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顶尖高手的分享!交互设计师如何与他人合作?

周周

@凌霜设计 (Frog Design交互生): 作为一名交互设计师,如何更好地与项目里的其他人合作?如何更好地利用大家的时间?团队经理用画图的方式跟我解释了一下,有些问题并没有直接的答案,但是我觉得解释的方式很有趣,我凭着记忆把它们重新画了一下,和大家聊聊合作的问题。

今天和我的经理聊了一下最近工作上发生的事:上周做了什么,这周和下周准备要做什么。刚刚结束了设计阶段(Design Sprint)1,和客户开了远程会议,收到了许多的反馈意见,各个方面的都有。

现在项目正处于一种(我觉得)特别尴尬的阶段:视觉设计师只出了初步的几个概念图,程序员还在准备框架,尚未开始写代码,但是根据原先的计划,这周就要开始开发了。作为交互设计师,一方面留着一大堆反馈意见还没有反映到线框图中,另一方面设计阶段2的任务已经要来了。虽然还没有开始设计,但从可能的流程上来看,任务量巨大,是一个特别复杂的系统,不光是设计一个新的交互方式,还是新的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心里真没底。

我把自己的困惑告诉了经理:作为一名交互设计师,如何更好地与项目里的其他人合作?如何更好地利用大家的时间?他用了画图的方式跟我解释了一下,有些问题并没有直接的答案,但是我觉得解释的方式很有趣,我凭着记忆把它们重新画了一下,和大家聊聊合作的问题。

什么是敏捷开发(Agile)

先说一下总体的合作方式,我们用的是敏捷开发(Agile)的方式。维基百科上是这么解释的:

敏捷软件开发(英语: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又称敏捷开发,是一种从1990年代开始逐渐引起广泛关注的一些新型软件开发方法,是一种应对快速变化的需求的一种软件开发能力。它们的具体名称、理念、过程、术语都不尽相同,相对于“非敏捷”,更强调程序员团队与业务专家之间的紧密协作、面对面的沟通(认为比书面的文档更有效)、频繁交付新的软件版本、紧凑而自我组织型的团队、能够很好地适应需求变化的代码编写和团队组织方法,也更注重软件开发过程中人的作用。

如果把这种方法简单视觉化一下,就如下图:

用户体验丨那些年苹果IOS 系统做错的12个设计

周周

iOS从07年第一代iPhone发布时的iPhone OS,已发展到今天的iOS10,这些年来,iOS从最初的一个简单、粗糙的ROM,发展成现在手机ROM中体验标杆的操作系统。设计风格走过了拟物化,扁平化,今年已发布的iOS10,设计风格也开始偏向卡片式风格,随着新的交互方式3D Touch的加入,开始脱离单调的扁平化设计,卡片式风格让设计语言更加符合用户的操作认知(卡片式的内容,对人有更强的按压操作暗示)。

做交互方案时,请注意检查这4个点

周周

编者按:本文总结的4个点都是新人做交互方案时容易遗漏的,看完可以查漏补缺,完善场景,建议阅读。

作为一名交互设计师,到底什么程度才能算得上是“专业”?成为一名专业的设计师是否有方法与捷径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今天我分享的内容还不敢称之为体系,只能说是几个小小的经验吧,希望能给正在奔向专业路上的你有所启发。

如果你是设计新人,可能你现在还没有完全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那么以下这几点你就可以开始注意了,至少把这个几点加入到你的考虑范围内是不会有错的!

浅谈用户体验要素

用心设计

我们整天都在说用户体验,设计师要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帮助用户解决问题,优化产品操作流程及视觉层级的排布,作为设计师我们这么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为了一个体验细节和产品去讨论,去争执.

