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按钮设计指南:我的按钮究竟该放哪儿!?

ui设计分享达人

按钮是一种使用广泛的基础界面元素,正因其使用的普遍性和重要性,我们需要并一直在探索建立按钮设计规范。面向企业级应用时我们需要精心考虑按钮的设计, Ant Design 提供了丰富的按钮类型以覆盖各种场景,尽管每种按钮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在使用中也带来诸多疑问:


  • 应在什么时候将按钮放在左边,又什么时候放在右侧;

  • 按钮顺序是按照使用频次摆放吗?如果无明显的使用频次呢?

  • 当需要提供特别多按钮的时候应该如何处理?

  • 虚线按钮 与 普通按钮 在用法上有什么明确区别;

  • RadioGroup 和 ToggleButton 以及 ButtonGroup 使用上有何区别?


如果没有规范以上问题,仅按钮顺序和位置问题就会出现无数种组合。图左侧为蚂蚁中台业务实况,图右侧对左侧按钮的布置方案作了提取,每种场景都存在过多解决方案和组合,无法通过参考他人的设计来确定应该如何摆放按钮,因为设计无章可循。



因此,有必要建立约束又包容的规范,以广泛满足多层级、跨场景的设计需要。


制定约束又包容的设计规范

Ant Design 是一个设计体系,应用于蚂蚁中台,并对外服务于超过 100 万名开发者。在制定规则时,原则是简单易记(约束)并满足企业级场景的广泛兼容(包容),把问题最少化。我们的解决方案是:


1)「默认规则」:提供一套默认的设计规则,在现有的模板、组件等设计资产中提供示例方案,满足简单场景需求,直接使用即可;

2)「设计建议」:为默认规则无法满足的复杂场景提供设计建议,让使用者在一定的策略上自定义,同时又与默认规则保持一致的认知逻辑;

3)「设计目标」:明确设计目标,设计者依据设计目标决策设计。

例如:“提交按钮与表单输入项对齐”是默认规则;当需要考虑按钮是否适合放在右下角时,则可以遵循“右下角放置“完成类”意义的操作”的使用建议;“按钮的设计应尽量帮助用户避免犯错。”则是设计目标。 

目前,Ant Design 会提供组件、模板等设计资产、官方设计指南来演示这些规则。这是也是解决一致性落地方面的基本思路。



(一致性落地策略) 



本文将尝试分享我们是如何思考和制定默认规则的,碍于篇幅,首先我们会聊一聊按钮是什么,以此推论出按钮设计应为用户解决的问题。接着,根据按钮设计时的几项基本变量,介绍我们是如何组织这些变量的设计逻辑,从而推导出一个较为通用的按钮设计规则。最后讲个小例子来说明按此逻辑该如何考虑设计一组按钮。本文主要讨论按钮设计的三个基本逻辑:按钮位置、按钮顺序、按钮强调,后续可能会单独开篇介绍其他常见按钮的使用疑问。


按钮和链接定义是不同的,按钮用于发起动作,触发相应的业务逻辑。其与链接的区别在于,链接的作用是导航,但链接并不影响后端或前端展示上的逻辑。

然而,现在,按钮和链接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按钮面临的使用场景越来越复杂,也常出现用链接作为按钮的场景,例如表格的操作列,通常这样的设计通常并无大不妥。 
但是笔者认为 Material 的 TextButton 的解决方案也非常棒,对 TextButton 和 Link 做了区分,当 hover 或点击TextButton 时,会出现浅色背景指示控件响应区。如果你的设计系统刚起步,可以考虑这个方案: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material.io/components/buttons/ 


按钮设计要解决的问题

按钮的位置、顺序、组织方式、视觉强调程度是用户寻找按钮的线索,通过警告色可引起注意,避免误操作,准确的文案则能够预告按钮的执行结果。按钮设计的目标是指导用户采取我们希望用户采取的行动,尽量帮助用户快速找到需要操作的按钮,并了解执行该操作的结果,同时尽可能避免误操作。


按钮区位置

按钮区是专用于放置按钮的区域,一个按钮区内可以有多个按钮。因此,这里使用按钮区位置比按钮位置更加准确。

(按钮区) 


我们确定了一个清晰的设计策略来决策按钮区位置:应将按钮放置于用户浏览路径中,便于被用户发现,并且应尽量靠近其所控制的对象。在未刻意建立信息层级引导视觉路径时,经典“F”“Z”网页浏览模式作为了我们按钮位置放置规则的基础指导。

1)“F” Pattern

Jacob Nielsen 首先提出该模式后并提供了眼球追踪研究结果,关注流顺序如下图。按钮跟随内容模式在以下的这个研究中被证明非常自然。

(F Pattern 图源:Buttons on the web--Artem Syzonenko) 


2)“Z” Pattern

源自 Gutenberg diagram,用户关注流(通常含鼠标移动)遵循一个 Z 字形模式,它描述了西方用户的阅读模式,从页面的左上角到右下角。1和4区域是相对重要的视觉落脚点,4 区域相当于是浏览的终点站。(Gutenberg Diagram 是 Gutenberg 根据多年的报纸等排版经验总结出的假设,笔者尚未找到眼动实验数据)


(Z Pattern 图源:Buttons on the web--Artem Syzonenko) 



3)规则的外围边界

我们需要认识一个概念叫「内容块」。内容块的概念略抽象,可以将整个页面视为一个内容块,也将一张卡片视为一个内容块,或者仅仅是界面中的一个小小的内容单元也可以视为一个内容块。界面中,一个内容块的基本构成有三部分:Header、Body、Footer。常规来说,一个内容块通常阐述一个主题,Header 申明主题,Body 放置该主题的具体内容,Footer 主题的延伸信息和操作。

内容块的构成 


设计规则

根据以上三个条件,推导出按钮在「内容块」中位置的「默认规则」如下。该规则几乎收敛了大部分图 1 中的位置设计不一致问题。这套位置规则与 Fiori、Predix、QuickBooks 等企业级产品设计体系中都相近。

(默认位置规则) 


同时,每个位置有一定行为意义,我们据此提供了「使用建议」来指导设计:

(使用建议) 


关于 FooterToolBar 中右侧放置按钮区的争议

(Slack profile settings 图源:Buttons on the web--Artem Syzonenko) 


在弹窗中,将按钮区放置在右侧的规则已属于习惯用法。但在整个网页场景中,将 FooterToolBar 里的按钮放置在右侧是最受质疑的,FooterToolBar 是一个吸附在页面底部的工具栏,可以保持出现。许多设计师认为这种状况找到按钮很困难,特别是在表单场景中。众所周知企业级产品的表单常会遇到非常复杂的状况,FooterToolBar 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因此这里要弄清楚的是什么时候需要用到 FooterToolBar:


1)Body 区的有部分内容被折叠or隐藏,如内容单屏无法展示完整内容,表单区被多个页签分割;

2)Body 区的内容复杂度高,比如有多个分组,每个分组都有独立的按钮区,或复杂的交互方式。这时候需要将该主题的“完成”操作区与 body 区,区分出来。


简而言之,Footer 的存在就是为了要和 Body 区分别开来。如果不是为了解决这类问题,那么让按钮跟随内容是最自然的。这个挑战也引出了另一个课题,工具栏的设计规范尚待完善,emm,真是一坑更比一坑深。


按钮顺序

关于顺序,最常见的疑问是确定按钮应该在取消按钮左边还是右边,这是一个争论已久的话题。在弹窗中,确定按钮和取消按钮的顺序在各设计体系中都不一样,下图是操作系统三巨头:Apple、Google、Micrisoft 的方案。三巨头证明了两种主次顺序都能被接受,只要在系统中统一。那 Ant Design 应该如何选择呢?

(弹窗中的按钮,从左往右依次:MacOS、Material、UWP) 


在决策按钮默认的阅读顺序时我们考虑了以下四方面:

1)风险操作

2)方向性意义

3)对话习惯

4)响应式规则

上面顺序呈现了各因素在决策时的权重,例如,一旦按钮出现方向性含义,则权重大于对话习惯,但一旦操作存在风险,则需优先决策。


1)风险操作

可能造成损失的操作,特别是破坏性操作,如果不是用户期望点击的按钮,应该尽量远离常用按钮。


2)方向性含义

什么是方向性含义?具有返回意义的按钮,应该放在左侧,暗示其方向是回到之前。左图的方案非常容易误操作,方向错乱挑战用户的认知习惯,因为不论是在网页还是移动端界面,我们已经都习惯了返回在左侧的模式。

(方向性含义的按钮) 


3)对话习惯

按照对话习惯排列按钮。界面中的按钮阅读顺序类似于一个用户和电脑的对话过程,按照日常对话的顺序设计按钮阅读顺序更自然,同时让电脑尽量显得礼貌一点。例如,日常对话中,我们一般不会先问负面性的问题,当用户修改了一项设置,用户最有可能的行为是保存这项变更,如果电脑一上来就问用户是否要取消变更会显得不太礼貌的亚子。因此,不太推的操作,自然会排列在靠后的顺序。

(电脑与用户的对话过程) 


4)响应式规则

指是按钮如何在响应式环境中优雅的溢出。这一项条件对规则设计的影响是,我们把溢出按钮“…”统一放置在最右侧。

(图源:UWP 响应式设计技术) 


设计规则

综上所述,我们制定了第一版「默认规则」,无论左对齐右对齐,统一从左往右阅读。

(按钮阅读顺序初稿) 


但这个方案遇到了问题。Ant Design 现有的浮窗类组件里,优先操作的按钮都在最右侧,全部不符合这条规则。如果调整,意味着全部组件升级,这个变更将挑战全部已在使用 Ant Design 的用户习惯。这是无法被接受的,同时为了保持规则的简单性,我们产出了产出了第二版「默认规则」,即现在发布的版本,左对齐从左往右阅读,右对齐从右往左阅读:


按钮强调

调整按钮的样式变量,呈现不同的视觉重量,达到分级强调目的。我们将按钮视觉强调程度分为四级,了解其原理后,可以根据样式变量和按钮类型组合出需要的按钮。

(按钮强调度分级) 


一级按钮

一级按钮通常是主按钮,突出“完成”、“推荐”的操作。一个按钮区最多应该使用一个主按钮。那么一个页面可以有多个主按钮吗?因为没有足够的反面案例支撑一个页面不能有多个主按钮,比较建议在一个焦点任务中,最多一个主按钮,也可以没有主按钮。


二级按钮

也称之为次要按钮,可用于所有次要的按钮行动,如果我们有许多具有相似重要性的行动在一个屏幕上,或不确定要选择哪种按钮,次要按钮永远是最安全的选择。目前二级按钮的视觉强调程度有些偏弱,后续我们也会考虑调优此问题。


三级按钮

没有外边框,用链接色突出,例如文字按钮。比较适合诸如“取消”“还原”等无需强调的操作。文首提到的表格操作列这类无需强调的操作也推荐使用。


不强调按钮

并不是非常规范的按钮,用于满足复杂的个性化需求,当按钮数量特别多,并且保证用户直识别的情况。

最后将位置、顺序、视觉强调三项变量组合,可以得到一个最基础的「默认规则」,用于覆盖最简单的场景:


案例验证

前面我们提到,「默认规则」在组件、模板等设计资产中演示,通常无需思考直接使用即可。 那默认规则不能满足我的需求,我不知道如何安排按钮顺序怎么办?现在,我们用一个小案例来验证如何依据设计建议决策按钮区设计。

场景假设:我需要一个复杂的筛选条件来过滤数据,我考虑在弹窗中处理这个任务。设置完筛选条件后,我可以将这个条件保存下来以备下次使用,或直接点击确定生效。这里面会涉及的操作包括:保存,重置条件,确定,取消。 

(按钮设计三步走) 


结语

规则设计想要简单而又令所有人满意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从设计系统的长远效益来看,简单的规则更有意义,同时我们也在尽可能让规则能够符合习惯用法,让用户更容易接受和学习。关于按钮设计规则的探讨,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尚待解决,欢迎大家提提供反馈,帮助我们一起完善。写完文章后突然有点忐忑~~最后,我们在 Ant Design 官网上发布了一篇关于按钮的设计指南,欢迎前往查看指正。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蓝小助,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截屏2021-05-13 上午11.41.03.png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Ant_Design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设计的UI界面总感觉乱糟糟?从这7个问题里找原因!

