、权限设置、系统配置、数据分析和安全管理等核心功能。在选择或开发后台管理系统时,应考虑其功能需求、易用性、安全性和扩展性。

Web端设计语言库——数据可视化

ui设计分享达人 B端ui设计文章及欣赏

一、可视化原则
数据可视化是把相对复杂、抽象的数据通过可视化手段,表达数据内在的信息和规律,促进数据信息的传播和应用。
Dreawer Design 团队总结了以下四个可视化原则,供设计者参考及使用:
1. 准确
数据图表需精准、如实地反应数据信息的变化特征。
Web端设计语言库——数据可视化
 
 
2. 清晰
让设计服务于数据内容,给用户以最为清晰、明确、迅捷的数据展示。用户看到可视化图表时,应能在 5 秒内了解到它的用途,而不是花几分钟都不能理解各个数据的含义。
Web端设计语言库——数据可视化
 
 
3. 简单
可视化结果应该是一看就懂,不需要思考和过度理解,因而选定图表时要理性,避免为了视觉上的效果而选择一些对用户不太友好的图形。
下面为图标类型与认知成本对比:
Web端设计语言库——数据可视化
 
 
4. 美观
优秀的数据可视化界面,会有一套非常严谨一致的版面。这里的一致性需要考虑到布局、结构和内容。
Web端设计语言库——数据可视化
 
 
二、图表解构
1. 构成元素
我们从标题、坐标轴、图例、标签、提示信息、数据图形这 6 个大类,对数据图表进行进一步元素拆解及阐述。设计过程中,需遵循可视化原则来精简数据图表,让用户快速获取图表中的关键信息,完成任务。
 
图表构成 6 大类,元素细分:
1. 标题:图表标题;
2. 坐标轴:X/Y轴线、刻度线、网格线、X/Y轴标题、X/Y轴标签;
3. 标签:数据点、引导线、(文本)数据值;
4. 提示信息;
5. 图例;
6. 数据图形:线、矩形、扇形、环形等。
下面为数据图表的基本构成元素示例(为了便于观察,某些字母做了大写处理):
Web端设计语言库——数据可视化
 
 
除了以上的常规元素,还有常用于饼图、环形图中的“引导线”:
Web端设计语言库——数据可视化
 
 
2. 标题
标题是概括图表主题的说明文字,一个明确、精简的标题可以迅速让读者理解图表要表达的内容。
2.1 位置
一般位于数据图表卡片的左上方。
2.2 使用建议
标题需言简意赅、符合图表主题;尽量控制在 20 个字以内,标题宽度尽量不要超过卡片宽度。
Web端设计语言库——数据可视化
 
 
2.3超长处理
当标题超过长出卡片宽度时,省略标题中间的文字,保住首尾,如“我是...标题”。
Web端设计语言库——数据可视化
 
 
 
3. 坐标轴
3.1 坐标系
坐标轴包含在坐标系的概念里,因此,我们需要先了解坐标系。坐标系是能够使每个数组在维度空间内找到映射关系的定位系统,更偏向数学/物理概念。
 
数据可视化中,最常用的二维坐标系有两种:
笛卡尔坐标系:即直角坐标系,是由相互垂直的两条轴线构成。常用于柱状图、条形图、折线图、面积图等。
极坐标系:由极点、极轴组成,坐标系内任何一个点都可以用极径 r 和夹角 θ(逆时针为正)表示。常用于饼图、圆环图、雷达图等。
Web端设计语言库——数据可视化
 
 
补充说明:
1. 坐标轴由定义域轴(X 轴)和值域轴(Y 轴)组成。条形图中,定义域轴为 Y 轴,值域轴为 X 轴。
2. X轴为水平方向的横轴,Y 轴为垂直方向的竖轴。以下主要针对笛卡尔坐标系的坐标轴构成进行分析:
3.2 坐标轴
定义:坐标轴指二维空间中统计图表中的轴,是坐标系的构成部分,它用来定义坐标系中数据在方向和值之间的映射关系。
构成元素细分:X/Y 轴线、刻度线、网格线、X/Y 轴标题、X/Y 轴标签。
3.3 轴类型
根据对应变量是连续数据还是离散数据,可以把坐标轴分为:分类轴、时间轴、连续轴三大类。
Web端设计语言库——数据可视化
 
 
3.4 X/Y 轴线
颜色层级:X/Y轴线要比网格线层级高、颜色深,这样能让图表有主次区分。
使用建议:有网格线时,柱状图/折线图会隐藏 Y 轴线,条形图则是隐藏 X 轴线,以达到信息降噪、突出重点的目的。
Web端设计语言库——数据可视化
 
 
3.5 刻度线
轴刻度线是轴线上的小线段, 用于指示数值标签在坐标轴上的具体位置。轴刻度线有 3 种放置方式:置内、置中(即交叉方式)、置外。
位置建议:刻度线置中/置内时,可能会和网格线、数据图形重叠,所以建议将刻度线置于数值坐标轴外侧,以呈现最佳显示效果。
Web端设计语言库——数据可视化
 
