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年超火的放置类AR设计,送你一份大厂出品的设计指南

资深UI设计者

如果您想订阅本博客内容,每天自动发到您的邮箱中, 请点这里

AR的特点

  • 不隔离真实世界,而是将计算机生成的信息和物体叠加到现实场景中。
  • 借助AR设备,用户可以更自然地与增强现实环境进行交互,这类交互满足实时性,例如手势、语音。
  • 计算机生成的物体与真实环境无缝对接,并且用户在真实环境中运动时,也将继续维持正确的位置关系。

放置类AR的场景及类型

AR的场景多种多样,其中在手机设备的AR体验中,有一种基本且常见的场景:通过手机摄像头,用户在环境中放置虚拟物体(模型),用户与它有一些具体的互动操作,如移动、旋转等。

我们将这类场景统一称为放置类AR场景:放置对象可以是一扇虚拟场景的任意门,用户可走入门中互动;也可以是一件家居商品,用户可预览商品是否与室内环境搭配等。针对不同的放置对象和场景,设计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

基于真实环境放置虚拟模型,并与模型进行交互的AR场景。

放置类AR的交互框架及节点

无论放置的对象类型如何,用户打开相机,在屏幕中放下具体模型和进行互动的过程具有共性。我们把中间的完整流程拆分为了以下部分:

初始启动的节点分析和设计建议

1. 初始启动环节的作用

用户打开放置类AR功能后,进入环境识别前的过程,均属于初始启动的范围。放置类AR为何需要有初始启动环节,用户不直接进入AR场景进行体验?

由于技术和产品的需要,放置类AR初始启动承载帮助用户理解、AR素材准备,为用户带来更优的AR体验。

初始启动的流程中,包括启动页、引导页、加载页三个部分节点,三个节点可同时存在,也可只存在一个或两个节点,具体需要根据设计需求来决定。

启动页的定义及设计形式

在启动页游戏AR应用中比较常见,只有短暂停留。页面起到品牌露出的作用,或在启动APP后渲染氛围,迅速将用户带入。设计手段包含:音乐、音效、视觉、文字、动效,具体运用根据实际设计需求而定。可以参考以下两种设计内容:

  • 品牌露出。围绕 logo 进行设计,给用户强化品牌的印象。
  • 氛围烘托。围绕主场景/故事设计海报式的视觉设计,让用户对之后的AR应用的情节/人物/模型有初步印象。

启动页虽然不传递明确的含义和信息,但不同的设计手段可以给用户传递出不同的品牌调性和场景氛围感,其中音效和动效形式的应用会增加启动页设计的吸引力,下面将结合案例具体说明。

引导页的定义及设计形式

引导页促进用户进入后续的核心体验流程,传达有关体验的明确内容,根据 APP 的类型,引导内容有所不同。但不涉及后续具体细节操作。常见的引导包含:内容介绍、安全警告、体验建议、环境要求、玩法介绍、新手引导等。设计手段包含:语音、音乐、音效、视觉、文字、动效。具体运用根据实际设计需求而定。可以参考以下五种设计内容:

  • 产品介绍式引导。简明扼要地介绍AR应用的主要作用。
  • 辅助信息式引导。模型的补充理解信息,引导用户了解模型背景知识等。
  • 体验建议/要求式引导。简明扼要地提出会直接影响AR应用体验沉浸感的建议或者要求,以引导用户照做,获得后续最佳体验。
  • 背景故事式引导。通常以丰富的可视化形式展现于产品/模型交互相关的背景故事。
  • 试玩式引导。直接以某个模型举例,引导用户一步步进行交互,获得该模型的完整交互体验。

引导页有明确内容,根据设计需求可以考虑从产品介绍、展示辅助信息、在体验时的建议或要求等。每种设计内容有各自的适用场景、设计形式及优缺点,将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说明。

加载页定义及设计形式

加载页需要用户等待,加载时长根据加载内容的大小而变化。过程可能包含素材下载、模型加载、材质渲染、界面UI等。设计手段:文字、视觉、动效、音乐、音效。具体运用根据实际设计需求而定。可以参考以下五种设计形式:

  • 进度条式。常见的是浮层样式。感知最弱,通常设计样式跟随移动应用的框架样式。
  • 文案式。通过文案传达加载过程中的信息,让用户知道进行到哪个步骤了,后台正在做什么。但需要注意进程描述的文案不超过3条,且语言需要简单好理解,避免使用技术性语言迷惑用户。
  • 转场式。完整的转场页设计,视觉需要符合产品的整体调性,以保证整体的和谐统一。游戏中最常见。
  • 下载式。下载式的加载可取消加载,因为模型较大,需要较长时间进行下载体验。并且通常用户只对单一模型感兴趣,没有连续体验多个模型的需求。必须下载成功,才能进入后续的AR体验。
  • 静默式。将模型下载过程并入引导页,使用户无感知。该方法适合情节连贯的AR体验。

建议使用Jigspace、Lego AR、AliceARQuest等AR应用进行体验。

2. 初始启动设计原则及建议

整个初始启动环节包含启动页、引导页和加载页,整体的设计原则可总结为:

初始启动设计第一步是根据应用类型选择设计内容和形式

不管是启动页还是引导页的设计,都需要根据应用的类型去决定以何种形式给用户展现必要的信息。例如:游戏类注重用户的沉浸感,引导以故事介绍+体验建议为主。科普类的需要通过界面+三维的形式展示更多信息给用户,引导以产品介绍和信息补充为主。

启动页设计目标导向,不拖沓不无聊

根据APP类别选择恰当的形式,尽量简单直接,尽快进入后续内容页。游戏类可形式丰富,时长稍长。

引导页设计简单直接,使用多维度设计手段增加引导信息的丰富度

不管引导的内容是产品介绍,还是试玩引导,简单直接始终是目标,不在引导的部分占用用户过长的时间。另外也不能为了节约时间而使必要信息缺失,因此可以选择丰富的设计手段,让必要信息充分暴露。

加载页设计优先考虑无感知加载,否则根据加载时长使用不同形式

如无法无感知,则根据加载时长选择加载的设计形式。例如:时长较短的加载过程需要简单明快,不打扰用户。时长较长的加载过程需要过程明晰,给用户明确的预期。尽可能避免阻断式的加载过程。通过设计方法增加长时间等待的愉悦感,减少不耐烦。

场景搭建的节点分析和设计建议

1. 场景搭建环节的作用

AR应用启动后,经历完内容引导加载的过程,便正式进入了AR场景搭建环节。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想让模型稳定地融合于真实世界,我们首先需要让手机摄像头认识周围的环境,即为场景搭建的第一环节:环境的感知识别(环境识别包括平面识别、图片识别、物体识别等,本文聚焦在环境中的平面识别)。确定平面之后才能继续进行模型放置,直至用户成功把模型在真实环境中放下。

2. 平面识别的作用及完整节点

平面识别指通过对环境特征的感知,确定一个基于真实环境的平面。确定放置平面后,即可构建虚拟世界的坐标系,在虚拟世界中放置模型。平面识别是放置类AR体验的第一步,是后续所有体验内容存在的基石。因此在设计中我们需要保证平面识别的成功率,保证用户的顺畅体验。

这个环节本质上是个技术驱动的环节。程序启动后,系统以手机摄像头为原点建立了3D世界坐标系。相机界面打开后,系统开始识别拍摄到的真实环境。通过检测所捕获的图像之间的视觉差异点(即特征点),系统可以确立一个平面,并在世界坐标系中赋予平面一个位置信息,自此3D世界坐标系与真实环境中的平面建立了联系。找到平面后,系统仍会持续进行检测、更新平面的信息。

平面识别的成功需要用户将手机摄像头对准平面并移动手机,从而获得更多平面的特征点、确定平面。因此在设计中,首先需要引导用户做此动作配合;同时在用户动作中,应对识别状态给予实时反馈,让用户有把控感;识别失败时,有效的容错设计可以减少用户挫败感,提升识别成功率。设计节点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动作引导定义及设计形式

动作引导需要引导用户做出配合的动作从而成功识别到平面。主要的引导内容是:引导用户将手机朝向一个平面任意方向移动,从而识别到平面。

表现用户动作的引导形式有多种,如:文字、图片、动图、语音以及这些方式的组合方案等等。每种单提示形式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如文字可准确传达信息但阅读时间较长;动图传达直观,但准确性不够等。因此建议使用组合方案的形式进行动作提示,结合单提示形式的优点,同时规避其缺点。可以参考以下2种:

  • 动图类组合引导。用动图直观展示用户需要配合做的动作,同时辅以文字说明,清晰直观。
  • 语音类组合引导。视觉+听觉双通道提示,使信息更有效传达。

动作引导建议使用组合方案来进行提示,可以根据产品类型和场景选择合适的方案。结合具体案例以说明:

平面识别中的定义及设计形式

程序识别平面的过程中,所花费时间往往受用户所处环境的影响,环境较复杂时,识别时间可能较长。因此建议在平面识别的过程中,反馈识别的状态,帮助用户了解系统的行为,知道自己所处的状态。状态反馈有两种建议的方式:

  • 动效过渡。用特征点闪动、平面延展等动效形式表示平面正在识别中的状态。
  • 可视化识别进度。通过量化平面识别进度来表示状态,让用户清晰了解自己所处的状态阶段。

平面识别中的状态反馈可以让用户了解系统行为,明晰所属状态。该步骤通常会和下一步合并设计。结合案例进行说明:

平面识别成功的定义及设计形式

平面识别成功后,建议可视化检测到的平面,给用户成功的反馈,同时让用户知道即将放置模型的平面在哪里。

  • 平面可视化。通过UI层直接可视化出识别到的平面,如使用网格等UI形式。
  • 模型放置位置的可视化。通过模型放置位置的UI侧面可视化识别到的平面局部,与下一步自然衔接。

平面识别成功的反馈是平面识别环节完成的节点,该步骤可能与之后的模型放置结合设计。结合案例进行说明。

平面识别异常的原因及设计

前文提到平面识别主要依赖对环境特征的检测,在一些情况下会很难识别到平面。当出现异常时,如何引导用户解决异常也是体验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经过前期技术调研,平面识别异常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 光线过暗,没有足够的光。
  • 光线过曝,光太强造成画面过曝。
  • 缺少纹理,扫描纹理很少的平面很难成功,例如扫描纯白的墙是无法成功识别平面的。
  • 图像模糊 ,如果用户快速移动手机,就会造成拍摄图像模糊,导致无法识别或识别不准确。

我们可以对每种异常进行具体的提示,也可以给出综合提示。这里建议的异常提示策略主要有两种:

  • 针对性提示。在用户长时间检测不到平面时,根据当前具体的异常情况给出针对性提示。如检测到光线太暗,就提示用户去光线充足的地方体验。
  • 总结式提示。若无法获得具体的异常情况,可总结、合并4个原因的解决方法进行提示。

进行提示内容话术设计时需注意:

  • 提示话术不能太技术,需要用户可理解;
  • 提示内容需保证用户可操作。

另外异常提示的设计形式也有多种:文字、图片、动图、语音、组合方案等等。在设计时需要结合「动作引导」的设计形式进行整体提示的组合方案设计。例如动作引导是文字+动图的形式,异常提示就不应该出现语音形式;动作引导是文字+语音形式,异常提示同样使用语音的形式更一致。

平面识别的设计原则及建议

平面识别的设计原则及建议:

  • 动作引导需要自然、直观、易学。减少用户认知成本。
  • 识别状态实时反馈,形式可以是视觉、声音甚至震动。给用户可控感、掌控感。
  • 需要有容错设计。避免用户因识别失败带来的挫败感。
  • 设计形式的一致性。动作引导与异常提示的设计形式需配套,保证设计的一致性。

模型放置的定义及作用

确定了放置平面后,下一步就是放置模型。模型放置指:通过一定的放置方式,让模型出现在平面的某个位置上。

在模型放置模块中,我们需要定义和设计放置方式以及放置位置。放置方式可以是自动放置,也可以是手动放置。放置位置可以是给用户体验效果最好的一个坐标点,即最佳放置位置;也可以是一片区域的任意一个坐标点,即可放置区域。

1. 放置方式的定义及设计形式

模型的放置方式主要有两大类:

  • 识别到平面后系统自动放置模型;
  • 经用户操作手动放置模型,可以是点击屏幕触发模型放置或拖拽模型进行放置。

可以参考以下三种设计形式:

  • 自动放置。检测到平面后,模型自动出现在场景中,用户无需做任何操作。此方式适合用户不需走动的AR场景,对模型的位置要求不高。
  • 点击手动放置。检测到平面后,用户需要点击屏幕触发模型放置。此方式适合场景互动类应用,需要用户在环境中走动,对模型位置有一定要求。
  • 拖拽手动放置。检测到平面后,将模型从屏幕的模型库中拖拽到平面上。

模型的放置方式主要有自动放置与手动放置,可根据不同场景设定适宜的放置方式,以下结合案例具体说明。

2. 放置位置的设计内容及建议

放置模型时,模型即将放置的位置需要根据具体互动场景进行设计,以保证用户的视觉体验和互动体验。如果模型放置过近,用户无法看到模型全貌;过远,需要用户走动才能进行互动的应用会增加互动难度。可以参考以下两种设计内容:

  • 最佳位置。自动放置场景和部分点击触发放置场景下,建议给模型设置一个默认最佳位置(具体的坐标点)。
  • 可放置区域。拖拽放置场景下,建议给模型设置一个可放置区域。

在做具体的放置位置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是时候布局 AR 了,它将彻底改变这个时代

资深UI设计者


如果您想订阅本博客内容,每天自动发到您的邮箱中, 请点这里

即使是进的技术,也通常有一个非常原始的起点。从最初的手机到如今大规模普及的智能电话,其实经历了差不多30年的演变。


随着硬件设备和各种技术的逐步成熟,每个人都想知道技术的下一个变革在哪里。在诸多被广泛关注的革命性技术当中,AR,也就是现实增强技术领域所发生的变化,是最引人瞩目的。

随着苹果、谷歌和亚马逊这样处于排头的公司开始在 AR 领域发力,这种技术正在逐步成为主流。

「AR能够将人的表现力放大,而不是孤立起来」——Tim Cook

虽然 AR 和 VR 经常会被混淆,但是两者其实并不相同。从关系上来讲,AR 和 VR 并非是对立的敌人,更像是血脉相近的堂兄弟。两者之间的区别其实很简单:在 VR 中,我们眼中的物理现实世界被计算机所生成的数字世界给彻底取代了。相比之下,AR技术让数字信息直接叠加在我们可见的物理世界中。如今很多人都已经借助类似 Snapchat 滤镜之类的东西感受到 AR 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这种集成于各种摄影和即使通讯类软件中的AR滤镜,和如今 iPhone 在设计和研发上隐约一脉相承。

Tim Cook 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曾经提及,AR 在他眼中并非是一种孤立产品,而是一种核心技术。对于这一技术,Cook 是这样评论的:「智能手机是给每一个人的,我们没有必要将它孤立而片面地放在某一国家、地区或者某个垂直市场中来看待,它是面向每一个人的。我们认为 AR 是一个宏大的技术范畴,对此我感到非常振奋,因为在此基础上可以从方方面面来改善人们的生活。」

根据 Deloitte 所发布的一份报告,在年营收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中,近 90% 都已经在其业务或者APP 中开始应用AR或者VR技术。就目前的数据来看,他们这方面的财务状况也相当乐观。到2023年,AR 和 VR 相关的全球市场估计将会达到944亿美元

当然,另外一方面企业和品牌也在竭尽全力地挖掘在未来商业领域的潜力,这也是他们推动AR技术的诸多原因之一。

接下来,我们可以深入讨论一下 AR 的内涵外延,以及它会如何改变我们和世界的互动方式。

AR 如何改变我们的世界

我们生活在一个大数据所驱动的世界当中,大型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包裹着我们地每一个动作。这些数据本身就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了。设计师和技术革新者们一直在思考如何理解这些信息,并且合理地运用它们。

那么AR 将会如何切入到其中呢?