资深UI设计者

翻译:Siyang  审校:ArialXu  |   UXRen翻译组 #376译文
原作者:Denislav Jeliazkov
原标题:《Is Your UI Messy? 7 Common Mistakes to Avoid》

 

当我们设计高品质产品时,任何微小的细节都是至关重要的。

很多人会争论好的用户体验和好的用户界面哪个更重要,而我则认为两者都非常重要。如果其中一个失败了,你就无法对用户产生影响。然而,很多时候用户并不会考虑用户体验是什么,而是基于外观来评价一款产品。

 

1. 忽视边界/糟糕的规划

Ignoring Scope/Bad Planning

那些含有lorem ipsum(模板里填充的默认文本)的产品和库存照片,你多久使用一次? 我想大家都从来没用过。如果你想提升你的技能,设计时请注入真实内容。网页会展示哪些真实的图片,真实的标题可能有多长字符?一旦你美丽的设计被真实的内容填满,它就会面目全非。

具体来说,在开始UI设计之前,你需要知道页面的每个部分将显示什么类型的内容。你还需要知道内容的最小和最大尺寸。这些转折点(turning point)被称为极限情况(edge case),因为它们决定了界面何时以及如何改变。

图片的选择

你还需要提前研究图片的使用限制。如果你的客户没有任何定制照片或不打算购买任何照片,那你就没必要使用来自Unsplash的漂亮但毫无意义的照片。

为什么毫无意义? 因为这些照片都是纯概念性的。用漂亮的东西是不够的。相反,你需要选择那些能够创造故事情节或具有深远意义的图像。

无论你做什么,不要使用那些毫无必要的照片。如今,人们被大量信息淹没。额外一点无用的视觉信息只会激怒他们。

 

理解重复模块

另一种极限情况与重复模块有关。例如,图像+文本、图标+文本、数字+文本…。你应该考虑两行文本和十行文本时这些模块会是什么样子,以及它们是否会一个接一个地出现。

对于描述性功能的小型文本模块,使用三列布局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然而,如果你的文本超过五行,并且不能使用省略号(…)来收起文本,你就必须想出另一种视觉解决方案。为什么?因为又窄又长的大段文本只适合原始的报纸阅读,而对网络阅读十分不友好。可能的解决方案包括这两种:水平滑动的轮播模式(Slides)和两列布局。。

提前为扩展性做规划

了解内容的极限情况有助于更有效地使用屏幕空间,并为界面的各个模块选择正确的界面处理方式。但是要记住,极限情况并不仅仅是你当前已经遇到的情况。优秀的设计师总是会主动思考客户将来扩展UI的可能性。

 

 

2. 没有区分操作行为的主次

No difference between primary and secondary actions

设计应用程序时,会涉及到很多需要用户完成的操作。强化主操作(primary actions)的视觉重要性非常重要。所有的导航都是通过按钮完成,所以你必须通过加粗和突出的方式让用户更容易识别主操作,次要操作(Secondary actions)则不要那么突出,但如果用户需要寻找它们,它们是可见的即可。

以下是区分主操作和次要操作的方法:

  • 在主按钮和次要按钮上采用不同的视重(visual weights),视重最强的按钮会得到更多的关注。
  • 因此,使用强烈的颜色、粗体文本和按钮大小来强化主按钮的视重,次级按钮正好相反。

 

3. 令人沮丧的出错状态

Frustrating error states

当你在设计用户界面时,不要忘记任何用户界面的核心目标:在用户和服务之间提供尽可能流畅的交互。界面不应存在疑惑、没有答案的问题,亦或是任何的不确定性。

设计师应该向用户提供产品状态的清晰反馈,特别是在产品处于出错状态时。因此,出错时的提醒应满足以下的几个简单规则:

  • 它们应该是可识别的和引人注目的。(例如,红色是表示错误的常见 UI 模式)
  • 它们应该清楚地解释发生了什么,以及用户可以如何修复。
  • 它们应该与上下文相关联。(显示错误提示的地方最好紧邻出错的UI元素)
  • 它们不应该是带刺激性的。(你的用户对这个错误还不够恼火吗?)

设计师还应该注意那些意外错误情况(如服务器错误、页面未找到)。任何错误都是用户使用流程上的障碍。这就是我们需要帮助用户处理它的原因,提供任何可能的解决方案,并试图消减糟糕的体验,尤其是那些非用户自身原因造成的错误。例如,对于404和500错误(页面未找到),一个可能的好方案是为这些页面设计插图或动画。

 

慎重对待表单校验

在设计错误状态时,尽你的最大努力不要惹恼用户。特别要注意那些所有可能发生的表单校验情况。

举例而言,假设你有一个包含必需字段的表单。这意味着开发人员有一个相应的校验:“所有的必填字段不能为空。”假设用户试图以随机的顺序填写表单,当第1个必填字段失去焦点状态时,它会弹出一个错误提示:“请填写此字段,该选项是必填项!”

看到这个反馈的可怜用户惊叫道:“等一下伙计,我只是在表单项之间切换,还没有点击‘提交’呢!”事情甚至可能变得更糟,例如,假设你有另一个校验设置:在所有必需字段全部填写前,“提交”按钮是禁用状态。

想想看吧!你那些可怜的用户什么也没做,就无法提交表单,但是你已经将好几个错误归咎于他。这肯定会激怒所有人,你最好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衡量成本与价值

不要听那些开发工程师忽悠:“按你想要的交互方式开发程序,这需要耗费大量精力”。请记住: 如果不能避免这个问题会让你付出代价,“失去用户”的巨大代价!即使它的开发成本很低,没有用户的产品一文不值。

 

4. 没有对齐

Poor alignment

好吧,我承认,我是个对齐狂魔。但这只是因为一旦你发现了对齐的魔力,你就会意识到它是让任何布局看起来漂亮和和谐的关键。

许多设计师认为使用栅格系统(grid)会限制你的创造力,在某种程度上,这的确是真的。然而,如果你是一名刚入行的UI设计师,我认为你十分有必要在打破这些规则之前,先学会它们。

适当的填充(padding)和间距(spacing)可以让你的版面保持整洁有序,同时也能让读者更容易地阅读和理解信息。

在逻辑块(logical blocks)周围应该设置相同尺寸的间距(例如,在顶部和底部,以及在左边和右边)。如果间距尺寸不一,你的页面看起来会很混乱,导致用户对不同部分投入不均等的注意力。

而填充太小则意味着用户无法将内容分解成更多的逻辑模块。为了防止逻辑模块混杂在一起,你需要把它们分开,并在它们之间插入一个大的间距。

维持视觉层级结构的一个简单方法,是遵循如下的简单规则:不同逻辑模块之间的填充尺寸应该大于每个模块内标题和文本之间的填充尺寸。例如,假设你有一个包含主标题、副标题和段落的超长文本,那么你需要:

  • 将标题的底部填充(padding-bottom)设置为40px,然后再在后面在插入文本段落。
  • 段落的底部填充(padding-bottom)设置为10px。
  • 如果段落后面有一个副标题,副标题的顶部填充(padding-top)设置为30px(也即,段落与副标题之间的间隔是30px),并将其底部填充(padding-bottom)设置为20px(也即,副标题与下一个段落之间的间隔是20px)。

这样的设计可以很好的强调重点。主标题是最大号的文本,周围有相对较大的空间,但仍与紧随其后的元素保持相近的距离。

 

5. 弱对比度

Low Contrast

设计产品和设计一座公共建筑(如图书馆、学校等)有些相似之处,产品需要很高的包容性,能满足不同人的需求,这也包括了盲人、色盲和弱视群体。

你可以问问达美乐披萨是否认同产品包容性的重要价值。达美乐的网站设计一点也不无障碍(accessible),他们被一位无法通过网站订购披萨的盲人告上法庭。请不要学达美乐,做设计一定要考虑无障碍。

我们作为设计师,往往关注如何做好看的设计,而忽视了多元化用户的交互需求。

作为一个成熟的设计师,我已经能够心平气和地对待那些限制我做出“完美设计”的条条框框了,这其中就包括ADA(美国残疾人士法案)的相关条例。

为了让文字和水平空间更协调,而把字号缩小到8px;或是仅仅为了美观而使用浅灰色,这些行为都忽视了弱视访客的使用需求。

为了在Dribbble集赞,设计时我们可以忽略无障碍,但是当我们在为真实的用户设计产品的时候,忽略无障碍显然不是个好主意。

按照网络端内容无障碍设计指南(WCAG)的要求,我们至少需要提供4.5:1的色彩对比度。这份指南还阐述了针对运动、听觉和认知障碍用户的视觉设计指导方针。

为确保符合这些规范要求,你可以下载Stark软件,它可以帮助检查你的设计是否满足了无障碍设计的要求。

使用留白

我的意思是,如果你把两个完全不同的元素紧挨着排列,用户无法搞清楚哪个元素是“主要”的,哪个是“次要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说,强调对比不仅仅是将不同的视觉效果应用到各个元素上,也需要使用留白的艺术。有时候为了使元素形成对比,你需要用留白来分隔它们。

留白很重要,它使内容更便于用户阅读。当然,有时候留白也会使用不当,比如有太多的空白或者在一个小区域内塞进了太多的内容,这都不是正确使用留白的例子。许多充斥各种广告的网站也缺乏足够的留白。

 

确保文本和图像之间有足够的对比度

避免把低对比度的文本放置在图像上。文字和背景之间应该有足够的对比。为了使文本突出,可以在图像上放置一个提高对比度的滤镜。黑色很流行,但你也可以使用明亮的色彩,搭配使用。

另一种做法是从一开始就使用高对比度的图像。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把文本放在照片或图像的深色区域。

 

6. 糟糕的图标设计

Poor Iconography

当你需要通过一个小符号来表达意思或简单说明一种含义时,图标非常有用。它们也是现代界面设计的基本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移动终端上。

在应用程序中,图标通常相当于按钮。看看Instagram,你只会看到图标和文字。

这就是选择正确的视觉图标来呼应元素含义如此重要的原因。听起来很简单,对吧?其实并不简单。找到正确图标的过程是非常痛苦的。

你需要用大家都能理解的、简单的、常见的图标来表达语义。其次,你还需要将这些图标与整体UI风格相匹配,最后,你需要以SVG格式把图标提供给开发人员。

或许你曾经搜索过免费图标,当你为所有元素找到对应的漂亮图标时,你会很兴奋。你想,它们是多么完美地吻合啊! 它们会被每个人理解!遗憾的是,你所选择的图标库给人的整体印象往往是凌乱的。如何才能避免这种凌乱呢?以下是一个简要策略:

  • 线宽(Line width)
    调整尺寸后,所有图标的线宽应该都是一样的。否则,用户会明显感受到线宽不等所带来的混乱。
  • 圆角半径(Corner radius)
    如果你的图标包含一些矩形形状,仔细核对你图标库中每个图标的圆角半径。如果它们尺寸不同,你最好把它们调成一样的。
  • (针对线型图标的)线段末端形状(Line cap shape)
    它可以是矩形的,也可以是圆形的。
  • (针对线型图标的)线段转角形状(Corners join shape)
    它可以是矩形的,也可以是圆形的。

确实,没那么细心的用户可能不会特别注意到线宽或圆角半径的不统一。尽管如此,设计给人的整体印象还是哪里怪怪的,用户能感觉得到。

换句话说,虽然使用免费图标并没有错,但最好还是不要用太多。使用免费图标会让产品看起来很廉价,甚至是不专业的。另外,还有很多免费的图标,人们很容易一下子认出来。为什么? 因为他们早就发现这些图标被到处滥用。

这也是我建议严格筛选免费图标的原因,当然,如果能自己设计图标就更好了。自定义图标总是为用户提供更优越的体验。

 

7. 未考虑多终端

Not thinking cross platform

是的,理想情况下,这在当下应该不再是一个问题。

我们都知道,大多数用户通过移动设备访问网络服务。不幸的是,许多设计师仍然会忘记这一事实。(我猜或许是因为客户不愿意花钱去做移动端设计的优化?)

然而,对于专业的设计师来说,不考虑多设备的兼容优化,这种情况不应该发生。在创建UI时,你应该始终牢记“手机端优先”的法则。

请关注一下不同的用户在每个页面上所看到的内容。然后,问自己:“为了展示某个特定的内容,我选用的UI控件是否合适?”

你可能选了一个很好的UI控件,它可以完美地在桌面设备上工作,但对于手机用户来说,它就并不是那么好用了。反之亦然。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时刻牢记现今设计必须考虑多设备终端的原因。

 

糟糕的触摸区域

微小的点触目标会让用户感到沮丧,因为它们导致用户难以完成预期的操作。我们都经历过在智能手机上点错按钮,等待错误页面加载时的沮丧感!

所以,在设计可点击元素时,请记住用户的手指大小都是不同的:

  • 记住成年人食指的平均宽度是1.6-2cm,要设计适合手指点触的目标。
  • 保证你的点触目标至少有45-57px的宽度。这将给用户足够的空间击中目标,而不必担心准确性。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蓝小助,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截屏2021-05-13 上午11.41.03.png


文章来源:UXRen  作者:Denislav Jeliazkov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竞品分析:新浪新闻 VS 今日头条

资深UI设计者

编辑导读: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倾向于移动端浏览新闻资讯。一方是四大门户之一,新闻资讯行业的“老人”,另一方也依靠着抖音的引流以及其众多的视频版权而爆火。本文将就着两个新闻资讯类APP进行多方面分析,一起来看吧!


