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半年最热门的新拟物设计趋势是如何演变的?

资深UI设计者

新拟物化——Neumorphism ,这么说可能不容易理解,但如果说「新拟物风格」,想必 UI 界的设计师们就知道这股「风头」,在2020年刮的多么凶猛了。

乌克兰设计师亚历山大·普卢托 (Alexander Plyuto) 在 Dribble 平台发布了一张 UI 作品《Skeuomorph Mobile Banking》,由于该作品使用了拟物化的设计风格,令人耳目一新,导致了作品的热度持续飙升,并登上了平台 Popular 榜首。Dribble 的评论区直接炸开了锅,大家纷纷讨论。

完整梳理!上半年最热门的新拟物设计趋势是如何演变的?

△ 普卢托的《Skeuomorph Mobile Banking》,获得了3000多次喜欢

随后一位评论者杰森·凯利(Jason Kelley)在评论中将 New Skeuomorphism 「新拟物化」组合得到的 Neuomorphism 称为「新拟物」 ,并决定去掉「 o 」,于是新设计词汇「 Neumorphism 」便产生了。之后大家便用此做 Tag ,为自己的新拟物化设计作品打标签上传。

此风格的出现也给一直流行的扁平化设计添加了新的展现形式。今年2月初,三星召开 Galaxy Unpacked 活动,为宣传新设备而发出的邀请函,便应用了新拟物化。

完整梳理!上半年最热门的新拟物设计趋势是如何演变的?

△ 凸出的部分,用来比喻新机型的卖点

完整梳理!上半年最热门的新拟物设计趋势是如何演变的?

什么是新拟物风格?

想要了解新拟物的由来,就必须知道拟物的概念。拟物又被称为拟物化,或是现实主义(Realism),概括的说其主要目标是使用户界面更有代入感,降低人们使用的学习成本,产生熟悉亲和的情感联系。

A skeuomorph, or skeuomorphism is a design element of a product that imitates design elements functionally necessary in the original product design, but which have become ornamental in the new design. Skeuomorphs may be deliberately employed to make the new look comfortablyold and familiar.

via:en.wikipedia.org/wiki/Skeuomorph维基百科上关于拟物化的释义

Apple 苹果公司最早提出了拟物化的设计概念,通过模拟现实物体的纹理、材质来进行界面设计,当时的 UI 设计师们都为拟物化设计「痴狂」。苹果创始人乔布斯也非常推崇拟物化,他认为:「通过拟物化,用这种更加自然的认知体验方式,可以减少用户对电脑操作产生的恐惧感」。不妨来回忆下曾经拟物化的 IOS 界面:

完整梳理!上半年最热门的新拟物设计趋势是如何演变的?

△ IOS 5系统中的相机展开状态(拟物化的镜头)

完整梳理!上半年最热门的新拟物设计趋势是如何演变的?

△ 拟物化的精美 ICON

完整梳理!上半年最热门的新拟物设计趋势是如何演变的?

△ IOS 6系统中,被精细刻画的录音机(底部指针也很惟妙惟肖)

而新拟物则是拟物的变体,在拟物的基础上改变了图形的样式,让设计元素看起来更有真实感,不再是精细的模拟,更像是从界面中「生长」出来。设计师 Michal Malewicz 以卡片的形式,将新拟物和质感设计(Material Design)对比,阐述了二者在实现时的差别。

新拟物卡片给人呈现的是一种无缝隙的「闭合」感,由界面中凸起;而质感设计卡片,则是漂浮状,阴影向四周发散,没有边界限制;二者的光影效果也非常明显,新拟物偏柔和,质感设计则相反,非常凸显物体本体。

完整梳理!上半年最热门的新拟物设计趋势是如何演变的?

Michal Malewicz 还标注了新拟物卡片的背景、阴影和高光的色值,整体色调比较接近。

完整梳理!上半年最热门的新拟物设计趋势是如何演变的?

拟物化风格的结构由背景色+高光色+阴影组成,掌握了基本规律,就可以通过改变按钮、卡片的参数进行调整变换。

完整梳理!上半年最热门的新拟物设计趋势是如何演变的?

完整梳理!上半年最热门的新拟物设计趋势是如何演变的?

△ 形状、阴影参数的不同,实际效果也有区别

新拟物风格在UI层面的设计表现及趋势?

新拟物也经常被拿来与扁平化比较,因为拟物和扁平化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其实在苹果创造的设计系统的早期界面其实是非常拟物风的,但系统从 IOS 7开始,才转向扁平的设计风格。

完整梳理!上半年最热门的新拟物设计趋势是如何演变的?

随着 AR、VR 技术的进步,其实对于真实物理环境,或者说对显示效率的提升之后,我们对接近物理环境的设计更热衷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 Google 推出的 Material Design System,它基于人们去模拟真实的物理世界的样子,进而在数字世界里展现我们对于真实世界的一个反馈后,这样的设计流程和逻辑,也让我们的设计更真实,更具有感染力。当然也不止 Google 一家发布了这样偏拟物化的设计风格。

从美学角度来看,其实新拟物化抛弃了之前很多拟物化里不必要的冗余,比如一些阴影、细节的繁琐设计,更偏近现在先进科技发展的设计风格。比如 Windows 推出的 Fluent Design System ,正迎合了未来的 AR、VR 技术广泛普及后的设计环境,希望打造一个先趋的设计系统。

在 Fluent Design System 提到的特点有:Lignt、Depth、Motion、Material、Scale。

完整梳理!上半年最热门的新拟物设计趋势是如何演变的?

完整梳理!上半年最热门的新拟物设计趋势是如何演变的?

1. Lignt

光照,它指的是点击或 Hover 的动作上面加入光照的效果,或是像柔和的光源洒落在空间中,可以去反应物体本身的反光质感,它和 Material Design 强调的光影的扩散的光影效果是不同的概念。

2. Depth

深度,其实它的概念从 Material Design 开始就已经被强调了,但是 Fluent Design System 希望是用更多的方式去呈现,比如井深的模糊效果,视差滚动的动态效果,物件彼此的大小与位置等等。

3. Motion

动效,其实它想强调的动态效果更接近真实的世界,更强调细腻的变化,比如李安的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这个电影拍摄的帧数与以往传统电影不一样,看起来的感觉会更加的流畅自然,你体验过之后会很难回去之后那种电影呈现效果了。而 Windows 强调的 Motion 也是一样的,比起这种单调的动作,它也会去强调每个设计对象彼此之间的动态效果的时间差,看起来会更加的流畅自然。而且与真实空间中前景后景的物理概念一样,不同的时间差会更容易凸显出想要凸显的主题效果,也会更加的聚焦。

4. Material

材质,其实在 Windows 提出的 Fluent Design System 里面,它会出现大量的模糊,透明的背景。也就是模拟毛玻璃的材质感。通常也会代入一些微光源的效果。除了能够吸睛,吸引你的视觉之外呢,其实在 AR、VR 的界面上面感知空间中的物件是很重要的,所以模糊的背景的利用可以在不影响观看内容情况下,还能起到背景暗示的作用。其实毛玻璃效果在 Windows 系统中已经被运用到了,但是由于当时的效能以及干扰视线的问题仅仅运用在了一些小区域,而这次 Fluent Design System 的就成为了最强烈的视觉焦点,其实同样的 iOS 和 Mac iOS 系统里面在最近的更新也大量使用了模糊效果。

6. Scale

缩放,在视觉上眼前的物体大,后面的物体小,所以缩放也是来营造空间感、纵深感,尺度感的这样一个设计特性。

新拟物风格在设计上的应用体验?

1. 界面设计上的特点

常应用于图标、卡片或按钮元素设计上,背景板多为干净的纯色;界面平滑,没有明显的颗粒感;

完整梳理!上半年最热门的新拟物设计趋势是如何演变的?

△ HYPE4《 Neumorphic Bank Redesign in Dark and Light mode 》

完整梳理!上半年最热门的新拟物设计趋势是如何演变的?

△ Filip Legierski 《 Banking App 》

按钮的外边框均设置了阴影、渐变效果,突出立体感;

完整梳理!上半年最热门的新拟物设计趋势是如何演变的?

△ Samson Vowles《 Neumorphic dark ui kit components 》

在视觉处理上,凸出的按钮为可点击的状态,凹进去则代表已选中。

完整梳理!上半年最热门的新拟物设计趋势是如何演变的?

△ Emy Lascan《 Freebie Neumorphic UX UI Elements 》

2. 被吐糟的缺点

层次结构弱

Whale Lab 观察发现,新拟物弱化颜色区分而强调近远景阴影布局,所以整体色彩都相近,除了在个别的位置加入其它颜色点缀,用户识别起来也会迷茫;而卡片、按钮都使用了阴影,高光效果,层次结构不明确,也很难带来流畅的体验;

完整梳理!上半年最热门的新拟物设计趋势是如何演变的?

△ 新拟物风格,Filip Legierski《 Neumorphism UI Elements 》

对比度和视觉限制

明显的对比是界面设计的重要原则。由于新拟物风格具有各种阴影色调和角度,可单击的内容与不可单击的内容区域在哪里不是很好区分。根据产品的功能和要求,每个应用神经同构的产品都可以具有自己的UI阶段规则;但是由于阴影,角度和浮动水平的不同,由于缺乏一致性,迷失方向的可操作项,「神经变形」会给用户带来混乱,最终为残疾用户造成使用障碍。

完整梳理!上半年最热门的新拟物设计趋势是如何演变的?

如同下面这个例子,按钮状态已点击和未点击的一个效果,由于受压状态的反差太小,则看起来的效果也没有什么不同。

完整梳理!上半年最热门的新拟物设计趋势是如何演变的?

增加开发难度

更为严重的是,不少设计者在使用 Neumorphism 进行界面开发过程中,也遭遇到了不少局限。要实现这个风格,主要有两个方式:

卡片、按钮切图,每个状态(Normal、Hover、Pressed)都要裁切,导致资源库图片量过载;

代码实现,这个风格的实现效果是对元素增加两个不同方向的投影,但需要开发对每个元素添加投影,样式代码增多,工作量浩大。

网站neumorphism.io,可以快速生成 Neumorphism UI 。设置按钮的参数值,就能看到多样的新拟物化效果,非常神奇!

完整梳理!上半年最热门的新拟物设计趋势是如何演变的?

新技术、事物、趋势的出现,起初都会给人们带来焦虑甚至是恐慌。不管是拟物还是扁平,Whale Lab 觉得若是绝对化的去推崇某一种,都是错误的,尽管苹果放弃了拟物进入扁平化,也不一定代表扁平就是最好,毕竟二者始终相辅相成。不敢否认,新拟物风格在今后是否变得「真香」,但对于设计师来说,从用户体验、产品出发的优秀设计,都值得被认可与尊敬。

文章来源:优设    作者:UX辞典

2020年最值得关注的10个UI设计小趋势

资深UI设计者

编者按:这篇文章来自 UI 设计师 Diana Malewicz,她在日常工作中会非常注意 UI设计的流行趋势,而这篇总结就是她梳理总结的10个小趋势。它们更多的是偏向 UI 视觉方面,并不涉及到体验和交互。

最近我花了不少时间来观察 UI 设计的发展趋势,我偶然间注意到了不少很有意思的苗头,或者说设计趋势。我认为这些设计趋势,能够在不久的将来塑造更加独树一帜的UI 。

下面是我所梳理总结出来的 10 种趋势。

1、新拟物化

的确,新拟物化是2020年处于风口浪尖的一种视觉风格,无论你喜欢不喜欢,觉得它可行不可行,它现在都已经是一个确定的、成型的风格,并且会持续存在着。

不过,新拟物化从最初诞生到现在,已经有一定的改变了,并且在向着更加复杂、完善的方向发展,有着更为良好的可访问性,开始具备更多拟物化的设计特征,但是更加新鲜、现代,并且更能渲染出独特的氛围感。

2、柔和渐变

渐变这种设计趋势正在进入两极分化的一个阶段。一方面,在视觉设计领域,一部分渐变变得更加夸张,但是在 UI 设计领域,无论是背景、UI元素(比如按钮、卡片和图形),渐变依然存在,只不过会显得更加微妙柔和。

在 UI 设计领域,还有的设计师会使用双色渐变,并且结合模糊效果,让它更加柔和。

3、几何元素

几何元素既可以作为背景来使用,也可以作为装饰细节,让你的设计越来越有趣。几何元素在最近几年受到的关注非常多,在设计上的应用也颇为广泛,甚至有人将几何元素拼接成为马赛克,最终呈现出来的视觉效果非常酷!

4、色调柔和背景

必须说,我个人是非常喜欢这种设计趋势的。我已经看到了很多令人惊艳的、轻巧且极富美学价值的背景设计,它们用明亮柔和的色彩铺满背景,展现出极强的色彩和搭配的技巧。

使用色调柔和的背景能够让整个设计都显得现代而沉静,清新,让内容真正抓住用户的注意力。

5、插画和3D元素

插画毫无疑问是非常流行的。不过,不论是配色还是视觉风格,无论是什么样的插画风格,最终的目标依然是要契合产品和 UI,所以很多插画都选择了相对扁平的风格,或者选择模拟类似3D的视觉外观。相比于每个数字项目都在使用的免费图片,插画真的是向前走出了一大步!

在这篇文章当中,我有分享在 UI 中使用插画的一些简单技巧:

6、抽象图形

和传统的规则的几何图形不同,抽象而不规则的图形可以让界面显得更加不拘一格和好玩,更通俗的来讲,就是让 UI 界面更加「有机」,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使用钢笔工具在原始的圆形和矩形上进行编辑,尝试不同的轮廓,承载不同的颜色和渐变效果,最后生成的效果会非常有趣。如果你不想去自己绘制,可以尝试一下 Blobmaker 这个工具,能够帮你节省时间~

7、深色模式

深色模式在这2年绝对是人所共知的一个设计风尚了,如今的深色模式 UI 设计已经深入到各个不同的应用。简单来说他是整个界面配色反转之后的效果,便于用户在深夜更轻松地浏览界面信息。只不过在具体的设计实施上,深色模式远不是简单的色彩反转就可以实施的,有很多注意事项,尤其是在对比度控制上,具体可以看看下面的文章:

8、倾斜角度呈现

最初大家在 Dribbble 上会倾向于使用非标准的排版布局方式来呈现UI界面,后来这种展现方式开始逐渐在实际的设计项目中应用开来。在实际的设计当中,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挑选30度到50度之间的倾斜角度。这种方法非常不错,可以多尝试。

9、弥散的阴影

阴影是拟物化设计当中最重要的视觉元素之一,而如今它又再次大规模流行开来了。只不过相比于之前「沉重」的阴影,柔和的弥散阴影在美学上更加令人愉悦,通常,阴影会让 UI 元素的「可点击感」更强,并且有助于区分界面中的层次结构。在这篇文章当中,我有详细说明:

10、简约加粗的字体

实际上早在 iOS 7 的时代,曾经一度流行过笔触纤细且字体宽度比较窄的字体,不过很庆幸这个时代过去了。现在所流行的字体更加讲究字体的可读性,字体的外轮廓都大体趋近于正方形,外观显得更加大气而现代。如果你正在寻找类似这样的字体,可以试试 PoppinsMontserratGilroySofia ProProxima Nova 等字体。

写在最后

这篇总结,基本上都是基于我个人对于趋势的观察和了解,在我看来,它们都有着非常强大的生命力,UI 设计的未来会更加富有希望。

文章来源:优设    作者:Diana Malewicz

5G将开启全新的出行方式

ui设计分享达人

5G以其更快的速度、连接和云访问,将大数据引进车内





在MWC上,华为、小米、三星等通讯企业纷纷发布了5G手机,而吉利也在2月26日的MWC上,宣布了与高通和高新兴合作发布吉利全球首批支持5G和C-V2X的量产车型计划。可见5G时代对于各大车企来说有着巨大的影响,尤其是车联网产业。那么,在5G环境下,汽车行业究竟有什么变化呢?