 
显示建议:
折线图:刻度线、X/Y 轴标签、数据点需要保持在同一垂直线上;
柱状图/条形图:由于单个柱子有很强的对应关系,此时可以隐藏刻度线;
Web端设计语言库——数据可视化
 
 
 
3.6 网格线
定义:网格线是用来辅助图表优化映射关系的,我们需要弱化网格线的视觉效果,来增加数据的可阅读性。
作用:1. 延伸数值刻度至可视化对象中,以便观察数据值的大小;2. 增加可视化对象之间的对比观察度。
使用建议 1 :使用网格线时,需遵从主次原则,以轴线为主、网格线为辅;样式上可采用实线或虚线;避免颜色过重、使用纯黑/纯白色。
Web端设计语言库——数据可视化
 
 
使用建议 2 :网格线一般跟随值域轴的位置单向显示,柱状图、折线图等采用水平网格,条形图采用垂直网格。
Web端设计语言库——数据可视化
 
 
3.7 X/Y 轴标题
轴标题主要用于说明坐标轴数据组的含义,也可理解为“轴单位”。当可视化图表标题、图例、轴标签等已能充分表达数据含义时,可隐藏轴标题。
这样处理体现了奥卡姆剃刀定律: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Web端设计语言库——数据可视化
 
 
3.8 X/Y 轴标签
轴标签是对当前某一组数据的内容标注,用于提高数据的可读性。
以下从 X 轴标签、Y轴标签两方面进行分析:
a.  X 轴标签
X 轴标签的设计重点在显示规则上。卡片宽度过窄、标签过多、名称过长时,X 轴标签便会出现显示问题(如标签重叠等)。
为了解决显示问题,我们从连续/时间轴标签(数值类)、分类轴标签(文本类)两方面进行分析:
 
  •  
    连续/时间轴标签
显示规则:建议等分抽样显示、旋转;不尾部省略。
建议等分抽样:连续/时间轴,通常由一组等差数列组成,具有规律性,缺失的数据用户会在脑海中自动补全。所以建议用等分抽样来避免标签的重叠问题。
注意:等分抽样尽量保留首尾数据标签;随机抽样没有规律,会影响用户的判断及辨认,不建议采取随机抽样显示。
Web端设计语言库——数据可视化
 
 
连续/时间轴标签是由“关键数值”组成的标注点,一般都明确精简,尾部省略会影响用户对关键数值的辨认。
为了保证标签的辨识度,我们可以将标签旋转 45°、 90° 。极端情况下(图表宽度极窄),可以同时进行旋转+抽样。
Web端设计语言库——数据可视化
 
 
  •  
    分类轴标签
显示规则:建议旋转显示;不建议抽样显示。
分类轴由几个离散数据标签组成,标签之间独立存在,无紧密逻辑关系,用户无法自动补全缺失信息。因此,不能采取抽样显示,应尽量展示全部标签的全部文本。
若标签横向展示空间不够(文字重叠),我们可以将标签旋转 45°、 90° 来达到预期显示效果。若通过旋转无法满足需求,可使用条形图,将分类轴放在Y轴。
Web端设计语言库——数据可视化
 
 
旋转方向说明:通常情况下,用户的阅读视线为从左至右、从上到下。因此,标签顺时针旋转 45° 更符合用户的浏览习惯。
Web端设计语言库——数据可视化
 
 
b. Y 轴标签
Y 轴标签的设计重点在标签数量、取值范围和数据格式上。标签显示区域一般根据最长标签宽度进行自适应缩放。
  •  
    轴标签的数量
使用建议:根据米勒定律(7±2 法则),Y 轴标签数量应控制在 5-9 个的范围内;Web页面中,Y 轴常用标签数为:6 或 7(含标签0)。
轴标签的数量越多,横向网格线就会越多。过多的轴标签及网格线会造成元素冗余,违背了清晰、准确的可视化原则,也不利于图表信息的表达及阅读。
对齐方式:右对齐
Web端设计语言库——数据可视化
 
 
  •  
    轴标签的取值范围
基准线: Y 轴标签取值应从 0 基线开始,以反映数据的真实性。如果展示被截断的 Y 轴数据,会导致用户做出错误的判断。
Web端设计语言库——数据可视化
 
 
  •  
    轴标签的数据格式
使用建议 1: 标签保留的小数位数保持统一。
Web端设计语言库——数据可视化
 
 
4. 数据标签
数据标签是对数据点对应数值的标注,用于直接观察每个数据点的具体数值。
若图表主要是用来看趋势变化、占比大小等,则不需要显示数据标签。若想精确了解每组数据的具体数值,则可以显示数据标签。
Web端设计语言库——数据可视化
 
