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设计沉思录|临感VR官网升级(视觉篇)

seo达人

临感官网设计升级,我们将会从【流程篇】、【视觉篇】两个角度进行的复盘,本次分享主要从视觉方向进行阐述,下一期由交互伙伴分享流程篇,本次分享主要从视觉方向进行阐述,欢迎大家持续关注和探讨。

                     

前言

临感官网设计升级,我们将会从【流程篇】、【视觉篇】两个角度进行的复盘,本次分享主要从视觉方向进行阐述,下一期由交互伙伴分享流程篇,本次分享主要从视觉方向进行阐述,欢迎大家持续关注和探讨。

a

01.产品背景

临感是58同城旗下独立品牌,专注于3D空间数字化服务,自2017年起临感作为58同城、安居客的技术提供方为两个平台提供了空间自动化建模、VR拍摄、VR看房、VR带看、VR装修等服务,累计服务用户数过亿,临感通过不断的技术积累以及对行业的理解,正在成长为3D空间数字化领域的一流平台。
随着B端合作用户的激增、业务的完善及拓展,最初的临感官网在设计风格和框架上,已经无法承载更多业务拖展,同时也无法诠释「VR聚合平台」这个概念的诉求。因此,我们在此契机之下,由设计发起这次临感官网改版项目。 

 

旧版存在的问题

图片

对比其他VR竞品网站,旧版整体框架过于传统,设计语言陈旧,无法体现VR的概念。作为VR服务平台,我们需要展现给用户的专业化的一面。

a

02.设计目标

图片

在项目进行前,我们与产品和交互同学通过大量的竞品分析,结合自身产品的目标导向,确立设计目标:给用户酷炫的feel(对整体复盘流程有兴趣的伙伴,可以去看之后交互同学即将发布的”流程篇“)

1

03.设计拆解             

视觉升级强化品牌认知

图片

本次官网的配色方案,延用了最新的定义的《临感品牌升级规范》中的品牌色体系。

图片

首页的视觉主体“百变魔方”的灵感,源自新定义的《临感品牌升级规范》中的临感CUBE。基于临感CUBE的形态,进行了3D化再塑造,赋予了临感CUBE百变的新形态。

1

定义视觉基调

图片

s
灵感收集

图片

同时我们与交互同学们一起找了大量的国内国外的优秀案例进行分析参考,在视觉表现上得到了很大灵感启发。(后续的动画呈现与风格方面,主要参考了2020年的微软vivo宣传片中,抽象与现实结合的手法。)

2

设计风格

图片

初期概念稿中的设计元素以抽象的几何体展现,但呈现效果缺失了生活气息与温度。

图片

经过不断的讨论与设计打磨,最终我们采用了科技与温度并存,抽象与写实互补的展现形式。

r

UI

图片

整体UI采用轻量化设计,按钮模仿毛玻璃拟态效果,使UI与整体动画更加融洽,在交互与视觉上体验更好。

s

动画

为让动画衔接更加自然流畅,动画间无缝衔接,尽量做到用户无感知的切换体验,我们需要带着思考去制作。
首屏临感CUBE不同形态转时,用户产生交互,动画如何过度?
针对用户在浏览时随时的翻页的行为,不同模块动画如何衔接?
用户停留在一个功能,无交互行为,动画如何进行?
动画地址
带着以上诸多思考,我们的3D设计师陈明经过不断调试,最终动画呈现超出预期。

a

技术对接

技术对接时,我们遇到了整个项目进程中最大的难点,同时也是最大的阻碍。为让动画效果更加饱满,在灯光材质等方面采用了OC渲染,而技术伙伴做动画还原时,无法读取到OC数据相关的所有数据,于是我们的3D设计师与对接技术伙伴一起,尝试了很多不同的导出格式,并不断转换3D设计软件,还是无法用技术还原视觉动画。最终我们选择了折中的方式,采用视频适配的播放形态上线。
为做到伪技术实现的效果,我们在每个模块与下一模块衔接前做了几秒的循环动画,这样用户停留某一模块无操作时,可以衔接播放循环动画,让整个页面的动画感知更顺畅。

d

04.结语

临感官网是58UXD首个用动画制作的网站,在设计上也是新的探索与尝试。未来临感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完善,希望用更精彩的视觉呈现和更友好的产品设计,让用户感受科技的温度。
感谢在设计的过程中辛苦付出的3D设计师与交互伙伴。


 

原文地址: 58UDX(公众号)

作者:环铁艺术家


 

转载请注明:学UI网》设计沉思录|临感VR官网升级(视觉篇)

产品细节剖析,提升用户体验就差这一点!

seo达人



在体验优秀的作品时,我们需要站在用户的角度去发现好设计细节及交互解决方案,思考能给企业或用户带来价值并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就能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以及总结能力,再通过不断的练习,以达到质变效果。

 

151.「keep」设置身高/体重-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固有认知

152.「网易蜗牛读书」找人共读-坚持读书的动力

153.「keep」隐私模式-一键隐藏跑步轨迹

154.「京东」删除搜索记录-决策思考

155.「哔哩哔哩」动效IP结合操作特性-提升品牌曝光度

156.「高德地图」返回-贴心的交互手势反馈

157.「腾讯视频」只看TA-满足“追星”用户沉浸式体验

158.「京东读书」你用过横屏时分栏阅读吗?

159.「ETC车宝」如何在较少的空间展示更多的内容?

160.「盒马」金刚区-引导用户直达目标、快速转化

161.「美团」酒店住宿-评价功能的重要性

162.「今日头条」内容与评论区-高速直达

163.「MONO」TAB栏图标-植入品牌记忆

164.「高德地图」屏幕常亮-减少不必要的操作

165.「哔哩哔哩」生日-通过闪屏给自己一个暖心的祝福

 

151.「keep」设置身高/体重-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固有认知

产品体验:

在keep设置身高/体重时,页面效果采用了现实生活中的尺子/称的刻度,通过左右滑动,跟随刻度变化调整出准确的身高/体重数值。

 

设计思考:

早期的互联网产品界面,很多都通过拟物化的设计来描绘现实世界中的产品,其便于用户对功能进行感知,模拟物理世界中的交互,帮助轻松掌握界面的使用方式,最大程度的降低用户学习成本。虽然后来逐渐过渡到扁平设计风格,但很多方面,依然保留了拟物的特征。拟物化风格会不会再次来临也不得而知,但从设计趋势的不但变化可以看出,如2020年火爆的新拟态设计(基本扑街)、C4D、2.5D设计等表现手法,都是在朝着贴近现实世界的认知方向延展。

在keep设置身高/体重时,通过模拟现实世界用户对生活中事物的认知,将页面设计成尺子/称的刻度样式,左右滑动即可设置完成,很符合用户的直觉。模拟现实的设计可以帮助用户轻松掌握界面的使用方式,更快的跟产品之间建立连接,根据模仿学习的基础,有利于初次接触的用户,降低学习成本、提高效率以及出错概率。

 

152.「网易蜗牛读书」找人共读-坚持读书的动力

产品体验:

进入网易蜗牛读书的介绍页面,通过“找人共读”邀请喜欢读书的伙伴加入,为坚持下去提供动力。

 

设计思考:

说起线上读书,一开始必定给自己定下各种计划,还会下定决心,从明天开始就……。可计划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你不想再看书时,可以找到上百个说法来掩盖自己坚持不下去的理由,且听上去合情合理。很多内/外因素的存在,当正在看书时收到朋友的吃烧烤邀请、网友的开黑4缺一、前男/女朋友的微信等都是放弃计划的开始,即便可以抵挡这些诱惑,但面对看到的精彩无处表达喜悦、疑惑之处无地诉说等,无法交流的痛可能是压倒你坚持的最后一根稻草。

网易蜗牛读书可以邀请喜欢看书的网友一起学习,通过交流互动、相互鼓励提升学习氛围,虽然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但相比一个人读书更有看书的仪式感,精彩之处相互分享、不懂之处相互交流,摆脱一个人的孤独,为坚持读书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另外,第一次共读的用户,还可以免费得书,且后面能获得翻倍的蜗牛壳用于换书,正所谓免费东西不要白不要,以此增加用户的使用粘性,提升用户在此平台读书的频率,为后面的转化提供条件。

(一个人在电影院就算看着喜剧也可能睡着,但一群人在场很可能让你笑的岔气;一个人静悄悄的在手机追剧跟开着弹幕相比,也是两种不同的心情)

 

153.「keep」隐私模式-一键隐藏跑步轨迹

产品体验:

在keep跑步完成后,进入跑步记录页面,开启隐私模式,系统会屏蔽跑步轨迹地图上的部分文字信息,避免用户在分享后暴露自己的位置隐私。

 

设计思考:

跑步是受大家喜欢的运动之一,没有健身房里的复杂训练和费用成本,且时间灵活自由,经常跑步可以减肥、改善视力、改善失眠状况、释放压力/舒缓情绪等诸多好处。坚持跑步需要极强的自制力,如果光靠自律来让自己坚持,很少人能做到,其外在条件不可或缺,比如多人约定一起跑,相互鼓励;给自己制造必须跑步的条件和理由;打卡朋友圈,获得他人认可和鼓励等。打卡朋友圈是很多人使用的一种方法,一方面碍于面子心理,通过营造努力的人设,在他人那里博得面子和形象,给自己带来心理上的满足感;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其他人的点赞、评论获得对自己的肯定,增强自己对跑步的兴趣,以提供坚持下去的动力。

keep为了让用户更安心分享自己的跑步记录,在跑步轨迹地图设置了隐私模式,点击“小眼睛”开启后,轨迹地图上去掉了位置及信息标记,只能看到大概的轮廓。隐私模式能有效避免用户的位置信息泄露,以最安全的方式使用产品带来的服务,给用户更容易掌控的感觉,带去安全保障的同事,还能提升用户对产品的信任度。

 

154.「京东」删除搜索记录-决策思考

产品体验:

在京东搜索页面删除历史记录时,会自动展开所有搜索记录,不打断用户浏览的情况下再次提醒是否全部删除。

 

设计思考:

应用将用户的搜索行为记录下来,其主要目的是方便用户下次使用时再次展现,可直接点击快速找到自己所需的商品。虽然保存搜索记录是在给用户提供方便,但也可能将用户较为私密的关键词暴露给其他人,如果被自己的朋友或亲人看到,就有些尴尬了,删除历史搜索记录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在用户删除历史记录的过程中,其不同的交互方式给用户不一样的体验,且还能提醒用户思考、是否需要放弃这一操作行为。

在京东APP删除搜索记录的过程中,系统将所有记录展开供用户浏览,且右上角出现“全部删除”的弱提示。通过展示的历史记录给用户足够的时间,以延长用户下一步操作决策的思考,降低删除成功的可能。众所周知,用户在操作删除时,其主行动目标就是删除成功,虽然在中途不太可能改变用户的想法,但每给用户多一份思考(所有历史记录),用户改变想法的可能性就会增加;每增加一定的难度(弱化删除操作,降低视觉传播速度),用户放弃下一步操作的可能性也会增加,而且应用需要通过用户多次重复的搜索记录来计算,确定是否增加该关键词对应产品的曝光频率,以达到更多的转化,用户的历史记录一旦删除成功,就会增大二次搜索关键变化的范围及不稳定性,不利于系统更精确的定向推荐产品及服务内容。

常见删除历史搜索记录的交互方式无非三种,虽然不敢说哪一种最好,但可以根据应用的实际需求酌情利用:

①、无提示:操作删除即删除成功,路径最短、效率最高,但极容易造成不可挽回的误操作(如:美团);

②、弱提示:操作删除,再次提示是否删除,弱化主操作,不影响页面浏览,给予足够的思考空间,但容易混淆原本的想法并通过信息错觉给用户“洗脑”,促使用户放弃下一步操作或引导其误操作(如:京东);

③、强提示:操作删除,通过弹窗提示用户快速做出决策,效率较高,但用户无法浏览页面内容,没有太大的思考空间,只停留在“是/否”的层面上(如:淘宝、饿了么)。

 

155.「哔哩哔哩」动效IP结合操作特性-提升品牌曝光度

产品体验:

在哔哩哔哩视频下方点赞时,或出现IP竖起大拇指的动效,生动有趣,点赞成功的同时,还传播了品牌形象。

 

设计思考:

大拇指点赞是出现过最多的一种图形表现方式,其诞生于2000年后,逐渐在全球各种应用中出现并被人们接受且成为一种潜在的点赞认知,通过自己对产品/内容的态度和认知倾向,用支持、赞同、偏爱等表达主观情绪感受。知名产品对点赞的视觉表现、交互效果都非常严格,因为它会影响所有用户的使用体验及品牌价值。

哔哩哔哩的点赞除了常规的大拇指图标交替出现外,还融入了动效品牌基因及激励性质的文案。点赞成功时,图标上方会出现一个竖起大拇指的动效IP形象,2秒后消失,利用点赞的特性结合IP强化品牌,为用户在操作过程中增强记忆,提高品牌的曝光度,且动效IP样式更具产品灵魂和趣味性。

 

156.「高德地图」返回-贴心的交互手势反馈

产品体验:

在高德地图页面返回时,使用右滑交互手势,所接触的位置会出现水滴状的返回图标,对用户做出交互反馈。

 

设计思考:

针对移动端界面的返回,第一印象是左上角的返回图标,但在全面屏手机普及后,大屏幕尺寸也又开始占据市场,屏幕大意味着内容可以更大限度地得到展示,但也会增加单手操作的难度,尤其是顶部,几乎成为单手操作的盲区,于是,很多应用开始将重要的功能往下方移动以及增加了很多隐藏的交互手势,如上/下/左/右滑动、双击、长按、多指并行等一系列便捷的操作。

其实很多交互手势,用户已经见怪不怪,基本都有接触,但是在地图类型的应用中,80%以上的用户操作各方向滑动时,思维还停留在移动地图的认知上,很少有右滑返回的概念。高德地图增加了右滑返的交互,且在人机交互的接触位置出现水滴状的返回图标,给予用户明确的反馈,便于用户快速区分对应的下一步变化是返回还是滑动地图,极大方便用户使用,简单的设计细节十分友好贴心,不知道的童鞋赶紧试试吧!