5G是一代的移动网络,凭借高带宽和低延迟,提供了更快的速度、连接和云访问。5G的最大速度可达到每秒20GB,比4G要快100倍。它可以应用于手机、无人驾驶、VR、电影、充电桩、医疗、农业等多个领域。而基于5G通讯技术推出的C-V2X,是实现无人驾驶和车内技术的重要前提。



万物互联


万物互联是自动驾驶汽车发展的关键,基于5G通讯技术推出的C-V2X能让联网车辆与交通基础设施进行通信。通过5G可以实现自动驾驶汽车彼此之间所有数据的沟通与互联。并与交通灯、道路、传感器、停车场等基础设施之间的信息互联,最终实现车路协同、万物互联。



车车互联提升驾驶辅助


在5G环境下的汽车,可以通过云计算来计算车与车之间的距离、车辆的下一步动作、隐藏车辆可视化、零误差高清导航等信息。同时,也可以与其他车辆实现共享数据,提升ADAS和AEB等驾驶辅助功能,来避免车辆之间发生碰撞。



智慧交通引领场景化设计


5G环境下,大量的数据将被引入车内,来提供更准确的数据信息。如,高速收费、红绿灯、RTTI、实时车位情况、消费支付、行人检测等情况。众多的交互有助于车辆更好的了解环境信息,并作出反馈,从而提供更好的场景化设计。如,自动超车、协作式避让、自动播报前方道路拥挤程度并重新规划路线功能等场景化设计。



再比如,哈曼正在研发的交通信号灯速度优化建议技术,帮助司机根据红绿灯信息调整时速;西亚特测试了在交通信号灯中安装热像仪,以检测行人的动作并将数据反馈给汽车。



车、商业、家居互联改善驾驶体验


当车辆与酒店、商场、影院、餐厅、健身房、加油站、家居、充电桩等场所相连接,就需要以5g结合C-V2X技术的部署为基准。从而根据车主的需求,更快地预定房间、订餐、定电影票、充电桩、商场优惠等活动,实现终端之间更的通信。



比如,我们要去看电影,那么车辆会根据实时路况(是否拥堵、有几个红绿灯、是否有车祸)为您选择最佳的路线方案,并通知停车场到达时间,以方便确定是否有符合您时间的停车位,从而得到及时的反馈。




车载娱乐


可以说,如今我们所说的无人驾驶、车载触屏、全息投影、AR(增强现实)、VR游戏、AR-HUD、实时电影、车辆之间影片共享、移动办公、多模态交互等车载信息娱乐,都是需要在5G环境下来完成的。在未来,你可以在车内利用几秒的时间下载一部电影,也可以在车内与其他车辆之间建立网络游戏通信,实现虚拟内容与车辆运动的实时对接。



奔驰与哈曼合作开发的MBUX信息娱乐平台也引入了增强现实(AR)的车载导航系统。


MBUX信息AR车载导航系统

BMW Vision Next 100 AR-HUD


奥迪发布的“沉浸式车内娱乐系统”,让乘客在车内佩戴VR眼镜,然后车辆会根据行驶路线路况,实时匹配逼真的电竞类影片。


奥迪发布的“沉浸式车内娱乐系统”

手势交互

车载机器人

全息投影

移动办公


安全驾驶


未来的汽车将变得更加安全和,因为5G凭借其更高的带宽、最小的延迟和零误差高清导航,能够预防事故和观察到车身周围的各个角落。再结合C-V2X技术将极大地促进车辆之间、车辆与行人、道路基础设施之间的信息流动和监控车辆异常情况。从而做到提前预知危险,并迅速作出响应来提高道路安全性。另外,5G对于阻止黑客攻击和数据拦截能够得到更快响应,从而保障通讯安全。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车可以在1毫秒内做出反应并将反馈传达给数百人,那么,危险系数就会降低很多。5G时代,端到端的时长为1毫秒,同时1平方公里内可同时连接100万个网络,足以满足智能交通和自动驾驶的要求。



无人驾驶


5G是实现无人驾驶最为关键的因素,如今,5G的成功研发有助于车辆之间大量的数据传输和存储,实现车联网的同时,也保障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另一方面,5G可实现数据更快速的云访问,从而更有效地减少传感器技术的成本,最终实现无人驾驶。


总结


5G以其更快的速度、连接和云访问,将大数据引进车内。从而,在提升驾驶体验的同时,实现了汽车与万物的互联,保障了汽车驾驶中的安全性,从而为无人驾驶汽车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更便捷和的信息娱乐系统。


  • 5G将成为未来十年全球主导的移动通信标准;

  • 基于5G的C-V2X技术,会加快无人驾驶技术的落地;

  • 5G环境下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将改善用户驾驶体验,同时催生大量的市场新机会;

  • 共享平台下,5G将根据实时路况作出更准确的判断,从而减少时间成本和停车成本;

  • 5G远不止应用于汽车、手机,它将应用于医疗、机器人、农作业、航空等更多方面;

  • 5G技术为无人驾驶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安全保障,同时也降低了安装传感器技术的成本;

  • 5G实现了车与车、道路、家居、商业之间真正意义上的“车联网”,为交通提供更准确的交通信息和通信信息;

  • 5G将会提供更多的场景,从而加快市场社会变革和新的商机,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能否将技术化为盈利是一大问题;

  • 5G以毫秒的速度,提供更精细的地图数据和更高级的驾驶辅助,并作出快速的反馈,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对于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和道路安全有着积极的作用。



转自-站酷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cs界面设计  ipad界面设计  包装设计  图标定制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2020的UI设计趋势,我先收藏了(上)

ui设计分享达人




设计总是在变化。在过去一年里,我们不仅看见了五福的C4D运用,双11的动效插画运用,以及大量AR/VR智能的设计,还有苹果黑暗模式的普及,新技术带来新的体验和解决方案。2020年,关注研究新兴的用户体验趋势,前段时间,在我星球里,我带着设计师一起来研究关于2020界面设计趋势,希望能帮助大家是设计中有所启发。



 研究背景 



 随着UI/UX领域人工智能的发展,和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变革,从前单一的内容很难满足用户的诉求,用户的诉求也变得千人前面,所以在研究趋势之前,我基于这些关键词,来分析2020的设计趋势。




 色彩趋势 



1.彩虹渐变


这两年来,彩色渐变一直是设计趋势,设计师将大胆的渐变,饱和度更高的渐变运用在设计中去,让整体的色彩感觉,更加年轻化与活跃。



 Apple一直是这个领域的引领者,随着当年iPhoneX的发布,彩虹的渐变色,大胆的渐变风格瞬间成为设计师笔下的弄潮儿。



 这组插画中,作者就运用了大面积的渐变,两种颜色的运用,通过重叠,明度变化,丰富了整个设计层次。



 不仅在平面设计中,在网页设计中,也是被大量运用,SWATCH的官网,清新的渐变配合动感的模特照片,以及和产品的完全结合,让页面充满着活力。



 在移动端也是如此,金融产品的背景设计,银行卡面的设计,可视化图表的运用,都能看出大胆渐变还是很受欢迎。


2.黑暗模式


随着google和facebook以及instagram这些知名应用都开始提供黑暗模式,国内微信也开始黑暗模式,2020黑暗模式设计,一定是需要设计师去关注的。


黑暗模式,除了在黑暗中提高内容可读性以外,还能减少用户疲劳,还可以节约电池,所以黑暗模式在今年将是所有应用程序必不可少的一个功能。



 Google的黑暗模式运用,通过一个简单的按钮开关就可以切换,也可以根据系统定义切换。



 黑暗模式未来会成为一种标配,一个软件设计在刚开始的时候就必须考虑进来。



 关于黑暗模式,正向当年iOS扁平化刚出来的时候,国内的很多产品都还没有准备好,但是相信过不了多久,黑暗模式一定会普及开来,所以2020大家都应该提前去了解黑暗模式的,设计规范和细节。


3.更大胆的一种颜色



 除了渐变色,那么大胆的单色在设计中运用也会越来越多,整个设计就一套色彩体系贯穿,大多时候以品牌色的形式去运用,配合留白,对比明显的字体,整体给人印象深刻。



 在韩国的应用中用的比较多,它的优势是色彩干净,品牌整体感强,但是对设计师驾驭页面能力也要求很高,因为大面积的单色,如果用不好就会很刺眼。


 Naverpay的设计,整个界面就是用的绿色渐变,清新同时也能很好和Naver品牌色进行结合。



 在它的很多页面中,很多控件这个绿色运用的很巧妙,不会给人很刺眼的感觉,所以大胆的一种颜色运用在2020页将是设计师值得去关注的一个方向。



▲ 扫码加入知识星球,了解更多




 插画趋势  



在过去几年里,插画是一种新的表达方式,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插画师通过插画表达产品的情绪,个人的情绪主张,那么在2020插画的运用就得和品牌很好的融合起来,如果你的插画是和品牌割裂的,需要注意。


1.和品牌结合



 wibbite的插画,标志性欧美的风格,除了插画本身手法比较简约模块,插画中运用的色彩和内容本身也很产品定位匹配。



 插画对于品牌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无论在界面设计,还是在品牌营销很多场景都需要插画去营造产品氛围和气质,插画有助于将我们的品牌故事讲述给听众听,所以在构建一个品牌时候,插画是非常重要的点之一,但是做之前一定要尽量多去了解我们为客户提供的设计价值,只有了解了用户价值,才能去定义去特色的故事,帮助产品。



 Uber系列插画提供暖色,以及安全蓝的运用,突出打车服务中安全的关键要素。




 Google的插画系统也是如此,没有很华丽的炫技,有的是对于多元文化的思考,设计场景的融合贯通。


所以不难看出,插画的方向一定是和品牌结合的,不会为了趋势而趋势,一定是围绕内容去设计。



2.3D插画



▲ 如果说这2年,各种各样的插画手法百花齐放,那么随着人们的审美变化,趋势也从静态变成动态,从平面变成3D,从今年的支付宝五福设计中大家应该能感觉到2020的插画设计一定是往着3D方向,而且是动态3D方向演进的。



 谷歌一组插画,结合与大脑、团队合作、想法、密码箱为图形进行创意设计,人物造型可爱好玩,凸显年轻化潮流。



 Apple在中国区App Store 的一组设计,整体设计以红色为主,运用了象征中国元素的龙、红包、灯笼、福字、纸牌作为设计元素,整体运用3D表达,凸显年轻和趣味性。


3.等距插画



等距插画这两年已经是一个主流风格之一,在未来还会接着流行,但是等距插画未来或许和场景联系在更紧密,在每年天猫双11设计中,互动城的设计每年基本都是等距插画风格,它的故事感和画面感,都能让人眼前一亮,所以电商的设计,在短时间内,大型活动场景基本都离不开这个风格。



 这组等距插画场景故事感很强,建立了一个空间世界,作为网站主风格非常的吸引人。



 除了这种大的场景,等距插画,在小的场景中,作为插画规范也是运用比较多,它风格可轻可重,随着5G时代到来,静态可能会逐步演进成动态插画。


4.根据内容定制的插画



随着内容的升级,对内容的表达也会被越来越重视,那么如何更好的把内容更生动表达出来,插画就是很好的一个形式,根据内容定制的插画,在很多产品中被运用到,互联网教育,IT等领域。所以专门针对内容去设计插画,在今年或许是一个趋势,插画不再是孤零零只是为了情感化而存在。



 Crowdrise的产品设计,整体就是运用作为整体设计语言,风格统一,内容突出,画面效果好。



 插画的形态终于不再是孤零零的只是用户情感的表达,而是随着内容的升级变化,在产品中发挥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大。


3.3D黏土插画的运用


3D设计因为今年设计师很喜欢用的样式之一,我们将尽管3D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但最近我们看到了很多模仿粘土样式效果的3D插图的兴起。这将成为今年流行的设计趋势,我们甚至还会看到很多艺术家在电影,插画和广告中结合了2D和3D风格。



 在instagran的一组设计中,设计师运用这种黏土和3D的方式设计,画面充满了生活感和温暖。



 谷歌也在它们的项目中大量运用这种黏土风格设计,会显得更加的现代和活泼,黏土的设计相对3D插画区别在于更加细腻,线条上更加柔和。


 字体趋势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定制字体,根据自己的品牌特质去做一些独特的字体,从国外到国内,品牌定制字体未来或许还会越来越多,对于设计师好处来说,这些品牌字体很多都是免费开放给设计师用,会形成一个很高的商业环境。


1.定制字体



 锤子发布了他们的Smartisan T黑字体。



 腾讯发布了定制的“腾讯字体”,相比原来倾斜的黑体字,腾讯的新字体更现代、更协调、更动感。运用起来也非常有力量感。


 阿里普惠体,随着集团业务庞大,字体使用场景多且复杂,包括各产品客户端、营销设计、操作系统、硬件设备、建筑空间及公关传播等等。决定以现代为核心设计理念,以可靠、明快为设计切入点,将阿里精神融入到字体当中。最终一款拥有现代感满足全场景黑体诞生了,而且商用免费。




 除了前面的阿里,腾讯,锤子,小米OPPO,京东也都发布了自己的专属品牌字体,所以在2020年,品牌字体或许是每个公司的一个标配了,我们拭目以待。




 国外其实是最早开始为品牌定制字体的,三星手机虽然销量消化,但是他们品牌字体:SamsungOne,设计风格,很强的现代感,而且,这个字体有不同粗细的笔画字重,适用面很广。






 IBM的字体名称:IBM Plex Sans Text,这款字体设计比较简洁,干净,没有多余的笔画,这个字体很良心免费商用的。


2.粗体的运用



纵观2020的一些设计,留白越来越大,边距越留越多,字体也变的很粗,粗的字体和正文普通字体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再加上网格的布局,让页面内容更加凸显。



 大字体的运用,字体就是内容,重复运用内容元素作为排版手段,对于内容组织和平面要求较高。




 在UI设计中,大字体的设计也很常见,苹果商店,苹果官方应用都是大字体的推崇者,随便5G的来临,对于内容的追求也会越来越高,那么除了大字体,视觉元素减少,内容本身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粗的字体常用语大标题,或者页面导航性指引作业,帮助用户更好去理解功能本身,上面这个页面粗的字体就是导航,告诉用户这一页,你需要去完成什么动作指引。



▲ 扫码加入知识星球,了解更多




 最后 

 

设计趋势必然与技术发展紧密结合,作为设计师我们需要了解,以及平时和我们设计进行结合,下期将带来,2020的UI设计趋势下部分,看看还有哪些需要我们去关注的。

转自:ui中国-skys 

国外设计师分析的全新UI趋势,原来是它~

ui设计分享达人

分享火爆Dribbble和Ins的设计趋势




相信最近很多小伙伴在逛Dribbble时候,发现最近流行一波新的设计风格,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趋势又回到之前拟物化了,但它与纯拟物化还是有区别的,现在它有一个流行词语叫“新拟态”,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下国外一位设计师对这个趋势的看法!