浅谈用户体验要素

想学习用户体验设计研究,这篇新手完全入门指南可以帮你

周周

对于一个在乎用户(谁在使用我们的产品,服务,以及应用程序?)的领域来说,调查研究是极其重要的。我们提出问题,记录观察到的信息,了解一切关于我们目标用户的信息,然后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不断测试我们的想法或者设计。

UX(用户体验设计)研究,或被称为设计研究,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确认、证明或反驳我们的假设,发现我们目标受众的共性,并提取他们的需求、目标和心智模型。总而言之,设计研究给我们的设计提供灵感,促进我们的认识、理解,并验证我们的决定。

超强干货!这里有7个腾讯最常用的用户研究方法

周周

编者按:问卷法、可用性测试、眼动测试、用户访谈、焦点小组和用户画像等等,都是现在腾讯内部最常见的用户研究方法。今天这篇好文把这7种常见的用户调研方法都详细地介绍了一遍,连执行流程都有!强烈建议阅读。

这些产品或许看似很“简单”,但其实,越是简单的东西设计越难。在“体验设计”越来越被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和设计师们重视的当下,人们或许更能体会到设计的“本质”。在当今的环境下,不能仅仅是提供产品,而是要提供用户想要的产品,设计不是在“用户想要怎样的产品”的基础上去构想,而更是要弄明白“用户看起来想要什么产品”和他们“其实想要的是什么样的产品”的区别。

用研新姿势!用户调研五步完成不是梦

周周

今天分享一个Frog Design(青蛙设计)使用的用研方法,只有5步的研究方法,是一位资深交互设计师提出的,全文后还有相关书籍的推荐,想国庆期间深入研究的各位可以抱走 ( ̄ε(# ̄)☆╰

原文作者:David Sherwin  译者:特赞Tezign

昨天一个在做金融的妹纸吐槽用研太难。她让我打开脑洞想一下,这是你知道的客户:男,36岁,本科毕业;有一台MacBook Pro和一部iPhone 5手机,平时会Chrome浏览网页;有微博账号,在上面你会看到他喜欢巧克力和矮脚狗;已婚;座驾是丰田花冠;黑发棕眼;信用卡记录可以看到他最近一次订的酒店的位置和他最喜欢的餐厅。然后这就是你手上关于客户的所有数据,老板问你能不能告诉他,客户为什么决定把储蓄账户转到另一家银行?你肯定会想这是在搞笑吧。

从这4个维度,教你选择用户体验研究方法

周周

用户体验研究方法范围非常广泛,从经检验的可靠方法(例如:基于实验室的可用性测试)到最近发展形成的方法(例如:远程在线评估)。

尽管几乎所有项目都可以从多种方法组合中受益,但一整套用户研究方法在一个项目都使用那是不切实际的。不幸的是很多设计团队只使用他们一两种自己熟悉的方法,最主要问题是不太清楚在什么时候使用什么方法。为了更好地理解在什么时候使用什么方法,可以从以下4个维度来考虑:

  • 态度 Vs 行为
  • 定性 Vs 定量
  • 使用场景
  • 产品开发所处的阶段

看人识人 - 设计师辅技手册(二)

资深UI设计者

设计已经成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设计师不仅需要熟练主技能,还需要领悟其他技能,才能更好地辅助自己地工作。《设计师辅助技能手册》系列文章,目的就是探讨一些有趣&有用的辅助技能。上一篇文章讲述了设计师在合作过程中,可以通过看人识人,来优化合作体验,使用针对性的方法进行合作。通过人格分类,可以快速了解合作对象。

在这一篇中将主要讲述另一个方法:情绪识别和管理。我们将讨论另一个看人技巧:情绪识别。与人格不同,人类的情绪是相同的,都有“喜怒哀乐”。而情绪的棘手之处在于:它的产生速度快,会导致本能反应,还会引发情绪感染。所以情绪波动是合作的灾难。本文将分析情绪,并展示如何管理情绪。

以精致诠释搜索之美——百度三端搜索首页

用心设计

在正式开始之前,我们首先来思考几个问题:

1、  在众多的产品中,我们设计的产品在体验层面是怎么样脱引而出的,作为设计师应该想什么,做什么,怎么做?

2、  一个产品在多端的体验中,又是怎么样保持统一的体验效果。

3、  如何较多层面的洞见用户诉求,提炼和总结成一个具体的、可衡量的标准,创造更的用户体验。


点击查看原图

日历

链接

个人资料

蓝蓝设计的小编 http://www.lanlanwork.com

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