 

157.「腾讯视频」只看TA-满足“追星”用户沉浸式体验

产品体验:

在腾讯视频横屏观看影片时,点击“只看TA”,选择只想看到的明星片段,后续在看片过程中,系统会自动屏蔽与该明星无关的片段。

 

设计思考:

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针对喜欢追剧/看片的人群,其目的是各不相同,比如喜欢历史的,所关注的是故事的情节、改编程度及连贯性;喜欢科幻的,关注的是动感和特效。但说起青春偶像剧,喜欢看的,大部分用户都是片中某些明星铁粉,因“鲜肉”云集,打开弹幕就不难看出,铺天盖地的都是“好帅啊”“老公”“摸了女孩的手、我好伤心……爱死了”等一系列的花痴语录,什么演技、剧情都不重要,重要的是“TA”别消失,不然的话就算是通过快进、跳集也要找到(抱歉、曝光了那一类人看剧的“猫病”)。

腾讯视频APP的“只看TA”功能,解决了看片专为偶像而来用户的需求,选中“只看xxx片段”,后续会自动屏蔽与该明星无关的内容。因为感性的成分较多,“只看TA”功能对于单纯追星的用户来说,再也不用通过快进、跳集的方式去寻找相关片段,可无需任何操作沉浸式看片,给用户带来较强愉悦感和满足感。

 

158.「京东读书」你用过横屏时分栏阅读吗?

产品体验:

在京东读书的高级设置中,打开“横屏时双页”开关,在横屏阅读时会变成左右双页的样式,给用户多一个选择。

 

设计思考:

在报纸、刊物、出版物中,我们经常看到将大量的文字进行了分栏展示,其目的主要是便于快速阅读。人们在阅读大量的文字时基本都是不断地从左到右-返回-从左到右……如此循环下去,当一行文字较长时,头部和视线需要跟随文字大幅度的移动,看完一行后,再用相反的动作返回下一行的开头,费时费力费精神。而较小的行宽能让一行文字在大部分情况下始终保持在目光范围内,保证阅读的完整性,提升阅读速度。

使用京东阅读APP,在高级设置中开启横屏时双页(分栏),其实在用户看书时并没有多大作用,但根据少数用户的视觉浏览喜好多提供了一种选择。针对习惯、感触各异的互联网用户,在不影响功能、视觉体验的情况下,让他们去选择最适合自己方式,是满足用户需求的最佳之举。

 

159.「ETC车宝」如何在较少的空间展示更多的内容?

产品体验:

进入ETC车宝“我的”页面,会员版块会出现抖动的效果,下滑可展开会员权益,上滑即再次隐藏还原。

 

设计思考:

用户开通会员/购买增值服务是企业盈利非常重要的一大版块,其固定入口大部分在“我的”页面,为了引导用户转化的需要,也会合适的穿插在其他页面、状态、功能之中。因“我的”页面需要给用户提供常用的跟个人相关的功能,固会员版块展示区域,基本上不能超出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也间接导致了因展示内容较少、吸引力不够、转换率较低的情况。

ETC车宝的会员版块展示区域同样较小,但却合理利用不同的交互方式在不占用太多页面资源的情况下,展示了更多会员权益。进入“我的”页面,会员版块会出现抖动的动画效果,其最主要作用在于动态比静态更加吸引眼球,增加视觉关注度,利用轻交互动效来吸引用户视觉焦点,增加点击欲望。

一般来说,除非用户在目标非常明确的情况下,才会主动进入会员页面,因为这关系着用户的经济成本。ETC车宝“我的”的下滑可展开会员权益,上滑即隐藏,既做到了不占用页面空间,又额外给用户展示了比较有诱惑力的会员权益,吸引用户参与,勾起开通会员的欲望,同时也能在减少用户操作的情况下,了解更多会员内容,最终达到增加转化率的目的。

 

160.「盒马」金刚区-引导用户直达目标、快速转化

产品体验:

盒马APP将金刚区的入口直接做成了产品一级分类,用户进入首页,即可根据对应的需求快速到达指定位置,少了各种常规功能的弯弯绕绕。

 

设计思考:

常见的电商应用,大部分都是直接在底部标签栏设计一个分类入口,而金刚区是一个页面中头部的重要位置,也是核心功能区域,其聚合了各类子板块的入口,为各个子版块分发内容引导流量,所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盒马APP直接将金刚区设计成产品类型入口,其最主要的目的是引导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目标,快速解决用户需求,少了常规的套路和弯弯绕绕,多了一份效率。相比tab上的分类入口,更能促进用户快速决策,避免用户被其他内容吸引而产生新的想法,影响转化。

 

161.「美团」酒店住宿-评价功能的重要性

产品体验:

美团酒店住宿详情页主图的右下角,会特别突出该酒店的综合评分和其中一条好评,点击后可进入评论页面,依然突出酒店评分,以及大数据下的住客偏好。

 

设计思考:

评价的目的更多是为了表达个人对于某问题或现象的看法以及思考,也会作为后来者是否购买该产品的重要依据,直接关系着店铺的综合评分。不难看出,用户在购买某个产品时,除了价格之外,买家秀就是决定用户是否转化的关键因素(不是唯一),商家也会使用各种方法来提高好评率,其中就包括收到快递后好评返现券、商家电话提示等。纵然如此,评论功能也都只是提供一个的简单入口或介绍完产品后象征性的展示最近两条最新评论,还没有上升到超级重要的程度。

美团APP酒店住宿版块则把评论(综合评分)的重要程度提升了一个等级,将综合评分和其中一条好评显示在详情页主图的右下角,用户进入即可被快速吸引。住客都是以自身位置为中心,因距离的因素限制了诸多选择条件,相比其他电商产品,评价似乎成了除价格之外的唯一决策条件,提高评价功能的等级,也是为了将对应的信息快速传达给用户,减少其思考时间,提升决策效率。

 

162.「今日头条」内容与评论区-高速直达

产品体验:

在今日头条的新闻详情页,点击小气泡图标,页面会自动跳到底部评论区,以供随时查看、参与评论,再次点击图标,可回到之前未看的位置。

 

设计思考:

在拥挤的公交/地铁上、忙里偷闲的上班时间里,我们偶尔会打开新闻APP来了解一些社会热点资讯,增加知识视野及“吹水”能力,偶尔还会跟随大流调侃一番。当被新闻中某个有趣的点刺激着自己的脑细胞时,会不自觉的进入评论区表达自己的想法或看看别人见解,很简单,点一下底部(大部分底部悬浮)的气泡图标就能直达。一番操作之后,要再次回到页面刚才没有看的位置就难搞了,因大部分新闻内容较长,靠下拉去查找基本不现实,且查找的时间越长,记忆力就会逐渐减弱,浪费更多的时间成本。

今日头条APP的新闻详情页面,在点击图标去到底部后,若想回到文中原来的位置,只需再次点击图标即可,避免通过调取大脑记忆滑动页面查找而浪费大量的时间,还能防止用时过长而“断片”,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路径,减少不必要的误操作,增加产品的易用性。

 

163.「MONO」TAB栏图标-植入品牌记忆

产品体验:

MONO(猫弄)APP,底部tab栏图标直接用名称中的四个字母替代,以达到最大化品牌传播的目的。

 

设计思考:

一个应用是否好用,其视觉(交互效果/任务流程/操作方式)占据很大的作用。tab栏作为整个应用结构的入口,也不例外,不管是精致的图标、趣味的动效还是优秀的交互方式,其目的都是为了通过美观的视觉,将产品想表达的内容清晰发反馈给用户。

MONO打破了以往其他应用tab栏的常规表现方式,将名称拆解,即M、O、N、O以图标的方式至于tab栏,用最直接的方式进行品牌传播,让用户记住的并非APP里的某个功能,而是品牌记忆。虽然跟用户所需要的美观、亲和力、趣味性等,似乎是反其道而行,但存在即为合理,通过品牌基因的融入,能让产品带有灵魂, 延伸品牌价值观以及突出图标特征来提高品牌曝光度,让用户看到产品的第一印象,就知道当前使用的是什么,当品牌元素在产品的各个层面合理复用时,也能增强用户记忆,变相提升用户粘性。

 

164.「高德地图」屏幕常亮-减少不必要的操作

产品体验:

在高德的地图设置中,开启“开启屏幕常亮”功能,即可在导航过程中保持设备屏幕常亮,避免猝不及防的息屏带来安全不必要的麻烦和安全隐患。

 

设计思考:

平时我们在导航的过程中,如果长时间没有触碰手机会出现自动锁屏的情况,因事发突然,若行驶在交通复杂且不熟悉的道路口,慌忙之中选择解锁手机查看、刹车减速靠边或随便驶入其中一个路口,不管何种选择,都可能来不必要的麻烦及安全隐患。

使用高德导航时,在设置中开启屏幕常亮后,导航过程中能有效防止设备自动变暗或锁屏,避免用户在驾驶过程中手动调整设备或考虑突发事件造成大脑“开小差”,影响驾驶安全。屏幕常亮可以帮助用户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安全驾驶方面,不会因出现息屏受到影响,从而提升安全系数。

 

165.「哔哩哔哩」生日-通过闪屏给自己一个暖心的祝福

产品体验:

在生日当天进入哔哩哔哩,启动页之后会出现一个暖心生日祝福+温馨的闪屏,利用情感化的表现方式让用户在进入应用之前就能感受到友好的祝福,几秒钟后,自动进入首页。

 

设计思考:

“生”是来到这个美好世界的一种方式,“日”是纪念降临人间的日子。很多人都想在自己生日这天得到好友的祝福,只有在这一天才感觉到自己是真正的主角,听到一声“生日快乐”是对自己最好的期盼,被习惯性地祝福,即使这一天自己天犯了什么错,也会被不同程度地原谅,因为我们知道,还有人记着、爱着自己。

在智能设备普及的今天,我们身边少了很多的朋友,但却多了一个铁友-智能手机,最初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生日这一天,从早上开始,QQ的生日祝福消息就没有断过,虽然都是虚拟的礼物,但至少是自己的朋友(Q友)亲手送出,还是无比的开心。而如今的微信、抖音、视频等平台成了手机必备,履行着我们可以没有朋友,但不能没有手机的原则。表面上看,我们似乎在和冷冰冰的机器交流,实则应用早已通过亲和、情感、趣味化的方式成为了自己最忠实的朋友。

在生日当天进入B站,系统会通过闪屏的方式给我们送上最真挚的祝福,温馨的画面+暖心的祝福语,再结合产品的特性融入情感化的设计,为用户打造了一个有归属感且温暖的“家”,为产品设计增添了人情味,并通过祝福的方式拉近用户与产品间的距离感。如果自己的生日被所有人遗忘,多少会有些失落感,而B站用温暖的方式传递爱与力量,也能抚慰每一个被情绪伤害过的灵魂,这也是巩固用户粘性与忠诚度十分巧妙的方式,一个小小的细节,就能感受到产品的温度与团队的用心,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用户对产品的好感度。

 

结语:

设计师需要养成体验产品的好习惯并将优秀的产品细节记录下来,加强自己的记忆,不仅能提升自己的语言组织和总结能力,也为日后输出优秀的作品当铺垫,对自己的能力提升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带来便利。

本期产品设计细节分享结束,我们下期再见。

 

原文地址:能量眼球

作者:大漠飞鹰CYSJ

转载请注明:学UI网》产品细节剖析,提升用户体验就差这一点!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蓝小助,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截屏2021-05-13 上午11.41.03.png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详解|组件库可以替代 B 端设计师么?

seo达人


有很多同学跟我说,自从 Ant Design 的组件变得越来越完善,自己也越来越不知道 B 端设计师的工作意义和价值是什么了。其实除了 Ant Design,还有很多常见的、优秀的组件库,都为 B 端设计和开发的工作提供了便利。那么使用组件库真的可以替代 B 端设计师么?当然不能。B 端设计师有其存在的独特价值,本文就跟你聊聊组件和设计师之间的关系

 

图片

 

1 . 组件是「效率」工具

组件是工具,用来为设计师和开发提升工作效率。上文中所提到的 Ant Design 的初衷也并不是要做一款替代设计师的组件库,其根本目的之一也是提高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使用组件可以从两个方面提效:

(1)工作内容上:可以将不必要的、重复性劳动的时间节省出来

(2)工作流程上:便于设计师与前端开发做交接和协作,节省沟通成本

 

2 . 组件是「质量」保障

使用组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设计工作的质量。组件规范了前端和设计师的工作方法,建立相对底层的系统,设定了设计和开发的质量底线。

图片

基于组件规范,设计和开发的产品更容易具备:

(1)一致性:具备相对一致的表现样式,设计风格和交互体验上均可保持统一

(2)可用性:对于用户操作,可以保证最基本的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

(3)审美性:符合基本审美标准,虽不会很亮眼,但也不会很难看

 