拟态化是什么?

-

虽然UI以各种拟态化的形式存在(例如,您的桌面OS垃圾桶),现在这种风格的趋势更加明显。正如卡米尔·法拉纳(Kamil Falana)指出的那样,从无生命的“表达”到现实主义的过渡开始出现。



不久前,我们还观察到,这种变化开始在我们身边发生,苹果(IOS13系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向最小化设计和轻拟物化发展,最终带来了无纹理3d视觉感官。受到了大家的喜欢,来看一张高清图。






拟物化风格的回归,会更好吗?
-

如下图设计风格,在dribbble上获得认可度比较高!


Dribbble用户alexplyuto的作品获得了四千多次赞,并带动了这一趋势。


这种设计引发了一波设计潮流趋势,尽管其中的有部分并没有实际意义(可滑动的后退箭头?),但这使我们对UI 再次产生浓厚的兴趣! 

备注:可看出目前扁平化设计过于雷同,用户审美疲劳。偶尔出现新设计趋势风格,反而更个给各位设计师们带来新鲜感!





新风格的特征点

-

由于按钮的视觉表现看着变化不大(因为小了一些,不直观),因此我们将重点放在实际的卡片概念上,以使这种视觉表现更能直观感受出来



- 现代材料卡片(右图)
如现代材料(升级版)卡片,通常是在画布中以浮层的形式出现,厚度更加明显。阴影既可以增加深度,也可以在很多情况下定义形状本身,因为阴影通常是无边界的。 

- 拟态化卡片(左图)
拟态化卡片从背景中突出。它是由与背景颜色完全相同的卡片制成的凸起形状。当我们从侧面看时,它不会浮起来。 
通过调节两个阴影, 一个阴影为负值,另一个阴影为正值,很容易实现此效果。 但是要使其正常显示,我们的背景不能是全黑或全白。它至少需要一点色调,以便可见“深色”和“浅色”阴影。您可以使用任何色调作为背景,以便根据您的选择将其变暖或变冷。但是必须能看到深色或者浅色投影。 


这是例子,根据您的喜好进行调整:






优缺点

-

这种风格的主要好处是“新鲜”(至少持续很长时间)。它为界面带来了“新感觉”,并使其脱颖而出。它也可以与其他样式混合使用,这样就避免很呆板整个画面变成这种柔软凸起的效果。

到目前为止,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我们发现了两个主要问题:

1. 可见性

2. 易用性


- 可见性

图形与背景对比度的主要问题是,当它们都是相同的颜色时,就没有可测量的对比度;客观上存在阴影,因此我们可以近似并尝试测量其外部的第一个像素。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得出了这些对比度值。


如您所见,现代材料卡片和新拟态化卡片的对比度都非常低。并且卡片本身并不用于主要的操作控件上(只是一个背景),只要我们保持按钮突出并具有足够高的对比度,就可以了。 
两者之间的差异很小,如果我们想为卡片使用更好的对比度,我们就必须这样做: 


而且由于几乎没有人会尝试使用如此强烈的阴影,这意味着其余UI元素必须可访问。这种假设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我们通过版式,相近度和与重要元素的对比来进行正确的层次划分,那么这些卡片/凸起的塑料卡片并不那么重要。

尚未对此进行测试(我将尝试找到时间做这件事),但现在我们假设下面元素的两个“版本”均为“确定”。即使有些人看不到阴影,也有足够的对比度让他们看到图标并“使用它”。



- 易用性

尽管“按钮”看起来像按钮,但是如果图标本身与背景形成鲜明对比,它将仍然有效。 因此,这里要记住的主要事情是,如果要使用这种样式,请以足够高的对比度保留所有重要元素。

毕竟,大多数“现代材料”卡片视图也不会通过阴影来做对比。 





仅仅是卡片吗?

-

但是,如果我们决定将组件用作按钮而不是卡片,则会出现可访问性的主要问题。

我们可以像下面的示例一样轻松创建带有内部阴影的按下状态。


对比度测试


这里的问题实际上很大。 

此按下状态的对比度太小,不足以表示差异。是否可以通过改变的其余部分来表达按钮的状态,这里有一些想法,例如使用轮廓和填充图标,下划线或甚至用颜色填充按下状态。


尝试各种想法,但状态必须立即被识别。 




开发

-

开发实现其实它比我们认为的在CSS中实现“软阴影”外观要容易。我们尚未研究Swift和Kotlin,但我认为这不应该成为问题。

https://neumorphism.io/#55b9f3(实现新拟态效果CSS代码)






其他影响

-
刚才说的形状只是一方面。这种设计新样式还带有更多的按钮和图标。通常情况下,我们只需要回到“过去的美好时光”并使用位图。这似乎是一种回归,不必担心-这是没有必要的。 

您可以轻松地将可开发的设计与这些卡片形状组合在一起(新拟态卡片),从而获得很好的效果。







我们真的需要这些吗?

-

尽管这一新趋势影响了许多设计师,但对比以前使用的卡片组件可访问性问题相比,它的问题并不那么严重。

所以去疯狂的顺应这一趋势,并对其进行调整以使其成为您的趋势。UI设计师的工作就是需要不断来回挑战自我,探索潮流,以符合产品审美。如果没有这种不断的探索的精神,所有产品将再次看起来相同,同质化严重。



但也要记住,每个新趋势都带有不可抗拒性因素,如果要使用,必须精心的设计探索, 验证后才拿去面对用户。 



个人感悟

-

本篇文章,作者通过对新拟态设计趋势分析,在文中提及“新拟态”和以前材料卡片的区别,同时证实了新拟态风格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何去权衡与设计的把控,需要设计师们多去研究探索!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目前新拟态设计风格, 其实更适合像车机那种偏实体硬件的HMI设计又或者智能硬件平台,智能橱窗,智能镜等,但是如果在移动端去使用,那么需要去适当做简化。如何去简化以适应新趋势,这需要不断去尝试。 



这一趋势如果要盛行起来,需要大厂来引领, 比如今年苹果会出现的IOS14或者Google材料3.0到来。 扁平化是苹果带来的,材料设计师google带来的。 

如今新拟态才初出茅庐,还未被广泛使用,需要有先驱者引领。毕竟国内的环境大家都不敢冒险去尝试运用到线上! 



转自:站酷-功夫UX 

循环设计,用户体验如何呼唤时代变革

ui设计分享达人

关于循环设计,可持续发展是商业领域非常关注的话题,作为UX需提前转变思维,给企业带来更多价值,一线大厂已在运用这种思维


本文共 3589 字,预计阅读 10 分钟

译者推荐|本文从“可持续”和“设计”的两点谈起,来论述从线性经济向可持续经济的转变,以及“可持续设计”的四个主要阶段:理解、定义、制造、发布。

“循环设计”不是为了追求时髦或者抬升设计地位,而是将这个已经日益庸俗化的“设计”冠为自己的定语,是设计本身发展所趋,以及可持续发展所需,设计界需要对自己的责任有所承担,形成一个全局观、系统性看待设计问题的方式。让回收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一种规范,从而做到一劳永逸。

我们生活在一个呼唤变革的世界。在过去的50年中,现代社会所依赖的漫不经心和无休止的消费是不可持续的。我们从小就不关心自己的事情。如果有什么东西坏了,我们也就不修了。产品被设计成用完直接丢弃,而不是去修复。数字产品也不例外。然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出现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循环设计(可持续设计)①。(益达说:其实这个理念和风格已经存在了很长的时间,大多应用在不为大众所知的能源、材料再生流程之中,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循环设计可以变得更加普世。)

①注:循环设计是20世纪80-90年代产生的一种设计风格,他又称回收设计,是指实现广义收回和利用的方法,即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充分考虑产品零部件及材料回收的可能性,回收价值的大致方法,回收处理结构工艺性等于与回收有关的一系列问题,以达到零部件及材料资源和能源的再利用。它旨在通过设计来节约能源和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使人类的设计物能多次反复利用,形成产品设计和使用的良性循环。

那么,循环设计方法意味着什么?在数字产品上要如何使用?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首先,我们需要仔细观察我们是如何构建我们的世界,为什么这个世界已经不可持续了,并且要理解环保世界的需求是如何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促使我们渴望从线性设计模型转变为循环设计模型。


向循环转变


我们的经济主要基于“按需配置”流程之上。在此线性系统中,我们构建了会在一段时间后淘汰的产品,并且将其组件视为垃圾。与此相反,循环设计方法将产品的生命周期视为一个闭环,其中资源不断地被重新利用。


在“经典”线性模型中,产品经历了生产、消费和破坏的各个阶段,最终以浪费告终。在设计一款循环产品过程中,我们使用的方法包含四大阶段,这四个阶段形成了一个闭环,并形成了一个恒定的循环,在这个循环中,不仅仅只有闪闪发亮的、新的,未使用过的材料才被受欢迎。

 

循环设计方法的四个阶段是:

理解 / 定义 / 制造 / 发布



当我们同时看线性设计和循环设计模型方法时,有一点吸引人的是,开始设计东西的时候,方法的差异。从只是生产某种东西,到对我们将要生产的产品做出深思熟虑的决定,以及在实施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和关心,这是一个大转变。


看看我们现在的立场


为什么做出这种转变如此的重要?我确信每个看新闻的人都听说过气候变化。NASA 致力于解决环境问题,因此我们都可以非常详细地了解人类行为和无限增长对我们生态系统的影响。


但好消息是我们不必继续这样做,因为我们可以很容易从数字世界中“产生”方式中学习事物的产生。电力废弃物已成为现代世界的主要废弃物来源之一。大量的手机和电脑被扔掉,随之经济是建立在每年都有新东西的基础上的。


当您的手机屏幕意外碎裂时,我们该怎么办?我们知道如何处理它吗?我们知道如何修理吗?我们并不知道……但是幸运的是,有些设计师对此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Fairphone② 是一种合乎情理,模块化的智能手机,其组件数量很少,可以轻松更换和回收。大公司也应朝这个方向迈出一步,让回收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一种时尚和规范,一劳永逸。

② Fairphone:这家公司生产的手机希望实现全球手机供应链的公平贸易,具体而言就是不使用“冲突矿物”并且确保生产手机的工人没有被奴役和压榨,目前仍然坚持在非洲贫困和战乱的国家进口材料,已经在刚果和卢旺达境内找到了一些矿山,用更好的商业实践推动当地经济更健康地发展。


设计和设计师的重要性


设计师,比任何其他专业人士,都更有可能在一转变中产生巨大的影响的人。我还敢说,我们有责任采用可持续设计的方式行动和思考。因为是我们创造了那些最终出现在传送带上的东西。我们也有责任教育我们的用户。幸运的是,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具有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产品或品牌,或者重视起在产品背后有意义的故事。同样,可持续发展不仅成为流行语,而且成为一种价值观,被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基于有限资源的无限增长是无法实现的目标。但是,要从线性经济向可持续经济转变,我们需要学习不同的思维方式。幸运的是,智能设备和数字产品的时代带来了一种复杂的设计思维方法,可以作为物理世界中生产链的范例。


用户体验必须提供什么


地球上有一个地方,您不能随便丢东西:互联网。这是一个对已有产品进行再构思的地方,您只能去完善它,不能丢弃它,因为如果您一夜之间说:“我不喜欢我的网站,明天我将推出一个全新的网站”,那您便会失去用户。

如果我们看一下可持续发展设计方法的四个主要阶段,就会发现我们在用户体验设计中使用的方法与此很相似。

让我们再次看一下四个阶段,然后将其更详细地分解:

理解

当我们谈论与循环设计相关的理解时,我们谈论的是在开始设计一个未来的产品之前就了解它的用户和环境。研究一直是数字产品设计的基础。与数字产品的连接比与实体产品的连接要更多的涉及到人类的心理。因此不可避免地要开发出新的研究方法,以帮助我们洞察用户在使用某种产品时的想法、感受和行为。但这不仅与用户有关, 研究还必须深入到经济领域,并研究未来产品的组成部分,同时牢记它们必须可被再次利用。


定义

在此阶段,将定义(商业)目标,并构建一个商业模型画布作为生产过程的计划。用户体验使用这种方法已有一段时间了,让涉众参与其中,并在设计过程中更多地激活它们。为我们设计的产品设定一个目标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有了它,我们可以为用户创造额外的价值。因此,无论是制作商业模型画布还是举办精彩的价值主张研讨会,在生产方式中实施这些方法都会对当前的生产流程产生巨大的影响。


制造

这是关键部分。现在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就好像没有明天一样。随着每种无法回收的产品的出现,我们产生的废料越来越多。但是循环方法是为产品创建一个原型,并定义将需要使用那些材料反映在产品原型上,并在定义阶段概述的商业模型上定义材料。原型设计和构思是用户体验设计过程中的关键要素,这也是为什么需要制作原型。


发布 

根据循环设计模型,随着产品的发布,生产周期进入了第四阶段,然同时理解阶段又重新开始了。对于数字产品来说,这是自然发生的事前:你发布一个产品,基于该版本收集反馈,然后构思它,周而复始,这个循环再次产生。