简而言之,数据是二维的。它存在于计算机屏幕上,而物理世界是三维的,这两个世界将会怎样协调一致?AR 的作用就在这个时候发挥出来了。

基本上, AR 技术所充当的就是将数字和物理现实接驳在一起的那个接口。AR 所带来的是一个全新的技术范例。在这个新领域当中,数据的复杂性将会被分析和转化,以更加直观的交互式图形和动画所替代,覆盖在现实世界层以上。

在这一点上,AR同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所梦寐以求的超现实主义在精神内核上高度统一。对于有想象力的技术革新者和科技企业而言,AR 技术的潜在应用场景是无止境的。这一技术将会被大规模普及开来,在未来,你不必像现在这样仅仅只能在游戏中体会这一技术。当然,像亚马逊和 Facebook 这样的商业巨头也开始认真探索如何更有意义、以更有影响力的方式来使用 AR 工具。

而这也是大势所趋。下面我将会拿出一些更为创新的方式,为你呈现 AR 技术是如何具体地改变我们的生活的。

  • AccuVein 使用 AR 技术帮助医生和护士更为精准地判断患者手臂静脉的位置,而不用猜测。通过热成像技术识别静脉位置,然后借助 AR 技术将静脉位置呈现处得来,从此避免扎漏的情况。
  • 波音公司使用 AR 技术来辅助安装飞机机翼,避免出错,这一技术已经非常成功了。
  • 通用电器 GE 使用 AR 技术来帮助员工提升效率。通过使用 Xbox 和 Kinect 运动跟踪器,员工可以更快完成复杂的布线,将指令投射到不同零件上,而电子传感器也能提供实时反馈,确保了这一机制能够构成合理有效的闭环。

原本在游戏中作为噱头的 AR 技术逐渐脱颖而出,在通信、商业和建筑领域开始展现出无尽的潜力。

而最能感受到AR的这种影响力的,是在品牌和营销市场上。

为什么品牌需要在意 AR 技术?

由于 AR 能够承载复杂的数据,并且将它们转化为可同现实世界进行沟通的交互,身为用户,我们能够从中吸收更多的信息。换句话说,AR 将可以更好、更快更加有效地影响用户的决策机制。我们如今常见的社交媒体和大量的信息,已经让人疲劳了,而 AR 这种全新的切入方式,将可以改变营销,进而影响世界。品牌能够在 AR 的协助下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来宣传自己和产品。

举个简单的例子。AR 所带来的体验并非传统的二维平面的图像,它让用户可以走进商店,尝试产品,帮你判断产品的实际效果,它用 X射线一般的视觉帮你更好地了解眼前的一切,把所有的可能性明明白白地展示在你眼前,甚至提供360度无死角的视觉。

对于品牌而言有什么好处?

  • 更强的参与感:互动式的AR能让品牌更直接地同受众进行互动,帮助他们体验产品,并且发现他们通常无法看到的新功能。
  • 品牌知名度提升:通过出色的 AR 体验,品牌在用户心目中建立漆良好的口碑,由于 AR 所提供的实时的体验,因此在品牌价值上的转化也更加即时有效。
  • 创新的用户内容产出模式:新的用户产出模式让品牌能够更上一层楼,通过整合用户提供的实时数据,甚至可以让用户离开门店之前就能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反馈。
  • 给用户更强的信心:通过实时的产品互动,用户将会更加准确地获得体验,迎合他们的期待,给用户决策提供更强的信心。

「在后网络时代,AR就是狼来了的故事——大家早已听说过,但是很少见到足够优秀的呈现形式。」——Om Malik

UX设计师如何应对这一挑战

对于一线的设计师而言,AR 技术是一件听起来非常令人兴奋的事情。但是事情的前后逻辑我们确实需要仔细捋一下。Pokemon Go 的成功到底是源于AR技术的加成,还是源自于品牌本身原有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AR 技术改变生活各方面的巨大潜力直到现在才刚刚显现。别忘了,移动端设备的普及和成熟是经历了超过10年的酝酿,直到今天才说得上是比较成熟了。对于 AR 而言,想要立竿见影地看到某种效果,你可能要求有点高。

AR 是一种全新的媒介。设计师面对的最主要的挑战,是要进入三维空间进行思考。在接下来用户要如何同APP进行交互?他们会做出什么样的动作?附近会有其他的人和物体吗?这种情况下用户会做什么?它并非看起来那么简单,本质上这是一次概念上的彻底飞跃。设计师需要在脑海中开始反思这件事情了。

当然,只有时间能够最终证明 AR 是否会成为 iPhone 一样划时代的产物。一切是会因为 AR 彻底改变吗?又或者像 Hi-Fi 一样进入小众市场,逐渐收缩?可以确信的是,AR 技术是有相当大潜力的,这就是为什么你会听到越来越多相关的传闻。一旦一项技术开始每天都被提及,那么一切就皆有可能。我们很可能将会在未来以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来体验这个世界,谁敢轻易否定呢?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cs界面设计  ipad界面设计  包装设计  图标定制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关于设计的大事件!

用心设计

如果您想订阅本博客内容,每天自动发到您的邮箱中, 请点这里

 

二月上旬的设计圈发生了什么?那些你正在关注的,还未关注的但应该关注的,一起看看吧~


2019凯迪克奖评选揭晓

北京时间1月29日零点,美国图书馆协会ALA(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宣布了2019年凯迪克奖(Randolph Caldecott Medal)的归属:1个金奖,4个银奖

凯迪克大奖是美国最具权威的绘本奖,而该奖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获得一致推崇,主要在于其评选标准的周延与创新,着重作品的艺术价值、特殊创意,尤其每一本得奖作品都必须有“寓教于乐”的功能,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开发另一个思考空间,已有六十余年历史的凯迪克大奖,是为了纪念十九世纪英国的绘本画家伦道夫·凯迪克而设立的。

接下来将给大家分享2019凯迪克大奖部分获奖图画书。

 

凯迪克金奖

《你好,灯塔!》

undefined

作者:苏菲·布莱科尔(Sophie Blackall)

绘者:苏菲·布莱科尔(Sophie Blackall)

出版社:Little Brown Books for Young Readers

 

内容简介

这部来自凯迪克金奖得主苏菲·布莱科尔的抒情图画书,讴歌了希望、变化与时间的流逝等永恒主题,它自己也因此获得了不朽的力量。

 

凯迪克银奖

《给小星星的大月饼》

undefined

作者:格蕾丝·林(Grace Lin)

绘者:格蕾丝·林(Grace Lin)

出版社:Little Brown Books for Young Readers

内容

在这本星光闪耀的图画书里,纽伯瑞银奖得主格蕾丝·林用一个暖心的原创故事给小朋友们讲述了月亮阴晴圆缺的月相变化。

 

凯迪克银奖

《阿尔玛和她名字的故事》

undefined

作者:胡安娜·马丁内斯-尼尔(Juana Martinez-Neal)

绘者:胡安娜·马丁内斯-尼尔(Juana Martinez-Neal)

出版社:Candlewick

 

内容

在这本童书里,作者胡安娜·马丁内斯-尼尔为那些好奇自己名字由来或人生源头的孩子打开了一扇发现的窗

 

凯迪克银奖

《谢谢您,阿嬷!》

undefined

作者:欧吉·莫拉(Oge Mora)

绘者:欧吉·莫拉(Oge Mora)

出版社:Little Brown Books for Young Readers

内容简介

街坊们都想尝一尝阿嬷做的美味炖菜!一个接着一个,他们跟随香味来到了阿嬷家;一盘接着一盘,阿嬷给每位邻居都盛上了一盘炖菜。很快,锅子就空了。阿嬷这么慷慨,她给自己留下了什么呢?

 

凯迪克银奖

《粗糙的补丁》

undefined

作者:布莱恩·莱斯(Brian Lies)

绘者:布莱恩·莱斯(Brian Lies)

出版社:Greenwillow Books

 

内容简介

这部由《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插画家布莱恩·莱斯创作的图画书,讲述了一个关于友谊、失去和恢复的故事,美丽、可亲而又带着深沉的个人情感。

 


陈幼坚首个纯艺术展览在香港展出


2019年1月27至2月27日,香港白石画廊将为陈幼坚举办他的首个画廊个展——《陈幼坚是谁? 始于1960 年代的艺术旅程 》。

展览是陈幼坚在香港的首次个人纯艺术展览,将按时间顺序展出由他作品,以及远至上世纪60年代从未曝光的沧海遗珠,呈现包括平面艺术、摄影、装置及数码艺术等视觉媒界,甚至他在青少年时期创作的一些珍贵手稿。

undefined

部分展览作品欣赏

undefined

A Brand New Game (McDonald’s x KFC)

undefined

Heart to Heart No. 7

2008

undefined

29 Mar 2013,Kyoto Japan


展览信息

陈幼坚是谁?自1960年代的艺术旅程

展览时间

2019年1月27-2月27日

展览地点

白石画廊 Whitestone Gallery

香港中环皇后大道中80号H Queen's 7-8楼

(每周二至周日上午11时至晚上7时)


中国设计师周晨作品荣获“世界最美的书”荣誉奖


近日,2019“世界最美的书”评选在德国莱比锡揭晓,其中,中国书籍设计师周晨作品《江苏老行当百业写真》荣获“世界最美的书”荣誉奖。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2018“最美的书”评委会给予本书如下评语:设计处处显示真情,用老店铺包点心的粗陋纸张并打毛边,表现逐渐消失的民间老行当百业,有朦胧之美。采取古老而民间的装订方式,页码设置奇特。内文的文字与大图片使用不同材质来表现,丰富了视觉语言。黑白图片印在粗陋纸张上,产生古老斑驳的意向,仿佛显示了新百业皆源自老行当。

 

 

中国青年艺术家系列群展 “HOW NOW” 开幕


近日,上海昊美术馆的中国青年艺术家系列群展 “HOW NOW” 在上周末开幕。其中一些作品越过人们日常经验边界,提供了新的观看视角,空间和时间被巧妙安置,值得一看。


undefined

郭熙,《存放信仰的身体》,装置,2014,作者拍摄 

undefined

高洁,《Art4A.I. 1.0》,互联网手机游戏,作者拍摄



美国先锋电影教父乔纳斯梅卡斯去世


美国时间1 月 23 日,导演、策展人、档案管理者乔纳斯·梅卡斯(Jonas Mekas)在布鲁克林的家中去世,享年 96 岁。他也是一名独立电影推广人,特别是实验电影、地下电影或先锋电影的倡导者。

undefined

2010 年,当被问及什么是先锋电影时,梅卡斯回答说:“没有什么公式。不论是哪个领域,先锋作品永远都走在前线。在科学界、音乐界,人们扎身其中,进入完全未知的领域:未来。与其说人们不习惯他们的所作所为,不如说他们使用了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手段、不同的技术。”

 

新LOGO能否给ZARA续命


ZARA的新LOGO早在 2018 年春夏广告上就已出现,但当时没什么人注意这件事。直到 2019 春季广告上线,到如今 ZARA 把新的 LOGO 更换到各网站主页,意味着这次改变将是永久性的。

undefined

这是 ZARA 第二次更改 LOGO,1975 年的第一款标识一直使用到了 2010 年,之后更换了一个新的更为扁平、分散的标志,也是我们如今最熟悉的一个 LOGO,持续在世界各地 ZARA 门店的海报里出现。

 


西安全民吐槽的大型3D兵马俑,令人感到恐怖的抄袭

 

先看看吓哭碑林人民的西安兵马俑。

undefined


据悉这是一项游客互动项目,游客可以进入兵马俑后面的小黑屋,免费拍照扫描自己的脸投射在LED上

是不是感觉西安碑林秦俑发光人脸很丑?

是的,确实很丑,而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美国艺术家Matthew Mohr的作品了。


互动艺术装置

As We Are

undefined


参观者可以在位于雕塑背面凹处的照相亭拍摄照片,与壮观的雕塑互动。使用称为摄影测量的过程,29台摄像机同时拍摄访客脸部的图像以创建即时3D模型,然后以放大的比例显示在外面的大头上。

是否明显感受到了抄袭?

 


丢人!中国包揽德国抄袭奖前10,或成最大赢家!