3 . 设计师要「沉淀」业务组件

B 端设计师可以尝试沉淀有针对性的业务组件。很多业务领域有其独特性,比如金融类组件和政务类的产品页面列表内容就有很大区别。单一的元素组件在应用的过程中是可以被再次组合和沉淀的。

举个例子,我在做业务需求设计时,相比于 Ant Design,其实更常用的是 TechUI —— 它是建立在 Ant Design 基础上的、由我们蚂蚁的设计师通过对业务需求的提炼、组合和封装,做成的一套于蚂蚁自己的【业务组件】

二者的区别是:

  • Ant Design:是所有人的,是通用的,是单一的原子级别的(比如一个输入框)组件。
  • TechUI:是蚂蚁自己的,是私有的,是组合的区块级别的(比如一整个表单)组件,更具备蚂蚁集团自己的业务属性。

图片

针对你公司不同业务类型,沉淀出不同种类的区块级别的组件,这类组件使用起来也会更加得心应手、加倍提效。这也是 B 端设计师可以去学习和精进的一点。

 

4 . 设计师要「洞察」业务诉求

使用组件,可以让设计师把节约出来的时间和精力放到更多有价值的工作上去。作为 Ant Design 的设计师之一,坦白的说,即使你的设计稿全部使用了 Ant Design 的组件搭建,最终的页面效果也仍不完善,在用户体验上始终可以更进一步

B 端设计师应该更多去关注对用户需求和业务逻辑的深入挖掘,不仅仅是在界面细节的表现手法上下功夫,还要学会站在全局,用系统性思维看待每一个项目,为整个产品的系统流程做优化,做更全面的产品体验升级。

 

5 . 设计师要「放眼」B 端未来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迭代,B 端产品的发展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我列举以下几个方面,用于思考和拓展设计师的边界:

(1)承载媒介:多端化设计需求增多

B 端产品的应用领域日渐广泛,各类终端设备普及,设计师需要更多的探索设备的应用场景。如点餐系统、收银系统、AR、VR 应用等等,最近鸿蒙系统中演示的多端联动,也可能是未来的趋势之一。

图片

 

(2)工作流程:中台策略 / 组件化设计

它是一种提效的工作方法。中台策略适用于公司层面,我们上文提到的组件化设计更适用于团队。

图片

 

(3)用户体验:重视用户个性化和体验

B 端设计越来越重视用户体验,提供个性化的配置方式,并考虑无障碍设计领域。很多 B 端的应用和业务也在逐步开放给 C 端。 例如企业微信在 2019 年打通了个人微信和企业微信的壁垒,钉钉从 2020 年也开始在 C 端发力。

图片

 

(4)视觉表现:数据可视化设计

需求多来源于政府、企业的定制化需求,更偏向于对数据呈现效果的打磨和优化,能够展示和分析数据中的关键内容,形式与内容需要高度一致,才会达到良好的展示效果。

图片

 

原文链接:长弓小子(公众号)

作者:元尧

转载请注明:学UI网》组件库可以替代 B 端设计师么?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蓝小助,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截屏2021-05-13 上午11.41.03.png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设计体系构建法则 | 论B端产品的体系化构建(下)

seo达人



上一篇我们已经讲述了产品发展的生命周期,而现阶段你的B端产品处于什么生命周期?在这个阶段产品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在产品发展的过程中,设计体系又应该如何构建?本文将基于B端产品的发展阶段,带你详细了解设计体系的正确构建方式。

 

图片

 

前言

对于产品体量较大、发展周期相对较长的B端产品来说,任何一个设计决策的沉没成本都是巨大的。

若在产品初期就过多制地定规范,就容易限制产品设计的创意性;而在产品框架成熟之后盲目地进行“创意”,则容易造成体验一致性的缺失,以及大量的重复开发工作。

在合适的阶段做正确的事情,能够极大降低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成本,保证最高的投入产出比。

在产品的不同生命周期中,产品需要解决的问题、工作内容、建设方向是不同的,而对于设计的需求也会存在差异。因此,针对不同的阶段,需要制定不同的策略,才能让设计发挥最大的价值,并逐步构建完整的设计体系。

你的产品处于哪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设计师应该重点做哪些事情,才能逐步构建设计体系呢?

图片

 

「新生期」确立风格,关注核心场景的最优体验

如果你的产品目前处于新生期,那么恭喜你~ 你将有机会从零开始构建一套完整的设计体系。

处于新生期的产品,首先要解决的两个核心问题是:用户是谁?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产品的目标用户群,将决定你的产品风格;而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便是产品的核心场景体验。因此,在产品设计上,也将围绕这两个重点来展开。

 

A.「 确立产品风格 」感知性模型的初步构建

首先,我们要为产品创建产品主风格,并以此基础进行延展,构建初步的感知性模型。感知性模型是控制产品外观的一套设计规范,不仅包含产品风格,还包含以主风格为基础制定的组件视觉风格。

影响产品风格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为核心的一定是“人”。

用户是那些人?(用户画像:如性别、用户年龄区间、工作、喜好等)将会决定产品的定位,进而决定产品的调性倾向。

竞品长什么样?我们还需要在前期进行充分的竞品调研,分析目前市场上的产品现状,在设计上保证产品的独特性,让用户能更好地记住产品。

图片

需要注意的是,感知性模型的建立,通常与品牌特征具有强相关性。为了保证品牌调性的一致,设计师需要思考如何在产品中植入这个“感知点”,并恰当地出现在不同的体验场景中,加深用户对于“感知点”的印象。

比如在网易七鱼的所有设计中,为了使所有场景具有统一的品牌调性,在图形风格、配色、界面布局的设计上都采用了一致的延续性。

图片

感知性模型的建立,其实与品牌DNA有异曲同工之妙。优秀而独特的产品风格,可以让用户拥有更好的记忆点和归属感,并成为用户传播的基础

 

B.「 关注产品的核心体验 」

在新生期,产品的核心功能将会是最主要的竞争力。

这一阶段,设计师应该专注于核心功能,将核心场景体验做到最佳。用户使用产品时通常处于什么场景?如何让用户更好地解决问题?流程是否可以更精简?通过不断地思考、尝试、验证,找到最佳的产品设计方案。

而非核心场景的设计,因为业务还在不断发展中,将会伴随大量的试错和调整。所以只需制定基础性的规范即可,否则反而容易限制设计师的发挥,对效率的提升也不明显。

当然,在设计之前,进行广泛的竞品研究也是必要的。竞品是如何解决问题的?我们是否拥有更优的解决方案?我们可以将一些好的、更高效的设计方式结合到产品中。

什么时机进行竞品研究是最佳的?我建议设计师先经过完整的自主思考,并拥有自己的解决方案之后,再开始进行竞品的调研。这样有利于产出更具创意性的方案,而不仅仅只是“比竞品好的方案”。

图片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体验指综合性的产品体验,包含了产品核心逻辑、交互方式与视觉设计,将会涉及到产品不同的职能。

产品流程决定了用户解决问题的路径。是否能够解决用户核心痛点?是否合理?是都具备通用性?这些都决定了产品未来的用户广度与销售范围;而产品交互则决定最合理的人机交互形式。如何更高效?如何使操作更方便?如何让新用户拥有更低的学习成本,等等……

图片

这些工作虽然在视觉设计师工作的范畴以外,但对于产品至关重要。作为产品团队的重要成员,我建议设计师主动去学习并参与到这些环节。

在设计中主动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这样才能真正的从根本上去提升产品的核心体验,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成长期」通过组件库建立“引用”模式,构建团队协作模型

产品已经进入成长期,意味着产品的基础形态已经基本形成,并且有了清晰的迭代方向。

如果你的产品在这个时期,设计团队应该及早让产品的”生产流程“标准化。因为产品的页面、模块数量将会开始迅速增加,标准化越早,能够节约的成本也就越高。

通过组件化建立“引用机制”,可以让产品拥有统一的“零件”标准。之后,再围绕“零件”标准,构建团队的协作模型,使整个产品的“生产线”更加标准化,从而提升产品的效率与品质。

图片

 

A.「 启动产品组件化,建立“引用机制” 」

进入成长期,在产品形态初步稳固之后,就可以开始启动产品组件化了。

组件化,就是将页面拆分成可复用的最小单元。如果将页面比喻成物质,那么组件就类似于“原子”,每个组件独立封装,又可以集中维护,以此来管理和维护整个页面。

图片

组件本身又分为基础组件与复合组件,就像“原子”与“分子”的关系。基础组件可以作为一部分嵌套在复合组件中,这也可以保证复杂组件与基础组件之间的延续性和可控性

图片

与设计规范不同的是,因为组件库包含了封装的前端代码,其统一性在执行上往往比设计规范要彻底得多。

而组件化更长远的价值,在于“引用”机制的建立,以及基于组件库进行的工作模式升级。引用模式可以使所有相同的组件都有共同的控制节点,使整个产品形成可控的逐级链路,对所有末端组件进行集中控制。

图片

在封装的组件库中,我们还可以植入统一的API接口,使所有组件可以进行主题定义。比如整体的配色、圆角度数、间距、模式等等。这样,每个组件将会有非常多样化的配置方式,以此来适应不同场景、不同的风格

是不是很像前文中提到的自然构成算法?基础物质 X 随机变量 X 算法/秩序 = 可控的复杂系统。

图片

任何一个新的产业进入成熟期以后,都会逐渐将某些环节进行标准化,以此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通过无数个标准化的结合,逐渐形成体系,最终影响整个行业,而数字产品的发展,也必然会经历这个阶段。

通过组件库,不仅可以保证每个组件样式、交互、反馈上的一致性,还能统一对组件进行优化和维护。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可控性,降低产品开发成本,也增强了产品的使用体验。

当然,在组件库的创建上有不同的选择,使用开源组件还是自行研发,需要企业根据自身情况计算投入产出比。自研组件库是一个庞大的工程,虽然成本较高,但对于组件的匹配性、易用性、稳定性等方面都会有较强的优势。对于体量较大的B端产品来说,通过组件库节约的开发成本,往往远大于开发成本,而这也是大企业选择自建组件库的重要原因。

图片

从零到一进行组件库的创建,将会经历一个比较长的周期。常规的流程是:产品经理负责组件的定义,之后由交互设计进行单个组件的交互原型、交互规范的设计,在三方评审通过后才会进入视觉设计的阶段。

在组件的视觉设计中,不仅需要考虑单个组件的规范性,还需要考虑整个组件的数值一致性、代码的复用性、复合组件的嵌套关系,以及全局API植入等细节因素。关于组件库的从零到一创建,之后会有单独的文章进行概述。

 

B.「 团队协作模型的升级 」

随着产品模块的逐渐增加,不同模块的产品经理、交互设计师、视觉设计师等也将快速增加。团队较小时,产品的一致性与统一性可以通过小范围沟通去解决,一旦团队规模扩大以后,这种模式便难以解决问题

一方面,组件本身的标准需要符合不同模块的需求。另一方面,不同模块的产品框架、规则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才能避免产品“混乱度”的不断增加。

因此,在产品的成长期,我们需要一个对组件标准、体验一致性进行管理的团队,可以暂且称之为——产品设计标准委员会

图片

委员会可以是虚拟的项目组,也可以是一个群,在有需要的时候进行讨论,并进行文档的沉淀。当遇到有可能跨模块的内容,或者能够复用于其他模块的通用方案时,都要通过委员会进行评审。同时,委员会可以定期对产品内容进行排查,查看在产品中是否含有可统一、可标准化的内容。

图片

比如在七鱼工作台中,抽屉式内容是每个模块都会出现的。但是,因为不同模块是由不同产品经理负责,所以内容模块的标准就会存在差异,比如模块的布局、信息展示的排版、甚至ICON都不一致。

这就会造成两方面问题。一方面,用户在切换模块后,需要重新对信息格式进行适应,甚至无法关联相同的信息,导致学习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当一个模块需要接入另一个模块的抽屉内容时,内容标准与样式的差异性,也为大大增加开发和维护成本

图片

这种全局的统一设计标准,单独一个模块的设计师或者产品,都是很难推动的。必须拥有一个标准审核的机制,使不同模块的同类内容具有相同的设计标准,才能使产品在发展中始终保持有序发展,避免产品走向混乱,最终导致产品“失控”

团队协作模型的建立,将会逐渐沉淀出一系列的“跨模块设计标准”,而这些标准将会成为逐渐整合为“规范体系”,最终构建成为完整“模式语言”。

 

C.「 设计中台化 」

在产品的成长期,随着设计团队的人数的增加,设计团队的中台化也是需要考虑的事情。特别是随着Figma以及其他云端协作软件的出现,也使团队设计文档管理与协作的方式更简单了。

图片

对于设计团队来说,设计中台的建立主要有以下几个优势:

  • 标准文档管理:设计中台将会作为所有设计标准的来源,让所有设计师可以进行调用。比如组件库设计稿的存放与维护、ICON绘制规范、全局Banner规范、框架规范等。
  • 资源共享:将一些通用的、质量好的设计元素进行共享,提升利用率和统一性。
  • 项目协作:大型项目的多设计师协作
  • 资产沉淀:随着项目的进行,我们会积累大量的设计资源。设计中台不仅是设计稿的存放库,也可以将优质的设计资源进行分类,形成团队资产,方便设计师进行学习与调用。

图片

设计中台的建立,能够引导标准的统一,降低团队的沟通和协作成本,是推动设计体系建设的重要因素。

 

「成熟期」构建模式语言,整合功能性模型+协作模型

在经历成熟的的快速扩张之后,产品形态将最终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其模块数量、页面数量已经足够巨大,虽然可能还伴随着一些功能的增加或完善,但这座“大楼”已经基本成型了,“楼层”已经基本确定,剩下的可能是基于“楼层”建立更多的房间等等。