但是,观察这个循环并建立这些连接仅仅是冰山一角。在数字时代发展起来的设计思维给世界带来了许多反思。


变革中的大佬


幸运的是,已经有许多大品牌意识到转变的必要性,并采取和提出了数字设计思维方法来支持转变,并建立循环设计的时代。根据《循环设计指南》,“我们应该把我们设计的所有东西都看作软件产品和服务——这些产品和服务可以基于我们通过反馈得到的数据而不断的发。”


用户体验研究和用户体验设计一直是在做的一件事是:基于全面的研究和真实的用户需求来构建产品。上面的设计指南是非常复杂的工具,具有许多可能的方法。它强调了从产品到服务流程转变的重要性,并展示如何使用敏捷流程并将其实施到构建产品的方法之中。


IDEO(全球顶尖的设计咨询公司)与 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合作,试图“试图通过设计构建一个具有恢复性和再生性的经济框架”。在这里,您可以找到几乎每个生产方面和领域——例如食品、时装、经济和设计——并在每个领域中提出解决方案,以打破线性生产系统。


耐克还宣布了其基于循环设计模型生产高品质运动鞋的新方法原则。正如您已经看到的那样,无论您身处哪个经济领域,都可以为循环生产过程的蓬勃发展做贡献,并成为一支主导力量。


重要的结论


我认为,作为设计师,我们始终要为变革而努力,并始终努力与客户、产品或服务保持紧密的关系,并通过构思使其不断完善,以实现这一目标。这是因为伟大的事情只有通过时间和不断的反思才能实现。在离线世界中,数字设计过程也有很多东西可以贡献。希望通过教育,能有更多的大公司意识到用户真正想要的产品是具有更多功能并可持续使用的,而不仅仅是将它们当作一次性产品,一旦它们不像最初那样光鲜就把她扔掉。

转自:站酷-大猴儿er 


2020年最值得设计们保持关注的8个UI设计趋势

资深UI设计者

快速变化的技术每年都在影响着设计趋势。作为设计师,我们需要时刻保持关注,对设计趋势拥有较高的敏感度,不断学习,扩充自己的设计技能,目的是为了跟上的市场环境。基于我的调研,经验和观察,我甄选了在2020年你将会看到的最为关键的8个UI/UX设计趋势。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动效插图

插图被应用到APP中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它们在最近几年的演变令人印象深刻。插图作为一种非常流行的设计元素,为我们产品的整体产品增加了情感化体验。插图非常能抓人眼球,尤其是在融入动效后会显得更加的自然,将产品带入生活的气息,使得产品功能更加突出,同时也增添了更多的细节和个性。

△ Welcome to Swiggy by Saptarshi Prakash

△ Onboarding animations — Virgil Pana

另一个好处是使用动效后,能抓住用户的注意力使其能够更加沉浸在你的产品中。动效同样是讲好品牌故事,产品或者服务最有影响力的途径之一。

微交互

微交互存在与每一个网页或者app界面中。每当打开你最喜欢的那些应用时,都有机会看到它们,比如像Facebook中就有大量不同的微交互,我认为「Like」功能就是一个完美的例子。有时,我们几乎意识不到它的存在,因为它们非常的不显眼,非常自然地融到界面中去了。但是,如果当你把这些微交互移除掉的话,你又会非常快的注意并能感受到一些非常重要的东西丢失了。

△ Menu toggle close animation — Aaron Iker

△ Tab bar active animation — Aaron Iker

一般来说,在UI/UX中即使非常小和细节处的设计都可能会带来巨大的冲击力。微交互就是完美的证明,细节和对它的关注能极大的改善产品的整体体验,并让产品体验上升一个台阶。每年,新设备的发布伴随着新的机会,能给产品塑造新品牌和创造富有创意的微交互。

3D图形

3D图形设计几乎无处不在,比如在电影,游戏或者运营广告里等等。3D图形设计早在10年前就出现了然后一直在不断提升和进化。手机和web技术进展迅猛,新的web浏览器能力打开了3D设计新世界的大门,这给了设计师们在web和手机界面中创造炫酷3D设计的机会。

△ 3D flip menu by Minh Pham

△ Car health report UI by Gleb Kuznetsov

创造并整合这些3D创意设计到web和手机界面中需要特殊的技能和花费大量的工作,但这些付出会得到回报。

△ Apple AirPods Pro landing page

3D设计对于产品和服务来说,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例如在交互上能够支持用户360度查看产品,从而大大提升整个的产品体验。

在2020年会有更多的品牌利用3D渲染模型的产品和服务去模仿线下购物体验。

VR设计

VR技术在2019年有一个巨大的飞跃。最近的一年我们激动地看到了头戴式设备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尤其是在游戏领域。我们需要记住的是,游戏行业经常在引领着新技术的发展并落地到实际的产品设计中。研究表明,VR也不例外,在Oculus Quest于2019年推出后,许多机会为其他行业打开了大门。Facebook CEO 扎克伯格已经测试了激动人心的手部交互功能,并正式宣布将在2020年初为Quest进行更新。

△ Oculus Quest — hand interaction feature

△ PlayStation Virtual Reality Website Design by Kazi Mohammed Erfan

索尼和微软计划在2020年夏季发布他们的新设备,这就给VR技术带来巨大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学习VR 可以阅读优设这个专题:https://www.uisdc.com/zt/vr-design

AR设计

在最近几年,我们能看到在AR(增强现实)这块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惊喜。世界引领着科技公司在AR开发方面进行了巨大的投入,所以我们应该期待这项技术在2020年有更大的成长和发展。苹果公司也发布了他们自己的AR套件叫AR KIT3来帮助设计师和开发者在他们的产品中打造AR体验。

△ Apple ARKit 3 by Apple

△ Public transit app by Yi Li

△ House of Plants AR Concept by Nathan Riley

在AR空间里会有无限的机会和创意去打造一个新的品牌和激动人心的体验。为AR做UI设计会在2020年成为一大趋势,这就要求设计师们在面对创造AR产品体验前,应该去准备和抓紧学习新的工具,原型之类的知识。

学习AR 可以阅读优设这个专题:https://www.uisdc.com/zt/ar-design

新拟物化设计

一般来说,拟物化设计是指以现实风格/方式创造出来与现实中的物体相匹配的设计元素。不断发展的VR/AR技术以及在各大最流行设计平台(Dribbble,Behance等)上展示的设计作品趋势来看,预示着拟物化的回归,但这次换了个更现代,更酷略微高大上的名字叫「新拟物风」(也叫Neumorphism)。

△ Skeuomorph Mobile Banking | Dark Mode by Alexander Plyuto

△ Simple Music Player by Filip Legierski

△ Sleep Cycle App — Neumorphism Redesign by Devanta Ebison

你可能注意到了:Neumorphism代表了丰富细节和明确的一种设计风格。高光,投影,发光,这些细节非常令人印象深刻。Neumorphism风格已经鼓舞了全世界一大批的设计师创作作品,它也会成为2020年最大的设计趋势。

学习新拟物风可以阅读优设这个专题:https://www.uisdc.com/zt/neumorphism

不对称布局

最近一年我们也注意到一种不对称风格正在快速发展。传统基于「模板」的布局肯定会消失。这种设计趋势给2020年的设计带来了更多的差异化。合适的不对称风格将会在我们的作品中增多一大批不同的性格,火力以及个性,所以设计不再单纯的基于模板。

△ Limnia Fine Jewelry Grid — Zhenya Rynzhuk

△ Carine fashion store — selection screen concept — Dawid Tomczyk

当设计这种不对称风格时,设计师拥有非常多的选项以及巨大的发挥空间。但是,想设计好这种不对称风格需要大量的练习,它绝不是将元素随机的摆放在网格中,而应该小心使用和实现它们,时刻需要把用户的诉求考虑到设计中。我们并不想让用户迷失在我们的产品中,对吗?

用户故事

故事在整个用户体验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你可能经常会在着落页看到它作为品牌介绍,产品或者一个新的服务。讲故事就是利用创意的形式把信息传递给用户。这可以通过强大的视觉元素来呈现(字体,插画,高清图片,颜色,动画,交互元素)。

△ A+WQ / Young Lab Page Story of The Week Animation by Zhenya Rynzhuk

△ Free Sketch Template :: Mimini by Tran Mau Tri Tam

讲故事可以帮助产品创造出品牌和用户之间积极的情感连接。讲故事可以为你的产品创造出非常多的记忆点,让用户感受到自己就是产品或服务的一部分,他们便会更加愿意使用你的产品。话虽如此,讲故事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营销手段,它可以极大地提高你的产品/服务的销量。讲故事作为一种非常成功的手段,将在2020年继续发扬光大。

总结在2020年非常值得关注的8个设计趋势

1. 动态插图

通过把动画和插图进行结合,我们可以使得设计变得更加突出,并把它带入用户的日常生活,为产品赋予了的细节和个性化。

2. 微交互

微交互被证明是可以在当用户注意到他们是能够带来非常大的惊喜体验,它能够有效的提升整个产品的用户体验并把产品的品质提升一个等级。

3. 3D图形的应用

新的浏览器技术打开了3D图形应用的大门,能够给设计师带来非常大的创意机会去打造让人惊叹的3D图形设计应用到网页和手机APP中。

4. 虚拟现实

游戏行业将迎来新的变革,新的技术能够应用到产品设计中。

5. 增强现实

在AR空间中拥有无限的机会去创造新的品牌和令人激动的新体验。为AR技术服务的UI设计将在2020年成为主要趋势,设计师需要位为之准备并去学习新的工具,原型,当真的需要你去做一款AR应用时就需要用到。

6. 新拟物风

AR/VR技术不断发展,以及在各大流行设计平台上大量涌现的写实设计作品预示着拟物风的回归,但只是这次换了个新的更加现代化的名字。

7. 不对称布局

运用不对称布局能让设计创意变得拥有更多选项和机会。虽然,设计一个成功的不对称布局需要投入大量的练习和时间。

8. 讲故事

讲故事就是利用创意形式把信息传递给用户。讲故事是一个非常好的营销工具,可能会大大增长产品的销售额或服务。

文章来源:优设    作者:彩云译设计

设计师必看的5G发展趋势

ui设计分享达人

5G是今年的热门话题,很多公司都在讨论它,但是,讨论的内容太多局限在技术领域。今天一起来畅想一下,未来5G有哪些应用机会。

全文总计20000字左右,阅读需要15-20分钟。

undefined


对于5G,人们更多的认识是与现在的4G相比通信速度更快,“智能手机速度变得更快”“一部大片几秒就能下载完毕”等。但这些只不过是5G的技术革新的一小部分而已。5G所带来的变化绝不仅仅体现在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上,而是蕴含着让我们生活的各种场景都发生重大变化的可能。并且,5G不只应用于生活场景,其在商务商业场景的广泛应用也备受人们期待。各行各业的企业都在思考如何利用5G促进本企业的发展。5G将给所有的商界人士带来发展事业的机会。



在1986年,第一代移动通讯系统(1G)在美国芝加哥正式诞生了,其采用模拟信号传输,每个国家的1G通信标准都不一样,所以不能像现在这样“全球漫游”,使得1G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阻碍。1G其采用的模拟信号传输容量非常有限,一般只能传输语音讯号,还存在着语音品质低,讯号不稳定、涵盖范围不全面、易受干扰等问题困扰。为了解决1G所面临的问题,2G由此诞生了……


1994年,前中国邮电部长吴基传用诺基亚2110拨通了中国移动通信史上第一个GSM电话,中国由此进入了2G时代,在这之后的那些年,诺基亚带给了我们无数的经典手机。

和1G不同的是,2G采用了数字调制技术,故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页在增加,随着系统容量的增加,2G时代的手机可以上网了,虽然速度较慢,但文字信息由此开始了,并成为当今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基础。


在2G时代,手机只能打电话和发一些简单的文字信息,虽然以及很方便了,但日益增长的图片和视频传输的需要,人们对于数据传输速度的要求日益高涨,2G时代网速加载图片速度显然不能支撑大量的图片传输需求,于是3G诞生了。相对于2G,3G依然使用的数字传输,但3G的传输速度可达每秒384kbit,在室内稳定环境下甚至有每秒2Mbit的水准,是2G时代的140倍。由于采用了更宽的频带,传输的稳定性也大大提高,速度的大幅提升是大数据的传输更为普遍,移动通讯有更多样化的应用, 因此3G是被视为开启移动通信新纪元的重要关键。


2013年12月,工信部在其官网上宣布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颁发了“LTE/第四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TD-LTE)”经营许可,也就是4G许可牌照。至此移动互联网进入了新时代!