如果大家还记得去年小编发布的文章中提到的“中国克隆展”事件,那么今天小编要告诉大家的可能更令大家感觉到丢人,那就是“金鼻子剽窃奖”,“金鼻子剽窃奖”是德国设计师里多·布瑟在发现自己的设计被仿制后于1977年创立的,奖杯是一个长着金鼻子的黑色小矮人,象征着那些用仿冒的手段获取高额利润的厂家。以曝光那些凭借嗅觉、最大胆的仿制企业。

1977年以来,德国反剽窃行动协会"Aktion Plagiarius"每年为仿冒产品颁发一次"金鼻子剽窃奖"。


undefined

中国制造商在这一奖项上的表现,每一年都很亮眼。2016年,前10名“金鼻子”获得者里有7家来自中国。

2018年,中国制造商也包揽了“金鼻子”的前三甲。

 

而2019年,中国制造商更是小宇宙爆发,一口气抢占了前10名的所有位次!

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获奖作品中的前三名这些克隆产品的样子。

 

第一名

“Typ 2000”角座阀

undefined

左边为德国Bürkert Werke公司原件,右图为中国宁波仿制品

 

第二名

Liebherr玩具挖掘机

undefined

左边为德国Bruder玩具公司原作,右图为中国汕头仿制品

 

第三名:

Staub铸铁锅

undefined

左边为Staub铸铁锅原作,右图为中国浙江仿制品

 

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目瞪口呆!10大黑科技材料,创新改变生活!

蓝蓝设计的小编

如果您想订阅本博客内容,每天自动发到您的邮箱中, 请点这里

科技不仅改变生活,而且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习惯!不管哪行哪业,不去了解的科技,就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电商作为离互联网最近的行业,或许能从这些高科技里找到一些方向和启发!



NO.10 踩不湿的鞋子


Vessi鞋,号称世界上第一个100%防水针织鞋。



它看起来跟普通的鞋子无异,但是它具有超强的防水性能,100%防水能力并且360°无死角


踩水坑,不!会!湿!



小水坑我们不放在眼里,甚至可以直!接!踩!



Vessi鞋的秘密在于它的针织面料专利,这个称为 Flash Knit 的面料一共有 3 层,分为不同的功能面料,这使得它比简单的防水涂层强得多。



第一层也是最外面一层是弹力编织层,由聚酯纤维和尼龙混纺而成,起到防水、拒水、防风的效果;


第二层是纳米过滤层,能进一步起到防水、吸湿作用,最里面一层是透气内层,帮助脚部排汗。



NO.9 材料界的“变形金刚”


这玩意儿能软能硬,还很耐用……


说的是下面这些彩色的小卡片—— Formcard 



这是由英国设计师PeterMarigold所研发的一种神奇的修补塑料卡,它可谓是材料中的百变星君,想变啥就变啥就看你的脑洞敢不敢突破天际!


将原本硬邦邦的卡片放到热水中



它就会变软,然后就可以捏成各种形状啦!


比如手机支架



高级一点的车载支架也是可以滴~



修补雨伞,哪里坏了补哪里,so easy~



虽然它看起来软,但是硬度堪比尼龙。


它的材料是一种基于生物塑料而完全无毒的淀粉材料,表面着色的颜料也是安全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修补塑料可以重复使用无数次,只需要用热水泡一下,就能重新使用。

 

实乃居家旅行之必备产品啊…


NO.8 一种“精分”的材料


有这样一种材料:防水的同时还透气,是一种会呼吸的材料



硬的跟纸一样,软的像布一样



明明脆弱的跟纸一样,2个200斤的胖子都未必能把它撕破!



还能用于各种酷炫的手工艺品,既可以当作女生喜欢的包包,还可以变身为时尚的服饰!



这就是杜邦™ Tyvek® 特卫强® ,特别的材料特性让它成为设计师们的宠儿,各种创意设计、产品层出不穷



点击视频,走入”精分“的世界


NO.7 逼死4S店的黑科技抹布


开车一族最怕的是什么?不是养车,而是车刮痕。(尤其是熊孩子弄的车刮痕)



开车就了难免刮刮碰碰,而这一款黑科技“魔术布”只需3s即可快速修复车划痕


它叫做——XG防水珠划痕修复布 



这块“魔术布”采用聚酯纤维以及“氧化铈”成分打造。氧化铈具有特有的切削力,再加上聚酯纤维布具有摩擦力,车漆表面的划痕可以快速被修复。



不仅如此,修复的同时“魔术布”中含有的乳化蜡成分,可迅速附着保护漆面,相当于再给车车做一个美容~



一块“魔术布”可使用15次左右。无论新车、旧车、深色车、亮光漆均可适用,绿色制剂成分还可以保护你的双手

 

以后遇到划痕就不用跑去4S店啦~


NO.6 擅长“啪啪啪”的材料


想什么呢?先上一张炫酷的动图



飞流直下三千尺!这胶带“啪啪啪”就堵住了


网上称之为世界最强防水胶——FLEX TAPE 

有了它,泰坦尼克号可能就不会沉了


家里水桶破了个大洞?“啪啪啪”,搞定!



家里水管爆了?“啪啪啪”,搞定!



家里屋顶漏水了?“啪啪啪”,搞定!



家里的游艇裂成两半?“啪啪啪”,搞定!



快来感受“啪啪啪”的快感


NO.5 传说中最变态的黑科技涂料


就是这款 LINE-X 涂料



有多变态?据说任何东西涂上它都刀枪不入坚不可摧,比如


西瓜涂上之后能抵抗锤子的猛击,徒手劈西瓜?还是榴莲吧



鸡蛋涂上之后能弹起来了,以卵击石,砸不死你?



汽车用钥匙刮都没任何损伤了


五菱宏光?不存在的



在活水表面涂上一层涂料,你都可以在水面上摩擦、摩擦,走起魔鬼的步伐



这么牛X的涂料已经应用在各个领域,尤其是军事、汽车领域。比如美国五角大楼



海军陆战队的悍马



伊拉克和阿富汗5万美军的防弹背心



刷新你的三观


NO.4 具有“生命力”的水泥


即使再坚固的混凝土,在风雨的侵蚀下也迟早会开裂。甚至会导致建筑物倒塌!



如果混凝土能够自我修复的话那该多好!

 

来自荷兰的微生物学家Hendrik Jonkers

脑洞一闪——能否用细菌让混凝土自行修复?

 

可以一试!经过无数次实验,他终于发明出了——生物混凝土Bio-concerte 



它依托于芽孢杆菌的神奇生命力,这种细菌产生的孢子能在没有食物和氧气的情况下存活200年之久



他将作为细菌营养来源的乳酸钙混合搅拌成混凝土



若混凝土开裂雨水渗透进去,休眠中的细菌通过代谢把钙和碳酸离子结合形成石灰石,逐渐弥合裂缝



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有望大大延长,实在是太神奇啦!


NO.3 能屈能伸,时软时硬的材料


有一种材料,一般情况下是软的,遇到强烈冲击和刺激时就会变硬!


说的是:

能屈能伸遇柔则柔遇刚则刚可以以柔克刚的非牛顿流体材料的一员,而且是一种剪切增稠流体在减震吸能领域甩EVA HDPE 硅胶等几十条街可以应用在滑雪服摩托车服剑道服护肩护膝手套鞋垫警用军用防护装备机器人仿生肌肉对环境可感知响应并且具有发现能力的新型智能减振吸能材料


 P4U 究竟是个啥黑科技?国外有一种材料叫 D3O



在常规状态下是柔软的,却能防住突然的受力撞击,非常安全,非常有前途



鸡蛋摔不碎,防撞防震能力一流


目前已经有上百种产品用到了D3O这种材料

从手机壳到护膝再到芭蕾舞鞋


再也不怕手机碎屏了


中国市场对D3O也有强烈的需求!但是前期中国企业从国外采购时遇到不少阻力


难道国内就不能开发出类似的材料吗?

我们就不能做出“国产版的D3O吗”??


可以的!他就是前面提到的P4U 


NO.2 能吃的塑料袋


嗯,你没看错塑料也能吃!


(怎么觉得很好吃的样子…)


这位沉醉吃塑料袋的小哥哥名叫Ashwath Hedge年仅24岁!

 

塑料袋被称为“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已经造成了大面积的海洋污染,而这位小哥出生在印度芒格洛尔的郊区,那里垃圾成山,深受废弃塑料袋的影响



AshwathHedge为了改变这种环境,他从塑料袋本身的材料出发做了上千次试验终于研究了,这款无污染且可食用的新型塑料袋



这款塑料袋非常环保由红薯、玉米、马铃薯与植物油等12种可食用原料做成100%有机食品,就连印刷字的油墨都是可以吃的



不仅如此,它的韧性和耐用性不输普通塑料袋扛得住重物,挨得过焚烧



更重要的是,它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在野外它180天就可自然降解,埋进土里45天,扔进水中1天、沸水中15秒就可以完全溶解



一个塑料袋虽小,却足以改变世界啊


 NO.1 点沙成土,造福人类!


防沙治沙是世界难题,多少年来,全球科学家们为此而犯愁



而今天,中国科学家终于将这个梦想变为现实!

 

重庆交通大学力学教授易志坚带领研究团队,经过7年的反复试验,研发出一种可以让沙漠变成土壤的黏合剂



这是一种从植物中提取的植物纤维黏合剂,它能赋予沙粒一种约束,使得沙粒像土壤一样能从任何方向结合具有自修复和自调节的特性



将沙子与黏合剂混合后把水倒进沙坑里再也不会轻易流失了

 

这项伟大的发明可以让沙漠变良田,中国科研团队已经在内蒙古阿拉善盟的25亩沙漠里进行了实地实验,并取得成功

 


越来越多的沙漠逐渐变成绿洲沙漠不再是寸草不生,反而可以种植瓜果蔬菜,造福人类的发明,大赞!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谈创新和发展

蓝蓝设计的小编

如果您想订阅本博客内容,每天自动发到您的邮箱中, 请点这里

蓝蓝注:值得好好学习!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于昨日(1月17日)接受了多家国内媒体的群访,在1月17日深夜里一直到18日凌晨,这篇1万2千多字的采访实录在朋友圈、媒体上呈现刷屏之势。

由于这篇采访实在过于精彩,大部分媒体报道选择了原汁原味地完整实录呈现。记者们问得精彩,任正非回答中所展现的自信、眼界、胸怀让读的人深感酣畅淋漓,这篇任正非的采访实录,既做到了“回应一切”,又做到了“超出一切”。

为什么超出一切?因为过去任正非实在太低调,上一次长时间接受国内媒体的采访要追溯到4年半前的2014年6月16日。昨天,通过任正非在这100分钟时间里对30个媒体问题的回答,让外界对华为这家公司有了更真切的认识,同时也被这位过去多存在于“内部讲话”中的神秘企业家看待世界的视角所震撼。

认真看完这篇采访估计至少30分钟以上,看完之后,每个人对任正非回答问题的感受可能会有很多不一样的词,但有一个是共同的,就是“霸气”,我们选出以下20句最符合霸气一词的话,看任正非是怎样让全世界振聋发聩的。

您可以速览这20句金句,之后有时间品读采访全文。

任正非这20句霸气外露的金句是:

1、“我们今天可能要碰到的问题,在十多年前就有预计,我们已经准备了十几年。这些困难对我们会有影响,但影响不会很大,不会出现重大问题。”

2、“我从来不支持‘自主创新’这个词,我认为,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财富。”

3、“我不能代表中国企业,只能代表华为。”

4、“见媒体是公共关系部逼的,见媒体就是给社会传递一种信心。”

5、“因为华为工资高于西方公司,所以很多科学家都在华为工作。我们至少有700名数学家、800多名物理学家、120多名化学家、六七千名基础研究的专家、六万多名各种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形成这种组合在前进。”

6、“黄埔和抗大怎么不是世界上两所伟大的名校呢?所以,物质不是最主要的,人才是最主要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得到尊重,这个国家才有希望。”

7、“做百年老店是非常困难的,最主要的是要去除惰怠。如何能够祛除惰怠,对我们来说是挑战。所以我们强调自我批判,就是通过自我批判来逐渐祛除自我惰怠,但我认为并不容易,革自己的命比革别人的命要难得多得多。”

8、“我们要和车配合起来,车用我们的模块进入自动驾驶。决不会造车的。因此,我们不会跨界,我们是有边界的,以电子流为中心的领域,非这个领域的都要砍掉。”

9、“即使在非洲,孩子可以上最好的学校,但是回到深圳就进不去学校。因此教育是我们国家最紧迫的问题,要充分满足孩子受教育的权利。”

10、“今年我们利润是90多亿,但是科研投入150-200亿美金。这150亿哪里是我们投的,都是成本,实际上还是客户投的。客户给我们的钱,不是产生利润,而是产生投入。”

11、“我们应该认识到,知识产权保护是有利于国家长远发展的,而不是西方拿来卡我们的借口。|

12、“五年以后,(华为)年销售收入可能比今年多一倍多。”

13、“华为有什么?一无所有!华为既没有背景,也没有资源,除了人的脑袋之外,一无所有。”

14、“5G实际上被夸大了它的作用,也被更多人夸大了华为公司的成就。”

15、“应对未来的挑战,我们都在找路,但如果慢慢找来找去找不到,追兵也很快到了。”

16、“我们觉得除了困难,都是困难,没有不困难。”

17、“(华为业务前景这么光明,为什么说华为下一步可能会倒下呢?)早晚的事情,这是个哲学命题,不是一个现实命题。”

18、“未来终端的路很宽广,包括物联网……,手机只是终端的一个领域。”

19、“苹果是一个伟大的公司,因为苹果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这个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结构性改变。”

20、“大家不要把商业模式和意识形态混淆起来。我们今天进入商业社会,不能因为我们是共产党员,就要去做雷锋无私奉献,就不要去搞商业模式,那为什么要搞市场经济呢?我们要用经济规律来对付经济规律。”

再来看我们从部分媒体评论中摘取的读者感受:

网友:“罕见发声,但都是真知灼见,‘拨开云雾见晴天’,掷地有声。”

网友:“觉得好多人没好好看文章,通篇读下来我花了四十分钟左右。任正非的眼界和胸怀高于许多人。看的出来,他一刻也没停止学习,所思所想之远之深让人感佩。”

网友:“‘批评和自我批评’‘革自己的命’‘独立自主’‘再教育’……任总字里行间总有老一辈革命家“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概。”

网友:“关于加强教育的观点真的是真知灼见,未来中国不能靠人口红利,要靠人才红利,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网友:“创新全人类财富,格局宏远,准备了十几年,不怕面对,深谋远虑,有几家企业有这底气这样说。” 

以下为任正非2019年1月17日接受国内媒体群访完整实录:

1、记者:华为最近遇到了一些困难,请问华为内部是否系统地评估过,这么多年的研发创新投入是不是可以抵抗这些困难?