在这个阶段,设计团队需要将前期积累的“标准框架”构建为统一的功能性模型,并整合功能性模型(组件库)和协作模型,形成真正的设计体系。

 

A.「 逐步建立模式语言,构建产品搭建模型 」

随着协作模型的建立,不同模块在进行设计时,都会进行标准的统一。在成熟期之前,因为产品形态还在扩张,这个标准都是比较零碎的。当产品进入成熟期后,设计团队就需要将这些零碎的规范进行梳理,形成规范体系

比如下图的产品构建框架规范,便是产品搭建的标准之一。比如一二级菜单的出现位置,页面中标题、操作区、列表应如何布局等等…

图片

以及在具体的功能页面中,不同页面的细则规范、应用切换方式,页面的预加载样式如何统一等。

图片

最终,我们会将所有的全局规范、框架规范、信息架构,都整合为完整的模式语言(规范体系),以此来指导设计师/产品经理进行产品的统一设计。

图片

 

B.「 功能性模型+模式语言 」产品快速构建

完成模式语言(规范体系)的构建后,结合我们的功能性模型(组件库),就可以初步形成了产品的快速搭建能力——即一些常规的页面,产品经理可以在没有设计时参与的情况下,自主进行快速搭建。设计师只需要在搭建完成后,针对页面进行走查即可。

图片

整个搭建过程类似于乐高积木,通过单个组件进行框架搭建,然后遵循页面的结构进行组件填充,之后形成产品的功能模块,再更进一步,将多个功能模块再搭建成业务系统。

通过“样式组件化”+“规范体系化”,再配合逐步完善的协作模型,整个产品团队最终将形成了完善的设计体系。

图片

快速搭建体系的建立,可以创造更高效的资源分配模式

一方面,对于产品来说,这意味着大量的资源可以从简单、重复性高的工作中脱离出来。通过快速搭建体系,标准化和简单的设计任务就无需设计师参与,可由经过培训的产品经理直接进行搭建,而前端开发因为组件化与设计标准的统一,代码复用率也大大提升,节约了大量的开发资源。

图片

另一方面,因为“生产原料”与“生产流程”的统一,使得产品的设计一致性得到极大的提升

 

C.「 提供高质量的用户体验 」

在产品进入成熟期后,产品通常已经具备了庞大的用户量。而在B端产品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用户体验将会越来越成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因此,提供高质量的用户体验,将会成为非常有价值的事情。

特别是在产品快速发展的成长期,为了配合版本迭代,而忽略的大量体验问题,都要在这个阶段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

而设计体系的建立,使得设计师拥有更多的时间专注于关键场景的体验升级

图片

产品设计团队可以定期针对产品进行体验评估扫描目前产品出现的问题。确定列表后与各相关方确定优先级,之后根据优先级进行排期,并跟踪结果,最终验证体验问题的解决成果。

图片

比如为了解决页面在加载中的卡顿问题,设计团队为七鱼的主要页面设计了一套页面预加载模式。提升页面流畅性,尽量减少用户等待中的焦虑感,也对模块的结构有一个预期。

undefined

为了解决不同屏幕的最佳适配问题,我们与前端开发一起设计了一套多段式自适应适配方案,让屏幕适配不那么生硬,同时提升屏幕的使用效率。

undefined

以及在网易七鱼的产品中,会伴随着大量的筛选任务,经常会占用巨大的屏幕空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团队打造了可收缩式的“自适应超级筛选”。使客服人员在保证精准筛选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升屏幕使用效率。

undefined

而在使用场景最多、占比最高的表单组件中,我们制定了层级式表单规则,根据不同类型的字段,赋予合适的宽度,最大化地提升了屏幕的使用效率

undefined

这些产品体验的优化任务,大多都由设计团队进行推动,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这使得我们的产品在大的维度拥有极高一致性的同时,在不同的场景也具备高品质的设计体验。

 

「生态扩张」基于设计体系,快速创建新产品

一套成熟的设计体系建立,意味着产品的“基础零件”和“生产流程”都已经成熟。这种模式一旦落地,企业不仅可以快速生产新的B端产品,还可以基于这个模型对老的B端产品进行改造,最终构建完整B端产品生态。 

 

A.「 快速创造全新的产品 」

通过分析B端产品的构建方式,我们可以发现:不同B端产品的构成方式是相同的,区别仅在于产品的风格(感知性模型)和模式语言(产品的框架规范)的差异。而产品的组件库、协作模型以及快速搭建流程,都是可以在不同的产品中进行复制粘贴的

undefined

因为组件API的存在,我们可以将同一个组件适配不同的产品风格,并且基于改造后的组件库,构建产品的整体框架规范。比如下图中的三个产品,虽然他们的风格不同,但都是使用FishDesign组件库进行API定义的。

undefined

同时,当协作模型在一个产品中运转成熟后,我们可以将这种协作方式快速复制到新的团队中。之后,随着新产品逐渐进入成长期,我们可以同样按照上文所讲的方式为产品构建整体的框架规范(模式语言),并应用相同的快速搭建系统等等。

我们可以发现,当拥有一套成熟的设计体系之后,构建一个新产品的成本将大大降低

基于这种模式,所有的组件仍然引用自同一个组件“源”,也就是说,企业仍旧可以通过组件库保证所有产品的可控性。我们仍旧只需要维护一个组件库即可,而这也将为企业节约大量的开发资源。

 

B.「 产品融合,打通企业服务全流程 」

一个B端产品,通常是为了解决“某一类”问题而诞生的。而B端企业的最终目标,一定是为企业解决“一系列”的问题,甚至是“全流程”的问题。因此,在一个大型B端企业中,当所有的子产品都逐渐成熟以后,产品的整合通常会成为下一个目标。

在传统的B端企业中,产品整合通常会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因为不同的产品可能采用不同的前端框架、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操作行为等等。可以说,产品整合的成本约等于重新开发一个产品。

但是,如果所有的产品都采用同一套设计体系,那么产品整合将会容易很多

undefined

因为所有产品都是基于同一套设计体系进行构建的,不同产品的区别仅在于框架规范(模式语言)以及核心场景操作方式的差异。所以,我们只需要对这些产品的整体框架规范进行统一,就能逐步打通不同产品

undefined

最终,通过产品设计体系+一致的产品框架规范,我们将几个不同的B端产品整合成了一个大型的B端平台。在这个平台中,原先所有子产品的能力都在其中,同时我们也可以将所有的能力在同一个平台中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解决方案。

而对于我们服务的企业来说,我们不仅拥有众多可单独购买的“多样化服务”,也拥有一系列全流程的“大型服务能力”。我们既能解决小问题,也能解决大问题,产品的竞争力将会大大提升,我们所能服务的客服范围也将越来越大

 

「未来前瞻」B端产品设计的发展局势

随着B端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未来一定会出现更多的创新的设计趋势。在文章的最后,结合自己浅显的认知,跟大家来聊一聊未来的新趋势吧~

A.「 设计“算法”化,框架智能化 」

即便是目前基于组件库的UI设计,产品模块的“拼装”上,更多的还是依靠个人感官,以及设计师的配合。虽然存在栅格系统,但显然在设计与前端层面并没有形成完整的融合。

因此,在未来的B端设计中,UI设计中部分“感知性”的模型,将会逐渐转化为“算法”

比如在所有的UI界面设计中,我们可以将4间距设定成一个代数值U(U=4px)。以此为基础,我们将模块内元素的间距设定为2U,模块间的间距设定为4U。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将所有的间距、层级以U进行表示。将所有的设计稿、前端开发都使用同一个代数U进行设定之后,所有UI的间距就实现了“代码化”。

undefined

以这种方式,全局的UI间距可以转化为“算法”,让机器自动生成间距。同时,当我们的界面在不同场景需要调整疏密感时,直接调整U的数值,配合栅格系统,就能实现全局等比调整

undefined

 

B.「 能力交叉,新型岗位诞生 」

在职能的细分上,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是,不同职能的能力范围将逐渐蔓延。在成熟的产品中,不管是产品经理还是设计师,他们的能力都会越来越向两端扩展,并趋于融合。

比如产品经理更懂交互了,视觉设计师也更懂交互,并且一部分成为了体验设计师。这就导致部分交互设计岗位会减少,产品经理将会承担部分交互工作,而另一部分则由体验设计师完成。比如为了让产品还原度更高,一部分设计师将会开始研究前端代码,而一部分前端则会拥有更高的设计与审美素养。

undefined

因为各职能之间的“交叉面”增加了,所以产品的“下限”更高了,而产品的整体品质也得到了提升

而在设计软件未来的发展中,这个趋势也将得到加强。产品设计师(产品经理+体验设计师)将能够在软件上完成从产品策划-UI设计-Demo演示-开发对接的全流程

undefined

另一个趋势是新型岗位的诞生。随着B端产品的逐渐成熟,一些大型的、成熟产品将会对各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未来可能将会出现以下两种职位:

数字体验工程师:

在未来,越来越多的体验将在虚拟场景、或者虚拟现实场景进行。产品体验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将会依赖技术与设计的结合。因此,在一些大型的互联网公司,很可能会出现同时精通产品体验与前端技术的“数字体验设计师”。

undefined

产品架构设计师:

在大型的B端产品中,各产品经理往往负责不同的业务线,专注于本模块的架构。而设计师虽然制定规范,却难以推行至产品框架层面。导致了产品的顶层框架-产品UI规范-产品前端框架,这三者通常是分离的状态,二者将带来非常巨大的弥合成本

产品架构设计师的出现,将会以 [产品+设计师+前端架构师] 的角色,统筹所有的产品线,制定 [产品-UI-前端] 一体式的整体架构,让整个产品的标准完美兼容所有的模块,使整体架构更精简、更可控

 

C.「 跨端模块化,兼容性框架,全平台融合 」

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加速,数字产品将会逐渐延伸至更多的场景。而多端的兼容性、一致性、成本也逐渐纳入到未来的思考之中

因此,跨端模块化、全平台融合将会是未来的趋势。随着Google的Flutter、华为的Harmony OS,都正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而苹果也在尝试iOS、iPadOS、MacOS的三端融合。

undefined

很显然,对于产品体量巨大的B端产品来说,多端开发的成本是非常高昂的。而且,高昂成本带来的,却仍然是大量的体验不一致、版本难以管理等,而跨端的模块化,将是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

比如网易会议在产品设计之初,移动端就直接采用了Flutter进行跨端开发,而桌面端(Windows、Mac端)则采用了兼容性框架。同时,为了使未来全端融合可以实现,我们对很多场景与组件都进行跨端的模块话设计,不管是设计稿还是前端数值,都实现了1:1的跨端统一。

undefined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系统架构中,一定会以跨端模代码统一、全平台融合作为目标,而产品的设计也会逐渐往这个趋势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undefined

最后,希望华为的Harmonys能够成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场景融合系统,也希望中国所有的科技公司一起加油~

 

 

「末」写在最后

这段时间的变化也挺大的,经历了公司内的组织变革、拆分,伴随着离别、重组、成长、新生。心态上确实又成长了许多,也看开了很多事情。没有任何事情是一成不变的,你的安全感来能力和内心的强大。只是做好随时应对变化的准备,才能坦然的活在暂时的稳定中。

从整个宇宙的尺度来看,变化是永恒的。所有的物质都处于大爆炸的余晖中不断膨胀,就连时间也是如此。

熵增是宇宙的基调,而生命以负熵为生。生命就是要在不断克服变化,在变化中寻找平衡。努力与舒适、工作与生活、做人与做事,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平衡是事物长期发展的关键。

随着年纪的逐渐增长,好像突然能够读懂一些“老书”了。不管是孔孟老庄,还是伟人的《毛泽东选集》,对于自然、社会、人的认识反思,都比我们要深刻的多。智能并不等于智慧,抖音和头条看再多,都比不上认真完整的去读一本书。

孔子曰:“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王蒙老师对此的解释很通俗:做人时刻做到面面俱到,是不容易的。从长远看,也就是求几个方面的平衡、均衡。温和很好,失去了坚定性与原则性就不好了,所以还要补上厉。威严是必要的,太凶猛莽撞了就伤人害人,提醒您悠着点,别那么猛恐怕是必要的。恭敬小心,如果变得哆里哆嗦,进退失据,闹心乱意,当然也是走向了反面,您还得安详踏实些。这三条乃是做人的辩证法。

希望大家能在工作之余,多看一些好书,多一些学习成长。

感谢大家的观看,下次再见~

 

推荐阅读书籍/文章:

《智能商业》—— 曾鸣;《设计的思考》——周陟;《设计体系》—— [英] 阿拉·霍尔马托娃;《深奥的简洁》—— [英] 约翰·格里宾;《机械宇宙》—— [美] 爱德华·多尼克;《万物皆数》—— 米尔埃卡·洛奈;《产品从0到1的4个发展阶段》;《B端产品生命周期》;《复杂》——梅拉尼·米歇尔

 

原文地址:设计剑道(公众号)

作者:徐剑杰


转载请注明:学UI网 »设计体系构建法则 | 论B端产品的体系化构建(下)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蓝小助,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截屏2021-05-13 上午11.41.03.png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 复杂系统如何设计」论B端产品的体系化构建(上)

seo达人



为什么B端产品总是容易“失控”?B端产品设计与C端有何差异?如何在不断复杂的系统中,权衡效率、成本、体验之间的关系?本文将带你从B端产品的本质出发,了解产品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从复杂系统的角度去探讨设计体系的构建方式。

 

图片

目录

一、「 困局 」容易“失控”的B端产品

A .「 关注重点的差异性 」

B .「 微小差异的不断叠加 」

C .「 产品发展进入恶性循环 」

D .「 进入效率拐点,产品失控 」

二、「 启发 」从复杂科学的角度思考设计

A.「 自然算法 」

B.「 物质的构成原理 」

三、「 探究 」什么是产品设计体系?