一、产品概况

1.1 产品概述及版本

新浪新闻是新浪集团旗下的新闻资讯客户端,致力于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用户提供更丰富、场景化和个性化的内容阅读体验。新浪新闻与微博打通了双平台的内容、数据和账号体系,为用户提供全网资讯、热点要闻、深度精选、精彩视频、高清图集等精彩内容。

新浪新闻始终服务于用户的高品质内容阅读需求,除了将新浪网各频道创作的优质内容和精编专题推送给用户,还与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众多权威主流媒体合作,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新闻;此外,还邀请众多不同领域的头部自媒体创作者入驻,为用户提供更多优质的长尾内容。

截至2020年四季度,新浪新闻APP月活跃用户已保持连续20个季度的高速增长,月活跃用户规模达1.36亿,日活跃用户规模突破6850万;手机新浪网日均用户量达5774万,月均用户量超过1.76亿;新浪移动月度生态流量突破5.1亿,领跑全行业。

最新版本7.61.0

1.2 体验环境

  • 设备型号:iphoneX
  • 操作系统:ios14.6
  • 测试网络:电信4G

1.3 选择理由

笔者是新浪新闻的老用户,平时把新浪新闻app作为主要收看新闻的方式,作为自己产品生涯的第一份竞品分析报告,选择自己喜欢并且熟悉的app进行分析更加合适。

而且没有任何一款app是完美无缺的,在这个充斥着火药味的市场中,出色的竞品无时无刻不再盯着对手的一举一动,资源争夺战一触即发,新浪新闻如果想赶超对手,力压群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增强自身的优势,补足劣势才能赢得更广阔的市场。

二、竞品选择

2.1 选择目标

今日头条(当前版本8.2.6)

今日头条是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一款基于数据挖掘的推荐引擎产品,为用户推荐信息、提供连接人与信息的服务的产品。由张一鸣于2012年3月创建,2012年8月发布第一个版本。

2.2 选择理由

今日头条基于个性化推荐引擎技术,根据每个用户的兴趣、位置等多个维度进行个性化推荐,推荐内容不仅包括狭义上的新闻,还包括音乐、电影、游戏、购物等资讯。是当今最热门的新闻手机客户端之一,并且通过抖音引流,有大量的新用户涌入,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2.2.1 市场分析

资讯市场概览:

  • 新资讯行业在疫情期高峰过后用户需求有所减退2020年3月至5月活跃用户规模逐月下降;但到了6月至7月,也许是受到“毕业季”的影响,行业活跃用户出现了小波幅的增长,7月份的MAU接近7亿。
  • 作为连接用户与信息的桥梁,内容对于新资讯平台来说是长久吸引并留住用户的核心要素;资讯内容已从最初单一的专业采编发展成百花齐盛的生产模式,现阶段内容生态正在逐步完善。
  • 目前资讯内容的建设已发展出自采自编、自建生态及内容聚合三种模式;自采自编模式可以保障内容质量内容聚合模式下的内容丰富度更高,而自建生态模式则结合了上述二者的优点。

2.2.2 市场趋势以及行业现状

2.2.2.1新闻资讯行业发展趋势

新闻资讯行业从2012年的PC门户时代,经过移动化、视频化发展,进入基于5G和物联网带来的智能新时代。资讯平台整体月活超6亿,覆盖近八成的移动网民。

由用户每月使用到的各类app统计图来看,新闻排在第6位,有效使用时长排在第4位,说明新闻类的app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使用较为频繁,部分用户有通过新闻类app了解资讯的习惯。

                                               数据来源:艾瑞数据

2.2.3 竞品市场规模

2.2.3.1 新资讯行业活跃用户规模

2020年3月开始,随着疫情的好转,新资讯行业整体呈现退潮效应活跃用户规模回落至相对正常水平;到了6月至7月,也许是受到“毕业季”的影响,用户对于高考、大学志愿填报、招聘等相关资讯内容需求增加,行业活跃用户出现了相对明显的增长,7月份的MAU接近7亿,环比Q2的4月份增长约1500万,但随后又有所回落。

2.2.3.2 用户活跃度

移动互联网市场已经全面进入存量时代,用户结构趋于稳定。新闻资讯领域MAU达6亿,今日头条、腾讯新闻、新浪新闻三强鼎立,逾七成的新用户流向这三家。

对比2020年和2021Q1新闻资讯市场MAU、同比变化情况,新浪新闻增长强劲,2020年同比增长60%,2021仍能保持行业里较高水平的增长,从行业第三居上,超过腾讯新闻,成为行业第二;搜狐新闻同比增长在行业里排名第一;看点快报、趣头条MAU连续下跌。

2.2.3.3 用户使用时长

2016-2019年,移动设备单月使用次数呈升高趋势,但使用时长有明显下降。2021Q1今日头条、新浪新闻、趣头条都超过40分钟,而排名较后的看点快报、网易新闻、腾讯新闻在20分钟以内;排名靠前的新浪新闻、排名较后的腾讯新闻、网易新闻的同比增长率较高,趣头条、搜狐新闻的用户使用时长缩短。

2.2.3.4 下载次数

2.2.3.5 平台渗透率

在主要新资讯平台中,百度APP的用户量级处于绝对领先地位,2020Q3渗透率达42.7%,较去年同比有2个百分点的增长。今日头条和新浪新闻等资讯平台在Q3均没有较大幅度的渗透率增长,甚至多数平台同比为负增长。

2.2.3.6 日均新增用户

2020Q2及Q3,百度APP平均每日新增用户数均为150万左右,属主要资讯平台中新增用户量级最大的平台,且在03较去年同期的新增用户多出40万,新浪新闻在03较去年同期新增用户为10.3万,而今日头条等新增用户量同比却有较大幅度的缩减。

三、竞品定位以及用户分析

3.1 产品定位

3.2 使用人群性别占比

新浪新闻:

今日头条:

数据来源:艾瑞数据

从上图可以看出,不管是今日头条还是新浪新闻,男性用户略多。

3.3 使用人群年龄占比

新浪新闻:

今日头条:

数据来源:艾瑞数据

由上图不难发现,在31岁以上的使用人群中,占比是随年龄增长而递减的,说明随年龄增长习惯使用手机来获取新闻资讯的人越来越少。两者人群年龄结构差异主要体现在35岁以下的使用人群当中,新浪新闻使用最多的用户群体在24岁以下,而今日头条使用最多的用户群体在25-30岁。新浪新闻使用群体结构更加年轻化,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递减。今日头条在25岁以上的用户群体中则均比新浪新闻占比要多。可以看出,新浪新闻推送的内容以及使用方式可能更受年轻人的青睐。

3.4 使用区域占比

新浪新闻:

今日头条:


数据来源:艾瑞数据

分析建议:两者都有显著的特点,用户群多都集中在沿海或者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说明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人们有更大的新闻热点资讯需求,更习惯使用新闻类的app,新浪新闻可以增强对内地市场的拓展,抢先占据市场。

3.5 用户主要使用场景时长

由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用户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互联网,同时,人们对移动新闻客户端的依赖性也逐渐上升,大概分析了下具体的使用场景有以下:

  • 使用场景一:某一白领在早上醒来的时候,会想尽早看到早上的头条新闻,就会打开手机用新闻客户端看新闻。
  • 使用场景二:这个白领在吃完中饭,午休的这段时间,拿出手机看一下有没有什么有趣娱乐的休闲新闻来打发时间。
  • 使用场景三:下班回家,乘地铁的时候,坐下来寻找看看自己感兴趣话题的新闻。

3.6 用户对资讯内容形式偏好

用户对于资讯内容的形式偏好发生改变,视频化趋势明显

近年来,用户对于图文形式的资讯内容偏好度有所减少,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短视频、长视频及直播上;其中,短视频凭借“简短有力”的特质,在整个内容产业迅速幕延,直播则具备全时性、即时性、互动性等特点,极大地丰富了用户获取资讯的体验,同时也为平台的商业变现提供了很大的机会;在未来,随着5G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直播的体验将会有很大的提升,届时资讯+直播的形式或会抢占用户更多的注意力

数据来源:极光数据

分析:内容载体越来越丰富,用户对于资讯短视频的偏好度明显提升,而刚起步不久的资讯直播形式则极具发展潜力。今日头条通过加大各类视频的发展力度也吸引了大批用户流入。但是新浪也没必要仿照今日头条的发展路线,在做好自身各项新闻资讯功能的同时,完善优化视频专栏。

四、产品结构

今日头条:

结构分析:

不难看到目前版本由四大板块组成(头条,西瓜视频,放映厅,我的),先来看一下首页板块,其实首页作为一款App的核心用户场景,结构简洁肯定是用户非常看重的因素,可以看到头条的首页其实很简单,就是由频道标签(包括)以及编辑、搜索组成,简洁但又能突出重点。紧接着西瓜视频板块的话跟首页类似,但分类的颗粒度要远大于首页相比之前的版本,今日头条取消了底部的微头条,更换成了播放长视频的放映厅。

前三部分的简洁化,使得头条将更多的功能堆放在了“我的”中,这也使得今日头条又有点娱乐视频类app的成分。虽然功能做多做复杂会使产品偏离最初的产品定位,但这些内容也不无显示着今日头条新的尝试与业务扩展方向,但作为用户的话,还是希望产品简单便捷易用,好在功能添加的地方并不明显,也能使用户较为容易的接受。

新浪新闻:

结构分析:

新浪新闻底部由首页,视频,发现,我的组成。和今日头条类似,首页看起来非常简洁,就是紧凑的各类新闻,紧接着是分类颗粒较大的视频页,与今日头条不同的是新浪新闻第三栏为发现栏,点开后首先显示的就是实时热点,也更加方便人们快速了解热度较高的新闻,并且发现页面的分类也更明确。发布动态选项在此页,底栏位置也和微信朋友圈位置一样,方便人们更快的习惯软件。而在我的选项栏则较为复杂,汇集较多功能在此,可执行的操作也更多。与今日头条相比,新浪更加注重新闻资讯相关内容,而今日头条则把一部分重点放在了各类视频上。

五、核心功能

5.1 产品更迭

新浪新闻:

  • 运营:高考上线专题报道、志愿宝典,疫情时上线大量查询工具,DAU猛增。在财经上,是其他平台资讯的来源。娱乐活动方面有优势,“微博之夜”是独家,上线明星打榜功能。
  • 功能:发现页中有精选功能、热门流、话题贴,新增小视频弹幕、热点、热评榜、声浪、听书、“钉”在桌面功能。热榜、快讯功能上线较早,明星打榜、爆款评论声浪是特色。

今日头条:

  • 从版本信息可以看出,头条早期在完善产品功能,促进用户关注大V和朋友,促进用户互动,增加dislike、帮上头条功能,优化推荐系统,2016年就支持视频直播聊天了,上线热搜、热榜。目前热榜有头条热榜、今日关注、本地热榜(疑似下线)。
  • 2020年上线疫情专区、放映厅,小说频道新增千本书籍。

5.2 功能差异

虽然资讯类产品的同质性较高,但通过功能分析可以看出:

  • 新浪新闻:新闻功能全面很全面,背靠微博资源,在娱乐方面有独特优势。
  • 今日头条:推荐流中有问答;底部tag有放映厅功能(资金雄厚才能买得起版权);西瓜视频(偏中长)和小视频的展示分开,内容丰富。

5.2.1 P/UGC

除用户评,新浪新闻虽然可以发布UGC内容,但几乎只在话题里曝光,更偏向PGC平台。

今日头条可以发布UGC内容,支持发布直播和问答 ,其他产品只支持图文、视频。头条还会将用户在抖音里发布的内容同步过来,偏向于PUGC平台。

5.2.2 特色频道

今日头条除了有丰富的视频资源外,未发现特色频道。新浪有微天下、【声浪】热评以及网罗各类明星新闻八卦的星浪圈。【声浪】热评功能会将用户热评显示到相应的资讯页面,加强用户与产品的互动,鼓励用户参与新闻资讯评论与探讨,增加用户黏度。

5.2.3 热榜

今日头条热榜包括事件详情、相关内容等,目前还没有做垂类热榜。新浪新闻很好地利用了微博的资源,在热榜上榜单更加丰富,分类更加细致明确。

5.2.4 放映厅

今日头条拥有有放映厅功能,拥有众多电影、电视剧、动漫等栏目的版权,并且免费、没有广告。这也是今日头条渗透率高的重要原因。

5.2.5 推送

推送是内容平台的重要业务,占据各公司相当比例的DAU。 oppo、vivo厂商操作系统对推送数量限额,且用户默认关闭系统通知权限,而华为、Apple等机型无限制所致。各个竞品的推送包括全量、个性化、地方推送等,作用都是提高用户活跃度。

今日头条、版权丰富,有独家内容,今日头条部分内容会在收到其他竞品push后很久收到,可能为机器推送。新浪新闻速度较快,而且文案质量更高。

数据来源:艾瑞数据

六、交互设计

以下笔者将站在交互和设计的角度,分析两者在各个功能和流程界面设计优劣,比如登陆页面、我的界面,搜索界面等。

6.1 加载页面

新浪:                                                                                    今日头条:

在加载页面两者都能体现各自的风格。对比来看,今日头条使用纯白色背景简洁舒适,红色字体的slogan方方正正,极具现代化。

而对于加载页面而言新浪新闻做的仿佛更加优秀(个人主观),使用白色和浅灰的山水画作为背景,“大浪逐新”中间黑色书法字体slogan显得潇洒飘逸且极为醒目。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第一次就能给用户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6.2 登录页面

  • 可以明显看到今日头条的登录页面更加简洁,由于抖音app庞大的用户群体,将抖音一键登录选项设置为红色长按键放在正中央,十分醒目;而把手机登陆放在下端,微信、QQ登陆放在了隐藏栏;这也能看出来字节跳动对自身账号体系的信心,如此登录便无需其他多余操作,给用户流畅的体验感。
  • 新浪新闻则是将手机验证登陆放在首选,需要用户手动输入手机号码并且获取验证码登陆。其它选项则依次排列在下端。把“登录赚金币”的标语放在顶端来诱导用户登录。总体看来登录页面信息布局要比今日头条密度更大。