 
4.1 位置
数据标签位于数据点的上方。
4.2 显示规则
在不同类型的图表中,数据标签的显示规则不同。我们可以根据数据图形、数据值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显示方式,提高图表的准确性。
a. 柱状图
  •  
    基础柱状图
    :数据标签可显示在数据图形内部、外部。
数据标签在图形内部的显示规则:正常情况下,横向显示;数据标签超长时,旋转 90°;图形高度 < 数据标签高度时,不显示数据标签。
Web端设计语言库——数据可视化
 
 
  •  
    分组柱状图
    :数据标签可显示在数据图形内部、外部。显示在内部的数据标签显示宽度不够时,解决方案同上。
Web端设计语言库——数据可视化
 
 
  •  
    堆叠柱状图
    :数据标签显示在数据图形内部。
数据标签在图形内部的显示规则:正常情况下,横向显示;数据标签超长时,旋转 90°;图形高度 < 数据标签高度时,不显示数据标签。
Web端设计语言库——数据可视化
 
 
b. 条形图
数据标签在图形内部的显示规则:正常情况下,横向显示;图形宽度 < 数据标签高度时,不显示数据标签;条形图高度需 >= 数据标签高度。
Web端设计语言库——数据可视化
 
 
基础、分组条形图的数据标签也可以显示在图形外部:
Web端设计语言库——数据可视化
 
 
c. 折线图
数据标签显示在数据点的上方。
图表宽度过窄,数据点多且密时,相邻的数据标签会出现重叠的问题。此时,我们会采用抽样的方式显示数据标签。鼠标悬停数据点,显示隐藏的数据标签。
Web端设计语言库——数据可视化
 
 
d. 饼图、环形图
数据标签显示在图形内部、外部均可。
由于扇形有角度,且形状相对不规则,对数据标签的文本长度包容度较低,环形更是如此。所以,当扇/环形分割过多、面积较小时,建议将数据标签显示在图形外部。
Web端设计语言库——数据可视化
 
 
当然,我们也可以内外部结合使用:
Web端设计语言库——数据可视化
 
 
e. 数据标签颜色
数据标签显示在图形内部时,图形为背景,数据标签为前景。此时,数据图形作为背景色,会影响到数据标签的显色度及易读性。
为了确保良好的可读性,我们通过对图形颜色 HS 值的判断,来决定文字的颜色。这样对比度就在可控范围内,不会出现可读性低的问题。
Web端设计语言库——数据可视化
 
 
由于篇幅问题,剩余内容接下一篇文章展示
 


作者:布鲁星人
链接:https://www.zcool.com.cn/article/ZMTYzNzI0NA==.html
来源:站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大数据可视化界面设计B端界面设计桌面端界面设计APP界面设计图标定制用户体验设计交互设计UI咨询高端网站设计平面设计,以及相关的软件开发服务,咨询电话:01063334945。我们建立了一个微信群,每天分享国内外优秀的设计,有兴趣请加入一起学习成长,咨询及进群请加蓝小助微信ben_lanlan。

WechatIMG27.jpg

关键词:UI咨询UI设计服务公司软件界面设计公司、界面设计公司、UI设计公司UI交互设计公司数据可视化设计公司用户体验公司高端网站设计公司银行金融软件UI界面设计能源及监控软件UI界面设计气象行业UI界面设计轨道交通界面设计地理信息系统GIS UI界面设计航天军工软件UI界面设计医疗行业软件UI界面设计教育行业软件UI界面设计企业信息化UI界面设计、软件qt开发软件wpf开发软件vue开发

B端用研体系框架的搭建

资深UI设计者

B端拥有复杂的业务流,用户研究体系框架的搭建对于产品的成功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到用户的直接体验,还涉及到产品的长期发展和市场竞争力。通过用户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B端用户的需求和使用习惯,从而设计出更加符合用户期望的产品功能和交互流程。