A.「 定义 」

B .「 组成部分 」

C .「团队能力要求 」

D .「 构建方向 」

四、「 剖析 」B端产品的生命周期

「 产品生命周期概述 」

A .「 初创期 」解决核心问题,产生价值

B .「 成长期 」能力完善,产品扩张

C .「 成熟期 」效率提升,快速增长

D .「 暮年期 」商业价值降低,发展逐渐停滞

NEXT、「 下期预告 」设计体系的构建法则

 

前言

随着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市场对B端产品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然而,谈及B端产品,特别是SaaS产品,大多数设计师对此并不是特别感兴趣。一来,SaaS更注重功能层面,似乎本身对设计的要求并不高;二来,SaaS产品的最终实现效果总是不尽人意,就算设计得再好看,实现出来也难以出彩。

确实,若设计师仅仅只是关注视觉层面本身,那么B端产品确实不像C端那么吸引人。但是,若你能以整个产品构建的角度去思考B端产品设计,那么设计师能够在其中发挥的空间是巨大的。

假如把C端产品比作精致的小房子,那B端产品就是一幢巨大的高层建筑。建造小房子,你可以尽情地发挥创意,追逐潮流,大不了推倒重来。而建造大房子,则需要设计师考虑更多的维度,因为这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工程。

建筑的外观不仅需要好看,更需要足够耐看、稳定;为了适应更多人的需求,你不仅要考虑房子的软装,还要考虑户型的合理性、通用性;而为了降低成本,你还需要考虑家具、硬装的标准化、房间的兼容性等等…

图片

“你是否有信心建造一个宏伟的高楼大厦?” 

这是我在B端设计中,反复强调体系化思维的原因之一。想要建造一个大型建筑,没有体系化思维、没有更完善的多职能协作流程,那么这座高楼一定会在建设过程中埋下隐患。而当问题一旦出现,涉及到的沉没成本也将会非常巨大。

当然,对于C端产品来说,体系化也愈发重要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持续发展,一些C端产品的复杂性也堪比B端。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一个观点:“C端B化,B端C化”。在未来的数字产品设计中,B端产品将会逐渐开始重视产品的外观与体验,因为触达的人群更年轻化、对体验要求更高了。而C端产品也会更注重体系化建设,因为产品体量越来越大,需要寻求效率与成本之间的平衡点。

图片

产品设计体系,本质上是一套更科学的复杂性数字产品的设计方法与工作流程。因此,不管是B端产品还是C端产品,设计体系能够在提升设计品质的同时,让产品更“可控”,提升效能,降低成本。

这套设计方法论,是我在工作中不断实践与完善的一些经验与方法。希望能借此分享一些自己浅薄的经验,也探讨一下数字产品设计未来的形态。

 

一、「 困局 」容易“失控”的B端产品

作为较为复杂的数字产品,B端产品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总是容易出现一些问题。特别是当产品体量到达一定阶段后,问题就会逐渐暴露出来,比如:

1. 产品丑、设计质量低;

2. 组件样式繁多,操作习惯不一致;

3. 新老系统差异大,不同模块体验差异大;

4. 页面结构混乱。

等等…

图片

很多问题大家都能明显地意识到,但往往因为“不影响售卖”、“价值不高”、“新功能优先”等理由被搁置。

随着问题逐渐积累,产品的优化成本也变得越来越高,最终使整个产品已经积重难返。若只是多部分页面/组件进行优化,小修小补,虽然成本低,但成效甚微;若是进行大修大补,那么优化成本将远大于研发新功能的成本。

这种普遍的B端产品现象,被称为“产品失控”,即——团队已经对整个产品的形态失去控制力。

那么,为什么B端产品特别容易出现这种问题呢?

 

A .「 关注重点的差异性 」

首先,产品的本质决定了其关注重点的差异性。

与C端产品不同的是,B端产品往往更看重“能力”(为企业用户解决问题),而产品的销售方式与付费模式,也决定了产品体验并非首要关注的对象。由于B端产品通常针对企业用户,需要更长的研发过程,产品的体量和复杂性也相对较高。因此,除了产品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外,产品还需要关注研发的效率及成本。

图片

因此,在产品的发展初期,企业通常对效率最为关注,其次是成本,最后才是体验(能用就行)。绝大多数B端企业,只有在产品跑通商业逻辑,并具备一定用户与盈利预期之后,才会对产品的体验逐渐重视起来。

 

B .「 微小差异的不断叠加 」

任何微小的差异,在无数次的叠加之后,都会被快速放大。特别是当团队的人员逐渐增多后,放大速度将会呈指数级上升。

为了配合产品的快速发展,产品往往会采用“堆量”的研发模式。增加研发效率,最简单直接的方法便是投入更多的资源。随着产品不断增加模块、功能、页面,团队人员也在不断地扩充。

图片

但是,人类不是机器,并非简单的1+1=2。团队数量的上升虽然会带来效率的短期提升,但同样也会增加团队的管理成本。不同的产品经理、设计师、研发人员,对于产品的认知是不同的。随着团队人员的不断增加,“个体差异性”将会被不断地叠加与放大。

就像“传话筒”的游戏一样,同一个事物,不同的人理解总是不同的,经过多次的“传话”以后,往往与原本的意思已经大相径庭了。

图片

这种情况表现在产品设计中,则会出现:当相同的组件由不同的人做时,总是会在基本样式、实现原理、交互细节等不同的维度出现差异。比如上图中的导航菜单组件,不同的模块在开发时总是会存在差异,最后差异越来越大,形成了五花八门的导航菜单形式。

 

C .「 产品发展进入恶性循环 」

令人遗憾的是,虽然问题很明显。但是在不断的“成本考量”中,产品团队往往优先关注新功能的开发,而忽略底层问题的优化。

随着产品的快速发展,产品的优化/迭代成本将会逐渐大于研发新功能的成本。要么背负巨大的成本进行整体重构;要么降低标准,继续以这种模式不断叠加新功能。

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B端产品往往会选择后者。于是,产品的发展将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图片

  • 产品快速发展,功能不断叠加;
  • 各模块由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开发研发,导致各模块之间差异增加;
  • 产品丑、体验不统一,但老系统优化成本过高。综合衡量,优先进行新功能研发;
  • 所有模块标准不统一,产品迭代效率持续降低,维护成本持续增加。
  • ……

 

D .「 进入效率拐点,产品失控 」

产品的发展犹如一辆快速奔驰的巨型列车,一旦加速便难以停止。

随着问题的反复出现,以及在一次次的“利益权衡”中选择性的忽略,产品的恶性循环不断重复,而问题也逐渐叠加、沉积下来。

当这个问题已经大到我们无法回避时,我们才发现:产品的单位迭代/优化成本,已经远远大于新功能的研发成本。而新功能带来的增量,已经无法抵消现有模块的迭代成本——产品迎来了效率拐点。

图片

就像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机器,虽然依旧可以运行,但整体效率已经很低了,而与之对应的维修成本则非常巨大。小修小补根本无法解决问题,而大修大补则很有可能会带来更大的亏损。

最终,产品逐渐在“失控”中难以自拔,竞争力逐渐降低,但整个团队对此却无能为力,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那么,在产品发展中,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呢?换而言之,一个高度复杂的数字产品,我们应该如何设计,才能避免其逐步走向混乱?

 

二、「 启发 」从复杂科学的角度思考设计

如果我们将B端产品看作是一个复杂系统,那么产品“失控”的本质即——在不断复杂化的形态中,缺乏有效的控制机制,最终导致整个系统失去控制。 

但是,在大自然面前,B端产品这种复杂程度显然不值得一提。

像大自然这样的复杂系统,是如何构成的?所有的物体都由原子所构成,为什么简单的一百多种原子,能够构成如此复杂的世界?生命又是如何在无机物的世界中诞生,并逐步进化成如此复杂的个体的?

 

A.「 自然算法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无论是老子的《道德经》,还是《深奥的简洁》、《万物皆数》、《复杂》这些现代的书籍中都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

任何看似复杂而又可控的系统,一定存在着精简的“算法”,通过不断的叠加从而形成复杂系统。

图片

就像爱因斯坦说的:“宇宙最不可理解之处,就是它居然是可以被理解。”

在大自然中,有很多的花纹与图案的形状都存在相同的规律。比如上图中的羊齿草分形图案,这种图案在森林当中到处可见,我们看到很多树的形状跟叶子的形状是一致的,这就是一种分形图案。而这种分形的图案本质上是一个公式,通过不断地自我引用进行迭代,这便是分形。

科赫曲线(Koch curve)就是一种分形。其形态似雪花,又称科赫雪花(Koch snowflake)、科赫星(Koch star)、科赫岛(Koch island)或雪花曲线(Snowflake curve)。

它最早出现在瑞典数学家海里格·冯·科赫的论文中。我们将一根直线分成四段,然后向中间挤压形成等边的倒V形状;接着再将每个倒V的边进行相同的操作,不断地重复之后,我们发现:第一步是倒V型、第二步变成了大卫星,第三部变成了枫叶,第四步… 经过无数步以后,最终成了越来越复杂的“雪花”形态。

图片

科赫曲线便是“自然算法”的一种。海岸线虽然很复杂,但是却有一个重要的特性——自相似性。从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海岸线的形状大体相同,其曲折、复杂程度也很相似,换句话说,任意一段海岸线就像是整个海岸线按比例缩小的结果。而海岸线的构成原理就是这种科赫曲线,它是通过天然的演化,不断折叠最终形成了这种形状。

可以发现,他们都是由 基础物质 x 简单算法 x 随机变量,经过无数次叠加后,最终形成了一个复杂而多变的整体。

 

B.「 物质的构成原理 」

宇宙中还有其他各种惊人的“巧合”。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宏观世界的规律性,普朗克和海森堡的量子力学揭示了微观物质世界的规律。当我们从微观世界到天文学会发现——原子核的构成方式居然与天体的构成非常相似。粒子围绕原子核的运动方式,就好像行星围绕太阳运动一样。

图片

不管是整个宇宙,还是生命体,将其置于复杂科学的研究框架中,那些基本定律最终也会变得极其简单

在宇宙中所知最为复杂的形态,便是如同我们自身的生物。这些复杂体由已知存在于银河系中最普通的物质所构成。但是,通过氨基酸的形态,这些基本原料竟能自然地将自己组合成一个自组织系统。

混沌中隐藏的算法,使宇宙成为极有秩序的地方。而在秩序中隐藏的随机数,又使得宇宙成为极为丰富的世界。

图片

也正是因为算法的精简,一切物质的创造才能具备复制性、延续性、进化性

那么,我们反过来思考——想要使复杂的系统简单可控,是否就需要一套简洁、有效的“算法”?通过“算法”,将基础的“物质”不断地“有序叠加”,形成一个可控的复杂体系。

因此,对于复杂的SaaS系统设计,我开始引入“设计体系”这一概念,希望能够找到未来SaaS产品设计的发展方向。只有设计体系的建立,才能保证产品可控性,才能在不断复杂系统中,保证效率、成本、体验之间的平衡。

 

三、「 探究 」什么是产品设计体系?

产品设计体系,在国内仍旧是较为陌生的词汇。什么是设计体系?