6.3 首页

新浪新闻:

  • 两者都是以红白作为主色调,将分类置于搜索栏下方并且可以在分类最右端编辑自己的频道。点击相应频道便是相关内容资讯,十分方便。文章与文章之间的间距适当,翻阅点击新闻方便,给人以效率简单的感觉。由之前的核心功能分析可知今日头条的发布功能更加全面,所以今日头条将其放在了搜索栏的右边。而新浪新闻较今日头条的明显优势便是其热榜功能,所以将其放在了比较显眼的位置,用户打开app便可以注意到搜索栏边上的热榜功能,而今日头条主页频道里的热榜则需要用户手动添加编辑。
  • 搜索界面来看,两者的历史记录包括清除搜索历史记录选项都置于搜索栏下端,这也符合用户使用搜索功能的习惯,但是今日头条在下方加入了无痕浏览模式的选项,对于不想保留搜索历史的用户可以直接在此处进行模式的选择,无需在切换别的页面去设置。布局方面今日头条十分简单,白色背景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猜你想搜功能非常的显眼,会根据用户平时的搜索习惯显示相关内容,吸引用户点击浏览。并且热度较高的新闻话题会在边上有一个红色的“热”字标注,点击便可进入话题,和头条热榜;而新浪新闻把其有突出优势的热搜榜和其独特的热评榜放在了此处,占据了主要空间,用户在搜索的同时便能注意到实时热点资讯以及各种有趣的热评,吸引用户点击进入相关内容。
  • 新浪新闻在首页添加了收听功能,分为听书和听新闻。并且点击之后直接自动播放,免去了用户思考的时间。并且图片加上新闻标题的排版会提高用户的收听兴趣。这一功能也增加了用户了解新闻资讯的方式,无需通过手动操作便可以收听新闻,能让用户在忙于其他事情的同时也使用这一功能收听了解资讯。

建议:可以在收听功能中也加入热榜,使用户也能通过收听的方式了解各类热门事件。根据个人喜好推送相关内容,培养用户收听新闻资讯的习惯,增加用户黏性。

6.4 热榜

  • 新浪新闻热榜以深色为背景界面清新、沉浸感十足。而今日头条则是象征着“热”的红色,画面霸气简单,一片红色让用户产生极强视觉冲击效果,给用户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 因为其丰富的微博资源,从之前的结构图可以发现新浪新闻其实很多页面都能进入热榜,并且位置很醒目。因为其丰富的微博资源,热榜分类很多,并且在第一条热榜拥有配图,能更直观的了解最热资讯。拥有垂直类热榜,用户能够了解更多类别以及相关方向的热点。而今日头条则相对简单,只有头条热榜和本地热榜,供用户选择不多。

6.5 视频推荐页

新浪新闻的视频页整体布局为白和淡灰,看起来非常整洁,推荐栏下又进行了一系列分类来供用户选择,虽然种类更多,但是给人有点眼花缭乱的感觉,与上端分类略显重复;今日头条则是将红色为主色调的顶栏贯穿了首页,视频以及放映厅,使用户随时可以在当页进行搜索功能。

建议:新浪新闻的视频分类比较多,可以尝试增加根据用户观看视频偏好把顶端分类自动做排序的功能。

新浪新闻滑动到视频相应位置的时候视频会自动播放,但是没有声音,这种模式用户不用点开视频便可以了解到视频的开头内容,这样,部分视频便会吸引用户点击进入观看完整视频。二级页面有点类似抖音的播放模式,通过上下滑动来播放视频,这种模式的优点便是可以提高用户的观看兴趣,因为不知道下一个视频是什么,便会更想滑到下一个视频去观看。而且除了对应的推荐视频,旁边还有热榜,可以以短视频的方式来了解热点资讯,并且热点视频下端会标记热度排名,用户体验感好。

今日头条的视频不会跳转二级页面播放,点击后滑到相应位置便会自动播放,这样的播放视频的方式免去了很多操作步骤,使用户操作起来更加简单便捷。

6.6 我的页面

布局方面今日头条从简洁清新的风格出发,包括图标、背景颜色、功能布局等等都是给人小而精致的感觉。记而新浪新闻则以红色占据了顶端空间,与下面的白色背景形成视觉反差,两个颜色分割明显,给人一种突然断层的感觉,视觉效果不比今日头条好。

新浪下端加入了签到功能以及福利任务功能,可以提高用户使用应用的乐趣,促使用户每天使用今日头条,增加用户黏性。新浪新闻在常用功能里也分了三页,可以看出来功能明显多于今日头条。但同时也会导致页面排版较为凝重密集。

七、产品优劣势

基于以上的分析,将两款APP进行基于SWOT模型的一个整体的分析

八、总结

从SWOT模型中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两款APP之间的优势与不足,目前聚合信息流平台产品已进入下半场,进入存量用户时代,之后产品迭代应该会逐渐放缓,各个竞品会在每次热点事件发力,并加速布局其他赛道。

在我看来,产品的基础能力包括冷启动、推荐算法、内容从产出到展现链条、推送策略、广告可适应性、促进互动等等,今日头条擅长算法,冷启动准确率高,新浪的推送质量高,运营上反应迅速。

各大新闻媒体客户端在自身产品上,至少在核心功能都已经很完善了,不管是功能上还是用户体验上,而基于各自的定位,其用户群也各不相同,所以,这一点上,保持自身特色很重要。而现在目前限制新闻类资讯发展的阻碍,内容同质化很严重,所以继续增加优质内容,将大数据与优质算法结合的优点继续保持,才是重点。内容差异化极其重要,优秀创作者和IP资产将成为头部新资讯平台搭建内容生态壁垒的聚焦点。至于是谁能够脱颖而出最后稳坐行业龙头,现在还不好说。

而现在整个行业,用户正在朝着碎片化,移动化,垂直化发展,媒体外延不断扩展,小而精的媒体资讯也成为用户的需求,而随着硬件的发展,包括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用户接受信息的渠道进一步增加,新浪新闻能否针对这些变化做出正确的改变,也是对整个团队的考验

未来内容生态趋势:

 视频化

用户更加喜好视频化资讯内容,头部资讯平台持续加码,布局短视频、直播内容以吸引用户注意力,同时通过扶持、孵化内容创作者以及打造核心IP来筑建自身的内容生态壁垒5G、点云和可穿戴设备等技术的发展可能会从采编到分发形态给新闻行业带来革新,直播体验会有很大提升,资讯+直播会抢占用户更多注意力。

② 新热内容

热点是能吸引两个领域及以上用户的内容,目前新浪新闻在热榜上做得比其他竞品较为完善,新浪热榜也是2021Q1 MAU大涨26.9%的原因,未来今日头条或许将筹备个性化的兴趣热榜,更好满足用户对科技、财经、体育等垂直领域用户。

③ 深度内容

获取深度信息的用户,沉浸行为相对稳定,根据巨量引擎的今日头条人群洞察报告,这部分用户更喜欢娱乐、体育内容,平台使用频率相对低,但粘性和使用时长相对高。满足这些人的需求,可能对平台留存、品牌和调性的塑造有正面影响。

笔者对新浪新闻的几点完善优化建议:

  • 根据用户使用时段偏好,新浪平台更应重点提高使用高峰时段新闻的质量,并且增加高峰时段推送新闻的频率来吸引用户。不应在使用频率较低的时间段过于频繁的推送新闻,此时人们大多数忙于自己的事情,较少有空闲时间去浏览新闻,此时推送新闻可能导致用户关闭手机app通知权限。
  • 吸引更多优质媒体的入驻,让自媒体作家与自家平台签独家协议,可以推出类似今日头条“创作者计划”活动,大力鼓励创作,打造更多的新浪新闻独家内容,为了提供优质化内容做努力。
  • 加强新闻推送审核,根据App Store差评用户反馈,“标题党”“文章内容质量差”出现较为频繁,可以增加文章类似“踩”的差评功能,根据媒体发表的历史文章质量以及好评率决定推送媒体文章的先后顺序.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蓝小助,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截屏2021-05-13 上午11.41.03.png


文章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作者:-_Maybe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CentOS 7 64位下MySQL5.7卸载改成MySQL5.6版本(YUM)

前端达人

1: 检查是否安装了MySQL组件。

[root@DB-Server init.d]# rpm -qa | grep -i mysql
mysql-community-client-5.7.19-1.el7.x86_64
mysql-community-common-5.7.19-1.el7.x86_64
mysql-community-libs-compat-5.7.19-1.el7.x86_64
mysql-community-libs-5.7.19-1.el7.x86_64
qt-mysql-4.8.5-13.el7.x86_64
mysql57-community-release-el7-11.noarch
mysql-community-server-5.7.19-1.el7.x86_64
perl-DBD-MySQL-4.023-5.el7.x86_64 

2: 卸载前关闭MySQL服务

systemctl stop mysqld

yum -y remove mysql-community-client-5.7.19-1.el7.x86_64
yum -y remove mysql-community-common-5.7.19-1.el7.x86_64
yum -y remove mysql-community-libs-compat-5.7.19-1.el7.x86_64
yum -y remove mysql57-community-release-el7-11.noarch
yum -y remove mysql-community-server-5.7.19-1.el7.x86_64

3:删除MySQL对应的文件夹

检查各个MySQL文件夹是否清理删除干净。

[root@DB-Server init.d]# whereis mysql
mysql:
[root@DB-Server init.d]# find / -name mysql
/var/lib/mysql
/var/lib/mysql/mysql
/usr/lib64/mysql
[root@DB-Server init.d]# rm -rf /var/lib/mysql
[root@DB-Server init.d]# rm -rf /var/lib/mysql/mysql
[root@DB-Server init.d]# rm -rf /usr/lib64/mysql

4:确认MySQL是否卸载删除

[root@DB-Server init.d]# rpm -qa | grep -i mysql


5:重新安装MySQL5.6版本,主要参考 (略写,主要参考以下链接)

http://blog.csdn.net/huhuhuemail/article/details/77498891

shell> wget https://dev.mysql.com/get/mysql57-community-release-el7-11.noarch.rpm shell> yum mysql57-community-release-el7-11.noarch.rpm  
  1. 这步如果报错:已加载插件:fastestmirror, langpacks
  2. 没有该命令:mysql57-community-release-el7-11.noarch.rpm。请使用 /usr/bin/yum --help
改用以下命令:
  1. yum localinstall mysql57-community-release-el7-11.noarch.rpm
  1. shell> yum repolist enabled | grep "mysql.*-community.*"
  1. shell> yum install mysql-community-server
  1. 修改mysql配置文件
启动MySQL服务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蓝小助,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截屏2021-05-13 上午11.41.03.png


转自:csdn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mysql下载哪个centos_Centos7安装Mysql

前端达人

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因为现在在网上找的资料基本都是错误的,或者有错误,看着不爽。

在百度上搜 centos7 mysql  错的最离谱的就是这篇http://jingyan.baidu.com/article/ce436649fec8533773afd385.html    照着装了半天装了是mariadb

后来找了一些文章,发现基本都过时了。

因为直接yum install mysql 是装不上mysql的!!   而是装上了mariadb !   那就是因为默认的仓库里就是mariadb的包

那yum这么好的工具用不了就?? 当然有解决办法,我在官网上找到一篇文章叫做“A Quick Guide to Using the MySQL Yum Repository“  就是教我们如何用yum工具安装mysql的

