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用户体验设计流程

资深UI设计者

用户体验设计流程


虽说用户体验是主观的,但对于一个界定明确的用户群体来讲,其用户体验的共性是能够经由研究实验来认识,并通过良好设计去改善的。用户体验设计(User Experience Design,通常简称UX Design)就是以提升用户体验为目标的一套设计流程。为什么用户体验设计如此重要呢?因为随着科技进步,当功能的实现不再成为挑战时,产品的设计和体验就成为了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



由于系统软件糟糕的UI设计(菜单排布问题)所导致的误操作,美国居民受到导弹袭击的惊吓



· 美国Forester的一项研究发现,针对UX投入的每1美元,能够带来2~100美元的收益。


· Amazon把按钮文字从“注册(register)”改成“继续(continue)”之后,销售增长了3亿元。


· McAfee重新设计UI之后,客服电话减少了90%。· Airbnb的Mike Gebbia认为,公司从接近失败到获得100亿美元市值,最大因素要归功于UX


UX究竟在设计些什么 

广义的用户体验设计,是包含了内容功能设计,信息架构设计,用户界面设计,交互设计,视觉设计,语言设计,动效设计,音效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涵盖了产品物理外观设计(工业设计),平面/包装设计,空间设计,服务流程设计等。它意味着一个高度交叉综合的领域,涉及到人与产品系统或服务发生关系并产生体验的所有触点。一般或狭义的UX Design,则主要作为与UI Design区分,多用于互联网软件(或消费电子等)行业基于屏幕的设计,包含信息框架设计,用户交互设计,可用性研究等。这里的UI Design偏重于视觉上的设计。而在现实中我们也经常把UX等同于“交互”。





用户体验设计的核心和本质,就是研究目标用户在特定场景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通过设计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完整流程,去影响用户的主观体验。可见用户研究在整个UX流程当中的重要性。而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则是用户体验设计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它是一门研究认知及行为背后之心智处理(包括思维、 决定、推理和一些动机和情感的程度)的心理科学。这门科学包括了广泛的研究领域,旨在研究记忆、注意、感知、知识表征、推理、创造力,及问题解决的运作。相关的还有人体工学(Ergonomics)与人因工程学(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是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结合,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及心理等特点,达到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适目的的一门科学。可用性(Usability)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979年,远比唐·诺曼在1993年提出的“用户体验”概念要早。可用性的ISO定义是“用户在特定环境下完成指定目标的效果、效率和满意度”(ISO 9241-11),而用户体验指“用户与产品、服务、设备或环境交互时各方面的体验和感受”。可用性的范畴比用户体验窄,它聚焦于任务完成。而用户体验是外观呈现、功能组合、系统性能和交互行为等因素的综合结果。




上图将用户体验细分为工具性(Utility)、可用性(Usability)、合意性(Desirability)和品牌体验(Brand Experience),最内部的圆代表最基础的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 / 产品设计的流程与方法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User-Centered Design,简称UCD)概括了用户体验设计的典型流程和方法学。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想非常简单:在设计开发产品的每一个步骤中,都要把用户列入考虑范围。从前期的用户研究需求挖掘,到后期的用户测试设计验证,都要围绕目标用户群来进行。



在UCD设计流程的每个阶段,都有多种不同的方法来帮助我们达到目的。

用研分析:


· 单独访谈(Individual Interviews):一对一的用户讨论,让你了解某个用户是如何工作,使你知道用户的感受,想要什么和他的经历。


· 焦点小组(Focus Groups):组织一组的用户进行讨论,让你更了解用户的理解、想法、态度和想要什么。


· 关键利益人访谈(Stakeholders Interview)


· 情境访谈(Contextual Inquiry or Field Study):走进用户的现实环境,让你了解你的用户的工作方式,生活环境等等情况。


· 日记研究(Diary Study):日记研究可以让用户记录自己的进程,研究者以非打扰的视角探查用户的体验。


· 问卷调研(Questionnaire Study):利用网上或纸张的问题list对用户进行发放填写,从而收集用户对产品的需求建议。


· 任务分析(Task Analysis):通过任务分析了解用户使用产品时的目标和操作方式,习惯(GOMS模型)。


· 用例分析(Use Case Analysis)


· 卡片分类(Card Sorting)、树形图测试(Tree Testing):观察用户是如何理解内容和组织信息,用来帮助你的产品更合理地组织信息。· 竞品分析(Competitive Analysis)、标杆分析法(Benchmarking)· 桌面研究(Desktop Research)、市场研究(Market Research)· 用户角色模型(Personas):构建一个虚构的人来代表特定目标用户群组,设计团队围绕这个虚拟人物设计开发产品。


· 用户体验旅程图(User/Customer Journey Mapping or Experience Mapping):从用户角度出发,以叙述故事的方式描述用户使用产品或接受服务的体验情况,以可视化图形的方式展示,从中发现用户在整个使用过程中的痛点和满意点,最后提炼出产品或服务中的优化点、设计的机会点。


· 态度研究(Attitudinal Research)和行为研究(Behavioural Research)


· 定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和定量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



设计阶段:


· 脑力风暴(Brainstorming Ideation)


· 概念草图(Concept Sketching)


·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 交互流程(User Interaction Flow)


· 信息架构(Information Architecture):对功能内容进行高度概括的统筹规划、设计安排。


· 情景与故事版设计(Scenario & Storyboard Design):情景是指特定用户如何使用产品完成特定目标的简短故事。故事板是连续的一系列草图,用视觉的方式表现用户如何使用产品,形式上类似漫画分镜。


· 线框图(Wireframing)


· 低保真原型与高保真原型(Lo-fi & Hi-fi Prototyping)


· 纸质原型(Paper Prototype)


· 视频原型(Video Prototype):通过视频来演示用户如何与产品系统进行交互。


· 绿野仙踪原型(Wizard of oz Prototype):使用角色扮演来模拟用户如何与产品系统进行交互。


· 可交互原型(Interactive Prototype)


· 视觉设计(Visual Design)


· 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s)、设计语言(Design Language)、设计规范(Design Guidelines)与设计体系(Design System)


· 标注文档(Design Spec)


· 动效设计(Animation Design)


· 参与式设计(Participatory Design):将终端使用者或利益相关者带入设计流程中。


· 共情/移情/同理心设计(Empathic Design):将设计师带入使用者情境中进行观察设计。


· 平行设计(Parallel Design):对同一个产品进行分开的设计,从而比较选择一个最佳方案。



评估验证:


· 启发式评估(Heuristic Evaluation):由一组行内专家依据尼尔森十大原则对产品进行可用性检查。


· 专家评审(Expert Inspection)