A.「 定义 」

一个成熟的数字产品,需要有一个稳定、且持续迭代的形态。创造这个形态的过程,我们称之为广义上的产品设计(这里指产品的整个策划和设计过程,包含策划、交互、视觉及部分前端开发)。而负责控制和维护这个形态的这套系统,便是产品设计体系。

我们接触到的更多是设计系统(Design System),比如平台级的设计体系,Apple、Google、Microsoft等系统级的设计系统,及其设计开发套件、应用生态。公司级的设计系统,如Airbnb设计系统、IBM的Carbon设计系统、蚂蚁金服的Alipay Design等。

图片

但是,在一个企业内部,想要Design System能够系统性地运转,还需要基于这套标准建立的团队协作机制。只有设计标准与团队协作标准完美融合,才能建立真正的设计体系。

 

B .「 组成部分 」

如果将数字产品比作复杂的“生命体”,产品的发展比作竞争中“自我进化”,那么设计体系便是产品的DNA。它既是产品形态的控制源,又是不断自我迭代的进化源,它的作用是:

  • 控制产品外观——感知性模型(视觉风格/规范)
  • 制造基础构件——功能性模型(基础/复合组件)
  • 模块的构建规则——模式语言(产品框架规范)
  • 产品标准定义、生产方式制定——协作模型(高度协同的工作流程)

图片

它不仅能控制产品的“生产结果”,提升产品质量;还能规范产品的“生产过程”,形成一套完整的多职能协作流程,提升产品的生产、迭代和维护效率。

图片

从宏观来看,设计体系像是一个“规范的复合体”,它是各职能之间规范的有效整合,产品框架、交互规范、视觉规范、前端规则,同时也是基于整合规范所创造的一套创新的工作模式。

 

C .「团队能力要求 」

设计体系的建立,需要整个产品团队拥有一致的目标,并为之通力协作才能完成。这就需要整个团队拥有较高的平均素质与契合度

同时,体系化的建立和推动,也需要团队中有人牵头去推动。设计师作为“产品-开发”的中间环节,是非常有条件成为推动者的角色的。

图片

当然,这就要求设计师拥有更丰富的横向能力。

一方面,设计师需要将自身的能力边界进行拓展,与上下游的职能保持密切的沟通,并解他们的诉求。只有当设计体系满足各方利益时,体系化才有推动的空间。

图片

另一方面,对于产品侧与开发侧人员,设计团队也可以通过培训来提升他们的能力边界。比如针对产品的交互培训、针对开发人员的基础审美培训等。这样才能提升产品的下限与上限,增强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D .「 构建方向 」

设计体系并非超脱于产品之上,而是根植于产品的成长过程中。

想要推动体系化的建立,必须充分了解产品发展的基本规律。产品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不同的。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并对未来的形态进行规划,才能逐步让设计体系根植于产品、融合于产品。

因此,在下一章,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B端产品的生命周期。

 

四、「 剖析 」B端产品的生命周期

对于设计师来说,首先要更宏观地了解产品所处的生命阶段,才能知道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并以此有针对性制定不同的设计策略,最终帮助产品构建完善设计体系。

本章更多的是对B端产品的发展阶段做一个剖析,而不同阶段具体的实施策略,会在后面讲解。

 

「 产品生命周期概述 」

类似于人的成长历程,一个新的B端产品从诞生到逐步扩大,通常都会经历几个不同的生命阶段。

B端产品研发是一个漫长而系统化的过程。这个过程通常伴随着商业业务发展与商业战略模式的不断调整。

B端产品从立项到下线,产品会处于几个典型的不同状态中,这就是产品的生命周期。通常来看,大多数产品都会经历以下几个生命周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直至最终进入暮年期。

图片

而产品的商业价值,也会伴随着产品的发展而变化。在通常情况下,伴随着产品的逐渐成长,其商业价值也会随之增长,并在成熟期进入黄金的商业价值期。而当商业价值出现大幅、持续性的降低时,则基本算是进入了暮年期。

图片

那么,不同的生命周期中,产品将会遇到哪些问题?而为了保证产品的持续发展,产品团队又需要做哪些事情呢?

 

A .「 初创期 」解决核心问题,产生价值

初创期,即产品已经从构思到研发,并成为了初步的产品。这个时期,产品虽然还不能覆盖完整业务,但已经能够顺利运行

从构思到创意,再到实践落地。B端产品的诞生,通常源于在行业内深耕多年的资深玩家。在不断地实践中,通过创意与实践,找到了一条能够帮助行业解决问题、提升效率的路径。

在这个时期,产品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图片

 

1)用户是谁?

B端业务的本质,就是“向组织销售服务来获得盈利”。哪些企业最需要你的产品?哪一类用户的问题最需要通过这种方式得到解决的?这些都是需要在早期非常明确的。

站在普罗大众的角度去规划产品固然是好的,但成功的产品都始于一小部分早期用户;B端产品的用户通常来自某一垂直领域,首先让他们喜欢上你的产品,然后慢慢向外拓展至更大的人群当中。

想想看,最初一千名喜欢你产品的种子用户可能是哪些人?

 

2)产品能够解决什么问题?

我们要为用户解决什么问题?“用户的问题”可能是一个需求、一个困扰或是一个机遇。他们的需求是否真的是痛点?

这个时期,团队需要拜访大量的目标用户,通过交流获取痛点。我们必须验证这个需求的真实性,以及我们的解决方案是否具备一定的可实施性

我们可以通过更具象的UI或流程,初步展示想法,不断优化。最终形成一个可验证的初步产品Demo,并通过Demo进一步与潜在用户进行沟通。

 

3)这个问题是否普遍?是否具备标准化的可能?

不同企业的需求是有差异的,如何将个性化的需求抽象成共性的解决方案?如何权衡范围与成本之间的关系?我们要将不同企业的需求进行抽象,形成标准化的解决路径。

这个阶段,我们需要为种子用户创建方向聚焦的MVP。MVP必须是名副其实的最小化可行产品,要为种子用户带来端到端的精准体验。如果他们不理解产品功能,不知道如何或为什么使用,或是发现其性能低劣、bug 太多,无法达到“可行”的程度,那么你的假设就难以得到有效验证。

 

4)是否能够形成完整的商业闭环?

用户是否真的会为这个产品买单?换句话说,产品是否能赚钱并且养活整个团队?

B端产品在初创期,最重要的是快速验证产品与业务的亲密性,能否完成既定的商业战略。产品团队需要通过磨合业务,快速调整业务解决方案和产品架构。

不仅是产品的打磨,整个团队也要形成完整的闭环。工作流程、产品的商业运转机制也要初步跑起来。产品的售前、解决方案、产品研发、实施、客户成功,我们需要真实地完成这一套闭环的操作,并基于此做团队毛利模型的测算。

解决问题,带来价值,并且能够将价值转化为收益,这才是产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只有跑通完整的商业模式,拥有长期的盈利预期,产品才能顺利进入下一个阶段。

 

B .「 成长期 」能力完善,产品扩张

成长期,即产品形态初具完善,并具备完整商业闭环之后,处于快速成长的时期。这个时期,产品将进行快速的迭代,覆盖的业务一天比一天完整,能满足的业务需求越来越多,而产品为业务带来的价值越来越大。

与新生期的区别在于,新生期时的迭代方向还未完全明确,迭代更多的是尝试,磨合业务与产品。而在成长期时,产品的迭代方向已经是非常清晰了的

图片

 

1)更多用户,更多真实需求

产品在真正投入运营之后,所遇到的情况一定与MVP时期有所区别。随着产品的不断售卖,我们将会接触到越来越多的真实用户,以及更多的真实需求。而这些用户与他们的诉求,将会成为产品发展的指引。

 

2)解决更多问题,业务范围扩张

经过长期的打磨,产品的形态和可用性已经初步成熟了,商业模式也已经初步跑通。随着更多的真实需求,产品将会选择有价值的方向扩张业务范围,从“解决一个问题”逐渐走向“解决一系列问题”

 

3)功能完善,产品体量快速增加

伴随产品的快速迭代,产品的基础功能会逐渐完善,同时也会基于核心功能去搭建更为丰富的功能矩阵。更多的能力、产品模块、页面,最终逐渐叠加为一个完整的大型产品。

 

4)组织逐渐完善,人员专业化

随着业务扩张,组织架构逐渐完善。为了提高专业性与效率,团队人员从“多面手”逐渐转化为专业化方向。与之对应的是,团队成员的数量也会在这个时期快速增加。售前、解决方案、产品研发、实施、客户成功,这一套完整的团队模型在各模块中不断地复制。

 

C .「 成熟期 」效率提升,快速增长

成熟期,即产品的形态已经稳定,并能够创造持续的商业价值。处于成熟期的产品,肯定是已经进行商业化运行的。反之,没有达到预期的商业价值的产品,不能算成熟期。

进入这个阶段时,产品已经实现了产品-市场匹配。但是,我们需要对整个产品、以及团队进行一系列的调和与优化,才能让整个产品的形态与运作方式更加合理,以便将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图片

 

1)产品效率、组织效能提升

经过一系列的快速发展,产品体量通常都会比较大,而团队成员也快速扩张。随着一致性成本、沟通成本增加,势必会造成研发效率、组织效能会下降。因此,如何降低产品的单位研发成本?如何让整个团队的组织效能达到最佳状态?是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当产品具备一定的客户数量以后,单位研发成本的降低将会极大提升产品整体的利润率

 

2)产品设计-研发标准化,构建完整链路

通过产品设计-研发标准化、数据架构标准化,打通不同模块的壁垒,提升模块化与灵活性。将单点之间的竞争力相互配合,形成“场域”竞争力

产品的单点也许不能保证都有最佳的竞争力,但如果我们能够提供一系列的、高质量、无缝衔接的配套服务形成闭环,将会形成强大的整体竞争优势。同时,产品设计-研发标准化,能够增加产品售卖的灵活性,通过灵活的组合方式吸引不同的用户,提升销售灵活性与成单率

 

3)提供高质量的用户体验

产品最终是给人用的,用户体验也会在将来逐渐成为B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随着竞争的加剧,以及用户群体的逐渐年轻化,用户体验将成为企业在选择产品时的重要考量因素,也是口碑传播的重要途径。

由于在“产品-市场匹配”阶段需要尽快地推出产品,所以在设计开发过程中可能遗留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打磨优化。产品设计需要与开发具备高度的一致性,视觉交互是否合理,前端代码是否准确合理,操作反馈是否高效等问题,都需要这个阶段来进行调和。

 

4)教育市场,卖给更多的人

当产品逐渐成熟并具备一定体量之后,单靠销售跑单是远远达不到发展要求。这个阶段,需要市场部人员对市场进行教育,聚焦不同的行业领域,从“点式营销”转变为“面式营销”,并配合销售人员进行产品的售卖。因此,在这个阶段,产品的品牌力、核心能力的传播将至关重要

 

D .「 暮年期 」商业价值降低,发展逐渐停滞

暮年期,即产品发展停滞甚至倒退,逐渐失去商业价值的产品。

B端产品进入暮年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伴随着业务的发展,产品已经很难满足业务需求。且翻新产品的投入产出比较低。二是,伴随产品的使用时长,产品将变得臃肿和迟钝,逐渐难以敏捷地满足业务需求。

很多时候,商业环境的快速发展、技术的更新迭代都有可能成为产品进入暮年期的原因。对于暮年期的产品,根据商业战略,产品经理既有可能要延长产品的寿命,也有可能持续保障产品完成顺利换代。当然,更多暮年期的B端产品,由于业务的调整,最终迎来生命的终结。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产品因为在成长期、发展期无法建立有效的产品控制机制,导致产品过早的进入臃肿阶段。也就是前文中所讲的“产品失控”,非常有可能加速产品暮年期的到来。

因此,是否能在前三个阶段建立健康、完善的设计体系,是产品能够获得更长生命力、更多价值的关键。

 

NEXT「 下期预告 」设计体系的构建法则你的B端产品处于什么生命周期?在这个阶段产品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而在这些过程中设计体系又应该如何构建?

设计体系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通常是伴随着产品的而发展逐步建立的。在下一篇文章中,我们将基于B端产品的发展阶段,带你详细了解设计体系的正确构建方式

图片

感谢大家的阅读,我们下期再见~

 

推荐阅读书籍/文章:

《智能商业》—— 曾鸣;《设计体系》—— [英] 阿拉·霍尔马托娃;《深奥的简洁》—— [英] 约翰·格里宾;《机械宇宙》—— [美] 爱德华·多尼克;《万物皆数》—— 米尔埃卡·洛奈;《产品从0到1的4个发展阶段》;《B端产品生命周期》;《复杂》——梅拉尼·米歇尔

 

原文地址:设计剑道(公众号)

作者:徐剑杰


转载请注明:学UI网》「 复杂系统如何设计」论B端产品的体系化构建(上)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蓝小助,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截屏2021-05-13 上午11.41.03.png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还不会标题设计?这个方法很好用!

seo达人



设计大多是服务于商业的,或许我们会遇到很多奇葩要求,但我们要学会留给自己一些空间,去发现设计中的乐趣,这样才不会觉得枯燥乏味。今天的文章会着重讲解AI自制画笔与字体设计如何结合。今天的案例虽然是刚刚过去的端午节,但是掌握了方法,下一次标题设计,一样好用。

 

大家都知道端午节也叫端阳节,那么我们就以端阳节为主题进行设计,先把文字整理好。

图片

 

 STEP 01 > 分析属性 

接着我们分析字体属性,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端阳节有两个显著的特征,那就是粽子与龙舟。

图片

根据分析出的属性,我们确定字体设计的风格方向,笔画我们可以用粽叶的特征。

图片

 

 STEP 02 > 设计字体 

下面画出字面框确定字形的横竖比,重心偏低;字体的笔画粗细保持一致。

图片

将制作好的画笔拖入到画笔框中,选择艺术画笔,就得到了五条横线的画笔。

图片

接着垫字在字面框里将文字做出来,可以看出还是遵循了方块字的做法,只是笔画特征发生了变化。

图片

接着我们将部分笔画替代,增加特异性,同时调整字体的大小和部分细节。

图片

到这里字体基本就设计完成,接着我们需要对字体进行编排,增加的元素有云,粽子,粽叶样子的舟,都是用混合工具做成的,这样整体风格更匹配。

图片

 

 STEP 03 > 搭配颜色 

然后就是搭配颜色,这里我想到的就是粽叶的绿色,那么我们填充好将文字变成白色就完成了。

图片

OK,设计做完了,可以看出自制画笔他本身具有的优势,由于固有相同的特征,会在笔画细节处理的时候更方便,同时还具备设计感。这个方法是比较常用的,希望大家多多练习

 

原文地址:

作者:趣趣熊


转载请注明:学UI网》还不会标题设计?这个方法很好用!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蓝小助,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截屏2021-05-13 上午11.41.03.png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峰终定律,揭露用户宁愿长痛不愿短痛的秘密

seo达人



用户体验的本质其实是心理学在科技产品的运用,需要的是让技术顺应人性。我在读人机交互硕士时,学的也都是些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可在心理学这块了解得越多就越发现,很多人做不好体验设计,是因为喝太多鸡汤,导致脑子里不自觉地产生了很多反人性的思想。而这些反人性的鸡汤,虽然能够帮助自己更加优秀,对于理解用户来说却一点帮助都没有,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图片

例如今天我就用一个很经典的心理学定律来给大家讲讲:

 

峰终定律——The Peak–End Rule

意思是,人们对于一件事物的记忆好坏,取决于高峰和结尾的感觉

注意,这个高峰并不一定是正向高峰,也有可能是负向高峰。

诺贝尔经济学得主丹尼尔•康纳曼(Daniel Kahneman)曾经做过一次实验,让两组人带上耳机听噪音。

两组人听的时长和音量都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是,第一组听完这段就结束了,而第二组听完这段后,还会再听一段音量小一些的。

从测试设计者的角度看,第一组的忍受噪音的时间更短,总量也更少,理论上应该比第二组体验好一点。

然而根据调查发现,忍受完这轮噪音后表示愿意继续参加实验的人,竟然是第二组更多一些!