任正非:应该说,我们今天可能要碰到的问题,在十多年前就有预计,我们已经准备了十几年,我们不是完全仓促、没有准备的来应对这个局面。这些困难对我们会有影响,但影响不会很大,不会出现重大问题。

记者:那么在现在的环境下,您怎么理解自主创新对中国公司的意义?

任正非:我从来不支持“自主创新”这个词,我认为,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财富,我们一定要踏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进,这样才能缩短我们进入世界领先的进程。

什么都要自己做,除了农民,其他人不应该有这种想法。自主创新若是精神层面我是支持的。也就是说,别人已经创新,我们要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得到别人的许可,付钱就行。如果我们重做一遍,做完一遍,也要得到许可,还是要付钱,这是法律。当然科学家都是自主创新的,我指的是我们这种公司的工程创新。

2、记者:我想接着问一下,华为对这次反全球化浪潮所做的最坏的预案是什么?

任正非:外面的变化对我们没有这么大的影响。因为我们有信心,我们的产品做得比别人都好,让别人不想买都不行。我举一个例子:全世界能做5G的厂家很少,华为做得最好;全世界能做微波的厂家也不多,华为做到进。能够把5G基站和进的微波技术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基站的,世界上只有一家公司能做到,就是华为。

将来我们5G基站和微波是融为一体的,基站不需要光纤就可以用微波超宽带回传。有人说过去这只适用于广大农村,但5G是超宽带,微波也是超宽带,这也适合广大西方国家。因为广大西方国家遍地都是分散的别墅,是要看8K电视、高速的信息消费,那就需要买我们的设备。当然,它可以不买,那就要付出非常昂贵的成本来建设另外的网络。

我们在技术上的突破,也为我们的市场创造了更多机会,带来更多生存支点。所以,我们没有像外界想像中的那么担忧。

3、记者:长期以来,西方对包括华为在内的中国企业最常见的指责就是盗窃知识产权,请问您怎么看待这个话题?

任正非:我不能代表中国企业,只能代表华为。华为在美国经历了几场大官司,都获得良好的结果。华为现在87,805项专利中,其中有11,152项核心专利是在美国授权的,我们的技术专利对美国的信息社会是有价值的。我们已经和很多西方公司达成了专利交叉许可。华为不能代表别的企业,但是我们自己是绝对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的。

4、记者:为什么中国没有产生像高通那样通过知识产权授权模式进行发展的企业?深圳有一些企业,他们有自己的知识产权,由于遭遇知识产权官司和国外公司的围堵,他们没有办法,只好向产业链的下游下沉。想问您,中国知识产权体系应该要怎么调整?

任正非:如果我们把知识产权当成物权,可能国家的科技创新发展会更加好一点。就是知识产权法若是物权法的一部分,侵犯知识产权就是侵犯物权,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原创发明。没有原创发明,哪有未来的“高通”呢?我们应该认识到,知识产权保护是有利于国家长远发展的,而不是西方拿来卡我们的借口。

因此,我们国家首先要不支持假货、不支持山寨,而是要支持原创、保护原创。有可能今天经济发展速度会慢一些,但质量就会更好一些,就会出现越来越有竞争力的公司。

5、记者:现在外界有一种感觉,好像又重新回到麦卡锡时代,以共产主义为帽子,加到一些企业或者个人身上进行打击。您有没有感觉到,中国《情报法》尤其是第七条颁布之后,会对华为国际市场造成一些障碍?您觉得有没有必要通过一些渠道对它进行合理的诠释?

任正非:首先,对于释法的事情,我们说了不算。但是政府已经表态,外交部做了明确澄清,中国没有任何法律强制要求任何企业安装后门。

第二,中国还要强调,企业在任何国家都必须要遵守业务所在国所有适用的法律法规,包括联合国、美国和欧盟适用的出口管制和制裁法律法规。

6、记者:任总您好,我在深圳做新闻工作很多年了,在我印象当中,华为在过去30年当中,像这么密集,您亲自出面,连续几天与媒体会面,以前是很少见的。

包括外媒都在说,今年任总会见记者是一个比较罕见的安排,是为了应对当前华为所面临的罕见的特别困难,不知道您对这个评价是否认同?这个安排,主要是想传递什么信息?

另外一个问题,西方一些国家政府对华为网络安全的指责,您认为这是出于历史的偏见,还是华为确实有需要加强的地方?华为如何消除西方国家的担忧?

任正非:第一,见媒体是公共关系部逼的。他们说,这段时间我们要给18万员工和广大客户都要传递信心,让他们多了解我们、信任我们,也同时给社会释怀,其实我们没有遭遇多大困难。你可能没参加过我们的内部会议,开会都是群情激昂的,没有感觉到有多大困难。但是外界不知情,我们需要传递一些信心,需要我说说话来起一些作用。

所以,见媒体就是给社会传递一种信心。当然我们今年的收入增长速度可能会放慢,估计增长不会超过20%。

第二,关于网络安全问题,要把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区分开来,现在混淆在一起了。华为30年来在170多个国家、为30多亿人提供了网络服务,有良好的安全记录。但是我们还需要不断进步。

我们现在要重构软件架构体系,朝着“网络架构极简、网络交易模式极简、网络极安全、隐私保护遵从GDPR”这四个目标的要求。我们在未来五年大量投入研发费用,做全世界最好的网络。五年以后,年销售收入可能比今年多一倍多。

7、记者:我记得2014年第一次采访您的时候,您说“华为有什么神秘的?揭开面纱就是皱纹”,印象特别深刻,现在五年过去了,您觉得华为的面纱真正揭开了吗?现在国际上质疑的声音好像更多了。

任正非:那就是皱纹更多了。因为半径越大,问题越多。如果我们缩到小小的一点,像农民种地一样,只有土豆这么大,外界都看清了,那谁也不会质疑。半径越大,越看不清,未来10-20年之后的探索我们更加看不清,所以大家的质疑会多一些,但是质疑并不等于有多大问题。

另外,质疑也是有价值的,科学家天生就喜欢怀疑,要不他们怎么会发现新东西呢?他不相信,就会有新发现,所以质疑本身也是前进过程中必然伴随的副产品。

未来信息社会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未来二三十年,人类社会一定会有一场巨大革命,在生产方式上要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比如,工业生产中使用了人工智能,大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大家参观了我们的生产线,那还不能叫人工智能,只是一部分人工智能,但是生产线上已经看不到太多的人。

五年以后,这条生产线上可能只需要五、六人,甚至两、三人,主要是做维修。当然,我们的生产线上很多人都是博士,不是普通操作工人,特别是光芯片生产中,会动手的博士还特别少。

这个时代对一个国家来说,重心是要发展教育,而且主要是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的基础教育。没有良好的基础教育,就难有有作为的基础研究。给农村教师多发一点钱,让优秀人才愿意去当教师,优秀的孩子愿意进入师范学校,就如我们老一代革命家毛泽东、粟裕、黄克诚、许光达、恽代英…都出身于师范学校一样,我们就可以实现“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但现在不是这样,教师待遇低,孩子们看见知识多也挣不到多少钱,所以也不怎么想读书。这样就适应不了未来二、三十年以后的社会,社会就可能分化。完全使用人工智能生产的可能就会重回西方,因为没有了工会问题、社会福利问题、罢工问题……;完全不能人工智能的生产可能会搬到东南亚、拉丁美洲、南欧等人力成本低的国家去了。我们国家面临着这种分化,就应该要把基础教育提到国家的最高纲领,才能迎接未来的革命。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这应是党和国家的主要责任,每个公民的义务。今天满街高楼大厦,过二、三十年就变旧了。如果我们投资教育,二、三十年后这些穷孩子就是博士,开始冲锋,国家就会走向更加繁荣。

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华为只能把自己管好,不能去管别人,所以我们就大量投入资金往前冲。刚才央视记者问我“你们赚的钱很少,为什么科研投入会有那么多”,比如今年我们利润是90多亿,但是科研投入150-200亿美金。其实这150亿哪里是我们投的,都是成本,实际上还是客户投的。客户给我们的钱,不是产生利润,而是产生投入。

我们为什么要走在前面?新技术进入时代的周期变短了。过去是等到科学家做方程,经过五、六十年,终于发现这些方程有用。从电磁理论,又经过五、六十年,发现电磁理论可以用于无线电;又经过了几十年……。今天已经不可能了,这个过程缩短非常厉害,即使不能叫毫秒级,也是极短级。如果我们还是等着产业分工,不进入基础研究,就有可能落后于时代。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如果变成人才大国,我们与别人的竞争才更加有信心,因此,小学教师应该要得到更多的尊重。当然,今天教师待遇已经比过去好很多了,但还要让教师成为最光荣的职业,国家未来才有希望,才能在世界竞技中获得成功。

今天大家看到华为有很多成功,其实成功很重要的一点是外国科学家,因为华为工资高于西方公司,所以很多科学家都在华为工作。我们至少有700名数学家、800多名物理学家、120多名化学家、六七千名基础研究的专家、六万多名各种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形成这种组合在前进。因此,我们国家要和西方竞技,唯有踏踏实实用五、六十年或者百年时间振兴教育。

振兴教育不在房子,在于老师。黄埔军校就是两条绑腿,抗大就是一条小板凳。你们看关于抗大的电影,搬个小板凳,坐在黄土飞扬的土地上,听到毛泽东没有麦克风的讲话,就建设了新中国。黄埔和抗大怎么不是世界上两所伟大的名校呢?所以,物质不是最主要的,人才是最主要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得到尊重,这个国家才有希望。

记者:您提出基础教育这个议题,是希望能够给社会一个警示吗?

任正非:我认为,社会就是应该有口号“用最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我们再穷也不能穷老师”。

记者:您打算为这个事情做点什么?

任正非:我们把华为公司做好,就给大家做了一个榜样。华为有什么?一无所有!华为既没有背景,也没有资源,除了人的脑袋之外,一无所有。我们就是把一批中国人和一些外国人的脑袋集合起来,达到了今天的成就,就证明教育是伟大的。

8、记者:在4G时代,我们感觉华为也是从众多的竞争对手中领跑进入一个新的境界。原本以为在5G时代,迎接华为的是世界广阔的天地。但是目前为止,外界设置的障碍是比较多的,刚才您也讲华为对遇到的状况是评估过的。我想问一下,接下来华为打算采取哪些措施去突破目前的困局?另外第二个问题,我们早上也去参观了华为的两个实验室,还是觉得华为在基础研究这方面也是投入了很多心力的,那国家大的环境也是提倡企业或者是高校做基础研究,我想听任总关于基础研究这块的想法。

任正非:有个老师辞职说世界很大,她想去看看。我想说这个世界很大,还有好多地方我们可做5G的,我们暂时还做不了那么多。少数地方的拒绝不能代表我们在大多数地方被拒绝。而且5G实际上被夸大了它的作用,也被更多人夸大了华为公司的成就。因为我们跑得太快了,我们的年青人按捺不住自己的兴奋,一直讲啊讲,就把事情夸大了。实际上现在人类社会对5G还没有这么迫切的需要。人们现在的需要就是宽带,而5G的主要内容不是宽带。5G有非常非常多的内涵,这些内涵的发生还需要更多需求的到来,还需要漫长的时期。不要把5G想象成海浪一样,浪潮来了,财富来了,赶快捞,捞不到就错过了。5G的发展一定是缓慢的。日本和韩国还是4G,日本、韩国把4G运用到非常好,就足够满足使用。我们的4G没有用好,打开我的手机只有20~30兆,实际上我们提供的4G是可以到300~400兆,足够看8K电视。但是我们的网络,白天打开就只有二三十兆,只能看4K,没法看8K电视。为什么?网络结构不好。网络结构不好是啥?还是没有数学家在研究运营商的网络结构。所以网络结构性的问题没有解决,5G用上来和4G差不多。就好比我嘴巴很大,但是喉咙很小,我吃一大块肉还是一口吞不进去。因此,不是5G的基站是万能的,大家别那么着急。5G接下来估计还要进入毫米波,毫米波就是只要你多加一倍的钱,带宽可以加一百倍,就是一秒钟你可以下载几十部高清视频,这个我们已经在实验室里面都能完全做出来。5G现在暂时还没有充分发挥出用处,太快了。这次中央台用来在深圳(5G)直播春节联欢晚会,也只是个演示性作用,这种演示还不足以变成大规模的商业行为。

在技术研究上,我们有一个说法叫做“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干啥?就是我们向谷歌学习,谷歌的母公司赚了钱就去研究很难实现的东西,还研究长生不老药,它也是为人类社会贡献,把财富转移到探索人类社会的未来去,我们也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讲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就是向谷歌学来的。就是把钱投出去,探索人类未来。我们支持给大学教授做基础研究,他就像一个灯塔一样,既可以照亮我们,也照亮别人。但是我们理解比别人快,所以做出的东西比别人快,仅此而已。

我们自己在编的15000多基础研究的科学家和专家是把金钱变成知识,我们还有60000多应用型人才是开发产品,把知识变成金钱。我们对外面科学家的探索,就是给予适当的支持。

记者: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基础研究就不适合由公司去做。

任正非:但是如果公司不做,我们就不能领导或领先这个时代,那我们就不能赚超额的钱,我们就不可能有超额的投资,那我们就变成一个代工厂了。我们为什么能胸有成竹一路领先?在电子上我们已经做出进的芯片ARM CPU、AI芯片,在光子的交换上,我们也是世界最领先的。在量子方面,我们在跟随,至少在研究别人的量子计算机出来后,我们怎么用。

我们在电子、光子、量子这三者之中,有两者是走在人类社会前面的,在量子计算是跟在后面的。所以开展基础研究,才可能有超额利润,才有钱做战略投入,才能领导社会前进。外面的科学家欢迎我们,因为我们就是把他们当作灯塔,我们不侵犯他们的任何利益。美国有一个拜杜法案,赋予大学和非盈利研究机构对于联邦政府资助的发明创造可以享有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从而产生了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强大动力。我们也按照拜杜法案,我们没有什么私心,但我们不是和学校合作,主要是和教授合作,必须有这个领军人物我才跟你合作。

9、记者:如果您来评价华为目前的基础研究,华为处于什么样的技术水平?您个人的目标是什么?我记得两年前您参加国家科技大会时,您说华为进入了无人区,现在是不是还是这样一个水平?