首先 将mysql加到yum仓库中   (我这的命令都是centos7的,其他liunx平台用啥命令,你们自己搞定哈)

shell >  wget http://dev.mysql.com/get/mysql-community-release-el7-5.noarch.rpm

shell >  rpm -ivh mysql-community-release-el7-5.noarch.rpm

然后再在命令行里输入

shell >  yum repolist all | grep mysql

结果:

mysql-connectors-community/x86_64 MySQL Connectors Community enabled: 14

mysql-connectors-community-source MySQL Connectors Community - So disabled

mysql-tools-community/x86_64 MySQL Tools Community enabled: 19

mysql-tools-community-source MySQL Tools Community - Source disabled

mysql55-community/x86_64 MySQL 5.5 Community Server disabled

mysql55-community-source MySQL 5.5 Community Server - So disabled

mysql56-community/x86_64 MySQL 5.6 Community Server enabled: 154

mysql56-community-source MySQL 5.6 Community Server - So disabled

mysql57-community-dmr/x86_64 MySQL 5.7 Community Server Deve disabled

mysql57-community-dmr-source MySQL 5.7 Community Server Deve disabled

一堆disabled,只看enable的,可以输入命令

shell >  yum repolist enabled | grep mysql

结果:

mysql-connectors-community/x86_64 MySQL Connectors Community 14

mysql-tools-community/x86_64 MySQL Tools Community 19

mysql56-community/x86_64 MySQL 5.6 Community Server 154

这里再多数一句,可以看到先在mysql5.6 是可用的,可我就想装现在最新版的5.7可咋办?   是有办法的。

需要修改文件,执行以下命令

shell > vi  /etc/yum.repos.d/mysql-community.repo

会看到

[mysql-connectors-community]

name=MySQL Connectors Community

baseurl=http://repo.mysql.com/yum/mysql-connectors-community/el/7/$basearch/

enabled=1

gpgcheck=1

gpgkey=file:/etc/pki/rpm-gpg/RPM-GPG-KEY-mysql

[mysql-tools-community]

name=MySQL Tools Community

baseurl=http://repo.mysql.com/yum/mysql-tools-community/el/7/$basearch/

enabled=1

gpgcheck=1

gpgkey=file:/etc/pki/rpm-gpg/RPM-GPG-KEY-mysql

# Enable to use MySQL 5.5

[mysql55-community]

name=MySQL 5.5 Community Server

baseurl=http://repo.mysql.com/yum/mysql-5.5-community/el/7/$basearch/

enabled=0

gpgcheck=1

gpgkey=file:/etc/pki/rpm-gpg/RPM-GPG-KEY-mysql

# Enable to use MySQL 5.6

[mysql56-community]

name=MySQL 5.6 Community Server

baseurl=http://repo.mysql.com/yum/mysql-5.6-community/el/7/$basearch/

enabled=1

gpgcheck=1

gpgkey=file:/etc/pki/rpm-gpg/RPM-GPG-KEY-mysql

# Note: MySQL 5.7 is currently in development. For use at your own risk.

# Please read with sub pages: https://dev.mysql.com/doc/relnotes/mysql/5.7/en/

[mysql57-community-dmr]

name=MySQL 5.7 Community Server Development Milestone Release

baseurl=http://repo.mysql.com/yum/mysql-5.7-community/el/7/$basearch/

enabled=0

gpgcheck=1

gpgkey=file:/etc/pki/rpm-gpg/RPM-GPG-KEY-mysql

我们只需要把5.7的enabled 改成1  把5.6的enabled改成0 就行了。 我装啥版本无所谓,这块我没有亲自去试过,直接安装默认版本。

上边所有的工作都做完了,我们终于可以用我们最喜欢的yum来安装了

shell >  yum install mysql-community-server

安装过程省略,一路按y

成功之后,启动mysql

shell > service mysqld start

查看mysql 的状态

shell > service mysqld status

现在还需设置root的密码,删除匿名用户等一些设置,我看其他文章写的很复杂,其实有一个简单的命令

shell > mysql_secure_installation

初始密码为空,直接按回车键,然后输入你想设置的密码,其他的根据你自己的需求,y或者n

that is all

如果有错误,请及时联系,互相学习,互相进步,谢谢。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蓝小助,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截屏2021-05-13 上午11.41.03.png


转自:csdn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移动端信息超载设计

资深UI设计者

日常设计中,常常在解决一些由于信息过多,而需要对用户浏览行为进行设计的问题,在这里我们将其定义为“页面信息超载设计”。

由于移动端页面尺寸较小的特性,常常无法像PC端那样在一个页面中展现出多信息多任务,因此在面对多级的信息架构设计时,最常规且传统的做法是将某一场景/任务下的信息,通过设计页面的跳转/或增加页面的长度来实现。


从适用场景角度,可将信息超载的设计类型分为「页面展示信息超载」「页面版块信息超载」,上节我们聚焦「页面展示信息超载」进行了展开,本文将对「页面版块信息超载」进行展开。



页面版块信息超载


在设计内容版块时,当遇到内容放不下的情况,主流的对应策略之一是先在当前版块展示一部分内容,剩余内容以“查看更多”的方式来隐藏,以保证用户当前良好的阅读体验。但考虑到不同业务以及交互层面的使用,不同情况下可以有不同的交互情况。

主要可分为「场景跳转」「场景刷新」、「场景滑动」和「场景组合」。



场景跳转


作为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场景,承载的功能是二级页面的入口,用户通过点击进入二级页面查看更多。


优势:

通用性高,可以进行版块内容的全浏览,给用户最大选择权。


劣势:

跳转到二级页面进行选择,需要整页加载,用户对后续内容没有预期易引起压力;

选择完成需要返回到上级页面,增加用户路径。


适用性:

适合内容体量较大对用户重要性又较高的版块(用户对该版块内容有查看更多需求且频次较高)


案例展示:


交互细节:

入口的设计位置和样式需根据版块的用户浏览动线来决定的。常用的入口位置有「标题右侧」「标题icon」、「版块底部」。


基于福格行为模型的运用,激发用户的跳转行为需要考虑用户的动机、能力、触发


· 标题右侧


M:

多用于横向滑动展示的模块,一定程度上契合用户浏览动线的设计,具备一定的动机,也仍具备跳转本身带来的劣势——易对用户引发没有预期的压力。

A、T:

标题的右侧导致按钮设计的空间从一开始就是被限制,易由于不显眼、面积不大而导致的触发不足、能力受阻。


按钮的设计:

只要具备一定的合理性动机,可以通过体验上的设计提升用户的触发以及能力。

具体化引导文案让用户对后续内容有所预期(如下方案例:蛋卷基金、哔哩哔哩);通过线性或者面型的容器承载文字,让它看起来更易辨识和易点击(如下方案例:网易云音乐);加入主色让它更加醒目(如下方案例:蛋卷基金)。


· 标题icon


M:

几乎适用任何场景,但动机的产生单纯依靠标题以及内容的展示

A、T:

信息传达无学习成本,节省页面空间,但点击区域小;位于顶端,对于内容超过一屏的模块,用户需要上滑返回才能点击


· 板块底部


M:

底部的位置符合用户垂直向下的视觉动线,更容易被展示内容吸引而顺理成章的接受引导进入内页;

但仍具备上述提及跳转本身的劣势。

A、T:

由于底部可设计的空间较足,查看更多除了文字链接的设计以外,还可以有更多发挥空间,层级也能得到显著,进而提高触发条件和点击能力。


按钮设计:

竖向的展示设计,势必会导致占用更多的页面空间,因此在页面模块较多的情况下,仍应该注意不必因强调“查看更多”而占用过多的页面空间。



场景刷新


目的实现当前版块更多内容的即时更换


优势:

大幅降低了新页面跳转带来的弊端,用户不需要承受多链路所带来的短期记忆和整页的加载成本,也无需返回到原有的浏览页面中。虽然内容依旧是缺少预期的,但是在用户的接受范围内,还有一种抽盲盒的惊喜。


劣势:

通用性不强,内容被局限在一个版块中,无法实现内容的全览,而且随机性很强。


适用性:

更适用于类似“猜你喜欢”、“随便看看”的推荐类版块。


案例展示:


交互细节:

以上三个例子选用的按钮位置和“查看更多”常用的位置类似,但可以看到当刷新按钮结合具体化的引导文案进行设计时,更能使用户在一定预期内得到惊喜(如上方案例:网易云音乐)



场景滑动


自ios11中加入了卡片这个崭新的容器后,卡片独立可排列的特征就解锁了横向更多的空间。用户可以通过scroll左右滑动手势获取到更多的内容。


优势:

卡片滑动方式兼容性很强,可利用更少的页面空间展示更多的内容。


劣势:

滑动展示有限,一般需要配合跳转需求出现。


适用性:

更适用于类目的快捷展示,便于用户选择更感兴趣的内容;


案例展示:


交互细节:

多用于固定容器为单位的横向排列侧滑展示更多内容,通常板块底部会有页面指示器,或露出部分来提示用户滑动。而这种横向滑动场景常体现于「卡片式」「金刚区」


· 卡片式


布局上通过展示卡片的一部分,暗示用户可以通过侧滑看到更多。设计上常和跳转场景组合使用,除此之外,也可根据业务上的需要考虑上方案例中且慢app的交互形式,页面指示器结合侧滑无限加载展示用户评论,通过用户交互成本较低的方式,即解决了用户触发动机弱而导致跳转场景转换率不高的问题,也能达成业务上的需求。


· 金刚区


随着各大主流app承载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广,首页金刚区的运用已经屡见不鲜,能快速展示所有业务,便于用户快速选择需要的内容。



场景组合

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多的选择,也为了能承载更多的信息,常将刷新场景、滑动场景和跳转场景结合使用。


优势:

弥补了单一交互的不足,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进行操作。


劣势:

不同的交互类型的集合,用户有可能会优先选择交互成本更低的操作,因此跳转场景可能会被弱化。


适用性:

模块上线初期,可以进行埋点设计,通过数据对比更能知道更贴近用户的行为。


案例展示:


交互细节:


· 场景滑动+场景跳转


结合上文中提到的劣势,如跳转场景的入口设计太深,用户的触发能力就会不足,如上述案例的淘票票,若其没有在标题右侧设计查看全部文字链接,则当用户滑动查看了大量信息仍未感兴趣后,点击更多卡片进入内页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此类情况也经常于金刚区的组合场景出现。


· 场景刷新+场景跳转


当将两类功能都平级的设计出现,可以通过埋点数据分析出此功能区用户的真实心理行为。




总结


移动端由于界面空间有限,具有「一个界面一个任务」的特点,因此当面临产品增加功能时,不能一味在界面中进行功能的堆积排列,而应该更强调于页面场景化的设计,同时页面中的每一个细节设计都应该做到恰到好处,减少用户思考是否需要使用的精力。


本文对移动端页面展示信息超载设计进行了总结分析,但不是唯一,也没有哪一种方案是“绝对的优质体验”,最终的落地设计还需要视场景而定。下篇将对页面板块信息超载设计进行总结分析~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蓝小助,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截屏2021-05-13 上午11.41.03.png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陈皮Celia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UI设计师如何避免用户不满与困惑

资深UI设计者

我们的产品经常会给用户带来一些负面感受和使用困惑,降低并消除这些问题可以大大提升用户体验


案例1.用户操作时的困惑


相信大家在做设计的时候都遇到过这种情况,一个产品内有多个入口指向同一个界面,这是产品的投机取巧还是另有深意,很多人都对这样的设计有不同的看法。


这样的设计就好像是狡兔三窟,在产品中流量可以从不同的入口进来,到多个不同的出口,也可以从不同的入口进入同一个地方。



有人会觉得如果一个界面中有多个入口指向同一个界面会出现问题:


1.违反了效率、用户预期的原则,会认为页面空间有限,在同一个界面中有多个入口指向一个界面效率变低,而且用户知道后往往就会只从一个入口进入。


2.多个选择会让用户拉高转化的成本,用户在选择的时候会花更多的时间思考有什么区别。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下面德邦app之前的一个版本,目前已经优化了。从截图中我们发现页面上方的查询和寄件都和底部标签单独出来的界面功能重复了,并且我的快件也直接可以展示在首页的下方,我的快件目前可以从首页顶部、首页下方和个人中心3个入口进入查看。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发现确实这些板块和功能重复度太高,并且没有区分出场景,这样的设计证实了以上的两个说法,降低用户使用效率和提高选择成本。而且从业务角度看也并没有目标的差别。


但是我们分析问题也要多角度去观察,多个入口进入同一个界面只有缺点没有优点吗?


显然不是,我们再来看几个案例


下方是一个商品评价的卡片,经过我小手的实际测试,发现无论点击这个卡片任何有内容的区域,都会跳转到全部评价的界面,那这样的设计逻辑是否会造成和上面的案例一样的问题呢?答案是,不会。



这里的设计逻辑并不是和沙面那里的场景那么单一,而是用户在面临不同需求场景的时候可以有选择。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在上面德邦案例的时候,你会对两个入口有疑问,但是在评价卡片的时候并没有,这个卡片包含了4种不同的场景:

1.我想看看有哪些好评、哪些差评 

2.几个不同标签的用户都是怎么说 

3.下面用户的实拍到底是不是真实的 

4.还有没有更多类似真实用户的使用评价。


所以即便最终到了一个界面,对于用户来说也是从独立的出发点开始的,而再回过头看上面案例,你会发现,我就是要寄东西,这里有两个入口,怎么选。


而且,考拉这里其实还做了从不同内容点进去的一个区分。



再来看个案例,贝壳的地图找房,在首页中有两个入口,导航栏一个,分类中一个,这里出现重复会造成一开始说的问题吗?首先我们看到贝壳的业务很多,以至于在这个分类中居然还需要通过滚动指示器来展示剩余内容,大家也可以思考一下,在这个界面中,会不会出现两个地图找房不同的场景出发点呢?我个人觉得其实是可以商榷的,首先地图找房在房产app中是很核心高频的一个功能,他的属性是“工具”



所以我觉得他之所以在卡片中再放一个地图找房是3个原因


第一个是导航栏的找房肯定不能动,他是一个全局的入口,即使页面滚动也可以随时点击到,即便要撤一个,也肯定要撤下方卡片分类中的。


第二个是卡片分类中的图标入口是都具备工具属性的,那首页上面部分就分为了:搜索、业务分类、工具这三块。所以用户看到这些工具属性也会联想到通过地图去找房。而且这些多色彩的图标对于新进入的用户是比较吸引注意力的,所以很有可能用户看不到右上角的地图找房(可以参考古腾堡图表的原则)。


第三点是可能右上角的地图不太能清晰表达这个图标的具体功能,所以将“地图找房”四个字显示全。


但这些都有一些主观因素在里面,如果真的去掉卡片中的,我觉得可能影响也并不是很大。有小伙伴可能想说是为了分流,但是分流的目前主要是让流量流到他应该去的地方产生实际价值,除了以上的3个原因,好像确实有点重复了。


再来看一个例子,小鹿茶app。



首页的现在下单和底部菜单标签都是到同一个界面,那为什么要重复呢?这里其实考虑更多的他并不想让用户进来就直接去购买,为什么不直接购买呢?应该是想要建立自己的品牌人设、满足更多的消费场景和增值业务,比如给别人点奶茶、周边的杯子跟合作商品推销、最新的奶茶的推荐。


如果只有菜单,产品也会显得更工具化,很难突出自己的品牌,对业务增长没有太大的帮助。有同学要说,那这个界面只是产品的“一厢情愿”,我就只要点奶茶就可以了,多个入口只会给我带来困扰。所以他这里的设计逻辑是在用户打开app的时候首先定位的是菜单,而不是首页。


所以,到底多个入入口进入同一目标我们还是要看不同的场景和目标的。如果既没有业务目标做支撑,又没有用户场景的变化,那么这个重复的入口就是鸡肋的。


最后留一个小思考题:网易云音乐的“歌单”在首页上也重复了,大家知道这里为什么他要做成重复入口吗? 