在3G基础上发展起来的4G,是采用更加先进通讯协议的第四代移动通讯网络。4G的传输速度有非常大的提升,理论上为3G的50倍,实际体验也在10倍左右,上网速度可以媲美20M的家庭宽带,因此4G网络可以具备比较流畅的速度,进行观看电影、大数据传输,也是一直沿用到今的通信网络,其稳定性也非常高。但远远不止如此……


随着通信系统带宽和能力的增加,移动网络的速率也飞速提升,从2G时代的每秒10Kbit发展到4G时代的每秒1Gbit,其足足增长了10万倍。历代移动通信的发展,都以典型的技术特征为代表。而5G将不同于传统的几代移动通信,5G不再由某项业务能力或者某个典型技术特征所定义,它将是一个多业务多技术融合的网络,更是面向业务应用和用户体验的智能网络,最终将打造以用户为中心的生态系统。



现在的移动网络工作在相对较低的频段,低频段的好处的是传播性能优越,可以使运营商用较少的成本(少量基站)达到很好的覆盖。5G的一个特点就是高频,受限于高频的传播性能,所以很多的高频段频率资源没有被使用,这正是5G可以好好利用的资源。


依托4G良好的技术架构,5G可以比较方便的在其基础之上构建新的技术。未来的5G愿景最强烈的一个方面就是用户体验到的网络速率。4G现在已经很快了,但是还不够,5G要做到的目标是最大10Gbps。


5G的极限速度是4G的100倍,现在初期没有那么快,大概20倍左右,比如说一个1080P的高清视频,一个小时的数据量是10个G比特,然后如果用5G的极限速度,应该一秒钟下载完,现在可能要5秒到6秒,而用4G可能要一分多钟将近两分钟,所以差异还是很大。


这只是5G最基本的好处,甚至都不是最重要的技术能力的提升。我们说5G最重要的技术能力提升,在于更快的响应速度。

4G应用最主要的是移动支付,支付的时候强调的并不是带宽,而是响应速度。因为要把一个支付的数据传到另一方,比如我从终端传到银行做认证,数据量其实并不大,至少比一个小视频的数据量要小很多。但是你肯定不能忍受一个支付数据传到银行确认需要半小时,这个时间就是响应速度。


在过去,响应速度慢依然是个问题,虽然支付的响应速度可以接受,但是也要花费好几秒甚至十几秒的时间。这个速度在支付上可以勉强接受,但是在很多其他领域就不能接受了。


在这之前的3G和4G时代,其实响应速度从来就没有被提上议事日程。当然,不是说那些网络不需要响应速度,而是那些网络是用其他办法来解决的。怎么解决呢?就是用另一个网络,叫做信令网,来传输需要满足快速响应速度的需求。但是信令网本身的带宽又很有限,所以只能传输一些简单的信号。所以,它可以做的事就很有限。当然,现在我们已经实现同一张网不但能有非常大的带宽,还同时有非常快的响应速度,这时候你可做的事情就多多了。


无人驾驶汽车,需要中央控制中心和汽车进行互联,车与车之间也应进行互联,在高速度行动中,一个制动,需要瞬间把信息送到车上做出反应,100毫秒左右的时间,车就会冲出几米甚至几十米,这就需要在最短的时延中,把信息送到车上,进行制动与车控反应。


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的高可靠连接都是5G的一个新场景。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140毫秒的时延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如果这个时延用于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就很难满足要求。5G对于时延的要求是1毫秒,甚至更低。


当然了,这都还不是5G的全部,5G还有一个更厉害的东西,就是它能够同时容纳更多的设备接入。


其实每一个手机不管在不在通信,都是时时刻刻连在网络当中的。有任何外部的电话进来,你的手机可以第一时间就产生振铃,你就可以应答,因为它实时都要和基站来通信。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每个基站内部可以容纳的手机数量是有限的。我们设想一些特殊场景,比如运动会,你会发现运动场里聚集了几万人,经常出现不光电话打不通,数据信号也不够好,传输数据也传不出去的局面。原因很简单,就是一个基站能容纳的设备是有限的。


怎么解决呢?很多时候其实我们并不需要通过“手机A-基站A-基站B-手机B”的路径,我们只是希望本地的系统能够互联起来。


现在的5G就可以做到基站内所有的系统实时连通,叫做“点对点的通信”。也就是说在同一个基站里面有两个设备需要做信息传递的时候,它不需要通过基站,直接就可以直线点对点地互联。而且不止支持手机设备,未来大量能执行单一任务的设备,也就是物联网设备,也可以连到网络里。这就标志着未来会有大量的通信是人和物之间,甚至物和物之间的,物联网时代真正到来。


5G的第一阶段看技术能力,但是不能止于技术能力

但是5G的精彩就在于它不止于技术能力。如果只是技术能力,那一定是那些设备公司的事。实际上设备公司根本就不是5G市场当中最大的赢家,因为5G的层次是个倒金字塔,技术设备市场是最小的一个市场。

技术能力市场以上的机会是运营市场。因为你要经营很多业务和应用,都需要有运营或者应用支撑的能力提供。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美国阿肯色州大和特种钢,他用5万多个传感器,把整个生产过程中需要控制的地方、需要检测的地方都做了联网。他的老板非常感谢5G,感谢移动通信技术,用光钎是不可能做的,在钢铁那种高温的环境下,5G就全给熔断了,5万多个极其难进行一根一根地连接?还有化工厂,它是流程化的,化工厂的环境有很多腐蚀性的东西,是不能用光纤的,所以为什么工业互联网要用5G它只能用无线的方式。


很多人忽略一点,光钎确实稳定,带宽也宽,很多人拿5G跟光钎比,这是错误的,就拿地铁跟公交比,这俩不是替代的关系,它是相互补充的关系。


话说回来,那么在我们家里也有这个问题,你不可能每间房都打一个眼穿1根甚至几根光纤进去,所以直接用5G是能达到光纤的通讯水平,然后而且很稳定。



很多人说 WiFi带宽不够,速度不够,不支持4K以上的高清视频的传输,现在有超级 WiFi6 解决这问题,大家一定要知道WiFi是一个纯粹的互联网文化,它叫尽力而为的网络。大家连过WiFi都会知道,wifi的信号,一会有一会没有,一会速度快一会速度慢,对吧?就像我们的公路,经常有人喜欢自己开车开着开,都不开坐地铁了,为什么?通信的网络相当于地铁,他是有qos服务质量指标来控制它的通信的水平,要保持稳定的。


原来你可能就是连你的音箱、灯、电视机。假如家里有一些重要用途,假如你家里边有老人监护,有婴幼儿监护等,你要实时的监控它,突然间没信号了,一分钟没信号,后边再给你来信号,你这期间就有可能出问题。


在工业互联网中绝对不能用wifi,WiFi6 超级WiFi解决了带宽的问题,但也没有解决稳定性的问题,必须用通信级的解决方案,它保持它控制的稳定性。


通过上述问题,有人质疑用4G行不行?5G有一个每平方公里100万个接入的海量机器连接的能力。未来工业互联网必须用5G ,很多地方可以拿4G或者拿光纤拿WiFi做一些补充,但他重点的环境一定要用5G。


在前面讲的举办运动会时,你会发现运动场里聚集了几万人,经常出现不光电话打不通,数据信号也不够好,传输数据也传不出去的局面。通信是随即服务系统,不是所有流量均匀的分布到网络上。所以每平方公里100万接入的能力是保证突然出现大量数据的时候网络畅通。



5G 是数字化从个人娱乐为主推向全连接社会的起点,是移动通信行业的机遇。然而 5G 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也对现有移动通信技术提出了挑战。5G 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出现了八大类新型场景,分别为 5G+超高清视频、5G+AR、5G+VR、5G+无人机、5G+云端机器人、5G+远程控制、5G+机器视觉以及 5G+云化 AGV,相应应用场景对 5G 网络提出了新的需求。在应用场景发展节奏方面:5G 与超高清视频的融合应用已进入应用成熟期,将成为 5G 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第一批应用场景;5G+AR、5G+VR 以及 5G+机器视觉等应用已进入高速发展期,经济价值逐渐显现,未来 1-2 年将成为工业互联网的主流应用场景;5G+云化 AGV、5G+无人机等应用受限于与设备深度融合的需求,还需等待产品成熟,未来 2-3 年将有较快发展;5G+远程控制和 5G+云端机器人等应用由于涉及工业核心控制环节,目前还处于探索期,有待进一步的测试验证。

超高清视频是继视频数字化、高清化之后的新一轮重大技术革新, 将带动视频采集、制作、传输、呈现、应用等产业链各环节发生深刻 变革。高清视频被认为是 5G 时代应用最早的核心场景之一,加快发展超高清视频产业,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驱动以视 频为核心的行业智能化转型、促进我国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整体实力 提升等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技术发展,超高清视频已不局限于监视、录像、回放等传统功能,开始向字符识别、人脸识别、行为分析、物体识别等智能化方向发展,对视频流的清晰度以及流畅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 5G 网络的承载力成为解决这些需求的有效手段。在工业环境下,高清视频的主要应用在于智慧园区的安防、人员管理等场景,通过 5G 高速率的特性,将采集的监测视频/图像实时回传,实现视频、图片、语音、数据的双向实时传输,同时结合 5G MEC 统一监控平台,实现人员违规、厂区的环境风险监控的实时分析和报警,大大提高作业安全规范性。


超高清技术是高清技术的延伸,代表了近年来音视频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与高清技术(1920×1080 ,约 200  万个像素)相比,4K(3840×2160 ,约 830 万个像素)超高清像素数为高清的 4 倍,理论清晰度为高清的 2 倍;8K(7680×4320 ,约 3300 万个像素点)超高清分辨率为高清的 16 倍,理论清晰度为高清的 4 倍。超高清视频提升了分辨率、亮度、色彩、帧率、色深、声道、采样率等指标,这些技 术指标的提高虽然可以给观众带来极为清晰、逼真和沉浸感的画面, 但是也使音视频数据量成倍增长。按照目前超高清视频产业主流标准,4K/8K 视频对网络速率要求至少为 12-40Mbps,甚至可达 48-160Mbps。


超高清视频对于 5G 网络的需求


增强现实(AR)是人工智能和人机交互的交叉的学科,是一种实时地计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应图像、视频、3D 模型的技术,也是一种把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信息有机集成的技术。AR 把原本在现实世界一定时空范围内很难体验到的实体信息(主要包括视觉和听觉信息)通过计算机模拟仿真后叠加,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并被人类感官所感知,从而达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


目前 AR 的应用已融入到了工业制造的交互、营销、设计、采购、生产、物流和服务等各个环节,典型的应用包括 AR 远程协助、AR 在线检测、AR 样品展示等。利用基于 5G 的 AR 远程协助,后台专家可以通过语音视频通讯、AR 实时标注进行远程协作,实现了现场人员和远程专家的“零距离”沟通,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设备维修、专业培训等价值链的效率。


AR 远程协助对于 5G 网络的需求


虚拟现实(VR),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虚拟现实技术就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数据,通过计算机技术产生的电子信号,将其与各种输出设备结合使其转化为能够让人们感受到的现象, 并通过三维模型表现出来。


目前 VR 的在工业互联网中主要应用在虚拟装配、虚拟培训、虚拟展厅等场景:VR 虚拟装配是工业设计必不可少的审核环节,可以在设计接口、部件外观大小等方面最大化优化产品实际装配时的能效;VR 虚拟培训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更能全面、及时反馈,相比于教科书里面难懂的文字和需要考验学生想象力的平面图,虚拟现实的场景表达更直观,并传递更多的信息;VR 虚拟展厅将展厅及展示产品 3D 化,带给观展者足不出户就能身临现场的体验。


基于 5G 的 Cloud VR,结合眼球跟踪渲染技术、GPU 定点渲染、LED 高 PPD 屏幕技术,VR 终端可以完全实现无线化和轻量化;由于云端内容与无线VR 直连,不能被本地复制,进一步保护了内容版权; 用户互动数据传输到云端并进行计算,再反馈回本地终端,大大降低VR 的成本。


VR 对于 5G 网络的技术需求



无人机作为高新科技发展的产物,目前在我们周边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从应用领域来说,无人机可分为消费级无人机和工业级无人机,相对于已经较为成熟的消费级无人机,工业级无人机的应用还处在不断探索的阶段。目前,工业级无人机被广泛的应用在智慧物流、智慧园区、设备巡检等领域。


以智慧园区安防为例,安保人员需要按照固定的岗位和流动的岗位分别安排并进行厂区安全巡视,内容包括人员、财产、治安、消防安全。为了确保厂区每一个角落都能得到合理的监控,需要大量的摄像头设备进行固定视角的管控,对于摄像头的盲区,需要安排安保人员定期巡检。这种传统方式往往存在固定视角监控不到位、安保人员人工费用成本高以及昼夜交替等原因带来的管理问题。


通过 5G 无人机平台,可以实现厂区范围内规范化、常态化的空中安保巡视和设备点检。利用 5G 的高速率、高可靠低时延无线网络, 可以将搭载在无人机上的摄像头视频(可见光高清、红外等)实时传送到厂区综合控制中心。通过对视频图像进行基于人工智能的物体识别、模式识别分析,判断所巡检的地点是否存在安保异常或火警异常并实现智能提示,最大限度降低安保人员日常劳动强度。


从设备巡检的角度来说,工业领域有大量的设备工作在位置较高或条件较为恶劣的环境下,以冰箱的发泡工艺环节为例,设备最高处达到 5m,传统的人员巡检不仅浪费时间,还带来人身安全隐患。传统的基于 4G 的无人机时延大,画面不清晰,而采用 5G 的无人机设备巡检有两个优势:一是 5G 的上行速率可达 200Mbps,可以支持 4K、8K 甚至全景的视频回传;二是 5G 毫秒级的低时延高可靠特性可以有效地保障无人机的控制和精准定位。


无人机对于 5G 网络的需求


近几年来人工成本不断提高,不但使得工业企业的利润持续降低, 而且大量的人工操作不利于产品质量控制和企业管理。机器人成为了 解决人工成本的优秀替代方式,很多制造业工厂都开始加快机器人应 用的步伐,尤其是一些操作工序复杂或精密度较高的工作。传统的工 业机器人存在不足,比如工作范围受限、工作内容有限、设备成本高 等问题。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成熟,云化机器人将逐 渐成为主流。云化机器人将控制“大脑”放在云端,根据本地机器人的 不同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针对性控制,真正实现机器人的自主服务和自主判断。同时由于“大脑”放在了云端,“大脑”可以将所有机器人检索的信息进行整合,完善自身的学习能力和自优化能力。随着云端学习能力的提升和数据共享,本地机器人本身不需要存储资料信息,也不需要具备超强的计算能力,这样一来机器人的开发成本和时间也会大大缩减。


实现云端机器人大规模密集部署和应用拓展,对 5G 网络提出了两个需求,即:满足通信调度及业务数据实时交互需求和集成其它视觉应用的通信需求。云端机器人系统包括室内及室外应用场景,可满足工业高可用指标 99.9999%,通信时延 10~100ms。目前单个机器人安装 10~20 个摄像头(实现视觉导航、视觉检查等多种功能),移动速度提升到 2~3m/s,因而网络上行带宽需求小于 1Gbps(随着低时延的视频压缩和解压技术成熟,可以在机器人端实现视频压缩预处理,节省上行带宽),时延 10~100ms。


云端机器人对于5G 网络的需求



远程控制一直是工业生产中保障人员安全、提升生产效能、实现多生产单元协助的必要手段。由于远程控制会直接关系生产环节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目前工业上大多数远程控制还是基于有线网络。虽然有线网络稳定,但也限制了生产的灵活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产过程的控制范围。


为了达到远程控制的效果,受控者需要在远程感知的基础之上通 过通信网络向控制者发送状态信息。控制者根据收到的状态信息进行 分析判断并做出决策,再通过通信网络向受控者发送相应的动作指令。受控者根据收到的动作指令执行相应的动作,完成远程控制的处理流 程。为了保证控制效果,通信网络时延和可靠性就更加重要。


在工业生产中某些环境场合确实不适宜人工作业,比如高温、高空、环境指标差等场合。甚至有的工作人工无法完成,比如工厂内大件货物或港口集装箱的装卸,都需要远程控制机械来实现。要实现远程控制,不仅需要足够高清晰度视频提供视觉支持,还需要实时稳定的网络保证操控的灵敏度和可靠性。这些对现有工业网络和 4G 技术来说是一个挑战。考虑远程控制的需求,5G 网络的优势一方面在于高速率可以满足高清视频回传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满足远程控制对于时延的要求。