以B端小二拣货场景为例 - 视觉思维在交互体验中的运用

ui设计分享达人

在当今时代,现代 UI 用户交互体验设计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绝非仅仅局限于单向的视觉设计,也不是单纯地围绕用户的可用性进行研究设计。实际上,如今的 UI 用户交互体验设计已经对视觉与可用性操作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混合化要求。
对于现代的 UI 设计而言,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更进一步的深入解读。这不仅涉及心理学方面,去探究用户的心理需求和行为模式,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期望;还涵盖视觉设计领域,通过精心打造的视觉元素,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并传达有效的信息;同时也不能忽视交互设计,确保用户在与界面进行互动时能够获得流畅、便捷的体验。
而将视觉思维理论应用于新一代的 UI 交互设计,则具有重大的意义。通过这种方式,用户能够凭借敏锐的视觉,灵敏地捕捉到屏幕上的信息轨迹。大脑可以快速地从不同抽象平面水平上获取意象,实现表象形态感知与抽象思维的紧密连接。这样一来,用户便能够高效地获取有效的视觉信息,从而提升整体的交互体验。无论是在工作场景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优秀的 UI 交互设计都能够为用户带来极大的便利和愉悦感。
今天我们先介绍下理论知识,然后将产品设计案例结合(视觉思维分析模式的具体应用方法)来告诉大家怎么应用,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开始话题前我们需要了解格式塔心理学是什么
我相信格式塔心理学大家都听过,主流对于格式塔心理学的观点是:格式塔心理学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集合,行为不等于反射弧的循环。它主张心理现象最基本的特征是在意识经验中所显现的结构性或整体性,反对构造主义心理学把心理现象分析为简单的元素,认为心理现象是一个整体,一种有组织的完整结构。
主要原则
1.接近性原则
在知觉过程中,距离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例如,在一张纸上分布着一些点,距离较近的点更容易被看作一组。
接近性原则图例
接近性原则图例
 
2.相似性原则
具有相似特征的物体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比如,颜色、形状、大小等相似的图形更容易被组合在一起进行认知。
相似性原则图例
相似性原则图例
 
3.连续性原则
在知觉过程中,人们倾向于将具有连续性的物体知觉为一个整体。例如,一条曲线即使中间有部分被遮挡,人们也会倾向于将其看作是连续的整体。
连续性原则图例
连续性原则图例
 
4.闭合性原则
人们倾向于将不完整的图形知觉为完整的图形,即通过心理上的补充使图形达到闭合。比如,一个有缺口的圆形,人们往往会自动脑补出完整的圆形。
闭合性原则图例
闭合性原则图例
 
对设计领域的影响
以上是大家所了解对的,而对于设计于界面设计、图形设计、用户体验设计都有影响:
  1.  
    界面设计:在网页设计和移动应用界面设计中,格式塔心理学的原则被广泛应用。例如,通过合理布局元素,利用接近性和相似性原则将相关的内容组合在一起,使用户能够更快速地理解和操作界面。颜色的相似性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的功能模块,提高界面的可读性和易用性。
  2.  
    图形设计:设计师常常运用闭合性原则创造简洁而富有吸引力的图形。利用连续性原则可以引导用户的视线,创造出动态和富有节奏感的设计作品。
  3.  
    用户体验设计:格式塔心理学有助于设计师理解用户如何感知和理解复杂的信息环境。通过创造整体的、有组织的设计,可以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使用效率,减少认知负担。
界面设计图例
界面设计图例
 
鲁道夫・阿恩海姆的格式塔心理学理论中提出了四种 “力” 的概念,GUI 设计师对其在界面中的角色进行了深入阐释。
第一种力是由视觉对象的外在形状和构造所生成的力。
例如,独特的图标设计通过其具象的形态传达出明确的语意,让用户能够迅速理解其功能。这种力如同一个无声的向导,引领用户在界面中准确地找到所需的操作。
第二种力是物体间或物体各部分之间的聚合张力。
它虽有强度但没有特定方向,就像界面中各个元素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组件相互呼应,共同营造出和谐统一的视觉氛围,增强了用户对界面的整体认知。
第三种力是在视觉对象中知觉到的有方向性的张力。
其载体具有一定的 “动力”,表现为具有方向标识性意识的标识及层级关系。比如,清晰的导航箭头或色彩渐变,引导用户在界面中进行有序的浏览和操作,确保用户不会迷失方向。
第四种力主要是指视觉式样本身及其组合所形成的视觉冲击力。
在界面中,涵盖引导性的动态效果可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激发用户的探索欲望。例如,微妙的动画效果或交互反馈,为用户带来更加生动的体验。
四种 “力” 的概念
四种 “力” 的概念
 
这四种力是 GUI 设计中讨论视知觉的核心内容。
它们是形状、颜色和运动的固有属性,并非观赏者凭借记忆中的想象强加给知觉对象的。阿恩海姆将格式塔心理美学视为一种
“视知觉形式完形理论”
在 UI 设计中,以格式塔心理美学为指导,视觉上的 “完形” 形式生成机制发挥作用。用户在设计师精心构建的色彩图形语言引导下,无意识地进行目的性的视知觉形式达成。这种方式为无缝接入交互提供了卓越的解决方案。
在 UI 设计中运用格式塔心理学,为人机互动形式的形成和建构提供动力机制引导,让我们对格式塔心理美学有了全新的理解。它不仅提升了界面的美观度,更重要的是增强了用户体验,使界面更加直观、易用。通过合理运用格式塔心理学的原理,设计师可以创造出更具吸引力和功能性的 UI 设计,为用户带来更加愉悦的交互体验。
 