案例2.用户使用中的不满


一个优秀的产品或者说一个合格的产品,能给用户带来愉悦的体验。何为体验,用大白话来说就是用的舒服、自然、高效率。


再有一个底线就是不要让用户产生由产品带来的负面情绪,例如产品出错了却不告知用户解决方法、用户出错了没有办法及时帮助纠正、高危操作没有二次确认等等,根据负面情绪的严重程度几乎就可以直接让部分用户流失。


很不幸的是我就遇到了这样的体验,当时正在给同学们布置一些作业练习,体验一些产品的优缺点并给出解决方法。我也下载了这款文玩类的App,体验了极速捡漏这个功能模块。


捡漏:在文玩圈的一句行话,意思就是用很便宜的价格买到很值钱的古玩,而卖家却不知情,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行为,所以寓意就是比较难得、走好运了。


进入直播间,商家在卖力吆喝,页面底部有加一手的按钮,就是类似于拍卖,价高者得。于是我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点了加一手按钮,因为我预期是产品会再次向我确认是否要加价,结果是居然加价成功了,发生了什么?最后竞拍结束也没有人继续加价了。




实际场景中用户可能误操作不小心点了按钮,这样的场景和情况是非常多的,即便不是误操作,给一个二次确认的对话框也可以避免这样的尴尬状况,因为用户就喜欢在产品中点来点去,然而你在这里就像埋了一颗地雷。


如果到这里就结束了,那其实我也感觉没必要去吐槽,问题在于当我拍下还没付款,直播间的商家就开始喊我的名字:xx大哥恭喜你拍到了我们的产品,可以去付款了。连续播报了几十遍,我尴尬的直接退出了后台,这种感觉就像是一群观众看着一个被骗的小白一样,当我过10分钟后打开系统提示商品流拍了,并且累积了违约积分。


???


到这里,可能会有人说,你自己拍了的又不付款,当然要惩罚你了。


于是我还是认真的去研究了一下,发现极速捡漏和竞拍并不是同样的规则。该产品和竞品其实都有竞拍板块,在竞拍板块都会有需要用户确认的操作,并在操作下方给出拍卖规则,显示出价即表示同意拍卖规则。




但是该产品极速捡漏的板块并没有这样的说明,既然没有提前展示这样的说明和约定,用户就不知道有这样的规则,我拿了竞品一对比,其实在直播带货的场景下,这个出价流程还是不同的,双方其实都没有给规则说明但竞品还是给了一个出价选择后再出价的步骤。



最后我甚至被商家拉黑了,不过还给我一个投诉商家的入口


我当时的想法:


1.如果因为误操作让用户付出这么大代价的话成本就太高了。让用户点击是否就等于用户同意?


2.请先告知我约定与协议的内容,单方面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产品进行操作后,通知扣我违约积分,这样就有点“霸道”了。


3.平台对商家和消费者的权益是如何平衡的,文玩行业和互联网结合的难点在哪里。


3.线下文玩圈的一些不成文行规,导致新人入圈后产生的冲突。


于是我就想对此说说我的看法



1.交易是产品平台其中的一个功能属性


交易是产品平台其中的一个功能属性,需要优先满足产品对用户价值,其次再谈交易的合理性。在这个流程中,面对用户很有可能遇到的误操作行为以及需要让用户去下单支付成本,我们必须提前告知用户。在尼尔森可用性原则中我们也发现了,如果用户不小心操作失误,那么我们尽可能减少这些因为用户犯错带来的成本,同时在用户犯错之前就要明显告知用户,将风险控制、前置。


所以,你在注册的时候、登录的时候,产品一定会让你同意一份用户协议,告知你我们要保存你的数据和一些跟你相关的信息,如果你不同意,那就无法继续体验产品。


这是一种契约。


同理,如果你想让用户在这个产品中去参与拍卖,在进入这个板块之前或者用户点击按钮之后,也需要让用户明确这个操作带来的风险是什么,取得用户的同意。而不是直接让用户加价成功,导致用户不明所以的被扣违约积分、被商家拉黑,这就和你去泰国,在街头你朋友拍了一张你和一个抱着蜥蜴的人的照片,结果别人来问你收钱是一个道理。


对于正常线下拍卖的流程,举办方也会对参与拍卖的人员进行相关规则、流程的告知,并且将风险、问题都提前让客户进行协议确认。


所以,在产品中的交易,必须先满足用户与产品信息之间的对称关系,保持信息的透明和契约公正,规则、约束、条件是用户使用你产品的前提和体验反馈的衡量标准之一。



2.对于商家和产品的价值


商家希望有更多的流量来曝光商品,捡漏商品的低价可以快速吸引一大批用户,比如8块钱的一个木头核桃的雕刻挂件等,产品通过营造抢购、限时的氛围,吸引用户下单,并且降低用户参与的门槛。


那么,直接加价成功是一个好的降低门槛的策略吗?我觉得并不是,降低门槛并不意味着就是直接拍到,而是需要提高用户对产品的信任度,这个极速捡漏的模块的目标用户几乎都是小白用户,因为资深的玩家看不上、更不会买,有一定经验的玩家也看的出好坏,明白它的价值。所以面对这些没有了解过文玩产品的小白玩家来说,内心是谨慎的


可能有人会想,这几块钱、十几块钱的东西还需要考虑吗?当然在这个场景中,从众心理是很明显的,大家都觉得很便宜,但就是没人拍。这都几块钱捡漏了怎么都没人要,大部分人都觉得这么便宜东西肯定不咋样,运费是不是贵的离谱、有没有托在背后跟你抬价呢?大家都不拍我也观望。越多人围观,越难促成交易。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我卖不卖的出去东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来看了,这些边角料都是用来回馈直播间粉丝的,就是一个窗口,真正有利润的东西在橱窗里。所以这里的捡漏只是一个引流的噱头。


人总是对太轻易得到的东西不珍惜,更何况是几块钱的小玩意儿。所以针对直接拍下这个交互,个人认为是不妥的,无论是上面任何一种情况,都没有办法让降低门槛,甚至通过这种“小聪明”反而会让用户更加不信任产品和用户。


不信任产品是大。尤其是作为一家平台来说,虚假交易、以次充好、滥竽充数等等行为是致命的。



3.文玩的价值


我其实有玩过一段时间文玩,受我老丈人的影响,有一段时间喜欢玩手串、玉什么的。经常也会在某音去刷一些鉴宝类的视频,很有意思。


文玩它的价值在于品相、稀有度、盘玩程度、大众接受度、历史背景还有工艺等等。所以它并不是一个在每个人心中同等效用的商品,同样一块玉,他的种水一般,但是花纹很独特,买卖双方其实心理的价值预期会相差非常多,它就不像买电子产品一样价格那么透明容易计算。


有的人玩这些就是觉得命里该有它,它能给我带来财、运,帮我辟邪,看的是眼缘。而不是路边上一块无用的石头,可以随意拾取丢弃。那么换句话说,如果在用户下单的时候,我们利用一些情感化的文案,让用户喜欢上这款文玩,是不是也可以大概率的促进交易呢?



4.文玩圈的行规


我相信很多玩文玩的小伙伴都知道,在文玩圈有一些不成文的行规。也或许就是因为这些行规出现到了线上产品中。


1.还价意味着出价,出价意味着买下

在文玩圈,你不想买就不要还价。如果卖家同意了你的还价,那你就必须买。这代表着你个人的信誉和道德品质。


所以文玩圈和互联网的用户之前有许多的鸿沟需要一步一步建设桥梁,不能单纯的以线下圈子内的行规来要求刚接触这个圈子的互联网用户,这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和营造起一个良好的文玩圈的文化和规则,而不是直接生搬硬套,提高这个门槛。


2.不要打听别人的成本

文玩没有实际的成本,可能别人花10块钱淘到的价值1万块的东西,也可能别人花了巨资看走了眼。所以你知道了成本对谁都没好处,别人也不会告诉你。


3.别人在交易的时候保持沉默

文玩在每个人心中的价值不同,所以货币价值也不同,当别人在询价还价的时候,不管怎样我们都不要去表明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当然还有其他的规则就不一一叙述了,针对这3条,其实在互联网的产品中是会有冲突存在的。例如你买了某个文玩,你一拍下,别人就说这个根本不值这个价钱。还有你出价了但是又不想买了,这些原本在文玩圈子中不允许的规则,在互联网上去要求用户着实有点困难,因为互联网上的交易并不一定所见即所得,可能展示的是这样,收到货又是另一个东西。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蓝小助,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截屏2021-05-13 上午11.41.03.png


文章来源:站酷   作者:应骏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如何搭建 B 端设计规范

资深UI设计者

在B端产品设计中,有效的设计规范有利于降低团队沟通成本,提高开发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产品应用的一致性,最终推动产品设计的优化。本篇文章里,作者总结了从0开始搭建B端设计规范的注意事项与策略方法,一起来看一下。


前言

哈哈哈哈,最近事情太多了,已经快三个月没更新了,现在也忙的差不多了,咱们更新继续~~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关于如何从零开始搭建 B 端设计规范

时间转眼即逝,掐指一算,我接触 B 端已有 4 年之久了,当年刚接触的时候,B 端的从业人员比例还是很少的。近两年 B 端越来越火热,无论从设计风格还是产品数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随着 B 端的产品越来越完善,要求设计师的专业性也要越来越强。设计规范作为基础中的基础,是大家都要熟练掌握的技能,我们不仅要会运用各种规范,还要会撰写适合产品的规范。

分享开始,敲黑板~~

一、设计规范的目标

在搭建设计系统之前,我们要想清楚设计规范的目标是什么?使用者是谁?

  • 目标:保持产品风格统一性提高设计输出效率减少无效沟通
  • 使用人群:UI交互前端测试。

如何搭建 B 端设计规范

二、设计原则

设计规范要符合基本的设计原则,否则你的规范会杂乱无章。这里我总结了 6 条原则供大家参考。

如何搭建 B 端设计规范

  1. Unity(统一性):页面风格、色彩、布局等要保持全局统一,不可为了某一功能的美观而去破坏整体性。
  2. Accessibility(易用性):易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能一步解决的事情绝不两步。
  3. Proximity(亲密性):如果信息的关联性强,则他们的距离就要相应的缩短,让他们看起来是一个视觉单元;反之,则距离要加大。要让用户对信息的区域划分一目了然。
  4. Alignment(对齐原则):在界面中,将元素进行对齐,即符合用户的认知,也可以引导视觉流向,让用户更加流畅地阅读信息。
  5. Contrast(对比原则):对比是增加视觉效果最有效方法之一,同时也能在不同元素之间建立一种有组织的层次结构,让用户快速识别关键信息。
  6. Repetition(重复原则):相同的元素在整个界面中不断重复,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也可以帮助用户识别出这些元素之间的关联性。

三、框架布局

这里一般采用栅格布局。说到栅格,有好多小伙伴又要再回顾一下知识点了。我今天再把栅格知识帮大家复习一遍,如果之前不是很了解栅格的,拿个小本本记下来,要考~~

栅格布局能够适应各种屏幕尺寸及分辨率,确保整体布局的一致性。

栅格建议使用 1、2、3、4、6 切分布局,可以进行多种布局组合,并在整个设计中保持布局的结构的一致性。

如何搭建 B 端设计规范

页面中一般采用 24 列自适应网格,你可以使用它为各种屏幕尺寸创建灵活的布局。

如何搭建 B 端设计规范

边距 Margins、列 Columns、间隔 Gutters 分别是什么?