远程控制对于 5G 网络的需求



机器视觉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工业上的应用极为广泛, 可以有效提高生产的柔性和自动化水平。适用于一些人工作业的危险工作环境或者人工难以满足要求的场合。

目前机器视觉的应用主要包含五大类,包括图像识别、图像检测、视觉定位、物体测量、物体分拣等。


为了保证判别结果的准确性和应用的正常运作,整套系统的信号传输是一个关键的因素。通过 5G 网络,机器视觉系统实现以移代固, 将视觉系统单元配置为无线传输来替代传统有线连接方式;图像采集自由分布于多个工位且共享图像处理单元,共同实现高速,低成本自动化检测生产线。同时通过 5G+MEC 搭建的“5G 虚拟专用网”将生产过程数据的传输范围控制在企业工厂内,满足生产数据安全性要求, 确保了网络安全和生产安全。


基于 5G 虚拟专网和万物互联部署,机器视觉系统可以实现实时远程监测功能。依托 5G 高速率、大连接特性,不用进车间即可通过移动终端和便携终端监视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管理系统(MES),获取视觉检测系统的运行状态,如正常运行时间,有效运行时间,故障原因等。


机器视觉对于 5G 网络的需求




自动导引运输车(AGV),指装备有电磁或光学等自动导引装置,能够沿规定的导引路径行驶,具有安全保护以及各种移载功能的运输车。AGV 不需驾驶员,以可充电之蓄电池为其动力来源,一般可透过电脑来控制其行进路线以及行为。AGV 的活动区域无需铺设轨道、支座架等固定装置,因而在自动化物流系统中能充分地体现其自动性和柔性,实现、经济、灵活的无人化生产。在制造业,多台 AGV 组成柔性生产搬运系统,运行路线可以随着生产工艺流程的调整而及时调整,大大提高了生产的柔性和企业的竞争力。对于港口、码头和机场等密集搬运场所,AGV 被赋予了更为强大的并行化、自动化、智能化等特性。在一些特殊环境要求的场景,如医药、食品、化工, 甚至危险场所和特种行业,AGV 除了基本的搬运工作外,还自带多种传感器,可以执行检查、探测、自动识别等工作。


所谓云化 AGV,是把 AGV 上位机运行的定位、导航、图像识别及环境感知等需要复杂计算能力需求的模块上移到 5G 的边缘服务器, 以满足 AGV 日益增长的计算需求,而运动控制/紧急避障等实时性要求更高的模块仍然保留在 AGV 本体以满足安全性等要求。这相当于在云端为 AGV 增加了一个大脑,除 AGV 原有的复杂计算以外,各种各样的 AI 能力扩展成为可能。


实现云化 AGV 大规模密集部署、大范围无缝切换以及应用拓展, 对 5G 网络提出了相关需求:即满足通信调度及业务数据实时交互需求,以及集成其它视觉应用的通信需求。云化 AGV 系统包括室内及室外应用场景,室外覆盖范围约2km;满足工业高可用指标99.9999%,通信时延小于 100ms。目前的双目视觉 AGV,网络需求为上行带宽144Mbps(如果 AGV  端视觉预处理,上行带宽要求不高),时延30~40ms。未来 AGV 安装 6~10 多摄像头(视觉导航、视觉检查等多种功能),移动速度提升到 2~3m/s,网络上行带宽需求小于 1Gbps(随着低时延的视频压缩和解压技术成熟,可以在 AGV 端实现视频压缩预处理,节省上行带宽),时延约为 20ms。


云化 AGV 对于 5G 网络的需求


以 5G 网络为基础,结合物联网、移动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创新应用,青岛港引入了远程控制、无人驾驶、智能物流等场景来构建 5G 智慧港口。


传统港口行业是一个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近年来,随着人工成本逐步提高,企业招工越来越困难,然而港口业务量一直在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有增无减,对技术的要求也更高。为解决矛盾,青岛港开启了“全面自动化”之路。


实际上,在5G出现之前,青岛港通过使用光缆、塔吊、驳车等设备实现了半自动化。光缆的成本很高,高频率的磨损和移动让光缆的寿命大大缩短,维护难度大,同时每次起吊操作仍需多人配合,包括操作员、指挥手、理货员等至少7名现场工作人员,生产现场都是重型设备,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尤其港口经常受到天气状况的影响,事故随时可能发生。此外,故障率高,WiFi网络抗干扰能力差;工作环境差,传统码头设施陈旧,重型设备难以更新换代等,这些痛点成为制约港口发展的瓶颈。


在远程控制方面,利用 5G 的无线传输方式取代了原有主控PLC 到起吊设备 PLC 之间的有线通信方式,通过 5G 工业控制网关实现与原有工业控制协议的适配。5G 网络特性满足了PLC 控制信号超低时延要求以及高清视频回传的带宽要求。同时为了进一步保障控制信号与高清视频回传的实时性,在青岛港港区内部署了 MEC 边缘云,MEC 边缘云的分流处理有两方面优势:一方面减少了数据从终端传输到核心网的传输路径,降低了时延;另一方面也保证了港口数据的封闭及安全。


在港区的交通运输方面,通过 5G 与MEC 的结合开发了远程辅助驾驶系统,从而实现了对网联车进行远程辅助驾驶和监控。该系统的驾驶服务部分部署在边缘云上,当驾驶端和车辆端距离较近时, 可通过MEC 进一步降低操控和数据传输时延,以提升远程辅助驾驶的效率。此外,针对无人驾驶车辆感知成本高以及感知盲区的问题, 在路边部署感知设备,实时感知路况和道路信息等,利用 5G/V2X 技术实现感知信息共享,从而辅助车辆实现决策和控制等功能。这样一来增加了感知范围,降低了感知成本,丰富了感知信息,实现了 5G 与智能交通系统的深度融合。


青岛港案例不仅充分利用了 5G 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性的特点,还验证了 5G 在智慧港口的建设应用。通过 5G 无线网络的连接与控制,实现了作业现场的无人化操作,提升了操作的灵活性和可靠性,节省了 70%的人力资源,改善了工人的作业环境,综合看来,港口的作业效率显著提高。5G 与工业互联网新技术的结合使得港口业务更加的多元化、化和智能化。



随着竞争的加剧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家电制造业在面临较大用工成本压力的同时,也面临越来越多的用户定制化等新需求。家电制造工厂涉及的生产流程较多且监管复杂,亟需通过工厂智能化来提升生产效率并增强行业竞争力。随着 5G 网络的部署,可以有力促进工厂的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进而为相关企业带来更好的技术和产品。


海尔作为家电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其在工厂智能化方面开展了相关探索,并基于 5G 网络打造了一个 5G 家电制造智能园区,验证了一批典型应用场景,有效提升了其天津家电制造园区的运营效率。


  • 5G+家电制造案例的解决方案

海尔天津园区通过 5G 网络实现的主要应用场景包括:天津 5G 园区智能监控平台、AR 眼镜安保、机器人(地面)巡逻、无人机(高空) 巡逻、生产线视觉检测、智能讲解机器人、成品库无人夹抱车搬运、智能物联网(井盖、垃圾桶、路灯照明、烟感、停车)等。


  1. 智能监控平台:借助 5G 边缘计算MEC 就近部署了园区智 能监控平台,实现了针对异构物联网设备的实时跟踪检测、大数据统计分析、告警预警等。

  2. AR 眼镜安保:通过 5G 的低延迟特性实现了 AR 眼镜安保, 解决了以往对重要区域内非法进入人员的辨识完全依靠安监人员的“人眼”识别和“人脑”判断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3. 机器人(地面)巡逻:通过 5G 大带宽特性,实现了机器人(地面)巡逻,把园区巡逻的高清视频回传到“5G  园区智能监控平台”查看并分析,提高了巡逻效率减轻了安保人员劳动强度。

  4. 生产线视觉检测:通过 5G 室内覆盖,实现了生产线视觉检测,解决了原来对冲压钢板的品质检查依靠质检人员完成而易疲劳漏检的问题。

  5. 成品库无人夹抱车搬运:借助 5G 网络,用于成品洗衣机搬运的无人夹抱车可以在不同信号覆盖区域无缝切换,提高了运行效率和工作区域员工的安全性。


在海尔天津园区的智能化提升过程中,综合运用了 5G 的大带宽、低延时等特性和边缘计算、无缝切换等技术,有效改善了传统工厂运营过程中遇到的效率、安全、人工成本等问题,满足了工厂智慧运营的需求。为未来实现成品库的全程无人化、智能化奠定了网络基础。



个人认为虽然5G是面向产业互联网、物联网的,那是他最大的用途。个人认为:跟消费相关的领域,比如说增强宽带方面的 裸眼3D、VR、AR,跳出游戏,用在购物,用在教育上,它确实会使教育娱乐化,教育的本质是应该让大家产生兴趣,太多的孩子就是填鸭式的,对要学的东西没有兴趣,有可能去改变教育,特别是通过互动的方式相互学习,这都是5G可能带来的。 


5G的真正商用也还有一定的距离,所以我们一方面要看5G本身的成熟时间表,其实另一方面也要关注5G相关设备的成熟时间表,只有这两者同步都成熟了,这个应用才可能顺利地推出。所以,做应用的人真的是不容易,不光要关心自己的应用,还要关心整个产业,其他相关软件硬件的进展。


以前虚就是虚,实就是实,现在如果你找到一个场景能够使得虚实融合,而同时价值大大增加,那恭喜你,你也发现了一个创业机会。


在虚拟世界里,我们打游戏的时候和任何一个人PK,对方头顶上都有一系列数字,他的能力值如何,他体力值如何,还剩多少血,他还有什么装备,等等。


但是我们在真实世界里,其实我也希望对面这个人有标注,因为人类在进化过程当中,随着亿万年的进化,我们大脑可以储存超过上百万张脸的信息,也就是说即使是我见过上百万人,我依然能够清晰地辨认每个人是谁,不会弄混。


但是文字出现得非常晚,历史也就不到一万年,也就意味着人类没有构建起这个连接,能够把文字和人脸对应起来。我经常看到一个人,他的脸我非常熟悉,但我就是叫不起他的名字来,我也记不起在哪见过他了。这个不是我的问题,这是进化带来的问题。


在虚拟世界里就很简单,看到对面一个人,直接把他的名字标在他的头顶。现实世界如果能和虚拟世界结合,这个问题看似也有了打通的空间。比如说我如果戴上一个增强现实眼镜,眼镜里就可以识别对方的人脸,识别完了以后,在我的视线里,在对方脸旁边就会投影出他的名字来。


所以这些东西以前看似都是不可实现的东西,今天都可以实现了。我们需要沿着这个脉络去思考,这些可以实现的能力用在什么地方,能够带来最大的利益,因为这就意味着商机。



当一个世界虚和实结合到一起的时候,它就会格外精彩,如果我在真实世界里都能看到对方人脸各种标注的时候,那对我来说简直太方便了。这个并不是天方夜谭,现在已经有很多应用通过一个Pad、通过AR应用去扫描周围的建筑,就会得到这个建筑的一些信息,包括建筑里面餐厅的促销信息都会显示在上面。我认为这个Pad形式不够好,因为你还要举着它,最好的肯定是眼镜形式。


现在国外的AR眼镜,就是增强现实眼镜的轻型化趋势,尤其是眼镜里的很多部件越来越小型化,比如像人眼做投影的小投影仪已经变得非常非常微小了。也就意味着未来每个人上街都会戴眼镜,不是因为你是近视眼,而是因为你的眼镜里可以投射出各种各样的数据做参考。而这个眼镜和今天的眼镜会非常像,一点都不是今天很笨重的虚拟现实眼镜的样子,就是一个普通眼镜的样子,但是里面会给你提供大量信息。


比如说我在某条街上开了一个饭馆,我就可以把我的饭馆数据添加到地图里来,这样别人找我这个饭馆 方便很多。甚至我还可 把我的促销数据都添加进去,这样别人戴上增强现实眼镜,经过我饭馆的时候,就会看到饭馆里打折的信息,包括热门的菜,他就会决定要不要进来吃饭。这个行为并不是一个第三方公司自己来完成的,而是用众包的方式,人人都做一点事情,整个虚拟世界就格外丰富了。



AR除了做位置标注,和信息的提供以外,最主要的一个市场还是游戏。因为游戏是人类发展的一个永恒的主题,而且我认为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随着我们的生活当中大量可重复的、无聊的劳动都被机器替代了,我们有更多的创造力,也有更多的时间去玩游戏了。当然创造力也会造成游戏会更精彩,所以游戏一定是未来的主旋律,AR游戏也是5G发展当中的一个主旋律。


AR游戏其实已经出现了,比如之前很著名的Pokeman Go,但是我认为AR游戏还会不断地重复出现,而且它的一些特质也会延续到5G,什么特质呢?就是所谓的轻游戏,因为它要结合到现实环境当中,如果太重的AR游戏,它的计算量就过于大了。而且因为它和环境结合,它没有必要这么重,没有必要构建一个虚拟环境,只需要在真实环境里叠加一些虚拟东西就好了,所以它会倾向于社交性,会出现很多偏"轻游戏"的社交游戏,所以这个Pokeman Go是一个非常好的示范,未来会有大量类似游戏出现。



ARtoB,增强现实应用。就是对企业客户服务这样的应用,而不是toC。因为toC需要更好的表现力,就需要更好的带宽支持、更好的响应速度,现在还是会有一些瓶颈的。


个最典型的场景,就是家电的远程维护。很多城镇、农村随着生活水平逐渐变得更富裕,购买了大量的家电。但是家电的维修就变得很困难,如果不出事还好,出事了很贵的设备就只好扔掉,你寄到别的地方再维修,成本也不低。


未来会出现一类新的职业,叫万能的维修工。为什么呢?虽然他们其实并不是真的万能,但是因为他们戴上了AR眼镜,增强现实眼镜,他们看到的所有的场景都会远程地回传到总部,而总部会真正坐着几个万能的维修工,非常专业的维修工远程发指令告诉你怎么去维修就好了。


除了远程维修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场景就是远程的协同。所谓远程协同的意思,比维修还要更进一步,维修是单向的传递数据,而协同是双向传递数据。这种远程协同就有很多的场景,一个是远程的设计。比如:一辆汽车,它的车厂是在中国,而优秀设计师可能在意大利,以前的远程协作就很麻烦,如果不在同一个地方,设备又比较复杂的话,远程协作基本不能实现。


但是现在随着人工智能包括增强现实的系统的优化,未来大量的复杂产品都会被数字化,变成三维的,远程的协同就很容易开展。你会看到越来越多的远程生产、开发和设计上的协同,会出现在我们周围。