任正非:总体来说,我们对自己的基础研究评价应该还不够满意,为什么呢?这30年,其实我们真正的突破是数学,手机、系统设备是以数学为中心,但是在物理学、化学、神经学、脑学……其他学科上,我们才刚刚起步,还是落后的,未来的电子科学是融合这些科学的,还没有多少人愿意投奔我们。所以,我们在科学构建未来信息社会的结构过程中,我们还是不够的。

关于无人区,当时最主要是讲“时延”问题,比如现在无人驾驶等都是时延问题。前段时间,我太太和我小女儿在欧洲乘坐德国无人驾驶汽车在高速公路狂奔了两个多小时,欧洲已经在进入L3阶段的无人驾驶。大家也看到我们和奥迪在无人驾驶领域的合作,也是L3阶段。无人驾驶最高是L5阶段,达到L5阶段5G开始起作用,但是还有时延问题。

所以,现在真正无人区的探索就是降低时延,任何电路都一定有电容、电阻,一定会产生时延,人类社会要求无时延的时代是不存在的。时代发展进入饱和曲线阶段,我们刚好在这个曲线的平顶上,新公司很容易追上我们。这就是我们认为未来的风险。你们看,现在做一个电子产品多简单,买几个芯片一搭就出来了。我们的优势慢慢也不再是优势,这个领域里,我们担忧也跑不动了。

这次总理去比利时参观了IMEC的一个设计平台,总理看到这个平台能把人类电子带宽提高到3纳米和1纳米。如果到了极限,还满足不了人类的需求,石墨烯这时也还不能替代硅,怎么办?我们就把芯片叠起来,但最大的问题是要把这两个芯片中间的热量散出来,这也是尖端技术。所以说,热学将是电子工业中最尖端的科学,这方面我们的研究也是领先的,就是太抽象了。所以,应对未来的挑战,我们都在找路,但如果慢慢找来找去找不到,追兵也很快到了。

10、记者:之前与一位企业家做交流,他说过一句话“每天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担心被别人追赶上,担心用户抛弃自己的公司。”我想知道您有没有这样的担心?

任正非:这个“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就是形容词,我们也天天说。如果真是这样子,就根本跑不动了。我们还是胸有成竹的,但是说话总是要夸大一点,好像自己真的是很担忧,大家不要听那些形容词。

记者:那“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

任正非:一定。

记者:但不一定是“下一个”?

记者:其他公司都在说要做百年老店,要做传承。

任正非:做百年老店是非常困难的,最主要的是要去除惰怠。曾经有首长说要总结一下华为公司的机制,我说首长您别总结,前20年是积极进步的,这10年是退步的,为什么?就是人们有钱就开始惰怠了,派他去艰苦地方不愿意去,艰苦工作也不愿意干了。如何能够祛除惰怠,对我们来说是挑战。所以我们强调自我批判,就是通过自我批判来逐渐祛除自我惰怠,但我认为并不容易,革自己的命比革别人的命要难得多得多。

11、记者:去年华为人力资源研讨会,大家给您提了一堆意见,总结成十宗罪。您觉得大家提的这些意见是否有道理,您按照这些意见去改进了吗?

任正非:十宗罪,我们把它都贴心声社区的网上了,让18万员工去批判,大家就讨论应该怎么改。这样会形成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会使我们的一些内部的机制逐步地转变。我看心声社区一般只看批评,说好话的我就过滤过去。因为我要看到底基层发生了什么情况,管理层做得对不对。发现后,再找个人去调查一下是不是存在这样的问题。

12、记者:您谈了很多基础研究的内容,您年轻时有没有想过自己将来当一个科学家?您现在是不是觉得自己的人生走错路了?第二个问题,您刚才也讲到华为现在钱很多,不知道往哪花。华为的产品做得非常好,前段时间有个传言,说“华为要跟袁隆平合作搞海水稻”,很快华为就声明这是个假新闻,但是在这个传言背后,可能反映了很多人希望华为能够做更多、更好的产品,请问华为有没有跨界的想法?

任正非:第一,华为公司几百人的时候,对准一个“城墙口”冲锋,几千人、几万人、十几万人冲锋还是对着同一个“城墙口”,并没有转变,而且我们每年对一个“城墙口”的炮击量已经超过150-200亿美金,这还仅仅是研发费用,其他部门也在冲锋,加起来大大超过这个量了。我们只有集中在一个点上突破,才能在人类社会中立足。当我们要拖上很多“拖斗车”、“马车”、“黄包车”……的时候,我们这个“高铁”也跑不动了。

钱多得花不出去,那只是一个说法,我们都是加大对未来的投资,要把钱花出去、花好也是不容易。每个部门要花钱,预算审查也是极其严格的。比如我们拨了36.8亿美金战略费用,他们怎么花没有压力吗?还有,我们有一个华为大学,培训的大多数是读了博士、硕士,包括还有很多海外名校毕业,实践几年很成功的员工,回来受再教育,然后再出去,再教育、再出去。这费用高得不可想象。华为大学现在还没有修好,下次欢迎你们再来参观。

13、记者:任总,您讲过“接下来的智能世界可能会有非常非常多的机会”,华为在多个领域已经成为了领导者,从芯片到服务器、云端,在全球也没有一家可以对标的企业了。华为在业务上有没有边界,边界在哪里?因为不少合作伙伴担心华为抢了他们的生意。

任正非:其实我们做的就是“管道”,给信息流提供一种机会。我们做的服务器存储不就是“管道”中的一个“水池”吗?终端不就是“水龙头”吗?所有这些技术都是一脉相通的。为什么华为终端的技术进步那么快?是因为我们在管道技术上的战略储备很多,我们用不完,就把这些部门划给终端,科学家都为它们服务,所以很快就跃上来了。因此,跨界这个问题,我们是永远都是不会做的。前天西方记者也问我“你们会不会造汽车?”我说,我们永远不会造汽车。我们是做车联网的模块,汽车中的电子部分——边缘计算是我们做的,我们可能会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但是它不是车,我们要和车配合起来,车用我们的模块进入自动驾驶。决不会造车的。因此,我们不会跨界,我们是有边界的,以电子流为中心的领域,非这个领域的都要砍掉。

14、记者:最近我看到很多报告或演讲,包括美国智库,提到未来在全球科技领域可能会有中美两个阵营。您对于未来科技行业的走势是怎么看的?因为华为从来不站队,但是现在这种大国博弈的情况下,华为还有可能独善其身吗?

任正非:如果将来会出现中美博弈,中国首先还得重视教育。我们在海外派遣员工有4万多名,为什么大多数员工都不愿意回来?孩子上学问题,回来以后怎么插班,教育方式完全不一样。这样一系列问题,让我们的员工流动不起来,孩子回不来。即使在非洲,孩子可以上最好的学校,但是回到深圳就进不去学校。因此教育是我们国家最紧迫的问题,要充分满足孩子受教育的权利。每个家长最操心就是孩子。因此,盲目的人口红利化是错误的,因为社会的生产方式是走向人工智能。

东风汽车的竺总问我,我说“中国无人驾驶可以从拖拉机做起”,我们不与西方同一个轨道竞争,就把拖拉机做到24小时耕地,不怕蚊子,不怕下大雨,不怕爬高山,农业生产效率不就提高了吗?

15、记者:您在采访中多次提到人工智能,我现在看到很多公司已经把人工智能当成一个主要的目标,言必称人工智能。您担心这个趋势会导致人工智能形成一个泡沫么?

任正非:人工智能有可能是泡沫。但别害怕这个泡沫破灭,那些失败的专家工程师,我们招聘,为什么?我们需要改变我们的生产结构,改变我们在全世界的服务结构,我们需要这些人。为什么我要失败的人呢?失败的人就是理想太大,平台太小。但是我的平台很大,能够容纳你跳舞。为什么人工智能会出现泡沫化?就是同一个东西,这个世界实际上只需要一家公司,比如说办公系统,谁还能取代微软?真正的机器人出来后,90%的机器人公司就困难了。因此,我很难解释人工智能是不是有泡沫。我们公司在工程上,比如新疆高山上的基站,是京东快递小哥骑着摩托上了山,把设备按照我们的说明装好以后,我们人在西安调测,调测通过就验收了,报告、发票就出来了,钱就付给你了。如果我们不是采用人工智能的方法提升生产效率,我们公司就不可能实现低成本,不可能获得高利润,也不可能加大对未来的战略投入。

16、记者: 您认为华为当前主要是什么困难?

任正非:我们觉得除了困难,都是困难,没有不困难。

17、记者:请您讲一讲国际业务,接下来华为在国际业务拓展方面还有哪些规划?

任正非:没有变化,过去怎么做还怎么做。

记者:打算继续在哪些领域重点做?

任正非:不改变现在的方向,不进入不熟悉的领域。

18、记者:虽然西方媒体也问过了,但是我们还是希望了解孟女士这个话题,希望您作为父亲来回答。您第一次听说女儿被加拿大扣留的时候是在什么场合?您现在与她沟通渠道顺畅吗,现在情况如何?1月29日是美国正式引渡的最后期限,有没有困难?

任正非:孟晚舟和我本来是去阿根廷开同一个会议,而且她还是会议的主要主持者。她是在加拿大转机,不幸就被扣留了。我晚她两天才出发的,是从另外的地方转机的。我们会通过法律程序来解决这件事情。作为孟晚舟的父亲,首先感谢中国政府维护孟晚舟作为中国公民的权益,为她提供了领事保护。我也感谢社会各界人士对孟晚舟所表达的支持、关心和关注。

我与女儿现在就是打打电话,电话上也仅仅是讲讲笑话,晚舟也很坚强。

19、记者:您是反对封闭式的自主创新的,对不对?然后,您又提到发明量子计算机的一定是IBM或者微软。

任正非: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记者:华为可能不是第一个。

任正非:肯定不是。

记者:那我想问一下,一方面每年我们投入这么多钱在研究与创新,另一方面我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关于技术创新的共享和自主研究,这两者的平衡点是什么?

任正非:在精神上我是支持自主创新的。所有科学家的创新都是自主的,它是一种精神。我认为在尖端的未知上更多的强调自主创新是可以的,比如嫦娥4号,人家不给你,那你得自主。但是我们不能在低层面上强调自主创新,一个螺丝钉你也要自主?日本、德国的中小企业很了不起,日本一个企业几十年就做一个螺丝钉,这个螺丝钉最大的特点就是永不松动,全世界到处高速设备、高铁、飞机全部都用这家螺丝钉。我去过莱卡,莱卡就是一个乡村工厂,一个老太太,35年就做涂外层油漆的工作,说机器不能代替,做不到她那么精细,所以她还在做。我觉得踏踏实实做好一件事是可以的,但不要说人家已经做好了,我非要重复做一下才证明自己是光荣伟大的。我认为只有开放才可能快速的实现目标。

20、记者:这次很多事情可能都是因为美国而起。如果想要借这个平台对美国政府或者美国社会说一些话,您特别希望讲什么?

任正非:我认为,美国发出不同声音的可能也是少量政客,他不能代表美国人民,也不能代表美国工业界、美国企业、美国科技界。美国的工业界和企业界还是坚定不移支持我们,坚定不移加强与我们合作。所以,少数政客的声音是会有很大的噪音,但是起到多大作用,最终还是要看结果。

21、记者:您为什么说特朗普是一个伟大的总统?这好像引起了很大的讨论。

任正非:因为特朗普把税率降得非常低,有利于产业发展,对美国来说,这就具有了百年的竞争力。但是,如果他一天到晚去跟这个国家吵,吓唬那个国家,而且乱抓人,大家都不敢去投资,那么他减掉的税就没有人去补起来,美国经济就会开始大幅度下滑。但是下一位总统不会改变低税制度,他会到处去改善关系,他会说“你来投资吧,美国条件好,税低、土地便宜,什么都便宜”,也许美国真就振兴了。就降税这一条评价他高水平。邓小平挖了一块“洼地”,大量水往那里流,中国经济就崛起了。所以,是从这点来评价他是一个伟大的总统。但另外一点不是批评他吗?现在没人敢去美国投资。所以,他具有两面性。

我在英国,听卡梅伦、奥斯本讲过,要把税率降下来,同时把福利也减掉一些,正好对冲,经济是平衡的。福利怎么减呢?所有要领救济金的人首先要去申请就业,没有就业就去做社区服务,比如照顾孤寡老人,帮做家务,打扫街道,你不做,就不能领救济金。英国在不断推行降税,现在已经降到了17%了,英国重新恢复投资这个机会窗。

22、记者:刚才提到未来五年,华为将投入1000亿美元用于重构网络,那么能不能具体谈一下,这个重构包含哪些体系的调整?有没有具体的时间表?您的这种重构肯定不是对市场国际环境或者国际舆论做出的改变,一定是包含对于未来机会的战略判断,您认为世界的通信市场包含着哪些重大的机会点?

任正非:我们所说的计划就是要把网络做到极简,把网络交易模式做到极简,把网络做到极安全,隐私保护遵从欧洲GDPR标准。达到这四个点,我们就依然会有增长。

记者:那未来的机会点呢?

任正非:网络架构的重构,还有未来人类社会对于图像的需求,都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空间。大家参观展厅的时候看了8K的电视画面,看了会喜欢吧?中国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经济已经具备这种条件了,那么为啥不可以做到位呢?

23、记者:华为业务前景这么光明,为什么说华为下一步可能会倒下呢?

任正非:早晚的事情,这是个哲学命题,不是一个现实命题。

24、记者:华为是世界上几乎唯一做B2B业务成功,做消费者B2C业务也非常成功的企业,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任正非:我们把做网络的技术能力也应用到了手机业务。比如,手机的图像系统很好,就是来自我们网络的图像系统对数学的研究。下一步,我们网络连接业务会更成功,会是全世界最好、最智能化的连接,这些领域其实都是相关的。

25、记者:消费者业务的成功是偶然的吗?