视觉思维
人类对于艺术的感知与生俱来,积极主动。对于现代优秀交互设计师而言,掌握并了解人类视觉的基本原理是必备素养之一。视觉思维与人类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紧密相连。
1.生理方面看
这与我们的感官系统及其特性息息相关。人类的视觉系统犹如一条完整的视觉分析链,涵盖了眼球、大脑皮层以及它们之间的视觉传导路径。
视觉大脑皮层位于大脑后端,围绕枕叶的距状裂周围分布。其中,V1 区和 V2 区主要负责一系列特征处理,V4 区承担图案模式处理工作,而前脑叶和中脑则负责高层注意力的控制。信息由皮层 V1 通过两条线路进行输送。第一条路线为背侧流,即位置通道,从 V1 传输至 V2,再进入 V5,最后抵达顶下小叶,此段主要处理视觉的空间位置信息以及相关的运动和控制部分。第二条线路为内容通道,从 V1 到 V2 和 V4,最后进入下颞叶,用于物体的识别和长期记忆。
大脑皮层图例
大脑皮层图例
 
2.心理方面看
视觉思维与人类的现有生存条件以及以往的生活经验紧密相关。生理与心理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独特的视觉思维特性。
多年来,艺术、设计心理学家在对人脑及其视觉生理机制的研究上取得了显著进展。在视觉艺术作品中,一系列色彩、图形和空间关系的呈现,都是视觉艺术家经过反复斟酌的结果。他们思考着哪种颜色和图形会更加醒目,如何合理组织空间,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应该用图像代替文字来表达概念。这样经过深思熟虑的作品,能够有效规避人类视觉的弱点,充分激发用户对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认识,让观赏者和使用者获得愉悦的视觉体验。这种主动的视觉感知能够更好地传达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与内涵。
如果设计师能够深入了解并分析用户的视觉系统和心理,就能设计出更符合目标用户需求的 UI 交互产品。例如,通过对用户视觉注意力的研究,设计师可以在界面中合理布局关键元素,使其更容易被用户察觉。同时,根据用户的色彩偏好和心理预期,选择合适的色彩方案,营造出舒适的视觉氛围。此外,设计师还可以利用用户对图形的认知习惯,设计简洁明了的图标和界面元素,提高用户的操作效率。总之,对视觉思维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将为 UI 设计带来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UI 设计中的视觉设计
人类的感知系统丰富多彩,主要分为听觉、味觉、视觉、触觉、嗅觉这五大类别。其中,令人惊叹的是,高达 90% 的感知竟然来源于视觉系统。这一特性使得界面产品的设计紧紧围绕着用户利用视觉刺激思维以及人机交互细处理模式来实现人机互动,进而达成传递或获取信息的目标。
比如当下流行的各类手机 APP,以其精美的界面设计吸引着用户。当我们打开一款音乐播放软件,绚丽的色彩搭配、简洁明了的图标布局,瞬间抓住我们的眼球,让我们能够快速找到自己想听的歌曲。这就是视觉设计在人机交互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视觉刺激引导用户进行操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常常能听到界面产品的开发人员发出这样的抱怨:“我们讨厌交互设计。” 而交互设计师则会坚定地表示:“我们不需要图形。” 然而,视觉设计师却往往对来自各方面的意见持相反态度,显得一厢情愿。
但事实上,视觉设计绝非孤立的存在,它是在 UI 设计中可用性和交互设计研究的综合体现。例如一些知名的电商平台,其界面设计既考虑了用户的操作便捷性,又通过精美的商品图片展示和富有创意的页面布局,满足用户的视觉需求。用户在浏览商品时,流畅的交互体验和美观的视觉效果相辅相成,提升了用户的购物体验。
视觉思维,宛如一座神奇的桥梁,将感知与思维、艺术与科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它能够将人类本能的视觉感知、图形设计以及视觉可视化巧妙地联系起来。在满足使用功能设计的基础上,现代 GUI 设计已然成为一种辅助交互的强大力量,它不仅能满足用户的感知需求,还能迎合审美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成为功能性十足的视觉设计杰作。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数字世界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
计算机和用户
计算机和用户
 