当然还有一个大家能够感受到的更简单的场景,也就是远程会议。未来你的手机传送的视频清晰度足够,就意味着未来的通话不是手机对手机,而是虽然是通过手机,但实际上是两个大屏幕互相之间的通话。


现在有很多空巢老人,以前觉得非常地孤单,现在只要老人家里的电视和孩子家客厅的电视永远保持实时连通的状态,老人就可以不管隔着多远,实时看到自己的孩子,包括孙子辈在客厅里玩,而且可以实时打招呼,实时互动,这个孤独感就会减轻。


远程医疗,以前因为技术问题,基本是不可实现的。现在看起来为时不远了,因为至少技术上没有障碍了。当然了,还有大量的专业开发需要去做。比如说如何远程地传递一张医学级别的诊断图象,还是需要去做更多的研究。所以我们说这个领域会出现专门的运营商就是这个原因,但是至少应用离我们已经非常近了。


所以第一步我们认为是to B的AR,针对一些专业行业领域市场的增强现实应用会先起来。


游戏的另一个方向就是重游戏,也就是VR游戏。在VR游戏领域里面,轻不是最好的,因为轻就意味着失真,重才是真正的方向。所以我说VR游戏的核心是打破物理世界的限制,也就是说给你一个和现实世界一模一样非常逼真的世界,让你以为到了现实世界里,但是因为它是虚拟世界,所以很多现实世界里你不喜欢的东西都不存在了。我们经常会觉得好像现实世界也没什么不好,那是因为你没有认真想过虚拟世界有什么好。其实你对比一下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凡是虚拟世界里没有,而现实世界里有的,都是现实世界不够好的东西。


我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会愿意生活在虚拟世界里,当然,这也会引发一层担忧。虚拟世界会不会让我们更加沉迷?我可以跟你保证的是,VR的虚拟世界一定会更沉迷。问题在于沉迷到底有什么坏处。甚至还有另一条,我们的真实世界为什么不向虚拟世界学习,使我们的真实世界更加有趣一点呢?沉迷不就是因为我们更喜欢吗?所以我认为未来虚拟世界会成为真实世界的样板和标签,我们会有各种虚拟世界的探索和尝试,使人类知道什么样的真实世界才是更美好的,从而使我们努力把真实世界建设得像虚拟世界一样美好。


让我更着迷的一点,就是虚拟世界里,你看世界的视角都会不一样。如果进入到一个虚拟现实世界里,我能不能换成蟑螂的视角。比如你是一只蟑邮,你看到周围都是巨大的桌子椅子这样的建筑,会不会很有趣呢。


当然了,我们就不得不提到虚拟现实视角无人机了,因为蟑邮视角给了我们一个极小的视角,但是无人机会给我们一个极其广阔、极其大的上帝视角。我们称它为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叫First Person View,叫FPV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一个很有趣的地方,就是它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刺激的体验。


未来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会衍生出大量的竞技运动、极限运动。它最大的妙处就在于会给你极大程度的刺激,而同时又保证你的安全。未来社会对人的安全性的要求是越来越高的,因为人是这个世界最大的财富。但是同时,我们又希望为了扩展我们的创造力、视野,获得更大的刺激。所以,凡是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大刺激而同时又保证安全的东西,它未来的市场都是巨大的。



VR直播在体育比赛当中能够做到相当于把整个现场虚拟化了,我们不再是在场边看球,如果你去过比赛场看球就知道,尤其是最后一排看球,连球在哪都看不清楚,球员更是模糊一片,相对来说真的是会丧失很多乐趣。


但是如果你未来利用虚拟现实设备看球,你甚至可以站到场内看球,而且可以站在任何一个点,向任何一个位置看。想想两个人正在争顶头球的时候,你插到两个人中间,左看看右看看,看看两个人谁能争顶到,这个乐趣肯定不是以前你站在场外能够享受得到的。


另一种虚拟现实直播也就是业余的直播,当然业余直播还分成很多的种类,一种就是可以用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做虚拟现实直播,我们看了无人机的画面、跳楼的画面都能够体会。还有一种画面其实也非常值得去体验,就是旅游的画面。如果有一个人用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驾驶无人机让我去看各个虚拟场景,我只需要戴上头盔就能享受到无人机带来的视角,我相信这个震撼就不光是像行人一样,因为除了像行人一样去看周围的环境以外,你还可以飞到行人到不了的地方,飞到空中反过来去看这些美景,就像《阿凡达》的那些美景一样,我相信肯定是更漂亮的。5G来的时候,带宽不再是问题的时候,甚至能够远程直播。我都不需要去泰山、黄山,早晨我在家就可以收到实时直播,那这个服务更可以广泛地覆盖更多的用户。未来远程旅游会是一个非常热门的业务。



未来的VR电影更是很值得期待,甚至我们今天都还不能预测出未来的VR电影的形态是什么。因为最大的特点,就是VR电影会从过去的单线程单视角的模式变成未来的360度沉浸式体验。但是沉浸式体验会给导演带来一个巨大的麻烦,也就是说以前这个镜头是导演做主,控制得了的,想让观众看哪,观众就只好去看哪。如果他实在不看,你就给一个特写就好了。但是未来是360度环绕,你想让观众看哪,他就是不看,你干着急也没办法。


虚拟现实来了以后,整个故事的叙述方式可能变成多线程的复杂结构,甚至变成不是电影而是游戏,也就是说你是身临其境参与的,而你走过的路线不同决定了你看到的电影结局都是不同的,那我们不觉得更加有趣吗?



除了VR、AR这样的应用以外,还有很大的一类应用就是环境智能,一直强调能够接入的设备多了,而且这些设备都更加智能了,设备之间会有大量的互动了,所以环境智能一定会凸显。环境智能的第一个表现就是人屏互动,越来越多的屏幕会出现在我们的周围。就像华为公司的智能屏,未来越来越多的屏幕都是智能的,和人能够实现互动。那么这些互动的屏幕本身会收集你的数据,也会给你提供数据,让你的体验更好。


人屏互动会分成几个层次进行延展:

第一个层次就是家庭。我认为华为模式是对的。以电视为核心来构筑整个智能家居是比智能音箱更加合理的一种模式。因为音箱模式利于输出,发出指令用声音是最好的,但是不利于输入,它回复你指令的时候,只能用语音回复,效率是比较低的。如果你用语音去发出指令,而用屏幕给你各种回复的选项是更优的一个方案。


第二层次是智能的生活环境。生活环境是什么意思呢?未来就会出现所有街边广告都是智能屏,不再是纸质的印刷广告,而智能屏可以监测你的行动。不光可以识别你的人脸,甚至不用识别你的人脸,它可以识别你的动作,每个人的行动其实都有一个动作指纹,因为每个人动作特征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如果摄像头连续识别人的动作指纹,就能知道一个人连续经过几个摄像头,当一个人经过几个智能屏的时候,他看到的是一个连续的广告,这样会对他形成更好的影响,能跟他建立更好的互动。所以,未来这种智能环境也是很有可能会实现的的。


第三个层次是很多行业性的智能会出现。尤其是在车联网,大家不要以为车联网就是要无人驾驶

有人驾驶的车联网后,就比人更聪明。比如充电桩,停车位,可能你在酒店门口停下车,车辆就会自动行驶到停车位。

无人驾驶的车辆首先用的可能会是工程类的,矿山港口车间里用的那种工程类车;后面就是乘用车,坐人的车就比较谨慎了,他要跟社会的公共的体系要融为一体,有法律法规的问题,安全的问题等好多问题。所以很多人在研究最后一公里就是自动泊车。

初期关注,消费互联网与物联网结合点的应用。



目前抖音发的东西还是有审核、时延、碎片化的,他叫客户产生内容UGC,他是比较随意化的,这样的管控也不容易,所以就带来很多的社会问题,而且它的粘性粘度也不够。


举例:比如要去看一场球赛,因为主摄像头是跟球走的,你喜欢梅西就看梅西,他喜欢C罗就看C罗,各看各的。未来,每一个在现场看球的人都可以个性化向外直播,比如2020年东京奥运会,推出一个个性化导播平台,就可以选择球赛 选择明星,然后找一个拍摄角度好的,然后扫码付费就可以观看。个性化直播,这它是会冲击传统自媒体的玩法的,跟抖音又不一样了。


移动通信技术所谓达到5G了,大家做技术研发的时候,技术用这样的解决方案去实现,已经达到了不是一个数量级的这样的能力,我们都把这个技术冻结。它技术每天都在发展,到这个时间点冻结的技术就可以称之为5G,但是不是冻结后它就不发展了,初期5G也就是20倍于4G的速度,但是到未来可能要达到100倍。


“5G时代也用智能手机吗”“在智能手机之后人们拿着走的终端是什么”


对智能手机构成威胁的个人装置尚未出现,各家智能手机终端厂家仍将发布它们的5G智能手机,智能手机的时代仍将持续。


不过,近年的智能手机已经难以在外观上推出差别化的举措。物理按钮没有了,屏幕边框没有了,in-camera(在智能手机屏幕的侧位,拍摄自己这一面的照相机)的切口也没有了,比上述这些再洗练的部位已经找不到了。


虽然说依靠折叠的结构使之大画面化是容易想到的差别化方法,但即使三层折叠、四层折叠这种结构从技术层面来讲能够实现,但是如果厚度和重量增加的话,就与携带终端不相符,即使能做到更加大画面化,在外出地点也难以打开使用。


如果说改变外观已经难以做到,那么就要考虑功能的进化。增加所安装的照相机的数量、附加写字笔之类的输入显示器、提高音箱的质量、附加新的识别/结账功能等,各种强化功能的做法都在考虑之中,今后都将得以实现。


但是,能给消费者带来惊喜、让消费者感到心潮起伏、能改变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及每天的行为等诸如此类的革新已经非常困难了。无论是从外观来看还是从功能来看,可以说如今的手机已经非常成熟了。



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生活中所必要的所有功能都集中于手机,而可以从手机那里衍生功能并取得成功的是可佩戴终端。比如,我们现在经常能看到在车站检票口使用带有NFC功能的的装置和在便利店使用苹果手表结账。


无论是世界范围内还是日本国内,可佩戴终端的大部分都是手表型的。截至2016年前后,可佩戴终端的主流还是面向爱好运动的人记录运动量的手环式简约廉价的专用终端,但2017年以后以苹果手表(Apple Watch)为代表的具有多种功能的手表型终端成为主流。


可佩戴终端本来就是小型的,显示器也是小型的,能够组装的零部件也很有限。为此,廉价的专用终端成为主流。但是,以苹果为首的终端厂商依靠其强大的硬件开发能力,以及即使是小画面也不失操控性的巧妙的UI设计能力,手表型的多用途终端占据了优势地位。


根据IDC所做的2018年第四季度的可佩戴终端出厂数量的调查结果,苹果占有超过六成的压倒性市场份额。苹果手表与其他苹果产品在识别方面的联手(如果佩戴苹果手表就可以自动登录由该公司开发生产的个人电脑)、连接4G(即使苹果手表自身也可以在任何地方通信),以及结账功能(用苹果手表自身即可结账及在自动检票口剪票)等方面,不断追加新的功能。同时,这些功能都可以轻松利用,处理速度等基本性能也在不断提高。相对于专用终端,其多用途终端的优势不断得到巩固,已经部分代替了手机的功能。而且,苹果让其手表具有了超越手机替代品的意义,那就是保健功能。


苹果手表具有光学式心率传感这一读取心率数值的功能,可以设定其在心率达到一定程度以上时发出提醒。还具有监测佩戴者摔倒并及时发出通知的功能。通过这些功能,苹果手表已经挽救了许多人的性命。而且,苹果手表的系列还安装了心电传感功能。这是能够读取心电图数据的功能。不过,在日本这一功能必须取得作为医疗仪器的认证,因此它目前还不能被利用。


监测摔倒这些功能即使是手机也有可能做到,但是心率及心电图的常态化监控,如果不是经常接触肌肤的可佩戴终端则不可能做到。所以说,苹果手表绝对不单纯是代替手机的手表型终端,它还在向具有保健功能的医疗仪器的方向发展。


既然苹果手表不是手机的替代品,手机用户也有理由佩戴苹果手表。从现状来看,苹果手表的启动及应用软件的利用还需要依靠iPhone。但是,苹果手表自身也可安装应用软件,将来只靠苹果手表就可以生活的状态也可以实现。在这里以苹果手表为例,要说明的是,目前正在普及的面向消费者的终端中,可佩戴终端处于最有发展前景的地位。


要想让可佩戴终端普及,那么它就不能只是手机的替代品,还应该具有与可佩戴终端名称相符的价值,比如像上文所讲的保健功能。要想实现传送心率和心电图并且在万一的情况下发出通知的功能,就对通信提出了既要有可靠性又要具备实时性的要求。而且,为了实现这些保健功能所要传送的数据容量并不大,因此就需要高可靠、小容量那种类型的通信。


把可佩戴终端用于日常生活通信,不一定限于具备满足高可靠、小容量这一条件,还有可能利用5G通过网络切片技术,把用于保健功能的通信与用于日常生活的通信区分开来,通过收取不同的通信费来提供。


回顾过去的10年中,日本曾经提出“普遍存在”(ubiquitous)这一网络愿景。日本总务省把普遍存在的网络社会定义为“无论何时、何地、何事、何人都可以上网的社会”。在智能手机和IoT正在普及的今天,看起来这一切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对比在还没有iPhone、功能手机还占有主流地位、上网需要利用个人电脑的当时,如今的智能手机和IoT是既先进又能够引发人们共鸣的愿景。作为相关领域的人们朝着实现这一愿景努力迈进后,才有了今天的形势。



未来十年在技术的意义上仍然让我们非常好奇,所有的行业在今天都会发生全新的变化。


第一,心态。要有心态上的改变。我们要思考如何提前了解5G的影响,必须要提前做好规划。因为原来雷军讲过,台风来了猪都会飞。一定要在台风来之前做好所有的准备和规划,在心态上一定要活在未来。因为5G的未来并不遥远了,巨大的机会也就是2-4年期间,现在已经可以开始动手了。


第二,策略。任何业务都有机会利用5G提升自己,所以必须要深入理解5G带来的价值,然后掌握如何让5G为自己赋能的能力。也就是说要懂5G,而且能够用好5G。技术是一堆人发明的,设备是一堆企业提供的,但是真正利用5G做出自己的精彩,是那些应用服务的设计者,可能就是正在听这个讲座的你。我希望你在5G时代,能够打出基于5G的闪电战。


第三,行动。你听了再多的讲座,再热血沸腾,如果没有行动,一切都不会发生。5G是个复杂生态,如何掌握好5G业务实施的节奏,如何及早地投身5G,而且建立好足够多的联系,这样当你行动的时候,能够行之有效,能够使你的策略真正得以实施, 你才能够把握成功。


最后,祝你在5G时代真正能够成功,掌握你在5G时代的辉煌。



2020 B端设计的趋势与挑战

ui设计分享达人

前言:


B端行业在近两年来,由于其有稳定的变现来源,在互联网下半场的行业当中,一直受到追捧,

它的兴起,也造就了B端设计师的需求火热,而互联网的新闻也证实了这一点:

 

腾讯:腾讯云、智慧零售、企业微信等着重发力

 

阿里:阿里云、钉钉、阿里妈妈等产品也处于B端前列

 

今日头条:飞书、people、等内部B端系统,着重向国外市场发力

 

传统的B端行业大佬在这一年也频频发力:有赞、金蝶、用友...都发布了不同的领域的产品

 

而现在,对于B端设计师有哪些分类呢?同时对于一些想转型成为B端设计师都有什么要求呢?