任正非:大家知道,世界会变成一个智能社会,智能社会怎么感知呢?必须要靠终端,终端的感知要靠传感器、显示器。所以,未来终端的路很宽广,包括物联网……,手机只是终端的一个领域。

26、记者:前两天您接受外媒采访,提到“隐私保护方面要学习苹果”,之前华为业务也说过“学习爱立信”。以华为目前的业务结构和体量,现在还有一个学习的榜样吗?或者说您觉得华为现在应该怎么做,在大方向上有哪些需要去布局的?

任正非:第一,亚马逊的开发模式值得我们学习,一个卖书的书店突然成为全世界电信营运商的最大竞争对手,也是全世界电信设备商的最大竞争对手。第二,谷歌也很厉害,大家也看到“谷歌军团”的作战方式。第三,微软也很厉害。怎么没有学习榜样呢?到处都是老师,到处都可以学习。

27、记者:现在苹果也陷入了一个创新的困境,业绩、股市也在下滑的,您怎么看?

任正非:苹果是一个伟大的公司,因为苹果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这个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结构性改变。

28、记者:您希望中国的网友怎么来看待华为,您希望华为在海外能树立一个怎样的形象?

任正非:我觉得呢,就是网友要更多的宽容心。大家也看到,有些科学家因为发布了一些不同的科学见解,然后被网友们骂得狗血淋头。科学家就像哥白尼一样,日心说在当时就是胡说八道,人还敢跟神做斗争,你比神还伟大了吗?那我们就要宽容一下今天的“哥白尼”,这样我们国家将来才有新东西。科学家会提出很多新东西,可能是莫名其妙的,千奇百怪的想法,我们要宽容他。

29、记者:任总,您是军队出身的背景,我们了解到您也是一名党员,这样的身份,对于您作为一个大型跨国企业的掌门人来说,是一种财富,还是一种负担?

任正非:这两者没有必然的相关性,大家不要把商业模式和意识形态混淆起来。比如,西方的宗教是相信上帝的、相信神的,但火车是他们设计的,是靠煤炭推动的。所以,我们今天进入商业社会,不能因为我们是共产党员,就要去做雷锋无私奉献,就不要去搞商业模式,那为什么要搞市场经济呢?我们要用经济规律来对付经济规律。

30、记者:你们把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作为今年的最高纲领,这是基于什么原因?

任正非:这是永久的要求,不是今年的。为什么呢?过去我们是普通的传输和交换时代,任何病毒都进不去,所以最早80年代使用的通信系统没有网络安全问题。后来由于IP的出现,IP绕来绕去,可能会多几个缺口。未来时代是云时代,到处都是缺口,谁把网络安全做好了,客户就会买谁的。我们把网络安全提升了这样的高度来认识,是因为我们面临未来要支撑云时代。不是今年,是永远的。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解剖12大智慧零售案例!智慧零售案例创新商品化

蓝蓝设计的小编

如果您想订阅本博客内容,每天自动发到您的邮箱中, 请点这里


2016 年开始的智慧零售浪潮,至今已经席卷大半个行业市场。所有零售企业都认识到:新的科技和应用正在重塑零售业,企业必须不断变化,以取得未来的主动权。作为一个古老的行业,零售业在中国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时期。1.0 时期,线下交易高速发展;2.0 开启了电商时代,C2C、B2C 服务模式遍地开花;3.0 时期则是移动互联网的主场;如今,零售 4.0 即智慧零售时代已经到来,线上线下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直至完全融合,逛超市、买衣服俨然变成了科技感十足的事情。2019 年将是零售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对于企业的严峻考验。在“花样百出”的行业生态中,企业是不是真的理解了“智慧零售”?要想变得更加“智慧”,哪些事情需要改变,哪些需要坚持?

解剖12大智慧零售案例!商超服饰等6大行业巨头这样重生【附下载】| 智东西内参

本期的智能内参,我们推荐来自哈佛商业评论的报告《2018年度零售业数字化案例榜》, 以实战案例为更多期待“破茧重生”的企业带去经验和启发,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商品、服务和体验。如果想收藏本文的报告全文(2018年度零售业数字化案例榜),可以在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回复关键词“nc324”获取。

一、零售行业新商机

在2.5 亿年前,地球经历了一场由大规模火山爆发引起的大灭绝,90% 的物种销声匿迹。但不久之后,在形形色色的新生态系统中,新的生命形式爆炸式地出现。这场物种大灭绝事件,被称为二叠纪大灭绝。如今,大规模数字化使得很多零售商因此消失在市场中。但和二叠纪一样,许多新机构、新平台和新生态系统纷纷涌现,一场零售行业的革命正在进行中。数字化、娱乐化、全渠道化和平台化是智慧零售的四个基本元素,但这一变革的影响要远远超出人们目前所看到的表面。

1、虚拟与实体经济的数字化

数字化的影响几乎遍及所有行业。特别是在零售业,数字化往往从后勤部门的大数据和分析开始,涉及诸如客户细分、预测和供应链优化等流程。这些流程在面向客户的活动中都担负重任。

但“数字化”不等同于虚拟世界的数字化。如今,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都变得越来越数字化。随着智能设备的不断普及,对零售商来说,数字化的影响力和相关性呈指数级增长。数字世界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实体世界联结:在线订单追踪,定制打印名片或者在线设计 T 恤,追踪顾客去了哪家实体店铺,在供应链和库存管理中,引入自动驾驶工具、3D 打印机、理货机器人和 RFID(无线射频识别)标签等。

数字化所需求的并非只有后勤及运营业务的改变,还包括提升顾客体验及形成全渠道购物旅程。例如,如果顾客想要通过指定的补货按钮下单,或使用成像技术试穿。他们购买的产品和服务也会受影响。比如消费者通过物联网连接微波炉进行操作,或使用健身记录仪等可穿戴植入设备接受训练。因此,零售企业的任务不仅要进行数字化软件升级,还要以数字化工具覆盖线上和线下,创造出智能、数字、互联的体验性旅程,并提供与之匹配的产品、店铺和服务。比如现在实体店铺也能通过分析实时视频图像判断结账队伍是否过长,并在需要时从仓库调人帮忙收银和装货,以减少顾客等待时间。

当交易率(transaction rates)增加时,电商能通过云服务,自如地扩充计算资源。零售商并不需要分别制定线上数字化战略和实体数字化战略,而是需要一个融合了线上线下的整合数字化战略。

2、娱乐化并非唯一战略

消费者是复杂的人类,受各种功利(理性)和享乐(愉悦)动机的驱使,希望和零售商达成期待中的关系,满足自身需要和渴望,并从中获益。因此,如今零售转型的战略之一是“娱乐化”,增强享乐、体验和生活方式等元素。

虽然顾客有时很看重娱乐,但他们也有其他驱动因素。有时主要为获得娱乐,有时看重便利性,希望送货上门;有时是食材的纯度和新鲜度;有时是低价,为了省钱;有时看重速度,有时看重社交。零售商必须找出某类用户的核心需求,并抓住他们的购物动机,实现需求动机与关系类型的合理组合。

3、全渠道化要变为旅程化

对零售商来说,更重要的还是专注于增强顾客体验以及端到端顾客旅程:从客户意识到需求、评估、购买意向到下单、支付、送货、安装、维修等流程。如今,顾客旅程和接触点不仅涉及一线店铺员工,消费者和零售商之间可能还有亲友、社交网络好友及粉丝、竞争对手、替代产品、社交媒体意见领袖和博主、政府和学界等第三方加入。

正如下图例证所示,零售生态中的参与者有很复杂的互动关系。除了接触点,识别出覆盖多个接触点和流程(我称其为“交叉点”),面向顾客进行重复性活动及支持数据,也非常重要。包括客户关系管理、安全隐私、品牌标识、欺诈识别等。而且研究表明,针对流程或两个接触点交叉的地方,关注顾客旅程的零售商,财务表现有显著提高。

解剖12大智慧零售案例!商超服饰等6大行业巨头这样重生【附下载】| 智东西内参

▲零售生态

此外,客户体验绝非很多人所认为的是直接顾客体验,而是零售商接触消费者的所有接触点之和。它包括了成本、质量、时间等数不清的隐藏商业流程特性,并包含互动、需求、限制条件等现实和认知。这些环节中有很多问题,并不为零售商所知,也很难控制,但会影响顾客体验。

全渠道化和旅程化都与数字化相伴而生:所有消费者旅程和接触点的来源渠道是未知的,因此需要无缝实时整合客户、订单和产品信息,也需要支持系统、流程、产品和包括库存、定价、促销等服务。零售商在理解并完全支持消费者旅程的情况下,会更懂得从何处入手。尽管全渠道化很重要,但关注顾客旅程是当务之急。换言之,如果顾客通过任何渠道获得的体验都同样糟糕,那么一切就是白费力气。

4、平台必须进化到“集体亲密”

智慧零售的企业必须想方设法获取客户数据。占有客户的海量数据有时会被视为动机邪恶和侵犯隐私,但却是为了最高尚的目标服务:用最切题和及时的方案为顾客提供最优服务,或者设计未来解决方案。

为了能为客户做出个性化和场景化的推荐,企业需要将各式各样的数据和单个客户联系起来,也就是将客户和企业的匿名交易关系变为长期关系。企业可以先小规模进行试验,然后进化到集算法和数据、线上线下为一体的大规模应用。最初,一线店员负责维护客户关系,之后零售商开始使用会员卡追踪客户信息和他们的购物篮,研究得出数据洞见。

如今,注册设备、信标技术和面部识别等技术能帮助企业识别出每位客户,这意味着零售商能够以聚合方式获取海量数据,再落实到家庭、个人及人格形象上。如果顾客不信任零售商,当然不愿交出这些数据。因此,零售商需要以可信任的方式储存、保护这些数据,并从中得出能指导行动的洞见。最后,理解消费者的目标、意图和动机很关键,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只有针对具体需求才有效果。

场景也很重要。用有理论认为,社交好友的偏好对购物有很强的暗示作用,因此社交信息也逐渐被纳入考量。

当用户和零售商的关系到达最高级别,我愿意称之为“集体亲密”阶段——即企业为消费者提供数据密集程度最高的解决方案。通过数百万甚至是数亿级别的态度、行为、情境、人口统计、社交数据、历史信息等数据点,用复杂的算法和特定模型,针对从全部消费者那里搜集来的汇总数据进行分析,最后为每位消费者做出个性化推荐,从而减少粗制滥造,提供匹配度更高的产品和服务。

企业对顾客理解程度的加深有利于为其提供更好的个性化、定制化和场景化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这将全面改善客户体验,带来更大的品牌忠诚度,提高购买量和复购率,也将让零售商更加理解顾客。事实上,正如下图所示,这里存在很多正反馈循环。

解剖12大智慧零售案例!商超服饰等6大行业巨头这样重生【附下载】| 智东西内参

▲零售行业中的正反馈循环

企业对顾客理解程度的增强和对收益增长永无止境地追求,都有利于消解传统零售的行业壁垒,重新划分零售边界。同时,现在零售商正在变为制造商,反之亦然。在中国,支付优势和零售优势相互匹配,正成为转型的重要动力。而在美国,并无这样的匹配。亚马逊是由Visa、 万事达、美国运通或 PayPal 负责处理支付和信用问题。

总而言之,零售业并没有迎来像二叠纪那样的大灭绝,并同样迎来了重生的良机。这一良性循环意味着,最为适应环境的企业和最具创新的企业不仅能够生存,还能获得更加蓬勃的发展。但有一点需要铭记:无论线上、实体还是混合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只有在创造了独特的客户价值,让竞争差异化,并和零售商整体商业战略一致的情况下,才能带来改变。以下,我们将以下五个典型案例来具体说明新零售业的转变(原文共十二个案例,详情可在公众号回复nc324获取)。

解剖12大智慧零售案例!商超服饰等6大行业巨头这样重生【附下载】| 智东西内参

▲新零售数字化转型的十二个案例

二、新零售案例

1、永辉云创:零售“下半场”,向行业输送“科技力”

2018 年最后一个月,永辉旗下“云创”独立运营和发展。这个被业界认为是永辉智慧零售试验田的业务板块,旗下包含了永辉生活店、超级物种、永辉到家业务等业务。

2018 年,腾讯智慧零售的七大工具逐步落地应用到永辉的门店端、用户端及供应链端,通过这些工具,永辉逐渐看到了自身全场景、全链路的“数字化版图”。在线下,门店已经全面实现了扫码购、移动支付,永辉小程序也在不断渗透。用户可以通过小程序定位所在门店的位置,直接扫描商品条形码,随时买单而不用排队。而到家业务拓展了“场”的范围,用户在家打开永辉生活 APP 或者小程序会自动显示你附近的永辉门店及服务,线上下单,将直接由附近的门店和卫星仓履单配送到家。

在供应链端,通过对商品进、销、存、出四大环节的“全链路”数字化,预测某个商品的销售量,并根据销售情况实时反馈供应链,进行按需生产及订货,以控制生鲜食材的损耗率,从而降低仓储库存风险等。

在运营端,通过小程序和 APP 的运营,永辉完成了从线下到线上的引流。依托海量数据,门店可以获得店内实时客流量、客户店内轨迹及商圈实时热力图等数据,从而获得“货”的优化,使商品更加匹配用户需求,门店也可以做到“千店千面”,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后期,当不同用户被分到线上各个微信社群中时,店员可以通过不同社群“人”的数据洞察,进行日常运营,以提升拉新、复购和留存率。比如永辉生活用户可以通过社群下单,并参与拼团秒杀活动等。而如果你是小程序用户,很大概率上都会收到这些优惠活动的线上广告。

通过数据洞察,永辉将更多“智慧”注入商超零售线上线下全场景,改变了传统“人货场”之间的关系,打造了“智慧零售”业态标杆店,让消费者获得线上线下的“一体化”服务和体验。