· 可用性测试(Usability Testing):邀请用户来试用你的产品,有任务性的完成测试,从而达到评估的目的。分为Moderated和Unmoderated,In-person或Remote。


· 组内测试(Within-Subject Testing)与组间测试(Between-Subject Testing)


· 游击式调研(Guerrilla Research):便宜、快速地得到大致的用户反馈。


· 问卷调查(Surveys):利用网上或纸张的问题list对用户进行发放填写,从而收集用户对产品的反馈意见。


· CSAT(Customer Satisfaction Score)与NPS(Net Promoter Score)


· 眼动追踪(Eye Tracking)和热力图(Heat Map)


· 点击流分析(Clickstream Analysis)


· 产品漏斗(Product Funnel)和使用情况分析(Usage Analytics)


· 统计学分析(Statistical Analysis)


· A/B测试:在同一时间维度,分别让相似的目标人群随机的访问产品的不同版本,收集各群组的用户体验数据和业务数据,最后分析、评估出最好版本,正式采用。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加蓝小助,微信号:ben_lanlan,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01063334945。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 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UI设计公司、界面设计公司、UI设计服务公司、数据可视化设计公司、UI交互设计公司、高端网站设计公司、UI咨询、用户体验公司、软件界面设计公司

B端-详情页设计指南

博博

详情页向用户展示一个对象的完整信息,主要用于信息浏览,允许对该对象发起编辑等操作。

看完本篇文章,你会学到以下内容:
1、什么是详情页
2、详情页设计原则

3、详情页的构成
4、详情页设计要点拆解


一、什么是详情页?

详情页向用户展示一个对象的完整信息,主要用于信息浏览,允许对该对象发起编辑等操作。如电商的订单详情,OA的审批详情等等。


二、详情页设计原则?

1、直接了当

信息尽量平铺展示,如没有必要不要做隐藏折叠。 

2、层次分明

按照接近原则,对信息分层分组展示,降低单个页面内信息复杂度。

3、化繁为简

减少复杂结构的使用,尽量使用相似的结构和模块,降低结构差异对用户进行干扰,让用户聚焦信息本身。

三、详情页构成

详情页由标题、标签页、图片、文字详情、按钮、可视化、列表、表格、筛选、数据统计、进度轴、标签构成

详情页的特点:1、内容杂,什么元素/模块都可能出现。2、布局多,布局没有套路,核心是做好内容分块和视觉引导。3、差异大,页面与页面巨大差异

四、详情页设计要点拆解

1.容器

由内容由少到多划分为原位展开、气泡卡片、弹窗、抽屉、页面。能优先满足内容收纳的同时,容易尽可能轻量。













2.布局

根据内容从简单到复杂可分为基础样式、标题分组、色块/分割线/卡片分组、锚点定位/标签页、自由布局。核心是做好内容分区、视觉引导符合用户操作习惯。

布局注意事项:把用户最关心的内容放在最显眼的地方







3.交互操作

交互操作可分为编辑(原位/气泡/弹窗/页面),查看详情(内容不多的话可以少用页面容器,减少套娃),业务操作(层级清晰,符合用户操作习惯)。



作者:鲲sky   来源:站酷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加微信ban_lanlan,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
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01063334945。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UI设计公司、界面设计公司、UI设计服务公司、数据可视化设计公司、UI交互设计公司、高端网站设计公司、UI咨询、用户体验公司、软件界面设计公司

探索企业B端设计规范:如何打造无与伦比的用户体验

ui设计分享达人

今天和大家分享企业内部建设计系统的方法和实践,也期待大家指正与交流~

企业级B端产品具有行业壁垒高、业务复杂、服务角色多等特点,在大型迭代项目中,如何做好设计协同,把握设计一致性和还原度常常让很多设计团队感觉无从下手,找不到切入点。在长期的项目实践中我们发现,做好设计规范能规范可以帮助个人、团队以及整个企业提高效率和产出质量,保障用户体验统一。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好体验标准化,保障基础体验一致性?下面将和大家分享我们公司在构建设计规范的实践案例。

一、为什么要做设计规范?

以我们设计团队为例,随着业务不断扩大,定制化需求不断增加,大型迭代项目做不好设计和开发协同,导致出现“体验一致性差”“设计效率低”“还原度不可控”等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呢?可以通过构建设计规范,以保证一致性,实现工作提效。


从不同角度出发,构建设计规范都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对企业来说:有利于实现产品经理、设计和研发的输出一致。设计侧主动建立产品设计规范,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做好设计管控,实现原型、设计稿到线上页面统一的设计语言,从根本上提升设计质量和还原度,提高用户满意度。

对个人来说:当多个设计师共同协作同一项目时,由于设计理解不一致等原因,容易出现设计控件使用混乱等问题。若有详细的设计规范作为引导,有利于实现产品各个模块间的一致性。组件化的工具也能减少机械重复性的工作,让设计师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用户研究和提升用户体验上。

二、建立设计规范的时机?

产品有不同发展阶段,设计规范同样也有,不同阶段下的产品目标和规范需要覆盖的内容都不尽相同。我们要既要避免做多,保证投入产出比最大化;同时也要构建一个合理的规范迭代思路。

产品探索初期:

该阶段的产品核心目标是「验证产品或商业模型」,业务需求都是小步快跑、频繁迭代。产品处于从0到1的野蛮生长状态,存在着“先满足功能,再优化体验”的情况,导致该阶段的产品体验往往不太过关。

搭建目的:通过定义原则,梳理关键页面和流程,搭建基本的规范框架。既让团队对产品有统一的设计价值观和认知判断;从页面到流程,又能对应设计参照标准;同时业务可以在规定的框架下发展,不仅让产品体验的根基牢固,而且不会限制功能设计自由。

搭建范围:「全局说明」「页面布局」「通用流程」

产品稳定发展期:

该阶段的产品基本形态已稳定,也形成了初步的模型结构。后续迭代是在现有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增加或优化功能。虽然探索期定义了产品原则、布局和流程,但探索期产品的自由生长,会导致不少设计细节不一致,从而影响了产品整体的体验和效率。

搭建目的:通过回溯整理过往设计,沉淀优化成完整的交互规范。再根据规范统一产品体验,进一步优化流程和效率, 让整个产品体验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

搭建范围:「全局说明」「页面布局」「通用流程」「基础组件」「业务组件」

三、一个好的设计规范是什么样的?