 

我们先看看现在市场上对于B端设计师的需求:


 

从招聘需求上可以看出,这类B端设计主要是针对一些B端后台页面进行体验设计,更多会从交互层面上进行思考,这也是B端设计的一大类:我称其为B端业务设计

 

除了业务层设计之外,还活跃着另一类B端设计:数据设计师

 

 

这类设计对数据的需求大,他们会对B端类的展示数据进行设计,因此我们将它称为B端数据设计

 

现在如果你是一个准备求职的设计师,相信你多多少少对于B端产品都会有所了解,因此我们来看看B端设计,目前是一个怎样的发展~


一、B端业务设计趋势


我们自身对其定义是牵涉到B端业务层设计,主要有管理页面、B端移动终端、各种移动设备等。我就来聊聊我观察到现在B端设计的行业现状以及设计要求

 

1.1多端设计需求巨大


B端从来不乏多端设备的出现,因此对于设计师而言也会有所考验

它和传统的app设计、网页设计不同,在日常的场景当中,B端的设备往往不止于此

 

比如在餐馆经常看到的点餐系统,这些设备的出现,更加考验的不仅仅是设计师对于视觉的设计能力,更加需要B端设计师对于整个产品业务的理解、切身体会使用者的效率,这也是B端设计师的门槛之一

 

我们再仔细拆分,在一套点餐系统当中要考虑的因素:用户操作的距离,是有只允许店主操作还是顾客也能自主选择,使用者的年龄、使用者选择所花费的时间、选择的所需时间等待,都是需要设计师进行全盘考虑的。

所设计的东西,不仅要好看,同时还要满足多种用户对于终端的需求

因此B端产品的多端设计,是一个重要的考验。


1.2设计中台


设计中台这个概念已经炒了有两三年了,但对于一些大公司团队而言,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给用户带来设计效率上的提升。但是对于一些中小团队来说,就要考虑到的更多是组件化的思维,而并非大而全的设计中台

说到组件化设计,必须要提的就是原子设计

 

原子设计是一种设计系统的思维方式,他可以帮助我们如何将产品的元素整合到整个系统当中



原子设计就是将一些设计元素拆解成极小的设计单位,可以是一种字体、一个图标、一个矩形,然后将原子组合成零件、制作成模块、搭建成模版、最后形成页面


让自身的组件能够有所自定义,从而使用到组件能够适应于工作的大多数场景,原子设计要分开仔细讲,可能需要几篇文章,因此就不展开,大家感兴趣之后会写文章讲到

 

对于组件化,每个公司对其需求各不相同,但如果是一款WEB端的产品,那对于组件的需求将会十分巨大。因为不使用组件,面对关系复杂、页面层级繁多、交互状态多样的情况下,你很难做到每一个页面都能够统一,因此小到组件化,大到设计中台,是B端设计师必备技能

 

1.3行业更加细分


B端设计,行业细节也会更加明显

比如之前做过IM系统的设计师,面对聊天,通讯录、组织架构等一系列模块已经烂熟于心,但是在尝试CRM系统中,一套新的业务逻辑,考验的将是设计师对于业务快速理解的能力。

 

比如在医美系统当中,重点页面你需要把握在档案模块以及客户详情,因为,每一个客户对于医美师来说,都需要一系列的建档操作,必须关注细节,很多B端设计的细节,往往决定着使用效率,要给出用户很多使用的路径,才能让让软件做到好用


二、数据设计的趋势


由于B端设计的兴起,产业互联网的转型,而作为产业互联网转型的展示性成果,一块数据可视化大屏自然缺少不了。而B端行业各种实业种类繁多,虽然现如今有很多可视化大厂,总结了许多不同行业的模版,但模版终究是模版,要真正解决问题,不得已的去定制一些自己的数据可视化大屏。

 

例如:双11大家看到的数据可视化,便是由阿里数据可视化团队定制而成的大屏


通过百度/谷歌关键词查看,大家也能窥探一二,近几年对于数据可视化热度依旧不减,行业也逐渐成熟

 


             

从数据上也能够看到,对于数据可视化的热度也在持续增长,也进一步说明数据可视化未来是被人看好的。而我就来给大家说说数据可视化只为有哪些,需要具备什么能力呢?


 

2.1 数据设计师

这类职业对于设计师而言要求自身对数据有着很强的敏感性

而数据设计师不单单只是对现有数据进行简单的绘制,要能够理解数据其背后的含义,在什么时候,运用什么数据图形,使用什么图形对于业务的表达更为合理,同时也要对数据进行一定的整理与清洗工作,要从数据中提取出顾客想要的数据

比如国外最出名的便是拿破仑行军图,便是一张经典的数据可视化



现在数据设计师更多是UX设计转型成为,因为他们能够兼顾艺术表达和数据创作两种不同的思路,更能够满足这类职业的诉求

国内对于数据设计师更多的落地是运用在制作一些数据大屏设计模版,比如公司在之前的数据设计当中,已经有一些产出和可以复用的组件,需要有数据设计师对这些组建根据业务的不同,进行不同的组合。

这里呢,给大家推荐基本数据可视化比较好的书籍:

《数据之美》

 

2.2数据可视化设计


这类设计师更偏向视觉设计,通常是企业定制的设计需求,有很多ToG、ToB项目都是需要为企业定制需求,很多视觉设计师开始转型从事这个行业。对于这类设计师而言,经常处理的是如何让画面看起来更加炫酷,比如如何增加一些伪3D的效果,有一些动态光晕的实现效果

因此,你需要熟悉一些视觉基础软件:PS、AI、Sketch、AE,同时对于企业来说,他们想要一些动态的东西,比如简单的动态背景,等等。而这类数据可视化的载体通常为网页居多,也造就了很多动态效果通过CSS进行实现,因此想做到这类需要有较好视觉功底,能够处理数据展示层面的各种问题

 

2.3 3D可视化盛行


这个在我之前文章其实有所讲解,对行业现阶段而言,各大公司从事的人也是越来越多。他们对于自身的要求会更明确,首先3D数据可视化相对于其他两个门槛要更高。她要求设计师能够独立产出3D视觉效果,比如一些楼宇项目,需要有对楼宇的整个剖析,或者是智慧城市项目中,能够先通过设计师C4D+AE实现出很好的效果,然后再对这些效果进行游戏引擎的还原,从而实现可视化的落地。因此你需要对C4D、AE两款软件比较熟练的同时,对数据展示也有自身的心得体会

 

 

3D数据可视化知名产品:

http://launchit.shanemielke.com/

 


我总结国内外很多大厂制作可视化的利器,分享给大家:

阿里云:DataV

腾讯云:腾讯云图

京东云:数据大屏

百度云:数据可视化sugar

 

数据可视化展示相关:

GrowingIO:专注数据埋点 可以参考设计形式

神策数据:也是数据埋点 可以参考设计形式

 

数据神器:

Tableau:功能最全的数据神器

转自:站酷-

汽车行业的UX启发-车载HMI的经验法则

ui设计分享达人




在网上找UX汽车相关的材料和文章是相当困难的。(学习君说:表示相当赞同:( )尽管有关移动和台式设备UX的信息太多,但要获得关于HMI(人机交互)原理的见识似乎要困难得多。为什么?


我的回答是,与为手持设备和计算机进行设计相比,这可能是一门利基学科,再加上汽车屏幕出现的时间不长。当然,车辆上的用户体验不仅仅是屏幕,只有旋钮和物理按钮时已经是用户体验了,但是在这种知识上也没有太多分享。



没有标准


但是,主要原因可能是缺乏标准化。如果您现在看一下市场,您会发现有太多不同的方法和解决方案(满足相同的需求),很难提出一套共享的规则。屏幕可以是横向或纵向屏幕,可以是直角或倾斜角度,可以是一个或2个或3个或更多,超宽或更大的正方形,仪表板上的高度或膝盖以下的高度,等等。与这种混乱相比,我们在手机上拥有的屏幕尺寸数量似乎是在开玩笑。



严格测试


另一个原因是所有车载系统都需要非常全面的测试。用户在可能致命的情况下与这些对象进行交互。因此,测试必须绝对优先。搞砸移动应用程序上的按钮的位置或大小可能会带来麻烦,但在汽车操作系统上这样做(我不是说“信息娱乐”,因为在这一点上,它是一个简化的术语)会造成生命损失。上面提到的缺乏标准化使得很难将先前测试的结果用于其他系统并在其他系统上重用。


但尽管如此,仍然存在一个人为因素组件,它使我们可以定义一组经验法则(或启发法)。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跳过测试,但这是对所有对这个不断发展的行业感到好奇的UX设计人员(包括UI人员)的一些通用原则。



1.首选暗模式


各种研究表明,黑暗的UI在汽车环境中是最安全的选择。深色界面可减少干扰和眩光,但是,存在一个组件,从暗模式切换为亮模式可能有助于提高可读性,这就是导航图。在几乎所有导航系统中,地图都会自动从暗切换为亮,反之亦然。



Android Auto 



2.短文本,无段落


文字应略读,因此所有的号召性用语,菜单和所有文字通常都应保持最少。除非是在不运动的情况下阅读的文本,否则任何文本都不应排在两行或更多行上。



3.最小字体


眼睛到中央显示器的平均距离约为60厘米/ 24英寸。该数字只是根据市场上最常见的配置进行的平均测量,但是同样,由于没有适当的标准,因此该距离可能会有很大差异。


假定此措施为有效基准,则在运动情况下字体的最小尺寸为5.3 / 6毫米(不同的研究表明最佳做法略有不同)。考虑到1mm为6.299 dp(@ 160dpi),则文本应为34/38像素高,用于应该在行驶时读取的文本。



4.减少号召性用语


应该只有一个主要动作,而第二个动作则尽可能少。同样,我们希望用户快速浏览并一眼就能找到所需的内容。


(美国)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指南指出,驾驶员应该能够在1.5秒的一系列扫视中完成一项任务,并且花在离开道路上的累积时间不超过12秒。



Apple CarPlay — phone call: 1 primary CTA 




5.导航,媒体和通话是主要功能


自从诞生以来,车载操作系统已超越了信息娱乐功能。通过镜像智能手机甚至系统内部的镜像,我们可以访问多种功能,例如消息传递,日历和提醒,流视频等等。但是,用户在使用这些系统时要寻找的主要功能是3:


  • 音乐/播客/有声读物

  • 导航

  • 拨打/接听电话


这三个主要功能在驾驶时应该比其他功能更醒目且易于使用。



6.文字上方的图标,但必须明显


图标优于文本标签,但图标的含义必须绝对清楚,不能解释误解。图标标签的字体大小可以小于第3点指示的最小字体大小。




Porsche Panamera UI 




7.高对比度


驾驶情况下的理想对比度至少应为7:1,因此绝大多数系统都将白色(或浅灰色)变成黑色(或深灰色)。

对于行驶中未使用/读取的组件,最小值应为4.5:1。



8.首选手势


旋钮和物理按钮的性能仍然优于GUI组件,这是由于其具有肌肉内存映射功能,触摸屏上的可视元素要求驾驶员每次查看屏幕。但是,数字接口的灵活性毋庸置疑,世界正在朝这个方向发展。尽管大多数(如果不是全部)现代触摸屏都支持各种类型的交互,例如您的常规平板电脑,但由于易于执行,因此它们是首选的:


  • 单点

  • 向左/向右/向上/向下滑动

  • 滚动(带有捕捉)


应避免使用其他更复杂的手势,例如触摸和按住,双击,捏合,多点触摸手势,或者在非运动情况下使用。

关于滚动的注意事项:在列表或卡片上自由滚动不是理想的选择。垂直和水平滚动动作均应具有捕捉效果,以始终将滚动项锁定在同一位置



Scroll with snapping on the left, free on the right 



非接触手势是许多OEM尝试的新事物。目前,这项技术似乎还远远不够完美,但是除此之外,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的手势通常并没有真正令人难忘和自然。



9.语音不一定是所有互动的解决方案


虽然语音控制似乎是理想的选择,但根据研究,在某些情况下,精神工作量可能会超出预期。在VUI并不是真正的“对话式”的较早系统上,情况更是如此,诸如Google Assistant或Siri之类的现代助手对信息较长的字符串的理解程度更高,从而减少了用语表达命令的精力。


但是,我们应该考虑不能选择说话的情况,例如,当婴儿在后座上睡觉或某人有言语障碍时,并提供一种安全,可视/触觉的方式来执行所有动作。



10.考虑屏幕的可达性和可读性


与移动设备甚至与带有台式计算机和椅子的办公室设置不同,在汽车中,座椅相对于屏幕呈固定角度,屏幕也固定在适当的位置。因此,必须考虑屏幕的可达性及其可读性。考虑到左侧的驾驶员,屏幕右侧的元素将导致可读性和可访问性降低(当然,在方向盘位于右侧的汽车中会发生相反的情况)。





11.使用明确的能力


避免使用重影按钮,辅助功能应非常清晰可见。主要行动和次要行动均应清晰可辨



Tesla Model 3 UI 



12.安全性和可用性在美观性之前


当然,这也不意味着丑陋(不幸的是,那里有一些丑陋的车载体验)。但是,在为车载屏幕设计时,您必须考虑告别微妙的色调,细腻的对比度,笔触细腻的图标,浅色字体,细小的文字……


极简主义受到欢迎,但它是由更少的可见组件组成的极简主义




正如本文开头所述,这些原则只是经验法则,不能以任何方式跳过严格的测试。但是,如果您是第一次使用智能手机和计算机的UX来接触汽车的HMI,那么这可能是您开始着手涉足这一复杂学科的起点。


转自:站酷-NickM 

日历

链接

个人资料

蓝蓝设计的小编 http://www.lanlanwork.com

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