视觉思维在 UI 交互体验设计中的作用
在 UI 交互体验设计中,我们确实应当将这样的交互设计视作用户对品牌的认知工具和用于信息传递的重要渠道。
从处理平面图像的角度来看,人类的大脑具有强大的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思维进行心智图像的建立。想象一下,当我们在脑海中构思一幅美丽的风景或者一个复杂的场景时,各种元素在思维的画布上逐渐清晰起来。然而,当这些图像被纸张、荧幕等媒介物表现出来时,情况又发生了变化。我们能够把网页、图标、信息图表等可视化指令经过视觉思维的处理过程,快速地解决问题。比如,当我们浏览一个设计精美的网页时,清晰的布局、醒目的图标和直观的信息图表能够迅速引导我们找到所需的内容,让我们在短时间内获取关键信息。
而在 UI 交互体验设计中,“视觉思维” 手段更是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它能够帮助用户提前整理视觉引导任务,为用户的交互之旅提供清晰的方向。不同的用户有着不同的需求和偏好,“视觉思维” 可以根据这些差异增加视觉注意力的多样性。对于喜欢简洁风格的用户,简洁明了的界面设计和少量但突出的视觉元素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对于追求丰富体验的用户,多彩的色彩搭配和动态的视觉效果则更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这样的差异化设计使得不同类型的用户都能在交互过程中找到满足自己需求的视觉引导。
同时,“视觉思维” 能使人类本能的认知线索在视觉图形语言处理中直接快速切换。在用户潜意识的情况下,利用用户自身的视觉引导去完成交互任务,大大缩短思考的时间。例如,在一款游戏应用中,巧妙的色彩变化和图形动画可以在用户不经意间引导他们进行操作,让他们在享受游戏的过程中自然地完成各种交互任务,而不会感到繁琐和困惑。
总之,在 UI 交互体验设计中,“视觉思维” 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了连接用户与品牌、实现信息高效传递的关键手段。通过差异化的设计和巧妙的视觉引导,它为用户带来了更加便捷、愉悦的交互体验。
 
成功运用 “视觉思维” 的 UI 交互体验设计案例
一、苹果 iOS 系统
苹果的 iOS 系统以其简洁、美观的界面设计而闻名。图标设计简洁直观,色彩搭配和谐,能够让用户一眼就识别出不同的应用功能。例如,相机图标是一个逼真的相机造型,让人一看就知道其功能。在交互过程中,动画效果流畅自然,如打开应用时的渐显效果、关闭应用时的收缩效果等,这些动画不仅增加了视觉吸引力,还为用户提供了操作反馈,引导用户的视觉注意力,让用户在操作过程中更加流畅和舒适。
二、Airbnb
Airbnb 的界面设计充满了故事性和吸引力。在首页,精美的图片展示了各种独特的房源,吸引用户的目光。图片的选择和排版都经过精心设计,能够让用户快速了解房源的特色。在搜索结果页面,清晰的布局和简洁的信息展示让用户能够轻松比较不同房源的价格、位置等关键信息。同时,地图视图的交互设计也非常出色,用户可以通过拖动地图直观地查看不同地区的房源分布,这种视觉引导方式大大提高了用户的搜索效率。
三、微信
微信的界面简洁易用,图标和文字的搭配恰到好处。绿色的主色调给人一种清新、舒适的感觉。在聊天界面中,不同类型的消息有不同的显示方式,如文字、图片、语音等,让用户能够快速区分。朋友圈的设计也充分运用了视觉思维,用户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分享自己的生活,点赞和评论的互动方式也通过视觉效果进行了明确的提示,增加了用户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用户交互体验设计过程中的视觉思维
为了更好地体现用户交互性能,我们确实需要在整个用户交互体验设计过程之中引入视觉思维分析模式来规范指导设计。这一模式就如同一位智慧的导航者,引领着设计的方向,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对整个设计过程中一系列层级结构进行视觉归纳,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从 UI 设计过程中最初的方案构架开始,就如同搭建一座宏伟建筑的基石,需要深思熟虑。设计师要以视觉思维为导向,考虑如何让方案构架既具有创新性又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草图阶段,则是将创意初步呈现在纸上的过程,此时要充分发挥视觉思维的作用,捕捉那些瞬间的灵感,用简洁而有力的线条勾勒出未来产品的轮廓。
动态 layout 的设计更是离不开视觉思维,它要让页面的布局在动态变化中保持流畅和自然,给用户带来舒适的视觉感受。而后期特效的安排,则如同为产品披上一件华丽的外衣,需要恰到好处地运用,既不能过于耀眼而分散用户的注意力,也不能过于平淡而无法引起用户的兴趣。
例如,如何使整个方案更符合目标用户的色彩定位,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不同的用户群体对色彩有着不同的偏好和情感反应。设计师要通过对目标用户的调研和分析,了解他们的文化背景、年龄层次、性别差异等因素,从而确定最适合的色彩方案。比如,对于年轻的用户群体,可能更倾向于鲜艳、活泼的色彩;而对于商务用户,则可能更喜欢稳重、大气的色彩。通过精准的色彩定位,能够让用户在第一时间对产品产生好感。
如何让复杂的层级关系在视觉上显示得更为简单且明朗化,也是视觉思维分析的要点之一。
结合设计认知心理学总结出一套适合当前项目的用户交互体验设计的视觉规范,是实现优秀设计的关键。设计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在设计过程中的认知和心理活动,它可以为设计师提供宝贵的理论支持。设计师可以借鉴设计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制定出符合用户认知习惯的视觉规范。比如,遵循简洁性原则,避免过多的视觉干扰;运用一致性原则,让用户在不同的页面和功能模块中都能保持一致的视觉体验;注重可读性原则,确保文字和图标易于识别和理解。通过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视觉规范,能够提高设计的效率和质量,为用户带来更加出色的交互体验。
下面介绍下我在过往项目中的实际案例,看看如何处理复杂的视觉层级
 