好的设计规范有很多优秀的例子,例如Google、Apple、Microsoft这些引领全球设计风尚的公司,设计规范已经上升为设计语言,指导旗下所有产品的设计。国内做的优秀的案例,比如Ant Design,Element,arco.design等,像这类的产品已经实现了端到端的体验一致,把交互、前端和视觉的事情一并解决了,是值得学习的典范。这些优秀的设计规范都包含以下几个特点:灵活性,可扩展性,系统性和标准性。

一般团队内部构建的设计规范都源于某一产品或者业务,因为主要是团队内部成员使用,追求的是投入产出比最大化。所以可在行业通用设计规范的基础上,适度参考行业设计规范,能复用的直接参考,同时专注于业务本身,具有业务特性的再集合业务综合考虑,使整个规范制定效率更高,科学性、指导性更强。


四、如何制定设计规范?

设计规范的执行和推动主要分为四大步骤:

类型梳理:分析业务场景,整理和归类组件,评估具体组件优先级和迭代计划;

全局说明:统一布局,色板,字体,常用样式,规范设计语言;

抽象设计:将设计共性抽象出来,构建组件通用方案;

效果验证:通过定性/定量数据追踪效果,分析原因,迭代改进;


第一步:类目梳理

收集现有设计页面,分析业务场景,再参考行业通用规范的定义,整理和归类组件,可以先罗列完整,再根据产品实际业务需要进行增删改。

全局说明:明确影响整站各个模块、各个页面设计的原则和规范,指导我们后续各种规范的定义和设计。包括统一布局,色板,字体,样式等设计规则。

基础组件:可参考行业通用规范中的基础组件分类和组成,因为大部分基础组件都具有一定的通用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高效。这里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将基础组件分为导航,通用,数据展示,数据录入,反馈5个大模块,每个模块下再细分各小类,构成基础组件的类目。

业务组件:根据业务需求,可以定义属于自己的业务组件,这也是区别于其他通用行业组件库的一个核心部分。


第二步:全局说明

因为在大体量产品设计中,每个模块都由不同的同学负责,这样全局产品的把握就会降低,需要去补充全局规范说明去维持产品全局通用部分的一致性。包括布局,色彩规范,字体,样式等;


第三步:抽象设计

抽象设计是设计规范中最核心,工作量最大,难度最高的一个环节。我们可以将它拆解成几个部分,先做出基础组件,再基于基础组件和业务需求抽象设计业务组件,最后抽象成页面模板。

基础组件

组件库的搭建,就一定要提到原子思维。道尔顿原子论认为,物质世界的最小单位是原子,原子是单一的,独立的,不可被分割的,在化学变化中保持着稳定的状态。这个原子理论同样适用于设计系统中。

其中,最小单位设计元素就是基础组件。我们在做设计系统的时候希望当你改动任何一个原子,你有自信其他所有依赖于这个原子的部件全部自动更新。只有满足了这一点,设计系统设想中的效率、解放生产力才会真正实现。例如,在sketch中,分享样式和嵌套符号的使用。


业务组件

在构建完基础组件后,可以根据业务需求,将使用频率较高的组件进行评估,抽象成业务组件。

一般业务组件可分成两大类:

一类是由多个基础组件组成的带有业务需求复合组件,如:复合标签,快捷时间选择器等;

另一类是针对特定业务场景的业务组件:如地图,站点等;


页面模版

在完成基础组件和业务组件的构建后,我们可以根据全局说明,利用组件搭建页面模板。页面模版不仅能有效的提升组件的使用效率,也能提供很好的组件使用示范效应,加强设计说明和组件之间的结合。



第四步:效果验证

组件质量评估:从物理到行为层,包括样式、组件、框架、组件交互 共4个维度。通过一致性评分衡量标准化覆盖的好坏。

系统应用层面的评价:

系统是否帮助业务提效;

当业务不能直接应用系统,能否灵活改动;

系统是否帮助业务变得更有竞争力、更创新;

五、迭代方案和机制提效

迭代机制

当我们完成设计规范的整体构建后,对于新需求,通过评估复用性、通用性和优先级,低级别的走定制设计完成交付。高级别的通过抽象设计、内审、沉淀到组件库中。

机制提效

在完成设计规范的构建后,我们可以联合产品经理和前端工程师,帮助每个环节的人员快速搭建产出物,推动上下游机制提效。

例如,我们会基于设计规范,为产品经理提供符合设计规范的Axure元件库,产品经理使用元件库,可以快速搭建原型,产出prd,与设计师、开发的沟通也更加顺畅。简单的修改可以跳过设计师出图这一步骤,直接和开发沟通,极大加快前期的节奏。甚至通过借助元件库,产品经理可以搭建出高保真原型,用于直接和用户确认或者给客户进行demo的演示。

基于设计规范,推动研发实现组件代码化,通过设计标准化可以达到研发工业化。通过定义标准规范,提高流程、组件的复用率,开发侧就可以制定相应组件,形成前端脚手架,方便后期迭代的组件化使用,有效地避免不必要的分歧点和重复造轮子,同时减少上线前设计走查、测试的工作量,保证落地效果,提升生产力。

以上就是我们在构建自己的企业设计规范的流程,最后,给大家展示一下,我们目前的企业设计规范和部分应用情况。


作者:北斗BDD
链接:https://www.zcool.com.cn/article/ZMTUyNTQyOA==.html
来源:站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加微信ban_lanlan,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
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01063334945。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UI设计公司、界面设计公司、UI设计服务公司、数据可视化设计公司、UI交互设计公司、高端网站设计公司、UI咨询、用户体验公司、软件界面设计公司

阅读可视化——交互设计沉思录-1.2管理复杂性

博博

本次图示化的信息来源是:
交互设计沉思录-顶尖设计专家Jon Kolko的经验与心得(第2版)_[美]Jon Kolko著,方舟译

今天带来的是《交互设计沉思录》第一部分的第二章「管理复杂性」。

主要讲述的是交互设计师是如何理解&组织所获取到的数字、文字数据。

通过这些步骤&方法能够帮助交互设计师更加清楚信息间的关系,建立很强的心智图景。

其间也穿插了很多职能相关部分的对比,如「交互设计师与信息架构师」「交互设计师与界面设计师」「交互设计师与电子工程师」。



作者:Viola_1241      来源:站酷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加微信ban_lanlan,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

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01063334945。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UI设计公司、界面设计公司、UI设计服务公司、数据可视化设计公司、UI交互设计公司、高端网站设计公司、UI咨询、用户体验公司、软件界面设计公司

阅读可视化——交互设计沉思录-1.2管理复杂性

ui设计分享达人

本次图示化的信息来源是:
交互设计沉思录-顶尖设计专家Jon Kolko的经验与心得(第2版)_[美]Jon Kolko著,方舟译

今天带来的是《交互设计沉思录》第一部分的第二章「管理复杂性」。

主要讲述的是交互设计师是如何理解&组织所获取到的数字、文字数据。

通过这些步骤&方法能够帮助交互设计师更加清楚信息间的关系,建立很强的心智图景。

其间也穿插了很多职能相关部分的对比,如「交互设计师与信息架构师」「交互设计师与界面设计师」「交互设计师与电子工程师」。


作者:Viola_1241
来源:站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加蓝小助,微信号:ben_lanlan,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01063334945。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UI设计公司、界面设计公司、UI设计服务公司、数据可视化设计公司、UI交互设计公司、高端网站设计公司、UI咨询、用户体验公司、软件界面设计公司