如何搭建 B 端设计规范

边距 Margins:边距是内容与左右边缘之间的空间。

控制台内容区的边距选用 8 的倍数为设定值,一般采用 16/24px 的居多。

如何搭建 B 端设计规范

需要注意的是:

  • 减去 margin 后,列在页面区域均分,保证每列的宽度是一致的;
  • 在区域有 margin 的情况下,划分列的区域不能包含 margin。

如何搭建 B 端设计规范

列 Columns:在电脑端列的数量是个常量(24列),每一列宽度的尺寸随屏幕大小进行自适应调整。

如何搭建 B 端设计规范

间隔 Gutters:间隔是列与列之间的空隙,控制台产品 gutter 使用固定值也要是 8 的倍数,一般采用 16/24px。

如何搭建 B 端设计规范

需要注意的是:

  • 布局的左右两边的分界线 gutter 可以为 0;
  • 必须保证 column 的宽度是一致的。

如何搭建 B 端设计规范

边距 Padding:padding 指一个元素的内容和其边界之间的空间,padding 最小值是 4px,然后其余均为 8px 的倍数,建议值为 8/16/24px。

如何搭建 B 端设计规范

内容区定宽:此场景常用于用户欢迎页、结果页等需要将内容区宽度设置为固定值的页面。此时 column 和 gutter 保持不变,根据页面宽度改变 margin 的值。

如何搭建 B 端设计规范

四、设计风格

1. Color(颜色)

色彩内容主要包含基础色(如品牌色、黑色、白色)和功能色(如链接色、提醒色等)。图表配色为单独的配色体系。

在前期制定颜色规范的时候,精益求精的设定颜色,切忌颜色过多。

颜色的状态色尽量用原色进行转换,设置一个合理的变色公式,让所有颜色的状态色都根据这个公式进行转换。例:

  • Hover:H不变 S加10 B减5
  • Click:H不变 S加20 B减10
  • Disable:HSB均不变,不透明度 30%

在设计规范中,尽量把颜色的色值和 rgba 值都写出来(这里是强迫症患者要标的,因为有时候色值完全一样,但 rgba 数值略有不同,虽然效果一样,但是对于强迫症的你来说,舒服吗)。

状态色有 4 状态色:Normal、Hover、Click、Disable

在设定图表颜色的时候,要考虑不同的使用样式(柱状图、环形图、饼图等……),同时也要考虑它的延展性,比如你设定 12 个 chart 色值,在使用的时候按着顺序来使用,当超过 12 个后可以为同一个颜色。

2. Font(文字)

设定统一的字体规范,使用非衬线字体在各个操作系统下都有最佳展示效果。

首先,要设置一个字体家族,保证产品界面的最优展示。

例如(仅作为展示,不是建议):font-family: “Chinese Quote”, -apple-system,BlinkMacSystemFont,“Segoe UI”,“PingFang SC”,“Hiragino Sans GB”,“Microsoft YaHei”,“Helvetica Neue”,Helvetica,Arial,sans-serif,“Apple Color Emoji”,“Segoe UI Emoji”,“Segoe UI Symbol”。

1)字号

现在主流的产品中,主体字为 12px / 14px 的居多,可根据自身的产品定位以及用户的习惯进行设定。字号不要出现奇数,否则在一些显示器上会有对不齐像素的状况发生。

2)行高

行高常规的有两种规范:

  • 字号+8px;
  • 1.5倍 / 2倍 * 字号。

如何搭建 B 端设计规范

我喜欢用第一种,就是字号大小 + 8px 作为行高的规范。行高是不可被忽略的重要细节之一,因为在算间距的时候,行高是要被算进去的。

3)字重

字重有很多,但是在真正的产品使用中,字重尽量不要太多种,2~3 种即可。

4)字体颜色

字体颜色数量建议在 3~4 个,不宜过多,但是每个层级之间区分要大一些。

文本应该保持至少 4.5:1 (基于亮度值计算)的对比度以保持文本清晰;最佳对比度为 7:1。

测试对比度的网站:https://contrast-ratio.com

WCAG 2.0 中将颜色对比等级分为 3 种,A级、AA级、AAA级,等级越高意味着颜色的对比度越高,呈现出来的视觉压力越大。

  • A级:对比度 3:1,是普通观察者可接受的最低对比;
  • AA级:对比度 4.5:1,是普通视力损失的人可接受的最低对比度;
  • AAA级:对比度 7:1,是严重视力损失的人可接受的最低对比度。

3. icon(图标)

设定统一的图标使用规范,让视觉效果更和谐。

1)icon 大小

icon 的常用尺寸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是 icon 的大小中,相邻的两个尺寸至少相差 4px,否则你会在后期用的时候会有选择困难症。

同时功能 icon 尽量贴边或尽量贴边绘制,保证展现的视觉统一性(操作 icon 除外)。

单独 icon 使用的时候,尽量不要太小,最小值建议为 12px。

2)icon 热区

icon 的热区经常被设计师和开发所忽略,本身 icon 的尺寸一般就很小,再加上如果没有设置热区的话,操作体验极差。

所以一定一定要设置 icon 的热区,设置的值我建议为 icon 大小的 2倍。例:icon 大小为 14 * 14px,则热区大小为 28 * 28px。

如何搭建 B 端设计规范

4. size(尺寸)

页面内布局间、模块间、模块内的各部件距离。

尺寸大部分规范中都用的是 8 的倍数,不用纠结,直接用就行。我这里有个公式:Sn = 8px * n,n为正整数。

特殊:最小支持4px。

如何搭建 B 端设计规范

五、交互

交互我分为两个方面:交互方式交互状态

1. 交互方式

交互方式指的是对某一个操作所进行的具体行为,比如刷新方式有下拉上滑按压点击等方式,这就是所谓的交互方式。交互方式有很多种,没有最优,只有最适合。

交互方式要保持产品的统一性,同类别的交互不可有不同的操作感受。同时交互方式要符合大众的认知习惯,可创新但不可违背潜意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交互方式也在不断的更新。比如最开始的手机是按键式的,随着大众对屏幕大小的需求不断提升,到了现在的全面屏手机,如果这个时候你再去做当年火爆的按键手机,那你就只能跟市场说拜拜。

总结交互方式的几个关键点:创新统一紧跟趋势

2. 交互状态

一个完整的产品生态是不会遗漏每一个交互状态的。

同样是做售票的软件,为什么高铁管家就比 12306 做的好呢?是因为高铁管家把很多交互状态友好地做了展现反馈,而不是冰冷的数据吞吐。

同类产品中,每个都有自己独特的交互状态,可能你一直用某个软件的原因只是有个功能的交互状态打动了你,从此你就深深爱上了它。

现在工作中,我们都在讲人效,拼命地去更新迭代,去研发新功能,开拓新产品,往往会忽略交互状态这个点,因为很多时候付出收获比是很低的,但是真正好的产品,这部分是不可或缺的。

交互真的太大了,单独写一篇文章都写不完,这篇我只能抛砖引玉,勾起你的思维,如果有任何要探讨的,欢迎来叨扰。

六、引导

引导分为 5 种:Newbie guide(新手引导)Steps guide(步骤引导)Help / Operation guide(帮助/操作引导)New function guide(新功能引导)Blank guide(空白页引导)

1. Newbie guide(新手引导)

新手引导是针对新用户的,首次进入产品的时候,我们要着重地把自己产品的亮点以及操作快速的介绍给新用户,让他用最短的时候上手我们的产品。

新手引导要言简意赅,并且如果非必要的话,尽量给用户一个可以直接关闭的按钮,让用户有选择权。我就非常讨厌有一些产品的新手引导,必须走完全部流程后才能关闭,恶心得不行。

如何搭建 B 端设计规范

2. Steps guide(步骤引导)

步骤引导一般用在有固定操作步骤的场景下,指引用户一步一步地完成想要的结果。常规的步骤引导建议在 3~5 步之间为合理。

如何搭建 B 端设计规范

3. Help/Operation guide(帮助/操作引导)

帮助/操作引导的展现方式是比较丰富多彩的,可以是提示语、辅助性文本、tooltips 等等,它的作用就是辅助用户去了解并且知道如何操作这个功能。

这个也是在产品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运用好它,可以让你的产品事半功倍。

4. New function guide(新功能引导)

它就是常用在新功能上线后,用户第一次登陆相关页面后做的一些引导,目的是为了告诉用户我们做了新东西,你快来试试吧。

如何搭建 B 端设计规范

5. Blank guide(空白页引导)

空白页引导一般用在在缺省页,对用户进行一些操作指引,让无信息的页面变得更有价值。

比如百度在一些缺省页上就放了一些关于失踪儿童的信息,就因为做了这个引导,帮助了千万个家庭找到了失散的孩子。

如何搭建 B 端设计规范

七、组件

组件是设计系统里面最为庞大的东西。组件可以分为了 5 类:

  1. Navigation(导航);
  2. Data Entry(数据录入);
  3. Data Display(数据显示);
  4. Feedback(反馈);
  5. Other(其它)。

基本上这几类已经覆盖了多数的组件,下面我把我自己整理的这几类分别都包含哪些组件、以及组件的简单介绍给列出来,快来保存吧。

1. Navigation(导航)

  • Affix(固钉):将页面元素钉在可视范围。
  • Breadcrumb(面包屑):显示当前页面在系统层级结构中的位置,并能向上返回。
  • Menu(导航菜单):为页面和功能提供导航的菜单列表。
  • Pagination(分页):采用分页的形式分隔长列表,每次只加载一个页面。
  • Steps(步骤条):引导用户按照流程完成任务的导航条。

2. Data Entry(数据录入)

  • Checkbox(多选框):可选择多个。
  • Radio(单选框):只可选择一个。
  • Switch(开关):开关选择器。
  • Form(表单):具有数据收集、校验和提交功能的表单,包含复选框、单选框、输入框、下拉选择框等元素。
  • Input(输入框):通过鼠标或键盘输入内容,是最基础的表单域的包装。
  • Select(选择器):下拉选择器。
  • Skeleton(加载占位图):在需要等待加载内容的位置提供一个占位图。
  • Time selectors and sliders(日期时间选择过滤器):当用户需要输入一个时间或日期,可以点击标准输入框,弹出时间面板进行选择。
  • Transfer(穿梭框):双栏穿梭选择框。
  • Upload(上传):文件选择上传和拖拽上传控件。

3. Data Display(数据显示)

  • Badge(微标):图标右上角的圆形徽标数字。
  • Card(卡片):通用卡片容器。
  • Collapse(折叠面板):可以折叠/展开的内容区域。
  • Popover(气泡卡片):点击/鼠标移入元素,弹出气泡式的卡片浮层(可操作)。
  • Tabs(标签页):选项卡切换组件。
  • Table(表格):展示行列数据。
  • Tag(标签):进行标记和分类的小标签。
  • Timeline(时间轴):垂直展示的时间流信息。
  • Tooltip(文字提示):简单的文字提示气泡框。
  • Tree(树形控件):文件夹、组织架构、生物分类、国家地区等等,世间万物的大多数结构都是树形结构。使用树控件可以完整展现其中的层级关系,并具有展开收起选择等交互功能。

4. Feedback(反馈)

  • Alert(警告提示):警告提示,展现需要关注的信息。
  • Notification(通知提示框):全局展示通知提醒信息。
  • Drawer(抽屉):抽屉从父窗体边缘滑入,覆盖住部分父窗体内容。用户在抽屉内操作时不必离开当前任务,操作完成后,可以平滑地回到到原任务。
  • Modal(对话框):模态对话框和非模态对话框。
  • Progress(进度):展示操作的当前进度。
  • Spin(加载):用于页面和区块的加载中状态。

5. Other(其它)

  • Button(按钮):按钮用于开始一个即时操作。
  • chart(图表):图标数据显示。
  • Copyright(版权):版权信息。
  • Divider(分割线):区隔内容的分割线。
  • logo(标志):logo 的使用。
  • LocaleProvider(国际化):为组件内建文案提供统一的国际化支持。
  • Text link(文字链):点击有链接跳转的文字。
  • Scrollbar(滚动条):在特定界面区域内进行内容的更多展示。

以上组件可根据自己的产品进行增删,把组件规范设计完成后,整个设计规范就完成了 90% 以上,可以算一个比较完整的设计规范了。

八、总结

每一个设计规范都是有灵魂的,规范是为了更好地做设计,而不是限制设计师双手的枷锁。

设计规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落地使用的时候多少都会有问题,需要慢慢地去反复检验规范的合理性,发现不合理的及时更正。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蓝小助,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截屏2021-05-13 上午11.41.03.png


文章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作者:友设青年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想打好品牌年轻化的战,就要让年轻群体先看到你

资深UI设计者

在当下市场,年轻人是消费的主力人群。抓住年轻人就等于抓住了市场,不少品牌们也纷纷开始“年轻化”。要想打好品牌年轻化的战,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现在我们很多“老”品牌企业为了能够抓住年轻人的胃口,都在争先恐后的讨好着年轻消费者。在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下,通信路径、通信方式和文化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市场不再欢迎我们习以为常的老办法。面对新时期的消费者和新市场的消费环境,品牌也面临着年轻化的问题。重复的市场,让品牌必须处理的手段,就是所谓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校果在与大部分中小企业品牌的前期沟通过程中可以发现,很多品牌都想通过自己不断地年轻化迭代,保持一个品牌活力,不被“新”时代的消费者抛弃。

传统品牌洗心革面,不遗余力地争夺年轻人的市场,但总是做不到自己想做的事情。品牌年轻化固然重要,但许多品牌往往误解了这件事的实质和核心,因为选用品牌年轻化存在一些误区。

01 让年轻用户看到,所以品牌需要年轻化

品牌通常是年轻人看到、俘获年轻消费者的年轻化推广,听起来合情合理,但其实并不是所有品牌、所有行业都需要品牌年轻化。

品牌年轻化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品牌的年轻化需要甄选行业。对于品牌而言,品牌年轻化的首要条件就是,确认品牌到底有没有年轻化的必要,年轻化所需要的解决的是什么商业课题,TO B企业就不一定会适合做年轻化,因为对于TO B企业来说给客户带来的关键词是安全感、信任感、专业度,所以这类品牌做年轻化的意义并不大。