脱胎于永辉,永辉云创更像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它不仅先后获得今日资本、腾讯、创新工场、丹晟投资等机构的战略投资,还具有浓重的“互联网基因”,偏向于以“内力”驱动业务创新和自我颠覆。在智慧零售的“上半场”,互联网为传统零售场景注入“智慧”因子,带动了“人货场”的重构;而在“下半场”,永辉将以消费者诉求为核心,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将进一步重塑行业面貌,向行业输送零售“科技力”。

2、沃尔玛:一切创新都将围绕个性化顾客体验

沃尔玛中国门店里,一些新的零售 场景频频出现:顾 客在货架前拿出手机,扫描一包薯片或者一袋烤鸭背后的条形码,边逛边扫,一路走到收银台出口处,他们无视排队结账的 “长龙”,而是拿出手机,手指轻触几下,就可以通过 “扫玛购”专用通道快速结账离开门店。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如果只买一件商品,最快不到 3 分钟即可实现一次愉快的购物。这就是沃尔玛中国“扫玛购”微信小程序。通过解决顾客排队结账的痛点,提升顾客购物体验,沃尔玛“扫玛购”在 2018 年 1 月推出以来,短时间成为零售商超行业首个千万级用户小程序,截至 2018 年 12 月初,用户数突破 2000 万,累计访问量超过 8.2 亿。

熟悉沃尔玛历史的人都知道,沃尔玛一直以来以科技创新引领零售变革。作为一家以“优质优价”为卖点的连锁零售企业,沃尔玛能够力压石油、汽车等行业,连续 5 年占据《财富》世界 500 强排行榜榜首,就是因为将“控制成本”写在了经营法则里。而控制成本的关键因素在于先进的数字化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系统下的运营能力。

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沃尔玛就斥巨资购买了自己的商业卫星,实现了全球联网。此后,沃尔玛第一个建立了全球性的零售大数据网络,协同遍布世界各地数千家门店,自动记录每一件货物的库存、上架、销售、运输和订货等实时数据,对接所有采购和供应商,整合上游下游全产业链,想尽一切办法来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从而将商品锁定在价格。

此外,沃尔玛还最早推行了射频标识 技 术(RFID 技 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an 即无需人工干预自动识别商品进行结账的技术)和 24 小时物流联网监控系统,节省物流成本。而所有节省下来的成本,沃尔玛都选择让利于消费者,从而真正实现“为顾客节省每一分钱”。

如今,在电商和物流发达的中国,网络购物和移动支付已经彻底改变了中国的零售商业生态。比如,相对于 RFID 技术,中国顾客显然更偏向于移动支付。因为相对于欧美普及已久的信用卡支付习惯,移动支付具有不可替代性。随着线下租金、人力资源成本的上升,沃尔玛近年来采用更加适应中国的进化之路——大力拓展电子商务,发展全渠道零售 , 包括与京东、达达 – 京东到家在渠道、数据、物流等方面的合作。2018 年,沃尔玛开始与腾讯智慧零售就购物体验、市场营销、支付创新和会籍体系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

之所以全面上线“扫玛购”,就是因为这一小程序可以将沃尔玛大量的线下流量连接起来,提升门店的运营效率,为沃尔玛沉淀更多数字化用户,从而为顾客提供个性化的购物体验打下基础。“扫玛购”本质上相当于一个虚拟购物车,消费者可以通过小程序扫描商品上的条形码将商品加入“购物车”,再通过微信支付自助结算,生成离场二维码,全程无需等待排队结账。

如果你想更加节约时间,也可以直接线上下单选择配送到家。沃尔玛一方面推动线下门店进行数字化转型,扩大其线上订单拣货的区域空间,另一方面在门店覆盖不到的地方部署云仓网络。通过与达达 -京东到家的合作,顾客所在区域 3 公里内只要有沃尔玛门店或云仓,就可以线上下单选购沃尔玛商品,一小时内配送到家。目前,沃尔玛中国在深圳、上海、成都、北京等已建立 38 个云仓。

随着 80 后和 90 后成为消费主力,更多年轻人加入了“菜篮子”行列。由于沃尔玛大卖场门店面积较大,很多人逛着逛着就“迷失”了。为此,沃尔玛小程序专门推出了“找找货”功能,不仅可以帮助顾客在店内快速找到商品所在位置,还能搜索附近门店某个商品的库存情况。更重要的是,通过“扫玛购”和云仓等线上积累的数据,沃尔玛可以更好地进行消费数据洞察,以满足更多顾客个性化需求。顾客浏览了什么、添加了什么、搜索了什么,最后购买了什么,都汇总到数据终端并反馈,帮助沃尔玛更深刻地了解中国顾客的消费行为。

同时,小程序还能够帮助运营部门以更加精准的方式触达用户。比如在 2018年的 8·8 购物节期间,沃尔玛通过“扫玛购”在全国派发 1200 万张电子优惠券,即针对不同用户购买习惯的个性化优惠券。线上派券线下使用的便利性深受顾客喜爱,在 8·8 购物节的第一周,沃尔玛即取得了扫玛购用户增长翻倍的成绩。

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认识到,了解中国消费者是多么重要。而沃尔玛通过去中心化,在中国本土寻找更多合作伙伴,一起探索中国市场。这一开放姿态,不仅意味着沃尔玛中国数字化转型的加速,也是对中国零售生态圈和合作伙伴们释放的一个积极信号:一个更加开放的沃尔玛,必将更加适应中国。

3、步步高: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全方位数字化转型

如今再去步步高逛超市,一些人 性化的购物体验越来越常见, 比如:消费者只需要使用集扫 码购、会员支付码、微信支付等功能于一身的“步步高 Better 购”小程序,通过扫码购物、微信自助收银就能实现即买即用即走,免去排队等待。距离门店 3 公里范围内的消费者,通过小程序线上下单或者现场下单的形式,还能享受到一小时内闪电送达的服务。

借助一系列的数字化工具,步步高正在褪去传统超市的外衣,全面转型智慧零售。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从商品思维向顾客思维的转变。用步步高集团董事长王填的话来说,“有了数字化以后,盈利模式会发生很大变化,我们要由以前经营商品的进销差价转变到经营顾客的全生命周期。”这可能是步步高成立 23 年以来做出的最正确的选择。

王填在不同场合都提到过,步步高的核心竞争力要立足于消费者,回归零售业的本质,不断挖掘人的价值。为此,步步高确立了自己的数字化转型战略:商品数字化、顾客数字化、运营数字化,并与腾讯智慧零售达成 战 略 合作, 借助腾讯的入口、数 据、流量优势进行全方位的数字化升级改造,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上给顾客提供优质的消费新体验。

针对数字化转型的具体路径,步步高有着自己清晰的规划。2017 年步步高构建了数字化的蓝图,即做到顾客、商品、运营的全面数字化。具体来说,借助平台化的数据中台,做到顾客层面的可识别、可触达、可洞察、可服务,商品层面的可描述、可搜索、可跟踪、可预测,运营层面的可量化、可追溯、可评估、有优化。

2018 年是步步高数字化战略正式落地的一年。由于步步高旗下拥有超市、百货、电器城、便利店等丰富的业态,同时各个区域的发展程度存在差异,步步高决定采取稳扎稳打的战术,将智慧零售的各项能力先接入超市业态,等到全流程在超市业态跑通之后,再逐步推广到其他业态。

步步高梅溪湖店超市成为步步高与腾讯合作的首个智慧零售旗舰店。在这家经过改造的门店,数字化的消费场景随处可见。比如顾客只需要使用集扫码购、微信支付、会员码优惠券等功能于一身“步步高 Better 购”小程序,就能做到即买即用即走,购物体验更加便捷流畅。刷脸支付也是一大亮点。顾客可以先对微信支付进行“绑脸”设置,选定商品后仅需在人脸识别自助收银机进行面部识别认证、完成支付即可,无需拿出手机,实现“无停留、无感知”出店,整个过程只用 5-8 秒。购物完毕后,顾客只要在门店的小程序里输入车牌,就可以建立与车辆的导航路线,找到自己的汽车。这家店还开通了O+O 购物配送服务,在距离门店 3 公里范围内的消费者,可以通过线上下单或者现场下单的形式,享受一小时内闪电送达的服务。

小程序为步步高门店沉淀了大量的用户资产。截至 2018 年 12 月 31 日,步步高集团数字化会员 501 万,其中 63% 为新会员。与腾讯携手打造的首家智慧门店“步步高梅溪湖智慧零售旗舰店”,数字化会员破 20 万,首次交易的新客占比 65%, 数字化会员成为拉新客流最强动力。会员销售金额可比增长 53%,会员交易笔数可比增长 64%,来客数增长 130%;会员占比大幅增长,且保持强劲增速。因数字化战略实施的推动影响,步步高梅溪湖智慧零售旗舰店对比去年同期订单增长 20%,业绩增长 27%。

在零售业哀声遍野的时候,步步高选择回归零售业的本质,以消费者为中心展开全面的数字化改造:从会员数字化到商品数字化再到运营数字化。步步高的转型实践给了零售业一个很好的启发:数字化都只是手段,提升消费体验才是最终目的。

4、优衣库:一切以顾客体验为中心数据和技术都要服务于人

在中国,“服装零售”这件事正变 得越来越复杂。尤其是年轻人, 在穿衣打扮上,他们在意品牌, 在意性价比,在意衣服的舒适度,更在意透过服装所传达的个性、爱好和生活态度。在这种“高难度”需求之下,服装零售企业如何洞察并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

作为“亚洲最会卖衣服的企业”,优衣库近年来不断推进数字化转型,成为吃到智慧零售红利的服装企业之一。

最近几年,全球服装时尚巨头们的日子不太好过。在电商的冲击下,GAP、ZARA、H&M 等众多品牌都曾陷入业绩低迷,不得不通过收缩海外市场、减少库存、关店和裁员来平衡利润收入。而优衣库则是一个“特例”。据优衣库母公司迅销集团 2018 财年财报显示,收益同比增长 14.4%;净利润 1548 亿日元,连续 2 个财年创出历史新高。其中,中国市场占比 25%,成为优衣库全球第二大市场。截至 2018 年 12 月,优衣库在中国店铺数量超过 660 家,遍布中国 150 多个城市。

近年来,迅销集团大力推动“有明计划”,这一计划的核心就是配合数字化及互联网时代,变革未来服装零售的消费模式,根据消费者在互联网时代的洞察,更快捷、更聪明、更好地去满足顾客。为此,迅销集团还在仓储、物流、AR 技术、无人、自动化等领域进行了先进的探索。

2018 年 11 月,优衣库推出了“掌上旗舰店 一键随心购”,用户可以从官网、官方 APP、微信小程序和线下扫码购进入。通过“掌上旗舰店”,优衣库有机融合了线上线下的多个场景。消费者可以第一时间看到新品资讯、优惠信息和穿搭建议,第一时间预购设计师款,随时随地一键购买;在线下门店,通过“扫码购”,用户不仅能够了解产品的详细信息,还能查看门店、网店等全部渠道的所有商品库存、颜色与尺码;通过电商购买的顾客可以线上买线下换,也可以选择线上下单 / 门店提货,A 地下单 /B地取货;在社交朋友圈,用户既可以自己分享,也能看到好友推荐的“心水好货”;注册会员,消费者还可以参加抽奖,享受定制数据线、视频网站会员、免费新品体验等会员好礼。

在应用数字化和转型智慧零售的过程中,优衣库非常坚持“工具论”——即数据和技术只是工具,服务于人才是根本。

对每个企业而言,智慧零售的切入点都不同。但优衣库始终坚持,智慧并不是因为拥有了多少数据,或采用哪些高科技,而是来源于品牌、内容、顾客体验等力量。换句话说,技术和数据只是外在,优质的产品和用户体验才是内核。

据麦肯锡《2019 全球时尚业态报告》显示,2019 年,中华区将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时装市场。而数字化也将对行业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从商业模式到品牌形象,从设计到售卖,各大品牌将在这一年加速自我颠覆。而优衣库的实践则为服装零售企业转型提供了一个重要借鉴:深耕用户需求才是最为实用的方法。据了解,优衣库下一步将继续深入中国二三线城市。在这些城市中,如何触及更多消费者,如何推广主力产品群,如何连接新的生活场景,如何融入不同城市的消费文化及生活方式,将是优衣库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5、金王:美妆供应链零售业的颠覆、重构和复制

在济南万虹广场的青岛金王“众 妆优选”全球美妆智慧零售体 验店中,前来购买化妆品的年 轻人在收银台前排起了长队。“众妆优选”体验店中品类齐全的全球各大牌零时差化妆品、优惠的价格、年轻新潮的店面风格和令人兴奋的智慧购物体验,吸引着习惯了线上的年轻人们愿意花更多的时间来店里抢购。

万虹广场的这家“众妆优选”是继青岛大融城店后,金王与腾讯智慧零售在2018 年下半年合作开设的第二家线下美妆智慧体验店,这间 200 多平米的店面在去年 11 月开业,1 个多月时间里, 该店新增会员超过 2 万人,截至目前,微信群已达3000 人,线上销售占总销售额的比例一直保持 30% 以上,且客单价和线下维持同一水平。而金王待“智慧升级”的美妆门店,全国还有 9000 多家急需改造升级,线上线下一旦打通,商业机会无限。

传统的零售业面临着成本不断上涨,而流量、坪效、周转率及用户流失及转化率都在下降等诸多问题。不过青岛金王董事长陈索斌认为,这恰恰是零售业智慧化转型的适时机遇,其关键在于借助大数据及数字化工具对用户进行个性一对一精准化服务与智慧零售结合的能力,真正把“经营商品”转变为以“经营用户”为核心的新商业模式。

“众妆优选”体验店内采用进的数字化设备,从各类智能道具到会员人脸识别、检测,以及会员营销精准化服务系统、智能导购等各类黑科技,都能在用户购物的同时提升门店的智慧体验,这成为吸引年轻人到店的利器。针对这些用户,金王利用公众号、小程序以及微信群等多渠道的社交网络进行导流,将这些用户沉淀并转化为数字化会员,在完成基本数据画像后,再对会员进行一对一的精细化随时服务及运营,通过腾讯各平台的工具,增加用户触点时长和场景,实现用户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进而提升转化和复购率。

“举例来说,你在店内购买过一盒面膜,一个月后预计你面膜用完了,我们根据数据画像,可能向你推送更适你肌肤在这个季节的冬季面膜产品,又或者数据显示你不需要的面膜,和建议你近期不要使用那些产品,我们会精准推送给你建议,在收到推送后,你可能选择到店购买,也可能在线上店购买,无论哪种消费行为,你选择的通过线上线下都可以,因为从供应链源端货到零售都是我们提供服务的过程,这就实现了线上线下的一体化精准服务及运营。”

在金王合资及股东的 9500 家线下门店中,导购的总数近 10 万人,金王将企业微信应用于这些导购和社群中,即便导购离职,他若还能带来销量,也能继续获得奖励分佣,企业资产依旧存在,各方都乐见其成。基于这 10 万导购的的流量运营,诸如拼团砍价或者秒杀等活动,其在社交平台所产生的裂变效应十分惊人,社交立减金的初期测试数据显示其核销率高达 35%。

这些针对用户的立体化触点服务与管理的智慧化尝试在众妆优选体验门店中得到了初步的验证。眼下两家店的线上销量占比都保持在 30% 的水平,未来,陈索斌希望这个比例能更高。“因为线上是增量,所以线上目标未来远不止 30%这个比例。”

不过陈索斌认为,还需要耐心等待继续打磨的整体解方案,“我们最终是希望用户能享受性价比最高的商品和精准服务,但现在还在试错的阶段,还没有到说成绩的时候,希望到明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再用实际数字来证明我们的智慧化精准化服务转型是成功的。”

三、无摩擦商业时代,零售业如何加强个性化服务?