阿里设计周-智能感知交互

ui设计分享达人

智能感知交互

注:阅读此文章大约需要30分钟



先给大家看两个案例:大家都很熟悉的,自动感应测温,不需要人为操控



第二个案例则是nest智能恒温器,比起传统的需要人为的去手动触发调节温度,他能够实时感知家里的温度,基于不同的场景与客户习惯去调节温度,比起传统模式便捷了不少



那么从这两个案例中,大家可以发现,传统人机交互与下一代人机交互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传统人机交互一直以来都是输入输出的被动交互逻辑,什么是被动交互呢,就是必须有用户向机器发送指令,机器接收指令,执行后将结果反馈给用户。而新的交互模式,则是用户不需要做任何指令输入,机器自动感知当前的场景,来理解你的意图是什么,来去主动帮你完成任务。那么这是如何实现的呢,主要是依靠传感器,算法等实现的。这也说明了我们的生活开始下一代人机交互的新时代。

这也就是今天的主题,那么今天,我会详细讲解,把这个课题讲透。包括什么是智能感知交互,他的底层框架模型是怎样的,以及结合案例是讲解他是如何落地使用的,

01 智能感知交互背景及定义



回顾整个人机交互的发展史,经过了不同的阶段,从命令行界面,也就是通过手柄,遥控等进行交互,再然后是图形用户界面,也就是触摸屏等交互,再到语音交互,图像识别等等



人们对于人机交互也从依赖于人去手动触发,再到趋于自然和本能,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也迎来的技能感知交互的新时代



在这里也对智能感知交互做了初步定义:是以人为中心,基于传感器、大数据及AI技术,自动感知用户情景,理解用户意图,主动响应用户需求,真正提升人机交互效率



那么智能感知交互也有几个特征,更加的趋于自然,输入输出方式更加无感知,智能

02 智能感知交互模型

接下来是最核心的重点,智能感知交互的框架是怎么样的,他的底层逻辑是怎样运行的,这也是整套理论知识的基石和核心。



智能感知交互模型主要分为三层:

① 感知层,也就是对当前用户的情景,进行一个全方位的识别;

② 决策层,也就是我感知后,怎么去做决策,就像人的大脑一样;

③ 表达层,也就是具体的交互执行,例如界面,音效,光效等等。



那么以刚开头的无接触测温门为例,在感知层主要通过红外传感器去感知人的体温,在决策层则是当遇到发烧的顾客则需要进行干预,在表达层,则会通过音效、光效做出主动的预警的设计表达。



那么我们接下来详细的看下整个框架模型,那么,感知层又细分为三大模块:

第一块为【用户感知】,第二块为【场景感知】,第三块为【行为感知】。 那我这里给他串联起来,简单来说就是感知用户是谁,在什么杨的场景下,做了什么样的行为。那么决策层则细分为两大块,也就是无感知之后怎么做决策,理解用户的意图是什么,。那么第二则是做出决策后怎么去做设计表达和输出呢,受到那些变量因素的影响,这是由设计表达影响因子模型决定的。那么最后一层则是正式做出设计表达,目前表达的介质主要有界面、声音、光效、触觉、动作等。那么这张图是一个大框架,接下来我会详细的剖析每一层



先讲第一层,感知层,就是感知技术,这里在进一步细分为三个板块,用户感知,场景感知,行为感知,用户感知为,用户性别、地域、年龄等等特征,场景感知则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当前环境、温度等等,行为感知则是去感知,你用了什么工具,对什么对象,做了什么操作行为等等。针对不同的业务会有不同的针对感知,例如开头案例中的体温测量,他对温度这一属性重点感知。大家这里也能想到,世间万物都可感知,为了方便后续的统计和分析,需要进行加工处理,需要将当前的感知线上化和数据化,同时会将这些数据进行标签化的处理,那么如何去处理这些数据呢,这里主要分成三类:



1.1 统计类数据

简单来说就是从传感器或者线上平台等渠道直接获取的数据。举个例子,比如说登录网站,那么我们可以获取用户ID,从温度传感器,我们可以直接获得温度。这些都是统计类数据



1.2 规则类数据

简单来说就是基于一定的规则产生,举个例子,比如我们规定用户与设备之间的距离为0~40cm为近距离,,工人每小时生产产品80件定义为熟练工,这些都定义为规则类数据



1.3 机器学习类数据

他是通过机器学习挖掘产生,根据相关属性进行预测和判断。比如淘宝上对男女的划分,他通过你买的商品去判断你是男生还是女生,你的兴趣爱好是什么



那么接下来我们讲决策层,那么刚刚我也介绍了整个框架模型,决策层主要有两部分,现在讲述第一部分,也就是整体框架中红色圈住部分,针对【意图识别决策模型】进行剖析。简单来说就是我感知之后去理解用户的诉求是什么,这里也抽象为四大类决策方向:行为干预、推送建议、意图预判、自动决策



2.1 行为干预

简单来说就是我感知到当前的行为是异常、错误的,会做出主动预警进行干预。举个例子,比如图中的场景,通过摄像头的图像识别检测到工人的操作不规范,会通过光效和音效的预警来进行行为干预



2.2 推送建议

是基于你的爱好去推送不同的内容



2.3 意图预判

感知之后去预判,你接下来会做什么。比如上图,当系统之前感知到用户粘贴了地址和电话信息,那么系统就预判你是不是要寄快递



2.4 自动决策

比如陀螺仪识别用户将设备倾斜了多少度,将屏幕做自动关屏



那么前面讲述的是决策层的第一大板块,那么现在讲第二板块,也就是设计表达影响因子模型。简单来说,就是我已经决策完成,那么我怎么去做决策和输出,受那些变量因子影响呢



那么这里也抽象为三大类变量因子,用户感官因子,环境因子,设备因子。

比如在【用户感官因子】上,会去分析,用户当前的认知负荷是什么样的,如果当前是在黑暗的情况下,用户的视觉负荷比较大的话,那么设计表达是不是就应该以听觉和触觉为主。同时我们还会去分析用户是运动状态还是静止状态,如果是运动状态那么在设计的时候是不是需要考虑,字体是不是需要更大,方便用户获取信息等等案例。