而对于一些快消品来说,品牌的年轻化就格外的重要了,因为年轻化能够帮TOC端的品牌获得用户感知、流量获取、产品销售等一系列的问题。

所以说,品牌的年轻化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品牌年轻化只是一个品牌的表面策略而已,核心技术仍然是企业品牌在新的内部控制外部市场环境下的商业述求。

在年轻消费者购买力越来越强,资讯信息接收更广的背景下,品牌不论是社交平台的亲民互动,营销活动的事件热点,潮流风向的跟进,情感与态度的表达等等这一整套的传播动作背后所要解决的商业课题是:如何让品牌的产品提升新增且值得的溢价。

02 品牌年轻化就是传播现代化

对于普通用户而言,能感知到的品牌年轻化动作通常在传播层面上,但对于整个品牌而言,传播的年轻化可能是最表面的一个维度。卫诗媒体认为,消费者对品牌复兴的感知有三个维度:

1. 第一个维度便是传播维度,我们今天所认识的“双微一抖”的内容输出

社交网络平台上品牌人格化的定位等等,都是一个基于信息传播层面上的东西。

传播层面也是品牌首先调整的层面,在互联网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年轻消费者每天接触的信息往往一扫而过,这就要求着品牌在传播和营销策略上有着高质量+高频+有态度的输出,这样用户才会去主动的关注你传播的内容。

2. 第二个维度是视觉维度,也就是产品的吸引力

这个维度可以让消费者感觉更直观,比如产品包装,各种视觉表达效果等。在营销中,内容的情感表达是到位的,他们看到产品的那一瞬间是不能被打乱的,所以前面所有的辛苦营销都是白做的。

年轻的包装可以给消费者带来不同的感官体验,如果你的品牌包装或十多年的美学包装,年轻的消费者可以直接感受到品牌的变化…当然,如果能像椰汁一样可以坚持发展自我,独树一帜形成具有强烈的品牌设计风格那更好。

所以,传统文化品牌在视觉上的焕然一新并不是一个追求一种视觉上的颠覆,品牌企业一方面我们需要进行更新自己产品的视觉体验,同时教师也要保留品牌曾有的独特性,更需要的是在品牌价值属性上做视觉审美的升级,而不是全盘否定过去社会形态。

3. 第三个维度是产品维度,也就是真正决定年轻消费者买不买账的关键

品牌的年轻化发展不仅可以仅是企业营销、包装的文章,而是让你的产品进行更加的符合学生新用户群体的需求。比如食品行业,年轻人将需要更多的绿色、环保、健康的食品,品牌年轻化是为人们提供当前生活方式和价格的关键。

其实,品牌年轻化也会涉及到企业的管理、过程,因为对于品牌的年轻化而言,问题不仅仅是指传播或者审美变革。

甚至会考虑,品牌产品进行年轻化发展改革,品牌管理公司员工年轻化的变革等等的细枝末节,真正的年轻化往往会选择需要伤筋动骨。但只要狠得下心,往往会涅槃重生。

正因为如此,当我们帮助品牌走向年轻化的时候,通常从三个方面帮助消费者:

  1. 从品牌战略和营销战略进行调整和改革;
  2. 有助于品牌年轻化的设计,同时保留品牌的独特性;
  3. 从传播层面进行传播策划,搭建与年轻人交流的平台。这样才能找到自己的公司进行全方位的转型升级。

蓝蓝设计建立了UI设计分享群,每天会分享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设计,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入一起成长学习,请扫码蓝小助,报下信息,蓝小助会请您入群。欢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议咨询、商务合作,也请与我们联系。

截屏2021-05-13 上午11.41.03.png


文章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作者:校果研究院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蓝蓝设计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蓝蓝设计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专注而深入的界面设计公司,为期望卓越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卓越的UI界面设计、BS界面设计 、 cs界面设计 、 ipad界面设计 、 包装设计 、 图标定制 、 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 网站建设 平面设计服务



页面设计中的信息组织策略探索-言之有序

ui设计分享达人

人们是如何组织信息的?

在 Ant Design 的界面设计中,会包含大量的信息组织和编排工作,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 一个详情页面里应该包含哪些信息?

  • 什么样的信息应该放在卡片里,什么样的信息应该平铺显示?

  • 一个页面内的信息该怎么让用户快速找到重点?

  • ···


信息组织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商场里的楼层导航、机场车站的标志指引、餐桌上的菜单、手机里的通讯录等等,各式各样的信息是如何被组织编排到一起,又是以何种方式把信息呈现给用户呢?


在解答这些关于页面设计的问题之前,我想先给大家讲一个生活中的小案例:


动线设计

逛过宜家的人,应该会注意到宜家类似迷宫的动线设计,这种动线设计能够让消费者不知不觉逛完商场的各个角落。踏入宜家门口时,就会被一条隐形“向导”默默地引导着向前走:一条曲折宛转的主线依次引导至客厅家具、客厅储物室、卧室、书房等各个主区域,直到一个不落地走完才抵达出口。但在这个主线之外,为了确保一些消费者在购物中,能够快速离开或快速去往感兴趣的区域,每个主区域间都有一些较隐蔽的捷径作为辅动线。


这种动线设计一方面能够把所有商品按照路径有效的串联起来,另一方面又能让消费者不知不觉的沿着这个路径去了解商品。


商品布局

动线布局是宜家的隐形骨架,而真正让宜家卖场丰富起来的,还是琳琅满目的商品。宜家的卖场和大部分零售卖场不一样,它不会把同类型产品进行大集合,而是根据人们的正常生活场景来分类,不同类型的产品在同一区域组合陈设,构成生活中的一个小场景,一方面能达到对各个商品功能的完美诠释,另一方面,一个产品尽量不会重复出现,尽可能减少商品展示的复杂性。


在整体商品布局上,有两个很有意思的地方:第一,在居家体验中心,样板间的陈列顺序完全是按照消费者回家后的场景而布置:客厅、餐厅、厨房、书房、卧室、卫生间......,第二,在家居用品中心,则会根据消费者在家的日常起居行为进行摆放:做饭、休息、读书、收纳......


现实生活中的这些例子,对我们的界面信息组织有什么启发呢?


关于动线和布局的思考

在宜家的案例中,关于动线,映射到人的行为上,有一个比较专业的概念叫做“流”(flow)。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的著作《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中对“流”的定义:当人们全身心投入到某个活动中时,会对周边干扰视而不见,这种状态被称为“流”。宜家的动线设计很好的营造了这种状态,让消费者完全沉浸于商品浏览,并且尽量不去打断这种行为流。


经过研究发现,构成“流”的行为动作,其前后必然存在某种连续性或者关联性,例如回家的行为动线,日常起居的行为关联等。这个概念在界面设计中依然适用,很多界面设计都在有意无意的去创造“流”的状态,带给你用户沉浸式体验,例如各类短视频应用会根据用户浏览习惯推荐相关联的视频内容,让用户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关于商品布局,映射到信息组织上,《韦氏大词典》 中提到一个词“编配”(orchestration),对应的解释为“和谐的组织”。这个词能比较好的表达信息组织的含义,宜家的商品和谐的组织构成一个场景,它向消费者传递的不仅仅是商品本身的功用性,更是在传递一种搭配建议或者一种生活方式。这种商品组织方式能非常有效的降低消费者对信息筛选的复杂程度。而在界面设计上,表单页的和谐组织能够帮助用户快速完成信息录入,详情页的和谐组织能够帮助用户快速理解一个描述对象......


各种各样的信息总能以某种关系组织到一起,而如何根据这种流为用户去组织和呈现信息呢?


“流”的本质其实是一系列具有关联性的行为动作串联,而“编配”的目的则是为了降低串联信息呈现的复杂程度。有了这两个基础的概念之后,我们可以做一个初步假定:所有的信息是否都可以通过关联性和复杂度来进行组织编排?针对着这两个维度,我们又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研究和验证,并得到基本定义:

  • 信息复杂度:信息量的大小,包括种类、数量等。

  • 信息关联性:信息之间的潜在关联或者相互影响。


我们设想,这两个维度能否运用到界面设计上的信息组织呢?


页面信息的组织方式

信息关联性

界面信息之间的潜在关联或者相互影响,通常体现在「逻辑关联」和「视觉关联」两个层面。


逻辑关联

顾名思义是指一个事件中的所有信息之间的关系,在界面设计中,无论什么样的信息,总能以某种方式进行分类和编排在一起,例如手机通讯录中的人名,可以按照字母顺序从 a 到 z 进行排列,电商网站的商品导航会根据类别进行分组,待办事项可以根据时间进行排序等。


如何找出信息之间的逻辑关联性呢?

被称之为信息架构之父的 Richard saul wurman 在《信息焦虑》一书中将信息组织方式用“五顶帽架”来概括:

  • 地点(Location)

  • 字母(Alphabet)

  • 时间(Time)

  • 类别(Category)

  • 层级(Hierarchy)

简称LATCH。这五种方式基本可以涵盖所有的信息组织策略,信息是无限的,但是信息组织方式却是有限的。



视觉关联

任何一个界面呈现给用户的时候,用户都会下意识的去判断界面上什么信息是最重要的,接着会去关注这些信息都有什么关联,因此,除了按照逻辑去组织信息之外,还应该合理的去呈现信息的视觉层级关系。


视觉层级关系有几种常见的区分方式:

  • 强调:使用基本视觉元素(颜色、形状、大小等)区分层级

  • 亲密性:位置接近的元素通常是有关系的,而且位置越近,关系越强

  • 图胜于言:视觉符号和对象关联,例如:齿轮或扳手=设置,垃圾桶=删除

  • 浏览顺序:根据浏览顺序,从左到右(部分地区)或从上到下信息重要程度依次减弱

  • ···


如何验证界面元素的视觉关联性是否合理呢?


眯眼测试

《About Face 4: 交互设计精髓》 中提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测试,为了确保界面视觉信息有效的拉开层次关系,图形设计师经常会用到一个方法“眯眼测试”(squint test)。闭上一只眼睛,眯着另外一只眼睛看屏幕,看看哪些元素突出,哪些元素模糊,哪些元素看上去成组,哪些元素看上去零散。从多个角度去观察,总能够发现之前没有注意到的布局和构成问题。


信息复杂度

通常以信息量的大小或样式多少来衡量,这两个维度实际决定了信息的浏览时长。例如一个详情页面内都是纯文本信息,但是信息量较大(超过三屏),则认为这个页面的复杂度较高,或者一个详情页面内同时包括文本、表格、代码展示、图表等元素,也会认为这个页面的复杂度较高。

信息的复杂度和关联性并不是两个完全独立的维度,根据关联性去组织信息,本身就是为了降低信息呈现出的复杂程度。而对复杂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如何选择合适的方式把信息呈现给用户。


页面信息组织实践 - 详情页设计

具体到界面设计层面,信息体量大、复杂度高常常是中后台界面设计的难题之一。以详情页为例,详情页内的信息该如何合理的组织信息并有效的传达给用户呢?


根据关联性和复杂度的概念,我们抽象出一个简单的「复杂度模型」,用来判断信息复杂程度和关联性对页面结构的影响。


横坐标表示页面信息之间的关联性,纵坐标表示信息的复杂程度,两者交叉组成的色块代表不同的信息等级。靠近原点最浅的色块,代表复杂程度低且关联性强的内容,例如一段纯文本的产品描述信息;远离原点颜色最深的色块,代表复杂程度高且相互独立的信息,例如一个发布流程中的集成测、预发环境测试、灰度测试、上线等各个阶段信息展示。


与之对应的,我们对信息展示方式也进行了维度划分,用来解决在复杂的企业级产品界面设计中,何时使用卡片区分,何时拆分为 tab 等布局问题。


根据承载信息复杂程度的不同,我们对容器组件也进行复杂度划分,用来解决在不同页面布局中,不同类型的信息用何种方式呈现的问题。


这个模型可以帮助设计者在决策布局组件时,有章可循。最终让用户感知,当用户来到一个页面时,即可对页面的信息量、信息的搜寻方式有统一的预期。我们尝试将复杂度和关联性模型在界面布局中落地:


关于以上的模型在实际设计中该如何操作,这里提供一个推荐步骤可以参考:

  • 「复杂度判断」明确设计对象信息量的大小

  • 「关联性判断」判断各个信息之间的关联性,并合理分组

  • 「组件选择」选择合适的容器组件来呈现信息

  • 「模板选择」选择合适的页面模板,组织编排信息

  • 「眯眼测试」检查整体布局是否合理(仅参考)



结语

大到一个系统,小到一个按钮,背后的每一条规则既要从人的角度去思考设计的易用性,同时也要从信息本身去推敲组织的合理性。作为设计规范的制定者,不能凭感觉简单了事,而是需要找到一套通用的模式,帮助用户快速找到并理解信息帮助用户提效,同时提升用户的浏览体验,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课题。

虚拟界面的信息组织和现实世界一样,既需要符合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也需要遵循人们的行为习惯,这些认知和行为习惯,构成了自然交互的基础,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探索方向。当然,信息组织除了以上这种思路,还有更多的思路和方向等待挖掘,期待大家的反馈和建议,帮助我们一起完善。


日历

链接

个人资料

蓝蓝设计的小编 http://www.lanlanwork.com

存档