案例分享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背景:
盒马店仓拣货是门店仓储作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员工需要用到PDA实时接收仓储系统分配的拣货任务,并为拣货员提供清晰的任务指引,包括商品的位置、数量等信息,它就像一个智能导航仪,指引拣货员快速找到目标商品,PDA中就需要进行界面设计,保证拣货员能高效的完成任务,但是实际仓的环境是极其复杂的,往往店仓环境较为昏暗且存在温差,同时拣货员往往是边走边拣货,整体过程是非常紧张和匆忙的,这就对视觉识别效率要求非常高。
拣货员的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1.接收订单:当顾客在盒马 APP 上下单后,订单信息会同步传输到门店的仓储系统。
2.拣货任务分配:仓储系统根据订单内容,将拣货任务分配给相应的拣货员,并将任务信息发送到拣货员手中的 PDA(掌上电脑)设备上。例如,某顾客下单购买了苹果、牛奶和面包,系统就会指示拣货员去相应的区域拣取这些商品。
3.商品拣选:拣货员根据 PDA 上的指示,前往指定的货架区域。通过 PDA 扫描货架上商品的条形码或二维码,确认商品信息无误后,将商品拣选出来放入拣货篮或推车中。在拣货过程中,拣货员需要严格按照商品的数量和规格进行拣选,避免出现错拣、漏拣的情况。
4.复核与打包:拣货完成后,拣货员将拣选好的商品送到复核区,由复核人员对商品进行再次核对,确保商品的种类、数量、质量等与订单一致。复核无误后,根据商品的特性和订单要求进行打包,例如,对于生鲜商品需要使用特殊的包装材料和方式,以保证商品的新鲜度和品质1。
5.出货:打包完成的商品被放置在出货区,等待配送人员前来取货,进行后续的配送环节,确保商品能够及时、准确地送达顾客手中。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从“行为、感受、环境、设备”几个维度来看,我们需要关注的点是非常多的,如下面所示我们需从效率和步骤感入手,保证界面清晰无障碍的基础上对小小的屏幕进行占比的优化,同时加入情感化和温度感,这是最理想的设计目标。
设计前需关注的内容
设计前需关注的内容
 
提炼设计目标和原则
提炼设计目标和原则
 
对目标用户群体进行深入调研,了解他们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背景等基本信息。
这些因素会影响用户对色彩、图形、布局等视觉元素的偏好。分析用户的视觉感知优势和弱势。例如,对于老年用户,可能需要更大的字体和更鲜明的色彩对比;对于视力受损的用户,可能需要高对比度的界面和清晰的图标。通过用户访谈、问卷调查、观察等方法,收集用户对现有产品或类似产品的视觉反馈,了解他们的喜好和不满之处,为后续设计提供依据。
色彩定位根据目标用户群体的特点和产品的定位,确定合适的色彩方案。
色彩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氛围,如蓝色通常给人沉稳、可靠的感觉,红色则充满活力和激情。考虑色彩的对比度和可读性。高对比度的色彩组合可以提高文字和图标的清晰度,便于用户阅读和识别。同时,要确保色彩在不同的设备和环境下都能保持良好的显示效果。
 
设计规划阶段(视觉层研究)
方案构架运用视觉思维,从整体上规划产品的架构和布局。考虑用户的使用流程和场景,将功能模块进行合理的分组和排列,使界面简洁明了,易于导航。确定主要的视觉焦点和引导路径。通过大小、颜色、位置等方式突出关键信息和重要操作,引导用户的注意力,提高交互效率。
功能色视觉研究保证视觉可读性和清晰性
功能色视觉研究保证视觉可读性和清晰性
 
中性色研究 保证对比度清晰可读
中性色研究 保证对比度清晰可读
 
字号字阶优化
字号字阶优化
 
设计实施阶段
特效应用谨慎地选择和应用特效,如阴影、渐变、发光等。特效可以增强界面的视觉吸引力,但过多或不当的使用可能会导致视觉混乱和性能问题。考虑特效对用户操作的引导作用。例如,使用特效来突出可点击的区域或提示重要信息,可以提高用户的交互体验。
通过视觉明确任务
通过视觉明确任务
 