康纳曼让两组受试者戴上耳机,听很大声、令人不舒服的噪音。两组听到的音量都一样,不同的是,第一组听完大声的噪音就结束实验,第二组还会再听一段比较弱的噪音。

图片

按常理推断,第二组的人听了更久的噪音,应该比第一组感觉更痛苦,但事后调查,愿意继续参加实验的人,居然是第二组较多!

 

宁愿长痛不愿短痛?

我们都说长痛不如短痛,但为什么实验中,而且哪怕长痛的总量比短痛的总量更大,大多人都宁愿长痛不愿短痛?

  • 明知道高考的时候再努力一把,毕业后就能找到好工作了,可偏偏忍受不了。
  • 明知道晚上少熬点夜,第二天神清气爽工作效率高,可就是做不到。
  • 明知道每天只要花半个小时锻炼一下,不但体型能改善而且精气神也能上去,可就是坚持不了。
  • ……

看来,短痛什么的都只能是对自己的要求,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长痛更加符合人性。

运用到产品体验上,那就是:便捷性比不过易学性,与其与让用户短时间内完成一个高难度的操作,还不如花更长时间完成一个低难度操作

例如我以前设计过一个控件,方便用户快速滑动切换到某个日期。

结果用户测试发现,虽然这个控件操作效率高,但是几乎所有的用户都无法立即理解,于是效率反而下降。

图片

 

结尾比过程更重要?

虽然很多鸡汤文说,要重视过程而非结果。 

但是对于只体验一次的事情来说,大多数人更在意结果而非过程。

以电影为例,通常对于喜剧和悲剧的划分,并不是根据过程,而是结尾。也就是说哪怕同样的故事,只要结局反转,就会给人完全不同的感受。

把这个类比到产品体验,就拿购物为例,不论搜索产品的过程有多么复杂,只要最终我能买到合心意的产品,用户体验就是美好的。

所以说拼多多这类主打实惠电商平台,根本没有必要再一些体验细节上死抠,点击收货时自动拉摄像头什么的……都被拿到便宜商品后的愉悦感冲淡了~

相反,如果一个电商平台流程体验上再考究,可只要在最后一步收货阶段让用户失望,前面的努力都白费了。

这么一想,写之前那篇《拼多多这个恶心的交互,居然有人说好?》时,我的困惑也终于找到答案。

不过,我还是不喜欢这个方案,这个下面再解释。

 

脚踏实地比不上巧言令色?

通常我们受到的教育是,做事要脚踏实地,那些巧言令色的小人走不长远。

可如果真的是这样,为什么不论是职场还是相亲,「老实」这个词都被认为是贬义词呢?

其实大部分人根本不喜欢稳定,例如投资股票的朋友,经常喜欢张口闭口就说“我最近赚了 50%”、“再加把劲,说不定可以翻倍”……

可是股神巴菲特的年均收益率不过 20% 左右,据我了解无论是创投还是私募,实际年收益率平均能超过 20% 已经相当不错了。

图片

蓝色线为收益率

 

但是对于大多数业余股民来说,即便是自己年均收益率为负数,只要曾经有过一段高光时刻,那就很满足了。

对应在产品体验上那就是:只要有一点让用户感到了「高光时刻」,那就足够让用户记住要长时间了

例如 iPhone 其实整个产品的用户体验,尤其是在刚需上未必比 Android 强多少,可他们抓住自己在细节上的优势,让用户在某些时候突然印象深刻一下,就能圈住不少果粉:《iPhone 这些体验细节太感人,换安卓后不习惯了》。

当然,Android 也有自己的「高光时刻」,例如我在接到陌生电话,看到屏幕上显示“诈骗电话”时,立即由路人转粉。

当然,这个「高光时刻」也可能是负面的「至暗时刻」,例如虽然拼多多能够让我买到便宜的商品,结尾通常是美好的,但是那个点收货拉摄像头实在是让我的体验一下子跌落谷底,所以始终无法产生好感。

 

总结

鸡汤本身就是反人性的,用来要求自己可以,用来要求他人可千万别。

所以说用户体验要反鸡汤,这个其实再合理不过。

以后可千万别抱怨用户这不好那不好,因为人性本来就是这样,样本大了从概率学上看,是一个绝对不可能改变的客观事实。

体验设计就是要运用技术去迎合人性,而千万不要妄图改变什么。

 

原文地址:体验进阶(公众号)

作者:设计师ZoeYZ

转载请注明:学UI网》峰终定律,揭露用户宁愿长痛不愿短痛的秘密



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蓝小助,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微信图片_20210513163802.png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想抓住产品第一印象?看看这些引导页设计方法!

seo达人



引导页可以算作我们打开一个新产品时看到的第一个画面,能在未使用产品之前提前告知产品的主要功能与特点。

第一印象的好坏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后续的产品使用体验。文章通过梳理引导页设计的构成,总结出实用的观点与方法来助力引导页设计。

 

1.什么是引导页?

第一次打开新的应用时通常能会看到2-3个系列开屏页,上面有简短的文案来解释产品的功能,方便用户使用。

又或者打开一个全新的社交类产品,会引导用户进行创建帐号、设置偏好、添加兴趣等一系列操作,从零开始带用户了解产品。

图片

▲ 通过友好的引导页向用户介绍价值主张以及产品将如何改善他们的生活。

入门引导有助于用户了解需要做什么以及怎么做才能从产品中获得需要的东西。这是一种与用户建立信任的方法,不仅有助于用户,也是提高业务转化率和保留率的关键。

 

2.为什么引导页很重要?

平均来说,近四分之一的用户会在仅使用产品一次后就因为各种原因放弃再次使用。一旦用户试用了产品并且离开,可能很难再次成为产品的使用者,除非他们能从产品中获得一些有价值的内容。

例如我们花时间和精力去下载一个新产品时,总会带着某种目的性,希望这个产品能在某种程度上解决现阶段遇到的问题或者改善我们的生活。

图片

▲ Twine将渐进式的引导页融入到产品体验中,用户的流失率降低了一半以上。

用户留存率和客户忠诚度是大多数产品和服务成功的关键因素,合适的引导页可以提高长期留存率。

为产品或服务添加新功能虽然很好,但如果用户不了解或不知道如何使用,会导致用户在很大程度上未充分利用这些新功能,那么它们就没有为用户带来太大的价值。

 

3.引导页设计类型和方法 

引导页类型

为满足新用户的需求并留住他们,大多数产品会采用几种引导页组合来为用户提供指导。

 

入门之旅

这是一种在移动应用中非常流行的模式。用户第一次启动产品后,他们会看到几个快速概述产品价值和基础知识的页面。

这种简单、静态的介绍为新用户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入门。

图片

▲ Slack通过四屏概览引入了新用户,整个介绍流程很清晰,为用户提供了明确的进度点以及跳过选项。

最好的做法是为用户提供进度指示以及退出或跳过选项。这样他们就会明白还有多少介绍内容需要阅读,并且不会感到困惑。

 

工具提示和指导标记

这是另一种很常见且相对省力的方法,用于从一开始并贯穿整个产品体验来引导用户。

图片

▲ Twine使用工具提示和指导标记帮助用户快速了解页面情况。

图片

▲ 在为Metrie的3D房间配置器设计界面时,通过添加指导标记的可切换图层,将它们合并到加载屏幕中。

虽然这种带注释的引导设计很有用,但要注意不要过度使用或者连续弹出多个窗口来干扰用户。一次引导用户使用一个元素或操作,避免解释太多显而易见的事情。

 

引导任务完成

让用户记住某事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实际去做。引导式任务是通过一系列步骤提示用户与产品交互的方法,常用于当产品希望用户尽早创建帐户或设置一些个性化参数时。

图片

▲ 用户首次进入团队管理平台Basecamp时,会被引导完成一项任务,以此来熟悉产品的特性和功能。

 

什么时间开始引导

从初次进入到持续使用的整个过程中,决定在产品体验的哪个部分使用哪种引导模式对于用户体验来说都至关重要。

 

开箱即用

第一印象很重要,因为很多用户在第一次打开产品后就把它放弃了。

图片

▲ 日记应用Dailyo友好细致的引导页向用户解释了产品的价值,并提供了如何让用户从中获益的提示。

 

渐进式引导

用户完成了开箱即用的流程之后,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仍然有很多机会可以继续帮助、启发和取悦用户。

图片

▲ 每当用户选择一种新语言来学习时,多邻国都会提示用户表明他们的专业水平,然后测试他们的语言能力。这有助于用户避免因高估自己的能力而有可能放弃使用的挫折感。

 

新功能上线

当产品推出新功能或对体验进行重大的改动时,需要让用户知道这些新功能的优点以及如何使用。

图片

▲ 当Facebook为用户引入一项新功能时,会通过一个高度可见的工具提示标注来让用户知道如何在一个简单的消息中使用新的功能。

 

4.引导页设计实践和技巧 

了解用户

通过了解用户来调整引导页的设计,发现并利用用户现有的心智模型,来帮助弥合用户对产品的期望。

图片

▲ Basecamp通过提供一个简单的选择面板和友好的指南,突出了新用户在首次使用时要注意的核心要素。

在构建产品时,用户测试和可用性分析不仅能帮助团队改进整体设计,还能告知用户在入门时应关注哪些内容。

 

与用户价值联系起来

使用福利介绍来提醒用户为什么产品或服务适合满足特定需求。

图片

▲ Inbox对入门体验进行了冗长的介绍,但每个案例都强调了其功能将如何使用户的生活更轻松。

 

快速引导

使用一个实体产品时,很少有人愿意翻看说明书,相反大家更愿意自己去摸索产品的功能。

图片

▲ Morningstar Financial的入门引导违反保持简单引导的准则,因为没有人愿意花费时间去阅读这么多的说明,更别说记住这些说明。

如果产品很简单,快速的概览可能就足够了。当需要更深入时可以考虑渐进式引导,将引导扩展到整个产品体验中。

 

可重复引导

入门引导之后,不能假设用户不会再次访问这些引导内容,用户很可能忘记了第一次引导时提到的技巧或内容,所以考虑在导航中设置一个“帮助”模块,便于用户重复回看这些引导内容。

图片

▲ 指导标记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在房间中选择打开或关闭,这使用户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获得指导和帮助。

 

避免过于个性化

鼓励新用户提供一些有助于个性化体验的信息是很好的,但需要注意不能要求太多细节,导致让用户有一种信息泄漏的感觉。

产品不应该向用户询问太多不必要的问题,尤其是在刚开始使用的时候。

图片

▲ 首次使用Pinterest时,用户需要使用邮箱才能登录,再通过年龄和兴趣爱好的选择为用户带来个性化的体验。

 

最后 

引导页不仅仅是一瞬间的操作,而是一个与受众建立并保持信任的过程。

 

原文地址:Clip设计夹(公众号)

作者: Clippp

转载请注明:学UI网》想抓住产品第一印象?看看这些引导页设计方法!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蓝小助,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微信图片_20210513163802.png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设计心理学系列(03)——雅各布定律与心智模型

seo达人



在体验设计层面,设计师需要匹配用户心智和引导用户心智。而产品设计更需要建立品牌心智,提升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度。因此在产品和运营活动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对品牌心智的影响,避免带来负面效果。今天我们继续设计心理学第3篇——雅各布定律。

本文主要内容包括:
  • 雅克布定律与心智模型
  • 心智模型对设计的影响

 

01雅各布定律与心智模型

雅各布定律指的是如果用户已将大部分时间花费在某个网站上,那么他们会希望你的网站可以与那些他们已熟悉的网站一样拥有相似的使用模式。
这个定律揭示了用户认知事物的过程和特点——用户是“懒”的,会通过已有的经验去认知新的事物。当经验无法匹配时,用户会产生各种不适应,极端情况下用户会放弃使用产品。
比较典型的就是长期使用Windows的用户,最开始使用Mac时会表现出各种不习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用户在Windows系统中建立的使用心智,无法适用于Mac系统,为此有人在MacBook 中安装了Windows 系统。
图片
Don Norman 将心智模型定义为:“存在于用户头脑中的关于一个产品应该具有的概念和行为的知识,这种知识可能来源于用户以前使用类似产品的经验,或者是用户根据使用该产品要达到的目标而对产品的概念和行为的一种期望。”

因此我认为雅各布定律其实是用户心智模型的外在表现。

 

02心智模型对设计的影响

设计师如何去应用心智模型呢?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图片

1、匹配用户心智

匹配用户心智模型来改善体验是设计师的首要任务。当设计方案与用户心智模型一致,用户可以轻松地将已有经验从一个产品转移到另一个产品上,无需额外的理解和学习成本。

 

最常见的就是与真实环境相匹配。例如手机系统中开关样式、日历风格,都是与现实生活中相匹配的,用户的认知成本很低。同样在电商平台中,很多弹窗套用类似于微信红包样式,希望可以提高活动对用户吸引力带来更多点击和转化。