【环境因子】就是环境光线的强弱,噪声的大小等等,比如设计的时候,是在室外,光线比较强的环境,那么设计的界面对比度是不是就得更强。

【设备因子】就是传统设计当中,他的输入通道是物理按键,还是触屏,还是语音,手势这些,以及输出通道,有没有喇叭,指示灯等等。这些都会影响我们采用怎样的方式去进行设计表达。



那么第三层就是我们最熟悉的表达层,也就是具体的交互执行。常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有界面,音效,光效,触觉,动作这几类,这些大家都很熟悉,这里就不做详细的讲解。



那智能感知交互依赖的技术和条件也是比较多的,所以他是分企业分阶段发展的。那么这里主要分为5个等级。从无智能到完全智能,那么目前呢主要处在中间C2这个条件智能的阶段中。简单来说就是机器自动感知部分情景,再加上人的辅助输入,让系统完成任务。



03 智能感知设计应用

那么前面说这些都是偏理论偏框架类的,那么下面我会结合案例具体讲解智能感知交互是怎样去落地使用的



那么当有了模型框架后怎样应用呢,首先,离不开设计流程,和传统设计流程类似,智能感知交互的设计流程也为:【发现一个机会点,制定对应的设计策略,然后定义具体的设计表达,持续监测进行迭代和优化。】这样构成,那么大家就会想了,那我们的不同之处在哪呢?这其实离不开设计对于技术的洞察力,我们设计对于技术的了解和应用其实贯穿在全流程中。

比如说,在我们在做UED设计中,发现痛点时,我们可以通过问卷调研,访谈调研获得用户的主观数据,也可以通过埋点检测获得用户的行为数据,而我们在优化的时候,除了从设计侧出发的体验优化,那是不是可以不给自己设立边界,比如从技术出发,让算法自身不断学习,让准确率有所提升。带着这样的不同,我来举一个案例。



案例介绍:一块沙琪玛的一生



这块沙琪玛出生在一个非常传统的食品供应链公司,她从出生出来到被运送到客户手中,会经过4个空间,12个节点。而在这层层的校验中,当我们想知道沙琪玛的质量,生产日期,和他的位置,需要的是员工的手动介入和对于条形码的扫描,



但我想更精细化的知道沙琪玛具体的信息来进行更好的数字化管理,那就变得非常困难。所以我们在想,怎么可以让对沙琪玛的管理,变得更聪明一些呢,那改变这传统模式的机会,就来自于识别技术的发展。



那么现在已经运用起来这样的技术了,一些商场的衣服和商品上都会有RFID标签,比如优衣库,在进行结账时只要将多件商品投送到结账框中,就可以一次性识别多个商品完成结账,这就是RFID的优势,他可以完成一对多的批量识别,并且具有更大的识别范围,识别过程中不需要设备和条码直接对视。



那我们就要想了,如果每个沙琪玛都有一个RFID码,那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批量无感知的识别他们了呢。带着这样的技术优势,我们来回顾整个操作流程,我们发现,在围绕沙琪玛的一层一层校验中,已我刚刚提到的【行为干预、意图预测、自动决策和推送建议】四个角度来找到更智能的优化点,比如说,当沙琪玛从车间生产出来,即将被打包的时候,我们如果发现了一个异常,可以怎么处理呢,大家觉得~~~~我们是不是可以进行一个行为干预,来将这个异常及时的告知给用户,又或者,我们可以进行一个自动决策 ,我们通过自动化设备,来吧出现异常的商品进行自动剔除。



那由于整个链路太长,所以我现在呢,以沙琪玛离开仓库的最后一个校验环节为例,来做展开



这个时候,用户拖着托盘,来到月台,准备将沙琪玛装上卡车,这个时候,如果沙琪玛上错了车,那我们就非常难以将他追溯回来了。所以这个时候,用户的意图是非常清晰的,那就是及时的阻止这个异常的商品流出仓库。但我们知道了,那下一步呢,就是让机器也知道这一个意图,其实在这个场景下非常简单,无非是,某人在某场景下做出了某个行为,而这个场景下我们可以通过员工的账号ID来获取的员工的身份,



我们也可以通过设备上在运行的秘钥来获得当前的实操场景是什么,

还能通过RFID的天线,他所识别到的信号逐渐增强,来发现,啊确实有一个用户,在拖着商品逐渐靠近,那以上这三个条件,就可以触发我们对于托盘上的货物的识别来判断,他上的车是不是对的呢,数量是不是准确呢,一旦发现异常,我们就需要将信号及时的传给用户



那下面问题就来了,我们该怎么表现这个异常,刚才也提到,我们设计的表达是多种多样的,有界面内的,界面外的,环境空间的。而用户接收的渠道却非常的单一,无非是,视觉、听觉、触觉、甚至以后可能会有嗅觉。



怎样选择合适的感官通道

所以我们在定义一个合适的表达方案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到当下用户、环境、设备的影响因素,那在我们的场景中,我们应该怎样选择一个合适的感官通道来传递这个异常信号呢



这就需要我们清晰的了解,在这个场景下,每一个感官通道被占用的情况,这样我们才能选择其中占据优势的那些来做出我们的设计表达



为此,我们总结过往一些学术研究,来将用户、环境、设备他具体的影响程度进行数值化。比如对于用户的限制,我们采用VACP的工作负荷模型来量化用户的各个通道上认知资源被占用的程度。而对于用户自身的能力限制,我们通过剑桥大学提出的一个无障碍公式,来计算用户自身能力限制的程度,同样,我们综合国内一些常见的标准,来将环境因素,例如,亮度、噪声、和设备自身的表达能力进行等级的划分。那大家就要好奇了,那要数值化,那数值化靠谱吗,我们怎么做这个数值化呢?



那我以VACP工作负荷模型来做一个简单的展开,他起源与1984年,对于飞行员在驾驶飞机的一个观察和研究。研究者将他划分为视觉、听觉、认知、运动四个维度。同时呢,对于不同难度系数的任务,划分了不同对资源程度占用不同的等级,这样,我们就可以像查阅字典一样,来根据我们需要的任务表现,找到这个通道上对应具体的占用程度



回到我们刚才的场景,当用户拖着托盘靠近的时候,他需要时刻注意眼前的道路,避免和其他物品碰撞,这个时候,视觉上他对物体的追踪和跟随,这个时候呢,在视觉上通道上他会有77%的占用情况



而听觉上,虽然他不需要声音来辨别道路,但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有小组长会叫他说,唉,你过来以下,那这样我们就需要做一个声音的辨认,那在听觉通道上,可能会有14%的占用程度