时效思考
时效思考
 
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
 
测试评估阶段
  1.  
    用户测试邀请目标用户进行用户测试,观察他们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视觉反应和行为。注意用户对不同视觉元素的关注程度、理解程度和操作效率。收集用户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界面设计的满意度和改进建议。根据用户的反馈,及时调整和优化设计。
  2.  
    数据分析利用数据分析工具,收集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行为数据,如点击次数、停留时间、页面跳转路径等。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了解用户的视觉注意力分布和交互习惯,为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方案调研
方案调研
 
方案验证可行
方案验证可行
 
组件沉淀
对设计组件进行沉淀和归纳,同时定义好设计样板间。
  1.  
    组件识别,需要对已有的设计项目进行全面梳理,识别出其中重复出现的元素和模块。这些元素可以包括按钮、输入框、图标、导航栏、卡片等。例如,在一个电商网站的设计中,商品展示卡片、购物车按钮、搜索框等都是常见的组件。同时,也要关注不同项目中具有相似功能或外观的元素,它们可能经过适当调整后可以归纳为同一类组件。比如,不同页面的提示信息框,虽然在内容和位置上有所不同,但在风格和交互方式上可能具有共性。
  2.  
    规范制定对识别出的组件进行规范制定,包括尺寸、颜色、字体、间距等方面的统一规定。例如,确定按钮的标准尺寸、颜色搭配和文字样式,确保在不同的页面和场景中都能保持一致的外观和交互效果。制定组件的使用规范,明确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哪种组件,以及如何进行组合和布局。例如,规定导航栏的位置和结构,以及不同级别页面的导航方式。
  3.  
    分类整理将规范后的组件进行分类整理,建立一个清晰的组件库。可以按照功能、类型或使用场景进行分类,方便设计师在后续的设计中快速查找和使用。比如,将组件分为界面组件(如按钮、输入框等)、交互组件(如弹窗、下拉菜单等)、布局组件(如网格系统、分栏布局等)。
  4.  
    持续更新随着设计项目的不断进行,新的组件可能会不断出现,旧的组件也可能需要进行优化和调整。因此,需要建立一个持续更新的机制,定期对组件库进行审查和更新,确保组件库始终保持活力和实用性。
以B端小二拣货场景为例 - 视觉思维在交互体验中的运用
 
 
 
总结:
在现代的 UI 设计中,往往存在着众多的功能模块和信息层级。如果处理不当,就会让用户感到混乱和困惑。设计师可以运用视觉层次、分组、对比等手法,将复杂的层级关系进行梳理和简化。例如,通过不同的字体大小、颜色深浅、图标形状等方式来区分不同的层级,让用户能够轻松地理解和操作。
如何保证特效的使用恰到好处,不会引起用户的使用误解,同样需要设计师的精心考量。特效可以为产品增添趣味性和吸引力,但如果使用不当,就会适得其反。设计师要根据产品的特点和用户的需求,合理地选择特效的类型和强度。比如,在一些需要强调操作反馈的地方,可以使用适度的动画特效,让用户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操作是否成功;而在一些重要的信息展示区域,则要避免使用过于花哨的特效,以免干扰用户的阅读。
设计师不仅需要对人类视觉系统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需要对目标用户视觉感知的优势和弱势进行分析和归纳。人类的视觉系统是一个复杂而神奇的系统,它有着自己的特点和规律。设计师要了解人类视觉的注意力机制、色彩感知、空间感知等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好地运用视觉元素进行设计。同时,不同的目标用户群体在视觉感知方面也存在着差异。比如,老年人可能对色彩的对比度要求更高,而视力有障碍的用户则需要更加清晰的文字和图标。设计师要通过对目标用户的视觉感知优势和弱势进行分析,制定出相应的设计策略,确保产品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谢谢!
 
 



作者:小鸡小小小小鸡
链接:https://www.zcool.com.cn/article/ZMTYzMzYzNg==.html
来源:站酷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大数据可视化界面设计B端界面设计桌面端界面设计APP界面设计图标定制用户体验设计交互设计UI咨询高端网站设计平面设计,以及相关的软件开发服务,咨询电话:01063334945。我们建立了一个微信群,每天分享国内外优秀的设计,有兴趣请加入一起学习成长,咨询及进群请加蓝小助微信ben_lanlan。

WechatIMG27.jpg

关键词:UI咨询UI设计服务公司软件界面设计公司、界面设计公司、UI设计公司UI交互设计公司数据可视化设计公司用户体验公司高端网站设计公司银行金融软件UI界面设计能源及监控软件UI界面设计气象行业UI界面设计轨道交通界面设计地理信息系统GIS UI界面设计航天军工软件UI界面设计医疗行业软件UI界面设计教育行业软件UI界面设计企业信息化UI界面设计、软件qt开发软件wpf开发软件vue开发

 

日历

链接

个人资料

蓝蓝设计的小编 http://www.lanlanwork.com

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