在当今这个由算法决定的商品社会,企业一方面要进行数字化转型,拥抱智慧零售;另一方面必须打破算法的桎梏,找到新的“摩擦力”。“智慧零售”,就是在产品、服务和用户需求之间,重新建立“摩擦力”的方法之一。

从电商时代起, 技术一直都在致力于把人们购 买 商 品 的 阻 力——即“摩擦力”消除掉。 随着数字技术和零售逐渐融合,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摩擦力”越来越小,零售逐渐进入了“无摩擦商业”时代。在智能手机的作用下,消费者几乎所有时间都“在线”,可以随时随地完成“购买”这一动作;在线上线下,消费者成为了新的商业节点,并与更多的品牌及个人实现了“超级连接”;而在终端,“算法”决定了人们在线看到的所有商品,并对消费者的最终购买产生直接影响。

无摩擦商业的终极体现是:对各类数据(比如已知偏好、先前行为、传感器数据等)进行实时结合,并在事先征得消费者许可的情况下,利用数据代表消费者自动发出购买指令。想象一台“智能冰箱”,它一旦感测到冰箱里的某种食品所剩不多,就会自动下单。对于零售企业来说,要想重新获得品牌“摩擦力”,必须从数据入手,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在无摩擦商业中,零售主体如何打造新的竞争力?首先,企业应该把注意力从渠道策略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的销售模式。数字连接似乎让各个销售渠道变得难以分辨。因此,与其耗费资源去了解渠道模式,倒不如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消费者洞察,包括内部组织资源的投入,数据获取渠道资源的投入,分析数据获得消费者洞察方面资源的投入等。

其次, 重新定义目标市场。如今,价值观在消费群细分模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口统计数据将逐渐被“性格统计数据”所取代——也就是说,未来的消费者决策模型将以定义明确的消费者群体作为根据,而各个群体的个体消费者的需要,则要用心理科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统计数据进行识别。为了转变细分模型,公司必须先了解个人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变化,然后利用先进的技术来捕捉新兴群组的共同需求和偏好。

第三,成本是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的最大挑战 ,而“规模化生产的个性化产品或服务”则是应对挑战的解决方案。数据是通向个性化消费的必然之路。但拥有大量消费者数据并不值得自满,具备更高级、更快速的分析能力和反应速度才是关键所在。同时,同伴影响力是一股正在增长的力量。消费者在哪里花钱、被什么品牌吸引,都是由它决定的。传统观念上的消费者权利来自于财富,但如今它却更多是来自消费者社群。这些社群由兴趣相同的人组成,而其人口结构也是由社群自己选出来的。

现在,一个有说服力的人能够相对轻易地改变品牌的命运。KOL 变革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微影响者”(即与更细分群体有更亲密互动的 KOL)出现。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夫·贝佐斯指出 :“在线下世界,如果一个客户不满意,他会告诉 6 个朋友。在互联网世界,他会告诉 6000 个人。” 消费者之间的超级互联大大提升了影响力模式的重要性—— 个人的声音通过网络放大,进而影响市场动态。

因此,我们建议企业在增量市场侧重于吸引潜在消费者为自己的客户,而在存量市场则要经营好已有的客户群 ,以提升品牌忠诚度。不要再停留在舒适区,更不要自以为你的品牌有多强,客户忠诚度有多高,当前业务有多成功,因为现在品牌最大的敌人就是自满。

凭借电商和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以及BATJ 等互联网大平台的积极推动,中国已经在相当程度上迈出了无摩擦商业的重要一步。在线购买比例在国际高居前列,消费者持续在线时间超过 50% 等。相比其他国家,中国消费者对社交媒体中所出现的品牌植入、品牌广告接受程度极高。其中,年轻一代消费者对此类营销信息态度较上一代更为开放、正面。 研究还表明,互联网原住民和千禧一代在生活中的很多方面是可以追踪的,他们也更愿意分享自己的数据。但前提是,能通过数据提升自己或获取增值服务。其中,中国消费者的数据分享意愿最高。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中国市场的调研表明,中国年轻一代消费者对本土知名品牌的喜爱度正逐渐超过国际品牌。互联网原住民(95 后)中的 71% 对本土知名品牌的信任度上升,57% 对国际大品牌信任度上升。这是本土品牌崛起的重要信号。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获取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喜爱正是最好的时机。

智东西认为,新的零售格局之下,了解消费者全方位、多场景下的个性化需求,是决定零售企业能否在未来占有一席之地的核心所在。因此,建议零售企业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准备,“智”胜未来。首先,以线上线下融合,建立流量壁垒。其次,以赋能合纵连横,构建生态平台。第三,以数据重塑管理模式,革故鼎新。未来,企业的核心价值将从最初的交易价值,转向通过交易价值和数据价值获取现金及利润,并最终形成以数据价值与衍生价值为利润核心。“智”胜未来将是每一个零售企业都需要面临的重要抉择。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交互设计、人机交互、用户体验设计三者有何异同

资深UI设计者

如果您想订阅本博客内容,每天自动发到您的邮箱中, 请点这里

本文将从历史沿革、现有状况、未来发展三个方面,对交互设计,人机交互,用户体验设计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交互设计,人机交互,用户体验设计。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三个名词:“交互设计”,“人机交互”,“用户体验设计”。这三个名词是否是同一个意思呢?如果不是,他们的异同点又是什么呢?本文尝试从历史沿革,现有状况,未来发展三个方面,对这交互设计,人机交互,用户体验设计进行分析。

一、历史沿革

1.1 交互设计起源

交互设计起源于网站设计和图形设计,但现在已经成长为一个独立的领域。现在的交互设计师远非仅仅负责文字和图片,而是负责创建在屏幕上的所有元素,所有用户可能会触摸,点按或者输入的东西:简而言之,产品体验中的所有交互。

浅析交互设计,人机交互,用户体验设计三者的异同

 图1.1 比尔.摩格理吉

交互设计在于定义人造物的行为方式(the “interaction”,即人工制品在特定场景下的反应方式)相关的界面。

交互设计作为一门关注交互体验的新学科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产生了,它由IDEO的一位创始人比尔·摩格理吉(Bill Moggridge)在1984年一次设计会议上提出,他一开始给它命名为“软面(Soft Face)”,由于这个名字容易让人想起和当时的玩具“椰菜娃娃(Cabbage Patchdoll)”,他后来把它更名为“Interaction Design”,即交互设计。

1.2 人机交互起源

1959年美国学者B.Shackel从人在操纵计算机时如何才能减轻疲劳出发,提出了被认为是人机界面的第一篇文献的关于计算机控制台设计的人机工程学的论文。

1960年,Liklider JCR首次提出人机紧密共栖(Human-Computer Close Symbiosis)的概念,被视为人机界面学的启蒙观点。

1969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召开了第一次人机系统国际大会,同年第一份专业杂志国际人机研究(IJMMS)创刊。可以说,1969年是人机界面学发展史的里程碑。

浅析交互设计,人机交互,用户体验设计三者的异同

 图1.2 人机工程学

在1970年成立了两个HCI研究中心:一个是英国的Loughbocough大学的HUSAT研究中心,另一个是美国Xerox公司的Palo Alto研究中心。

1970年到1973年出版了四本与计算机相关的人机工程学专著,为人机交互界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0世纪80年代初期,学术界相继出版了六本专著,对的人机交互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

人机交互学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范畴的架构。

理论体系方面,从人机工程学独立出来,更加强调认知心理学以及行为学和社会学的某些人文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范畴方面,从人机界面(人机接口)拓延开来,强调计算机对于人的反馈交互作用。人机界面一词被人机交互所取代。HCI中的I,也由Interface(界面/接口)变成了Interaction(交互)。

1.3 用户体验设计

浅析交互设计,人机交互,用户体验设计三者的异同

图1.3 唐纳德.诺曼

用户体验这个词最早被广泛认知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用户体验设计师唐纳德·诺曼(Donald Norman)所提出和推广。身为电气工程师和认知科学家的Don

Norman加盟苹果公司之后,帮助这家传奇企业对他们以人为核心的产品线进行研究和设计。而他的职位则被命名为“用户体验架构师”(User Experience Architect),这也是首个用户体验职位。

1.4 历史沿革分析结论

由上述资料不难看出:交互设计这个名词起源于计算机领域,软件专家在进行设计时发现人和计算机的交互产生许多问题,于是交互设计这一名词应运而生。人机交互则是由人机工程学发展而来,是以人与机器的关系为切入点开始进行研究的。和交互设计与人机交互这两个名词不同,用户体验是以心理学和认知科学为基础提出的,从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角度对人和外界环境的关系进行探讨。

二、现状

2.1 定义整理

在这里,首先整理出权威的交互设计,人机交互,用户体验的定义。

交互设计:英文叫做Interaction Design。

交互设计是指设计人和产品或服务互动的一种机制 , 以用户体验为基础进行的人机交互设计是要考虑用户的背景、使用经验以及在操作过程中的感受,从而设计符合最终用户的产品,使得最终用户在使用产品时愉悦、符合自己的逻辑、有效完成并且是使用产品。

交互设计的目的是使产品让用户能简单使用。任何产品功能的实现都是通过人和机器的交互来完成的。因此,人的因素应作为设计的核心被体现出来[1]。

人机交互: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简写HCI):是指人与计算机之间使用某种对话语言,以一定的交互方式,为完成确定任务的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过程。有很多著名公司和学术机构正在研究人机交互。在计算机发展历史上,人们很少注意计算机的易用性。现在,很多计算机用户抱怨计算机制造商在如何使其产品“用户友好”这方面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2]。

用户体验:英文叫做User Experience,缩写为UE, 或者UX。

它是指用户访问一个网站或者使用一个产品时的全部体验。他们的印象和感觉,是否成功,是否享受,是否还想再来/使用。他们能够忍受的问题,疑惑和BUG的程度[3]。

2.2 分析和结论

由交互设计,用户体验,人机交互三者的定义可以得出:在现阶段,交互设计,用户体验,人机交互都有研究人和外界环境关系的含义。但相对而言,交互设计研究的是人和产品互动的机制。人机交互研究的是人和计算机的对话过程。用户体验研究的是研究用户访问产品时的体验。从研究对象广度上说:用户体验》人机交互》交互设计。这三者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可以得出分析图如下:

浅析交互设计,人机交互,用户体验设计三者的异同

图2.1 交互设计,用户体验,人机交互三者之间的关系

2.3 数据分析

浅析交互设计,人机交互,用户体验设计三者的异同

图2.2 交互设计,人机交互,用户体验在媒体中出现频率(数据来源:百度指数)

由图2.2可知,从2011年到2018年九月,在交互设计,人机交互,用户体验三个词中,媒体报道最多的词汇是用户体验,其次为人机交互,最后为交互设计。作为一个互联网名词,用户体验传播最广,人们对于它也更为了解。而人机交互和交互设计则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专业名词,还尚不为人们所熟知。

三、未来发展

3.1 数据分析

人工智能是近年来新出现的名词,这里结合人工智能对交互设计,人机交互,用户体验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浅析交互设计,人机交互,用户体验设计三者的异同

图3.1 人工智能与三个词的匹配程度(数据来源:百度指数)

要结合人工智能对交互设计,人机交互,用户体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就要看,三个词汇中哪个词与人工智能的相关度最高,当用户搜索“人工智能”的同时搜索“用户体验”,就说明“人工智能”和“用户体验”存在相关性。在这里收集了用户搜索“人工智能”和“交互设计”;搜索“人工智能”和“人机交互”;搜索“人工智能”和“用户体验”的数据,用以研究人工智能和这三者的相关性。

由图3.1可知,人工智能与交互设计的相关性最强(用户搜索人工智能的同时搜索交互设计的数量最多),其次为用户体验,最后为人机交互。

下边从时间维度分析人工智能与三个词汇的相关性变化

浅析交互设计,人机交互,用户体验设计三者的异同

图3.2 人工智能和三个词的搜索指数变化(数据来源:百度指数)

由图3.2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工智能与用户体验,人机交互,交互设计的相关性越来越明显(当人工智能搜索量增加时,用户体验,人机交互,交互设计的搜索量也增加)。

3.2 结论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工智能与用户体验,人机交互,交互设计的相关性逐渐增强。其中,人工智能与交互设计的相关性最强。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cs界面设计  ipad界面设计  包装设计  图标定制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2019年UI和UX设计趋势来了!

ui设计分享达人

在UI行业里面,设计趋势是更新非常快的,它能够更好的指导我们的设计方向,包括一些设计手法,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作为一个UI设计师,需要更多的了解设计趋势。所以今天MICU哥将与大家分享2019年UI和UX设计趋势,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日历

链接

个人资料

蓝蓝设计的小编 http://www.lanlanwork.com

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