而在月台上,时刻会有运输与发动机的声音,这个大约在70分贝的噪声,会给用户在听觉上有个二级的干扰作用



综合来看,首先,我们对用户在触觉上的反馈通道就被阻断了,因为设备端离用户实在太远了,无法进行一个触觉上的反馈,



而剩下的视觉通道已经被高度占用了,他的有效性是较为有限的。而在听觉上,虽然他的占用程度没这么高,但他收到了环境噪声的二级干扰,所以我们单一的通过视觉或者听觉都不足以达到一个有效的反馈作用。



好在现在用户的认知还是比较充沛的,所以呢,我们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认知三个通道上的整合,来做一个比较有效的反馈。



也就是,当用户靠近时,首先,她会在听觉上听到蜂鸣器的报警,



然后呢,他的注意力就被抓到了灯光的闪烁模式上。,他从他的记忆中记得的灯光的三种闪烁模式上,辨识到了这个闪烁意味着说:这个闪烁,标识着我现在拉得沙琪玛品类有问题,那我要好好的检查一下。那我们的反馈呢,就成功的达成了



清晰的视觉表达

那除了刚刚提到的,多感官的反馈,我们在对于界面的设计上,也考虑到了多因素的影响



那第一个就是大家相当熟悉的视觉距离,在我们的生活场景中,,有手持设备的近视距,也有推动设备的中视距,还有推动大型设备上走向通道门的,远达130厘米的远视距



那面对这样不同的视觉距离,和用户静态或者动态的移动状态,我们推导了计算文字高度和文字字号的公式,



然后计算这样的视觉距离和运动速度的不同,来对关键信息做突出化的展示,保证用户在看到关键信息时他的清晰度。那大家可以想想,除了视觉的距离以外,还有什么因素会影响到视觉的表达呢,



那就是环境的亮度。在我们的场景内,尽管有部分都是在室内发生,但也有部分是在室外发生,就比如我们举的沙琪玛的例子,他是在月台发生的场景,那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在色彩的设计上,去考虑到环境亮度的影响,



我们基于 W3C,对于色彩对比度的分析,然后定义了我们的配色方案,在对于室外的环境,我们会采用色彩对比度较高的配色方案,而到了室内呢,我们会动态的将色彩对比度降低,避免用户长时间注视对比度高的界面,造成视觉疲劳



那既然有设计方案,那自然就有效果评估,



我们将智能感知设计的评估,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部分,主观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比如我们感知的这个情景是否准确,能不能够帮助用户提高效率呢,整个感受是不是愉悦的,是不是有效的,那么这一块我们是通过李克特5点量表问卷,和SAM问卷来进行度量,另外一部分则是客观部分,这一部分我们通过对于算法模型的评估指标来进行度量,比如他的准确率,召回率,精准率来评估他的算法是否可以不断学习和进步。


思考:如何将智能感知更多的应用到产品设计中?

那智能感知交互的分享就到这里,这里我衍生一下,从刚才的案例中,主要都是实操类的,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做个衍生,将智能感知设计的思路方法也延用到产品设计中呢,比如现在的抖音,头条,他们去分析我们的喜好,主动的替我们进行筛选,于是在使用产品的时候,我们可以说是被动的看内容,被动的看到商品被吸引然后下单。那么B端产品也可以以此类推,传统模式下,是人登录后台,主动去找任务,那么在这里,我们是否可以换个思路,任务主动来找人,通过感知到用户的身份,我们来主动检测,他所关注的任务的进度,并且在这个任务落后的时候,主动发出预警和提示,真正的提升用户的管理效率。


作者:咖喱先森
来源:站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加蓝小助,微信号:ben_lanlan,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01063334945。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UI设计公司、界面设计公司、UI设计服务公司、数据可视化设计公司、UI交互设计公司、高端网站设计公司、UI咨询、用户体验公司、软件界面设计公司

阅读可视化1:《交互设计沉思录》第一篇

ui设计分享达人

不太爱看书,看了老忘,就很容易失去信心,垂头丧气、一蹶不振。

比较喜欢做图,把信息间的逻辑以图示化的方式表现出来,能加强理解,后期回顾也会比较舒心。

所以就有了这个系列——阅读图示化。

可能会出得很慢,画图比较费时间,想着怎么展示信息间的逻辑也很费时间。

基本是按着小节一块内容对应单图/多图。

基本一张图是一个完整的知识点。





























作者:Viola_1241
链接:https://www.zcool.com.cn/article/ZMTUxNDE4MA==.html
来源:站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Viola_1241     来源:站酷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加微信ban_lanlan,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
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01063334945。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UI设计公司、界面设计公司、UI设计服务公司、数据可视化设计公司、UI交互设计公司、高端网站设计公司、UI咨询、用户体验公司、软件界面设计公司

设计师需要懂得用户体验

ui设计分享达人

设计师需要懂得用户体验知识











作者:董康
来源:站酷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加微信ban_lanlan,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
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01063334945。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UI设计公司、界面设计公司、UI设计服务公司、数据可视化设计公司、UI交互设计公司、高端网站设计公司、UI咨询、用户体验公司、软件界面设计公司

超全面的B端设计规范指南(一):设计原则

博博

前言

B 端设计离不开设计规范这个话题,而做好设计规范是一个庞大复杂工程,很多人对这些处于一知半解状态,在这个系列文章里我通过结合自己平时的项目案例来谈谈自己对 B 端设计规范的一些理解,希望可以带来一些启发。

本篇先谈谈设计规范制作的指导思想--设计原则,后续文章再展开讲一下常见各种组件的设计规范。

一、设计规范作用

设计规范作为 B 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超全面的B端设计规范指南(一):设计原则

在日常工作中,当项目组收到一个新的需求时,如果已经具备了成熟的设计规范体系,其工作效率往往会得到很好的提升。最后上线的页面不用走查还原度。以下是具体工作流程:

超全面的B端设计规范指南(一):设计原则

二、设计原则

通过前面内容我们知道了设计规范对于产品设计意义重大,那么制定设计规范制定依据又是什么呢?这里就要引出设计原则这个话题,设计原则是设计规范的总的纲领,所有的设计规范都应当以设计原则为基准。设计原则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超全面的B端设计规范指南(一):设计原则

接下来就围绕设计原则清晰、高效、友好、可控这四个方面展开讲解。

1. 清晰

清晰原则主要从视觉角度让界面信息传达合理,提高用户信息获取效率。主要包含对比,亲密,对齐,重复四个方面。

① 对比:

对比是指界面中为了区分信息层级,强化元素对比度,使用的很常见的一种手段,例如下图中利用大色块按钮与线框按钮形成对比来凸显关键按钮;又比如通过对文字字号加大,字体加粗,颜色加深来与弱文案形成对比,凸显关键文字信息。

超全面的B端设计规范指南(一):设计原则

② 亲密:

如果信息之间关联性越高,它们之间的距离就应该越接近,也越像一个视觉单元;反之,则它们的距离就应该越远,也越像多个视觉单元。亲密性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组织性,让用户对页面结构和信息层次一目了然。

超全面的B端设计规范指南(一):设计原则

③ 对齐:

在界面设计中,将元素进行对齐,既符合了用户的认知特点(我们往往倾向使知觉对象的直线延续还是直线,曲线延续还是曲线),也能引导视用户视觉流,让用户更流畅地接收信息。

超全面的B端设计规范指南(一):设计原则

④ 重复:

重复是指相同的元素在项目中重复引用,作用是可以有效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同时提高这些元素之间的关联性。

超全面的B端设计规范指南(一):设计原则

2. 高效

高效原则体现在便捷、轻量、简化、一致几个方面,目的是通过合理的方式让产品操作更加便捷;交互体验与内容更加轻量和简化;以及产品风格保持一致。下面结合几个常见案例说明如何应用这一原则。

① 合理利用拖拽--便捷、轻量:

在涉及到诸如上传文件,排序,滑动输入,搭建等需求时,合理采用拖拽交互往往可以打造更加便捷用户体验。

超全面的B端设计规范指南(一):设计原则

②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跳转--便捷、轻量:

用户操作过程尽量减少跳转,以实现交互减步长,从而使用户操作更高效轻量。例如能用原位操作就不考虑展开收起;能用展开收起就不用气泡...依次类推(优先级从高到低:原位 > 展开收起 > 气泡 > 弹窗 > 抽屉 > 新页面)

超全面的B端设计规范指南(一):设计原则

③ 放大点击热区--便捷:

放大可点击按钮热区,相对于较小点击热区,具备更丝滑操作体验。

超全面的B端设计规范指南(一):设计原则

④ 悬停即现--轻量:

利用悬停即现,避免信息过于重复啰嗦,简化页面提高阅读体验。

超全面的B端设计规范指南(一):设计原则

⑤ 折叠次要功能--简化:

页面功能按钮过多时,可将次要按钮收纳到一起,点击时再展开,外面只展示高频操作或重要按钮,保证页面内容简洁。

超全面的B端设计规范指南(一):设计原则

⑥ 统一样式--一致:

一致性是指在不同页面中相同操作应保持一致视觉与交互样式,可有降低用户学习成本与企业开发成本。

超全面的B端设计规范指南(一):设计原则

3. 友好

友好原则应贯穿用户操作前,操作中以及操作后三个阶段,给予用户及时反馈与帮助。

① 操作前:

在用户操作前给到合适的引导与帮助,有效减少用户迷茫感。

超全面的B端设计规范指南(一):设计原则

② 操作中:

通过交互效果以及页面样式让用户可以清晰感知到自己当前操作。

超全面的B端设计规范指南(一):设计原则

③ 操作后:

利用界面中元素变化清晰直观展示当前的状态

超全面的B端设计规范指南(一):设计原则

4. 可控

可控主要体现在自由和导航两个方面。

① 自由:

自由即指用户可以自由完成一些操作,例如回退,撤销,终止等。

超全面的B端设计规范指南(一):设计原则

② 导航:

导航是指用户随时知晓当前所在位置,而且可以利用导航随意到达目标页面。

超全面的B端设计规范指南(一):设计原则

通过本篇内容我们大概知道了制作设计规范主要方向,那么具体到每个组件上,我们该如何去设计呢?后续篇章将细分聊聊如何去设计 B 端常见组件的一些内容。

部分参考资料:

  1. 《B 端产品设计-Mia》
  2. 《Ant Design》



作者:huang。亮      来源:优设网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加微信ban_lanlan,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

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01063334945。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UI设计公司、界面设计公司、UI设计服务公司、数据可视化设计公司、UI交互设计公司、高端网站设计公司、UI咨询、用户体验公司、软件界面设计公司

超全面的B端设计规范指南(一):基础组件

博博

谈到 B 端组件,很多人的印象是多且杂,想要全面准确的熟悉这些它们,需要我们对它有个合理的归纳总结。可能每个人会从不同的视角去做这件事情,我一般是按照使用场景去对组件分类整理。

超全面的B端设计规范指南(一):基础组件

下面我们根据这个分类框架来逐个聊聊这些组件。

一、基础组件

说到基础组件,我想再将其细分成两个大类:一类是通用组件;一类是栅格/导航。怎么去更深刻的理解这两类的区别呢,我们可以打个这样的形象比方:

超全面的B端设计规范指南(一):基础组件

通过这个比方我们不难理解,栅格/导航是先给页面定下了基本框架,而通用组件则是在这个框架基础上搭建页面的所用到基本元素。

1. 通用组件

常见通用组件一般包含:色彩/字体/间距/圆角/分割线/按钮。需要注意的是,通用组件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却是决定产品品牌调性、界面细节品质的重要因素,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色彩

色彩可分为主色,功能色,中性色三类。下面谈谈这三类颜色如何配置,以及如何定义这些颜色梯度。

① 主色

主色的选取

主色作为产品的主要色调,在选取时应当优先选择品牌色,但有一点要注意的是 B 端和 C 端不一样,B 端一般不适合采用暖色系作为主色,如果品牌色为暖色调,则尽量考虑另选取一个冷色系作为主色,原因有两点:一是为了避免和警告、错误色冲突,产生歧义;二是冷色系带有商务、专业、冷静的情感,更符合 B 端产品调性。

同时主色选取应避免高亮、荧光色、灰调高的颜色。

超全面的B端设计规范指南(一):基础组件

主色的应用

主色在设计中常见的应用包括可交互、选中状态、可视化、插图、图标等场景。

超全面的B端设计规范指南(一):基础组件

② 功能色

功能色主要用于页面表征状态,常见有成功色、警告色、报错色等。

成功色

主要用于操作结果成功提示以及标签配色等。

超全面的B端设计规范指南(一):基础组件

警告色

主要用于警告提醒功能以及标签配色等。

超全面的B端设计规范指南(一):基础组件

报错色

主要用于系统报错提示、圆点提示、以及标签配色等。

超全面的B端设计规范指南(一):基础组件

③ 中性色

中性色在页面设计中应用非常广泛,从线条到文字再到图形等等都可以见到它的影子。
Tips:无论我们主色调是什么,中性色在调色时建议可加入适量的蓝色调,可让页面观感更清爽。

超全面的B端设计规范指南(一):基础组件

④ 颜色梯度

选取好了颜色后,怎么去更合理的定义每个颜色的梯度呢?(这里主要指对主色以及功能色定义梯度)