图片

之前曾经碰到一个案例。在某一数据监控系统中,数据正增长时采用红色表示,负增长采用绿色表示,理由是与股市的涨跌配色保持一致,但是系统跟股市并没有任何关系。该系统中红色又代表了告警色,绿色代表了健康色,同一系统中采用了两套设计形式,结果造成了用户困扰。

 

因此匹配用户心智需要综合考虑用户场景、应用目的等多种因素。

 

例如常见的地图,在不同的场景中表现方式也是有所差异的。在高德地图中,用户需要查询地点、导航出行等等,所以地图与我们常见的实物地图更加匹配。而在滴滴打车中,地图更多是为了确定用户地理位置、上车地点、周边车辆数量等等,所以地图更多的是作为背景进行了简单化的处理。

图片

 

2、建立新的心智

我们在设计工作中会遇到各种新的场景、新的功能,无法完全匹配用户已有的认知,因此需要借助一定的设计手段建立用户新的心智,主要包括以下3种设计形式。

图片

 

1)产品心智植入

最开始我对slogan之类的品牌心智是无感的,感觉这种口号太虚了,用户不会care,或者很难引起用户共鸣。但是今日头条改变了我的认知,短视频逐渐占领了我的碎片时间,通过短视频让我看到了别人不一样的生活,跟着别人的镜头也让我“看见了更大的世界”。

拼多多月卡为了建立用户的省钱心智,在页面中突出了产品slogan,并且将“4张5元无门槛券”打造成标志性权益,降低用户的决策成本,并且形成权益记忆点,方便营销传播。

图片

 

2)心智引导

当产品设计无法与用户心智相匹配,或者改变了用户已有心智时,需要通过引导方式让用户快速建立新的心智。例如常见新手引导、功能入口提示、功能调整说明等。

图片

 

3)行为培养心智

为了培养用户习惯,签到类产品都会采用“定时玩法”打造用户心智。例如淘系的各种游戏化产品,都采用了每天早上7点定时收获游戏奖励的玩法,通过日复一日的行为刺激固化用户心智模型。

图片

对于会期比较长的年卡付费会员,用户对权益感知比较散碎,同样需要周期性权益激发用户与产品之间的互动,不断的增强用户的省钱感知。因此不少付费产品增加了月度权益。例如京东每月100元优惠券,淘宝88VIP每月兑换优惠券,1号会员店每月领鸡蛋,考拉海购黑卡月度专享购物券权益等。

 

这些月度权益在用户生命周期中形成了一个个记忆点,逐渐增强用户对产品的“省钱”心智,并且可以持续的激活用户,为续费活动做好衔接。

图片

 

3)利用心智

设计师既要为用户服务,又要考虑商业价值实现。所以某些场景下,设计师需要利用已有的心智为产品服务。

例如弹窗可以更好地吸引用户注意力,并且用户对于弹窗主要有两种操作,要么关闭要么点击。基于这样的心智,某些App开机广告就采用弹窗样式吸引用户点击。

图片

 

另外广告作为互联网平台重要的收入来源,需要考虑投放效果,因此广告大都采用软植入的方式,在形式上尽可能的与实际内容保持一致,从而借助已有的心智引导用户浏览和点击。

图片

写在最后
我个人认为心智模型其实包括交互和品牌两个层面。

在体验设计层面,设计师需要匹配用户心智和引导用户心智。而产品设计更需要建立品牌心智,提升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度。因此在产品和运营活动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对品牌心智的影响,避免带来负面效果。

 

原文地址:子牧UXD(公众号)

作者:子牧先生


 

转载请注明:学UI网》设计心理学系列(03)——雅各布定律与心智模型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蓝小助,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微信图片_20210513163802.png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后台界面设计的7条原则(附常用图表组件库下载)

seo达人

B端界面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但设计师单从界面设计总感觉没有太多值得发挥的地方,其实对于B端界面设计来说,视觉在其中的作用真的很有限,需要设计师有更多的深度思考。今天这篇文章就从更加深入的角度去反思B端界面的底层逻辑,一起来学习吧!

文末会分享给大家一组非常实用的常用后台图表组件库,欢迎大家下载!

 

一个看起来很酷的仪表盘可能有很多功能、小工具和好的视觉效果。但实际上,它往往被设计成只是一个好看的玩具,而不是一个有用的工具。类似于一个多臂机器人,它能把数据整理成整齐的一堆,然后用明亮的数据让人眼花缭乱。

摆弄这个机器人可能很有趣,但最终会让用它的人感到失望。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创造一种工具而不是一种可以很快被丢弃的玩具的诀窍是什么?

图片

Illustration: Outcrowd

 

1、构思仪表盘界面的大脑

让我们深入研究设计解剖学。仪表盘的“父母”是客户端、设计人员和开发人员,每个组件设计都需要他们的合作产出,所有关键点在一开始要做出说明。

智人是由胚胎发展而来的。首先形成的是脑细胞和神经细胞,然后是身体的其他细胞。这正是任何可行的项目应该遵循的方式。第一个阶段是最重要的。如果你忽视这个阶段,再花哨的设计也不能挽救局面。这正是为仪表盘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仪表盘如果会说话的话,它会问“我为什么出生?谁需要我?“。

试问你能回答吗?因此你需要明确:

  • 仪表盘将如何助力公司目标?
  • 什么结构,功能和视觉效果将帮助仪表盘服务好用户?
  • 哪种设计最适合目标受众?

这些问题的答案将构成你的设计理念基础。

图片

Perls

 

仪表盘中没有琐碎的细节。

仪表盘显示的信息应该使用户能够做出决策。设计师的工作是帮助用户解决问题,而不是让他们使用一堆很酷的小工具。任何对目标不起作用的事情都会与目标背道而驰。

从项目的最初阶段到最后阶段,设计师必须关注公司的目标、仪表盘的目标和用户的目标。

否则,仪表盘将永远不会做的更好。

图片

Clover

 

2. 数据及关键指标选择:循环系统

仪表盘数据就像循环的血液。我们必须理解它们来自哪里,当用户需要它们时如何处理,以及应该如何可视化。

设计师需要理解数据的目的。显然,这将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组件,但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例如,用户希望在屏幕上看到大量不同的读数。你不需要移除任何东西来清除一些空间,但你可以做的是突出最重要的元素,并在视觉上“弱化”次要的东西。然而,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知道数据的优先级。

图片

Bidding Car

 

最重要的指标是哪些数据能帮助达成目标。例如:

  • 显示实际成功率;
  • 影响产品的感知方式;
  • 激励创造产品的团队。

参数的选择也需要了解用户。用户应该看到哪个关键指标,他们认为什么样的可视化表现最容易理解?

人们喜欢看到与他们的目标相符的数字。

图片

Panch

 

3. 仪表盘结构:骨架

想象进入一个酒店房间,看到一张床,一张桌子和椅子,一面镜子和一个壁橱。甚至不用打开壁橱,你就能猜到里面有什么。吹风机、拖鞋和毛巾都在你想要的地方——有人确保了这些。一个好的仪表盘就像那个房间。它是干净的,整洁的,可预测的。你马上就能看到所有的要点,凭直觉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其余的内容。

设计师有自己的工具来确保整洁。

 

1) 层次结构

首先,你得整理思绪。在开始设计之前,一定要对所有数据进行排序,将其分类,了解什么是最先发生的,什么是最后发生的,接下来是什么等等。确定用户必须马上看到的关键内容。

视觉层次结构必须反映信息层次结构。

数据层次结构通过小组件的大小和位置表示。如果你的读者从左到右阅读,关键信息必须放在左上角,最不相关的信息将在右下角。

对数据排序的方法将取决于仪表盘的用途。重要的是根据信息的优先级组织信息,并创建逻辑场景。

把信息面板看作是一个故事,而不是一系列数据点。

 

2) 网格

网格对于创建页面的总体布局、排序、平衡和对齐元素非常有用。

图片

 

3) 信息模块

模块系统类似于公寓的分区。卧室是用来睡觉的,餐厅是用来吃饭的——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功能。你的舒适度取决于他们所处位置的便利程度。糟糕的布局不能通过装修或家具来修复。相应地,必须提前考虑模块划分。

模块帮助显示内容层次结构,根据数据的重要性、相关性和逻辑连接对数据进行分组。每个模块都应该在给定的流程中服务于特定的目的。

图片

图片

 

4) 连续性和接近性

如果你去厨房需要经过有两扇门的走廊,这是一个糟糕的布局。互连的流程假定逻辑接近。如果一个模块中的流程需要来自另一个模块的信息,那么布局上应该保证数据的连续性。这一点必须提前考虑,这样用户就不必在晦涩的存储空间中寻找他们需要的信息。

图片

Illustration: Outcrowd

 

所有相关信息都应按重要到不重要的顺序进行分组,并就近放置。

 

5) 分离模块

没有人需要一个延伸到卧室的厨房。为了将一个模块与另一个模块分开,你需要负空间。确保从一开始就考虑到这一点:将负空间视为需要视觉平衡的设计元素的组合。

图片

Wingle

 

4. 功能:肌肉

功能和工具的数量由仪表盘的用途及其用户的关键目标决定。

要想自由活动,人类只需要两条腿,狗需要四条腿,蜘蛛需要八条腿。一个功能太多的仪表盘就像一条六条腿的狗一样,这有点令人毛骨悚然。

不要在控制面板上放置过多的工具。用户只需要手边有必要的东西。过多的可用工具会让人们感到困惑,并吓走他们,因为它看起来太复杂了。个性化总是比标准化好。

图片

Band

 

5.小组件:重要的器官

如果屏幕上有超过5到7个小组件,人们就很难理解内容。因此,我们的工作是让相关数据易读,但不过量。用户应该在几秒钟内理解他们所看到的内容。

数据可视化工具包括:

  • 表格
  • 图表
  • 示意图
  • 卡片
  • 指标
  • 地图
  • 图片
  • 分组
  • 筛选器
  • 列表
  • 选择树

图片

Activity

 

小组件的选择取决于仪表盘的用途和用户。想想以下几点:

  • 哪个组件能最好地显示一个特定的KPI?
  • 用户可以立即看到什么?
  • 哪个组件是用户最容易理解的?
  • 什么可以帮助用户更快地找到他们需要的东西?

选择易于理解和阅读的小组件。

这里是一个令人困惑的小组件的例子:

图片

想想主要的“目标”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例如,如果你的优先级是绩效目标,你应该使用数字;如果你需要比较值,用直线或柱状图会很好;为了激励团队,可以使用带有相关亮点的排行榜。

不正确选择的小组件或默认小组件模板可能会使用户混淆或导致他们误解数据。

最好的解决方案是分析和测试的结果。

图片

最好的小组件设计是极简和易于阅读的。例如,一个3D图表可能看起来令人印象深刻,但它占用了用户太多的注意力,最终证明会分散用户的注意力。这也适用于渐变、过度使用颜色和过多的细节。

 

6. 视觉设计:一般技巧

我们已经创建了仪表盘的思想和身体。唯一要做的就是皮肤——最外层。这可以根据优秀设计的基本原则来实现,但仍有一些新的需要注意的细节。

 

1) 简单

仪表盘应该像你喜欢工作的桌子一样干净:它必须只有必要的文件和工具,没有干扰。

图片

MEMO

 

2) 颜色

仪表盘颜色的选择必须有一个目的:尽可能清晰地显示信息。颜色跨度越大,就越难把数据展示清晰。所以不要让仪表盘的颜色过多。使用同一颜色的深浅是一个好的办法。

图片

首先要选择底色,然后是补色。每种颜色都必须有特定的用途。一种颜色可以用来组合元素,另一种颜色可以用来高亮。颜色还能体现一个元素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避免使用可能有负面含义的颜色。例如,在这个例子中,红色看起来像是代表坏的和不受欢迎的东西:

图片

如果仪表盘提供了可定制的颜色,确保所有可用的选择看起来都比较舒服。

选择颜色组合的一个好工具是Adobe color CC。

 

3) 突出

语义高亮应该与视觉高亮相对应。为了突出一个元素,你可以使用颜色(对比度,亮度),形状,大小,负空间等。

 

4) 可读性和数字格式化

这是确保视觉清晰度的重要因素:干净的布局,视觉层次,重点突出,对比元素,适当的字体,这些字体也必须具有对比性和易读性。

高精度的数字格式很难理解。最好把所有的数字都四舍五入,然后把较长的数字尾巴去掉。

 

7. 适应性

在实践中,当用户优先考虑桌面版本时,在移动版本之前创建网页版本是合理的。如果你的目标用户主要使用的是手机版本,那么你可以先从移动设备着手构建仪表盘,然后再开发桌面版本。

图片

Snap

 

总结

设计一个好的仪表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把它比作人类的发展,因为它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来呈现重要的东西。当你在设计仪表盘时,请不断地问自己:是否一切都已就绪?有多余的肢体吗?身体的各个部位协同工作吗?用户会喜欢这个结果吗?它有用吗?

正如你所看到的,视觉设计实际上是设计师最不应该担心的事情。

最后,彩云再分享一组常用的后台图表界面组件库,相信会对大家的日常设计工作有帮助,

图片

图片

图片

获取方式:关注公众号 ,后台回复关键词  后台组件 ,即可获得!

 

本文翻译已获得作者的正式授权。

 

原文地址:medium

作者:Erik Messaki

译文地址:彩云译设计(公众号)

译者:彩云Sky

转载请注明:学UI网》后台界面设计的7条原则(附常用图表组件库下载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蓝小助,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微信图片_20210513163802.png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日历

链接

个人资料

蓝蓝设计的小编 http://www.lanlanwork.com

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