我的方法是给颜色加一层半透明黑/白遮罩,当我们需要浅色,通过调整白色遮罩透明度得到合适颜色;而当我们需要深色时,则通过调整黑色遮罩透明度得到合适颜色。

超全面的B端设计规范指南(一):基础组件

这样定义颜色梯优点是后续如果需要更改配色,只需一键替换全局色即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超全面的B端设计规范指南(一):基础组件

文字

文字规范包含字体、字号、字重、行高等。

① 字体/字重

B 端字体/字重一般按照如下规范即可:

超全面的B端设计规范指南(一):基础组件

② 字号

不同于 C 端,B 端在字号选择上应当尽量保持克制。研究表明,Web 端上正文字号为 14 时,可以带来最佳阅读体验。因此在字号选取上应尽量优先选取 14 号字。如果想要区分文字层级,优先级从高到低的手法应该是颜色、字重、字号,也就是说一般尽量不采用字号大小区分文字层级。

超全面的B端设计规范指南(一):基础组件

③ 行高

行高可以参照下面的公式或行高参照表快速获得,如果通过公式算出行高非整数或非偶数,可就近取偶整数。

超全面的B端设计规范指南(一):基础组件

间距

关于间距取值,在目前主流屏幕分辨率下,只有 4 或 8 被整除率最高,考虑到 4 的颗粒度偏小,因此可优先考虑 8px 的倍数作为间距值,在一些特殊场景可采用 4px 的倍数间距值。

超全面的B端设计规范指南(一):基础组件

分割线

分割线宽度一般统一为 1px 即可,同时注意颜色不可过深,以免干扰主体信息。如果需要不同层级分割线,可用颜色深浅来区分。

超全面的B端设计规范指南(一):基础组件

圆角

圆角大小一般根据使用场景控制在 2-3 个梯度即可,既不能全部统一一个圆角值,同时也不适合出现过多圆角值。同时圆角值不要过大,建议控制在 2-6px,以符合 B 端产品严谨专业调性。

按钮

这里从按钮的大小/状态/排放位置几个纬度来讲。

① 按钮尺寸

按钮高度一般情况下可以设置 3-4 种尺寸按钮,足以满足各种使用场景。至于按钮宽度,我们一般定义一个最小值,当超过最小值时,可设置 padding 值,按钮宽度根据内容自适应。

超全面的B端设计规范指南(一):基础组件

② 按钮状态

操作按钮过程中,按钮会呈现不同的交互状态。

超全面的B端设计规范指南(一):基础组件

③ 按钮位置

对于主次按钮组合,主次按钮排放位置应该怎么规定呢?可分为两种场景:一是当为从左到右阅读顺序时,主要按钮应当排在次要按钮左侧。二是当为从右到左阅读顺序时,主要按钮应当排在次要按钮右侧。而当一些特殊场景与这个原则冲突时,应权衡优先级做出取舍。

超全面的B端设计规范指南(一):基础组件

2. 栅格/导航

熟悉通用组件后,我们要通栅格/导航来确定产品页面框架。

栅格

栅格可以有效地保证设计的一致性、让页面布局更具规律,并提高团队协作效率。应该如何设计栅格呢?

① 栅格区域的划定

我们一般习惯将页面从下到上划分为背景层、全局控制层、内容层、临时层,而栅格区应当用在内容层。以下为常见几种页面布局栅格区的划定。

超全面的B端设计规范指南(一):基础组件

② 栅格自适应规则

随着页面宽度变化,一般来说是通过栏宽变化实现自适应。

超全面的B端设计规范指南(一):基础组件

③ 栅格栏数的确定

根据页面内容丰富程度,栅格栏数一般定 12 或者 24 栏,考虑到 B 端产品功能往往比较复杂,建议采用 24 栏即可。

超全面的B端设计规范指南(一):基础组件

④ 上下布局栅格

超全面的B端设计规范指南(一):基础组件

⑤ 左右布局栅格

超全面的B端设计规范指南(一):基础组件

导航

导航可分为全局导航与局部导航。

① 全局导航

全局导航包含顶部导航、侧边导航、混合导航。

超全面的B端设计规范指南(一):基础组件

这三种导航样式各具特点,应结合产品特性选择合适的导航样式。这里要注意的一点是,当产品可用性和用户体验产生冲突时,应优先保证产品可用性。

超全面的B端设计规范指南(一):基础组件

② 局部导航

局部导航包含面包屑、标签页、步骤条、分页器。

面包屑

面包屑导航的作用是告诉用户当前页面在系统层级结构中的位置以及父子级页面间的关系,并且可以快速回到上几级导航。

超全面的B端设计规范指南(一):基础组件

标签页

标签页可以帮助用户在一个页面实现快速切换不同内容,提升单个页面内容扩展性。可分为基本样式、标签样式、卡片样式。

超全面的B端设计规范指南(一):基础组件

步骤条

当任务复杂或者存在先后关系时,可将其分解成一系列步骤,这里就会用上步骤条。步骤条是引导用户按照流程完成任务的导航条,作用包含 3 点:一是让用户对操作流程长度和步骤有个预期,二是明确知道自己目前所在步骤,三是可以对用户的任务完成度有明确的度量。

步骤条一般分为横向与纵向两种样式。

超全面的B端设计规范指南(一):基础组件

步骤条小 Tips:当步骤条中有操作难度偏大的内容时,为了提高用户操作完成率,我们可以考虑把其放在靠后的步骤中,原因是用户前面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简单操作,后面碰到高难度操作后,出于损失厌恶心理,不会轻易放弃操作。

分页器

当有大量内容需要展现时进行分页加载处理,分页器作用是可以让用户清楚的知道自己所要浏览的内容有多少页、当前所在页码、快捷前往目标页码。

分页器一般分为迷你、简易、自定义三种样式。

超全面的B端设计规范指南(一):基础组件

妙用分页器小 Tips:当表格中需要对数据全选操作时,为了提高操作效率,可将自定义每页跳数调到最大。例如一共 100 条数据,默认每页 10 条数据,要完成全选需要点击 9 次翻页,10 次全选(表格的全选框勾选后一般只选中当前页面全部数据,而不是所有页面总数据),当把每页条数调整为 50 后,则只需翻页 1 次,点击 2 次全选即可。

到这里关于 B 端的基础组件就全部梳理完了,后续我们就来揭开展示组件的神秘面纱。

部分参考资料:

  1. 《B 端产品设计-Mia》
  2. 《Ant Design》



作者:huang。亮      来源:优设网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加微信ban_lanlan,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

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01063334945。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UI设计公司、界面设计公司、UI设计服务公司、数据可视化设计公司、UI交互设计公司、高端网站设计公司、UI咨询、用户体验公司、软件界面设计公司

日历

链接

个人资料

蓝蓝设计的小编 http://www.lanlanwork.com

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